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就 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 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这种类型节目可深可浅,但其深度挖掘则不 外乎两条途径,这可从《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有关陈丹青辞职的同题材 节目中窥见一斑。
深度的向度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人是事的主体,因此新闻离不开人和事。有人将新闻简化为以下三个公式: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新闻,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新闻。由此可见,在人+事=新闻这个等 式中只要人、事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具有显著性、不平凡性就可成为新闻,虽然这 样的表述过于片面和简单,但以此探析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颇具启示意义。从
等式中可以看出挖掘新闻深度有两个渠道:着眼于人,着眼于事。电视新闻 访谈节目的深度开掘相应有两个走向,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人、事并非对 立和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联,因此任一向度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关注人和事的 同时各有侧重。以事件为中心着眼于广延性,要以人见事,而以人为中心则侧重 于纵深性,要以事显人。
《新闻调查》是央视创办的深度报道类栏目,其选题原则是具有新闻性、社 会性和故事性;《名人面对面》是凤凰卫视的一档人物专访型电视谈话节目。单
从名称就可看出前者以事件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要挖掘新闻 背后的事实,其深度就是一种展现社会关系的事实,而以人为中心则要挖掘人物 背后的事实,其深度就是一种展现人物经历、人物性格的事实。
在以陈丹青辞职为题材的节目中,《新闻调查》将与陈丹青相关的人物列入 采访的行列,落榜学生、老师、官员等,他们的经历和讲述充分展现了事件始末; 《名人面对面》只以陈丹青为访谈对象,在陈丹青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叙述中展 现他的个性,由此窥视“此人为此事”的特殊性。这两种视角所挖掘的深度不一 样,前者展示出事件的广度,旨在揭露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后者 展示出人物的主观性和事件的特殊性,旨在揭开新闻人物造就新闻事件的原因。
深度的开掘
1.背景材料的运用
深度靠事实来支撑,背景材料是拓展深度的重要事实。背景材料的穿插可以 增加新闻的立体感。新闻背景材料依据深度的向度也可分为关于人物的背景材料 和关于事件的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材料要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事实背景材料要探究新闻背后的
事 实。《名人面对面》重笔着墨于陈丹青本人的背景,包括他上山下乡的经历,从 农民一跃成为大学生再到留学生的经历,以及他喜穿中山装的情结;而《新闻调 查》则呈现的是有关事件的背景资料,包括落榜学生的叹息,美院老师的看法,教育部门官员的态度。
节目中,《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都用到了简介陈丹青身份、经历的 背景资料片,真正体现节目个性,展现节目深度的背景材料是主持人在访谈现场 挖掘的事实和信息。《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不断询问陈丹青文革经历对他的影 响,对“反”的理解以及他个人对辞职的感受,这些内幕性的资料勾勒出个性鲜 明的陈丹青;《新闻调查》中柴静调查到陈丹青一连四年未招收到研究生,采访 了数位落榜学生,听取了教授对英语考试的批评意见,这些事实展现出事件发生 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2.提问的方式
访谈是节目的主要形式,人物式访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以有限的嘉 宾为访谈对象; 事件式访谈的场景随事件解疑的推进而异,嘉宾也随之变化。《名 人面对面》只有陈丹青一个访谈对象,而《新闻调查》的受访者涉及学生、老师、官员、自由画家。
事件深度型的提问策略集中表现为不断质疑,刨根问底。《新闻调查》中柴 静追问,“很多人也都批评体制,但是没有人因为这个辞职,您为什么这么做?” “到底是体制不对还是您不对?”“最后是什么让您不能忍受?”质疑是《新闻 调查》的生存方式。质疑要循着问题的指向有疑而问,并且把质疑作为寻找新线 索的契机,根据回答找到其它线索拓展访谈对象继续发问。柴静在陈丹青的回答 中找到他曾经看重的几个落榜学生,他们对英语考试弊病的痛陈给现行考试制度 有力的一击。
人物深度型则在于激问,不断制造矛盾,调动被访者的积极性,暴露他们的 情绪和情感,展现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名人面对面》中许戈辉问道,“您说是 不是搞艺术的人会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大惊小怪,过于敏感)。”“艺术家不 都是自恋的吗,不都是希望名垂千古的吗?您例外吗?”这样的问题迅速调动陈 丹青的情绪,进入状态,陈清事实。正是在不断的激问中人物访谈克服了单一场 景的乏味,把访谈引向高潮,在现场气氛张弛有度的情况下走向内容深刻。
3.叙事结构的安排
《新闻调查》采取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强调“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 事人物化”,所以制造悬念和解开悬念构成它的叙事过程。《新闻调查》不断揭 秘未知,由浅入深、步步为营。陈丹青为何辞职――招不到合格的学生――学生
素质如何?(英语未达标)――考试制度的弊端(以文化成绩定生死)――学者 /学生/画家解读英语考试、教育体制。由此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由表及里,最终 深入新闻事件的内核。
《名人面对面》采用传记式的叙述方式,以人为着眼点,人物的经历娓娓道 来,展现“事在人为”的特殊性,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让观众感触到鲜活人 物,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节目从陈丹青辞职回溯到他儿时的经历,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的教育体制下他“进步”为研究生,现今教育体制下他“退步”辞去教 授;文革记忆造就他敏感、愤怒,留美经历促成他好反思、参照;他直言敢谏,追求人格独立,现世沉默畏惧,麻木不仁。在一对对矛盾冲突中,人物立体化,事件明朗化。
综观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其深度开掘的两个维度各有千秋。虽然人物维度 较事件维度缺少大视野,并且常常为人所忽视,但是它却为理解新闻事件提供另 一视角。此外人物维度并非要名人才有挖掘价值,“不平凡的人” 只是相对而言,在“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新闻”这一等式中,当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时,他也就 成了不平凡的人。
第二篇:电视新闻 策划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统摄性思维与结构化演绎: 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深度报道理论的产生,是对客观报道理论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促进了深度报道的诞生。
