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痴》 读后感[最终版]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不禁哑然失笑,“白痴”这个词,在现在看来无非是一个骂人、讽刺的贬义词,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这个“白痴”却成了一个纯洁、善良让人喜爱的角色。
小说描写了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家庭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麦什今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坦西亚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她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的故事。
故事中的麦什金拥有两个女人的爱情,他也同时爱上两个女人,两个女人分别是阿格利亚与娜斯坦西亚。
阿格利亚高贵、光明,理想性格甚强,当众人嗤笑麦什金虚无主义、社会主义过了头,嗤笑他的癫痫如同白疑,阿格利亚却看见麦什金的善良、理想性格、骑士精神,她爱上麦什金,有很强烈的要保护麦什金不受伤害的愿望,在麦什金心目中,阿格利亚是光明的天使,是幸福的保证。
但是麦什金无却法忘怀娜斯坦西亚的脸。
与有着一颗水晶般纯净无邪的仁爱之心,言行举止光明磊落,任何权术、城府和私欲与都不沾边的麦什金公爵相比,娜斯坦西亚被人玩弄又遗弃,社会地位卑劣不堪。但她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不仅刻意掩饰所有受辱受伤的感觉,甚至表现出一被轻视就绝对强烈反击的狂暴性格。人人都在背后甚至当面谴责她,唾弃她,都认为她有玩弄男人和被男人玩的劣根性,没有人能正确理解这种狂暴的性格,只有麦什金从她的脸上看见剧烈受苦的心灵。而很奇怪的,娜斯坦西亚一到麦什金面前,就彻底卸下她的自我防卫,变成是最软弱无助的小女孩。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爱吧。在所有人的面前都如同刺猬一般的生活,完全不会顾及别人的眼光不理会别人的说法,可遇到自己真的爱的那一个,却忽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希望自己也是能被保护的那一个。
于是麦什金就开始挣扎了。他到底该选谁呢?剧情更复杂的是娜斯坦西亚也不晓得自己该选谁:当她选择走向光明,她要麦什金;当她选择自暴自弃,基于她对自己刻意自我践踏的黑暗面,她选择离开麦什金。
这双重性格也导致她越是爱麦什金,越是想离开他。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阿格利亚与娜斯坦西亚婚礼前的相会。阿格利亚未能理解娜斯坦西亚自卑下表现的高傲、失去麦什金下表现出来的对情敌的敌意,故意让娜斯坦西亚受辱,又逼麦什金在两个女人中做抉择。
于是麦什金走离自己的幸福,离开了阿格利亚。
而娜斯坦西亚因著自暴自弃与不忍伤害麦什金的一生,选择离开麦什金。
整个故事以悲剧的收尾。
我觉得故事对爱情的描写十分动人,其实看到一半我心里就明白,在社会背景下,麦什金正确的选择绝对是与阿格利亚在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样,他们的金钱、地位、名誉就都能得以维护,成为“羡煞旁人”的一对。假以时日,在时光的打磨下,他们也一定能生活的十分幸福,麦什金对阿格利亚也是有爱情的。可若小说就像我想的一般写下去,便必定也不会成为一本传世的小说。麦什金最后也无法割舍娜斯塔西亚,转身奔向了她。
可娜斯塔西亚是怎样一个女子呢?为了自尊,为了不被他人左右自己的命运,为了不让单纯善良的梅诗金受到伤害,她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和躁狂的罗果仁逃亡。我也不能说娜斯塔西亚的爱更伟大。甚至我还感慨过这个女人真的太傻了!如果她选择和梅什金在一起,将会是多么幸福!以她的智慧,她不会让善良的公爵在社会生活里受到任何一丝伤害。或者他们
也可以到一个乡村隐居,他们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在一起。在麦什金面前,她卸下了自己的防备,却更生出了许多的自卑来,她的出现,对麦什金来说未必是好事,尽管麦什金是最懂她的那一个。对麦什金的放弃,是她能给的最好的爱情。当她豪迈地告别旧生活,踏上罗果仁的马车时,我被她所打动。难道活在不就应该如此畅快淋漓吗?活着,就应该有尊严!如果没有尊严的生活,被人看不起,被人耻笑,被人轻视,那么,宁愿不要这种生活!多么潇洒豪迈的女人!
故事的结局难免令人唏嘘,但我始终认为,悲剧的结尾会比圆满更有味道。就仿佛突然喝下一大口冰水,冰至心却也爽快。我也感叹,既然他们爱了,为什么不爱的勇敢一些?
