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0: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能代表保兴乡在会上作典型发言,感到十分荣幸。2006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八项工程”,抓住我乡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乡镇的机遇,以利民惠民为原则,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深入宣传,全民动员,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为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打牢群众基础,我们把激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县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乡也召开了由机关干部、乡直各部门、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村里召开了党员干部会和全体村民会议,层层传达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精神。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群众有切身的感受,充分认识和理解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了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全乡上下一心,呈现出了全民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全乡通过筹资筹劳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68万元,出义务工2800多个、义务车1200多台次,备砂料7200立方米。

二、科学谋化,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组织规划人员收集和分析有关的基础资料,经充分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因地制宜,认真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既注意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注重突出重点、打造亮点,避免项目盲目上马带来的隐患。二是狠抓生产发展。坚持把“三色经济”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市场需求制定了水稻种植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优惠政策,加快北药种植、绿色食品开发、多种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使我乡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是做到抢前抓早。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每一项工作都始终坚持抢前抓早,全力以赴抓落实。为保证绿化树成活率,真正达到绿树成荫的目标,乡党政班子成员带头,组织机关干部、村干部适时进行栽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起早贪黑从未延误过,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之下,七天时间即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了绿化任务。四是加强规范管理。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物资管理上,始终坚持规范管理,并要求财政所、经管中心、各村屯建立了相应的财经制度,保证了各项建设的有序进行。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三色经济”稳步推进。落实优质大豆种植面积25.5万亩,并建立了1处300亩县级科技示范园区、2处乡级科技示范园区和11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绒山羊饲养量达57040只(其中:标准化饲养18404只)。进一步规范民有林产业,营造民有林50130亩,其中退耕还林13108.1亩。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济。种植白瓜1500亩、水飞蓟1300亩、五味子改培7500亩;借助兰花池、戈布钦岛、乌拉嘎河入江口和观音山等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四点、一线、双日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落实了领导包扶企业责任制,加大对粉条厂、面粉厂的支持力度,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兰花之乡、恐龙之乡、茅兰沟商标打开市场。

二是农村环境大为改观。结合实施康居、“绿化、美化、亮化”以及“农村文明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资金534.5万元,采用新型材料新建住房129户,10907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71.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种植绿篱3500延长米、栽植绿化树7200棵、在公路两侧补植绿化树2万棵;安装路灯145盏。完成村内绿化挖穴5288个,8691延长米。投资93.4万元,修建广场5处,总建设面积9339平方米。投资15万元,修建了3000多平方米灯光球场一处。按照“六位一体”的标准,投资28.7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室4处,面积522平方米,并维修了3栋,解决了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的问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是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实施“双通”、“新型能源建设”及“安全饮水”工程,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行路难、饮水难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得以解决。投入270万元,修建村内水泥路44条,55150平方米,全乡道路硬化率已达到65。完成联丰村出口路和共荣村至双丰村“通畅”工程4.9公里,双丰村至东湖村“通达”工程17.5公里以及农业开发办20公里农田路。投入资金2.7万元,建成沼气池9个。投入资金13.5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5台。打深水井7眼,完成管网铺装2个村。

2006年,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全乡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愿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虚心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继续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乡工作全局,全力打造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

第二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农村“改制、改水、改路、改电、改校、改医、改厕”“简称‘七改’”为工作重点,以抓好35个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力争一年内建成一至两个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用三年时间,建成14个省级示范村,五年内全市农村基本完成“七改”,十年内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我市建立了以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廖炎秋为政委,市人民政府市长唐学石为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肖吉顺为常务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七改”工作的具体项目,也分别明确了由分管市领导负责、主抓单位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分项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另所有示范村均安排了由一位市领导带队,数个市直机关为挂点单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到岗后迅速进村开展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组建各种村民理事会,指导作好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另从国土部门调人调设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测量。我市还专门行文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使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有力。

