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他一个人积极收集整理地方民俗文化
姚文:敢当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他一个人积极收集整理地方民俗文化,创作出83部剧本,让唱春牛戏和采茶花剧焕发新活力。他通过民间艺术进校园、举办山歌培训班等形式,千方百计发扬了民间民俗文艺。他四处指导各地文艺队创作、编排、演出,活跃了当地的文化活动,达到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这个人就是姚文。今天我台继续播出姚文事迹系列报道:《姚文:一个基层工作者的守望》的第三集《姚文:敢当民间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发扬者》1993年,姚文带着老馆长吴益增“要挖掘传承好地方民俗文化”的嘱托,从县文化馆调到山圩镇文化站工作,开始他的使命,收集民俗文化。
县文化馆原馆长吴益增:“原来我都经常去山圩采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等这些。后来我去以后我发现山圩有很多种文化遗产那种东西,所以我就觉得应该把它整理出来,但是我是在县城里面工作的,我又不能老是跑到那边去,所以我就在想在山圩应该有个文化的人来搞这个东西。后来呢我在采访中就有人介绍了,介绍说在我们山圩里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喜欢这个的,后来了解了之后才知道那个人就叫姚文。”
刚开始,姚文只是收集一些山歌的曲调和唱法,收集一些民间音乐、旧戏本、旧山歌集等他认为有收藏和艺术价值东西。
姚文弟媳 黎闪秋:“有空了他就下去为找,收集,收拾啊,就像那些石头那种,他都拉回来哦,反正他就是(认为)古董的他都收来。”
据了解,唱春牛和采茶花戏早在清朝就盛行,主要以家庭班的形式存在,鼎盛时,每个村有好几个家庭班。在家庭班里,一般爷爷奶奶就是带班师傅。老人一旦过世,家族里又没有能挑大梁的接班人,整个家庭班就散了,他们手里的曲目也失传了。到2002年,全镇就只剩下马家班、凌家班两家了。在收集整理民俗文艺过程中,姚文意识到,传承和保护唱春牛、采茶花戏等民间传统文艺的重要性。
山圩镇文化站站长姚文:“唱春牛、采茶花剧、山歌都是我们宝贵的民间艺术,我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不去整理,不抢救,我不做,那谁来做。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作为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情。”
于是姚文开始深入各个村屯走访民间老艺人,对采茶花戏、唱春牛、踢伞舞等当地民间传统文艺进行搜集整理。那些戏文剧本,是戏班的专利,一般不轻易示人。在拜访凌家班时,96岁的凌增才老艺人怎么也不肯把戏文交给姚文。但姚文的诚恳和虚心好学态度打动了很多老艺人。
凌家班继承人 凌照彩:“以前姚文知道我爷爷手中有唱春牛的手抄唱本,就经常来拜访,刚开始,我爷爷不同意把手抄唱本给他,后来他买了面条和其他礼物来跟我爷爷交朋友谈心,最终我爷爷就同意给唱本给他,希望把唱春牛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山圩镇文化站站长姚文说:“我通过整理的时候,我看不懂,我看不懂里面的字,因为他是拿土话来写的,他是土话的译音,最后我通过采茶花剧凌家班的传承人,慢慢的给我点,然后我跟他们学,那个老师傅也教一点,每碰到一个老(艺)人,他们都很热情的给我介绍”
凌家帮不但给了剧本,还将他们戏帮戏剧的唱腔和锣鼓的敲打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姚文。在老艺人们的传、帮、带下,他虚心努力学习,不仅学会了唱春牛、采茶花戏的各种唱腔,还搜集整理了地方采茶花小调50多首,创作出30多部地方古装采茶花戏和3部现代
采茶花戏。而现在,通过姚文的努力,“唱春牛”得以传承并成为扶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后,还要发扬光大,才能让它焕发勃勃生机。姚文这么想也这么做。姚文组织“民间民俗文艺”进村屯入学校活动,大胆开展民间文艺进县城、入省城活动。2008年以来,山圩镇文化站业余戏剧团累计送戏进县、市、自治区达30多场。展示了唱春牛、采茶花戏等民间传统文艺的独特魅力,引起社会各界对保护和弘扬经典民间传统文艺的重视。他还利用学校寒暑假举办学生山歌、声乐等培训班共18期,共计有240名学员参加培训。今年7月,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山歌培训班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班。姚文从山歌发声法、形体站姿、舞台表演等方面为25名小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们认识山歌文化,激发继承传统山歌文化的热情。
