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上半年新农村汇报材料(模版)
聂桥镇2011年上半年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聂桥镇地处德安县中部,德白公路中段,距德安县城仅15公里,全县交通中心,素有“中心要塞”的美誉。全镇国土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56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下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9500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2011年全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五个,其中省级新农村点三个、市县点两个,分别是聂桥村大屋周家(省级点两个)、梓坊村阁上刘家(省级点)、宝山村洲上谭(市县点)、芦溪村晏家桥(市县点)。
自各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镇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和三清八改五普及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落实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截止目前为止,各新村点建设工作均达到预期目标。
聂桥村大屋周家
共累计拆除破旧猪栏旱厕48间,面积1300平方米;修建环村水泥路600余米和入户支路500余米;完成改水改厕64户,完成率达100%;修建排水沟500余米;新建设垃圾存放点4个、垃圾分类屋和焚烧炉各一个;栽植绿化树苗1000余颗,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整治水塘2口,修建休闲健身场所1处、篮球场1个、农家书屋1处,建沼气池5个,安装太阳能7台,两 1
百亩隆平超级稻基地稳步推进和生猪集中养殖产业初见规模。
梓坊村阁上刘
共累计拆除破旧猪栏旱厕71间,面积2500平方米;修建环村水泥路300余米和入户支路450余米;完成改水改厕23户,完成率达100%;修建排水沟350余米;栽植绿化树苗140余颗,绿化面积160平方米;整治水塘1口,修建休闲健身场所1处,建沼气池16个,安装太阳能5台,一村一品项目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成果出众。
宝山村洲上谭
共累计拆除破旧猪栏旱厕14间,面积680平方米;修建环村水泥路300余米和入户支路400余米;完成改水改厕18户,完成率达100%;修建排水沟300余米;栽植绿化树苗200余颗,绿化面积120平方米;整治水塘1口,修建休闲健身场所1处,建沼气池6个,安装太阳能4台,一村一品项目为优质蔬菜种植。
芦溪村晏家桥
共累计拆除破旧猪栏旱厕5间,面积230平方米;修建环村水泥路180余米和入户支路130余米;完成改水改厕20户,完成率达100%;修建排水沟210余米;建沼气池8个,安装太阳能3台。
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全镇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齐抓共建的领导机制和执行机制。首先,鉴于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镇新农村建设领导
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工作落实。其次,镇党委书记亲自过问新村建设情况,有新村建设点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对本村新村点负总责,工作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二、健全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议事制度,在每周政府工作例会及党政联席会议上,及时通报新村建设进度和出现的重大问题,镇村组三级领导干部共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新村点实行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机制,由新村理事会对本村新村建设做主要决策。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单位扶持、村民自筹及企业捐赠等多途径筹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
四、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一是形成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镇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相关责任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督查工作机制,督导、检查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和进度等情况。镇党委书记金士海多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实地进行中期督查活动,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二是镇领导干部亲临建设点实地,通过开展新村建设活动月等多种形式对新村工作点进行帮扶,尤其在新村建设任务繁重期,全镇干部全体下到村组农民家中,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干活,积极推动新村建设。
五、大力塑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半年巡回看变化及不定期督查等活动,积极探索新村建设路子、积累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工
作,落实奖惩制度,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表扬先进勉励后进。
第二篇:XX镇xx年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
创新载体服务“三农”
不断推进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载体,建立完善各项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镇情,确立了以重点发展特色农村经济,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措施、创新载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增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责任意识。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负责制,确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在全镇上下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搭建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平台。为使指导员能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在农村工作,尽快发挥作用和优势。一是加强引导教育。为使指导员尽快熟悉所驻村的情况,对农村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要求指导员参加镇内的各种学习培训会议,帮助他们早日进入角色。二是创新工作平台。为使指导员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便镇领导全面、准确、及时了解指导员工-1-
作情况,明确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共同探讨村级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列席镇党委、政府召开的重要工作会议,参与镇有关农业、农村等重要问题的讨论和决策。
(三)创新机制、规范运作,构筑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为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了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精心设计了工作月报表和考勤表;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真正使他们做到行为有规范、工作有监督、目标有考核,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期间,安心基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以多种方式为所驻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指导员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通过农村基层实践,使指导员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方法。
