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组织部创新组织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县委组织部创新组织工作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党中央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县级组织部门要把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和任务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干部、党员与人才队伍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创新组织工作,加强农村党员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
(一)重视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服务群众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展翅“头雁”的作用。一是要注重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培养壮大党员队伍。把造就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行“双向”推荐制和群团推优制,公示制、两审制和失误追究制,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和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做到“四个优先”,即高学历优先、年轻优先、一线优先、妇女优先。重点是将农村退伍军人、高考落榜生、能够带头致富、文化层次较高、积极上进的青年等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来,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二是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对外出流动党员,要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家党员,要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进一步推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对老党员,要积极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措施,建立农村建国前老党员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使老党员有所养、有所居、有所医。
(二)加强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那些懂科技、信息广、头脑活的新型乡土人才,如何做好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一是要定期组织各类乡土人才通过县乡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上门服务和巡回辅导,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二是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村学习,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机制和网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探索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新路子,造就数以万计的以农村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乡镇、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带领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创新组织工作,加强领导班子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干部队伍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领导班子强,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保证。
(一)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着眼,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要以镇党委换届为契机,按照建设新农村对乡镇领导的要求配强班子,并不失时机地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领导班子头脑,引导他们自觉用《党章》和党的制度规范行为,牢记“两个务必”,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坚定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在考核评价基层干部标准上,要紧扣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注重引导基层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要不断完善乡镇干部实绩考核、目标承诺、奖励和工作责任追究等制度,增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让想干事的有奔头、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使基层干部在建设新农村中安心。
(二)从提高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着眼,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是自我提高的能力。依托县委党校、农广校等教育机构举办在职村干部大中专学历教育班,重点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农业发展知识和信息,围绕本县茶叶、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展教学,着力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实践能力。二是先富领富的能力。按照发展经济能力强、政治素质强的“双强”标准,以“两推一选”方式选拔部分优秀的农村青年进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充实班子整体活力。要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农村的经
营能手、生产大户等典型中观摩学习,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激发村支部书记增强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同时要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培养一批村支部书记致富典型,树立导向。三是民主集中的能力。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由党员群众决定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完善民主监督方式,变事后公开为事前告知,提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
村级“两会”作用,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交由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做到选人、议事、监督等权力掌握在广大群众手中,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充分征求群众对村干部、村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促进村支部书记提高民主集中的工作判断水平。四是驾驭全局的能力。主要是“三抓”能力培养。首先是抓总体。侧重培养村支部书记“抓大放小”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管理全村重要事务上;其次是抓协调。即协调好村支两委关系,根据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分配相应的工作;第三是抓全员。培养村支部书记调动班子成员、党团员、村民代表作用的能力,用足用活现有人力资源,促进工作落实。五是建设队伍的能力。在发展党员上,培养村支部书记做到“三宽”:胸怀宽、眼光宽、数量宽。胸怀宽,即从内心深处摒弃妒贤嫉能的官本位思想,树立惜才爱才胸襟;眼光宽,即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把好的苗子挑选出来,好中选优;数量宽,即不局限在少数几个人选上,而是要抓好源头培养,保证充足的后备存量。在管好班子队伍上,开展“争做致富带头人”主题活动,带领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奉献、为群众谋利益。在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上,抓好资源储备。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即在原有村后备干部队伍基础上巩固调整一批;从经营大户、致富能手中选拔一批;有计划地从外出务工、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中培养一批。
