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5篇)

时间:2019-05-13 10: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

第一篇: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咸政办发[20*]9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省文物保护管理条理》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物是人类文明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树立“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和“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按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确保文物安全

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作为建设规划部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提。

(一)凡涉及到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工程项目,在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必须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二)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范围内实施的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三)建设单位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十个工作日内,须在文物部门办理基建用地范围地下文物考古勘探手续。文物部门出具基建用地地下文物古迹处理证明书后,规划部门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全县文物、国土、规划、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共同维护文物管理秩序。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基本建设项目尽可能避开文物重点保护区,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内的建设工程必须坚持实施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的原则。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包括修路、铺设管道、电缆、架设线路、窑场取土等,建设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范围内(包括取土区)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如有重要发现,由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必要的考古和发掘。未经文物部门勘探和处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土动工。否则,文物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私自开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坏的,要按照《*省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管理,相互配合,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要密切协作,认真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两利”方针,努力开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两利”“双赢”的新局面。县文体局在本单位设立对外服务窗口,负责受理由县计划、规划、城乡建设部门审核批准的投资项目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文物保护事宜。

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前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必须有文物考古勘探资质的单位进行。凡在我县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考古调查、钻探、发掘项目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市文物钻探管理处和考古研究所是市政府批准、唯一承担全市范围内考古钻探和发掘的单位,其它未接受资格审查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此项业务。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基建用地地下文物古迹处理证明书》时,必须依据市文物钻探管理处提供的勘探成果。中央、省考古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经批准在我县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到县文物行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交验批准计划、发掘证照,并接受其管理、监督。

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要带头学习和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加大《文物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基本建设中法人违法的文物破坏案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文物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全县文物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第二篇: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

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号)及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参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21〕100次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全市文物保护利用的各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入落实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文物安全为底线,以科学保护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导向,改革创新强基础,攻坚克难补短板,奋发有为蹚新路,坚定自信争一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政府负总责、文物部门监管、有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

——坚持分级分类保护。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从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并重转变、从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向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和线性与片区文物整体保护并重转变,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保护管理。

——坚持融入发展大局。以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为抓手,将文物保护利用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河一山一岭”区域经济发展、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振兴、“一名人一馆”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开放,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全国、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合理保护利用。始终坚持在保护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利用文物,以开放展示促进合理利用,以合理利用反哺保护,形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从单体文物单位利用向线路、片区、类别为主的体系文物单位利用转变,从单一利用方式向多渠道利用方式转变,从单一县域、市域利用向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利用转变。注重强化文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传承河东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坚持项目引领发展。以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为引领,立足于国保、省保、市保的保护利用项目储备,加快县保以上濒危文物的抢险步伐,合理布局县保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项目,力争以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推进为“三高地三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文物贡献。

三、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末,紧紧围绕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目标,文物依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机构队伍更加优化,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三高地三强市”、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由文物大市向文物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四、主要任务

(一)严守底线,确保安全

一是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辖区内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文物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文物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文物博物馆单位法人是本单位文物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集体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集体组织负责人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私人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所有人及管理使用人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无使用人的田野不可移动文物,县、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

二是健全文物安全协调机制。

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由公安、市场监管、应急、消防救援、文物、旅游等多部门组成的市、县两级文物安全联席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原则上市级层面每季度一次,县级层面每月一次,以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判文物安全形势,协调解决存在问题,部署联合巡查行动。同时建立文物与消防救援部门的会商机制,原则上市级层面每年两次,县级层面每季度一次,定期就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协调行动。

三是制定完备的文物安全防范制度和巡查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单位的内部安全防范制度,配备强有力的安保人员,配齐安防、消防、技防设施,完善消防、被盗、反恐防暴、紧急疏散等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将文物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探索网格化保护、文物长保护的文物安全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组建专业队伍等多种方式,组织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专职巡查检查队伍,定期对辖区内的文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四是建立打击文物犯罪和文物违法的长效机制。

各级公安部门应根据本地文物安全和文物犯罪形势,定期组织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项行动,保持长期震慑和持续高压态势。规划与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文物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工程、文物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开展持续不懈的行政执法,防止违法事件发生。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建立国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台账,坚持一案一登记并定期上报,推动负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二)分类实施,做好保护