3.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积极性。我市召开农村工作会议,逐级层层动员,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会议精神。衡阳市“百村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后,我市立即部署示范村的确定和规划工作,除省定14个示范村以外,我市还要求没有省级示范村的乡镇也必须自定1个示范村先行试点。我市规定所有示范村都必须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动员,80的农民群众同意后方可申报。衡阳市组织去江西考察回来后,我市也于3月20至22日由市长唐学石带队,组织相关市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35个示范村支书共计120人,赴江西省大余县、南康市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有参观人员均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市还于3月24日召开了全市公路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工作。我市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张贴散发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发放《中国共产党耒阳市委、耒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进一步宣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4.科学全面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市规划局设立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管理办,乡(镇、处)成立由一名分管副职负责的乡镇规划管理所,示范村配备一名专(兼)职村庄规划管理人员。今年上半年拿出全市村庄布局规划、14个省级示范村的整治建设规划,年内完成所有示范村的整治建设规划,同时配套制定好村庄产业规划和社会公共事业规划。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后,制定了分阶段分步骤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方案,我市将在此基础上,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5.广开资金渠道,落实经费投入。我市新农村建设经费主要以农民自筹为主,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宽资金来源:努力向上级争取;各职能部门支持;挂点单位扶持;社会各界捐助和财政以奖代补。具体来说,市乡财政预算追加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在享受上级有关投入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市乡两级财政对农村改制、改水、改路、改医、改校、改厕进行以奖代补。整合部门资源,所有的各级各类支农资金均捆绑使用,实行以奖代补。在财政保障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可用树碑立传、载入市志年鉴、冠名、市场运作、表彰奖励等办法激励单位、团体、个人捐资修路、掘井、架桥、改校、改制、改医、改厕。在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一企一事”活动,鼓动有实力的煤矿主和企业老板投资农村公益事业。

6.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规范、有序进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示范村”建设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指导全市开展示范村建设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由市长或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牵头,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具体事务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相比其他兄弟县(市),我市新农村建设行动较快,起步较早,但在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的支撑,政策增收的空间日益缩小,农资物价居高不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干部能力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边实践边探索,不断破解难题,不断创新方法路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奋力实现我市“三农”工作的新跨越。

第三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做好今后几年“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正确认识“十五”期间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所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民主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地说:农村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农村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十五”时期,我县实施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三大改革。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当年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及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了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取消了统一规定的农村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2001年开始实施第一轮农村税费改革,全县农民负担总额较2000年减少5250万元,下降36。2003年,按照“四个不变”、“三个降低”,调减农民负担,全年农民负担8911.5万元,较上年减少946万元,下降7.2。2004年,进行新一轮税费改革,调减农业税3个百分点,将农业税从7降为4,同时取消了二三产业交积累,全县农民负担总额4817.9万元,较上年减少4093.6万元,下降45.94。2005年农业税全面免征,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结。

2、实施镇村机构改革。为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从2001年开始,全县实行了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由30个合并为14个,行政村有427个合并为250个(含农村居委会),510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2909个。2004年开展了村级核编定员、竞争上岗工作,全县共精简村组干部2819人,使村组干部已降到1735人,村平6.6人,精简率达到62.3。

3、搞好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今年对全县镇级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改革。全县农技、农经、水产、畜牧、林蚕、农机六大镇级农业农经服务机构,经改革综合设置为两个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一个区域站(水产技术指导站)。核定上岗名额270名(含植物检疫人员、动物检疫防疫监督员30名),县保留聘用人员名额60名,合计330名,上岗率39.5。

“三大改革”,放开了农民的手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全面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还对农民发展生产进行直接补贴。全县2005年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和农机补贴累计达415万元,更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30元,人均增加628元,增长14.3。“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9.03。“十五”期间农村经济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农业不断做优。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传统产业调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水稻、水生蔬菜、水产、水禽“四水”特色更特。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1万亩,以荷藕、慈菇为主的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地方“六小”品种和“宝应湖”大闸蟹为特色的水产养殖面积51万亩;以鹅、鸭养殖为主的水禽近1000万只,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东有藕慈、西有特水、南有棉经、北有瓜菜、中有畜禽的区域化种养格局进一步显现,农业效益不断提高,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大。

