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信县双河乡新农村建设交流发言材料(已改动文稿)
新农村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中共双河乡委员会 双河乡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市县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关爱下,我乡乘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和扶贫攻坚开发的快艇,抓抢机遇、科学规划、整合资金,充全发挥全乡各族干部群众主人翁作用,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威信县双河乡新农村建设情况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乡情
双河苗族彝族乡是威信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威信县城东部,距县城公里,威叙二级公路穿乡而过,是威信入川的重要通道,素有威信“东大门”之称。全乡国土面积146.9平方公里,辖8个村167个组6930户30888人,其中苗族1690户7599人,占总人口的25%。在2011年以前,我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乡共有贫困人口人,占总人口的;农民人均有粮公斤,人均纯收入元,远远低于全县元的平均水平; 个组不通自来水,占总数的;户住房为茅草房,占总数的。我乡农村贫困
1集中体现为“六难”,即:增收难、饮水难、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2011年以来,我乡按照全县重点打造新农村示范长廊的安排部署,以民居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以实现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快速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
二、主要做法
我乡紧紧抓住全县打造新农村示范长廊的机遇,从破解
制约因素、促进科学发展出发,全面理清工作思路,切实采取措施,坚持超常规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规划绘蓝图。针对近年农村设施功能不全、综合配套不齐、产业发展不强、群众素质偏低等的情况,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先行,邀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全乡总规,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绘制蓝图、指明方向。
(二)宣传动员讲政策。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开展走
访座谈活动、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内容标准,明确“群众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农户自愿参与”的原则,营造良好创业干事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
(三)强化领导定责任。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
组长的领导机构,并从相关站所抽调能力强、作风实、业务精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乡人
民政府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限;干部职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学习推广“插甸”经验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农村、现场指导、蹲点督战,工作在第一线,奉献在第一线,创造在第一线,在农村建设中锤炼干部,在干部培养中推进工作。
(四)示范先行带大面。本着“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先行”的原则,鼓励40户建设热情高的群众带动建设,邀请技术人员现场设计、现场指导;引导和扶持创业人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示范带动,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幅射带动了全乡建设。
(五)整合资金破难题。积极向争取到民房建设资金万元,产业建设资金万元,协调银行贷款2988.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万元;形成了以部门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为主体,信贷和社会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有效破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充分发挥了资金的聚集效应。
(六)明确主体促建设。把握农户是建设主体、受益主体这个关键,建设中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意愿,反复宣传建设带来的好处,展示建设前景,形成了群众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创新干、联动干的浓厚氛围。
三、取得成效
通过两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我乡新农村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饮安全方面,建有水池个,铺设管道千米,解决个组万农村群众饮水困
难;公路建设方面,建成油路千米、村组公路千米、连户路4万平方米;生态能源方面,建成沼气池680口;民房改造方面,新建和改造民房1598户,新增住房面积万平方米,改卫生厕所个;农田水利方面,整治和改造基本农田亩,“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特色新农村脱颖而出。
(二)产业培育逐步壮大。粮食种植方面,实现生物多
样性种植亩,推广良种万公斤,有效提高了全乡农作物种植科技含量;畜牧养殖方面,生猪存栏头,出栏头,全乡建有养殖基地5个、黄牛冻改点7个、成立生猪养殖协会1个,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养殖专业户达15户;经济作物方面,建成1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培育5000亩的苗圃基地的1个;劳务输出方面,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劳务输出人,可实现务工收入多万元。服务产业方面,建成上规格的星级农家乐1个。现全乡已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三)群众素质明显提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群众素
质得到大幅提高。一是举办农业科技种植培训,开展家政礼仪和卫生知识讲座等共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项目工
程带动,新增各类技工人;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投入使用
套;三是新建个农家文化大院,充分发挥农家文化大
院、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及文艺下乡演出等的作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四是组建文艺宣传队,坚持开展农村巡回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大力宣传、扶持、推介苗族服饰、苗族乐器等文化产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四是社会管理更加民主。一是组建了用水、养猪、蔬菜
等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坚持村民大事村民决,不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三是发放民情联系卡,定期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及民主生活会,搜集社情民意,倡导民主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建设体会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和农民居住
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我乡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一些体会。一是科学规划是前提。我乡立足村情,制定了农村发展总规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详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两大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项目建设思路明晰、有章可循,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群众参与是动力。
在村庄规划、实施等各个环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群众公布建设内容和资金额度,提高建设的透明度,充分调动了群众建设积极性,发挥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整合资金是保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县直相关部门发挥自身优势,金融部门为群众贷款提供优质服务,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四家”班子及部门领导经常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农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攻难点、抓突破,形成了县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乡、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相互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努力实现“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宽裕、乡风更加文明、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新农村美好愿景。