一是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到2023年底,依托全市丰富多样且密集分布的文物遗存,以基本建设考古前置、文物行政执法两方面工作为重点,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路径,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同步完成盐湖区环盐湖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永济市蒲津渡与蒲州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和芮城县古建筑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等省级专题示范区创建任务。为未来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其他县(市、区)也要梳理辖区文物资源,评估文物价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相衔接的县域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做好古建筑保护。

坚持分级分类保护原则,加强国保、省保、市保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项目储备,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规划三方案”,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库。结合乡村振兴、“一名人一馆”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安排乡村县保及未定级庙宇、戏台、祠堂类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利用。要加快濒危古建筑抢救保护,实施一批重点抢险项目。贯彻落实《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每县(市、区)每年至少要完成1处文保单位的认领认养工作,使社会力量通过“文明守望工程”真正实现守望文明、造福社会。要做好古建筑的日常保养和巡查监测工作,实现全市所有国保、省保古建筑日常保养维护全覆盖;市保古建筑抢险加固基本完成,保护性修缮完成60%;县保古建筑抢险加固至少完成80%,保护性修缮至少完成50%。

积极探索传统民居的保护新途径,破解私人所有民居的保护利用难题。将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传统建筑、街区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统筹保护,合理利用。出台《市传统民居类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导则》,加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业等展示内容,打造具有河东特色、河东风格和河东气派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示范案例。

三是做好地下文物保护。

依法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六部门核查”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两利方针,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确保全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为全省推进地下文物保护考古前置改革建立标杆。

增加专业考古人员数量,提高考古科研工作能力,提升专业考古水平。与国家、省级有关考古机构密切合作,举办“西阴论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考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配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展考古研究项目,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等重大科研课题,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考古学实证。

四是做好大遗址保护。

以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核心,建设大遗址保护利用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省级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打造黄河文化文旅示范基地,并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同时,加强芮城西侯度遗址、夏县禹王城遗址等其他大遗址片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争全市再有一处大遗址能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五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

贯彻落实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以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为契机,彻底摸清我市革命及红色文物家底,公布一批市、县级革命文物和红色文物名录。推进实施革命文物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工程,以闻喜县、夏县、盐湖区、垣曲县、永济市等地红色文物和抗战遗存为龙头,带动形成区位优势集中、生态环境优美、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革命及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新格局。

六是做好可移动文物保护。

系统开展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病害分析和健康评估,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书法绘画、古籍图书、碑帖拓本、金属文物、革命文物等易损文物的保护修复,至少完成500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投入和科技支持,注重文物库房和展示环境的改善,努力实现从被动的抢救性修复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拓宽文物征集、捐赠渠道,丰富藏品体系。切实做好市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主动服务,探索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途径。

七是做好永乐宫文物保护。

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永乐宫国宝级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龙虎殿、重阳殿壁画保护工程。实施宫门、珍贵石刻、元代琉璃、明代塑像的保护修复。联合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木构件、病害、虫害科技保护研究,编制三清殿泥塑科技保护方案。建立博物院永乐宫壁画保护工作站,推进壁画保护科研工作。同时加强国保单位的壁画保护工作。

八是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持续推进“关圣文化史迹”和“关公信俗”两项申遗工作。联合有关市县,协调合作,推动“关圣文化史迹”尽快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联合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文化机构,借用国外的申遗名额,加快“关公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步伐。依托池盐文物保护单位,启动“河东池盐文化遗迹”申遗工作。

(三)加快开放,促进利用

一是积极推进县级博物馆建设。

盐湖区河东池盐博物馆年内要完成基本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十四五”期间,县绛州历史博物馆、临猗县博物馆新馆、垣曲县博物馆新馆要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各县(市、区)要启动博物馆标准化规划和建设,全面加强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和运行评估,以专业的管理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二是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服务。

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原创展览带动临时展览,推动本地展览对内、对外交流和线上云展览以及联展巡展活动。“十四五”期间,市级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原创临时展览不少于4个,县级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原创临时展览不少于2个。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至少有1个原创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推进实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工程,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推出一批主题展览陈列,生动鲜活地讲好河东革命故事,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及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水平。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化,各级文管所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展览展示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进研学基地,推进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