(二)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围绕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呼声和疾苦。他们在第三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了2010年工作计划。同时积极投入到抗旱保春耕、换届选举等各项工作中。
(三)积极争取项目,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我镇地处高寒
冷凉山区,是一个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镇,全镇基本无财
政收入。每位指导员深入村社后,积极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配同党委政府多方协调争取扶贫项目。今年来争取项目资金142万元,实施整村推进点3个,分别为拖麻小海子、新棚下天井、铁厂村火烧寨村民小组;投入建设资金75万元,在营地村大梨树实施易地安置。2010年共争取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个,资金67万元,涉及5个村14个村民小组的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环境整治等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拓展环境资源,发展优势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我镇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根据各村实际及地域优势,按照“典型引路,市场驱动,科技支撑,整体推进,塑造品牌”的思路,深入开展“一村一品、一示范”种植活动。在XX、黑噜、拖麻、铁厂、滴水、黄泥寨等6个村示范种植10014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设,其中铁厂村建立核心区和展示区建设1200亩;在铁厂、新棚、黑噜三村发展辣椒示范种植1200亩、莲花白300亩;在黑噜、滴水、黄泥寨、拖麻建立油菜种植示范基地1.36万亩;在营地、岩头海拔较低的地方实施核桃连片种植1万亩;在营地、嵩屏等村实施葵花示范样板种植2000亩,加强与农业局、理世公司的合作,在XX实施马铃薯试管原种扩繁种植500亩。经多年发展,目前各村已初步实现一村一品的格局,有效地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稳粮调结构,狠抓春耕生产。继续实施“公司+基地
+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狠抓农业种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全镇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12万亩(马铃薯3.32万亩、玉米2.26万亩、水稻0.26万亩、油菜1.36万亩、蔬菜0.22万亩、其他1.6万亩),实现粮食产量20860吨以上。发展粮食科技样板4.15万亩(玉米2.1万亩、水稻0.05万亩、马铃薯2万亩);蔬菜种植2200亩(辣椒种植1200亩、莲花白700亩、白菜300亩),其中示范样板1000亩(辣椒种植700亩、莲花白300亩),完成加工型马铃薯3500亩,试管原种扩繁500亩,高产高淀粉马铃薯基地2.4万亩。二是加强林业、新能源建设。09年在铁厂、营地、嘿噜、嵩屏、岩头、黄泥寨、新棚村发展核桃种植7500亩,其中示范样板1500亩,今年将种植1万亩;完成了嘿噜、新棚、铁厂、XX村沼气池300口的建设任务。三是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组织开展品种改良、规模饲养、市场拓展等工作;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黄牛冻精改良技术和“熟改生”科学饲养技术,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力争在三年内把XX建立成为高寒山区畜牧培育和仔畜输送基地。四是以产业协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的培养教育。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开展科普知识、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能力。全镇外出劳工达9860余人,开展各种科技培训1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份。
(六)加强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
以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为重点,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含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搭建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管理能力强,相对稳定的村社干部队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继续抓好“五好”、“五带头”支部、党员的发展建设和“双培”工作,在致富带头人中通过“双培”发展新党员,以党员远程教育方式为基础,使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
(七)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结合县委、政府的相关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视基础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深入宣传,积极协调,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高群众的参合率。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好各类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完成下达的各项计生指标。进一步加强对民政、扶贫、双拥、林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各项工作协调并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辖区面积较大,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仍然十分滞后,加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投入不足,因灾返贫现象严重,群众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贫困。
二是科技支撑的力度整体偏弱,油菜、核桃、蔬果等产业的管理技术跟不上,新兴产业的培育不容乐观;
三是各种惠农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整体贫困现象突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继续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依托协会,注重引导、发挥联动效应,培植致富典型,带领农民致富,壮大油菜加工和高原食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认真抓好 “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县内国债异地”等扶贫项目的实施,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以发展区域经济为载体,通过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XX富民强镇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新农村汇报材料
泉子街镇2012年1---5月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求,下面,就我镇2012年1---5月新农村各项任务落实、进展情况及贫困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确。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镇始终坚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镇的一项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落实中,将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镇长、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配有新农村专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措施,截至目前,制定下发了2012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制定了扶持我镇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并全面及时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同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全镇各村综合目标考核中,与各村签订新农村建设责任状,分解任务,明确目标,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的推动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步伐。
