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0: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第一篇: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信息时间:2011-7-13阅读次数: 729】【我要打印】【关闭】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480万,60岁以上老年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18.94%,年满100岁以上老年人407人。新加坡与太仓一样,人口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去年,太仓市派遣我们21名干部前往新加坡新华管理学院进行社区民主管理专题培训。我们带着养老的课题,听教授讲座,与社区“领袖”、社区服务中心“干部”交流,到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市镇理事会、“飞跃”慈善机构等实地了解情况。以下,以我们的所见所闻,分析一下新加坡依托社区养老的情况,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透过理念创新,实现人生最后阶段生活质量的提升 新加坡不属于福利国家。该国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养老支撑,主要依赖过去工作时自己交纳的公积金(账户)的积存来实现,而在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抚慰,则通过家庭,同时由社区各类慈善团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

1、“活跃乐龄”,使老年人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周孙铭在授课时,向我们介绍新加坡 “乐龄”的由来:1997年,某机构作过调查,新加坡

人活到67岁就觉得自己老了,但是美国人活到77岁才感觉到自己老。新加坡人比美国人早了10年以为自己老了(中国人一般在60岁感到自己老了,中国人比新加坡人又早了7年)。为了教育国民正确面对年老,使国民特别是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年老,新加坡人称“老龄”为“乐龄”,寓意为快乐之龄。确定每年11月份的第3周为“乐龄周”。

面对人口老龄化,新加坡从国家层面到社区各个层面都建立乐龄理事会,设立乐龄中心,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或文体项目。感受最深的是“银之圈”职总安老日间托管中心的工作。该中心为乐龄人士提供“社交与娱乐性的活动”、“运动与健身”、“基本健康检查”、“集体性与郊游”、“讲座”、“午餐与茶点”等服务,以及良好的集体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把老年人联系起来,愉悦他们的身心。

在考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时了解到,新加坡乐龄理事会为推广“乐龄”的理念,在学校设立活跃乐龄相关课程。理事会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群,与更年长者相比,这一代人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理事会希望以他们中优秀的乐龄人士为榜样,向其他人传递一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必要性的信息。

2、“服务外包”,使老年人完全实现老有所养(助)。在考察基层社区和社会团体时,有一个话题与太仓一样

多,就是“服务外包”。但它不是经济领域的服务外包,而是社会领域的“社区服务外包”。

负责“飞跃”社区服务外包的凌展辉主管,他告诉我们:飞跃社区服务机构,作为注册的全国性慈善社会团体之一,它建立的价值与理念是:透过全体成员的合作,提供有创意、可信赖和细心的社会服务。它辖管的是“乐龄中心”、“家庭服务中心”、“邻里联系中心”、“学生托管中心”、“特殊幼儿教育与发展中心”、“领养资源中心”、“AHD专业培训学院”等。它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是:婴幼儿的发展阶段;少年、成年的预防阶段;家庭、特别是乐龄的治疗阶段等。

作为专业的社区服务外包组织,它依据政府、特定部门或相关组织提供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最终实现的目标等情况,全盘设计工作程序、测算工作数量、核定工作费用,尔后通过网上招标的形式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业审计单位对每个工作的细节进行核实审计,从而确保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飞跃社区服务外包项目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是服务外包的主要项目之一。它根据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乐龄人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测算,尔后提出意见。以2009年为例,该机构对某社区的乐龄人士进行调查,26.3%为两人或更少人住,65.9%没有完全经济能力,依靠子女经济资助,35.8%有慢性(长期)疾病,6.7%(65岁以上)需要援助,并且是高危人群。根

据这些情况,该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设计工作程序,确定工作目标,让政府、相关机构和需要服务的人群进行选择和论证,从而使乐龄人士在最大范围,并通过服务外包的途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

3、“鼓励学教”,使老年人满足求知欲望。

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从所有教授的讲课,到各处实地考察,都能深刻感受到“教育兴国”的理念。因此,“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为这个国家,尤其是社区研究和实施的重要课题。