读完这本书,竟忽然不知这“白痴”究竟是麦什金还是娜斯塔西亚。爱的魅力,也在它或迤逦或朴实的姿态形式吧。问我若是娜斯塔西亚,会如何选择,我只能词穷。我做不到如她一般的决绝与牺牲但我也不愿卑微委曲求全,用一句俗话来说“还好爱情不是一切,还好一切不是爱情”。我们有了那么多牵绊,于是我们活着。
希望我也是一个“白痴”,一个聪明的“白痴”。
第二篇:《白痴》读后感
《白痴》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痴》读后感1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本《白痴》,前前后后用将近一个月时间,60万字的篇幅塑造了当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社会的一角。我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梅诗金公爵没有那么喜爱,他太理想化与圣人化,让人生不出好感。反而是那些围绕在公爵身边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能把两天前看到的报纸上的新闻当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闻讲给别人听的吹牛大王。身患肺病马上就要死去发表长篇大论后自杀未遂的青年。
最让我深深着迷人物是娜斯塔霞。她充满了疯狂气息且性格鲜明。娜斯塔霞把罗果仁买她一夜的10万元打捆扔进燃烧的壁炉里,扬言如果加尼亚肯伸手进火里把钱扒出来就把钱给他,贪财的加尼亚经受了灵魂的考验,最终晕倒没有去火里扒钱。
娜斯塔霞从小被人蹂躏,她深深的厌弃自己,却又靠着自我折磨痛苦的活着。公爵想要用自己的理想主义去拯救他身边的人,对娜斯塔霞公爵充满了悲悯的爱怜,愿意为了救赎娜斯塔霞和她结婚,却完全没有成功。
娜斯塔霞在和公爵举行婚礼前逃跑了,最终走向死亡。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悲剧,想要救赎却走向死亡
《白痴》读后感2听了这个题目你肯定会很好笑吧,没错,那是讲了一个智障儿童——彭铁男的故事,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到了七年级的时候还只会写“中、大、一”三个字。
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大家都叫他白痴,但他一点也不生气,可像他这种类型的天真大童太少了,所以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往往他们都是傻人有傻福,不用考试。
书里写了他在班级中的许多趣事,别人举手表决的时候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举手,别人说的话他总是理解错误。
作者利用校长发话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看不起白痴,白痴也是人,他们也有尊严。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单纯,什么叫友谊,什么叫尊严,我们也应该学习彭铁男的优点,比如学习他的友爱好学,他为家境困难的学生献上爱心,他的那份爱是真诚的,学习他能吃苦的精神,他总是乐意为同学们做事。他身上还有好多优点值得我们每一个去学习。
《白痴》读后感3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是白痴》的书。使我有深深的感悟。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彭铁男,因为他的智商不高,所以大多数人都叫他“白痴”。他只认识“中”“大”“一”。他每天去给同学们提开水,路过操场时,他会停下来偷听鸟叫。彭铁男还有个好朋友,叫“跛脚”,他总是帮助彭铁男,教他一些道理。彭铁男还有一个凶巴巴的妹妹,不许让彭铁男靠近她。当然,因为彭铁男是白痴,所以肯定有人取笑他、捉弄他,就比如丁同,他很骄傲、很自大。不过,他觉得他每天都很快乐。这本书讲的就是彭铁男初中时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读完后,我想了一会儿。觉得社会上的有些人怎么能这样对待白痴,白痴也是人啊!不就是比正常人笨了一点儿,为什么要轻视他们、鄙视他们呢?就算他们是白痴,但白痴也会生气,我们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一想,考虑一下他们的想法。不要伤害他们的心灵,他们虽然是白痴,但他们怎么会承受我们这种带有一种轻视、鄙视的眼光呢?虽然他们是白痴,但白痴也会快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善对他人吧!
《白痴》读后感4主人公彭铁男是一个被大家俗称为“白痴”,连九九乘法都不会背,让数学老师抓狂的初中男生。本书主要讲了在彭铁男身边发生的事,让读者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那个不同的人群。
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章节,比如一次考试彭铁男得了0分,他也想考一个好成绩,可确实不会做,这让班主任杨老师十分生气。后来杨老师给彭铁男说了个秘诀:找到试卷上的小括号,里面都填上一就可以了。结果彭铁男得了十二分!杨老师还向其他老师吹嘘:“我真是个天才老师啊!”