读者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要求报社、通讯社提供有深度的报道。
深度报道理论的基本内涵
深度报道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客观地解释新闻事件的含义和分析展望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向,延伸和拓宽新闻报道领域,更为详细、全面、深度地报道新闻事实。
深度报道要求“以今日之事态校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来”。
深度报道是在“五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内涵加以扩大
深度报道的特点
立体化、多层次的剖析 理性思辨色彩 现代新闻理念
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
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深度报道的要求 选择重要题材
从多侧面、多角度展开新闻事实,开掘报道的纵深感
叙事与论理有机结合深度报道的操作要点 补充历史性的事实
展示环境性的事实
提供简历性的事实
引用数据性的事实
搜集反映性的事实
深度报道的结构方式:聚焦法 导语
过渡到主题
发展主题
有力的或意味深长的结尾 独家新闻与深度报道
独家新闻 :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
以深刻和全面为理念的深度报道,承担起追求独家新闻、使媒体在竞争中立足的重任。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 以“整合”创造全新的深度报道模式 打造网络深度报道品牌栏目
客观报道理论 客观性理论 “客观性”的视觉象征,是一个360度旋转的人眼——它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
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同时,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
客观性的要求是,全面地、中立地、平衡地报道争议的问题,让人民了解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也就是说,新闻媒介是观点的报道者,而不是意见的鼓吹者。
客观报道方法
以适当的(符合事实的)逻辑结构和组织信息;
对公共议题表达所有相关方面的观点; 记录事实、免除夸夸其谈和添油加醋
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排斥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
对客观报道理论的批判 局限性
客观性是值得追求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的目标
事实是可以操纵的,绝对的客观公正是不可能的
学术界也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没有纯粹的事实,只有人对事实的构造和解释。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无人相信“纯客观”的新闻了。
左翼批评家说新闻媒介以“客观公正”的面目服务于政府和大企业的利益
社会科学学者说,新闻不是客观的;新闻不可能是客观的;新闻也不应该是客观的。新闻客观性是危险的理想,是一种控制策略,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用以掌握其他人的方法。积极意义
客观性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新闻语汇和报道模式。它代表了现代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常识、期望,是人们构思、定义、安排、评价新闻文体、新闻实践和新闻机构的标准。
在全球化的今天,“客观公正”已成为国际新闻业的共同标准,是当今统治性的新闻信条,是记者必须遵守的常规做法
客观性的可能和价值在于——它是理解世界的途径。客观性是判断信息可信性的多元标准和可行方法
客观性能较好地解决媒介与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媒介与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客观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抵御攻击性批评的一种策略程式
客观性“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为即使是事实也不可能被信任的世界设计的。” 补充和修正
它突破了“一事一报”的局限,不是简单地、平面地、就事论事地报道新闻事件,而是深人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特别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新闻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深人挖掘,给受众以全方位的信息。
深度报道方式摆脱了单纯用事实说话、不评述新闻事实的表达方法的限制,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涵和隐含的意义进行揭示,帮助受众深人认识新闻事件
深度报道的报道内容具有广延性的特点
解释性报道
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重点在“为什么”这个新闻要素上做文章,向受众提供比较充足的背景材料,着重回答这一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的意义、影响及发展趋向等问题。
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人地揭露问题为目的的报道形式,起源于美国新闻界。它专门用来揭露政府和公共机构中的腐败行为和不法行为,故也被称为揭丑式报道。调查性报道是记者深人调查的产物。它要用具体翔实的事实性材料,指出丑闻、丑行的具体表现,揭露它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探寻它所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预测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性报道。从写作特点上分析,它与解释性报道极为相似,即都立足于对已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其背后的新闻和所蕴涵的深层次的东西。所不同的是,解释性报道是对已经过去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重在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预测性报道则是对刚刚出现或未来将要出现的新闻事件、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预测出其最终结果和发展趋向。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对新闻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通过持续报道,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映,达到集中、突出的效果,引起受众的关注。连续报道是一种快捷、深人报道新闻的报道方法,多用来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或比较突出的典型人物。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指的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或问题,把相互关联的典型人物、典型事物组合起来联为一体进行报道的报道方法。这种报道方法,通常把一个大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主题,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去表现大主题。选择重要题材
