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07生态新区调研讲话提纲
在生态新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2014年2月7日)
李晋修
同志们:
今天是正月初八,也是我们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之所以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把调研的第一站安排在新区,主要考虑到这么两点:一个是,生态新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在建军市长的亲自参与和协调带领下,新区办和相关部门互相支持、通力配合,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新区道路、水系、市民中心等基础工程快速推进,融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已超20亿元。土地征收、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卓有成效,成功引进了全国知名的碧桂园集团。对大家的辛勤工作市委、市政府很满意,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另一个是,新年要有新气象、新区要有新跨越。今年是新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工程建设将由地下转为地上,由平面转为立体,工程更多、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这次来也是给大家鼓劲加油!
刚才,我们实地察看了新区建设现场,立羽同志汇报
了新区进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与会的部门同志围绕支持新区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进一步
1加快推动生态新区建设,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要决心更大、劲头更足,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区建
设。关于生态新区的重大意义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多次。从大的方面看,建设生态新区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去年12月,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坚定决心,并从宏观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近期,省委可能还要专门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可以说,我们加快生态新区建设顺应大势、恰逢其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新一轮城镇化浪潮兴起的难得机遇,大力推动生态新区建设。从我们自身来看,建设生态新区不仅仅是单纯地建一座新城,而是以生态新区承接拉动老城区,服务配套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进而实现“一区崛起、四区联动”,更好地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把我们的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全市新型城镇化的龙头引领和重要支撑。同时,通过建新区、造新城,还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所以,我们加快建设新区的信心和决心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劲头和士气绝不有丝毫懈怠。
二是要合力更强、速度更快,全面掀起新区建设热潮。过去一年新区建设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今年新区建设的工程量更大、任务更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多。这就要求新区办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搞好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加快建设进度,共同掀起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
一是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新区建设指挥部确定的目标任务,克服困难,动员一切力量,集中一切精力,排除一切干扰,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发改、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要全力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土地征收、立项审批、环评、建设用地报批等工作要提前开展,保障项目开工需要。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所有项目都要积极往前抢,提前做好开工准备,争取开春化冻以后,抓紧启动一批重点工程。近期,要积极协调吉林西部铁路总公司与国家铁路总公司、沈阳铁路局对接,争取得到两家单位对立交桥工程提前开工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必须高度重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新区建设是我市历史上投入最大、建设项目最为集中的工程,质量安全必须提到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严把工程质量关,对工程用料材质、设计工艺等方面必须监管到位,确保工程质量,做到万无一失。住建、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责,组织力量重点进行新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争取把每个工程都建成百年工程、样板工程。
三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资金问题是事关新区建设成败的头等大事。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广开门路、广辟渠道、广泛筹集,重点是要建立多渠道、宽领域的融资体系,积极向国家和省申请各项无偿资金支持,并采取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改委、财政局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帮助新区跑项目、要资金。同时还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是要工作更实、服务更优,确保新区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对生态新区建设全市上下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极为关心,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新区各项工作做好、工程建设好、任务完成好。一要狠抓落实。对各项重点工程、重要工作新区办都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每个时间节点干什么工程、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有量化细化的工作安排,决不能跑粗、推着干。要加大跟踪督查工作力度,督促新区办和市直部门强力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二要优化环境。新区建设涉及面广、关联部门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清理行政审批、精简办事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三要抓紧对接。年前,我们已经与碧桂园就新区开发建设最终敲定拍板。对方提出的前置条件和要求,还有哪些没有完成,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新区办要尽快梳理,抓紧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对有些需要到国家做工作的问题,要抓紧整理出来,争取3月初全国“两会”期间再到国家相关部委争取一下。
总之,生态新区建设既关系白城发展、又关系百姓民生,既影响当期、又事关长远。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对白城发展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用务实的作风、踏实的工作、真实的业绩,全力以赴地抓好新区建设,向上级组织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生态城市调研提纲
调研函
市环保局:
我校王道才副校长牵头一个课题组,主持市级重点课题《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需要一些相关资料(提纲附后),敬请贵局给予提供。我们课题组或来贵局专题调研,或请贵局专业人员来党校传授,或收齐资料后我们来人领取。
谢谢!
市委党校课题组
2010年6月18日
附:合肥市生态城市建设调研提纲
一、具体材料(近几年):
1、水质量有没有明显改善?(数据说明)
2、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3、噪音治理有没有具体措施?效果怎样?
4、有新的环境污染现象吗?(如放射性、电磁辐射、光污染等)
5、公交出行的分担率是多少?
