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

时间:2019-05-13 10: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

第一篇: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创和谐安定新家园

南京鼎业投资集团董事长陈脉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南京鼎业投资集团是在浦口区成长起来的草根企业。集团公司一直秉承着“社会责任、企业责任、民生责任”并重的发展理念,愿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上,当一名真抓实干的“以工哺农”的领跑人!

南京鼎业投资集团注册资金8000万元,拥有职工近500余人,是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涵盖建材制造、金融投资、建筑监理、装饰设计、酒店服务、生物科技、物业管理等多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截止2006年底,集团公司共开发了以盘龙山庄为主的多个楼盘近50多万平方米,当年上交税收5000多万元。目前集团公司正在建设裕民家园、鼎泰家园两个拆迁安臵小区、鼎业国际花园、盘龙山庄四期、鼎业工业产业园、百泰生物科技大楼等工程,预计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同时集团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投资1.8亿元兴建江北第一高楼——鼎业国际大厦。

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战略,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市、区先后提出了“以工哺农”结对帮扶这一行之有效的举措。我们认为,企业在参与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找准企业与农村、农民合作,支持企业发展的切入点。要辅助农村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企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企业参与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要取得良好的“双赢”效果,还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企业要培育农民敏锐的市场意识,培养其自我发展能力。

作为本土企业,早在2003年集团公司就意识到,“反哺家乡、回报社会”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先后投资了300多万元为石桥镇石村村通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并组组通了水泥路;为了能让优秀的学子继续完成学业,我们集团又制定了每年资助15名优秀中小学生的扶助计划,切实将爱心工程落到实处。2006年为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大计,认真执行全区“以工哺农”结对帮扶新措施的推进,鼎业集团第一批自觉自愿地报名参与了结对帮扶石桥镇石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集团公司先后多次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石村的现状、村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与石村干部群众一道共同研究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民计问题。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支持下,我们集团提出了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的规划。经过集团公司和全体村民一年来的努力,石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新建了石村村村部及社区卫生院;二是组建了城管治安大队,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整治街容街貌;三是解决了日益困扰乡亲们的公共卫生问题,建设了下水道及市民健身广场,在人口密集地建立公共卫生区域,建起了2座公厕;四是建立了社区文化中心,改善日常生活,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双丰收;五是修通了石桥到石村的水泥路,并做到户户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等。六是解决了部分村民子女义务教育困难的问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一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农村建设不是要解决政府给农民什么,不是要先富起来的人给农民什么,而是要解决农村需要什么,要考虑农民的真实需求;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大事;新农村建设中村企结对实施“输血”支持只是基本形式,村企结对的更高形式应是“造血”式的支持。下一步我们集团公司将从农村最急、最需、最难之处;从农民最急、最需、最难之处入手,继续通过帮助镇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突出规模与全新的特色;加速建立医保机制,完善福利制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开展养殖致富并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建立渔业养殖基地,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作为家乡的企业,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将会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和带动广大贫困村镇共同走向富裕。

各位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凭任何一己之力都无以成大气,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我们集团公司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市区的号召,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措施,从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引导促动、资金扶持驱动、机制创新推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力度,在“村企结对、合作共赢”中做大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用实实在在的事实向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友人做出汇报,为浦口区乃至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各地都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给予一定的解决办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新农村的建设,意识,资金,现代化,污染,创新,机制,政府,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一是确立了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形成;二是废除了统购统销制度,发育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三是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四是终结了农业封闭半封闭状态,农业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五是废除了农民公社体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逐步推行;六是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初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二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但是也要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领导人没有认识清楚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领导人认识不够全面,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村庄建设、新房建设;有的地方领导人急于求成,脱离农村实际,超越发展水平,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短期工作目标来要求和部署;也有的地方领导人存在着畏难观望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普遍存在,如资金问题、农民意识问题、现代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产业化推进难问题等。

(一)一些地方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在,有的地方领导人为了能够“彰显”自己的“功绩”,只注意一些表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建设新房子那么简单,他们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使得农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表面很风光,但是却负债累累。农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以前,农民都怨声载道,使得新农村非常空洞,甚至有的人说“建设新农村好几年,建好回到解放前”。

