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

时间:2019-05-13 10: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

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

新农村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哪几项工作?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哪些保障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明确任务、扎实推进。(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深 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讲五中全会精神,使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家喻户晓,成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研究发展政策,细化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落实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工程项目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之中,自觉地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目标要求、建设内容、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努力创造条件,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内容、发展重点,提倡多元化,不搞一刀切,允许有先后,不搞齐步走。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要扎实稳步推进,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不能刮风,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实际效果。(4)建立机制,保障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建立保障建设的有效机制。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物质条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尊重客观规律,广泛发扬民主,加强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加强规范化制

新农村工作

度化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好“五大难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突出矛盾,认真解决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休闲难”等具体问题,把新农村建设这一党的好政策体现到一件件实事中,让人民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当前,在不少农村地区,农民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仍然是农村村级道路现状的真实写照,不仅群众心中有怨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契机,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补偿,调动基层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修建乡村道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水泥路修到农民的家门口,切实解决“行路难”问题。

水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在不少农村地区,群众“饮水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有的村只能靠天吃水,系缺水村;有的村只能人畜共饮一堰水、一池水;还有的村,由于长期饮用低质、超标、有污染的地下水,而导致地方病多发,严重侵扰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此,地方地位、政府必须把农村饮水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通过修建蓄水池,架设输水管道,让农民吃上方便卫生的自来水,切实让农民过去吃水靠肩挑、水质无保障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教育是兴国安邦之基。农村要摆脱贫困,关键在于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能力。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

育适龄学生因各种原因而面临辍学。地方党

委、政府要紧紧抓住中央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历史机遇,把解决贫因生“上学难”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和措施,确保每位农村贫困生有学上、有书读,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

近年来,“看病难”问题日益困扰着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屡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制约因素。地方党委、政府要坚持从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民群众家庭健康档案,让参合农民每年接受一次免费体检,切实做到“重大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进一步加强农村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培训合格乡村医生,使农民群众“小病治疗不出村,大病住院有补助”。

大力弘扬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动力之源。农民素质要提高,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形成,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指导。针对近年来农村出现的“黄、赌、毒”文化不断冲击和意欲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现象,地方党委、政府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工程项目建设之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真正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提供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场所。通过建设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农村文化中心户,开通远程教育网络、村级网吧等措施,多渠道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熟知天下事,使读书看报、上网学习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哪几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哪几项工作?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哪些保障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阶段农村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明确任务、扎实推进。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讲五中全会精神,使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家喻户晓,成为基层干

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研究发展政策,细化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落实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工程项目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之中,自觉地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发展目标要求、建设内容、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努力创造条件,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内容、发展重点,提倡多元化,不搞一刀切,允许有先后,不搞齐步走。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方法,注重典型引路,发挥示范效应。要扎实稳步推进,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从群

众最迫切需要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不能刮风,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实际效果。

(4)建立机制,保障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建立保障建设的有效机制。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物质条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尊重客观规律,广泛发扬民主,加强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威发〔2006〕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条件。

1、地理位置。

XX镇位于威信县北部,南邻高田乡、罗布乡,东、北、西依次与四川省叙永县高锋乡、兴文县大坝镇、沙坝乡、珙县石碑乡接壤,镇政府驻地XX,距县城41公里,XX河从东向西经XX坝子注入罗布河。

2、气候条件。

XX镇海拔在480至1800米之间,为中低山地形,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区域光照强,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1457.2毫米,相对温度68%,日照时间1032小时。

3、土地资源条件。

全镇国土面积163.9平方公里,辖7个村144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51109亩(其中水田25608亩,占耕地面积的50%,25°以上坡耕地13500亩),林地面积13.29亩(其中竹林5300亩,经济林4285亩人均有林,人均有林3.3亩,森林覆盖率达50.8%,荒草山6200亩,土地利用率达92.5%。