深度报道被西方新闻界称为“大报道”,题材重大、篇幅宏大便是题中应有之义。深度报道所选取的报道题材,往往是重大国际问题或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问题。展开新闻事实 叙事与论理
补充历史性的事实 展示环境性的事实。提供简历性的事实
引用数据性的事实
搜集反映性的事实
导语
它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情节,也可以是某人的独白或引语。其任务是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或场景,激发受众的受传兴趣。
过渡到主题
发展主题
结尾
这是采用聚焦法进行报道的一个特色。聚焦法特别讲求首尾的连贯性,它要求如果报道从某位人物写起,就一定要以这个人物收尾,如果报道以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开场,结尾也一定要回到这段场景中,使受众在对一个具体的人物或场景的感受中,再次回味大问题
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实践扫描
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及其概念界定 新闻策划的动因 如何进行报道策划 新闻策划实践扫描 新闻策划的两个案例 新闻策划概念引入过程 当今媒体对新闻策划的重视 新闻策划带来的一些问题
新闻策划带来的一些问题 老问题:主题先行; 恶性炒作,过度炒作; 商业味道浓厚的策划; 策划带来的新闻失实; “新闻策划”的三个层面 对事实的策划 对报道活动的策划 对媒介运作的策划 新闻策划概念的界定
关于新闻策划的含义,我们采用蔡雯的界定,即所谓“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具体说来,这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
二、媒介新闻单元(指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资讯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管理;
三、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本课程是采访课,因此主要侧重于最后一个方面,即新闻新闻报道活动本身的需要报道的设计与组织 新闻报道活动本身的需要
新闻报道活动是主观认识客观、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既然有人类主体活动,就必然会有目的性、主动性,就必须进行计划。
媒体市场竞争的需要
对独家新闻的渴求刺激了新闻策划
充分发掘新闻价值,把新闻做足、做绝的需要 广告、发行要求内容方面的配合 如何进行报道策划
报道策划的五原则 报道策划的类别 报道策划运作流程 报道策划中的选题策划 报道结构 报道方式 报道方案设计
报道策划的五原则
媒介策划的底线:准确、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五原则: 事实为本 不断创新 可调整 追求实效 可执行
报道策划运作流程 前期
确定选题,设定目标 收集处理信息 设计报道方案 后期 实施方案 搜集反馈 调整方案
报道策划中的选题策划
可供报道的客体(事实)受众获知的需要 实现传播的条件 报道结构
报道结构要素:时间、空间、角度、广度、深度、符号 报道方式 集中式 系列式 连续式 组合式 受众参与式 媒介介入式 媒体联动式 报道方案设计 报道目的
报道范围与重点 报道规模与进程 发稿计划
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 报道资源配置与运作机制
采访策划 确认选题 对主题的思考 ☞主题是记者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通过具体报道的内容所表达的中心观点中心思想。☞主题与问题 ☞主题与内容 ☞主题与标题 ☞主题形成的基本过程 ☞主题的提炼与表现 对角度的选择 ☞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中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角度与客观事实 ☞角度与报道形式 ☞角度与电视特色的发挥 ☞角度选择的着眼点 对形式的考虑 ☞形式指事物的状态结构。新闻报道的形式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报道方式 ☞形式与节目形态 ☞形式与采访方式(在节目中结构全片)
展现采访的全过程(人物专访、现场报道、电视讨论、以采访为拍摄主线的纪录片)插入采访片断(动态新闻、现场快速采访)采访准备 全面准备 ☞理论准备 ☞政策准备 ☞情况准备 ☞知识准备 ☞心理准备 ☞事务准备 确定重点 ☞重点范围 ☞重点对象 ☞主要画面 研究背景 ☞目的和作用 ☞研究背景的基本环节 ☞广泛浏览 ☞分门别类 ☞综合分析 ☞消化吸收 ☞存贮积累 设计问题 ☞通用原则 ☞辅助公式(GOSS)☞总体设计 ☞屏幕后问题的设计 ☞屏幕前问题的设计 拟定方案 ☞先期采访方案 ☞具体摄制方案 调查性采访 调查性采访界说
调查研究与调查性采访
广义讲,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调查研究
调查性采访,在采访现场,记者以一个对事态未知的角色,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问题,挖掘出事实真相,揭露问题实质的采访活动。选题原则
重大: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的新闻事件入手来选题。紧迫:从最紧迫的社会问题入手来选题 适时:选择适合形势需要的题材。
独特:抓热点中的冷门,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找角度。近核:题材选择要能实现揭示事物真相本质的最终目的。采访要求
采访准备:掌握翔实的材料 采访实施:展现调查过程
客观:融观点于调查过程中,让观众从事实的逻辑力量中自己得出结论。魅力:观众参与思考。
社会责任心:冷静、勇敢地深入深入到社会矛盾中去。客观、缜密的考虑报道效果。题材分类
批评揭露性调查
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调查 新问题、新事物调查 人物心态的调查 消费生活的调查 取证材料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展现调查过程 制造兴奋点 全感采访
三、论证与论点----观点性采访
观点性采访是事实性采访的进一步升华和精炼,是调查性采访的评论部分的基础。调查性采访报道的结构
采访结构
事实性采访+观点性采访
报道结构
陈述部分+评论部分
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事实是观点的基石
观点统摄和深化事实 调查性采访的论证
1、论证寓于展示事实的过程中
2、恰当安排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事实的逻辑力量来完成说理过程。
3、调查性采访的论证强调的仍然是展示过程,在过程中说理,而非记者或主持人的逻辑推理。
4、在结构安排上,当事实的调查、事实逻辑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适时引出不同阶层人士对事件发表观点见解,完成报道的主导传播意向。
5、请记住:论据的形象性、论证的群体化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两大特点。
调查性采访的论点
1、论点与论据相辅相成,论据支撑论点,论点升华论据
2、论点源于论据,但要能跳出事实,把具体问题向更广的范围、更宽的思路扩展。
3、论点的提炼
既不能重复镜头语言已经表现过的,也不能跳出节目高谈阔论。力求既点到为止,又说清观点;既短小精悍,又有回味余地 跳出细节和过程,站到适当高度去总结,或引申开来。调查性采访的要求