二、大力宣传、落实政策。认真领会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县上的各项惠民政策,将新农村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根据县上今年的新农村建设补助办法,积极宣传我镇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重点对“本镇农民在本县购买楼房、农村闲置破旧房屋拆除复耕或新建”进行补助。利用星期
五集贸日,发放2012年新农村补助政策宣传资料。此外为切实解决农牧民安居富民工程资金短缺问题,积极与信用社及吉木萨尔县北地小区等联系对接,做好购房农户的资金短缺部分享受贴息贷款的相关事宜。
为确保我镇2012年新农村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将新农村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干部头上,规定包村干事和村干部经常下村,挨家挨户宣传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动员农民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农民住宅小区或是在本村原址修建,确保我镇农民能从县上各项惠农政策中,真正得实惠,促发展。
三、抓好落实,有序开展。今年县上下达我镇的安居富民任务为295户,截至目前,我镇已经落实安居富民任务为146户,其中修建平房38户,在县城购买商品房和农民住宅小区的有108户,已经签订合同的有58户,第一批已上报县抗震办的有27户。原址新修抗震安居房目前有2户,正在修建;完成破旧房屋拆旧复耕任务204户。落实2011年在我县购买楼房给予贴息贷款的有11户,其中9户材料已上报给县抗震办。此外积极做好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工作,协调镇农村信用社,对予购房资金缺乏的给予贴息贷款。
与此同时,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完成高效节水面积
4050亩,计划新修防渗渠道6公里,维修渠道20公里,完成1座小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2%以上,农村环境治理率达到32%,农牧民参加农业保险率达到7%以上,农民入社率达到80%以上,新增规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示范性2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社会救护对象全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四、积极对接、做好帮扶:
为将扶贫帮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按照“解决当前、立足长远、规划先行”的原则,我镇将此项工作列为重要工作事项,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的方式,制定出了东泉、曹家山两个村的扶贫帮困工作规划,计划到2015年,经过县、镇的帮扶和各村的全力发展,两个县级贫困村能够经济快速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公共事业配套完善、民主管理更加规范、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人均纯收入达到过万元的目标。为将扶贫帮困工作一步一步做踏实,我镇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了2012年对两个村扶贫帮困工作的实施方案,将2012年作为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局之年来做出成效。按照要求和时限,我镇及时上报了扶贫帮困规划和2012年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此项工作,镇上专门安排两名包村领导负责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县上安排,由县水利局、发改委帮扶两个贫困村;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镇党委、政府、水利局、发改委多次对接沟通,协商帮扶事宜,县人大李主任、杨副县长先后多次到实地查看,并召开座谈会2次,现场办公解决两个村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县发改委为曹家山购买树苗500棵,价值7500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并计划于近日对曹家山文化进行维修;水利局慰问东泉村三户贫困户,解决了部分农资,并决定为东泉新修干渠解决40吨水泥,计划今年在河坝修建100米拦水坝1座,用于东泉村农业灌溉,目前县水利局专家正在设计;镇党委、政府计划下周将公圣村老砖窑处进行平整,用于曹家山村养殖小区建设,解决曹家山奶牛养殖无场所问题。
目前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有序进行,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点上深化、面上延伸,突出特色,统筹兼顾。力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牧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面貌、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第四篇: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新农村合作医疗汇报
一、新农合运行情况 参合及资金到位情况。我县度农业人口数为人,参合农民人,参合率为.%,比去年增长.%。目前正在开展2011新农合筹资工作,截止月日,我县已有万余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应筹集新农合资金万元,已全部到县 新农合基金专户,其中农民个人筹资万元,县级财政补助万元,省级财政补助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到位万元。医药费用报销情况。截止今年月日,已有.万人次享受了新农合报销,报销费用万元,受益率为.%,统筹资金使用率
为%。其中住院.万人,医疗总费用万元,报销万元,报销比例为.%,人均报销费用元,最高报销金额万元,有人获得了-万元的二次救助。门诊家庭账户报销.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大病统筹门诊.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门诊统筹报销.万人次,报销费用万元。
新农合实施细则调整情况。一是从2011年起个人筹资标准由元提高到元。二是门诊统筹基金每人每年按元计提,门诊统筹报销封顶线由元提高到元,家庭成员间可共用,取消单日次报销元的限制。三是各乡镇门诊统筹基金总额按每参合农民元的%预算,另%由县合管办根据各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参合农民健康需求、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当年就诊人次、年就诊率、次均门诊费用等指标在乡镇间调剂使用。四是县财政局按各乡镇门诊统筹基金总量的十二分之一对乡镇卫生院预拨周转金。五是将住院报销封顶线由万元提高到万元;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由%提高到%;县级医疗
机构报销比例由%提高到%;统筹地外省内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省级及省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统筹地外非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元,报销比例为%。六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报销比例比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提高%报销。
二、主要工作措施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县启动新农合制度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新农合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做到了机构、经费、职责和人员四落实。一是县上成立了县合管委、合监委、合管办,专家评审组等议事机构,组建了县合管中心,落实了合管中心的编制和负责全县新农合的审核报销业务。二是各乡镇也成立了合管委、合管办,各乡镇政府核定了-名新农合管理人员编制,落实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和专职人员负责新农合管理工作。三是各乡镇卫生院和具备住院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合管科,落实专