2、劳务经济不断增速。坚持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工作来抓,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办公室,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与输出台帐,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成立劳务中介组织和县职介中心,开拓劳务市场,搞好典型引导,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至2005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7.6万人,较2000年增加近12万人,年均增加2.4万人,农民非农产业就业率已达66。

3、生态农业不断做亮。坚持实施生态县发展战略,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品”农业基地比重不断提高,种植业已达45.4,畜禽业达35,水产业达60。2003年,编制了《宝应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食品专用肥四大有机基地。2004年被列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试验性地开展30个基地建设工作,总面积达5.6万亩,涵盖粮食、水产、畜禽、蔬菜、瓜果等五大类12个品种;与科研部门合作,结合宝应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有机稻米、有

机蟹、有机藕等12个有机产品操作规程,其中5个成为省标。今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验收组验收。

4、品牌农业不断叫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农业品牌创建,至2004年全县农产品商标已有115个,其中“三品”品牌45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尤其在荷藕产业品牌创建方面成效显著,全县以荷藕加工为主的混合蔬菜,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日本市场藕制品70来自我县。2004年6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荷藕原产地域保护。

5、“龙型”产业不断做强。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三资”投入,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形成1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其中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市重点农产品龙头企业,荷仙集团200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兴办了兴泰农牧生猪产业化、宝泰米业产业化、维盛板业、纺纱起毛布等加工项目,推进了粮油、藕菜、棉花、林木、畜禽水产五大产业的发展。到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达85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农村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

“十五”以来,我县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1、农村实事工程稳步推进。2001年至2005年,全县支农投入累计万元。200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办农村公路建设、改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草危房改造、农村税费改革等“八件实事”。至2005年,全县累计共建成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751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实施农村改水攻坚三年以来,截止目前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达14.1万人。已全面实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覆盖率在85以上。全县改造农村草危房达1446户,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共有3907户、9395人,年实发保障金406万元,比上年增发250万元。

2、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四年来尤其是2003年洪涝灾害袭击后,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农田水利投入不断增加。五年累计农田水利投入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3691.17万元,完成水利土方5289.3万方,改造中低产田10.1万亩,建设吨粮田11万亩,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农机总动力达34万千瓦,分别较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和2.36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28万亩。农业利用“三资”有效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开发,全县累计实施农业“三资”项目457个,总投资达12.5亿元,投资到账9亿元;引进实施农业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3500万美元,投资到账2003万美元。通过引导客商带品种、带技术、带资金,建立农业园区,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区五园”<江苏省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江苏省渔业(宝应)科技示范园、正润生态园、莲藕生态观光园、金玫瑰园、金禾西瓜示范园>为主的农业园区格局。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县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把普及科技知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抓好载体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双文明”共建等各项活动。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从我县现状来看,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小,镇村经济发展不快,村与村差距大,镇村债务还较重,农村面貌变化不快,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差,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而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建设农村、难点在富裕农民。当前,我们存在“两个反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反差、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的反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百万农民,把他们带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总体上加快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我们还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即使将来城市化率达到50、60,仍有几亿人居住在农村,必须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各地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较好的思想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财力、物力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大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涵盖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实际上指明了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要稳步发展,做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和绿色生态环保几方面的统一。

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

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

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

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这“五句话”的目标要求,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它同我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属物质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属精神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管理民主,属政治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首要的是认清它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建设的自觉性。它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战略的新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三、结合我县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又不过于繁琐的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防止形式主义。因此,我们要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增长方式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重点要做到“五新”:

1、发展壮大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这是富民兴镇强县、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之所在。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充分发挥我县县属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行业发展农村工业,加强产品配套衔接,促进城市工业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快县“两区四园”开发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县城经济圈,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化发展,避免“小散低弱”现象。二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入新观念、新思路。加快建设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要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着力寻求农民增收的途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内部挖潜增收;要靠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实现二次分配,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农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让农民在国内外市场中多赚钱;要靠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和分流农业人口,为农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要靠我国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农民从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中增加收入。

2、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切实加强乡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既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屋、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比较直观的是前面三个。一要规划先行。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使城镇社区与农村村落、居住区与畜禽饲养加工区、工业园区与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步进行规划布局,统筹加以推进。在完善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和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系列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镇发展格局。自然村庄的密度规划要掌握在耕作半径三里路以内,人口在800人以上为宜,这样各种设施配套最经济合理。村庄风格要体现“古有古的风格、乡有乡的味道”,本身就是特色明显的村庄,不仅要保留还要加强保护,沿运、东荡的村庄面貌不能千篇一律。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导向性。二要因地制宜。近城远郊情况各有不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对位于城区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城市化;对城乡集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市民化管理;对远郊规模较小的村庄,推动其逐步向乡镇和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对新一轮规划保留的村庄,积极开展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三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加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用市场机制和办法有效组织农民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激发广大农民走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快改造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制,逐步把传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公司,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经济实体,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全县农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都改造成新型经济实体。加大基层站所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转变职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更多为农民服务的新组织。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协会上的组织形式,把党组织活动和协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4、培养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四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

5、建设树立新作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务理事会为契机,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的活动,同时在该乡4个村小组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惠及农户240多户,1400多人受益,80%的村委会在此建设范围之内。

2009年初,该乡党委、政府为落实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精神,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形势,经过认真调研,安排了路底新汪村小组、板桥上板桥村小组、板桥黄柏源村小组和官坊周家村小组为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由于涉及的村委会较多,工作量大,为顺利完成建设工作任务,该乡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由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集中时间和精力具体抓落实。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由各自驻队的分管领导和乡干部组成,具体负责各建设点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工作组和村支部的组织下选举各村村民事务理事会,负责本小组新农村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实施。通过层层抓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位,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如果没有全民的参与和支持,那么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该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该乡各个工作组全体成员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召开村民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商议重大的决议,使全 1

体村民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出谋划策,充分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为该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该乡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精心规划和科学施工,2009年底,该乡4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部顺利完成。原来肮脏泥泞的小道变成了一条条干净平坦的大道;原来一片片水洼地变成了一块块平整的水泥地;原来杂乱的草堆变成了路两旁整齐的景观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各村累计完成浆砌水沟7000余米,硬化道路14000余米,房前屋后路面硬化12000平方米,拆除空心房、牛栏、露天厕所以及其他危险建筑物310余栋,完成改水、改厕200余户,建设沼气池170多个,使各个建设点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初步完成村庄绿化美化的目的,改善了百姓生活环境,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

第五篇:乘势而上(范文模版)

乘势而上 科学发展

为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而努力奋斗 ——孙平局长在2009年第一次校长会上的讲话(根据讲话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这次校长会既是08年工作总结会,又是09年工作部署会,也是新一年工作动员会,我们把这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乘势而上,科学发展,为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而努力奋斗。下面,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四个问题。

一、我们要用“创优”目标统领全局

过去几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主线,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成绩要充分肯定

1、在教育发展方向上确立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和规范发展,努力创办让蛟河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到“十一五”末,力争成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

2、在校舍建设水平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我们原来和吉林地区兄弟市(县)有一定差距,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差距在缩小。三年来,我市先后为16所学校新建了教学楼,改造了25所村级小学校舍,安装维修了19台锅炉,新建了各类学校学生厕所64个,建设了标准化围墙5820延长米,新建绿地 20000平方米,铺设硬覆盖1.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了11所幼儿园,先后为15所学校改造了学生食堂和宿舍,建设了22个标准化水泥篮球场和排球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3、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三年来,新建标准化理、化、生、科学实验室53个,更新课桌椅12000套,2008年共投入468万元进行老三室常规仪器落实和音体美器材配备,配备率达到省标准。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光纤宽带上网,35所学校建立了宽带校园网,建成了34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了173个“农远”站点,有8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全市生机比12:1,先后承办了吉林地区的技术应用和“农远”应用现场会,师生的电子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