三是依托重点文物发展旅游产业。

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以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依托的黄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加强早期文明研究和阐释,推出以夏县西阴等遗址为脉络的华夏文明探源旅游线路;围绕尧舜禹文化遗迹,建设舜帝陵庙为龙头的德孝文化旅游线路;发挥关公故里资源优势,建设以解州关帝庙为核心的忠义文化旅游线路;加快池盐文物保护展示,打造以池神庙为龙头的池盐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加快革命文物、宗教文化等旅游线路开发建设。

四是开展社会教育和研学游活动。

各级文博单位要以活化文博资源、创建社教品牌为目的,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围绕特色文物资源,重点推广永乐宫壁画临摹研学游、芮城古建筑探秘研学游、河东池盐文化生产运输研学游、华夏文明探源研学游、后稷农耕文化研学游等特色研学线路与品牌。

五是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各级文博单位要深入挖掘特色文物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案征集、比赛等活动,推动产品设计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开发、销售具有河东文物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要推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河东人民、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具有独家生产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

六是加强文化遗产研究阐释。

各级文博单位要加强研究阐释,为“游·读华夏历史”做好基础工作。要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全市考古成果的内涵挖掘、资料整理和价值阐释工作,提升文物科研和文物宣传水平。要认真梳理古建筑、传统村落民居文物资源,大力推进重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晋南传统村落民居的展示、研究和阐释工作。加强河东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讲好河东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要大力提升全市文博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文博讲解队伍。

七是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

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是省委部署、市委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各县(市、区)要充分参照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万荣李家大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各自特色的改革思路,制定出契合实际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活化利用方案,力争在活化利用上有较大跨步,不断助推市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在改革基础上,开展专题调研,制定辖区内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专项方案,建立国宝级文物特殊保护利用机制,推动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卓有成效。

科技助推,数字赋能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物保护的第一生产力,数字化手段为文物保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四五”期间,建立本区域文物资源数据库,并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积极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结构建筑进行数字化系统三维建模,做好数字化保护档案,建设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博物馆,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转化利用。“十四五”末,完成全市寺观壁画彩塑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任务。加强馆藏珍贵文物及古籍善本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加快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模式,提升各博物馆、陈列馆的展览体验。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资源优势,打造平等开放的展览平台,让公众可以足不出户的看展览。以陈列展览为依托,开设网络直播公益讲座,开展网络宣传活动,扩大博物馆、陈列馆在公众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搭建好文化服务窗口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文物博物馆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向公众推出博物馆网上展馆、数字文物等资源,打通博物馆与公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区域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助力田野文物安全预防体系。持续进行文物智能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到“十四五”末,完成全市所有国保、省保文物智能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国保、省保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利用公安部门的“雪亮”工程等一切可资利用的科技或数字化手段,助力文物保护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十四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列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预算应根据辖区文物资源状况和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保证本级财政预算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低于2021年的额度,且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

(二)吸纳培养专业人才

认真落实《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多渠道引进培养文博专业人才。对于文博方面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人社部门要配合市委人才办加大引进力度;本科学历的人才,要通过公开招考渠道纳入文物保护机构或博物馆;紧缺的专业人才和具备高级职称的特殊人才,可以通过直接面试考核的方式引进或招聘。注重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加强可塑性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当调高文博单位高级职称比例,以留用、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市文博系统专家库。

(三)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结合《省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市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制定本辖区需要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遵循的《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督促相关单位重视和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决策失误,导致文物遭受破坏、失盗、失火并造成一定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全面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大违法追究力度,强化文物执法督察,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通过对文物的鉴赏,不仅可以体味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联想到文物制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鲁迅有一篇《看镜有感》,写到自己在鉴赏古镜时的感想,其中“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认识,都体现出十分透彻的历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历史,涉及时代风格的变迁,涉及近代化,涉及国民性,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过,他说“海马葡萄镜”是“汉代的镜子”,却是一种误会。现在考古学者已经明确知道,这种镜是唐代制作。“海马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也有“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和“瑞兽葡萄镜”等称呼。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意识风格、生活习俗等。因此,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另外,文物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就是说,文物不仅是各个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6月发起了历时6个月的保护文物古迹的国际运动,要求各成员国充实和改进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法制措施,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使文物的价值观念家喻户晓。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11月,第20届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