(三)从培养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着眼,构建乡镇、村基层干部培训体系。要逐步完善干部培训模式,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办事与为民谋利的本领,引导基层干部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加快基层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把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要主动“走出去”,依托发达地区科研院所,建立农村干部培训联系点,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充电。
三、创新组织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体系。
(一)基层党组织要在组织和动员群众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结合实际,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整合组织和人力资源,按照“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上”的思路,在传统农业产业上、党员作用发挥最明显的项目上、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或产业链条上建立产业党小组,实现产业党小组对农村党员的全覆盖。村级党支部设置调整后,要着力加强产业党小组的规范化建设,鼓励产业党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二)基层党组织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推动功能。要牢固确立组织生产力的理念,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对影响生产力诸因素的整合、配置、放大与倍增作用,以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各具特色”的标准,指导示范带乡镇、村高起点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乡镇、村建设规划和全民创业规划。要完善党员带头创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等组织机制,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不断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建设新农村凝聚合力,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村村通”。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紧紧围绕“培训农民党员,服务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加大实用技术、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做到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倡导新风尚,全面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第二篇:以机制创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机制创新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少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三年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显,但在探索和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反思,并进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不松懈、不走样”和长期健康推进。
一、优化典型示范机制,着力克服“垒大户”和形式主义的扭曲。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通过典型示范机制加以推进是符合农村实际的合理选择。简而言之,就是采取重点突破,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循序推进,形成“以点带面”、“抓点促面”的氛围和格局。
两年多来,各地在实践中对典型示范机制开展了多种有益探索,典型村、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但与此同时,典型示范机制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扭曲。
一是存在着盲目“垒大户”的倾向。各类项目、资金密集于基础条件好的村庄用以树立典型,这种“锦上添花”的做法,造成了本身就不太充足的公共资源过度集中甚至浪费,挫伤了落后村、后进村的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是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在典型的打造中,过分畸重于见效快的村容村貌整治,使得新农村建设被简单片面化为新村庄建设,典型村也大多成为看着好、学不成的“盆景式”政绩亮点。
可见,优化典型示范机制是有效衔接新农村建设“点”与“面”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要选好典型。典型村不能简单等同于富裕村、先进村,当前应更多地从代表和反映着农村总体状况的贫困村、落后村中选取典型,在此基础上的经验推广才更有代表性和普适性;二是要建好典型。在提升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硬环境”的同时,应更多地注重典型村的主导产业开发、新型农民培训、文明乡风培育等“软实力”建设,如此的典型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才是“有血有肉”的范本,也才真正有比头、有学头、有干头。
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保障机制,大力减轻村级组织的债务包袱。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持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公共设施严重欠账、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有所好转。但在水、电、路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中,却暴露出村级组织的债务包袱越来越重的问题。农业税取消后,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村提留”款也退出历史舞台,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便随之陷入薄弱、亏空的境地。再加之政府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财政投入又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所需,于是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缺口,村级组织便只得欠债搞建设、举债上项目,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基础设施越建越好、村级债务越垒越高的现象,一些村干部竟以变卖宅基地和村集体财产等方式来消解债务,激化了干群矛盾,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健康推进。
因而,如何完善农村公共品保障机制,以实现新农村建设步伐不减和村级债务不增,便成为当前亟待破解之题。从实践而言,一是要优化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机制。在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应根据农村实际,进一步明确投入的重点和细化投入的标准,加强项目的整合与配套,提高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等。二是要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机制。加强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尊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和农民对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权,使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方式能更好地做到体现民愿和量力而行,以纠正和避免当前建设中存在的“强迫命令”和“大而无当”等问题。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创新社会参与支持机制,探索采取政策支持、舆论引导、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