1、充分准备与随机应变
2、感性印象与理性思考
3、舆论导向与客观公正
4、交流式采访与思想交锋
5、明察与暗访
6、心理较量的技巧 抓住矛盾,紧追不舍 有意设套,引出真相 有意停顿,施加压力 实物取证,追问真相
《新闻调查》 节目要求
1、问题意识:对于调查性采访报道来说,所有进行调查的人和事,都有问题。
2、调查样式:新闻调查报道的不是单个时间或事件的局部,而是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
3、调查手段: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记者既是主体,也是节目的一个结构元素。调查记者,他是调查的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节目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4、调查路径:记者的调查是围绕悬念展开的,每一次调查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悬念的开始是调查的开始,悬念的结束时调查的结束。
对记者的要求:
1、质疑精神:记者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质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2、平衡意识:应该让事件中冲突的各方和不同观点的组织(群体)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3、平等的视角:在调查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4、平静的心态:记者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这会有助于你对事物作出更准确地判断。
选题要求
1、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和澄清的事实。
2、这些事实有没有关切度?你所调查的问题,老百姓是否关心?
3、这一事实有没有价值?它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变革中的某些典型特征?
4、它是不是有区隔性?这样的选题会不会同时也被其它栏目选中 关于调查性采访中体验式采访报道和暗访的讨论 体验式采访 优势(略)质疑:
1、对新闻真实性准则的挑战
2、变客观报道为主观感受
3、新闻选择摒弃了新闻价值观
4、在法律、道德和真切感之间摇摆
正确的态度
不能事事体验,一般应选择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或在社会上已存在较长时间的典型问题,但又使凭常规难以采访到的。
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及传播道德的。
既要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避免片面性 暗访的准则
暗访必须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公民的隐私权不受暗访的伤害 国家秘密不受暗访的伤害 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暗访的目的应该是善意的
暗访不得违背正常的新闻采访原则
第三篇: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浅议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大兴安岭2003年发生的那场罕见的森林草甸火,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大兴安岭新闻,就以一篇动态性消息播发出去了,观众反响强烈。接下来我们又派出记者做出后续报道,把火灾发生的原因、扑火情况、火势及有关方面的反映等做了深度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要搞好电视的深度报道,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采访作风是否能够深入。
电视新闻记者是用摄像机去观察世界、反映社会,他必须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用摄像机把发生、发展、变化的事态无一遗漏地记录下来,然后制作出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新闻报道,并通过现代化的传送技术手段,传播到千家万户。
有的电视人利用平面媒体上的报道,摘摘抄抄配上画面,不做深入采访,不做客观分析,不到第一现场就报道出去,以至于引发出新闻官司。这些原因,也使得电视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内没能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记者采访作风要深入,既要“身”入也要做到“心”入。就是要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进行深刻的思考,对了解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看它们是不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而又等待解决的问题。在采访中,还要看看问题的核心抓住没有。要围绕问题的中心,从侧面、反面以及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了解。用心深入现实生活的记者既不会出现让有重大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的终生悔恨,也不会出现把重大新闻处理成一般消息的终身遗憾。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众多的既能深入实际又能做到用心深入实际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二)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电视意识是搞好电视深度报道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1.电视深度报道要强调时效性。我们知道,深度报道是针对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成就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见解、新观念所做的详尽的报道。出色的深度报道,一般地讲都是时效性比较强的报道。
2.注意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让过程说话。事实的过程可以使新闻事实得到丰富,展示新闻事件的过程还可以对观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或向观众揭示更深层次的内容。
3.把新闻做“新”。有的记者则不同,深而不露,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从他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品出深度来,新闻播完依然有所回味,让你觉得这个报道既有深度又有新意,让人看过久久不忘。
4.用好同期声至关重要。这里的同期分现场同期和被采访者同期,前者是新闻事件过程的片断展现,运用得恰如其分的现场同期会使深度报道更具可信性,更有深度,比文字描述
更具说服力,是充分发挥电视优势的最具代表性的体现。采访到最恰当的被采访者,采用最恰当的截取同期片段也是成功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
5.向观众提供更多的、生动的、典型的电视画面,发挥电视技术的特长。