在考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时,有一份资料是这样写的,为鼓励乐龄人士到校园读书,新加坡新跃大学和活跃理事会签署协议,2008年1月起,凡在新跃大学修读“通识教育课程”的乐龄人士,50岁至59岁者学费可获10%优惠,60岁以上获20%优惠。他们还可以跟其他修读这项课程的年轻学生一样,按学习进度和最终学成的结果,获学士学位等相关学历,没有年龄限制修读。基层支部的一位副主席说:很多人忙碌一生,不知道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和爱好,通过修读,能让他们圆梦,真正过上活跃乐龄的日子。

在社区,乐龄人士主要通过修读课程的交流,以及网络、技能学习和专题讲座,实现学习和受教育的梦想。

在考察市镇理事会工作时,有一份资料是这样写的:在今日科技与资讯发达的社会,上网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乐龄人士们,我们对子女在网上的活动又知多少呢?新加坡正是通过这样的激励,使乐龄人士融入社区,走进他们赖以生存的集中学习交流场所,更使那些过去没有受过教育,或程度不高的乐龄者提供学习的机会。

二、借鉴先进做法,实现依托社区养老效应最大化 太仓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市(县)之一。如何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通过政府、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工作措施,使严重的养老问题得以缓解,并逐步解决,是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1、创新理念。太仓老龄事业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在理念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上应进一步突破。政府示范性养老福利机构必须走“公办民营”之路;居家养老服务应探索“服务外包”做法;社区养老(提供助餐)应借助市场的力量;社会各种养老方式应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应贴近老年人的需要。

2、加快发展。社区养老作为政府、部门、单位、企业和家庭养老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设施包括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室内、室外),服务设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社区治丧设施规划建设必须到位),环境设施等等;活动服务载体必须完善,载体包括建立完善的老年组织,组织丰富的老年活动,开展多样的老年交流等等。资金相应

得到保障,资金包括必要的组织经费,“一事一议”的活动经费,必须的设施投入经费等等。因为,只有社区基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

3、强化功能。中国的养老理念与新加坡不尽相同。我们强化的是在政府指导下的社会保障,而非新加坡在政府高度管理下的家庭保障。因此,社区作为社会范畴,其保障功能必须强化。要不断完善老年人的保障政策。政策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等。不能在具体的政策上实行“高福利”,不然有违社会的公平。要不断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体系包括家庭养老道德体系的建立和考评,社会(企业、团体、民间组织等)养老服务机制的准入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示范养老体系的转型和提升等。要不断增强老年人自我保障意识。应在老年人中加强“自己养自己”(新加坡养老模式)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应强化子女对老年人赡养的责任,从而使老年人、家庭、政府和社会在养老事业的发展上形成共识,并协力推进。

第二篇:新加坡调研报告

新加坡调研报告

(一)城市建设

1.新加坡更适合看作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国家。当她作为一个国家时,称为“弹丸之地”不为过;当

她作为一个城市时,确实是一座亚洲翘楚的国际大都市。

2.新加坡全城分部较为合理。中心城区集中在中南部。北部则是大片的绿地山地和一些蓄水池。东端

是樟宜国际机场。西端有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

3.新加坡全城交通枢纽由MRT城市轨道系统与公交SBS系统紧密相联,去往各地都很方便。MRT

(即地铁)有三条线,分别为EW(东西线)、NS(南北线)和NE(东北-西南线),EW线横贯整个岛屿,西起Boonlay(文礼),向东到Tanah Merah(丹娜美拉)分出两条线:一条通至Pasir Ris(巴西利),一条直达Changi airport(樟宜国际机场)。地铁直通机场,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大城市目前尚没有达到如此的便捷方式。EW线中段经过市中心地带,特别是City Hall(市政中心)和Raffles Place(莱弗士坊)两站是新加坡政治、经贸的核心地带。NS线呈环状沟通新加坡的南北。NE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其西南端的起点为HarbourFront(港湾),此处与新加坡的著名旅游景区Sentosa(圣淘沙)隔海相望。所有的MRT线路在市中心都处于地下,而在郊区则表现为高架轻轨。MRT的所有站点均有方便的指示牌指引,并有快速通道到达。每一站的站名都用英文、华文、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标明。持有新加坡的交通一卡通可以方便乘坐MRT的所有线路和所有公交车。在每一站均有一卡通的自动充值机。该卡甚至还可以在指定的自动贩卖机上购买饮料。