就像文中班长林佳音所说:当白痴未必不好,不用担心考试和表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快快乐乐的生活。我们不要用大众的标准衡量他们,如庄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像彭铁男这样的人也可以成为科学家呢!比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智障经常被邻居嘲笑,还在火车上被凶巴巴的列车长震聋了一只耳朵,可他还是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发表了相对论,震惊了世界。
希望大家关注这本书,学会换位思考,感受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美。
《白痴》读后感5中国古代的爱情传说故事中,很有些匪夷所思在内,而居然能传诵久远。看来,除了说明中国人在传统生活中根本不懂得男一女爱情之外,还蠢笨得可以。
男一女同窗共室三年,只因女的扮了男装。所以不知是女子的故事大家最熟悉了。这故事并不是妙在三年之久不知同房是异性,而是妙在一知是异性,就立即对之生爱,要娶她,娶不到,就要死要活。本来是对男同学的感情,霎时之间,可以“自动转账”,那么男一女之间的恋情,岂非滑稽得很?
而这样的一个故事,居然便是爱情故事的代表作!还有一个故事:男的约了女的在桥下见面,男的先到,等着等着,女的还没来,潮水涨了,男的由于要守信,不肯离开桥下,叫河水淹死了。
这种故事,听的人要是竟然没有疑问,全盘接受,那么这个民族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守信固然重要,但离开一下桥底,到桥头上站着,又有何妨?女的来了,是看到男的站在桥头高兴,还是看到桥下一具浮一尸一高兴?
或曰,只是故事,何必认真。
实在非认真不可,这种白痴故事,也被当爱情故事的典范!
《白痴》读后感6最近我读了《我是白痴》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彭铁男的小男孩的故事。他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痴,他的智商很低,别人说的话总是似懂非懂,连丁同让他去掀班长的裙子就能当英雄这样的蠢事都会去做。但是他也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每天早早的去学校为班上提开水,月考的时候老师没让他去学校,同学们就没有水喝。别人都嘲笑“跛脚”但他和“跛脚”成为好朋友,为了让“跛脚”体育考试及格他多跑一圈送给“跛脚”。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彭铁男虽然智商很低,但他心地善良;虽然他听不懂但上课还是很认真的听讲;他爱护班集体。想想我的.表现有些地方还不如彭铁男,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给老师添麻烦给家长添烦恼。我要学习彭铁男做一个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
《白痴》读后感7在学习中,我阅读了《我是白痴》这本书。也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位特殊的孩子所拥有的简单的快乐和烦恼。
书中讲了一个名字叫做彭铁男的小男孩,他天生智力发展迟滞,智商不高,是一个又单纯又善良的傻傻小孩。他不知道分数的概念,他只知道“数学课要一直假装吃饼”;铁男虽然是一个所谓的“白痴”,但他是个好孩子。为了和“跛脚”的友谊,他一直陪着“跛脚”慢慢跑。彭铁男他每门功课都是“鸭蛋”,唯一能及格的就是体育了,然而,他为了朋友选择了陪朋友一起跑,最后比别人多跑了一圈,他却说这一圈是送给“跛脚”的。铁男他也很热心,负责每天提开水。同学们很会喝,一下子就喝光了。他的智商真的是有问题,但是他很希望自己能学好,他认真地学,认真地记。他为了能做一朵小红花给妈妈而兴奋,尽管他不知道这是对母亲的爱;他很想学习包扎,以便在妹妹摔跤后,可以替妹包。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智商不太高的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来看世界,对于正常人来说,白痴是失败的、也是痛苦的。而对于白痴来说,正常人的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两种不同的视角,反而会折射出正常人因为复杂得到的更多困惑和艰难,生活反而因简单而美丽。
《白痴》读后感8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是白痴》的书,这本书把我深深的打动了,并且对我有很大的教育。
主人公彭铁男,因为有智障,所以大家都叫他白痴。大家都看不起他,当他从不生气,只是傻傻的笑笑。当他上初中的时候,他有了第一位朋友“坡脚”。他不懂“歧视”,他只懂数学就是吃饼。他不懂“英雄”,只懂考试的时候全部填1。他不懂什么叫“前途”只懂涂圆圈。就是他这种单纯,打动了读者的心。
这本书的动人之处是彭铁男对朋友的不离不弃:自己的好朋友“坡脚”因为跑得很慢,彭铁男就和他一起慢慢的跑,“坡脚”怕自己托累他,就让他先跑,等彭铁男跑过之后,又回来跟“坡脚跑了一圈。看到这了,我的心被这个单纯的彭铁男打动了,被他那友谊打动了。