门人员负责新农合费用的审核报销工作。四是县政府与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和乡村医生包户的“一包一”责任制。五是对新农合筹资进度快、资金上划及时、新农合管理规范的乡镇在全县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3年来共兑现奖励经费万元。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一是培训“广”。三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各级各类人员万人次,新农合管理人员、经办人员、村社干部、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培训率达%。二是形式“多”。全县各级各部门采取张贴宣传单、标语,利用专栏、广播、电视、报刊、坝坝会等宣传形式,大造声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累计发放宣传单余万份,悬挂宣传标语余条,制作宣传标牌余块,宣传板报余期,农民群众新农合知晓率达%以上。三是效果“好”。通过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好处,进一步提高自觉参合意识。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乡镇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并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全装新农合系统,县乡经办机构可对参合住院病人进行实时监管,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每季度组织新农合专家组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药品使用和收费行为。3年以来,我县对在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予以撤职,名院长进行了诫勉谈话,名分管副院长行政记大过,名医务人员暂停新农合报账资格,名医务人员行政记大过。同时乡镇合管办每周对辖区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电话或者上门回访部分出院
病人,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三是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各定点医疗机构每天向住院病人提供一日清单,在一日清单上公布物价部门的举报投诉电话,让患者在住院期
间能动态了解自己的医疗费用,增加了收费透明度,维护了患者的利益,改善了医患关系。四是严格执行三级公示制度。县、乡、村各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委会每月公示辖区内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情况,参合农民也可以随时在县新农合信息网上查询报账信息,使新农合政策执行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一是严格控制不合理收费。县卫生局与县物价局 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机构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新农合收费专项治理行动,扣除违规费用万余元。同时,县合管中心采取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定点医疗机构诊疗项目收费,凡诊疗费用超标准的,无法上传到县新农合信息系统中。二是严格控制不合理
检查。除常规检查项目外,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用全额扣除,并实行近期医学检查报告互认制度。三是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药。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激素类药物实施办法》,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凡与疾病无关的用药及抗生素、激素滥用的,其费用一律予以扣除,今年共扣除费用达万元。同时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比例,住院病人自付费用药品超过规定比例的,其超出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扣除费用近万元。四是严把审核关。县合管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收费及不符合新农合政策报销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共扣除不合理费用近万元。五是落实少报返还制度。县合管中心对审核中发现少付患者的合理费用或审核错误的费用,责成定点医疗机构逐一上门返还患者,最少的返还元,最多的达多元,返还费用达万元。
全面落实便民措施。一是建立医患沟通制度。设立咨询窗口、投诉电话,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二是简化报账程序。将参合农民大病统筹门诊病种和参合农民县外住院报销,下放到乡镇合管站办理,极大方便了参合农民,降低了报销成本。三是逐步实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现场结算。目前,我县与赤天华集团医院已经实现了新农合网络结算,到赤天化集团医院就诊的县内参合农民可以现场报销,与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和赤水市人医的新农合现场结算工作正在积极协商落实中。稳步推进门诊统筹工作。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将门诊统筹定点和报销情况纳入乡镇政府和卫生院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甲级村卫生站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达%以上。截止目前全县已有村级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家,乡镇卫生院家,村卫生站家,个体诊所家,个体门诊部家。二是规定报销比例。从今年月起,要求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报销人
次应达参合农民就诊人次的%以上;村卫生站门诊统筹报销人次达参合农民就诊人次的%。截止今年月日,我县门诊统筹报销费用已达万元,预计全年门诊统筹报销费用将达到万元。三是开展门诊统筹专项治理工作。从月份起,在全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农合门诊统筹专项治理工作,主要对村卫生站伪造病人就诊资料、冒名报账、将病人自付费用虚增到新农合基金报销的、串换诊疗项目和用药处方等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治理,及时纠正了违规行为,确保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模式。一是在实施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制订和下发了《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住院病人管理、信息化建设、药品使用、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人均床日费用等十个方面再次进行严格限制,采取六项严厉的责任追究措施,有效遏制了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小病大医等现象,此项措施实施后,全
县平均每月医疗费用下降近万元,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二是二是实行单病种限价定额付费管理,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阑尾炎等个单病种限价付费,实施个月以来,这个病种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近%,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门诊统筹监管难度较大。今年以来,我县有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家,分布在全县个乡镇的村社,新农合门诊统筹点多面广,加之管理也不够规范,监管难度较大。
个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受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我县个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新农合政策宣传不够深入。虽然我县每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但是新农合政策每年都在进行调整,仍有部份村社干部和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一知半解。
参合农民县外住院监管困难。我县参合农民县外住院费用较高,自费药品比例较大,报销比例偏低,特别是执行全省统一的报销比例以后,群众意见较大。对于以上问题,县合管中心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持续深入宣传新农合政策。我县新农合工作涉及万农民,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我县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我县把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把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参合群众的自愿参合意识。
