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0:4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

第一篇: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

对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

第27期

内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编者按:日前,县政府办组织规划等相关单位深入瓦亭

镇罗沟村就该村创新模式建设社区型宜居新村的做法进行了调研。罗沟新村虽然还在建设期,新村功能、成效还未显现,但是它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代表着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现予刊发,供参阅。

强力打造社区型宜居新村

——对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

瓦亭镇罗沟村与师岗镇西坡村、淅川县厚坡镇韦集村毗邻,辖8个村民小组,350户1115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年人均收入达4000余元,烟叶和劳务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罗沟村岗坡、丘陵、平原三种地形共存,农民居住分散、交通生产条件较差、社会服务受到严重限制,导致“代代建新房、争建路边房”和“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今年以来,瓦亭镇探索采取合村并点

建新村的办法,以罗沟村为试点,着力打造具有吸引力、承受力、生命力的社区型宜居新村。罗沟新村总体规划200户,计划三年全部建成,目前8排24户的主体结构正在进行,建设进展顺利。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科学规划。一是做到超前规划。按照“打造农家宜居新村,圆农村人城市梦想”的指导思想,聘请国家一级设计师深入罗沟村实地考察,体察村情,了解民意,把农村特点和城市风味充分结合,按照社区型宜居新村进行规划设计,确保风格上符合发展潮流,功能上符合农村实际。二是借鉴先进经验。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邓州、新乡等地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吸收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鼓励、带动村民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三是充分体现民意。规划方案出台后,多次召集乡人大代表、村组长、致富能人、烟叶大户、外出务工代表就新村建设规划进行讨论,征求各个方面对新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方案。

(二)破解土地难题。罗沟村人多地少,新村建设200户约需耕地100亩,一期24户就需耕地15亩。为破解土地制约因素,该镇立足实际、结合政策,合理调配所需土地。一是实施土地置换。罗沟村采取以村集体50亩土地进行置换的方式,解决了第一批新村建设用地,确保新村建设开局

良好。二是“引、堵”并举。所谓“引”,就是镇村搞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农民建房;所谓“堵”,就是在宅基地审批上,对新村外所有新建房户的宅基地不予审批,促使有条件的新建户在新村内建设住宅,着力解决“建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三是争取项目。该村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地复垦项目,合并四个自然村,整治两个空心村,复垦耕地800亩,确保土地占补平衡,从而保证新村建设的后续用地。

(三)抓好资金运作。一是政府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该镇投入近50万元,用于规划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村建设打好基础,吸引群众投资建新房。二是项目整合。利用烟叶大村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烟水配套、新村电力、安全饮水等涉农政策性项目,完善新村基础设施,提高新村建设标准。三是农民自筹。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主体作用,由农民自筹资金建房。同时,为了规范建设和节约成本,实施建筑成本统一核算,工程造价张榜公布,统一组织施工,入住农户分批付款制度,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实行村管理、镇监督,并选择本村长期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老板牵头组织施工,既能有效保障建房质量,又降低了建房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四是市场运作。对新村内规划的幼儿园,学校、超市、卫生院、邮政代办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办法进行建设。

(四)健全社区功能。一是高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新

村内的主次道路,按照主干道到10米、次干道7米的标准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并建设统一的排水系统,同时实现电力、电话、电视、网络畅通,构建方便、现代的生活环境。二是科学设计主体建筑。在主体设计上,不是一味贪大求洋,而是充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按照前院植草透绿,中间楼房两层厅式居室设计,后院可堆放柴草或养殖,配套建设车库、沼气池,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三是完善服务功能。罗沟新村不仅规划有党员干部活动中心和农民文化广场,而且将农民菜圃、学校、超市、幼儿园、卫生室、邮政代办规划在内,实行小区式物业化管理,使城市生活模式在罗沟新村得以实现。

二、启示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规划到位,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能够吸引广大群众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罗沟村本着“建新房、成新村,一代人建房、几代人受益”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打造农家宜居新村、圆农村人城市梦想”的宗旨,聘请国家一级设计师立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新村进行规划设计,得到群众认可、支持,初步形成了建设宜居新村的雏形。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土地、资金一直是建设新农村的两大制约因素,导致新农村