4.新加坡的公交系统配合MRT系统,沟通全岛。公交站点都有明确的站牌和停靠站点,大一些的站

点(如与MRT的交接站)配有乘坐咨询服务,每一站都设置了排队栏保证乘客依次有序排队上车。但由于多数站名仅用英文标识且没有设置直观的公交路线地图,对于外来人士依然不是很便利。公交车有单层和双层之分。新加坡公交值得一提的是车内到处可见的“stop”按钮,乘客需要在下一站下车只需按钮即可通知司机。这与国内在下车门上安置摄像头、又在司机旁安置监视器的做法相比确实人性化许多。

5.新加坡是英联邦国家,因此与国内相反,车辆靠左行使,司机位在右侧。

6.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新加坡唯一的机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机场。航线主要发往中国、日本、泰国、缅甸、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Tiger airways(虎航)是新加坡的廉价航空公司,现已成为新加坡的第二大航空公司,主要经营廉价航空业务,以招徕国外游客。虎航的飞机起落均在离樟宜机场5分钟车程的廉价机场,飞机狭小,座位前后间隔小,机上不提供免费饮食,需要饮食需另付费。虎航往中国的航线仅有广州、深圳、香港、海口、三亚、香港、台北、高雄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从中国大陆飞往新加坡每人需要800~1000元人民币不等,而我返回深圳的机票只花费了155元新币(合人民币约755元)。

7.新加坡有车给人让道的习惯,无论是否斑马线或红绿灯,只要有人穿过马路或欲穿过马路,驶来的车辆都会自觉停下待人通行。

8.组屋是新加坡低档住宅,在市区和郊区分布普遍。所谓组屋就相当于国内的筒子楼,高度不等,每层的走廊都在外围绕一圈。一楼是打通的,没有住户,方便人穿行和避雨,也可以搞一些社区活动。9.Raffles Place(莱弗士坊)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其名来自英国驻新加坡总督莱弗士的名字。这里

银行林立,商贸设施齐备。其中中国银行的高楼格外醒目。步行十几分钟可以到达新加坡河沿岸,顺坡下去可以到达新加坡的标志雕塑merlion(鱼尾狮)。通过Esplanade Bridge(滨海大桥)可抵达造型奇特的Esplanade Theatres(滨海艺术中心)。

10.ICA(Immigration Checkpoints Authority),即移民局,是处理外国人在新加坡各种事务的政府

机构,经常人满为患,抽号排队要等很久。在这里也能看到不同种族的人在新加坡的汇集情况。这里上半时间很奇特,有时候下午两点就下班了。

11.新加坡的餐厅很贵,在外边吃点餐的一般每人10元新币(约合50元人民币)下不来。比较大

众的就餐地点是那种被称作大排档的,就像国内的小吃城或小吃一条街,只不过为了规范管理和环保,这种大排档不会裸露在街巷上,而是被统一安排在大型综合商场内,往往是从商场某一层划割一片区域,各种摊点或呈环状、或呈线状展开,并设有共享的就餐位。这种大排档店铺种类很多,主要是中餐、西餐、马来餐,也有印度餐、日式、韩式等,以及中西合璧式的饮料供应,价位一般在3—8元新币不等。

12.“7·11”是新加坡最普及的小型超市,全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在全国各处广

泛分布,处处可见。每个店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广告语为“Seven eleven, is a store and more”。我去的时候公交车上车载电视不断在播放“7·11”的一种冰镇饮料的广告。

13.Sentosa(圣淘沙)是新加坡最大的海滨浴场,也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景点,几乎是外国游客来

新的必选。圣淘沙景区全部分布在位于新加坡岛最南端的圣淘沙岛上,与HarbourFront(港湾)隔海相望,从HarbourFront可通过小轻轨和巴士到达圣淘沙岛。HarbourFront是新加坡繁忙的对外港口,有配套齐全的娱乐服务设施。每到周六,五星级的星岛号邮轮会在此停泊,成为一道风景线。圣淘沙旅游区集沙滩、休闲、食宿、文艺等服务于一体,这里也是新加坡式休闲的一个缩影。圣淘沙的门票很便宜,仅几新币(忘了~),但景区内购物食宿很贵,所以自备毛巾、洗浴用品、饮料食物等是正途。近期圣淘沙到了晚上7:40-8:40会有据说水平很高的“Song of the Sea”(海洋之歌)演出,不过很遗憾没有看上。