(二)社会经济条件。

1、人力条件。

2005年末全镇总户数6673户29204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1031户4848人,人口密度为180.48人/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15380人,其中女性625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1955人,接受农业技术培训12756人,非农业技术培训5982人,劳务输出5145人。

2、生产情况。

2005年全年实现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人均纯收入1080元。全镇有耕地面积51109亩,其中水田25608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绿色特色产业方面主要有苎麻、蚕桑、甜苦竹、香兰菜、经济林果等。

2005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750亩,粮食总产量1157.3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18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74亩,总产量136万公斤。

2005年全镇生猪存栏14562头,出栏14241头,大牲畜存栏4159头,出栏502头,家禽存栏75916只,出栏70008只。

3、经济收入。

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15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

4、社会事业条件。

(1)科技服务情况。

全镇农业综合服务、畜牧、林业、水利部门24人下乡服务225天次/人,农民群众接受科技服务16800人次。

(2)教育情况。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共有在职教师19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6人,在校学生4956人,其中女生23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7%,完学率为96.5%。

(3)文化通讯情况。

全镇建成接收14套节目的有线电视用户361户,农村建成接收广播电视节目825套,电视覆盖率达98%。全镇固定电话用户520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户,通讯覆盖率达63%。

(4)卫生事业。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服务所7个,共有医务人员35人,医疗设施较为完善。

(三)生态环境情况。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致使全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治理,导致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为缓慢,严重制约着全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现状。

1、基本农田现状。

全镇51109亩耕地中,高稳产农田仅有4200亩,25°以上坡耕地就有13500亩,农业产出率低。

2、水利设施现状。

缺乏骨干水利工程,大部分农田望天吃饭,天干受旱,下雨成灾,部分地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基础薄弱。

3、镇村道路现状。

全镇现有乡村公路84公里,村组公路58公里,受益村民小组135个,尚未通公路村民小组9个。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地质灾害等原因,大部分道路晴通雨阻,无法保证畅通。

4、人畜饮水现状。

全镇除集镇有骨干人畜饮水工程外,其余大部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困难。目前现全镇急需解决人畜饮水困难3471户16000人。

5、农村能源现状。

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但通电质量较差,安全隐患大;沼气池的推广普及率不到2%。

(二)产业发展现状。

1、粮畜基础产业发展现状。

粮畜作为保民安民的基础产业,基础稳则社会稳。目前全镇的粮畜产业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气候因素等客观原因和科技措施推广不力、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观原因的影响,只能基本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2、绿色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镇已基本形成以蚕桑为主导,苎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产业结构模式。截止2006年11月底,全镇已发展了蚕桑5100亩、苎麻1000亩、甜苦竹2000亩、经济林果5000亩和4500亩香兰菜(属复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3、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有森林面积13.29亩,森林覆盖率达50.8%,但大部分属杉木纯林,由于受宏观政策制约,经济效益不能较好发挥。

(三)存在问题。

1、交通设施发展滞后,电力供应质量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能源建设力度不够。

2、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力度不够,畏难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返贫现象突出。

4、没有做大做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

三、面临的机遇

(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质财富明显增加,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日渐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国家东桑西移和云南省在昭通实施的“三基地一屏障”等产业转移措施,有利于做大做强蚕桑、竹类等产业。

(四)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上近年来实施大量工程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根据各片区客观条件和发展水平,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我镇农村点多面广,发展极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有新突破,在“十个一”推进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服务和平安村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建示范,稳步推进。

5、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推进。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10至15年的时间,把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全镇农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四新两好”(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发展好产业、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达到“十有”标准:即户户有花有树有竹有白净墙;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厩、改灶);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通水、通电、通路、有水泥院坝、薪炭房);有一项收入稳定的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不能有一个孩子失学;有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行业)或参加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镇政府有一个文化站和业余文艺表演宣传队;每个自然村有一个文化科技广播活动场所;有一套群防群治的安全机制。具体任务是:力争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把我镇85%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十一五”期间(2006至2010年)全镇规划24个村民小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到2010年全镇有2个村民小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次,对地处公路沿线或条件较好的9个村民小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措施推广、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对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自然村力争通过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建设等扶贫措施,整合各级各部门支农资金综合治理,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使13个村民小组实现脱贫目标,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指标见附表)