中国原本就有保护文物的传统。秦始皇曾经派千人打捞沉没在泗水的周鼎。汉武帝得到出土的铜鼎,将年号改为“元鼎”。据《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的武库中收藏有孔子穿过的鞋子和汉高帝斩白蛇剑。《吕氏春秋?节丧》中写道,对于盗墓行为,要“以严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论》说,当时法律有“发墓者诛”的条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卷一九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明代法律还规定,不论是国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凡地下发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缴国家,否则予以惩处。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保护文物,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

古发掘现场保护中的环境因素及影响

谈到文物的保护,与之相关的文物环境因素是不容回避的话题。文物的埋藏与保存环境就像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及因素会对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产生不同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后果,而对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

来讲,周边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甚至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成败,这一点通过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够切实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对保护的影响,因此说在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中,相应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文物的保护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考古现场保护工作,首先涉及到考古现场保护工作的内容及现场环境研究的内涵。

所谓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问题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

一、是指发掘前文物埋藏于地下的状况,即埋藏环境,由于长时间处于较为恒定的封闭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加之土壤酸碱度、压力、温湿度等因素较为恒定,这种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文物埋藏环境,使文物遭受腐蚀的速率逐渐趋缓,相应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其二,是指从发掘工作开始以后文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这时候一切对出土文物产生作用的外部变化因素,包括温湿度、光照射、空气污染、虫害及微生物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研究它们的存在、发生与变化的规律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

通常所说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指一切配合考古发掘中同步进行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常说的抢救性保护,其次就是遗址、遗迹类现场保护,考古现场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最初也是最重要一个环节,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目前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的重视。由于发掘工作的进行,地下文物原有的稳定、平衡的环境遭受破坏,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包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机质文物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保护工作将会使一些极为重要的遗物遗迹仅仅存在于绘图、照片之中。而现场保护工作就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保护材料支持,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紧急危害的发生,如临时性加固、区域环境控制、器物科学起取等,为进一步保护奠定基础。相对于抢救性保护,由于特殊要求需现场展示的遗址类文物以及特殊情况下目前无法提取遗迹、遗存的保护,也属于考古现场的保护问题。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状况基本类似于后者,根据汉阳陵发展规划的要求与设计,它是在遗址、遗迹上建立的保护性博物馆,因此保护工作也围绕着现场展示进行,以下通过保护工作中具体实例说明与环境间的不可分割性。

——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调查

了解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是任何保护工作 的前题,而像野外考古发掘现场受周边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直接,因此说从文物保存环境角度来讲,及时掌握文物所处环境及周边相关因素的影响,可综合评价造成文物破坏的外部因素及目前文物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文物的有效保护问题。

汉阳陵帝陵考古发掘现场,目前所作的防护措施是采取钢结构框架支撑、顶棚用玻璃钢瓦防护,现有的状况仅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和阳光曝晒,其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阳陵文物中环境因素起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为:

1.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温湿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各种文物破坏反应的进行,是文物遭受损害的根本因素。而阳陵发掘现场近似露天的条件,温湿度也自然随着一天的变化而随时波动,根据我们简单的温湿度记录显示,日气温波动范围达20℃以上、湿度变化超过30%-40%,特别是冬夏两季面临着持续高温和寒冬结冻还造成文物的物理性破坏,以及其它化

学作用和微生物生长等生物作用。因温湿度剧变而引发的木质遗迹文物失水开裂问题已成为保护中的一大难题。

2.坑壁坍塌。阳陵地处咸阳原上,地质形成较晚,为三级失陷性黄土,这种土壤结构松散,含沙量较大,故极易开裂,失水收缩量大,因此将形成塌陷,起壳、脱落。近两年多来,坑壁四周多处塌落且形势愈发危急。

3.降尘及风沙的作用。咸阳原是西安以北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对处于原上的阳陵文物来讲降尘及风砂的破坏作用较其它地方明显,除去机械磨损的破坏、文物表面的风化,空气尘埃降落于文物表面成为有害气体、微生物的载体而产生作用,另外这种尘土在文物表面影响到观赏性,出于参观需求经常性的清扫带来损害。