14.Jurong BirdPark(裕廊鸟类公园)是新加坡很有特色的公园,位于城西。该公园是以鸟类为主

题的,展览了世界各地不同的鸟类鸟种。主要以热带鸟类为主,展牌上详细介绍了鸟类的分布和基本状况,还有开放式的鸟类活动场地,可以让游客与鸟类近距离接触。最为奇特的是新开放的企鹅馆可以让人在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也可以看到200多只南极企鹅。红鹤池和鹈鹕池相连在一起,成片的红鹤和鹈鹕远看上去蔚为壮观。固定的时段在户外剧场还有鸟类表演。内有环线轻轨。门口备有英文、中文、日文、韩文四种文字的游览图。门票大概20多元新币(合人民币100多元)。15.Chinatown(中国城)是中国商品和店铺的聚集地,有大量名牌仿冒产品,价格低廉,还可以看

到许多在国内熟悉的品牌店铺。甚至还有中药铺。

16.Little Indian(小印度)是印度人经营的领地,主要出售印度香、饰品,特别是女性带的项链、手镯等产品较受欢迎。

17.Arabian street(阿拉伯街)是伊斯兰风情的游览地,有当地最大的一所清真寺,进去朝圣的时

候衣着不能裸露太多(不能露肩以上、膝以上、脖以下),需要在进去之前领一件长袍,否则就有对真主不敬之意。街上随处可见戴黑纱的伊斯兰妇女,虽然蒙着脸,但对于游客的镜头却并不回避。18.Night Safari(夜间动物园)位于Upper Seletar Reservoir(实里达上段蓄水池)旁,是极富特色的野生动物园。这个动物园下午6点才开放,提供游客在夜间观赏野生动物的乐趣。游客有两种方式游览,一种是沿着行走线路绕园一圈,但是有些景区行走并不能到达。7点半游览车开始,游客可以乘坐游览车绕园一周,饱览所有景区。车上有讲解员进行绘声绘色的英文解说。车并不是封闭的,各种野生动物就会在游览车的两侧出现,让人觉得十分真切。特别是狮子、老虎等猛兽距离也不过几十米,在夜间的灯下依然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刺激。行走路线路遇的动物区都有讲解牌做英文说明,并有英语、汉语、马来语、日语四种语言的按钮可选择听讲解词。入口广场会有野生风情表演和一些饮食服务。门票32元新币(合160元人民币,包括游览车费)。

(待续)

新加坡调研报告

(二)(续前)

社会生态

1.人种。华人居多,次为马来人与印度人。华人的地位很高,在政经各界都有很多要员,最次也

是开餐厅的老板。而粗浅的如搬运工、清洁工等多为马来人来做。新加坡社会相对而言是个看重实力而不计较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差异的社会,在这里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得到应得的肯定。而华人在此尤以聪慧勤劳著称,故有上述情状。

2.新加坡的华人以自己是华人为骄傲,更以自己身兼中西双重文化而自豪。经过华人多年的努力,中文、中华文化和习俗已经成了新加坡社会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华人在新加坡开办有中山会馆等联谊组织,定期吸收新成员、组织活动、交流中华文化甚至返乡回国探访。华人对于子女的教育也致力于双重文化的熏陶,古文、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成分在新加坡华文学校中所占成分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同级学校。

3.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在官方场合几乎都能见到这四种文字,但英语和汉语更为通用。但新加坡人英语和汉语的发音都不是很标准。

4.新加坡人保持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并且很以这种规律的生活为自豪。定点上班、定

点下班、周末常规性地休息。上班时间在街道上基本见不到行人和车俩。整体而言新加坡工薪阶层的生活比较趋从于平稳和平淡。这当然是中西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5.新加坡的环境好成为世界公认的标志。新加坡的环境维护并非通过严格的处罚,而是一种群体

性的自觉意识。虽然对于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处罚很重(罚金在400新币以上,约合2000人民币),但是监督管理并不严密。完全依靠已经营造良好的氛围来约束民众,由于中国文化中群体意识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公民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以不违逆群体,因而形成良性循环。

