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与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7日至2011年8月17日
实践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若羌县三十六团林业工作站
实践方式:见习了解并共同工作
实践人员: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我在新疆农二师36团林业管理站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与学习,介绍我所了解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新疆、巴州及36团分别拥有土地面积及森林面积及资源,学习了新疆兵团森林建设相关管理办法,并通过多方面资料的调查,了解了森林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与现状。
新疆地大物博,然而提起新疆,首先便想到沙漠,因此,新疆的森林资源则成为新疆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部分,其森林管理也必将严于其他地区。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气候,其水利资源也是影响新疆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阳光充足,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决定了新疆水果的高质量与高价值,因此林果业也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故以上为此次调研主要方向及内容。
调研报告
背景资料:新疆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6%,盆地占44%。农、林、牧用地面积约 6304.5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7.9%。现有耕地面积402.5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3.08亩,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倍;园地面积33.59万公顷;林地面积675.94万公顷;牧草天然地总面积5121.5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0%,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
新疆活立木总蓄积量3.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97.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
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92%。其中天山、阿尔泰山区覆盖的原始森林多为西伯利亚落叶松、雪岭云杉和针叶柏等高大乔木,塔里木河、玛纳斯河流域生长着世界著名的胡杨和灰杨,准噶尔盆地边缘散布的梭梭林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红柳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被。人工造林的树种主要有白杨、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桦、沙枣、桑树及各种果树。
胡杨树
白杨
巴州面积47.87 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 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巴州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呈“U”字形,在全州总面积中,山地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7.7%;平原总面积24.65万平方公里,占52.3%,其中戈壁沙漠14.3万平方公里,占30.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大部分处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和东北缘,小部分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和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间。气候非常干旱,年降水量大多在100 毫米以下,个别县(若羌、且末)仅有10~25毫米。在有水灌溉的山前平原地区发展有农、牧业。有些县还成为粮油生产基地。工业多是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的开采、加工。巴州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及所属的16个团场以及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等中央驻州单位。
巴州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驰名中外的新疆特色名牌产品“库尔勒香梨”的主要产地就在巴州的库尔勒,现种植面积56.7万亩,产量20万吨,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巴州还是中国优质棉花重要产区之一,已形成了25万吨棉花生产能力。工业用番茄红色素含量高,品质优良,是国内重要的蕃茄酱
生产基地。
36团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阿尔金山北麓,罗布泊洼地南侧,为山前扇缘地带。团场东、西、北三面均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是“弧状”分布特征,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米兰多风,多沙尘天气,团场环境恶劣,生态十分脆弱。
36团从1965年建团至今,全团土地总面积1002903.6亩,其中耕地43450.2亩,园地13128.45亩,林地279073.95亩(其中天然公益林22.33万亩,人工林(含枣园)55733.95亩),草地162045.6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443.05亩,交通运输用地4509.7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569.15亩,其他土地484683.45亩。
三十六团所在地米兰处在若羌县境内,三十六团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十一五”末将扩大到8万亩,成为农二师的“红枣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六团林管站是一家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当地林业的经营管理,更新采伐,植树造林规划等。
调研目的:了解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初步认识新疆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情况,调查新疆兵团建设的经济林业得发展与效益。
调研过程:坐在家的火车上,一路从绿树成荫,空气湿润的四川到广阔无垠的沙漠的新疆,亲身深刻感受到了森林资源在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于是回家我联系到了若羌县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向单位同事边学习边工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工作内容,了解了当地林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了一些当地经济林业的情况。