6、再生水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8、合肥生态城市建设有规划吗?有哪些具体的目标要求?
9、目前制定了哪些与生态建设有关的制度、法规、条例等?
10、公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满意度有多高?
二、主要内容:
1、近几年合肥在生态建设上进行了哪些实践和探索?
2、目前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搞好合肥生态城市建设?
第三篇:生态功能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X生态功能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大家好!我代表X人民政府,向各位莅临我县调研生态功能建设情况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X生态功能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X基本情况
X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X藏族自治州南部。东与久治县接壤,东南与班玛县相连,南与四川省色达县、西南与四川省石渠县为邻,西北与玛多县为界,北与玛沁、甘德县隔黄河相望。巴颜喀拉山脉从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将达日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黄河从西向东依北流境340公里。最高海拔5200米,最低海拔3820米,平均海拔4200米。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34℃,年平均温度为-0.5℃,昼夜温差为15-25℃,年平均降水量540.6㎜,年平均蒸发量1205.9㎜。全县土地总面积2226.37万亩(1484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102.49万亩,占总面积的94.46%;可利用草场1676.36万亩,占草场面积的79.73%。退化草场面积1173万亩,占草场面积的70%。中度以上鼠害面积8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50.71%;黑土滩面积960万亩,寸草未生,不宜居住和生产,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7%。草场年平均退化速度为14%。全县饲草基地平均可食鲜草产量为256公斤/亩。
X现辖9乡1镇,33个牧业村,110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含吉迈镇扶贫联社)。2011年底全县总户数10516户、30995人。其中:从牧人员8278户,24402人。农牧业总产值7657.82万元、牧民人均收入2063.42元,存栏各类牲畜235902头(只、匹),其中牛144418头,羊87283只,马4201匹。
二、生态功能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一是建立组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举措,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法人制、项目建设监理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县级财务报账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形成了牵头单位发动、成员部门联动、各乡镇政府配合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县每实施一项生态保护项目或治理工作,都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每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基层,广泛宣传《草原法》、《X草原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天然草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及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草地生态保护意识,树立依法保护草原和科学、合理利用草地的思想,为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积极进行试点示范。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以窝赛乡直却村为示范点,于2010年启动生态畜牧业,并逐步向其他32个牧委 2
会逐步展开,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县33个牧委会的生态畜牧业构架搭建工作,成立了相应的经济合作组织,正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组织形式。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满掌乡为重点的生态恶化区监测调查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率先治理。以点带面,全面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草原超载过牧的问题。
(二)认真组织开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功能建设。一是精心组织实施以草定畜、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围栏禁牧、灭鼠、黑土滩治理等为主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促进草原生态恢复。自2005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其中投资892.37万元分别在吉迈镇、德昂乡、特合土乡、建设乡实施了封山育林项目,共封育林木14.57万亩,使易遭破坏及稀疏林地得到有效保护;投资1326.98万元在十乡镇实施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程,防治鼠害面积1346.72万亩,鼠害面积由过去的850万亩减至338万亩,鼠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投资1327.08万元在特合土、莫坝两乡实施了建设养畜工程,修建暖棚、畜圈、贮草棚共375套,人工饲草基地5亩;自2003年至2012年,投资13439.83万元先后在桑日麻乡、特合土乡、莫坝乡、满掌乡、吉迈镇、特合土乡、建设乡、上红科乡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围栏禁牧3447户,移民搬迁牧户508户,受益牧户占总牧户的55.7%;围栏草场463.53万亩,搬迁禁牧草场346.14万亩,完成退化草地治理26.96万亩(包括黑土滩治理16.06万亩),共核减牲畜302584个 3
羊单位。通过实施围栏和搬迁禁牧,围栏内草场恢复明显,近年来治理区生态明显改善和恢复;投资495.4万元先后在特合土、满掌乡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修建房屋429套,搬迁移民429户1833人,核减牲畜53811个羊单位,2005年至2011年共完成汽修、工艺石匠、餐饮服务、家庭防疫等科技培训620人,扶持示范户65户,带动培训牧民640人次,部分生态移民投身二、三产业,增加了收入,截止2011年底移民社区人均纯收入1115元;总投资88.1万元修建了130㎡的防火库及车库,购置防火器材535台(套),技术培训190人次。二是加强虫草限采工作。每年在全县范围内抽调120余人赴各乡镇开展虫草限采工作,并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配备交通工具,不断加大虫草限采工作力度,严格禁止外来人员采挖,努力实现科学管理、合理采集、保护生态、群众增收、地区稳定的五赢目标。
(三)扎实开展畜牧业工作,为生态功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一是认真开展牲畜核减工作,自2003年我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尤其2005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来,严格落实“以草定畜”各项措施,认真核减牲畜,全县牲畜从2003年的41.8万头(只)减少到2011年的28.21万头(只),切实减轻了草场的压力,缓解了草畜矛盾,保护了天然草场。二是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去年3月初,我县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以94年承包牧户为主,开展了草场承包界线的确认和承包草场牧户的进一步核实,对有草场界线争议的,先解决争议,4
明确了四至界线;对联户承包的草场,采取牧户之间达成承包协议办法,签订协议书,按户确定补偿奖励基数。按照草场植被退化程度和草场生产能力,合理划定禁牧区域和草畜平衡区域,并以2010年的牲畜存栏数,对草畜平衡区的减畜数量进行了核算。目前已完成完善草原承包、划定禁牧区、落实基本制度、核定草原载畜量、核实牧户、搜集本底资料和建立电子档案等六项主要工作,正筹备资金的发放切实将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牧户。三是积极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努力改善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我县自2009年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以来,共完成投资14449.05万元,建设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2947套,完成建设总任务的55.6%。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档案、管理、资金等方面严格要求,工程建设的群众满意度在96%以上,取得了很好成效。