6.新加坡的治安也很好,基本不用担心在公共场所遭遇偷窃或在夜间遭遇抢劫,估计也是上述原

因的表现。

7.新加坡的消费水平约相当于中国深圳地区,但贫富差距并不很大。

8.新加坡似乎没有尊老的传统,老人很少受到尊敬,这也体现着新加坡社会功利的一面。9.新加坡是全球城市化最高的国家,没有农业人口,所需食物、淡水等基本需要进口。新加坡在1960年代后即与马来西亚签订了协议,从马来西亚南部买水,价格为每1000加仑(4540升)未经处理的“生水”支付0.03林吉特(约合0.01美元),但几十年来由于水价上涨,这个价格已经相当廉价,为此马来西亚多次在水价上与新加坡进行交涉,但成果不佳。新加坡的淡水都是循环再利用的,因此使用上也很大方,经常能见到清洁车用大量的水冲洗地面。

10.新加坡通用货币为新币(SGD),单位为元、分,面额有1000元、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0分、20分、10分、5分、1分。1000元一般不流通,1元以上是纸币,1元及以下是硬币。新币与人民币的折算约为1:5

11.新加坡的种族、宗教呈现多元化,但彼此较为和谐,不存在种族歧视、冲突的情况。新加坡的宗

教有兴都教、佛教、拜火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锡克教和道教等八大宗教。12.新加坡平面媒体以中文报纸《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最为出名,两报均为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

出版。《联合早报》售价分别为75分(约合人民币3.75元),为时事新闻类报纸,有52版之多,主要报道新加坡的国计民生,也报道世界特别是东亚、东南亚的政经事件。专门设有“早报中国”副刊来刊登对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联合晚报》售价为70分(约合人民币3.5元),是娱乐八卦类报纸,有38版,报道各类娱乐八卦明星体育的消息,以及市民生活中一些抓人眼球的事件。不惜用大图片、醒目标题和眼花缭乱的排版来吸引读者关注,后面还有刊登各类广告的版面,其中不乏还有读者刊登的大幅讣告。

13.新传媒集团(Mediacorp)是新加坡广电媒体的领头者,其业务包含了电视媒体的新传媒5套、新传媒8套、广播媒体的985频道、972频道、933频道以及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等。由于笔者没有收看收听过节目所以对具体情况不甚了然。

第三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而子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五、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六、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今后工作打算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我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并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激发为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服务意识,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全面开展上门服务。托老站日托、周托服务场地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做好上门服务。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上门服务人员要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结语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第四篇:养老调研报告

浅析**地区

未来五年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

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地区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是15545人,占地区总人口92791人的16.76%,7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36%。这两个指标表明:**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进入高龄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标志是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标志是70岁以上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

**老龄办近五年对**地区老年人口的统计显示如下:

2005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1514人,地区总人口92025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12.51%。

2006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1810人,地区总人口89264 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13.23%。

2007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 12528人,地区总人口 89444 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14.01%。

2008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3229人,地区总人数93538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14.08%。

2009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4200人,地区总人口95570人,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比例是14.86%。

老年人口统计数字表明,**地区近年来老年人口总数是增加的(六年增加4086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上升的(六年上升4.67个百分点)。按照**地区前六年的老年人口增长预计,到2015年,**地区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8000人。

为进一步了解我地区老年人养老生活状况及机构养老服务需求,2011年3月,**老龄办进行了**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放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5000份,收回4948份,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现将老年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分组:男性2337人,占47%,女性2611人占53% ;年龄分组:60-69岁的2860人,占58%;70~79岁的1627人,占33%,80岁以上461人,占9%。

2、居住方式情况分组:与子女同住1855人,占37% ;老人自己居住(空巢老人)3093人,占63%。

3、从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分组: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2851人,占58%;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2097人,占42%。

4、养老机构收费价格承受。老年人家庭收入绝大部分以退休金为主,养老机构收费价位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第一关注,有2602人,占53%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所能承受的费用水平,认为每人每月能承受1000-1500元的4266人,占86%,能承受1500元-2500元的390人,占8%。能承受2500元以上的292人,占6%。