建设在一些地方进展缓,见效慢。罗沟村在新农村建设上,不等不靠,充分挖掘自身条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集体土地置换、项目争取、引进社会投资等方式,使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把建筑成本控制在12万元左右,并选择带有公益性质的施工队统一施工,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投资,使建设顺利进行。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共建新村的积极性,才能保持新农村建设的旺盛生命力。罗沟新村建设,通过外出考察、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分期建设等做法,在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让农民群众参与其中,使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目前,罗沟村群众踊跃报名入驻新村,周边村群众也有意入驻,新村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得到充分体现。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不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罗沟村交通、区位、资源优势不明显,但该村选准发展烟叶和劳务产业,并通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使农民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健是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和带头人。村级班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忠实可

靠的执行者。从罗沟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关健是拥有一个坚持民主管理、发挥着“火车头”作用的村党支部,支部书记李月申连续4年当选全县功勋村支书,责任心强、号召力强。在新村建设中,他带头参与,并号召村委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带动并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村的积极性,使一期建设顺利推进。

注:凡来稿一律注明撰稿者姓名,稿件请直接送县政府办信息科。

传真电话:65335900E-mail:nxzwxx@163.com 本期送:县四大家领导,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编审:王同山编辑:刘晓明赵振哲(共印120份)

第二篇:丈亭镇胡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胡界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驻胡界村指导员 王诚

2011年6月,通过走访座谈,对丈亭镇胡界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胡界村党委、村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对本村村级集体负责现状、“农家乐”旅游开发和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丈亭镇胡界村位于余姚东首,萧甬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三七市,西连三江社区,北靠凤凰山,南临姚江。村域面积3.57平方公里,由胡界、山西、顾家埠、柳家四个自然村组成,常住户数905户,全村人口2720人。2008年由党支部改建成党委,下设三个支部,有党员112名。全村耕地面积2073亩,山林面积933.5亩,有苗木、大棚蔬菜基地400余亩。2009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6亿元,人均年收入14500元,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成绩

近年来,胡界村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村党委定期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三是积极组织村领导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新农村建设软件环境良好

胡界村党委、村委充分认识党群干群关系是新农村建设基础的基础,通过形式各样的方法积极优化党群干群关系,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积极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创建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来解决村里所存在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疏离的问题,充分而深入地分析原因,用长远的观念解决问题,用整体观念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有机有结合起来。二是以新的行动和姿态取信于民。针对某些“历史欠账”,本持“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理念,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认真而深刻的反省,对原组织以往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表明态度、加以改进,重新取得广大农民的理解和信任。三是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能力。村两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四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和致富水平。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农民素质的低下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疏离的至关重要的原因。所以村两委将培育新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致富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村建成图书室、电教室等为农民的学习提供方便,着力打造“知识型”农民。

(四)村务民主监督,管理规范

村级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财务管理也是村级干群矛盾的主要发起点之一,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两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把抓好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升高度, 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在现金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是建立村务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小组成员严格审核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现金、存款等变动情况、账实相符和收支凭证的有效情况、投资收益增减情况等。五是加大村级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将村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以便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做到

内容齐全,账目真实。

(五)村企合作,共建新胡界

在丈亭镇党委政府提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胡界村坚持“政府引导、自愿参与、互利共赢、注重实效”的原则,提倡“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积极发动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并聘请胡惠昌、胡沛源等八位政治素质好、市场经济意识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担任 “农村顾问”和“经济顾问”,在村企共建新胡界中,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资助,使内容更加广泛。一是共订发展规划。企业帮助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聘请专家制订新农村发展规划,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村务管理。二是共谋经济发展。通过农业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管阀制造等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三是共办公共事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医疗站、文化设施和农民公园等建设,扎扎实实地为村民作贡献。四是共建基础设施。企业发挥各自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抓住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打实地帮扶绿化、河道石砌等实事工程。五是共育文明乡风。企业可以和村做到组织、思想、文化和学习“四个互动”,组织村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

从调研数据上看,胡界村2006-2009年间村级集体平均每年收入370余万元,但60%以上来自各类项目经费,村级集体经济固定收入每年不足20万元,该村的当前集体经济现状:一是固定收入少。由于村集体固定资产少,部分新发展的农作物培育基地还未到收租年限,所以村集体固定收入及其有限。二是刚性支出较大。首先,文明村、生态村、园林村等创建后,村容村貌有很大改善,各类配套设施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各类设施维护、环境保洁等带来的开支大幅上升。

(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来说,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胡界村按照“农业稳村”的富民强村思路加强经济建设,先后引进余姚市彩色苗木研究所、余姚市进口蔬菜基地和