王淑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轻你不必嘲笑我,应为我听不懂;请你给我一点帮助,让我多认得几个字,学会一两样本事。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该对我做些什么”。现在的社会“歧视”越来越多,导致那些智障儿得不到关爱,长大后流浪街头。我们为什么要歧视这些人,他也是人,他又不缺胳膊少腿,为什么不能得到关爱。那些歧视被人的人,迟早,会被人歧视。
《白痴》读后感9《我是白痴》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分。书中的主人公——彭铁男因为有智力障碍,被同学们称作白痴。一些同学借此取笑他,欺负他。彭铁男却还是乐观地面对生活,毫不自卑。
看完第六章,我觉得彭铁男并不是同学们所说的“白痴”。当他对体育老师说,“我多跑一圈,是送给坡脚的同学”时,我觉得彭铁男对残疾同学的那份友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了。当我读到第十章的时候,我潸然泪下。彭铁男被摩托车撞倒了,那个车主还责怪彭铁男太笨,不会过马路。面对车主的指责,彭铁男的妈妈非常生气。而彭铁男却说:“希望那辆摩托车不要再撞倒其他人了。”他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那些所谓的“白痴”只不过是学习上速度慢一些,表达能力弱一点的人,不过是残疾还是智力障碍的人,都是我们社会中最需要给予他们关心的群体。我们应该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觉得世界到处充满爱的阳光。
《白痴》读后感10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是白痴》的书。一看到书名,我就有些困惑,情不自禁就想一探究竟。原来有一个名叫彭铁男的男孩子,他天生智商比别的孩子低一些。但是,他爱上学,是个快乐、勤劳的孩子。
当他被调到另一班去的时候,他什么都学不会,老师只好让他去给大家提开水壶。彭铁男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坚持认真去做。从此,教室后面的水壶一直就是满的。
他和一个跛脚的人交了朋友。自己的好朋友“跛脚”因为跑得很慢,彭铁男就和他一起慢慢的跑,“跛脚”不想拖累他,就让他先跑,等彭铁男跑过之后,又回来跟“跛脚”跑了一圈。看到这里,彭铁男对朋友的这份友谊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初次来到这个班,很多人叫他白痴。丁同经常欺负他,但是善良的班长却一直护着他,他说就算是一个白痴也有尊严。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生出来智商不一定都一样,有些人聪明点,有些人笨一点。有些人虽然某方面有缺陷,但是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我们不能因人笨而骂他、欺负他,更应该给他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要学会和睦相处,这样,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三篇:我是白痴 读后感
读《我是白痴》有感
505黄芊泽
《我是白痴》这篇文章出自于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王淑芬的笔下。有一次我在翻看《儿童文学》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了这篇文章,我被这个题目吸引住了。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名字叫做彭铁男的小男孩,他天生智力发展迟滞,智商不高,是一个又单纯又善良的傻傻小孩。他总是做一些怪怪的、在常人眼里觉得很不正常的事,比如别人说他是白痴他也听不懂,他不知道别人在骂他,所以就和嘲笑他的人一起笑;老师因为他每次考试都是0分,就让他考试题的所有括弧里都填上“1”,还得了19分,老师为此高兴得眉飞色舞;彭铁男为了和“跛脚”的友谊,他一直陪着“跛脚”慢慢跑。他每门功课都是“0”,唯一能及格的就是体育了,然而,他为了朋友,他选择了陪跑,最后比别人多跑了一圈,他却说这一圈是送给“跛脚”的。老师忽然笑起来,摇摇头:“你真是„„”老师没有再骂他“白痴”;他还很热心,每天帮同学们提水…… 与国内的很多作品不同,这部小说没有刻意或无意地渲染智障儿童的苦难,而是通过智障儿童自己的想法,来表达和引起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眼角湿润了。连智障儿童都能为同学们服务、遇到什么事仍然能乐观面对,再想想自己,给家长做点事都是不太乐意的去做,帮助同学也就那么一两次。他虽然被别人嘲笑他的智力,自己却比别人努力上百倍。再想想自己,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天哪,连智障儿童都比我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发奋学习呢?