三、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草地生态退化严重。自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政策原因,过分追求牲畜百万大县,对草场进行掠夺式的经营,草地生态严重失衡、退化,鼠害面积逐年扩大。虽然近年来通过国家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缓解,但我县的中度草场退化面积仍有1447.57万亩,草场退化已成为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县下红科、莫坝、满掌几乡大部分牧户长期到邻省、邻县走圈放牧,每年约有1200牧户6000余人,12万牲畜到外地租赁草场,这部分牧户已成为生态难民,严重影响了我县畜牧业生 5
产的发展和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已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仍然处于分散的粗放性经营状态,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培育以畜牧业为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举步维艰。虽然我县在各村组建了生态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框架,但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很难找到引领村级组织、壮大组织规模的产业。这种境况直接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三是草原管护工作难度大。自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已有6个乡镇已实施减畜禁牧。今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二年,我县的禁牧区面积将达到136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1%,禁牧面积大,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牧民群众的管护积极性不高,这给后期的管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五是生态移民社区配套设施及相应的补偿标准过低。修建搬迁房屋投资标准低,加之近年来材料、人工工资等不断上涨,以现在的投资标准很难修建经久耐用的房屋,搬迁牧民的定居点建设将成为一大难题。移民搬迁后水、电、路、教育、卫生、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未能同步建设,影响了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制约了移民区的教育工作,孩子不得不在原来所在的乡寄校上学,父母和孩子分居,即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又影响了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实行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后,国检给予搬迁的牧户一定的 6
补偿,但补偿是内地一般农业区退耕还林(草)的标准,不符合藏区实际。就我县而言,地处高海拔地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除牛奶、皮毛等未经加工的畜产品以外,其他生产生活必须品都是从省城西宁运来,所有物品价格比西宁超过一倍多,况且搬迁下来的移民牧畜核减后,无任何生产生活资料,以前自产自用的畜产品在内的所有生活必须品都要用现金购买。以一户五口人的家庭来计算,每月仅在食物和燃料上的开支就达3000元。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远远高于每户每年6000元的补助标准,这给生态移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困难。
四是牧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对畜牧业的投入意识、商品意识、信息意识、优良畜种意识、科技意识不强,先进地区的经验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很难推广,传统的头数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禁锢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五是后续产业培育难度大。生态移民长期以游牧为主,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观念落后,就业、创业、增收意识不强,一旦脱离了畜牧业,短期内很难从其他产业来获得收入。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加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继续实施退化草地的恢复和草地补播改良配套项目,使X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明显缓解。
二是加强天然草原改良工作,加快牧区饲草饲料基地建 7
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把草原工作的战略目标由“经济”转为“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继续抓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和畜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通过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完善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积极改革放牧制度。随着牧民定居草料基地的配套完善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的发挥,牲畜饲草饲料的供给将从温饱型向营养型方面发展。因此,要根据草场的分布、牲畜的放牧特点和生产环节的衔接等方面,不失时机地正确引导牧民改革传统放牧习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各类草场的放牧利用时间和季节,有计划地实行轮牧、休牧,使草原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坚持以草定畜,有计划地确定一定时期一定草场内牲畜放牧量。
三是坚持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的有利时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以增加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治理退化草地、改善人居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地生态的关系。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加大人工种草工作力度,综合应用灭鼠、灭虫、消灭杂毒草等治理的有效措施,遏制草场退化,恢复生态。继续加强以牧民定居、牲畜棚圈、草地围栏等为主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本品种选育进度,优化和调整畜群畜种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创新经营理念,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走生态恢复较快、8
结构更趋合理、收益明显提高的生态畜牧业。
四是加快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业,走生态畜牧业之路,重点做好定居点建设、牲畜暖棚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草业服务体系建设牧民技术培训等。
五是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力度,着力培育符合实际的后续产业。按照牧民的搬迁要求,加快实施剩余户生态移民搬迁力度,既利于草场的修养生息和自然恢复,也有利于集中科技、文化、卫生等资源进一步提升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积极培育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替代产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劳动技能培训,下大力气抓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培植,一方面从草原管护、畜产品加工等传统畜牧业中积极吸纳一部分生态移民就业,另一方面重点培育发展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原格萨尔文化旅游、藏毯编织、物流等产业,为生态移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谋生之道,切实增加生态移民收入。
第四篇:下基层调研讲话提纲
XX同志
到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调研点评时的讲话提纲
(供参阅)
同志们:
今天到XX村实地走了走、看了看,又听取了乡(镇)和村党组织书记的汇报,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看到了干部党员群众的一种激情,看到了工作的一种热忱,看到了未来的一种希望。总体感觉XX乡(镇)里和村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思路清。抓创先争优活动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把开展活动与村情、社情、民情结合得非常紧密,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强。二是措施实。抓住了上级党委要求的核心点,抓住了群众的期盼点,抓住了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对标对得准,承诺抓得实,夺旗争星效果明显,并且结合村里的实际开展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活动,创新了载体,实化了内容,保证了质量。三是效果好。突出新农村建设这一鲜明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变样,大干实干、创先争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是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好,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饱满、劲头更足,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是经济发展好,村“两委”班子带头,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群众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第三是稳定形势好,创先争优使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一些矛盾问题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化解,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稳固。
尽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从思想层面看,尽管我们的村干部和党员争创激情较高,但内在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没有完全实现由“要我创先争优”到“我要创先争优”转变。从实践层面看,在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村里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结合群众工作上,还需要更加紧密。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村内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集体财富积累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下面,我就深入推进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振奋精神,充满信心,把创先争优体现到真抓实干、创业为民上来。创先争优,首要的是干,干好工作就是创先争优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前不久,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提出了“四句话”总要求,即:心无旁骛抓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激发斗志创先进,奋勇当先争优秀。10月8日,我县召开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动员会,全县6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将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农村一线、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座谈走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这充分说明新一届县委对群众工作和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咱们村“两委”干部及广大党员也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带领广大群众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关键还要是靠干,还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夺旗争星、争先晋位。对村党组织来讲,要狠抓工作落实,以决战必胜、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夺取更多的先锋旗,争取更高更大更新的工作成效;对我们党员来讲,就是要立足本职、干事创业,力争更多的模范星,以实际行动为邱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进一步紧盯民生,心系群众,把创先争优体现到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上来。在农村搞创先争优活动,最终要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上见实效,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一要壮大集体经济。集体有了钱,才能为群众办事,才能有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村“两委”干部要有闯的意识、改革的精神,依托当地优势,依托人民群众,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先行一步、大胆尝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要走优质、高效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回报家乡。三要改善村容村貌。近年来,我们大搞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大的改观,但是在农村建设中规划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还不够。下一步,在抓农村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搞好规划、抓好管理,利用好创先争优这个载体平台,把党员干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带动起来,使农村建设的软硬件水平同步提高,实现村容村貌的实质性改变。四要维护农村稳定。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是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看好自己的门、理好群众的事。要解民忧,把群众关注的路、水、电、医、学、保等热、难点问题,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想群众之急、办群众之需。要聚民智,抓好“一制三化”制度的落实和深化,深化“五日工作法”,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好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畅通民意渠道,聚智聚力发展。要弘扬文明新风,力所能及地组织党员群众看点老影片、忆点老传统,学点新文化、树点新风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除旧革新,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歪风邪气,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三是进一步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把创先争优体现到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上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重,越需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要按照“听党话、跟党走,有本事、能带富,肯干事、干成事,自身正、威信高”的标准,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要扎实推进好、落实好党员干部帮办服务机制,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动起来,带头为群众搞帮办,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办事员、服务员,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能力,打牢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五篇:纪委书记调研讲话提纲(范文模版)
纪委书记调研讲话提纲
(2012年9月)
这次到某某县,主要是就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落实省委提出的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深入推进我市“廉政建县工程”,作一调研。刚才,分别汇报了今年以来纪检监察查工作情况,尤其是推进“廉政建县工程”的情况。我认为,某某县的反腐倡廉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高标准的目标定位。思路是指针,目标是方向。从刚才的汇报中可以看出,某某县的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很清晰:就是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己任,在工作思想的确立、任务的提出、工作原则的制定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大力实施“廉政建县工程”,向监督检查要执行力、向优化发展环境要软实力、向机关效能建设要战斗力,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贴紧经济发展、更加贴紧和谐稳定、更加贴紧惠及民生、更加贴紧干部思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果。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惩防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这是一项牵总的工作。胜业书记、寿平书记近期都对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某某县纪委监察局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个方面的工作统筹推进的基础上,坚持突出重点,做到了一般工作不漏项,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出精品,整体工作上水平。如某某县纪委监察局积极打造“墙、报、电、讯、1