姚东蔬菜公司等三家农业龙头企业,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农业科技推广较难,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到村入户;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有文化、高素质的许多青壮年不热衷于农业生产,均外出打工、经商,目前一家一户从事种养业的大多是低文化、高龄化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对农业的有效保护不足。由于投入农业生产回报较低,考虑到如何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侧重如何发展工业和建设城镇,导致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深,投入力度不够。归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一方面说明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也在于长期以来对农业投资建设力度的欠缺。

(三)村企结对面还不够广

胡界村党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部分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积极参与,积极资助公益事业建设,在2006-2008年间村内企业共出资35万元,用于村里的绿化、河道石砌、道路硬化、村庄保洁等实事工程,村企结对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胡界村是丈亭镇经济较发达的一个村,境内有大小企业140余家,其中年销售量200万以上企业占半数以上,将出资数据与该村村企业的规模及数量相比,显然有点不尽人意。分析此现象的原因是部分企业家还是只顾企业自身发展,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未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对策措施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镇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村两委必须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盘活资产文章。重新分析 “家底”,围绕“全、准、实”的要求,盘活全村的集体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确保不留死角,充分发挥集体资产能量。二是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农村税费改革后,来自土地一线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降低,除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外,来源很少,所以当前必须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努力挖掘潜力。三是借用外力文章。利用市级机关挂钩扶贫和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少、资金小、技术缺、销售难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必须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要紧紧借助中央和省、市、县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四篇:渔亭镇楠玛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渔亭镇楠玛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2012年,楠玛村两委在渔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调整了村新农村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全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将新农村建设列入村级工作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一、楠玛村概况

楠玛村地处渔亭镇西陲,与祁门县相接壤,皖赣铁路、慈张公路横穿全境,屯(祁)景高速公路上下线出口位于本村,现在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渔亭工业园区座落于本村辖区,有着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9个村民组,共595户2055人,其中党员数56人,劳动力1678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352人。土地总面积21414亩,其中山场15046亩,林业用地13763亩,退耕还林926亩,森林覆盖率76%以上,水田2311亩,茶园1200亩,桑园960亩,是集林、粮、茶、桑多种经营的农村大村。2009年楠玛村验收通过市级新农村示范村。

二、主要成效

1、巩固和加强我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农业

我村始终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全村公路村村通油路4.5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总长达到7.6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工程8处,改善2000人的饮用水质量。村内建有标准卫生室、农民科技书屋。村级道路亮化进一步改善,新增路灯23盏。通过上级补助和村民“一事一议”,完成楠玛水库加固除险,对楠玛河进行护岸修复和疏浚。结合高速路拆迁安置,完成农民新村建设项目。上半年我村基本完成了对楠岭、三村、金凌引水渠、枫坑林区道路的建设,在三村新增100千瓦变压器一台,完成第二次农网改造,欧村组正在进行。

2、加快推进我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我村集体经济

2.1、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去年我村在2010年206亩山茶油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了三村梓坞油茶基地60亩。我村总计投入近10万元分5次对新和葛山和三村油茶基地进行了护苗和拨山除草工作,目前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都在95%以上。我村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固有资源优势,投入近2万元在枫坑更新再造毛竹、枫香林89亩,为我村产业升级进行先期的有益尝试。

2.2、结合渔亭镇“两个工业重镇”的发展思路,利用闲置资源,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去年对楠玛水库一系列的建设和维修,再加上楠玛水库自身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楠玛水库招商引资的条件已基本形成。在去年7月份我村对外进行了招投标,结果由屯溪吴雷中标,按照其前期投资规划,将投入300余万元进行楠玛水库休闲养生项目进行建设。积极整合闲置土地,利用原春江木业土地引进黄山市万达新型材料公司,日前公司已全面开工生产,将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利用已经废弃的楠玛小学引进新顺电子厂,不仅实现了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还新增就业30人,有效增加了我村村民的收入。

2.3、我村整合了高速路两旁的山场60亩,投入12600元,全部栽种上了紫竹,紫竹不仅和毛竹一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和美化环境的价值,相信能在短期内为我村带来经济效益。

3、加强我村民生工程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3.1、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今年6月21日—22日,我村30余农民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农机培训,学到了丰富的现代农业知识,有效改善了我村群众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他们致富的本领。

3.2、认真做好我村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低保工作。我村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今年的缴费工作也已经完成。养老保险在去年的基础上,对新增加户及时、准确地上报镇政府,保证他们及时办理。年初开始全面对我村低保进行全面审核,在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我们积极学习、领会新政策,确保群众利益,杜绝了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基本上做到了大多群众满意。