第二篇:匹河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匹河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
第4期
匹河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编辑2010年5月27日
匹河怒族乡召开新农村工作座谈会
5月27日,在乡党委召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大会之后。组织召开了匹河乡新农村工作座谈会。乡党委杨劲松书记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乡党委副书记、乡新农村工作队长孙济勇主持会议。全体新农村指导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传达学习5月24日县委召开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座谈会议精神,对前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了小节,就指导员驻村开展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包括安全管理工作、请销假制度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广泛的座谈。
杨书记在会上指示:一是全体新农村指导员要围绕乡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帮助村级党支部加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动员工作;二是加强对村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工作,共同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促进全乡新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
孙济勇队长在会上指出:前一阶段我们在县委、县政
府和新农村办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摸底调查、抗旱救灾、村“两委”换届、大春生产、争取项目、做实事方面,扎扎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了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得到了县委和乡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乡党委杨书记提出的3点指示精神,结合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指导员的作用,从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入手,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会议提出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是:
1做好规划,选准经济增长点。要求每个驻村工作队员结合实际,帮助村委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
2.立足本地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抓好农民增收工程,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涨。在上级部门项目的支持下,以村委会+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3.加强村“两委”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自治。引
导村里在乡政府的监管下,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级管理制度,特别是严格执行民主理财制度,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自治,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事务管理及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4.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村级班子战斗力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班子考核的首要内容,增强村级班子成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新农村建设,从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帮助广大党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按照各级新农村工作的管理规定,细化完善我乡的新农村指导员的管理制度,强化职责考核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6.加强信息上报和情况交流。各驻村指导员要记好《民
情日记》,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和村“两委”领导班子多沟通、多交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融入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扎扎实实推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会议还就指导员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强调。要求指导员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010年5月27日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统筹安排规范管理
努力发挥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工作的积极性
——莲峰镇党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这个春意隆隆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畅想未来新农村的样子,我们充满憧憬,满怀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阶段的具体化。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一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有声有色,群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习惯进一步改变、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加强、群众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指导员基本情况
派驻我镇的指导员共14人,其中省直部门2人,市直部门2人,县级6人,乡级4人。博士学历1人,本科4人,-1-
专科7人,中专2人。指导员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专业特长、理论水平、工作热情,在实践中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拥有开拓创新思维,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领导,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根据市、县委的要求,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给派驻指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发挥职能作用的平台,镇党委全面谋划,统筹安排,积极为指导员创优工作环境,提供各种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支持,确保指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完善建章立制,加强驻村管理
为确保工作队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战斗力,体现其眼界宽、办法多、路子广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指导员驻村作用,镇党委政府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莲峰实际,加强了对指导员工作的领导,按季度提出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目标,印发了指导员工作手册、镇(村)情介绍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任命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兼任党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兼任所驻村两委领导,组建专门办公室,加强对指导员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结合我镇实际使工作队和指导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经常化。
(二)提供后援支持,确保队员驻村
镇党委定期组织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听取指导员们的意见想法,及时了解指导员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工作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积极采纳指导员提出的关于驻