课、网”立体教育网络,教育引导干部干净、干事、干成事;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坚持“十公开”,积极打造“阳光工程”;通过强化干部问责,保持了惩处的高压态势。某某县市纪委监察局大力压缩“三类事项”办结时限,改进了服务质量,得到臧胜业书记批示;在民主评议工作中不断提高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得到省纪委肯定。
(三)坚持落实与创新相统一。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就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的进展与突破;不会将上级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就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某某县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既是认真贯彻上级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把上级决策与本市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开拓创新的结果。如某某县纪委监察局坚持效能监察长效制度,对“中梗阻”问题实施“清障行动”的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北日报》刊发;某某县市纪委监察局探索实行的“六兴六治”行动做法,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转发。这些创新性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以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反腐败提供有力保障。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某某县纪委监察局都把加强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造就了一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以上是对今年以来某某县市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工作印象。下面,着重谈一下关于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深入推进“廉政建县工程”的问题。
一、关于提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前不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主题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会上,省委把“两个环境”建设提到事关河北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高度,并决心下大气力搬掉制约河北科学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这种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是近年来所没有的,可以说是确实抓住了事关河北发展的关键,充分体现了省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过来,无论从河北还是从沧州出发,我们都切身体会到环境不优给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掣肘。现在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抓好“两个环境”建设,我们要一定借东风、下气力,真正把沧州的“两个环境”建设好。
发展环境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也是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两个环境”,对处于特殊位置、特殊时期、特殊发展阶段的沧州来讲,更为紧迫、更为繁重,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优化“两个环境”,纪律是最有力的保证。作为党和政府的专门监督机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工作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我们实施的“廉政建县工程”,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环境,促进发展,为推进沿海强市建设保驾护航、凝神聚力。
二、关于当前省、市改善“两个环境”的具体要求 在省层面:前不久,省纪委臧胜业书记在张家口调研时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切实把着力改善“两 3
个环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工程来抓;二是要在强化监督检查上下功夫,着力推动省委、省政府改善“两个环境”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三是要在加强作风建设上下功夫,着力营造改善“两个环境”的良好风气;四是要在深化专项治理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损害“两个环境”的突出问题;五是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健全改善“两个环境”的长效机制。按照臧胜业书记的指示要求,9月7日,省纪委办公厅制发了《关于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进展情况的通报》,从这个《通报》中我们可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善“两个环境”,尤其是改善发展环境工作重点,也就是“七个二”:一是深化“两项改革”,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改革。二是制定“两项规定”,即:制定损害发展环境行为问责暂行规定、制定损害生态环境行为问责规定。三是加强“两个建设”即: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四是加强“两项监控”,即: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权监控。五是健全“两个机制”,即: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健全投诉举报快速反应查处机制。六是用好“两个杠杆”,即:用好民主评议杠杆、用好政府绩效管理考核杠杆。七是狠抓“两个典型”,即:狠抓正面典型、狠抓反面典型。尤其在狠抓正面典型中,省纪委《通报》中还强调要大力宣传某某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马兴峰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这是某某县市纪委监察局的骄傲,也是沧州纪委监察局的骄傲。
在市层面:目前,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正准备下发。《意见》明确了“十 4
二五”期间,我市在“两个环境”方面要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任务目标,即:政治生态更加清明、服务环境更加高效、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法治环境更加公正、人文环境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市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两个办公室,其中改善发展环境办公室设在市纪委监察局。这既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市纪委监察局的重视,更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大要求。最近,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寿平书记就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尤其是深入推进“廉政建县工程”进行了部署。按照寿平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在推进“廉政建县工程”中一定要突出“两个环境”的优化,用铁的纪律,切实护好加快科学发展之航、群众利益保障之航、和谐沧州建设之航、干部健康成长之航,按照“两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履行好职责,坚定不移地为沧州的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多出力、多干事。