全方位调动电视的所有特长,充分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兼容视听多种表现形式,调动资料、图表、字幕各种功能,满足观众的多元信息需求,都是搞好电视的深度报道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局)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新闻传播编辑:于单作者:李茹陈冬梅
第四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西北师大校园浴室启用智能卡计费
记者:3月初,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站发布公告,校内的洗浴系统将启用智能卡计费,学生持卡洗浴,每分钟0.2元。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热议很多学生认为收费过高,但校方表示,这是为节约用水而采取的举措。为此,高校的水电浪费现象再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同期声:网站公布,为了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适应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校园)学校对校本部浴室(浴室)进行了IC卡智能管理系统改造。(IC卡机)洗浴时,将校园卡插入浴室内的读卡器,按“开始”即可取水,按“停止”断水。取水时计费,断水时不计费。洗浴完毕后将卡拔下,自动断水。(浴室)费用由原来的定额澡票管理改为使用IC卡智能控制管理,按实际用水量计费,经学校研究,计费标准为每分钟0.20元。(蓝底白字)
同期声:目前大学校园已成为社会上的节约盲区,(食堂)除最为严重的水电浪费外,一次性餐具(筷子)、纸张、粮食(食堂)等物品也存在巨量浪费的现象。
同期声:一位学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所拥有两万名在校学生的学校,(校园)一间寝室里两个照明灯共80瓦,(灯管)早上8时到下午4时,如果这些不需照明的时段依旧开灯,(台灯)每天就要耗电0.64度;(学生看书)一台电脑的功率最低为250瓦,(电脑)每天开机3小时,耗电0.75度。(用电脑)全校3000多间寝室,(蓝天公寓)按学生每年在校读书9个月算,(学生自习室看书)一年下来就得浪费近百万度电。
同期声:在用水方面,(水表)浪费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滴水龙头)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校园)一座教学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300吨,主校区有13座教学楼,就有3900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800吨,主校区有29座宿舍楼,一年浪费量是23200吨。(蓝底白字)如果按一吨水3元钱来算,一年一所高校浪费的水费将高达数十万元。(高校校园)记者:在各大高校生活,用水不愁是很多学生的感触,正因为如此,水资源的浪费在高校也相当可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如何节约成本、节约资源越来越为各高校的后勤管理者所重视,“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的智能卡洗浴方式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始实行或者试行。
同期声:据悉,我校实行智能卡洗浴后,(浴室)学生洗浴时间大大缩短,(脸盆里洗澡用品)男生从30分钟减为10分钟,(球场,操场)女生洗浴时间由50分钟减至15分钟。(看书女生)特别是洗浴和经济挂了钩,(IC卡机)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卡内金额)同学们将会意识到,节水就是省钱。(学生)而对学校来说,节水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西门)
采访:浴室管理人,学生用水时间减少
同期声:今年三月初,学校改变了过去一人一票洗澡不限时、不限水的洗澡方式,(浴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开始采用智能型洗浴控水系统,(计费系统)根据成本核算,每分钟定价0.2元。(拍的纸上的画面)
采访:浴室办公室负责人
对智能卡洗浴的节水作用,也有很多学生持有异议。(校园)在我校,校园的智能卡洗浴和公寓一票制的浴室是并存的。(浴室)很多学生是从经济、舒适的角度而不是节水的角度出发选择浴室。(浴室门口)
采访:学生
同期声: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为了节约洗澡费用,(IC卡机)学生们也有很多变通的办法,这些却也与节水无关(校园)。夏天,很多男生们直接在宿舍
痛痛快快淋个凉水浴(学生采访,在宿舍冲凉)。而本地的学生常常选择回家洗澡(公寓),公寓的大众浴室则接纳了不少外地学生(公寓浴室)。看来,仅仅靠经济杠杆在高校节水洗浴的进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公寓)
采访:学生
同期声:智能卡洗浴系统是通过经济杠杆发挥作用,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IC卡机)使学生对水资源从无节制地使用到有节制地利用。(水阀)以节水为目标的智能卡洗浴系统肯定是用水的发展方向,(IC卡机)但节水意识的习得也有一个过程,对习惯了随意用水的高校学生来说,(浴室大厅)这种洗浴方式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校园)因此,节水的宣传和对学生节水意识的培养,对这种节水洗浴的推广也相当重要。(宣传牌)
采访:学生夏天冲凉选择学校还是公寓浴室
记者:学生洗浴按时计费,启动“经济杠杆”应对浪费都只是权宜之计,让大学生真正在心中形成节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想让经济杠杆在节水中真正发挥作用,使高校的节水洗浴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管理者制定好合理的价格,对学生展开节水教育,良好的节水大环境也必不可少。这还有赖于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关于净水器的深度访谈报告
指导教师 王振亚
报告团队 第五组
2013.5.13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第五小组
一.深度访谈采访对象:
普通农民、退休教师、门卫、中产阶层(干部)、销售人员、打工者,教师,亲朋好友等 二.采访地点:
南山小区、校园路上、国美等商场、图书馆、QQ、电话等 三.采访时间:
工作日和双休日
四.深度访谈前期准备工作:
小组成员在访谈前进行了周详的准备工作,充分了解了有关净水器(机)方面的知识,确定了采访对象、采访方式和行车路线。定李超和朱绍奇同学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徐武汉同学负责拍照,李超同学负责录音,所有小组成员都是采访者,分成两组进行采访。
深度访谈大纲为:
1.自我介绍和介绍我们的访谈项目(可以表现的我们很专业的样子,让其信服)2.确认对方是否使用过净水器
3.开始深度访谈,以聊天的方式让受访者融入到谈话中。4.目标:
1)1.询问用户对目前净水器的看法(哪里不足,哪里需要改进的)2)2.让用户谈谈对净水器的使用体验 3)3.了解用户对净水器的造型要求 4)4.了解用户对未来的净水器需求 5.具体问题包括:
1)您能谈谈对您对目前市面上的净水器的使用感受吗? 2)您觉得目前的净水器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3)您觉得对影响您使用的是哪些问题? 4)您对未来净水器的有什么要求吗? 5)您觉得未来的净水器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6.了解对方职业
7.致谢(感谢其对我们项目的支持)
五.访谈内容摘要: 1.对A的深度访谈
徐:老师,我们是山大的学生,我们现在有个课题是研究净水器,想问您一些
问题。
李:您家里用水方式是直接自来水接着用吗,还是用净水器或者其他? A:平常我是直接用。
李:现在农夫山泉污染这么厉害,您打算怎么用水? A:我都是煮开水喝。徐:您知道净水器吗?