山圩镇文化站站长姚文说:“以山圩的采茶曲调为主,我们精选了一批优秀的小学生,来学习和传承扶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山圩镇及至扶绥县的许多地方,群众称呼姚文不是姚站长,而是姚老师,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姚文担任“快乐广场”文艺队、老年大学文艺队等20多支文艺队的编外辅导员。他帮助山圩镇组建了18支农村业余文艺队,确保了每村都有一支业余文艺队。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到其他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义务指导有关文艺活动的创作、排练、演出等;曾主动帮助东门、渠黎等乡镇发掘基层文艺活跃分子,为乡镇文艺汇报演出出谋划策。2012年,姚文帮助国有企业山圩农场编排了一场大型的歌舞晚会,并指导排练以危房改造为主题的小品《搬新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今年,围绕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为主题帮助“快乐广场”文艺队编排了宣传维护广场公共卫生,守护共同家园的小品《我爱我家》,收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强烈反响。多年来,他一直担任新宁镇城南社区文艺队的辅导老师,为文艺队创作小品、表演唱等节目,编排舞蹈,使文艺队的表演水平迈步提高。
新宁镇城南社区文艺队队员李宁芝说:“平时姚文老师对我们的舞蹈啊各方面他都手把手一招一式教我们表演动作,他很细心的,所以我们的舞蹈动作还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新宁镇城南社区文艺队领队黄丽球说:“姚老师为我们编写了《女人也是传后人》、《红包》等20多个小品和表演唱节目,并给我们编排了舞蹈,使得我们城南社区文艺队的整体表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许多节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其中,今年参加的山歌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都很感谢他。”
对待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姚文在传承时发扬,在发扬中提高。在他的努力传承和发扬下,一批民间艺术得很好的保护,并焕发新的魅力。在姚文精神的感召下,全县各地文艺队伍不断扩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黎晓兴陈俐)
编者按:一个人明确了方向,踏实、认真、努力去做,终究会成功的。姚文就是敢于担当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的角色,换来了民间艺术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在向姚文致敬的同时,要学习他明确方向,定位角色,努力进取,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精神。
第二篇: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些人
有这样一个老师,几年前,他大学毕业来到了一所黑山下的学校。最初迈上讲台的不适应、工作的繁重、环境的闭塞使他总是产生逃跑的念头。而且让他愤愤不平的是,这份工作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他年轻的头脑里总是质疑:为什么自己的努力要通过别人的成绩来体现?这份工作哪有成就感?但是他还算负责任,他年轻、他的课堂活跃、他和学生除了课上的交流也有课下的沟通,一年后,他不教这个班了,他听说,他的课代表在一节晚自习课上哭了。第二天,眼睛红肿的课代表交给他一个厚厚的日记本,里面每一页是一个学生的一寸照片还有留言。他一页页地看下去,也哭了,学生一点没提到他的青涩、他的不足,一个女孩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 老师,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位高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会像你和我们一样融洽,我也从不敢相信会有您这样一位老师让我获得学习语文的信心。我甚至想过以后去当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像您一样用心去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热爱并欣赏这个学科,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这份幸福„„我虽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这让他的心既充满了幸福又充满了愧疚,教师这份工作的报酬原来根本不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这个日记本坚定了他把工作好好干下去的决心,每当工作中遇到了委屈与不顺,他翻开日记本,读不到一半,心里又充满了力量。现在他用全部心思去教学,带的毕业班成绩都很好,学生还是那么喜欢他。他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用感恩才能交换感恩。学生的赞美永远让我感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