三、关于着力改善“两个环境”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按照臧书记和寿平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围绕发展建设这个中心。某某县在推进沧州建设沿海强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也不过多强调了。大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道理。只有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心为了发展、一起推动发展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发展才会真正驶入快车道。区域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环境的比拼,越是发展形势不好,抓环境改善的力度越应该加大。这方面,必须采取硬措施、解决真问题。当前的优化环境的工作重点,我认为就是要通过改革体制和创新 5
机制,努力在审批服务、政策扶持、社会管理和市场规范等方面有大改观、新气象,靠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切实发挥改善发展环境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在这些方面,寿平书记已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作了明确部署要求,我们一定要抓好落实。8月17日,召开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从秦皇岛、唐山等地市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年底前,省、市、县要完成建设任务的85%,201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省里给我们下达的建设任务数是16个,某某县各有1个建设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要求,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还有,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半年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确定了“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并把帮助企业度难关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着力把握好这一工作重点,督促各级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做到“没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进一步把我市的良好发展势头巩固好、保持好。
二要突出围绕项目建设这个重点。重点项目建设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推进沿海强市建设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在服务经济建设中,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廉政助力行动”,既要健全完善效能督查促项目、重点建设项目联合稽查等机制,全力打造重点项 6
目建设“绿色通道”;又要将源头治腐的各项措施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项目防腐的保廉机制,全力打造“廉洁工程”、“阳光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有个特点,就是项目落地前各级各部门都能做到靠前服务,劲头很足;项目落地后,服务意识就有所淡薄;一但项目投产,往往各种明目的检查就会接踵而至。这种状态必须要改变。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各级各部门正确树立亲商、安商理念,对在谈、落地、投产项目要亲自过问、一抓到底,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另外,投资者在项目建设初期,对于当地的工作生活环境非常陌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安商环境,用企业间良好的口碑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通过以商招商推动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要突出围绕民生改善和人民满意这个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两个环境”是否得到改善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往往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专项治理的手段,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加以整治。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实施“廉政惠民”和“廉政维稳”行动的要求,突出治理重点,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征地拆迁、住房保障、土地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不正之风;要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整合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阳光网、效能网等平台,并广泛聘请环境监督员。对相关投诉举 7
报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快速受理、快速查处、快速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反腐倡廉建设成果,把改善“两个环境”的成效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笑脸上。
四要突出执行力这个关键。“两个环境”的建设、“廉政建县工程”的推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最终都要落脚到过硬的执行力上。为什么我们一些好的政策举措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甚至成了废纸一张,关键就是我们的执行力太弱。我认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力就在于执行力。年初,省纪委臧胜业书记写过《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一本书,充分体现了领导们对提高执行力的高度重视。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要围绕改善“两个环境”,严格问责追究,尽快研究出台对损害“两个环境”行为的问责规定,加大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一批损害环境的案件。要充分发挥正反典型的作用,及时发现和选树一批作风实、群众满意度高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同时注重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努力营造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浓厚氛围。提高执行力,改善“两个环境”,要求各级各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有必要开展一个“五查五看五结合”的活动:一查思想认识,看“人人都是沧州发展环境”的观念树得牢不牢,是否做到了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二查存在问题,看围绕优化环境履职尽责差距大不大,是否做到了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三查实际成效,看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高不高,是否做到了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四查自身形象,看工作、8
学习、生活作风硬不硬,是否做到了与“双争双创”活动相结合;五查内在素质,看踏实敬业、责任担当、坚持真理、干事成事、不畏困难、乐观向上、淡泊名利等精神强不强,是否做到了与“学习白国轩活动”相结合。
五要突出强化组织领导这个保证。领导重视、科学组织、强化问责是推进任务落实的重要保证。前面也提到了,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市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两个办公室。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改善“两个环境”、推进“廉政建县工程”与全市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创先争优、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等进行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形象”的主体意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改善“两个环境”的强大合力。
这次调研就讲这么多。总之,“两个环境”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面镜子,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通过实施“廉政建县工程”,把我市的“两个环境”建设好、维护好、巩固好,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和威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