4、在素质教育工作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点。一是突出了科研的引领作用。三年来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2项,省级52项,地区级17项,在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价值的案例共270篇。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多次承担地区级现场会,校本课程开发和经验在《中国教育报》上刊载。三是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有了实质性的推进。能够以校为本,用先进的理念促进发展,如红星小学的自信教育、二中的科学教育、五中的雷锋精神教育、九中的阳光教育、十中的成功教育等。四是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尽管我市的高考还没有从低谷中走出,但高中人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近三年,为上级院校输送了2525名本科生,其中有713人被重点大学录取。

5、在队伍建设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一是在校长任用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本着以校为本、群众支持、领导认可、政绩突出的原则选拔任用。二是在校长评价上使用了责任书评价结果,通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政绩突出领导班子评比,调动了积极性,推进了工作;三是在后备干部建设上建立了80人为常数的人才库;四是在村小校长的管理上采取轮岗交流制度,通过轮岗,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发现和改进了问题;五是在教师素质提高上,由“三功三评”成功的过渡到“三课一研”活动上;在教师培养上实行了“上挂、下派”制度;在音体美等科目教师培养上,尝试了“县本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6、在教育资源整合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年来,一共撤并了35所学校;新建改造了6所寄宿制学校,成立了2所九年制学校;通过对“三区”的配套调整,新建了2所学校,合并了5所学校,涉及的人员达六七百名,学生几千名。以上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需要智慧、需要付出、需要汗水、需要投入、需要思考,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通过对学校布局的调整,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7、在职教中心建设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亮点。职高重建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程。在这之前,职高人没有停步、没有停止发展、没有被动等待,在校舍没有改进的前提下,工业实训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达到全省百强校标准。我们今年还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工业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二)经验要认真总结

1、领导重视。一是三年来为研究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4次市委常委会议,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教师竞聘、学校建设、安全稳定等项工作。二是市五大班子领导,20多人次深入到60多所学校进行视察和研究教育工作,解决了很多影响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三是很好的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08年末兑现了3100万,领导干部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四是市里非常重视蛟矿、白林等企业移交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在教师待遇、人事、财经等方面积极想办法解决。五是各个涉教部门从经费、编制、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

2、政策优惠。一是从2005年末开始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教育管理使用,推动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2006年开始建立了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激发了教师的活力;三是2006年建立了中小学校舍建设绿色通道一类标准减免政策;四是2007年开始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县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

3、自身努力。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教育的发展和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一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他们每天早来晚走,倾其所爱,令人敬佩,他们爱生如子,呕心沥血,甘为人梯,在工作中创造了突出的业绩;二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奉献的校长队伍。他们以校为家,律己修身,勤劳敬业,涌现出了很多典型。他们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群体,是蛟河教育的脊梁、中坚,是最优秀的代表;三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奉献的机关干部队伍。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他们公而忘私、敬业乐群,他们紧密地团结在局党委的周围,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奋发拼搏的干劲,为蛟河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问题要深刻反思

1、“创优”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句口号。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不高,老百姓有意见,这说明对“创优”工作研究的深度不够,落实的不到位。大家都要认真思考“创办让蛟河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原则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采取哪些措施,变成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来真正落实好。

2、校长的任期目标有待进一步完善。校长要认真总结任期内都做了什么,成绩是什么,有哪些变化,同时认真梳理一下,总结经验,紧紧围绕创办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3、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还比较薄弱。部分学校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流于形式,个别教师和干部出现了违规现象。

4、校园文化建设还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学校只重视修建甬道、景点等,在精神、制度上挖掘的不够深入。