A:家里有很多按的,我没按。就是活性炭过滤的那一套。主要是孩子在这了,给孩子,所以大人一块喝了就。开水做饭,一般有他在就基本用这个。李:谢谢老师。2.对B的深度访谈
朱:现在水污染很严重,出了好多事,农夫山泉在北京也下架了,您现在在家喝水放心吗?
B:目前应该是放心,喝别的水也有的,一般咱老百姓也喝不起。李:农夫山泉这两天不是下架了么。
B:北京时报打了官司了,炒得很火。(对时政比较关心,对安全用水的问题比较关心)
李:平时您在家里怎么使用水呢,直接打开水龙头就用,还是用净水器? B:没用净水器。一般要喝水做饭烧开了沉淀了以后,家里的水要是三天不刷壶,水垢就太多了。
刘:听说水烧开了之后有的细菌也消灭不了。
B:可能是有杀不死的,这个我倒不大了解。(对水的健康引用问题了解的不是很多)
李:您以后有没有要买净水器的打算呢?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B:以后有这个想法。
李:我感觉现在的孩子都那么小,从小让他在这种环境成长,你要不给他一个健康的环境也不大好。
B:再说现在一般的人对地下水的了解也不算很透彻,对于现在喝的水,卧虎山 水库上边也有小村庄,夏天里下雨以后,都淌到水库了。(对现在的水质比较担忧)
李:我们现在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人类以后的发展做一个比较大的水的项目的调查。我们想做一种净水器想问一下您的意见,如果您打算买的话,感觉买个什么样的最好呢?
B:价格吧,对老百姓来说,太干嘛了不好。原先我在那边住的时候按过一个净水器,它那个净水器也倒是不算贵,一千多块钱,可是洗太费劲了,到不了一个星期就洗一次。(老百姓希望价格实惠一些)刘:您那种是什么样的,是直接按在水管上的吗?
B:是直接按在水管上的。那个水管是长期开着的,你要想喝水呢,净水器上有个开关。刘:那它出水快吗?
B:不是很快。要接一壶水的话,得三四分钟、四五分钟左右。一个很细的小管,现过滤现出。有十来多天一个星期的用水多了就得洗一回,你不洗就不出了这个水。
李:还有什么问题呢,用的时候。
B:成本高,这个水上面都有个小网,一个月就得洗一次。刘:您当时买的那个用了多长时间呢?
B:用了一个月。太麻烦了,一个月得洗四回呢。(寿命短,洗刷次数多,麻烦)徐:如果我们要改善这个净水器,您觉得您对未来的净水器有什么期望呢? B:改善的话呢,一是从净水的质量上,二是从价格上。你要是设计好了市场很大。
3.对C、D的深度访谈
徐:您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喝水的,您觉得自来水喝起来放心吗?
C:不能喝。太难喝了。我们家装了个净水器。弄了净水器再喝那个自来水就不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一个口感了。
李:您的净水器是什么品牌的呢? C:天年的。
李:那使用效果怎么样呢?
C:感觉是和自来水的口感不一样了,但至于它纯净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实际上就和院里(小区)这个净水器我估计也和我家里那个差不多。D:它门口有个净水器,是投币的,投币完了灌热水多少钱。我们家的是接到水管子上的。
刘:那就是接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喝了吗? D:对可以直接喝。
李:您使用当中感觉有什么不方便的吗?
C:挺方便的。熬饭啊炒菜啊都用这个水,除了洗菜是用的自来水。他们给自来水做了一个实验,用了一种什么棒,弄一杯纯净水,弄一杯自来水,我就亲眼看着这一杯自来水脏的就不行了,里边杂质多。
徐:那老师您觉得如果我们想改进我们现在净水器,像有人说它出水特别慢。C:对了。这不是水压的问题,水压的问题的话,这边这么细的柱,它这边就这么一点点跟线似的。我们要接一桶水就很难,它和那个过滤管的事,它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给他打过电话也解决不了。徐:用水过程还有什么问题呢?