(二)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倾向

有的地方领导人为了使得自己的村子能够居于人上,不顾农村实际,急于求

成。比如有的农村建设公路,路基坎坷不平,高低相差很大,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但是为了早日完成,施工人员照样施工,使道路质量存在很大隐患。同样在建设新农村时,就是因为领导人为了早日完成上面的指示,不断施加压力,使得大多数的工程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资金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而要抓好各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农村,但自实行税费改革后,村里无收入来源,想办好一件事很难很难。

1.政府投入资金仍然有限

尤其是相比中央财政,地方支农资金明显存在支农基金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偏低和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在地方财政支农总盘子中,大部分属人头费和事业费。

2.资金来源渠道仍然狭窄

由于国家扶持有限,农村信用社的支持重点放在生产资金方面农民自身并不富裕,自筹资金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有的农村企业家选择在家乡兴办工厂,资助新农村建设,但是这些资金对于需大量投资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3.金融资金民用资金介入不够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信用社外的金融机构以及民用基金几乎没有参与。即使有的民用机构资助一部分,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很少的。以致农村基本的设施建设都举步维艰。

(四)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到位

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与农民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包括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致造成在争取政府拨付资金时积极,自己出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在修建乡村的公路时,本来时由各家各户出资修建,但是由于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够,认为这是国家的事,不应该由他们出钱,所以都“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出那份钱,最后可能连公路都修不成。

(五)农业产业化推进难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区域位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阻碍。现行分散的土地经营,土地流转中,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与产业发展区域化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矛盾,“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受到局限,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机遇与空间相对小,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与之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加之种子、化肥、饲料等主要农资直线上涨,增加了农民现金支出。现在多数农民仅限于在承包的土地上作业,产业单一,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就业更加困难。

1.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农业面临三争的水平:农业争效,农民争收,农产品争强。这都为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低,不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农产品的价格也处于低水平。所以农业产业

化基本处于刚开始的阶段,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2.龙头企业规模小

在全国的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到5%,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更屈指可数了。在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量事巨大的,但是由于龙头企业少,甚至农村的企业也不断向外转移,所以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停滞不前。

3.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新产品的动力,其开发农产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力。但我国开发品种仅100多个,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农业装备水平也偏低。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新产品开发可以说事是极少数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国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4.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实际行动。但是由于龙头企业少以及农民主体意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利益连接机制的不完善成为了农业的产业化面临的一大难题。

5.扶持政策不到位

由于新农村的建设仍要依靠农村的民用工业以及一些龙头企业,所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留住这些企业是必要的,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优惠政策来留住他们。而在建设过程中,给企业退税等优惠政策做得并不到位,导致企业流失,农村也失去了资金的支持。

(六)现代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视频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根据近十年来的全国环境统计报告,可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类:

首先是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使用成为提高土地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其次是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

和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第三是乡镇企业布局不当,对产生的工业污染的治理仍不够。

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三 对于新农村存在问题的建议解决办法

(一)更新发展理念

1.全面创新发展理念,高起点抓好村庄发展规划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功能全的要求科学布局,坚持“一村一图”、“一村一景”;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筹规划道路交通、水利电力、商贸通讯、教育卫生、文体休闲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住上整洁房、喝上清洁水、走上平坦路。

2.典型引路,抓好样板点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办点示范工作力度,着重抓好一批产业带动型、村容整治型示范样板。“十一五”期间,主要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分步实施村庄建设规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3.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创新、良种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抓住农业特色品牌和农产品市场这两个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提速发展农村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发展田园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创新发展机制

1.抓好龙头的带动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针,切实抓好“一村一品”建设。坚持不断调优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业经营上规模、上档次,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效益,使龙头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要做好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篇文章,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等生产资料入股,与企业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双赢的经营机制。

2.整合资源投入,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靠政策保障,二靠科学指导,三靠投入支撑。因此,必须整合人才、科技、资金等发展要素的资源投入。特别要充分整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方向,向新农村建设项目倾斜,突出投入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效益,为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夯实基础,为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方面要扎实抓好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切实解决农村交通“瓶颈”制约,彻底改变农村通路不通车的现状,加快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提速发展乡村交通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为农村培训人才。