还有这样一个教师,她工作十年了,孩子还很小,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她上高三,一周十八节课。姐姐家的孩子也住在她家,每天要给两个孩子做饭。她每天坐班车的时候都在批改学生的卷子。一次,孩子生病了,她的嗓子也哑的完全变成了男人的粗嗓子,课呢?一节也没有落,学生劝她不要说话,她还是把课讲完了。她说:咱们当教师的干的是良心活。
有这样一位老班主任,她到现在工作了二十八年,当了二十五年班主任。她和学生之间的故事那就太多了,就拣我亲眼见过的说吧。她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很勤奋也很沉默,每次考试基本都是年级第一名。这个孩子没有透露过自己的家庭情况,但细心的班主任觉得他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他从来不去食杂店买零食,也没带过水果。有一次考试,这个学生考了年级第二名,在周记本上写了这样的话,插一句,这位班主任二十五年都坚持每周批阅学生的周记,而她是一个数学老师。这个孩子写了这样的话:对不起,考第一不是荣耀,而是我的责任,不要说学校、老师对我的付出,单说每到秋天,父母扛着袋子到城里卖地瓜,挨家挨户地爬楼梯给人家送去,为了质量好能多卖上几个钱,在土炕上炕着地瓜粉土豆粉,他们却睡在地上,为了他们,我就必须好好学习。这位班主任在以后的三年里,每到节假日,就让自己的丈夫拿上米面油还有钱和自己一起到这个孩子农村的家去,平时她就把水果削好了,切成小块,装在保鲜盒里,放在那个学生的桌子上。她对我们说过:别的孩子有什么,我不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后来包括这个孩子参加数学竞赛,她把他领到家里去辅导,复赛的时候到沈阳参加比赛,班主任给几个困难的孩子拿了路费,还骗他们是学校为鼓励他们提供的。高三毕业的时候别的孩子报大外的英语班,班主任也悄悄地给这个孩子报上。而这个学生呢,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大一第一年用勤工俭学得到的第一笔工资,给老师和父母买了礼物,而他的父母,也在每年秋天把新下来的地瓜装上,把地瓜秧用水焯了放在塑料袋里,到城里送给这位老师。这个班主任说:当老师,学生
有出息,家长认可你,不就是幸福?这位班主任帮助的学生太多了,班主任这样不着痕迹的付出,学生都默默记在心里,受到感化,同学之间的感情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懂得感恩就必定懂得回馈社会,汶川地震捐款,他们一个班捐款就接近一万元。
还有这样的校长,他的车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所以他总能看到那些早早来到学校的老师,他在大会上隆重地给这些老师鞠躬,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学生上课时,他在走廊里轻轻地走过,锐利的眼光扫过每一个人。下午自习教师答疑,他也按时出现。二楼的公告板上,总是贴着这样不同内容的纸:表扬xx老师,对xxxxx老师提出表扬„„这样的校长,他会对遇到的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点头微笑,他会对老师说“你最近脸色不太好„„”他会对学生说:“送你们一双翅膀,让你们飞翔。”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一支翅膀,是文化课,而另一支翅膀,是学校的特长教育。他说:。。。
这些人,是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的老中青教师和领导,是开发区第一中学的党总支成员。其中的那位班主任,是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班主任郝治范老师,学生亲切地叫她“妈妈”,郝老师说:咱们赶上了好时候,共产党重视教育,给我们这么高的待遇,咱们对学生好,就是回报党的恩情。”而开头的那个青年教师,就是我,我在写这篇演讲稿的时候,采访了几位我们学校的教师,想要获得点轰轰烈烈的事迹和华丽的辞藻,可是每位老师都摇摇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就是一直这么干;我没有说什么,学生习惯了„„是的,教师工作就是这样琐碎和平凡,教师做的事,每一件都微不足道,教师的爱,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篇:他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
2010年10月10日,一个普通的老人走完了他人生83年的历程,尽管临终前,他一再交代:“不开追悼会,不办丧事,遗体火化,要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但当地成千上万的群众仍是扶老携幼,涌出家门,以一种老百姓特有的淳朴方式来陪他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那一天人们的哭声撼动着整个保山城。
在他的事迹报告会上,每一个与会者,都是眼含热泪地听完报告,听着听着有的人控制不了情绪,竟轻声抽泣起来,而很多人和他并不认识……
看到这些,我的内心不禁有了一个疑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有万千群众为他送行?为什么他事迹能感动这么多人?