C:没大有什么问题了。我觉得要是研制出一种那种就和那个芯似的定期的换的那种也别过滤机器了,那个东西我觉得挺好,现在呢,有一个芯直接过滤,我觉得有好多人还不大放心,就觉得那个东西太简单了似的,脑子就感觉接受不了似的。要是真研制出那个东西我觉得挺好的。4.对E的深度访谈
李:我们是山大的学生,想问您在使用净水器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E:我现在刚用,没觉出怎么着来。李:使用当中没有什么不方便的问题吗? E:你问的什么样的净水器呀。李:您家里用的什么样子的。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E:往外倒的那种。
李:不是接在水龙头上的那种啊。E:不是。
刘:就是接了水到在那里面,然后就可以喝的那种吗? E:对,它有个净水的那个叫嘛。李:滤芯吧。E:对,滤芯。
李:我以前我也用过,好像那个东西出水太慢了是吧。E:还行吧,你一点点弄呗。
李:现在很多家庭都说这种东西成本太高,每个月还要换是吧。E:不,半年或是一年换一次。李:您那什么品牌的,这么好用。
E:美国捎来的。那个滤芯好像半年换一次。刘:能方便问一下您的职业吗? E:我退休啦。
刘:以前是这边的老师吗? E:是。
李:谢谢老师。那老师我们能拍张照片吗? E:拍什么啊拍。
李:拍个背影也行。行吗? E:不要不要不要。李:那行,谢谢您昂老师。5.中期讨论
徐:我们刚才接的很尴尬。没话说了,哎老师能不能给您拍张照片。她本身前面就挺不愿意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应该看情况,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徐:我刚刚发现个问题就是,我们主动跟人家说,您有没有发现不足的地方。李:对呀,刚才实在是没话说了我才这样问人家,这样问就不对。徐:是不该这样,这是误导人家了。
李:但是人家确实没发现问题,说明人家产品好。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朱:咱们应该从咱们的角度或者是设计的角度或用户体验,他们只是说,差不多了,半年换一次,或者三个月换一次,滤芯小,出水慢,贵。徐:主要是这几个问题。
朱:就是这几个问题。咱要再问,除非换一种人群。
徐:不是,是我们问问题的方式要变我觉得。我们得想办法挖掘出我们想要的。我们现在想要些什么,想要些不能让他说贵之类的。李:这个咱控制不了。
徐:我们现在是想让他主动发现不足。咱们讨论一下接下来该怎么问啊,我们这样下去可能还是挖掘不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就是他们肯定直说贵啊之类的那种。
刘:那咱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李:这个咱也不知道,咱只能说就是挖掘的深一点。
刘:咱主要是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用水的,有没有意向要买净水器,对这个产品了解不了解。
徐:确实,如果我们挖掘不到问题,我们得知道他们是怎么使用的,就是您在家里用净水器怎么使用啊这种。
朱:咱刚才问的有两个是装在水龙头上的,有一个是类似于饮水机的那种。徐:那我们可以说,您觉得哪种方便啊这种。李:他就用过一种··· 朱:其实现在市面上就这几种。
刘:好几种现在。老师拿出来的第一种好像就是那个老太太她家用的那种。6.对F的深度访谈
李:老师,能问您几个问题吗,我们是山大的学生。
F:呵呵,我能回答什么问题啊。(感觉自己懂得少,对自己没有自信)李:您家里现在是怎么使用水的,是直接烧了喝吗? F:烧了喝。
李:有没有用净水器啦饮水机啦这种。
F:有,净水器也有,饮水机也有。就是下边接在自来水上面的净水器。李:是直接接在水龙头上面的吗?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F:不是,接在下面**的地方,另一个头放出来的。(方言词语,实在听不懂啦)李:哦直接接在管道上面。F:嗯。
刘:您觉得用了这个净水器后有什么感受呢。
F:不知道。(不要用专业术语,受访者觉得太专业的词语,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徐:您觉得方便吗?
F:那个方便,那个就像放自来水一样放就行了。刘:水出的快吗,跟自来水似的吗? F:对,那个小细管跟自来水似的。李:占空间吗? F:它不占空间。有个水槽,这边是大头,这边是小头,小头是净水器,大头是洗菜呀什么的。
刘:您觉得现在用了净水器再喝这个水放心了吗?
F:怎么放心啊,出来的水放在壶里烧开了也有水垢。(对现在水质问题感到担忧)李:我听说您这边来的水都是卧虎山水库来的,质量也不怎么好。
F:这个我不太清楚。我不是这里人,我是烟台的,我在这待得不久我不知道。李:哦来看看孩子吗您。
F:啊对,但他们这里吃哪里的水我不知道。李:来了多长时间了? F:三年了吧。
李:那您以前是什么职业呢? F:老农民。
李:老农民,比较实在的平常老百姓,挺好的,听您讲话特别平易近人。您现在说觉得用的挺好,不需要更换滤芯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F:刚更换了。
李: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呢?
F:他说三年还是半年啊,半年可能。李:质量挺好,那您用的啥牌子的?
F:我不知道啥牌子,就是人家走了,留个电话给来换,我就在家等着,按上就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行,我也没看什么牌子。(老太太不注重牌子,但注重质量)
徐:是这样,我们现在想改进现在的净水器,因为有很多人反映说有些地方不足,那您的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不足呢。
F:挺好用,我们这个是刚换的,这边是个小管真么粗,那边这个大管这么粗,它的流水量还都可以。
徐:最后我们想问一下我们能不能拍张照最后做报告用。F:拍我呀,不要啦。
李:那没事了,谢谢您了老师。(受访者不愿意的事情不能强迫人家)7.对G的深度访谈 徐:滤芯要不要经常换啊?