(三)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我国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差异大,资源多样性表现出生产优势的多元化。因此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引导农民转向高价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政策指导上要促进异地农产品的消费和相互交流,大力提倡农民消费异地农产品,减少自给农产品的比重,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为基本构架,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四)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增加新农村建设自主资金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

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龙头企业在企业势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自我保护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首先应该把市场放在首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决定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上,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搞好产销衔接,提高企业营销效率。其次,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农业企业集团。要加快技术推广步伐,围绕主导产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的宣传。再次,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核心是“诚信”,龙头企业要始终把诚信放在突出位置,对农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最后,利用资本市场,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我国龙头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不高、管理落后,而且在规模扩张、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培育、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促进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1.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迫切要求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农业法律法规,特别是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可以为新农村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化

政府可以通过发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

者进行科技成果交易提供场所;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或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参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帮助双方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视等现代化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4.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

新农村的发展与建设涉及农业、商业、轻工、计划、财政、金融、工商、税收等多个方面。因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新农村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的一体化。

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税收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和公众服务。质量技术标准由国家来制定,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检查监督。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杜绝无标生产和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六)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大力倡导并普及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绿色消费需求。按照绿色产品生产的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减少污染源;对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结构,使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的资源环境相协调。让绿色带出产业、带出发展、带出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农村经济。让新农村的建设更好的推进农村城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生存环境。

在新农村建设时,我们一定要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并从农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一切做到以人为本,以实际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早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洪远、赵长保、张海阳《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经济

要参》2008年10月12日出版2008年第62期总第1792期)

【2】 《毛泽东文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贺雪峰《论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云南社会科学 1999年版

【4】 白书祥《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3年2月)

【5】 谷素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商业时代》代

2007年12月)

第三篇:创小康村 建新农村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在农村。2003年以来,平原县实施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村创建工程,并以此为抓手破解“三农”问题,推进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平原县的小康村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突出抓“三个不放松”:一是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放松,向绿色农业、标准农业要效益。先后培育了恒丰面粉、奥西姆奶牛、友谊养猪厂等15家龙头企业,扶持组建了蔬菜、作物制种、畜牧等各类合作社、协会670多个,带动发展了林果、生猪、养牛等七大生产基地。二是紧紧抓住发展民营经济不放松,以扩张二、三产业增收入。突出抓了绢花、木炭、木器加工、豆制品加工、塑料加工、饮品等十几个传统产业,重点培植了15家骨干企业。三是紧紧抓住城乡配套联动不放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谋致富。三年来,投资7亿多元,狠抓了县城和以王凤楼、恩城两个中心镇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大大提升了县城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3.6万人,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

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基础工程。突出抓三大培训:一是观念培训。从转变干部观念、提高干部素质入手,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等形式,一年轮训一次,分期分批对农村干部、党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三年来,已培训农村干部1.8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二是文明培训。以开展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六下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遵守文明公约、学讲文明用语”等活动。2005年以来,县直部门共组织“六下乡”活动100多场次,评选八星级以上文明户5.4万户。三是技能培训。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由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蔬菜局、民营局等五个职能部门负责,利用举办培训班、田间讲座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5万名农民,用3年的时间将全县所有农村劳动力培训一遍,实现每个农户基本掌握1—2项致富技能。目前已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

把建设秀美农村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启动村庄规划工程,推进农村新居建设,改变了过去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标准不一,“有新房没新村”的现象。二是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位。以四化(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两改(改厕、改圈)为着力点,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引导农民群众向文明的现代生活迈进。目前,40个小康创建示范村改厕率达到了100%,沼气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的原则,重点实施了村村通油路、户户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四通”工程,筑牢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物质基础。三年来,全县新修农村公路1440多公里,876个村全部通上了油路,64%的村庄硬化了街道,85%的村庄实现了街道亮化,36%的村庄用上了自来水,40%的农户接入了有线电视,78%的农户安上了电话。

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推行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我们从强化干部职责意识和党员宗旨意识入手,创造性地实行了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新机制。通过设岗定责、民主评议、综合考核,以考评结果定星级,以星级等次定奖惩,探索出了一套使农村干部、党员相互能比较,群众评价有标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新机制。二是推进民主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了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依法办事意识。三年来,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先后获得了省市先进信访单位称号。