在保山地区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做官做到师首长,不改腔,不改装,和爹耕地,和娘插秧,一身泥,一身汗,首长不像,像什么?跟我们老百姓一样,在保山的很多地方,人们仍清晰记得当年那位草帽书记的形象,在下乡的路上,他看到群众挖地,他就举起锄头跟他们干一会儿;看到群众在插秧,他就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和他们栽几行;看到石匠在做工,他也就拿起錾子铁锤敲打起来……,倘若不是有人提醒,人们是绝对不会把这个头戴草帽的热心
过路人和为官一方的他联系起来,他把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以一种朴实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敬重。
哦,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朴实的人。
在担任地委领导期间,家乡的父老不止一次找上门,让他为家乡办点事情。他考虑到自己作为整个地区的书记,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于是他向乡亲们承诺说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我想当时听到这句话的人,可能会很失望——“你在任上,掌握着权力,都不去为家乡做事,等退休后,人老了,权力也没了,你还能做什么呢?”这一句话多么像敷衍之辞啊。
1988年3月,61岁的他退休了,他婉拒了领导和组织上劝其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安排,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到家乡种树绿化荒山。
说干就干,退休没几天,他就带着一群人,钻进了山沟开始兑现他对乡亲们的承诺,但一座黄沙弥漫的荒山要绿化,谈何容易。他不仅不爱自己平生的积蓄都投入到造林,还跑省城、进保山,用自己的老关系四处讨要资金,一分不留全部交给林场,钱不够买树苗,他就带头到城里捡果核,为了种树造林,他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大亮山知道,每一个树知道,每一片绿荫知道…….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溪流不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饮水变得异常困难,而在他的家乡施甸大亮山附近的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水源正是他为之艰苦奋斗22年的大亮山林场。
对乡亲们的诺言兑现了,他自己也老了,此时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价值超过三亿元的大亮山林场交给了国家。
做着一切正是为了兑现当年那句像“敷衍之辞”的诺言 哦,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守信的人
工作几十年他付出了这么多,他究竟图的是什么?在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他的家人可以办理在当时指标十分紧俏的农转非,但他却要求,先办其他人的,自己家人的可以摆一摆。这一摆就是几十年。
家里的房子漏雨,他没钱修葺,只能告知家人买几个盆盆罐罐去接漏雨;他在县城盖了一所房子,却因无力支付欠款而又卖了出去,他因为没钱支付福利房房款,他一直和三女儿一家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的老地委宿舍里。
作为林场的指挥长,除了拿自己退休金外,他拒绝拿一分工资,只接受每月70元得生活补贴,后来随物价水平,涨到了100元,林场想要给他增加生活补助,他一句:“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就给顶回去了。22年他没有在林场开过一张发票,没有报过一张单子。
从1951年工作到去世前的几十年间,他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他的房子是全村最差的。在移交林场之际,市里奖励了他20万元,他仅仅留了4万元给他愧疚已久的老伴,其他的全部捐了出去,在弥留之际,他改变主意,同意将决定将骨灰安葬故乡和妻子合葬。在世界的那一边,他将和妻子永远相守。对于自己,对于家人,他能做到的仅仅就是这些,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哦,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他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个朴实、守信而又无私奉献的人。
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任上,他头戴草帽,脚穿草鞋在保山的五个县99个乡留下了足迹,为群众排忧解难,退休后,只要群众有困难找他,他表现出的仍是一个共产党员对群众的尽心尽责,他说:“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纵观他的一生,就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这个五个字已经永远地携刻在他心底化为一种信念。
看完这些,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我问题的答案找到了,一股无限的敬意从心底升起,以前我只是在电影中看到过焦裕禄、孔繁森,而这一次杨老的事迹就发生我们这一个时代,发生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在新时期一名老党员的那种无私奉献,真诚服务的精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作为一名80后的共青团员,能够到受到这种教育,我从他身上收获了许多,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以杨老为榜样,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第四篇:北京有一个人他学雷锋做好事
北京有一个人他学雷锋做好事,他本来有个不错的工作,但他把它辞了,然后把街道的河水治理干净了,他还有一次去治理河道时,把他家中唯一值钱的手机,一不小心掉河里了,他还给街坊邻居的墙上的小广告用油漆涂了,他家中生活一直很拮据
雷锋,你离开了我们吗?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你听,兰考县的父老乡亲们呼唤县长的声音响起来了,“焦县长,你怎么啦?”声音是那样关切,是那样深情,因为他们的县长为了兰考县的人们病倒了,倒在了兰考那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你看,新时代的焦裕禄向我们走来了,他的感人事迹,传唱大江南北。两次进藏的他,领养了三个孤儿,让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有时甚至须靠捐血来贴补家庭,可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救济时却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最终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这位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的汉族干部却倒下了,用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可他们又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你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虽然逝去多年,但是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出来了,在生活中体验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验出来了。你又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当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不,没有!也永远不会!雷锋他那流淌着无私奉献的血液将撒遍祖国各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在新世纪的建设大潮中,我们也将谱写一曲曲壮丽的雷锋之歌!