G:滤芯你像pp棉的六到九个月换一次,活性炭的话一年到一年半,超滤膜是三年左右,想rv膜是三到五年换一次,他得根据你家水质来换。李:那能用多长时间。
G:pp棉六到九个月,根据你家水质来换,最长的是它三到五年,它是三年左右,这个一年到一年半。今天我们赠您一个金卡,沁园打八折。像这pp棉30块钱,打八折24块钱 黄:使用期限是多长呢。
G:这我不能跟你保证,他用的不一样,就pp棉换的时间长,六到九个月换一次。沁园是专门做净水的。徐:这里就这一个牌子是吧。
G:有美的,有沁园,有安吉尔。我们沁园主要是售后好,比如说我不干了,但是我们这个公司走不了,已经做二十多年了,在融基大厦。李:这个长时间使用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G:就是换滤芯,没有什么问题。(销售者直说好的方面,不说不足的方面)李:有更小一点的吗,不占地方的。
G:没有再小的了,再小的话里面的滤芯倒不开。李:这个流量怎么样。
G:你用的小的他肯定就是滤芯小,就慢,出水量就小,这种出水量肯定就大啊。这一款三千二百八,赠你一个管线机。这边是纯水,这边是废水,纯水都是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有1:3的废水,纯水都有1:3的废水,但矿物质水就随时可以用了,它就没有废水了。七.深度访谈内容总结 1.对现有净水器的看法:
1)只是对水过滤,相对于饮水机而言种类太多,伪劣产品太多(品牌)2)滤嘴经常换(内部构件不耐用),总是要自己亲自清洗,更换滤芯费用贵,而且缺少矿物质(水清了,但是清除了其它物质)
3)净化程度不够,对水质也存在南北差异,而且净水器的价格较高
4)方便,但是没有一个权威的品牌(类似农夫山泉),净水器的效果与宣传相悖,5)不放心,净水器功能单一
6)方便,效果明显,外观缺乏新意,没有美感 7)宣传过度,不信任,净水器使用期限短
8)净水速度慢,过滤网更换速度频繁,水压不够就出水速度慢
2、使用体验:
1)效果不明显(颜色)、无法辨明是否真的彻底过滤;滤芯更换频繁 2)不太放心,使用时存在漏电问题 3)水可以直接用于洗菜和洗水果,吃得放心
4)耗电(功率应该适度),没有杀菌效果,过滤产生物质残留,担心与其他水发生化学反应对身体致害
3、购买时会考虑到:
1)能否明确分化硬(软)水、水的酸碱度,是否便捷;对人体是否健康 2)售后服务问题 3)价格是不是合适
4、对未来净水器的要求
1)希望未来的净水器能够像水杯一样的大小,携带方便,净水的标准能够显示在净水器表面,净化速度快
2)针对不同使用群体,根据不同的场所设计不同类型的净水器 3)造型(花瓶、动物)识别性强,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4)使用过程要简单,类似于水管直接安装,直接过滤,最好是透明的材质,造型能够贴近自然
5)达到直饮效果,增加矿物质(适度),除味,可以直接加热,主要功能要先实现
6)清洗方便,能够泡咖啡、茶;显示精确温度(加热、常温)起到保护功能(小孩)
7)能够智能化(触屏操作),简化复杂的操作过程,置放于厨房,直接达到净水的目的
8)低碱性,能够携带方便,加入其他装置(分层);用于其他运用和厨房相匹配,到达实用效果
9)能够调节水温,达到速冷、速热(恒温),但是首先得保证基本功能
八.访谈收获
经过队员们的采访,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采访过程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现总结如下:
1.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要脸的精神;
2.对净水器关注的人群比较多,具有很大的市场基础,但是真正想购买的用户数量相对会少一些;
3.潜在用户,或者是潜在购买者会考虑如下因素:
1)产品的净水质量。
2)产品的售价,目前市场是上净水器的均价在2000元左右。
3)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滤芯的使用周期,这也是净水器日常消费的一部分成本。
4)产品的出水速度的快慢,目前还看,国内的大部分产品的出水速度较慢,而国外进口的产品稍好一些,美国的产品滤水速度最好。
5)产品是否占用空间,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的有大有小,小的大部分装在水龙头上,滤水速度响度较低,大的,大都是净水器,类似饮水机。有一定的占地面积,大部分放置在厨房橱柜内部使用。
4.目前用户,对净水器的外观要求不是很高,在将来一段时间里,用户应该是会更加关注它的功能与效率。应该在技术领域的一种创新,而造型外观顶多让大
深度访谈总结报告
家使用的更舒适吧。
5.但凡和人交流的活动开始都很难,特别是怎么引出你所主导的一个话题,怎么能更好的让受访者不感觉到意外,特别是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更难,能取得语言上的共鸣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大家的充分准备和反复练习。
6.访问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净水器净水机的知识了解的不是很全面。7.集思广益,达到访谈的目的。
8.访谈前后要尊重对方,让别人把话说完,有针对性地、扩展性地提问。9.不同的人群对净水器的需求不一样,如青年希望样式、款式多样化;中、老年需求的是安全、纯正的健康。
10.对家庭成员的健康考虑较多,对事物的利弊有大概的了解程度。11.访问中,微笑是最有效地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