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毕业班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运用总结提炼出的一般方法能独立读懂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明确复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希望通过复习,同学们都能有新的收获。
2.复习旧知,提炼方法。
(1)打开《补充习题》,看看第10课《螳螂捕蝉》练习中出示的文言文,你能一字一句地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吗?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2)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6个“其”,你能说出每个“其”的意思吗? 总结:“其”作为代词,在每一句中指代的事物都不尽相同,必须结合每一句话来理解。“也”在这里是语气词,不表示具体意思。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学习方法:多读(正确、流利)
理解(借助注释、前后文联系、联系生活实际、一词多义„„)
体会
教师小结:其实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阅读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所以可以用学习现代文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也可以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现代文。
3.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1)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鹬蚌相争
赵且①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③其喙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⑤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⑥。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⑧大众,臣恐⑨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①且:将要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喙:嘴,专指鸟兽的嘴。⑤即:就,那就。⑥舍:放弃。⑦禽:同‚擒‛,捕捉,抓住。⑧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⑨恐:担心
1.字义解释:
伐()过()并()愿()
2.句子翻译: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渔者得而并禽之。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2)集体讲评。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结语:
文言文是祖国语言文字中一颗璀璨的星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饱览祖
先为我们留下的瑰宝,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多读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欣赏能力。所以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文言文。
(2)老师这里还有三篇篇同学们没有学过的文言文,课后,同学们可以选
择其中一篇,也可以三篇篇都做,做好后,和你的同学或老师交流,还可以自己
再搜集一些文言文来阅读。
附板书设计: 文言文的复习
多 读
学习方法:理 解
体 会
补充练习: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2、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3、别枝惊
鹊:喜鹊飞离树枝。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5、见:同‚现‛。
1、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________天的夜晚,我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看出季节特征的。词的上片主要写山村
特有的响声,分别是:鹊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的意思。
(二)画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①,赐其舍人②卮(zhī)③酒。舍人相谓④曰:‚数人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⑤酒
且⑥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
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⑦其酒。
①祠者:祠者:主持祭祀的人②舍人: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③卮: 古
代盛酒的器具。④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⑤引:拿起。⑥且:准备。
⑦亡:失掉,指未喝上。
1.字义解释:
成()之()固()终()
2.句子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③反为女杀彘④。‛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
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
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C.①
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2)遂烹彘也().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
例作简答。
第二篇: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教案(范文)
课文内容复习
(一)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专心致志、伶伶俐俐、千门万户、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语重心长、勃勃生机、优雅自在、座无虚席、不失风度、不知所措(措:处理)、惊心动魄、随时随地、养尊处优、萦绕于心、惊心动魄、意想不到、生机 勃勃(野心勃勃、雄心勃勃、兴致勃勃、生气勃勃)珍惜时间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即逝、斗转星移、流星赶月)集中注意力的成语(聚精会神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写风雨的成语(风雨无阻、呼风唤雨、风调雨顺、和风细雨、风吹雨打、风雨兼程)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的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老师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在听),心里却想着(天鹅将要飞过来),想(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说:(不是这样的)●本文道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询问(为何争辩)。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出来时离人要近),而(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太阳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子),这不是(近的时候看起来大,远的时候看起来小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太阳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文写了两个孩子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写了孔子的(实事求是)●孟子(战国)时期人.(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合著的。●孔子(春秋)时期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论语》。
●《匆匆》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想: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速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台湾)作家。本文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心理对人成长的意义)
●《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学期曾学过《山雨》就是她的作品。本文一共写了少年
(三)次顶碗。少年成功的原因:主观上(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客观上(宽容和关爱能帮助别人走向成功)
●《手指》作者丰子恺。浙江人。现代作家、漫画家。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课文内容复习
(二)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截然不同、张灯结彩、行善积德、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开山鼻祖(鼻祖:创始人)、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别无所求、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悠哉游哉、崇山峻岭、安然无恙、和睦相处、清风徐来、蜂拥而至、喜气洋洋、铺天盖地、迎风引吭、渺渺回荡、肃然起敬、美不胜收(胜:尽,完)豁达乐观(豁达:性格开朗)
描写“色”的ABB词语:黄灿灿、绿油油、红彤彤、金灿灿 描写“味”的ABB词语:酸溜溜、辣丝丝、甜丝丝、甜津津、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青春)。(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林海》《猫》等。
●说出具体时间:腊月初旬(农历十二月第一个十天)、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
●少数民族及习俗:壮族(初一用粽子招待客人)、蒙古族(初一串蒙古包)、满族(大年三十包饺子)……
●《藏戏》鼻祖是(唐东杰布)。在藏戏里,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威严)、绿色象征(柔顺)、黄色象征(吉祥)、半黑半白象征(两面三刀的性格)、青黑色象征(压抑和恐怖)
●地方特色剧种:(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
●各个省的简称:福建(闽)、广东(粤)、浙江(浙)、上海(沪)、●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