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并组织实施,给指导员强有力的后援支持和工作帮助,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指导员展示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强沟通交流,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邀请工作队长、副队长列席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会议,听取工作队工作思路和做法。各村、各站所也采取邀请指导员参加办公会等形式加强沟通,拉近指导员和当地干部职工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消除思想包袱,使指导员安心驻村,并准确找好切入点和着力点。
(四)注重督查督办,强化工作落实
镇党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指导员驻村进行督查。督查中除听取指导员的工作汇报、查看指导员驻村工作日记,询问当地群众和村“两委”成员,了解指导员驻村情况,建立台帐进行跟踪管理。对指导员争取资金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各阶段中心工作有效推进,同时又丰富了指导员农村工作经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推动驻村发展和提升指导员个人能力的双向目标实现。
二、统筹兼顾,指导员工作成效明显
(一)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指导员驻村以来,在掌握所驻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贴近群众,利用板报、标语、开群众会、入户交谈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方面的有关决议、决策和重大举措。加深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增强了农民学用科技的意识、强化了知法守法的观念。一年来,指导员共向驻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3000余人次,各村出墙报12期,开展了各项技术培训共35次 3500余人。
(二)深入群众,强化村情民意调研,助农增产增收 一是组织工作队员认真学习镇情、村情,掌握总体情况。二是组织队员深入村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村组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干部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三是列席党委政府班子会议和村组干部会,及时了解掌握村组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在充分调研后,结合所驻村实际,专题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找准工作突破口,围绕莲峰镇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战略,打造莲峰特色产业。
(三)多方联系协调,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出发点,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和团队优势,协调项目,争取资金,及时为当地解决实际问题。一年来,共
为莲峰镇各村协调争取项目建设15个,资金共计114.2万元。
(四)引导群众,维护农村平安稳定。
工作队员充分发挥知法懂法的优势,深入农户,与村组干部一道耐心细致地作群众思想工作,宣传、解释有关政策法规,公开公平地处理农村矛盾纠纷。对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明之以法、帮之以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维护农村正常秩序,强化了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
(五)固本强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发挥制度建设督导员作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帮助所联系的村级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好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进。二是发挥组织建设指导员作用,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及各村“两委”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各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有力促进了村级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导并督促村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后备人才,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2009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下,在指导员及派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
级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相关精神和要求,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和协调,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和开拓意识,深入扎实推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新庄村委会新农村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强化措施 整合资源 狠抓产业
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富民县东村乡新庄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2009年6月25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东村乡党委、政府向关心支持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2007年我乡新庄村委会新庄村开始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以来在试点村新庄村试点工作的带动下,特别是2008年新庄村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后,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成为了我乡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下面,我就我乡新庄村委会新农村建设与大家作经验交流,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新庄村位于东村乡的西南面,距东村集镇3公里,海拔 1670米,年平均气温16.5℃,全村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435亩,其中:水田64亩,旱地371亩,属坝区。全村总人口251人,64户,有劳动力148人,常年外出务工56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
自2007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如何在新庄村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民寻找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探索东村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2007年新庄村委会新庄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按照“生产发展、1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程建设,整合扶贫、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村容村貌整治资金,采取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养殖业、加强劳务输出、狠抓科技培训等措施,在新庄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我乡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乡村联动。2007年,新庄村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乡及时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新庄村同时成立村级领导组,形成了乡村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局面。
二是注重规划,强化指导。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新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富民县东村乡新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原则、发展目标。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乡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指导队,到2009年先后派出了3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新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作队管理工作,及时研究部署,扎实抓好各项具体工作。驻村蹲点工作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是挂钩联系部门结对抓。东村乡根据新庄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需要,在安排挂钩联系领导及工作组时有针对性进行安排,从农业、水利、规划、道路交通建设等部门中抽调业务精的工作人员到新庄村委会进行挂钩联系,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为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注入了动力。