3.3、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村积极配合镇计生部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前期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有所懈怠,两委及时统一思想,加强工作力度,较好完成了上级部门交予的工作,总计完成上环 9例。

3.4、继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为我村民生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上半年我村投入20多万元,开始对金凌主干道进行硬化,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进展顺利。

4、大力加强综治和文明新风工作

4.1、全面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我村全面完善了综治工作,配备专人整理综治档案,及时、准确了解我村的各类矛盾纠纷,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及时汇报,全面了解纠纷,仔细解决纠纷,争取做到各方都满意。今年上半年我村共处理各类纠纷19起,基本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无重大上访事件。4.2、利用各种条件,做好文明新风工作,加强慈张线两旁道路整治和改善村村容、村貌。共发放垃圾桶32个,建设垃圾池15个,聘请环卫工人8个,并对楠玛河道进行了全面的清淤,清洁了河道,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对慈张线道路两旁进行密切关注,防止违章建筑,清理道路两旁的乱摆乱放,保障交通安全。上半年我村共投入6000元,对新和铁路桥两侧河沟进行了挖深和清淤,保证了在雨季桥底交通的顺畅。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加快小城镇建设

非农收入是我村农民收入新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本地农民增收带动性强的优势企业稀缺。希望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做大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拓展商贸服务,扩大农民就地务工、增收渠道,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资金扶持,迅速增强其辐射与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薄弱、收入不稳。重点加大农田水利、信息通达、改水改厕、文化建设等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村组道路改善与桥涵建设配套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村组的饮水工程急需扶持。

3、完善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机制有待完善。在外地就医的大部分均是费用较大的患者,报销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及时再就医。

4、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调动社会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按镇区总体布局,规模化生产理念,加快建设新的农业生产基地,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购销大户和农业经纪人,以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增效。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继续推进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近期工作重点:

1、引导农民新村建设。加强服务和监督,积极引导建房户严格依据规划安全施工。

2、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围绕楠玛水库、林场优质生态资源的旅游开发,做大做强以发展 “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活动,带动农民增收,加快项目区规划和开发项目的编制及前期准备工作。

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合作社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已建楠玛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加快组建茶叶、养猪等专业合作社。

4、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搞好民间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逐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5、落实民生工程措施。继续落实全村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确保奖励和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继续对全村农村重度残疾人实行经济补助,实施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救治,为镇内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药品。扩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范围。

6、高质量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高速公路各项服务工作跟进;镇综合文化站暨楠玛村村民活动中心完善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发挥社会效益;依托镇自来水厂,彻底解决部分村组供水困难问题;争取240万元对楠玛水库除险加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80万元对楠玛河进行整治;在林坑坞再造毛竹150亩,杉木150亩。

楠玛村委会 2012-8-22

第五篇: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

寺后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姓名:

作者单位: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8日 至 2011 年7月20日 共3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便是有力的见证。利用暑假期间我回到家乡,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人员等形式完成了这次实践报告。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村民目前生活状况,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及村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次调查采用重点采访的方法对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进行了重点采访,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概况及存在问题

1、所在区位及概况

新兴镇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北部,北靠河南省,南部与张老家乡相邻,西南接牌坊镇,东南与马店集镇相邻。寺后村位于新兴镇中部,距镇政府所在地三华里。全村路网发达,机耕路基本形成。

全村村域总面积6909亩,其中耕地面积5340亩,村庄建设用地1060亩,林地面积20亩,水域面积500亩。该村下辖寺后、金庄、孙庄、西杜、东杜、前杜、刘王及刘楼8个自然庄,总人口3366人。村内主要道路有:新刘路、寺前路、刘学路、金前路、孙东路、杜庄路、大规划路、寺东路、刘王前路、刘楼中心路,各路段宽3.5-4米不等,长度0.5到

4.2千米不等。寺后村目前电话普及率达80%,用水水源为自家压水井。现有村委会一个,有寺后、刘楼两所小学。

2、经济产业及收入

村内主导产业为农业,其中以优质小麦皖38为主要品种,但是要深入推动农业发展还是要进行一村一品化种植,同时不断向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然后以农业发展为主导,带动畜牧业发展,并支持和鼓励农民办企业,现村内已办成一个大型的水泥制砖厂。寺后村2010年农业总产值为21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60元。收入主要来源是靠外出务工所得,且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的65%。