全面动员农民参合筹资。2011新农合筹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县将在认真总结筹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特别要充分发挥村、社干部在筹资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制定周密的筹资工作计划,确保%的参合筹资任务的圆满完成。
健全和创新农合监管机制。在全面落实原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农合监管的新机制,确保新农合资金的安全平稳运行。特别是加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发挥乡镇合管办的职能,让门诊统筹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各位领导,我县新农合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1 2 下一页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北 港 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着眼全局,谋划思路促发展
北港镇现有36个行政村,其中26个村没有集体收入,与我区其他镇相比,我镇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照“稳定、发展、提高”的六字方针,制定“生态立镇、特色富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两区”、“两山”、“两万亩”和“五个基地”,即进一步完善姚周寨工业小区和河东工业小区 “两区”,开发包装寺尔山、六罗山“两山”旅游资源,实现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两个万亩”,壮大河东奶牛基地、南王庄核桃基地、大旺庄蔬菜基地、西连峪爱宕梨基地和刘峪酒葡萄基地等五个种、养殖基地,使园区工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近郊生态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继续完善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营造稳定、和谐、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观念为先,培育开拓创新、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超前的思想是基础。虽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但我们也有很多潜在优势。我镇紧邻城市中心区,并有着近6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发展城郊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城市扩张,我镇基础设施条件在不远的将来会彻底改变,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大笔可用资金,而且会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招商水平。今年初,我镇根据“十五”期间的发展成果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区委提出的打造“北方滨海名区”的宏伟蓝图,高标准、高起点地制订《北港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及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村干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和外出参观考察,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农村群众的保守、畏难的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变,也使干部群众的思想、热情凝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上,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三个产业均衡发展的镇域经济新格局
夯实第一产业,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使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基础。一是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五个种、养殖基地为龙头,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先进的科技改造农业,用新型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二是继续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种植。发挥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的辐射效应,使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种植规 模化再上新台阶,提高农民收入。三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为途径,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以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为富民重点,着力实施“三大致富工程”,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较往年有大幅提高。实施“创业”致富工程,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全镇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农民企业家;实施“转业”致富工程,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本领、现代风貌的新型农民,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安得住、能致富,今年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4期,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000人次;实施“产业”致富工程,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格局,打造一大批绿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收入,目前,姚周寨村的“老油翁”牌食用油已通过国家质量认证,木砟峪村的绒山羊产业、东西连峪村的爱宕梨种植业都在我市以至华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大力推进第二产业,继续坚持走工业化之路,把工业兴镇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和调整结构的第一突破口。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要素,降低投资成本,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把我镇建成全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点抓好三个支撑:一是项目支撑。抢抓东北亚资本向 环渤海经济圈转移的机遇,加大对韩国、日本、俄罗斯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推介招商。加快引进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牵动力强、回报率高的大项目,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在建项目4 个,总投资5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储备项目2个,预计投资3.5亿元。二是园区支撑。按照提升规划水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综合功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加速完善“两区”的硬件、软件水平。以“两区”为依托,全力做大做优以机械、玻璃加工、建筑材料等骨干项目,至7月份,姚周寨工业小区已落户工业项目5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外资项目3个。三是骨干企业支撑。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超过2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