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关键环节。县里先后投资1.4亿元,按万人规模扩建了县一中,新建了外国语学校,并改造了县实验中学等其他城区中学。目前,县城高中学生已达到1万多人,城区初中学生已达到1.2万人,实现了52%的初中学生进城就读。同时,每个乡镇建设了一处高标准、规范化的寄宿制小学。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县医院新门诊楼、县疾病控制中心,更新了县医院的医疗设备,使其达到了全国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同时,按照省标准扩建了3处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完善,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就医和疾病预防条件。积极推行农村初级卫生保障和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农村文化设施、文化场所也得到较快发展,各乡镇以及有条件的村都建立了文化场馆,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

第四篇:创文明家庭建和谐社会

为全面了解三河市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情况,进一步突出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时代特色,吸引带动更多家庭参与,三河市妇联采取数据统计、座谈走访、典型调查等方法深入到5个镇、10个行政村,对全市星级文明家庭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共走访村支部书记10名,妇女群众代表50余人,并与10个乡镇妇联主席和30名村街妇代会主任进行了座谈,对星级文明家庭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深化认识,吸引妇女广泛参与。“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新举措。群众是创建“星级文明家庭”的主体,只有面向群众、扎根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才能使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三河市妇联在抓好行政推动、培训教育同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发挥典型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采取召开现场会、巡回讲演等手段,使各级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通过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的明显变化,感受到创建活动的重要作用,增强开展活动的自觉性。

2、严把评选标准和运行程序。在评选中,三河市妇联坚持在标准上“求高不求低”,方法上“求严不求松”,数量上“求精不求滥”。具体是严把“三关”,坚持“四不”,张贴“三榜”。严把“三关”:一是家庭认星关。即由家庭根据实际自报星级;二是评星关。即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村民小组根据平时的了解,逐星评议,该评几星就评几星。三是定星关,由村两委领导的评选委员会逐户逐星审核,确定各户星级。坚持“四不”即不降低标准,不照顾人情,不凭感觉印象,不搞形式主义。张贴“三榜”即自评榜、评星榜、定星榜。每榜都公开上墙,三榜定星。各户的星级高低、多少,一目了然,从而杜绝了“人情星”、“后门星”,加大了“文明家庭”的含金量。

3、载体带动,典型引路。三河市妇联以“巾帼生态庭院”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卫生星”为突破口,努力搞好家庭净化、绿化、美化,以环境的改善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品位。并开展了三大竞赛活动,即以革除不卫生陋习为主题的庭院居室净化竞赛活动,以家居布置生活物品摆放为主题的温馨家居美化竞赛活动,以栽花种草为主题的庭院美化竞赛活动。同时,还在全市14万个家庭中开展了“十大特色”家庭评选活动,包括致富之家、美德之家、优教之家、爱心之家、才艺之家、环保之家、勤廉之家、学习之家、诚信之家、时尚之家,其中有10个家庭受到廊坊市妇联表彰。

4、建章立制,加强协调联动。对“星级文明家庭”评选,三河市妇联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由市委统一制订“星级文明家庭”管理办法,规定每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平时则实行星级复查,该加星的加星,该减星的减星,并对家庭争星创星情况实行每户一牌,建档立案,记载各户平时的表现、评定情况和群众的反映,并作为下次评选的依据。对档案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时填写,使“星级文明家庭”的评选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发挥部门创建作用中,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在创建活动的领导机制上,实行文明办牵头,妇联积极配合,建立了相应的月碰头、季调度、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联合办公制度,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星级文明家庭”户数已达到总户数的90%以上。

5、注意精神鼓励和政策激励。对评选出的“星级文明家庭”,三河市妇联利用三八节大会,对其进行表彰,颁发证书和奖品,并坚持每年阶段评定中增星的家庭,集中举行仪式进行表彰。对减星的家庭,由村组织召开群众代表评议会,指明原因,限期改正。依靠强大的社会舆论攻势,营造出“增星光荣、减星扫兴”的氛围。同时,还把创星成效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制订了对星级文明家庭实