4.动物昆虫的破坏。在划定保护范围之前,发掘现场为种植农田。经考古发掘后,由于文物中有大量的木质文物和坑道木框架,经常年腐化,遗迹的腐殖物形成了坑道独特的营养生态条件,且周边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诱集了大量的农田害虫进入坑道,威胁、破坏文物。

5.微生物、低等植物的大量滋生。同上原因,坑道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及高温高湿的外部条件和目前为了保护文物环境的相对稳定所采取覆盖塑料布的因素,在阳陵造成了大量微生物、低等植物的泛滥,也成为危及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

除此之外,其他如因发掘暴露造成的地下水分散失、裂隙及粉化等表面风化因素的加重;光线及紫外线的辐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破坏作用。

——文物保护中的环境作用

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任何一项实际工作中更应该注重现场环境的各种影响,许多在室内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工作,而在田野却因操作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界环境条件往往左右着保护工作的成败。

如选择适当的加固保护材料是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在现场加固中,更应考虑加固材料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以满足复杂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以阳陵木质及木质彩绘遗迹的加固为例,由于木质的腐朽,埋藏环境中的土壤颗粒或矿物质成分在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逐渐地填充到木质糟朽降解以后留下的空间,形成仅有器形的土质车辆及马匹等遗迹,由于上述土壤化过程使其质地结构疏松、脆弱且不定型,现有条件根本无法从现场提取出来,只有在现场保留下来。此类问题在实验室内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是在发掘现场中对加固材料的要求需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即材料与水的兼容性、具备优良的透气性、耐候性、渗透性,还有在加固过程中保持土质表面不产生失水开裂等。目前来看,现有的保护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其原因就是无法排除现场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

还有由于微生物的任意生长与繁殖,对文物的侵害而特别是对有机质文物及彩绘颜料的损伤是极其致命的。在阳陵发掘现场由于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微生物的防治就显得极迫切,经反复摸索,多次实验结合现场环境下气温变化大、水分散失快的特殊条件,在防霉剂的应用上选择以丙二醇作为载体,这样能有效控制水分的快速散失,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

效果。

在虫害的控制方面,通过采取药剂封闭熏蒸,饵诱杀施放药带,坑道喷雾及四周加装防虫网等技术防治技术外,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周边环境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仍然会诱使大量害虫产生再次进入坑道威胁文物,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阻止害虫发生的手段就是环境的隔离,即加装防虫隔离网,对于这种大面积的除虫工作是迫不得已进行的,真正有益的工作是作好虫害的预防,同时采取必要措施破坏虫类适宜的生存环境。

——现场保护中的环境控制

文物处于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这种埋藏环境趋于稳定,这其中的文物也就处于一个相对、暂时的动态平衡之中,但随着发掘进行固有平衡被破坏,特别是温湿度骤变、光辐射等对文物产生一突变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导致文物毁坏的重要原因,加之出土后环境条件的反复波动,增大了破坏反应的进行,从长远考虑,文物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文物保护研究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对文物实施保护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控制文物所处环境,为文物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单独存在的空间。从稳定的文物环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可以通过阳陵南区从葬坑8号坑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中表现出来。

8号坑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机构共同建造,按照最初设计思路是通过在封闭条件下,采用控制温湿度、冷光源照明及空气过滤与交换系统等技术手段,为其中清理出土的现场文物营造稳定的环境条件,但由于资金和项目执行中的问题,该项目没有完成,目前8号坑仅为封闭条件,未安装使用其它调控设备,虽然如此,由于它达到了阻止温度剧烈波动的效果且长期保持着高湿度,经过6年多时间出土文物保存较好,仍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与其他同期的出土物相比较,产生了明显的差别。

在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博物馆的建设方案中,其下沉式地下现场展示也是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将着眼点放在营造较为稳定的现场环境,即通过控制文物所处小环境来达到阻止出土文物免遭破坏的目的。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发掘现场保护的影响实际体现在防与治两方面,具体表现为三个步骤:首先环境调查就是找出病因;而克服各种影响文物保护的不利因素解决好现场保护的难题,就是治;所谓防,就是尽可能的创造和控制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适宜的保存环境,这就像人类创造和改善生存环境一样,坚持预防为主,才是文物保护的根本出路。发掘现场文物的保护问题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只有解决好各环境条件对文物产生的作用与文物现存状况之间矛盾,才能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第四篇:文物保护协议书

