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年海淀区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范围
2013-2014年海淀区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范围
一、选择题:
1、字音:二字词范围是后三单元课文内易读错字词表中,含文言文,不含诵读、名著和专题
? ?? ?四字词范围是后三单元课文内常用字词表中,含专题,不含诵读、名著和文言文
2、字形:二字词包含在后三单元课文中,不含文言文、诵读、名著和专题(以易错字为主)? ?? ?四字词范围是后三单元课文内常用字词表中,含专题,不含诵读、名著和文言文
3、词语运用:四个四字成语,均在后三单元课文常用词语表中
4、标点符号:冒号、引号、顿号、逗号、句号、叹号
5、连贯题:结合语境填顺序最合适一句。
6、文常:考察重点作家、作品出处、内容、文体
范围:《人琴俱亡》《晏子使楚》《最后一课》朱自清、叶圣陶、川端康成、苏轼、杜牧、柳宗元
二、??填空
1、古诗文默写范围《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钱塘湖春行》《泊秦淮》
《己亥杂诗》《望岳》《登飞来峰》《过零丁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雁门太守行》
2、??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家、主人公、情节、主题(围绕教材部分选段和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三个题,前两题为文字和图表概括
第三题为半开放题:设计题目或标语等,跟材料有直接联系
四、??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与朱元思书》 ??四篇考两篇
考查:字词句翻译??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重点是对文意和情感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第一题:整体感知能力:梳理情节和情感
? ?? ???第二题:词语、句子、语段理解
? ?? ???第三题:鉴赏题:赏析句子句段作用环境作用
2、说明文第一题:整体、部分内容概括题(说明对象和特征)
? ?? ? 第二题:材料连接:运用或印证
作文部分:命题或半命题??复习建议:重点练习审题的方法
第二篇: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范围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范围(4--6单元内容为主)
1、字词:填空。考查注音、书写。(4--6单元,包括诵读欣赏及专题)
2、解词:填空或选择。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义,或对语境中词语的含义解释判断正误。
3、修改病句:选择。考查缺少主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情感色彩不当。
4、文学常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安徒生、韩愈、辛弃疾、刘禹锡、李白、郦道元、沈括、蒲松龄,老舍、郭沫若、梁衡、《梦溪笔谈》、《论语》
5、默写:《三峡》《论语八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秋词》《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考查识记,理解默写,课内外诗文积累(描写春、夏、秋、冬、雨、雪、风、花等内容的诗句)
6、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考查人物、情节、艺术特色(小说表现手法、修辞等)、阅读方法(如“你打算如何阅读”等)
7、语文综合运用:语段信息整合,正确表述(对联、续写补写)
8、文言文:《三峡》《梦溪笔谈》及课外文言文链接。(课外阅读考查结合注释能读懂文章)
9、现代文阅读:课内:《夏》《宇宙里有些什么》;
课外:叙事散文
10、作文:记叙文(写景、叙事),要写出真情实感,真情实趣。
第三篇: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范围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1.《必修五》、《史记选读》涉及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2.阅读为课外选段。题型参照2011年高考。
三、古诗鉴赏(10分)
唐诗,题型参见2011年高考。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已学高中必修教材中的篇目,《考试说明》未要求背诵而课本要求背诵的本学期已学必修教材中的段落。
五、文学作品阅读(20分)
课外小说(必修五所涉及的主题)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论述类文本
七、作文(70分)
记叙文或议论文
八、文科附加
名著阅读
1.2.
选择题为十部作品 主观题《三国演义》《哈姆雷特》
第四篇: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2013届初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范围
一、字音:后三单元词语表(含“专题”和“诵读欣赏”)。
二、字形:后三单元词语表和前三单元四字词语。
三、成语运用:整册书中的四字词语。
四、病句修改辨析: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义重复矛盾这四种类
型。
五、语言连贯(主要考查照应关系、逻辑关系)
六、标点符号辨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七、文言文字音词义的判断。(考查范围:《爱莲说》《黔之驴》《愚公移山》《桃花源记》)
八、文学常识(文字表述、搭配、同一朝代等形式)
考查范围:布丰、法布尔、柳宗元、杜甫、周敦颐、《乐府诗集》、白居易、辛
弃疾、贺敬之、徐志摩、王维、陶渊明、崔颢、郑谷、虞世南。
九、新闻概括。
十、名著阅读:《西游记》中细致的人物、情节、地点、武器及人物的精神品
质。
十一、综合性学习
1、语段、表格概括
2、归因提炼概括。
3、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概括。
十二、默写:上下句默写、理解性默写
考查范围:《蝉》《孤雁》《鹧鸪》《爱莲说》《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
十三、文言文阅读
考查范围:《爱莲说》《黔之驴》《愚公移山》《桃花源记》
1、词语解释,含“词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2、翻译句子:课下注释较具体的句子、特殊句式
3、内容理解:提取信息、内容概括、主题理解
十四、记叙文阅读(写人记事类)
1、整体感知:情节概括、心理或情感线索。
2、提取信息
3、探究心理、原因
4、词语、修辞赏析
5、语段作用
6、语句含义理解
十五、说明文阅读(动物类)
1、整体感知:思路概括
2、提取信息:指代内容,找原因、表现
3、说明文语言(限制类、强调类词语)、说明方法的作用
4、材料链接:印证并解释
十六、写作(命题作文)
1、写初中生活
2、将事情写出波折变化,将真情实感写出变化
3、有重点地描写
4、开头结尾简洁点题
5、穿插适当的环境描写。
第五篇: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综观全卷,是一份不错的试题,学生也发挥出了真实水平。
共4个小题,考点覆盖了标点符号、字形、词语、语病、诗文默写、综合性学习、课文后名著阅读等。命题的选材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文的实践性。题形设计灵活。
此题反映出一个主要问题:学生的字词基础不扎实,规范化训练缺失。比如,标点改错字和修改病句等,应该说是很常见的也是很简单的,但学生常常忽略了。
不过也给教师提了个醒:以前略有松懈的一些语法语言知识要重新重视起来。
这个部分也有点瑕疵:《游山西村》是老教材中的一首诗。
第一题是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甲《爱莲说》选自教材,学生熟悉,难易适中。材料乙选自课外,有点难度。加点词解释和填相应句子,学生拿不准。
这暴露了学生的弱点:对文言文中的实、虚词掌握不牢。像这个“肖”字,成语“惟妙惟肖”在课文中出现了。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到位。比如,将兰比作什么,领悟到兰的什么品性等。
第二、三题是说明文阅读。应该说比较全面的考察了学生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文内容理解、知识迁移等,很全面。
第四、五两题是记叙文类阅读。两篇文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富含人文内涵,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了文化价值和素质教育的导向。内容概括、语句品味、内容解说、理解仿写、联想迁移等,试题的设计且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换言之,题型为简答、阐释等主观性试题,大多答案要求宽泛,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难易适中。
学生在答题中很轻松,部分学生失分,究其原因大致如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较弱;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对题干的指令性内容找不准答题点;不能用简洁、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答案;对文章深层意蕴挖掘乏力。
话题作文“风景”,没有审题障碍,基本上能扣住话题写作,不跑题。不过要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来,还要动一番脑筋。在作文批改中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写作思路狭窄,选材单一;审题不准,扣题不严;语言表达乏文采,简单叙事;无个人见解,亦无思想深度;创新技巧篇什寥寥;为文造情,华而不实,语言空洞;书写不规范,字迹潦乱等。
对照这面镜子,也照出了一些问题: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因此,我们还要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基本功过关训练,重视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提高阅读的文化品味,倡导作文教学“多看多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