元旦:《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清明节:《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文内容复习
(三)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幼稚可笑、一拥而入、怒气冲冲、震天动地、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所:地方)、如此而已(如此:这样。而已:罢了)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十课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课文写于(1943年),当时正值李大钊去世(16)周年。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于(1927)年4月28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1、文章结构紧凑
2、让读者印象深刻)本文体现李大钊的精神是:(1、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
2、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3对亲人慈爱和善)●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第十二课课题《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做的演讲,号召谁?(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怎么做?(我完全、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人民服务})
●司马迁:代表作是《史记》。他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泰山:比喻(死得很有意义)。鸿毛:大雁的毛,比喻(死的意义不大)。本句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精兵简政意思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是(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完全”在句子里的意思是:(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在句子里的意思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第十三课课题是《一夜的工作》本文主要讲了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
课文内容复习
(四)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哆哆嗦嗦、天涯海角(涯:边际)、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重见天日、困苦万状、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聊:姑且)、无所不能、臭味相投、游手好闲、荒无人烟、无拘无束、若无其事、落荒而逃、鱼贯而入、惊弓之鸟、欣喜若狂、前所未有、衣衫褴褛、无()无():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缘无故、无声无息 无所事事、无动于衷、无价之宝、语无伦次、杳(yao)无音信(了无音信)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4课课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被称为(“童话之父”)我还读过他的其余童话《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野天鹅》。●本文五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火炉),因为她(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烤鹅),因为她(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因为她(痛苦),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奶奶),因为她(孤独),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
●15课《凡卡》作者(俄)国的(契诃夫)当时正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最黑暗时期,人民过着(穷苦)的生活。写了凡卡的苦(学徒生活受尽凌辱)与乐(乡下生活的快乐),苦与乐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凡卡的梦)结尾,说明这不过是梦,(终将破灭)!●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告诉爷爷自己悲惨的学徒生活;二是乞求爷爷早点送他回去。在写信的过程中,凡卡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契诃夫《变色龙》《凡卡》●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 英镑》
●儒尔〃凡尔纳《神秘岛》●笛福《鲁滨孙漂流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都德《最后一课》
三、省略号的作用:
1、列举的省略。例: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
2、说话断断续续。例: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3、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例: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四、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补充说明)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2、意思转折(话题转变)例1: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例2: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3、声音延长。例:“王——小——强——”林子里接连不断地传出呼喊的喊声。
课文内容复习
(五)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人声鼎沸、卓有成效、诺贝尔奖、一如既往、九天揽月、炎黄子孙、夜以继日、积劳成疾、风华正茂、锲而不舍、追根求源、无独有偶、百思不得其解、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微知著、出人意料、侃侃而谈、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举一反
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舍本逐末、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有成语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望梅止渴、胸有成竹、闻鸡起舞、夜郎自大、井底之蛙
●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大禹治水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波兰)物理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神五飞天时间(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神六飞天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哪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本文是议论文,文中举了(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波义尔发现盐酸溅到紫罗兰会变色,发明了酸碱试纸)(一位一生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三个例子,来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论点。●21课《我最好的老师》
1、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终身受益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科学精神的格言:1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2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3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科学精神就像居里夫人那样(不计名利,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就像中国航天工作人员那样(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就像谢皮罗、波义耳那样(善于观察、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像怀森特先生要求的那样(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课文内容复习
(六)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四字词语
音容笑貌、桃李满门(桃李:所教的学生和培养的人才)娓娓动听(娓娓:连续不断地说话)身临其境(临:来到。境:地方、境地)戛然而止(戛然:突然停止)引人入胜、哄堂大笑、前仰后合、迫不及待、万物复苏、平平淡淡、艳阳高照、琳琅满目(琳琅:美玉)流光溢彩(溢:满出,溢出)朝夕相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赞美老师的成语(4个):一丝不苟、无微不至、兢兢业业、博学多才、和蔼可亲、良师益友、春蚕吐丝、百年树人
●表示笑的词语(4个):喜上眉梢、喜笑颜开、笑容满面、捧腹大笑、眉开眼笑、相视而笑、笑里藏刀、开怀大笑、皮笑肉不笑
●表示心情的词语(4个):开心、高兴、兴奋、紧张、害怕、担心、矛盾、恼火、感激、●表示友谊的词语(4个):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天长地久、志同道合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比喻义。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和培养的人才,杏林比喻医德高尚的医生,园丁比喻默默奉献的老师,孺子牛比喻为人民服务的人。
●1《七步诗》三国〃曹植 翻译:
1、2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作羹3豆秸(jie)在锅下燃烧4豆子在锅里哭泣5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6为什么你那么急于加害于我呢?(“豆在釜中泣”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鸟鸣涧》唐〃王维 译文:1人心安静下来,能感受到桂花飘落枝头2宁静的夜色里,春天的山谷更加空寂3月亮在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上的鸟儿4时而在春天的山涧中发出鸣叫声。(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动景:花落、月初、鸟鸣。静景:夜静、人闲)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译文:1秋雨昨夜来到吴地,与江水连成一片2清晨,我去送辛渐,看到孤独的楚山,想到孤独的自己3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到我的情况4请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表现出作者廉洁正直、纯洁的心)●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译文:1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2花很多很多,多得压弯了枝条3蝴蝶飞舞着,舍不得离开4自由自在的可爱的小黄莺,歌声动听(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5《石灰吟》明〃于谦 译文:1石头经过无数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2它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很平常34只要能吧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表现出于谦清白做人、不同流合污的决心、不畏惧权威势力的态度)
●6《竹石》清〃郑燮 译文:1竹子牢牢咬定青山,一点不松懈2它把根牢牢扎在破裂的岩石中3经过无数种磨难打击,还是那样坚韧挺拔4不管是东南西北风,都不能让它屈服。(从竹子的顽强与执着写出作者顽强正直的性格,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态度)●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译文:1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要收复蓟北2听到时,止不住的泪水流满了衣裳3回头看妻儿的忧愁已经没有了4胡乱收拾诗书,高兴得要发狂5白天引吭高歌而且尽情饮酒6春光正好伴我返回久别的故乡7立即动身穿过巴峡再穿过巫峡8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洛阳。
●8《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译文:1只有风雪的力量,才能使中国焕发勃勃生机2然而官员百姓都闭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3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4不要据守,请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人才。(写此诗目的是为了呼唤社会变革,变革靠人才,请求上天赐予人才)
●9《浣溪沙》宋〃苏轼 译文:1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泡在小溪中2松林间小路干净得没有泥巴3傍晚的春雨声中,布谷鸟在啼叫4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5门前的流水还能奔向西6不必烦恼感叹年纪大,感慨时光的流逝(虽被贬官,但他却看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出苏轼积极乐观的精神)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译文:1水像是美女的眼波2山像是美女蹙起的眉毛3想问问路人要去哪里4有山有水的好地方5刚送走春天6又要送你回去7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8千万要好好欣赏春色,留住春天。(送朋友送得很开心,难得一见的送别诗)
●送别诗。写离别的诗句。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赠汪伦》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6、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别董大》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篇: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
伊滨一高 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依据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 “ 信、达、雅 ” 三字翻译目标和 “ 六字翻译法 ” 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 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
二、考纲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也为B 级。这部分题目学生感觉难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翻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
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3.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的畅通,保持原文语气。4.按照翻译要求,写出译文。
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瑞雪兆丰年”
五、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 “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六、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例: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或者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例:曹公,豺虎也。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七、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例题1:
①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⑧“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6、贯通法(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常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八、巩固练习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②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
⑤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九.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选自《清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B.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议论。.C.一权量,定法度 .一:统一。
D.复欲于计典黜之 黜:罢免。.(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项是()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加。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官署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②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世子报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
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
(选自《三国志》,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辟:征召。.B.后绍治兵黎阳 .C.幽于囹圄 .治:训练。幽:隐藏。
D.欲使燔翳捐褶 燔:焚烧。.(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琰能直谏的一项是()①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②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 ③校计甲兵,唯此为先 ④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 ⑤翳已坏矣,褶亦去焉 ⑥太祖贵其公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爱击剑,热衷于武功。二十三岁时,由乡兵转为正卒,因此非常感激官府,开始研读《论语》《韩诗》。
B.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认为应该对士兵进行教育,实行德政,让各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仁德之心,效仿周文王的仁慈之举。
C.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期间,上疏规劝文帝遵循正道,谨慎地端正品行,思考治理国家的最好策略,不要因为打猎的娱乐而忘了国家社稷。
D.太祖在确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以密信到各地征求意见,崔琰依据《春秋》一书依长幼确立嗣子的主张,建议太祖立长子为太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②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十.课后反思:
对文言文的学习是学生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几节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做题中仍然有因为一两个字词或句子而将文意曲解的现象,特别是在翻译题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今后在这方面还需多读多练。
第四篇: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梳理考点:
1、理解词义:理解实词的含义;理解常用虚词的含义;辨析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2、翻译句子。
3、理解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4、体会思想感情,理解文章观点。
5、联系时代、生活,挖掘现实意义。
6、谈从古文中得到的启示或阅读情感。
7、比较两篇文章特点和情感。
二、阅读技法点拨(中考指导第34页)
1、整体性阅读:首先通观全文,了解文章所要阐发的观点和道理。
2、调用知识储备:阅读课外文言文,要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调用平时的记忆储存。3、紧扣语境推断:无论是词语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翻译,都要联系上下文意,仔细琢磨。从易到难,进行推断。切忌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4、准确链接现实。对于表达感受的开放性问题,要认真揣摩出题意图,紧密联系文段主旨和感悟点,选准角度,联系实际,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三、阅读八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自己找出考点,然后和同位交流。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都).(3)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人之述备矣(详尽)...(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一起).(7)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归,归依)..