文物保护协议书

1、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协议书

(草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法则》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杜陵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甲方: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与XXX内各单位(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甲方职责:

1.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2.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

3.提供文物保护法规、文保政策的咨询工作。

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

二、乙方职责:

1、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

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

3、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4、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5.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

代表签名:

(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

2、文物保护单位xx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XXX的文物保护和管理,现XX市(县、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甲方)与XXX内各文物点产权业主(乙方)签订如下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

一、文物名称:

XXX(此处应列出具体的文物点)

二、甲方职责:

1.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

2.对该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3.甲方报请所在地政府为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

4.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

5.乙方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时,甲方应予以协助,在经费上确实存在困难的,甲方应帮助乙方向各级政府提出申请。

二、乙方职责:

1.乙方同意将XXX申报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XXX(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但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3.XXX由乙方负责修缮、保养。该文物有损毁危险,乙方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乙方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乙方负担。

4.在管理期间不得擅自修缮。确需修缮的,应当依法报经批准,由实施单位向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逐级申报,方案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缮。

5.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6.应成立负责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

7.在管理使用期间,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保养、维护。

8.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危害文物保护安全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

9.落实防火、防盗、防水、防虫、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内外的设施、物品、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

10.配合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

代表签名:

(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年 月 日

3、红岩乡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红岩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南府发(20XX)20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特与 签订此协议:

一、甲方职责:

定期不定期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如文物出现不安全因素,将视其情节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甲方每年给乙方管理费100元。

二、乙方职责:

负责对辖区内的 不可移动文物全权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三、此协议书一式二份,乡人民政府、村各执一份,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 方:代表签名:(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一年 月 日

第五篇: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下列文物,均受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及其附属物、古民居、石窟寺、石刻、古树、名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革命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六)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文物。

第三条 本省境内地下、洞内、水域内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第五条 地、市和文物较多的县(市、区)设文物管理机构。不设文物管理机构的县(市、区),须确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文物事业费列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文物事业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专款专用;预算外收入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分批核定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也要认真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第八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公布,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划定公布;

(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公布。第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品;不得进行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因特殊需要必须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文物时,须经原公布机关同意,并报请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建设新的建筑和构筑物时,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设计方案须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同级建设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以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和构筑物,对文物的安全或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影响的,应限期改造、拆除或迁移。改造、拆除或迁移所需经费,属于全民所有的,由建筑和构筑物的使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集体或私人所有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超标准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环境的活动。已经造成污染的,排放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十一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地下蕴藏的煤炭、水源和其他矿藏一般不得开采。需要开采时,开采单位应事先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商定保护文物的措施。因开采需要维修或搬迁文物时,其费用由开采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任何非文物部门占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限期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签订占用合同。占用期间损坏文物的维修费和搬迁费由占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解决。

所有权属于集体或私人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如拆除或改变所有权,应事先征得原公布机关的同意。国家为保护文物需要征购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规划部门应会同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将规划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

第十四条 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石刻等必须保持原有建筑的整体性,对附属建筑和建筑的附属物不得随意拆毁、改建,也不得随意添建。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较大的维修、保养、迁移工程时,须严格履行技术审批手续,按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施工证照,方可动工。第十六条 宗教、园林等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在对文物进行维修、保养、迁移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或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由管理和使用文物的单位负责。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配置消防、防盗设施。文物集中的重点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须建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当地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 导。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发掘单位提出申请,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出土的文物,除根据需要交考古部门研究的以外,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单位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九条 省外有关单位在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必须事先征得本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根据批准文件和发掘证照,与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调查或发掘协议书。发掘出土的文物,按协议规定处理。

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来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理。

经批准参观本省考古发掘现场的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在现场拍照和拣取文物标本。

第二十条 在进行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时,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基建或生产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勘探工作。