5、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对目标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深刻,在实际工作中有死角,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6、存在用“新三室”掩盖“老三室”现象。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对“老三室”的投入,提高了常规仪器配备率,但使用率仍然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在专业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上没有很好解决。尤其是音体美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的短缺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想办法解决。

8、“控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辍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常反弹,特别是初中,问题比较突出。

9、面向全体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为了片面追求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和教师没有很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10、高考位次前移的问题。从高考分析看,我市的高考横向比较还不高,没有找到快速提高的办法和有效途径。

二、我们要用“创先”任务推动发展

从现在开始到“十一五”末的两年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创办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这项重点工作,采取措施,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提高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为此,我们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创先”形势很严峻

“创先”工作对于促进教育快速发展、适应我市“经济总量再翻番”的目标是有利的,但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1、从我市教育的现状看,与教育工作先进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是现实的选择,相关部门要拿出方案,校长要高度重视。

2、从省对我市的评估看,我市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冲击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必须乘势而上。

3、从地区外市(县)实力看,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竞争激烈,必须坚定信心,用最后两年的时间加快向前发展。

(二)“创先”的任务很艰巨

从目前看,要在两年内实现“创先”的目标,任务很艰巨。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营造氛围,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快速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用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教学场所楼房化;二是克服困难尽早实现供热暖气化;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班班通、堂堂用”;四是借助国家财力,推进中小学课桌椅更新改造;五是采用“九年制”、“寄宿制”、“集中制”办学,更加合理的调整学校布局;六是本着“统一设计、分年实施、重在教育”的原则搞好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2、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教育协调发展。一中要继续为创办“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做准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二高中要适度控制规模,解决办学场所拥挤的问题;实验高中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来适度增大规模;朝中要进一步思考发展出路的问题,克服经费不足,教师短缺,生源匮乏等问题,尽快走出办学困境;继续推进职教中心异地新建工作,达到省“百强校”标准。

3、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一是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进课堂活动。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调研,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认真开展“教学规范”达标、评估活动。全面落实《教学管理规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监督和纠正教学中的违规行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要认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进修学校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及章节质量检测,通过科学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要认真开展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活动。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教师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此项活动我们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开展,校长必须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五是要认真落实教育质量一票否决制。学校在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必须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办让蛟河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4、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规范发展。一要细化学校管理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质量监测工作,在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环境监测等常规工作上细化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使学校管理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存死角。二要深化学校管理工作。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增强“控辍”的实效性;规范教学工作,要全程跟踪;强化学生管理,要全员参与;加强队伍建设,要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总之,学校要深化管理工作,解决深层次问题。三要活化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在全面贯彻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同时,要转变管理理念,由单纯学校领导管理变为全员管理;由分段管理变为全程管理;由单一管理变为系统管理。学校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办出特色,加快发展步伐。四要实化学校管理工作。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要在求实上下功夫,各项管理目标要详实,管理过程要务实,管理结果要真实。领导干部要务实重行,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搞政绩工程,要踏踏实实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三)“创先”的时间很紧迫

从现在到“十一五”末,“创先”的时间很紧迫,压力非常大。当前,我们要通过认真思考“创先”工作怎么看,“创先”工作怎么干,“创先”工作怎么办等问题加快我市“创先”工作的步伐,要通过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来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通过拉练检查、专项检查等活动把“创先”工作落实到位;要用“创先”拉动发展,用“创先”促进工作,用“创先”凝聚人心,用“创先”提高水平。

三、我们要用“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创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未来两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创新机制,踏实工作,确保创先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安全稳定是基础,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把工作责任逐人落实到位。二是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三是要把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到位。四是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要落实到位。09年任何学校不能出安全责任事故、师生无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校,大事不出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二)行风建设是重点,必须建立奖惩机制