2、翻译句子
(1)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此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已经记述的很详尽了。)
(5)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①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②。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③,戴华阳巾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⑤。江山之外,第⑥世虑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释]①比屋:家家户户。②状:描述。③被鹤氅(chǎng):披着用鸟羽做成的披风。被,通“披”。④华阳巾:道士所戴的头巾。⑤世虑:世俗的杂念。
⑥第:只。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选文有改动)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__ ..(3)不可具状
具:__ .(4)亦谪居之胜概也
胜概:____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①处江湖之远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 ②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类型: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的阅读能力,作好备考的准备。
三、教学设想:
以学生间的互相解答、教师的辅助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复习旧的文言文段中的知识点,以旧带新,总结出文言文学习与记忆的规律,以指导中考的复习。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2013年《中考说明》解读:
2、分值及题型: 分值约14分,第一小题一般为解释加点的实词;第二小题一般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三小题一般是翻译句子;第四小题一般是拓展题。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一厝朔东 ③ 百废具兴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 ⑥为天下唱 教师点拨: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这样一个例子,注意例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请一个同学先翻译这个句子,然后教师总结)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妻子”“绝境”两个词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像这些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词就是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是考察的重点,也是我们容易失误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越明年 ...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但如果一个一个去找,可能太麻烦,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最后再汇总,这样能很好的发挥集体的优势,做的更好一些。
3.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道题。【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
②自此指物作诗立就。
师生共同分析:。①句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②句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同样是“就”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象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师:在文言文里面,一次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
请同学们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做下面的练习,做完后请举手回答。【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①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④广故数言欲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文言实词里我们要复习的第四个知识点是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请看下面几道例题: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这两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①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②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下面我们相互讨论再做几道这样的题。【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⑥公将鼓之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以上是文言实词的一些用法,接下来我们复习文言虚词的有关内容。
二、文言虚词辨析
文言虚词的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如【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虽我之死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殚其地之出
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B、C、D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A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①苛政猛于虎也战于长勺积于今六十岁矣 ...②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④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请学生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复习方法】①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于”等的一般用法。②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
第二课时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例题】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复习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练习】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④屠惧,投以骨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⑦苛政猛于虎也⑧见渔人,乃大惊 ⑨刿曰:“何以战?” ⑩君将哀而生之乎
2.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例题】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
【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句读
例:
1、今齐 地 方 千 里
2、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3、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4、盖 一 岁 之 犯 死 者 二 焉
5、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正确停顿前提:(1)正确理解句子含义,使朗读停顿与句译一致。
(2)弄清词与词在结构上的关系,再确定停顿的位置。停顿方法:
1.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句子的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动词----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复习方法】①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 ②句中短暂停顿,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可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练习】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可以一战
五、文意分析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复习方法】①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②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③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练习】根据《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写的是愚公对智叟错误观点的驳斥。B.开头一句中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
C.“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教师总结:
中考试题中对文言文的考查,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有时还涉及一部分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在此就不作详细分析了。根据中考改革的精神,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特别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单项考查),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能力点没有大的变化)。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文言文复习遵循上面谈到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内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