第四篇:《我是白痴》读后感
在我的书柜里有《我的白痴》这本破烂的书,妈妈叫我扔掉,我不想扔,因为这本书是我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我的,我太喜欢了,时常来翻,所以被我翻得非常破烂。
这本书的编者是台湾的作者王淑芬,是著名的教育家,出版过《我的白痴》、《抢救阅读55招》、《手工书达人》、《未来之书》和《马伟上小学》系列等五十册。
《我是白痴》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彭铁男,他的智商只有70,所以他的同学读叫他白痴。彭铁男只会写“中。大、一”,他在学校每天给同学们、老师们提开水,倒垃圾,少了他大家都没水喝了。同学们换位置时,他总是不换,坐在茶壶边,就为了提水方便点。他还有一个妹妹,妹妹不许彭铁男告诉别人他是她哥哥,也不许靠近她。有一次妹妹摔到了,怪彭铁男没去扶她。这时,彭铁男才知道妹妹摔倒的时候可以当她的哥哥,他很希望妹妹能多摔几次。
读了这本书,我真想知道,世间弱势者,那一天被真心且长期的注目过?每个人生出来智商不一定都一样,有些人聪明点,有些人笨一点,我们不能因人笨而骂他、欺负他,而作为家人,就更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我们要学会和睦相处,这样,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我是白痴》读后感
读《我是白痴》有感
---高一英语组康萍 开学伊始,被台湾著名儿童作家王淑芬由真人真事改编创作而成的《我是白痴》深深地吸引,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鼓作气读完了整本书里的30个短小但却很感人的故事。在本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向读者们讲述了一位天生智力发育滞后但内心非常善良,乐于助人的除了“跛脚”(主人翁最好的朋友),被所有人——从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到家里的母亲、妹妹乃至整个周围的人——认为是一个白痴的孩子的成长和心里历程。
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这样写到:我叫彭铁男,不过多数人叫我“白痴”。“白痴”、“猪”、“笨得要死”、“猪脑子”诸如此类的称呼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当前都很容易被用来描述一个接受和理解能力比一般人迟缓的人(也许我以前也被老师冠以这样的名号,虽然我不知道),而被这样称呼的人都会觉得自尊心受创,进而对对方心生怨恨。但彭铁男——(下面均以小南称呼)对此称呼却欣然接受,不管谁叫他白痴他都会很开心地答应,因为他不懂得白痴是什么意思。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伤感,这么一个心情如水的孩子周围的人怎么忍心去伤害他。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小南每天在学校的主要事情就是去给班级提热水。在书中的第二个小故事“我是快乐的”中是这样描述的:我每天都很快乐。我认得“中”“大”“一”。我每天去给同学们提开水,路过操场时,我会停下来偷听榕树上的鸟叫。然后我会偷笑,因为我觉得鸟叫的声音跟英语老师的声音一样。就这样,小南每天在学校都过得很开心,因为没有他同学和老师就喝不到热水,他有一种被需要的自豪。另一个故事是“全部都写一”。讲的是跟考试有关的事情。小南每次考试都一如既往地得到一个0,这让所有老师都很伤不起。以至于一个女老师当众说:“我们班这次均分之所以年级倒数第一,彭铁男同学有很大的功劳„„”,后来每逢考试小南就被老师遣送回家,直到考试结束。读到这里,我停下来在想: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我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像书中小南的老师那样?我努力不让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又想不出在这种以分数来衡量一切的教育体制下我否定了这些答案之后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或许可以让他参加考试,但分数不做统计。还有一个故事是“送给跛脚的”。讲的是一件发生在体育课上的故事。也许是因为都被同学嘲笑的原因,“跛脚”是在学校里,也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妈妈之外对小南最好的一个人。“跛脚”由于小儿麻痹症后天行动不便,一直以来都被周围的人这样称呼着。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老给全班同学测四百米的速度,小南在跑步方面很擅长,自然不用担心,但对“跛脚”来说,这是一件比学习还要让人头疼的事。开始,小南就陪着“跛脚”一起沿操场走,被所有超前的同学奚落嘲笑,盛怒之下的“跛脚”对小南说:“你不要管我,使劲往前跑,向别人证明你自己。你再不跑我就生气了„„”这时,小南不顾一切地绕操场跑起来,很快就超过了其他同学,遥遥领先。一圈结束后,小南不顾体育老师的阻止又跑了一圈。跑完后,老师说:“跑一圈就行了,你跑那么多干什么?”“老师,我多跑一圈是送给跛脚的!”小南喘着大气解释到。体育老师感动了,读到这里的我眼睛也湿润了。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故事同样也在震撼着我,让我不断地思考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七种,是为了让人们不要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人。文中的小南虽然在学习上一窍不通,但在对待别人上很用心,在体育方便很擅长。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对待身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