当前**地区养老机构现状及未来五年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当前**养老专业机构现状:当前**地区有二家养老机构,**养老院,隶属**办事处,公办公营,床位100张,入住老人96人,当前登记想要排队入住的有50人;已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康福寿养老院,属于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床位80张,现入住老人71人,调查发现他们也多次接待想要入住的来访者,同样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由此可见,当前**养老机构都处在饱和状态下运行,且把部分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诉求拒之门外。**地区的养老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标明确

随着未来五年老年人口逐渐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趋加剧,养老问题尤其是一些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越发引人注目。为应对目前养老服务需求高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该办法提出了北京市“9064”养老服务模式(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机构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到2015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

服务协助下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从2011年1月1日起,提高街道乡镇敬老院建设资助标准,最高资助额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乡镇机构每新增加一张床位资助额从5千元提高到1万元;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标准,从100至200元提高到200至300元;在全国率先出台低保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办法,每人每月补贴1100元;出台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以奖代补政策,对获评1至5星级的养老机构分别给予2至32万元的奖励。

**地区十二五期末养老机构建设建议:

按地区老年人口4%的比例测算**地区2015年入住养老院集中养老的老人数应为720人。即2015年**地区要有800张床位才能满足**地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因上述原因我们对**地区十二期间养老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在**的**地区按北京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的四星级标准建设400张床位的(中档300张床位和高档100张床位)集老年餐桌、托老(残)所、制式养老机构等系列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2、在**地区和**地区采取改扩建的形式,利用社区内现有的闲置资产建设养老机构(在现有18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加220张)。标准按中档和低档建设,改扩建后的两地养老床位数要达到400张(中档100张床位、抵挡300张床位)。

**老龄办 2011年7月13日

第五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改)

关于弯腰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老龄工作部门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景德镇市老龄办走进昌江区森林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居家养老

对策

一、弯腰树社区老年人口现状。弯腰树社区现有常住居民多少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60人,约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8%;80岁以上老年人98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2%;空巢老人有3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三)居家服务情况。目前社区有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个,由于规模小,经费不足,加之刚起步没什么经验,管理还不完善,站点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算提供有偿服务,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自己无力承担服务费用。老年人口多,福利机构少,床位有限,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处在被动的养老境地。

三、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相当奇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辖区内多数是改制企业移交于社区管理,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部分是有退休金,而子女都是下岗失业人员,有时还需要父母给予救济。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站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代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五、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一)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趁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之际,各级政府要迅速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上要大力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加强社区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探索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当中,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义工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最大限度为老人提供购买服务。按政府分级负责,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由政府、中介组织无偿或低偿服务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老年人明细档案,为辖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各服务行业及单位,要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改造已有养老院,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一批养老院。兴建的养老院既要考虑福利性质,也要考虑市场运营。建议市、区联合民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规划,科学论证,并予以财政支持。搞好活动场所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改建和兴建美观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包括社区文化站、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提高利用率。整合社区内驻地单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政府财政投入和福利彩票,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器械的供给,扩大健身器械的种类,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

(四)社区要努力做好为老健康、日常照料、精神文化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为老健康服务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平台。社区要经常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努力完善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托和日托服务,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发动驻地单位和“4050”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优惠服务或志愿服务。

丰富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建议市、区二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文化、新闻、体育等部门策划,社区承办,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读书读报、表演展示、绘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鼓励、发动和吸引驻地单位、专业文体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家庭个人等积极参与。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

(五)搞好老年产品的市场开发。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金融、信息、房地产、家电等企业、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网点建设。加大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如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需求的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等各种辅助设备。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建议劳动和民政部门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到整体就业规划中,并予以政策上的优惠。

下载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

    兴园社区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兴园社区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文章类型:原创栏目名称:兴园民政来源:兴园社区发布日期:2012/4/29 22:29:49 访问次数:2609 兴园社区位于风景怡人的白马河畔、历史悠久的乌山脚下,是福......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老行业调研报告

    养老行业调研报告1、关于养老市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有2亿老人,潜在1万亿养老服务消费,4万亿的养老产业规模等等,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也会陆续落实......

    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社会养服务老体系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政府必须承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托起老有所养的幸......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篇一: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企划招商部 2014 目录 前言............................................................................................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新增800万,总数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