五、规划建设内容

(一)培植好产业,实现生产又快又好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我镇是典型的“三农”乡镇,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先,巩固传统粮畜产业,进一步加大粮畜科技措施推广力度,提高粮畜产品科技含量,巩固和发展好农民的“粮袋子”和“肉篮子”;其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以蚕桑为主导,苎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发展的1+x产业结构模式,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一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发展蚕桑10000亩、苎麻2000亩、甜苦竹5000亩,二是巩固现有5000亩经济林果和每年种植5000亩香兰菜。切实抓好一村一业,一组一品,一户一个致富项目建设,确保农民实现更多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建设新村寨,实现村容村貌整洁。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村容整洁是生活宽裕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我镇实际,就是要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地讲,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就是要做到组组通公路、户户有花有树有竹、通水泥人行道、用上安全的电、喝上卫生的自来水、有一池三改;在人居环境方面,就是要做到“六个一”,即一间会客厅、一间好厨房、一个卫生厕、一间薪炭房、一间养蚕房、一个水泥院坝;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就是要建好一个敬老院、一个卫生院、村组卫生室,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各村民小组要有一间活动室、一套图书、一套电教器材,争取将党支部建到每一个村民小组并开展好组织生活。通过五年时间,使条件较好的村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三)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新型镇村干部和农民为目标,发挥镇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具体地讲,一是要着眼于培育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乡村干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二是着眼于拓展农业外部空间,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大力开展外出务工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的比例,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三是着眼于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经营等知识为主要内容,使全镇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四是着眼于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造就一批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乡村干部和农民。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培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完善各种利益联结机制,放手发展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济联合社及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就我镇的情况而言,一是要继续支持智溢茧丝绸公司、人和苎麻公司、香兰菜厂三个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苎麻、香兰菜产业;二是要扶持发展各类蔬菜、经济林果、养殖等专业协会;三是要培育一些收购生猪、商品牛、经济林果等农产品的营销大户或农村经纪人。

(五)塑造新风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其实质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具体地讲,一是要发展壮大文化队伍,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二是深入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三是要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破除封建迷信;四是要在集镇范围内深入开展“XX是我家,镇容镇貌靠大家”、“爱我XX,建文明、卫生集镇”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XX省级重点集镇的良好形象;五是要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五好家庭”、“好公公婆婆”、“好儿媳”、“好女婿”、“孝顺儿女”、“好邻居”等评比活动为手段,树立农村尊老爱幼、邻里融洽、婆媳和睦的良好风貌;六是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和谐XX”,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创建好班子,实现民主管理。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就是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协会创建机制。我们要在大政策、大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发挥村民民主权利,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意图转化为群众意愿,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把村民自治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自治活动。要将新农村建设做为“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工作推向深入。要大力创新“亲民、为民、富民”活动的“三培两带”(培育好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大户带大面、先进党员或干部带动群众致富)活动,着力提高村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巩固“云岭先锋”工程、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以“六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班子和好带头人。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规划

(一)建设点布局。

根据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十一五”期间的新农村建设点分三个层次:一是规划2个村民小组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二是规划9个村民小组取得明显成效;三是规划13个贫困村民小组达到脱贫目标。(具体安排见附表)

(二)建设内容及投资。

根据中央、省、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十一五”期间2个村民小组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9个村民此取得明显成效、13个村民小组脱贫致富的建设要求,我镇结合实际分层次规划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新型农民培训等建设项目。(分层次规划点建设内容、方式及投资见附表)