在林管站实习期间,每人每周四天白班,一天夜班,夜班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工作主要负责当地森林资源的管理,各单位树林的管理并记录工作日志,森林法的学习与考核。每周两次树林的视察,包括是否有滥砍乱伐的现象,是否有偷猎树林中野生动物的情况,以及当地树林的灌溉、生长状况、植树造林规划等。夜班则住宿在边境地方,以负责看管周边的森林并记录反映情况。
调研结论:
一、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原天然林保护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当地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二、2010年,当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6.62万亩,比上年增加2.08万亩,增长0.6%。其中:天然林面积293.3万亩,森林覆盖率1%。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万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7万亩,成林抚育面积6.7万亩。而2010年,我国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占中国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的新疆竟如此低的森林覆盖率,可想而知森林资源牵动着新疆人民的生活生产。
据悉,新疆是全国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疆85个县,174个农牧团场中有80个县市,90多个农垦团场有沙漠化土地分布。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正受着沙漠化危害和威胁。
吐鲁番
罗布泊
专家推算:在塔克拉玛干数千公里的风沙线上,流动沙丘正以5至10米的速度向西南和东南方向推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流动沙丘以每年0.5至2.5米的速度向绿洲扩展。
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农业尤其是果树经济林也成为当地的主要树林带,若羌县经济林业以红枣树、蟠桃树、香梨树为主。据统计,2010年若羌县种植业实现产值68426.55万元,同比增长43.01%;林业实现产值986.93万元,同比增长39.89%;牧业实现产值7976.63万元,同比增长14.87%;渔业实现产值1.65万元,同比下降86.25%;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325万元,同比增长20.24%。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0306.6万元,同比增长39.05%,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5569.66万元;林业实现增加值483.38万元;牧业实现增加值3589.83万元;渔业实现增加值0.7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成为当地支柱性经济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沙漠化土地正以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约有1000万亩农田正经受风沙危害。有1.2亿亩草场严重荒漠化。全区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在30亿左右。
据新疆都市报报道,新疆约30个贫困县都集中在风沙区,有些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由此可知,新疆的森林资源对当地的经济有着严重的制约性。
四,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仍发现有偷伐树木、捕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可知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森林资源的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广泛。也许是个别现象,但是在新疆这种条件下,应严格打击这种现象并加强植树造林的规模。
(声明:以上部分数据来源与新疆若羌县统计局)
调研意义:
一、了解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基本达到了此次调研目的。
二、对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调查汇总,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当地森林资源的现状,认识其优势与不足。
三、了解到森林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心得体会:由于这次暑期实践,我庆幸这个暑假没有再次虚度。通过在林业管理站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让我更好更深刻体会到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管理的复杂性,也看到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性。也增强了我以后建设西部的使命感。
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是空口无凭的的,需要我自己亲身去实践。因此也认识到了学校安排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丰富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经验。
最后要感谢李红老师的指导,感谢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提供的帮助。
2010年8月
第二篇: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
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
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15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19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
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
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
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三篇:兵团通用航空发展调研报告
兵团通用航空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6月13日
兵团发改委外资处
为了全面加快兵团通用航空的发展,我们对新疆现有三家通用航空公司、民航新疆管理局等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新疆通用航空企业情况
目前,新疆共有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开元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天山通用航空有限公司3家通用航空企业。
新疆天山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初,后经民航管理局审批,通过91部运行合格审定,可以进行工业、农业等方面的运营。公司拥有2架海燕小型飞机,年均飞行量不足100小时。
新疆开元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5月通过民航局91部运行合格审定,拥有4架米-8T型直升机,主要在东北承担护林防火任务,年均飞行400余小时。