(二)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打牢产业发展基石。
结合新庄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东村乡因地制宜,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抓手,增强农民经济发展后劲为目的。紧紧抓住扶持产业结构调整、“一池三改”、发展经济林果的良好机遇,通过乡、村、组精心组织,积极的宣传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勇跃参与,新庄村大力发展以核桃、脐橙、茭瓜为主导产业的种植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新庄村共种植核桃100亩,连片种植脐橙30亩,茭瓜56亩。共投入扶持资金43050元。同时积极开展“一池三改”工作,建设沼气池37口,改灶72口,投入扶持资金38500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脐橙和茭白年创造收入达20多万元。
(三)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社会各界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材料、村务简报等方式,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会议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村风民俗,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积极开展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积极争取本村在外企业家的支持,捐资36.2万元对村内道路、入村道路进行硬化。通过整合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四)强基础、重实效。
新庄村新农村建设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抓好六项工作。
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为切实解决新庄村人畜饮水问题,完成主管架设1800米,建水池2个,消防池1个,投资6.4万元;二是加强村内外道路建设。完成村内道路硬化650米,投资23.4万元(企业家捐资18.4万元,集体投资5万元);完成入村道路建设700米,投资21.9万元(企业家捐资12.8万元,乡投入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1万元)。三是完善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筹资20万元完成1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建设;四是加强绿化亮化建设。完成村内及入村道路绿化种植黄槐150株,安装太阳能灯2盏,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强化素质教育培训,狠抓新型农民培育。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始前,举办了一期新农村建设明白人培训班,让群众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群
众基础。到2009年,结合各种科技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期共500余人次。同时在重大节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在满足了农民科学致富知识需求的同时,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
3、抓村容整村貌,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新庄村根据自身的实际,在积极宣传的同时,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运,对生产生活垃圾实行集中统一堆放。基本达到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堆,院内干净整洁,达到了“五清”“五改”的要求。
4、注重参观学习,借鉴先进。根据新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到曲靖沾溢、安宁等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分析其它地方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5、建制度强管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积极的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利用文化活动室、宣传专栏等教育村民提高文明意识。
6、充分发挥就业平台,加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本村在外人士创建的志远公司及合力建筑公司的就业平台,加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年收入达50多万元。
通过近两年多的新农村建设。新庄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村容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呈现出村容村貌美
化亮化、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农民总体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迅速,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480元增加到3020元。
三、几点启示
2007年以来新庄村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一是抓领导,突出政府引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二是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三是争取群众的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四是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好的规划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五是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没有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六是选准发展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七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建设缺乏资金支撑,农民增收项目不多等。为此,以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新农村后续管理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保持现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突出核桃、脐橙、茭瓜产业主体地位,多方争取资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加强对村民的各种技能培训,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第五篇:干河彝族乡马鞍山新农村项目建设
干河彝族乡马鞍山新农村项目建设
简介
马鞍山村隶属于干河彝族乡碧云村民委,属半山区。位于干河乡南部,距砚山县城9公里,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距碧云村民委5公里。壮族村寨,全村共有57户231人,其中外出打工4户1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16亩(其中:田210亩、地1106亩),人均耕地面积
5.7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辣椒、烤烟等农经作物。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尤以生猪养殖、烤烟、辣椒种植为重点。2010年种植烤烟315亩,种植辣椒350亩,户均6亩,其中有110亩样板小米椒;养殖商品猪1000头,其中,商品猪养殖基地养殖200头。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农民人均有粮350公斤。新农村项目建设前,该村共有砖木结构房屋17间、土木结构房屋40间。目前共有党员6名(预备党员4名),其中团员15名,有一所小学,有9名学生,建有一支护村护寨队共有5人,建有两支文艺队共有30人。
2009年,马鞍山村被列为砚山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挂钩领导及挂钩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精心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规划项目任务,共完成投资468.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4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78.5万元,群众自筹或以劳抵资250万元。完成自来水工程及大坝改造、沼气池、进村弹石路建设、村中水泥路建设,改造民居57间,改造厩舍及卫生厕所57间;完成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建成400平方米科技文化活动室和1000平方米活动广场;完成巾帼创业基地建设等。
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马鞍山村依据村情及时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种植辣椒、烤烟、核桃和养殖大牲畜四大支柱产业,为新农村提供了产业支撑。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0.8万元,人均纯收入4400元,同比增加2300元,增长109.5%,人均有粮410公斤,同比增加50公斤,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