(三)资金筹措。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投资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本着以政府引导、适当扶持,群众自主参与建设的原则予以实施,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建设项目资金主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对产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训等建设项目由政府给予扶持帮助;对精神文明、民主法制等建设项目由政府指导、引导,群众自建,不纳入投资范畴。

(四)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建设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现状,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能力。

2、经济效益。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产出率,夯实农业基础。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可使各建设点农户户均有一至二个产业致富项目。再加上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增强发展后劲,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能源、河堤治理等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持水土,增强地力,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生态产业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植被覆盖率,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七、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政府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规划点建设中,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并成立由挂村领导任组长协调工作组,落实专人抓、具体抓,明确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在涉及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国家投入资金的建设项目,要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和工程质量过关。

2、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落实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村民“一事一议”的自治优势,在规划的建设项目实施完后,交付所在村委会和建设地村民小组按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持久发生效益。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各建设点实际的长效机制,为村民持久受益提供制度保障。

(二)政策建议。

1、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要对发展蚕桑、苎麻、香兰菜等产业的智溢茧丝绸公司、大竹人和苎麻公司、兴文香兰菜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四篇:切实抓好四方面工作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XXX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突出集体增收、群众增收两个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倾斜。目前,全镇48个村较好地完成了以“治理五乱、搞好三清”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保障

等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三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等实质性的工作。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抓好”。一是抓好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培育新型农民。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措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只有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当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为初中、小学学历,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更加匮乏。因此,我镇制定培训计划,将教育培训资源更多的向农民倾斜,计划经过三五年,争取每个村都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这是基础,青年农民起码要有初中文化,中年农民起码要有小学文化。这就要求农村不折不扣地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创建必要的载体,如“文化大院”等,在中年农民中扫除文盲。近期,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人口文化大院这个阵地,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骨干作用,在全镇开展了新农村知识培训竞赛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应该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搞种植业、养殖业的要掌握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搞加工业的要掌握应知应会的加工技术,搞运输业的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术……这就需要创建必要的载体,如农民技术学校等,使绝大部分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年初,镇党委、政府聘请泰安市党校教授进行了专题辅导。前段时间,又聘请山东农科院教授、章丘市、齐河县的乡土人才,到我镇就林菌间作、蘑菇种植等生产技术进行实地培训。再次,应该具备几种意识:从物质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市场意识;从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民主与法制意识;从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应该具备公德意识。

二是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党委、政府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委、政府为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能够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要坚持一村一品,甚至多村一品,关键是产业要有规模,农民要有效益。路子选得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只有突出本地特色,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南菜北果中间塌陷地综合开发”的总体布局,我镇一直以优质、高效、有机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起了有机菜、林果生产、果蔬大棚、桑蚕生产、奶牛养殖等产业,全镇粮经比例达到了4:6,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有机菜生产,曾经是我镇的空白,05年我们从无到有,当年发展刀豆、绿菜花、芦笋等有机菜3000多亩,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1—3月份,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发展2000多亩,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现在根据群众的要求,正在调整土地,计划再发展3000亩,使全镇的有机菜面积达到8000亩,力争突破10000亩。林业生产,我们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制定了“南部平原林网化、中部矿区塌陷地片林化、丘陵地带干果化、北部山区生态旅游化”的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已在南部平原八纵二十二横的道路上建立起了绿色通道,里程达105公里,植树130万株,3万亩的平原也已全部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在中部矿区19个搬迁村,复垦开发2.5万亩塌陷地,发展丰产林1.5万亩,栽植107、108等树木110万株,预计到轮伐期时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3580元;在丘陵地带发展经济林1.4万亩,栽植核桃、冬枣、石榴等77万株,年产量可达210万公斤,产值400多万元;在北部1.2万亩山区,全部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绿化面积达到85以上,不但彻底改变了湖屯这个矿区镇原先“

车后灰尘满天、白衬衣一天就黑”的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鑫国密度板厂落户我镇,就是看中了全镇丰富的林木资源。果蔬大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发展到了600多个,并且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可观。涧北村一个村就有107个设施杏棚,每个棚可盈利近2万元,为农户带来了非常好的效益。桑蚕生产,全镇现有桑园