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系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服务队新疆支队,组建于1983年。1995年与南航集团公司合资成立新疆通用航空公司,注册资本9021.96万元,其中兵团国资公司占63.87%,南航占36.13%。2010年,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将南航集团股权无偿划转给兵团国资公司,新疆通航成为兵团国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止2010年底,新疆通航拥有飞机33架(含托管2架Y12飞机),其中Y5型飞机10架,Y5B型飞机13架,Y12型飞机2架,美国产空中拖拉机飞机6架。现有员工222人,其中飞行人员48人,机务维护人员112人,签派(管制)人员10人,是国内重点通用航空企业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农业作业时间全国第一。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农业服务:飞机播种,病虫害防治、化除化控、喷洒(撒)化肥、护林防火、卫生防疫;工业服务有:航空摄影、航空物探、陆上石油服务以及空中游览、私用商用飞机驾驶培训、航空器代管、应急救援等二十多个通用航空作业项目,通过了民航局141部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和145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具有执管所属机型的航线维修、定期维修和Y5、Y5B型飞机大修、国家测绘乙级资质和进口贸易商检资质。截止2010年底,兵团通用航空累计飞行11万余小时,起落35万余架次,作业范围遍布疆外27个省区和新疆各地、州、市以及兵团100多个农牧团场,创社会宏观经济效益10多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新疆通用航空机场现状
目前新疆地区可供通用航空适用的民用运输机场16个,分别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喀纳斯、阿勒泰、哈密、伊宁、阿克苏、且末、和田、喀什、那拉提、库车、库尔勒、博乐、吐鲁番机场。还有71个农用机场跑道,其中兵团范围内有60条跑道,自治区范围内有11条。
(二)“十一五”期间兵团通用航空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兵团的支持下,兵团通用航空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兵团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时期兵团通航飞行时间和收入水平超过以前总和,是兵团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时期。
1.作业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十一五”期间,通用航空企业总飞行时间25870小时,其中农林牧作业飞行时间18626小时,工业飞行5544小时,抢险救灾等公务飞行982小时,共起落61732架次。作业处理土地面积2708万亩,开展飞播水稻、化学除草、草原灭蝗、森林巡护等农林牧作业,处理土地面积2708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优化机队结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兵团拨付资金5725万元购置6架美国先进农用飞机,企业自筹资金3141万元购置1架国产Y12型飞机和发动机、螺旋桨及通信导航设备,完成18架Y5类飞机和1架Y12型飞机大修,改善了机队结构,提高了航空作业能力。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事业发展有了智力支持
通航公司不断加强飞行、机务、空管队伍建设,先后招收飞行员17名、机务人员33名。选送150余人员到民航院校、及国外学习、培训。打牢人才和技术基础,基本能满足现有业务工作需要。
4.加强对外合作,拓展业务领域
先后与北京正时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欧亚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是新疆首家一级国际航空货运代理企业。托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Y12型飞机2架,增强了运营能力和规模。与中国民航大学共同出资成立天翔航空学院,开展私用商用飞机驾驶培训业务;与新疆职业大学合作成立天缘机务培训学校,培训机务人员。
二、新疆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偏小,飞行时间少,产值低,效益差
新疆通航公司执管飞机33架,除4架 Y12飞机可以承担工业飞行外,其他飞机还是以农业飞行为主。由于农业季节性强,飞行作业集中在五至八月份,其他时间基本处于停飞状态,平均每架飞机的飞行时间不足200小时,致使机队飞行时间较少。飞机利用率低,人均产值只有十几万元。通航的农业飞行占总飞行量的70%,由于航油、航材价格逐年上涨,飞机和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增加,通航作业成本逐年加大,而农业飞行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收费普遍较低,企业效益较差,经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已累计亏损2027万元。兵团每年补贴新疆通航公司1100万元,2011年起增加到1300万元。
(二)基础设施薄弱
兵团现有的60个通用航空机场(起降点),除8个机场是沥清及砼道面外,其余均为沙石土质道面,使用效能低,安全隐患多。新疆通航执管的33架飞机中,Y5类飞机老化严重,20年以上机龄13架,10至20年机龄11架。机载设备陈旧,维修费用高,效能低、运营成本高,安全压力大,除承担农业飞行外,很难承担工业飞行和其他飞行任务,也不能满足现代航空技术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三)人才缺乏,流失严重
由于企业效益差,收入水平与内地相比差距较大,从成立至2006年底已有60余名飞行、机务和签派人员到内地航空运输企业谋职,专业队伍不够稳定。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又流失严重,这是兵团航空存在的普遍现象。
三、发展兵团通用航空的建议
(一)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切实做好兵团航空发展规划
1.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为通用航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9号文件明确:要加快民航保障设施、航线网络、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及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通勤航空建设。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
中央的政策和民航局具体措施的实施,无疑对放宽通用航空市场准入,加快通航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用航空作为民用航空的两大支柱之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对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对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5-10年,通航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将会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及整个产业链的黄金期。