大型工程及重点文物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中型以下的工程,由省辖市或地区行署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未经勘探的,工程审批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文物考古部门和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单位应本着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在生产建设和其他动土工程中发现的文物,应如数交当地文物部门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匿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一条 在生产建设或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所需一切费用,由基建或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二十二条 考古钻探队必须持有合法证件。在进行钻探时,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并同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缴纳管理费。探钻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全省一、二级文物藏品登记卡片;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一、二、三级文物藏品档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调用本省范围内的馆藏文物、出土文物和散存文物。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分级后,逐件登记造册。其中三级以上文物须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博物馆、文物保管单位和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收藏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卖、赠送。因展出或研究需要借用时,属一、二级藏品,须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三级以下藏品,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调拨、交换文物藏品,以及省外有关单位来本省征集、借用和交换文物,一级藏品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藏品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或借用国家收藏的文物。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流散文物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或搜集。按规定可以销售的文物,由国家设立的文物商店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社会上收购文物和经营文物销售业务。

零散出土文物应交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藏,不得私自买卖,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收购。

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省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收购或经销文物。

第二十六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供销社以及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与文物部门配合,对掺杂在收购的废品中的文物进行拣选。拣选出的文物,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第二十七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缔文物黑市交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贩运活动。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归还原收藏单位或移交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二十八条 石刻的拓印,由文物保管单位进行。非文物保管单位或个人拓印,须经批准。重要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生产,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复制一级品文物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二级品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三级品以下文物须经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文物保管单位及旅游、轻工部门分别或合作进行。仿制文物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

第三十条 临摹壁画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临摹时必须按临摹的规定进行,保证文物不受损坏。

第三十一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不得拍摄。允许拍摄的文物,也不得全面系统地拍摄,不得从展柜中提出拍摄。需要拍摄时,须按文物的保护级别,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壁画、彩塑、书画、纺织品、漆器等易损文物,不得使用强光灯拍摄。

第三十二条 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及录像,属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非文物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测绘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认真宣传执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保护文物有功的;

(三)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四)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五)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的时候,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追缴非法所得的文物;

(二)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私自经营文物购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经营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两倍的罚款;

(三)进行倒卖文物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倒贩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三倍的罚款;

(四)将国家收藏的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处以一至两倍的罚款,并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

(五)污损、刻划、攀登文物的,视其情节,由文物保管单位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

(六)私自拓印重要石刻,私自复制文物或将未公开发表的文物资料私自送给外国团体和外国人的,私自将国家收藏的文物赠送、借给他人的,视其情节,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七)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挖土、采石、爆破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其停工,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八)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堆放垃圾,超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活动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上述单位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九)违反考古钻探技术规程的,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钻探、发掘,并处以罚款;

(十)在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不及时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使文物受到损坏的,给主要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

(十一)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违章建筑的,由建设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或改造,并对上述单位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十二)擅自移动、损坏文物保护标志、界桩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十三)擅自拆除、改建和损坏古建筑及其附属物、纪念建筑物、石刻、石窟寺、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古树、名泉等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按损失程度负担修复费,并处以罚款。

罚款数额除

(二)、(三)、(四)项外,对违法单位的罚款为五千元至五万元,对个人的罚款不超过两千元。

依据本办法进行的处罚,受罚单位或当事人不服的,在接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可向执行处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十五日内,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的,由处罚单位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和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进行文物投机倒把活动情节严重的;

(三)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名胜古迹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流失、失火、失盗情节严重的;

(五)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六)将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七)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1月11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

下载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范文大全

    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方案)本工程涉及到环境、古建筑、佛像的保护,所以必须建立环境、古建筑以及成品保护意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1、 文物保护组织管理措施 (1)项目经理部明确各个......

    文物保护预案

    宁杭高速公路NH-NJ1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施办法附件5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关于加强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相关指示精神,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述 职 报 告 一年来,在中心党支部和主任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文物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党性锻炼和廉政建设,严于......

    文物保护制度

    文物保护制度 为了加强对文物资源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文物法,黄堡镇文......

    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 建设期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建大同至西安北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管理,预防项目建设对国家文物造成损坏,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办法......

    文物保护英文

    How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When talking about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s, I think the following aspects may be focused on. Firstly, we should improve......

    各种文体及其格式

    应用体大致可分七大类 (一)公文类 这类应用文主要指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表达自己法定意愿、联系与处理公务、记载与传递信息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命......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

    附件三 拟授予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项目负责人职业资格人员名单 (514人) 董瑞华、董均亭、曹海江、刘宝禄、张凤鸣、孙振清(所在单位 北京怀建集团有限公司) 安广平、谷万起、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