一是必须认真解决学校乱收费问题。这是高压线,要严格收费公示制度,必须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二是必须认真解决违法、违规问题。对师生中可能出现的违法问题必须做到提前预防,跟踪教育,综合治理;对于教师违规补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此类现象的发生责任在学校,工作靠校长,要坚决予以制止。三是必须认真对待行风建设问题。每年市里都要对各系统进行行风测评,今年我们局里的测评在全市综合部门中列第8。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创新实干,使教育系统的行风越来越好,测评排序不断前移。为了加强行风建设我们必须认真遵守《七条禁令》;积极开展“三比三争做”活动;坚持实施“

十、百、千、万”工程,即:评选10名对教育有影响的教师;开展“百所学校开放日”活动;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开展“万名家长评学校”活动。

(三)领导干部是保障,必须建立教育机制 针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大兴六种风气。

1、大兴学习之风。一是领导干部要学习政治,树立协调统一的大局观;二是领导干部要学习业务,树立专业兴校的教育观;三是领导干部要学习经验,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观。

2、大兴团结之风。一是科学决策,促进班子团结。要采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法决策工作,领导干部要紧密团结,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校务公开,改善干群关系。要成立理财小组,民主决策,扩大决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情权。三是公正公平,树立干部威信。干部要讲政治、讲正气、讲政绩、讲原则,不搞小团体,不犯自由主义,凡事处以公心,客观评价工作,做到公平、公正。

3、大兴研究之风。一是领导干部要用科研的思维去发展学校;二是领导干部要用调研的办法去改进工作;三是领导干部要用钻研的精神去思考问题。

4、大兴务实之风。我们对领导干部倡导实事求是,务实重行的作风,在工作中提倡:比学校发展变化,不做表面文章;比教育质量高低,不玩文字游戏;比管理精细程度,不搞短期行为。

5、大兴勤政之风。一是干部使用要公正;二是财务管理要合规;三是校长行为要合法。

6、大兴问责之风。一是学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校长要问责;二是学校出现师生违法违规案件要问责;三是在任期内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降要对校长问责。

四、我们要用“创造”的思维做好期初工作

要实现09年的工作目标,开局非常关键,希望各位校长都能够创造性的思考新一年的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为此我强调三点。

(一)要认真传达会议精神

1、认真学习《蛟河市教育局2009年工作要点》,共同研究制定出符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2、认真领会各位局领导的讲话,把各项工作落实好。

3、认真学习《蛟河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下发的文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本校的具体方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要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

1、领导干部要提前上班研究工作。

2、学校要认真组织好教师的备课工作。尤其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强化集体备课。

3、学校要组织力量对所有校舍进行全面检查,领导签字后学生方可进班上课,确保师生安全。

(三)要保证新学期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这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要落实好开学初的八项常规工作。

1、开学的第一周确定为“学生安全教育周”。要对学生进行交通、饮食、传染病预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举办好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3、开展好“上好第一堂课”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好第一堂课的基础上,要关注平常课、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关注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4、搞好第一次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要体现规范性、庄严性、丰富性、育人性的特点。

5、组织好第一个主题班队会。

6、开展好第一个“教学卫生月”活动。要通过活动,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和习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7、要认真组织一次教师假期学习与反思调查。通过调查,重点掌握教师在假期的学习情况、家访情况、对寒假要求的落实情况等等,促使教师在假期里主动学习、充电、家访、休息、调整,为新学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8、学校要开好第一个教职工大会。会议要重点总结和反思上及假期教职工的表现,研讨学校在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教师评价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明晰2009年学校、各处室、各班及每位教职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同志们,争创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县)是促进我市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创先”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让我们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努力拼搏,创新实干,全面开创蛟河教育的崭新局

下载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六年二月二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范文五篇)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乘势而上继续推进科技创新

    乘势而上继续推进科技创新 ——赣州市水文局科技工作总结 2011年,赣州水文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技立局、人才兴局、服务强局”为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夺取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新胜利 ——在新一轮禁毒防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拉木阿觉乡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15日) 同志们: 经乡党委委、乡人民政府研究,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