2.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为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了可能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地缘优势明显,发展通用和通勤航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十分广阔。新疆高山与沙漠众多,地理条件恶劣,很多地区不适应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飞机机动性强,飞行不受高山、河流、沙漠的阻隔,方便连接偏远地区,可以加速人员的往来和货物的流通,较地面运输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新疆旅游景点独特,令很多游客想往,但新疆旅游景点分散且相距遥远,新疆的旅游很大部分花在路上,开展航空可解决这些问题。
3.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发展切入点 根据新疆通用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通用航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应急救援和民生航空中的重要作用。稳定农业飞行,拓展市场增加工业飞行,积极开拓其他业务。稳步推进通勤航空试点,这是新疆通航重要业务之一。同时开展飞行培训和机务培训飞机大修、飞机托管。构建功能完备的通用航空农业工业作业体系、通用航空运输服务体系和航空教学培训、机场服务、飞机托管、技术咨询等服务体系。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开展飞机装配业务,实现通用航空作业总量扩大、机队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近期目标:通过5年的发展,拓展市场,扩大通用航空的地域范围和规模,力争2015年工业飞行占总飞行时间达50%,飞行时间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单机飞行时间达到500小时,逐步开展通勤航空业务,建成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
远期目标:拓展通用航空和通勤航空业务,扩大飞行和地勤培训,到202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飞行时间比“十二五”末翻一番,单机飞行时间达到1000小时。开展通用飞机维修或飞机装配,发展与飞机相关的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制造业基地,将石河子航空园建成集通用通勤航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培训、飞机装备制造业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航空园。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机场建设
除争取国家资金外,采取融资、贷款、自筹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和飞机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加快机场建设
加快完成石河子机场迁建工程建设,开展图木舒克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开工建设。改建7个通用航空机场(1团、3团、30团、75团、129团、150团、168团),升级4个通用航空机场(10团、北屯镇、77 团、奇台总场)为通勤机场。
2.更新航空器维修维护检测设备 更新机载设备、检测设备、教学设施设备、实训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机载设备及工具和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地面设备。
3.购置新飞机,调整机队结构
目前通航公司有33架飞机,其中Y5类飞机25架,占75.8%,由于Y5类飞机机型老旧、性能低、载重量少,除承担农业飞行外,很难承担工业飞行和其他飞行任务。因此,为了承担更多的飞行任务,必须购置直升机、小型客机等机型,调整机队结构,为扩大运营范围创造条件。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保持通航队伍的稳定
加强通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航空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和引进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使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以上,通用航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模式,引进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为兵团航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符合行业和新疆特点的通用航空员工待遇机制,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员工的收入水平达到国内通用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之上,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四)加快改革,理顺关系,构建兵团通用航空运营管理体系
加快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合作,积极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合作,实现通航的快速发展。理顺航空企业管理局与新疆通用航空公司的关系。目前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航企局是兵团机关的一个部门,而新疆通航又是兵团国资公司出资的一个公司,航企局即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管理不顺,职责不清,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应将航企局和通航公司分开,航企局作为兵团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行业规划发展、监督检查等职责,通航公司负责公司经营和发展。组建兵团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负责兵团范围内支线机场、通勤机场、通用机场的运营管理。形成行业管理机构(航企局)、通航运营企业(新疆通航公司等)、机场管理公司等比较完整的航空运营管理体系。
(五)积极打造石河子航空园
在民航、自治区、兵团和石河子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将石河子航空园建设成集通用航空服务、飞行机务培训、通用航空运输服务、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服务、飞机大修服务、飞机总装服务、机场运营、销售服务、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服务园区。
第四篇: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林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曹正喜
〔内容摘要〕六盘水林业存在国有林地流失、承包合同不规范、资源消耗大、资金缺口大等问题,要加快改革、加大投入、依法管理。
〔关 键 词〕林业 发展 调研
〔作者简介〕中共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