3、现状存在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村庄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农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进入河流,影响了水源的安全;

(2)村庄交通状况较差,许多自然村道路还是土路。

(3)村庄建筑混乱,消防隐患多,配套设施不足,医疗卫生水平差,集贸市场尚未建立。

(4)部分村庄土地浪费,且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出现“空心庄”的现象。

4、新农村建设应有的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产发展,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核心,把示范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

1、“五个统筹”与“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互动”的原则。

2、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

3、要体现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

4、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5、体现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有的放矢的进行新农村的规划与发展。

5、村庄布点规划

1、实行拆并方案

根据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及基本农田和村民耕作半径等因素,应当引导小村向公路边的村庄集中,村庄连片发展。其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调集聚效应,结合村庄现状并考虑发展因素,规划将居住分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庄加以迁并从而形成规模合理的自然村,以便更好地布置各种服务设施。

6、产业布局

根据寺后村的自然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寺后村应重点落实执行稳定发展农业、种植业,积极发展养殖业,同时逐步发展工业的方针;利用西北发展养牛、养羊,扩大养殖业规模。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打出寺后村的产业名气,利用企业规模来发展寺后村的工业,使寺后村成为兼具多种经济产业的新型农村。

7、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

新形势下人民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应主要包括: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教育设施的规划和医疗设施的建设,这将极大的惠及寺后村人民群众。

基础设施建设应包括:各主要路段的修建、对全村统一供水设施的建设,并保证管网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和电网改造,各村设配电台区、逐步发展到宽带综合接入等。

二、居民点建设规划

1、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1)现状概况寺后自然村位于寺后行政村西北部,四周皆为田地,西北部与孙庄相邻。

(2)存在问题

基地位于寺后村西北部,北部有一所寺后小学。内部基本上为耕地,地势较平坦,利于村庄建设。内部有一南北向的新刘路,路面质量一般。

2、居民点建设思路

通过行政手段规定,凡是新盖住房必须在新的居民点建设,政府可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激励措施。其他自然村庄除非必要的修缮外,一律不得新建住房,最多只能改善村容、村貌。

3、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生态化原则。规划充分结合现有自然生态要素,加以改造利用。

(2)合理布局,创造特色原则。要注重村庄各功能区空间的形态特征和网络结构。创造出有特色的村庄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村庄空间的可生长性,以适应未来村庄发展的需要。

三、居民点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 进行村内主干道的修建。

(2)绿化景观系统

村内绿化率要达到标准水平,村庄绿化以植树为主,选择适当树种,便于维护;以沿路、宅前屋后、村庄周围、休闲场地等处的绿化为主;村庄绿化追求绿化、美化的效果。

(3)给水管道规划

以村庄中心水塔向整个村庄供水,采用高位引水。给水管道采用枝状形式沿主次道路布置。

(4)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合流制排水,因地制宜,合理组织收集排除雨污水。

(1)雨水排放雨水排放原则原则上分片汇集,就近排入自然水体。(2)污水排放结合道路建设铺设排水管,排水管道布置在主次道路上,原则上均匀分布。要求污水先进行一次处理,然后排入污水管网。

(5)电力电信规划

电力电信线路从寺后村接入,沿路架空,线路方向为南北向,远期采用地下电缆沿路铺设。

四、住宅单体设计

住宅单体设计要遵循特有风格的原则,突出建筑特色,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单体布局是前庭后院,主体建筑可为流行的二层楼房。户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的建设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日益提高,人民的富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下载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瓦亭镇罗沟村创新模式建设新农村的调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陈科宁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武功镇聂村是个农业重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等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积极发......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任务关系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正成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

    关于瓦埠镇新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瓦埠镇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地点:寿县瓦埠镇调研对象:瓦埠镇居民调研时间:2011.07.08—2011.07.14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

    岑溪市归义镇创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岑溪市归义镇创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1/3/21 14:41:11 漫步岑溪市归义镇荔枝村大坡自然村,昔日的泥土路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水泥大道。村中绿树成荫,新楼林立,原先......

    关于尚干镇东升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方案

    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 农村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社会调查方案调查题目:关于尚干镇东升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

    古交镇辛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古交镇辛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辛堡村位于古交镇西北部,东有环乡公路,西临稷山,北靠泉掌,南有108国道、侯西铁路、蔬菜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166人,耕地面积1332亩。在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