行优先优惠的激励政策。凡被评选为星级的家庭,由三河市文明办统一颁发优先优惠证书,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现状

1、社会风气实现了由差到好的转变。几十年的不良风气,造成农民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价值观的扭曲和思想的混乱。以前,有的人滋事生非,不守法纪,不以为然;有的虐待父母,损害他人心安理得;有的人以上访为荣,以闹事逞雄。创建“星级文明家庭”活动,抓住了人们争强好胜、求文明、要富裕这一朴素心理,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大为增强。呈现了六少现象:婆婆上访告儿媳虐待的少了;儿媳上访告家庭暴力的少了;儿童告继母虐待子女的少了;子女反对父母干涉婚姻的少了;多胎生育的少了;打架斗殴的少了。

2、农民的致富能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在创建“星级文明家庭”活动中,群众的科技意识、市场观念和致富本领明显增强,增产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比发家、比致富已成为一种时尚,“学科技、拓门路、促增收”的口号叫得最响。

3、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实现了从难到易的转变。信访、治安和计划生育素来是农村工作的“三大难”,在市场经济转型期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牵涉了乡村干部很大精力。在创星活动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这些原本棘手的工作变得顺势、顺手、顺劲。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一对夫妇一个孩”、“少生快富奔小康”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如燕郊镇就有26对夫妇主动退掉二胎指标。80%以上的信访老户在问题得到解决后,息诉罢访,成为遵纪守法光荣户和致富路上带头人。

4、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由“冷”到“热”的转变。三级干部包星的过程,也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群众既得到了实惠,又真切地感受到党的温暖,一改过去的消极、抵触心理,主动接受组织教育帮助,热心参与社会义务,党群、干群之间“鱼水相依”的好传统重新回到三河市的每个乡村。

三、意见和建议

1、突出妇女特点。一是尊老敬老;二是科学教子;三是履行义务。

2、抓好特色活动。一是评选好媳妇、好女婿、好婆婆、好岳母活动;二是召开好摇篮事迹报告会;三是树立“十佳义务星”。

第五篇:创“无邪教社区” 建和谐社会

创“无邪教社区” 建和谐社会

在百福园社区、原新江居委会创建“无邪教社区(居)”试点工作的基础上,5月19日上午,柯桥街道在百福园社区召开创建“无邪教社区”推广工作现场会,县委610办沈国岗主任、柯桥街道何存强副主任以及各社区主任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柯桥街道反邪教专管员金丽琴同志主持。

百福园社区黄苏华主任首先作经验介绍,黄苏华主任从组织建设,建立制度、阵地建设、宣传教育、防范控制五大方面作了工作汇报。详细介绍了社区以建立组织网络为抓手,建立健全了社区反邪教的一系列职责、制度和工作计划,虚功实做,深入开展了“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加强了外来人员和出租房的管理,严防邪教的渗透,为创建“无邪教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切切实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识邪、防邪、拒邪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街道反邪教专管员金丽琴同志作了创建工作步署,对创建工作的时间、任务、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说明。街道何存强副主任强调了创建“无邪教社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就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认识上要到位。创建“无邪教社区”是打造平安城区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执政地位的需要;二是工作上要到位。方案制定要到位,队伍建设要到位,阵地建设要到位,制度建设要到位,活动载体要到位;三是精力上要到位。要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相结合,与深化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依法治县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县委610 办沈国岗主任作了重要讲话。沈主任充分肯定了试点社区的创建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反邪教形势,并对今后如何做好创建“无邪教社区”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二是要扎实开展“无邪教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构筑社会反邪防线,夯实反邪教基础。三是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压缩邪教扩张空间。四是要把握政策,讲究策略,提高与“法轮功”等邪教作斗争的能力。最后,与会同志一起参观了现场。

此次创建“无邪教社区”工作的全面推开,必将使全街道上下掀起“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热潮,为形成人人热爱科学,个个追求文明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柯桥街道的“平安城区”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载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和谐社会+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鼎业讲话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 姓名: 刘洋学号: ***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轰轰烈烈的讨论了几年时间了。 最早,在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不断提高构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物质需求与文化需求的不断膨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