六盘水市位于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决定了我市林业发展在生态立市战略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增加降水、减弱风速、改善农业小气候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林业工作和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一样,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县(特区、区)林业主管部门、林场、造林承包大户和联户承包户中,分别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和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解,认真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林业资源到2004年,林业用地面积为553.8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72.86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49.14%;疏林地面积2.9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0.53%;灌木林地面积114.8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0.7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30.68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3.60%;宜林荒山面积33.0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5.69%;苗圃地0.2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0.04%;森林覆盖率为26%。
全市林业资源规划区国土总面积为1131.86万亩。到2004年,林业用地面积440.8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84.7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9%;灌木林地面积为102.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3.2%;疏木林地面积为2.2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52%;未成林地面积为119.4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09%;宜林荒山荒地面积为32.1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29%;森林覆盖率为25.36%。
退耕还林成效显著。2000——2004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91.5万亩(其中退耕地41万亩、荒山50.5万亩),退耕地造林覆盖92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3.8%,涉及退耕农户12万户、60余万人,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25%;荒山造林涉及78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0%。五年来,国家投入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费4575万元,户均获种苗费381.3元;累计得到现金补助2080万元,户均173.3元;累计得到国家粮食补助15.6万吨,折合现金2.184亿元,户均获粮食折价款1820元。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18万亩(其中退耕地2.5万亩、荒山15.5万亩),各项补助正在兑现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有林地被蚕食。近年来,水城县玉舍、杨梅林场和盘县老厂林场国有林地被当地农户蚕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盘县老厂林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当地农户和小城镇建设蚕食的国有林地3200亩左右,其中大山镇小城镇建设和农户蚕食国有林地780亩,建镇面积约300亩,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和县政府的处理决定都没有得到执行;与玛依镇相邻的318亩森林,在间伐时受到镇里阻拦,没能完成间伐任务。
(二)承包合同隐患大。起始上世纪80年代初,个体和联户承包造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造林前签订了承包合同,明确了林木的分成比例,但有的承包合同约定经公证后生效,却没有办理公证;有的承包合同没有发包方和承包方签名,仅有当时乡政府盖章,如盘县两河乡鄢官村十一、十二组村民与敖成学等十一户村民签订的联户承包合同,没有双方的签名,现在还没有间伐,也无产权纠纷;有的利益分配不尽合理,如盘县大山镇大河村肖根龙为主的二十一户联户造林3000余亩,抚育间伐收益归承包人,农户不分成,现已开始间伐,农户意见较大;有的发包方在发包时没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经过村委会的讨论,有的甚至是村委会主任说了算,没有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导致合同执行难,林权纠纷时有发生。有的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内已按合同规定,将分成比例分给了发包人,现承包期限临近,承包人在承包土地上的林木又不能砍伐,而发包人提出要收回承包土地,如六枝特区林业局科技人员张中严,在木岗镇金家坝林场有100多亩林木,系1984年造林,承包合同2006年5月到期,现在又没有砍伐指标,村民组通知,若到期不砍伐,超期要求按5:5分成。
(三)林区基础设施差。全市个体和联户等非公有制造林业主,截至2002年,共计完成造林面积192.55万亩,占全市有林地(不含灌木林)面积199.72万亩的96.4%。这么大的林区,由于没有新的资金投入,无力修建林区公路、开设防火线、建设林区工棚等,更谈不上防火器材购置和病虫害的防治。据统计,水城县2004年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5起,过火面积4174.1亩,烧毁森林面积202.2亩,烧毁幼树63.96万株,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14%。
(四)森林资源消耗大。一是,近年来,竹荪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水城县种植竹荪大棚达1000个以上,六枝特区种植竹荪大棚也在1000个以上,仅新场乡就有800棚,其他县区也还有种植。按每个大棚耗材2立方米,每年竹荪种植将消耗木材4000立方米以上,且绝大多数是天然林。另外种植竹荪需要大量的腐殖土,而腐殖土基本上要从封山育林的灌木林中挖取,严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二是,农户以木材为燃料也消耗大量森林资源。据水城县调查推算,2004年全县159470户农户中,约有30000户以烧材为主,按每户每天10公斤计算,一天要烧掉300吨(立方米),一年要烧掉森林资源11万立方米;六枝特区农户以木材为燃料,每年大约需要消耗7千亩左右的森林资源,约占全年造林数的39%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盗砍林木在煤矿上销售,也造成森林资源的消耗。
(五)护林资金缺口大。在1999年以前,没有专项资金用于森林管护,都是由业主负责管护。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县(我市六枝、水城、钟山被列入)安排一定的森林管护事业费,远不能满足管护的需要。钟山区森林面积27万亩,每年得到国家的天保资金32万元,平均每亩每年的管护费不到1.2元。现在钟山区聘有常年护林员18人,防火期增加到54人,每位护林员月工资350元,一年需要支出20万元,还有12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和防火器材。若按照《贵州省封山育林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规定:一般每个护林人员管护的面积在1500亩左右。那么,钟山区需要护林员198人,按每月350元工资,每年仅工资一项需要83.16万元。