礼貌小雷锋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区,大家夸我是个小大人,尊老爱幼,知书达礼,深受亲朋的交口称赞。我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您好、请、对不起、谢谢、没关系、再见”等字句拉近了我与他人的距离。在学校,我见到老师、同学都热情地问好。在家里,有客人来了,我主动打招呼、倒茶,客人走时主动说再见;独自外出玩时会和家人说清楚去哪儿,什么时候回家,并准时回来;爸爸妈妈有个头痛脑热,我会拿药拿水,照顾好爸爸妈妈;还能主动帮爸爸妈妈做饭收拾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爱心小雷锋
老师和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学会做人,我记在心中,默默地为社会为同学学雷锋做好事。乐于助人是我的一大特点。平时,若遇同学的学用品缺了,我总是第一个帮助解决;下雨天,我见同路的同学没带伞,就主动上前招呼,撑伞送他们回家;看见有同学摔跤了,我马上(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为重建灾区捐款活动,我把自己的200元压岁钱捐了出来,希望能为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尽自己的一分力。我就是这么热情,这么富有爱心。
节能小雷锋
今天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了,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我常常主动关灯;看到水龙头没关紧,我总会跑过去把它拧紧;吃午饭时我总是提醒其他同学尽量把饭吃完,实在吃不完要把剩饭倒进泔水桶。在家里我也很节约。比如说:淘米的时候,淘米水不必倒掉,还可以用来浇花,不但节约了水,还让花儿得到了更多的营养,这不正是一举两得吗?还有我建议爸爸在楼道里装上一个声控灯,可以节约能源在生活中,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能源这个问题,我们要严肃对
待,得让我们的行为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星期四上午,老师告诉大家:“今天下午后两节我们不上课,要去烟厂小区清理垃圾,所以下午来校每人追准备两个结实的塑料袋,每个小组带两个扫帚和镊子。”没等老师把话讲完,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
下午,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我们举着队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烟厂小区。老师给每组分好了任务,我们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我们不停地拿镊子从草丛里夹起一些废食品袋,一个接一个,食品袋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忽然听到一位同学叫:“我没镊子,这个垃圾袋这么脏,怎么捡啊?”我灵机一动,说:“你用塑料袋套在手上拾不就解决了吗?”他听了高兴地照做了。捡完废食品袋,我们开始用扫帚扫地了。同学们各有分工:有的扫平坦的公路;有的扫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尽管很难扫,大家还是非常细心,不放过任何一点垃圾......同
学们互相帮助把地草得干干净净。
不一会儿,我们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一想,我们虽然辛苦点,但是能为大家做点好事也是值得的,于是我的劲头又来了。过来一些人不住地夸奖我们
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星期四上午,老师告诉大家:“今天下午后两节我们不上课,要去烟厂小区清理垃圾,所以下午来校每人追准备两个结实的塑料袋,每个小组带两个扫帚和镊子。”没等老师把话讲完,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
下午,我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我们举着队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地来到烟厂小区。老师给每组分好了任务,我们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我们不停地拿镊子从草丛里夹起一些废食品袋,一个接一个,食品袋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忽然听到一位同学叫:“我没镊子,这个垃圾袋这么脏,怎么捡啊?”我灵机一动,说:“你用塑料袋套在手上拾不就解决了吗?”他听了高兴地照做了。捡完废食品袋,我们开始用扫帚扫地了。同学们各有分工:有的扫平坦的公路;有的扫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尽管很难扫,大家还是非常细心,不放过任何一点垃圾......同学们互相帮助把地草得干干净净。
不一会儿,我们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一想,我们虽然辛苦点,但是能为大家做点好事也是值得的,于是我的劲头又来了。过来一些人不住地夸奖我们
第五篇:适合一个人旅行的地方
适合一个人的旅行地,你若单身,会去哪里?
1.最诗意:云南丽江
2.最时尚:上海or香港
3.最温暖:海南三亚
4.最浪漫:厦门鼓浪屿
5.最经典:杭州西湖
6.最散心:台湾金门岛
7.最悠闲:安徽宏村
8.最古朴:贵州黔南。有时候,就想一个人去
走走,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