3000多亩,带动农户1000多户。奶牛养殖,现有专业村5个,规模养殖大户30多户,全镇奶牛存栏量超过了1500头。04年,我镇与亚奥特公司联合,在前兴隆村建奶牛站一处,现在这处奶牛站运营良好,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多个乡镇。

三是抓好城镇经济的辐射。农村现在的生产方式主体上以家庭为单位,农民拥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抓经济,除了建立和完善面向一家一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外,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以周边农村主打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流通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一家一户发展生产,提高第一产业的附加值。XXX以争创“省级示范镇”为目标,突出抓了小城镇建设,这几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及镇驻地“两纵三横”的道路建设,累计硬化路面1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28盏,建设公共绿地4.8万平方米,构筑起了小城镇发展大框架。2005年,借涧北、北王搬迁之机,全面启动了北部十几个压煤搬迁村向镇驻地集聚工程和中湖、东湖东两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了镇驻地南北、东西两条大街的拆迁改造,进一步拓展了镇区空间,目前,镇区面积已达到了2.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4万人。今年,在05年全面关停97处地瓜淀粉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铺开了大、小汇河治理,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两条河治理完毕后,与康王河相衬,三股清水穿境而过,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面貌,丰富小城镇内涵。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以市五中和镇中学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区、以泰聊铁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以搬迁新村为中心的居民商住区“四大功能区”,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就医就学等功能一应俱全,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建材建筑等行业,为改变农村面貌提供产业支撑。

四是抓好公益事业的完善。建设新农村,应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这是事关农民家庭幸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首先,加快推进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镇党委、政府站在切实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高度上,本着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的原则,于3月中旬就专题部署了这项工作,工作中,一方面采取领导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办法,广泛宣传发动,盯紧靠牢督促;另一方面,勤调度、严考核,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款收缴任务。截至3月25日,全镇43787人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其次,重点抓了规范化卫生室建设。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投资近16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彻底改造,修缮了2000平方米的病房楼、门诊楼,配套完善了微机、心电图机等医疗设施,硬化、绿化、美化了院内院外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镇卫生院30多年来较差的医疗条件,为病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狠抓了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对管区、村全年的工作考核体系中,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促动。目前,曹庄、张店等10个村正在进行高标准的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还有,积极实施农民养老保险。XXX境内有5处煤矿,由于煤炭常年大量开采,致使采空区下沉,现在共有塌陷地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做到“失地不失保”,近年来,我镇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今年正式付诸实施。坚持集体适当扶持、个人缴纳为主的原则,凡因国家占地,有卖地或租地经营收入的村,村集体必须在其收入中给村民补助30以上的投保金,其他有条件的村也要给村民适当补助。截至5月底,共收到农民养老保险金100.69万元,受益人口2.1万人。这一举措是XXX2006年为老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真正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加快敬老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更新农村养老观念,提高全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农活还靠人工畜力,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储备不足,推广机制不活,科技贡献率不高;农民经营理念陈旧,凭经验搞种养经营,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3.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只有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了,土地产出率才能提高,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农业装备水平上去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转移。只有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才能流动起来,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才能及时卖出去,卖上好价钱,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才能保证供应,农村市场才能繁荣。只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了,环境美化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改善。

4.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针对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尤为滞后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5.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果农村的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没有大的改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

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6.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还有,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氛围已经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下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抓好的基本工作(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工作要围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工作要围绕“三化”做文章 烟台市农机办 杨先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农机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毛 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

    要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要切实抓好整改落实,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作风建设的里程碑。太和县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

    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向远归 周力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新乡市2012年档案工作......

    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全)

    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简 报 第1期 (总102期) 临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二〇一○年一月十五日省新农村建设考核组在我市检查考核 1月11日至14日,以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