(六)造林主体困难多。个体、联户和鼓励科技人员造林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以每亩10元—15元的投入和90年代以来与工程相结合的每亩约50元的投入,造林业主们仅靠国家这点微薄的投入之外,主要靠投工投劳建成。有的业主为造林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如六枝特区林业局科技人员张中严,1988年承包造林620亩,自造林以来一直聘请2名护林员管护,现在还欠25万元的银行贷款。由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造林业主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和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抚育间伐,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林木质量提高,致使造林业主守着“绿色银行”过贫困日子境地。如六枝特区新场乡黑塘村唐兴华造林1500多亩,到目前为止不仅欠管护费就高达3万元左右,而且连基本生活都很困难;水城县玉舍乡造林大户叶文辛,共计造林10000余亩,成林的有4000亩左右,在造林初期就变卖家里值钱物品(含牛、马等大牲畜),现在靠打工维持生活。
(七)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老厂林场还有三分之一的职工居住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住房,退休和在职职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玉舍林场职工工资最高的每月仅有500多元。另外,林场职工子
女入学难也是长期困绕林场领导和职工的一大难题,如老厂林场八角箐工区到最近的入学点都在10公里以上,且完全是林间小路。
(八)森林覆盖率偏低。到200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6%,与全省34.9%的森林覆盖率相差8.9个百分点,石漠化程度为全省之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三、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国有林场的改革步伐。国有林场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改革劳动用工制度,鼓励职工利用国有资源发展自营经济,在保证森林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经营产生的增量效益归职工所有,要采多种形式,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对侵占国有林地的组织或个人,能退还的、要坚决退还,不能退还的、要给予赔偿。
(二)依法征收育林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随着我市煤炭资源开发的长足进展,应对育林基金征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征收育林基金,专项用于坑木林建设。
(三)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常言道:山青水秀、林茂粮丰。县、乡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切实引导农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千万不能以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换取眼前的经济收入。
(四)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渐改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二是继续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解决民用燃煤的有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确保生态良性发展。三是对禁伐的非公有制造林业主给予适当的管护补贴。四是建立健全造林护林的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和关心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继续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切实提高森林覆盖率。
(五)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公益林项目”,盘县有78.8万亩以喀斯特植被为主的森林被列入,每年可得生态效益补偿金398万元,确保了管护费用。各县(特区、区)对符合条件的,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森林面积进入国家公益林项目。
(六)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有效机制。完善承包合同,切实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内的造林承包合同,应进行全面清理,在充分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承包合同进行完善;合同即将到期,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处理。
第五篇: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局关于县级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经济上是小县,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林地面积241.9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9%,森林覆盖率53.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富裕××、和谐××”建设,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2009〕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2008年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08年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2009年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09年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2000年的2.57万亩增至2008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09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00年的213亩增至2008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08年生产锯材12931 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 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09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09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