培育第三产业,发展城郊旅游,提高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按照海港区旅游开发“北部向山上发展、南部向海上延伸”的战略方向,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寺尔山、六罗山旅游风景区,谋划发展面向京津沈等大城市中高端消费者并服务本地城市居民的度假旅游项目,带动农业、林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产业的进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与社会基础。去年冬季建成的紫云山滑雪场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冬季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其带动效应已然显现,陈庄村围绕滑雪场开发的“农家饭”、“乡间游”等附带项目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稳定祥和、文明向上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始终坚持“稳定、发展、提高”三不误,一方面,确保一方平安稳定。不断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镇级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三级稳定工作保障体系,专门成立稳定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三级排调网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保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注重重大节日、暑期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稳定,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我镇无一例到市以上机关上访的现象。另一方面,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和“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年为契机,在区领导和区直各局的关心支持下,包括镇村在内共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党的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投资113万元,新建两室4个;投资65.4万元新建10个村的文化广场;投资332.8万元修路18300延长米,修桥10座。目前,有6个村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14个村达到市级普及村标准。目前,还有5个村没有两室,15个生态文明村没达标,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其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普及标准。
(四)以人为本,完善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
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新当选两委干部培训,帮助做好新老班子交替工作,理顺各方面关系。针对换届后有2/3以上的村干部是新当选,大部分文化素质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等情况,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强化三项措施推进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 农村干部档案。把村书记、村主任作为一级干部,纳入镇干部管理序列,由镇党委为其建立一套组织人事、工资、考核档案,作为其任免、使用依据。二是严格考核奖惩。年初,由镇党委统一制订、下达农村班子的考核目标和记分标准,年终进行考核。对当年完成任务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兑现奖励工资,对完不成任务考核为不合格的村干部,除不享受奖励工资外,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给予免职。三是加强任期督导。对现任干部实行定期培训,定期考察、定期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农村干部健康成长。对离任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凡发现问题经查实的,一律按章处理。
三、狠抓落实,四项措施保发展
(一)解放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一是在党员干部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当前宏观形势给我们发展提供的难得历史机遇,认清经过多年的积累,我镇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由量变而质变的关键时期,错失了这个机遇,不仅是对工作的失职,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漠视,更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二是加强在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为他们致富、小康提供了机遇,引导农民群众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保守思想、既得利益。通过坚持不断地宣传教育,目前,我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谋发展、快发展、突破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狠抓《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维护村两委班子的团结,统一工作思路,促进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继续实施“素质工程”,加强两委班子培训,行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村干部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实施“高职低挂”工程,让年轻有为的副科级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班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村级班子的内在动力。四是以“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平台,推动“两室”建设,继续狠抓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三培养一提高”的原则,严把党员入口,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三)提升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关键,发挥优势,以三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把今年定为新农村建设开局年,年初镇党委政府就确定了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好事、实事。半年来,镇、村两级财政累计筹集、投入近百万元,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问题,不但使我镇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而且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开局年中看到希望,得到了实惠,从而更加坚定了农民群众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四)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机关。我镇以区优化办明察暗访全区各单位机关效能为 契机,对机关环境、工作人员作风、考勤制度、工作规程等等提出严格细致的要求,并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提出机关工作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中午休息时间饮酒,不得在村内用餐,不能以任何理由向村干部提出工作之外的要求,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这些做法,得到了来镇办事人员、村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树立诚信、务实、服务、廉洁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在农村群众中倡导“工作能力为先、人品道德为重”的理念,引导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三是加大驻村企业和村两委的互动,一方面发挥驻村企业人才、资金、信息优势,为所在村提供发展经济的空间,吸收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村两委在谋划全村工作时,时刻考虑驻村企业的利益,为驻村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从而形成双方的优势互补,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