三、健全环境治理保护机制,努力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势头。
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但随着化工型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特点。
当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农民群众的公共空间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其自觉参与村庄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并没有真正采取和落实专门的应对环境污染的措施,化肥农药过量不当施用、生活污水乱流乱排、生活垃圾乱扔乱堆等现象极为普遍,农村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便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一是要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安排和投入力度,尽快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积极探索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要建立农村社区动员机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农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使农民群众自觉成为村庄环境治理保护的主体力量。
作者系宝鸡市陈仓区钓渭镇镇长助理
第三篇: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各位领导、团干部:
大家好!感谢团区委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结合XXXX年XXX满族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好共青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发展集市经济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是我乡今年总体发展思路,作为乡团委我们将围绕这个思路,以团区委提出的“建设新农村,青春新贡献”为主题来统领全年活动,主要是从“文明、志愿、学习、创业”四个方面,来建设和打造六支独具特色带有“青”字号的满族文化队伍,让“青春”在我乡新农村建设中闪光。
一、打造一支青年文艺表演队,活跃满乡文化活动
由乡团委牵头,从政府机关、中小学和现有的满族文艺表演队中选拔XX名团员青年,组成一个崭新的满族文艺挖掘、传承、表演队。我们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来打造这支队伍,首先,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编排一台集满族起源、地方历史、满族歌舞、满族服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同时,选派队伍中的优秀团员青年到大中专艺校进修,来提高演员表演水平和节目档次,争取利用一年时间,使我们这支青年文艺表演队成为北京地区一支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传表演队伍,能够走得出去,演得像样。我们将从今年X月份开始,以新成立的青春文艺表演队为主,巡回各村演出,把满族传统文化艺术作品送到村头、田间地头,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满族文化弘扬传承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将部分优秀青年表演队队员选派到各村传授满族特色文艺节目,提高农村演员的表演水平,促进我乡满族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开展。
二、开办青年满文满语研学班,营造满族语言氛围
从中小学和各村选拔XX名团员青年组成满文满语研学班,外聘具有民俗文化专业教师来为研学班系统传授满族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我们将按照边学边教的原则,先在中小学开设满族历史、满文满语教育课程,使我乡中小学生了解满族历史,懂一点满文满语。号召青少年“争当满语志愿宣传小使者”,动员家长、亲朋好友学满语、说满语。另外镇团委还为各行政村统一购置教学光盘,由研学班学员向各村农民传授满族满语知识。同时,在全乡团员青年中间开展“学习百句满语”活动,年终评出X个学习满文满语先进团组织,XX名先进个人,用典型带动的方式,鼓励团员青年争当学习满文满语的带头人,挖掘保护民族遗产的生力军。通过研学班的教授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力争通过X年的时间,使当地XX%的农民都能用满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对话。
三、成立青年文化产业发展宣讲队,拓展满族文化传播
在全乡范围内选拔XX名优秀团员青年和XX名包村干部共同组成“文化产业发展宣讲队”。主要负责满族起源、地方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开展“进一村、走百户”大型思想宣传活动。要求宣讲队成员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XXX户农民,与群众面对面讲授满族历史,弘扬满族文化,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帮助群众答疑解惑,为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筹建文化产业建设调研团,深挖满族文化内涵
乡团委协同镇有关部门,聘请清华大学城市与发展空间研究所专家和中小学部分教师共同组成“文化产业建设调研团”,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驻列入建设计划的X个行政村。针对各村经济、人口、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确定不同的文化产业建设思路。比如,把二道河村重点发展以踩高跷为主的文化产业,八道河村以满族歌舞表演为主,使满族文化新农村建设各具特色,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个特色。
五、组建青年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促进农村增收致富
从华都公司、北京市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西洋参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本乡林业站、科技站和种养殖服务中心聘请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青年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块,帮助农民发展优势产业、传统种养殖业。根据长哨营乡产业发展特点,计划分成种植业、养殖业、民俗旅游业等X个小组,通过举办小型讲座,与团员青年和群众座谈,现场操作等培训形式,传授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引导干部群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比如:进一步做大做强七道河村西洋参品牌、老西沟瓜果长廊、项栅子杂粮生产和满族特色小吃深加工等。
六、成立共青团工作指导团,烘托团的工作氛围
由乡团委牵头,选拔大沟、老西沟、二道河等村XX余名经验丰富、实绩明显的优秀团干部组成“共青团工作指导团”。全年计划举办X次报告会、进村座谈指导等形式,就农村团组织建设、团员青年教育培训、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内容巡回各村,进行现身说法、现场解疑,传经验、教办法,全面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当好党的助手。
以上是我们XXX团委满族文化宣传活动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谢谢!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四篇: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
各位领导、团干部:
大家好!感谢团区委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结合XXXX年XXX满族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如何做好共青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发展集市经济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是我乡今年总体发展思路,作为乡团委我们将围绕这个思路,以团区委提出的“建设新农村,青春新贡献”为主题来统
领全年活动,主要是从“文明、志愿、学习、创业”四个方面,来建设和打造六支独具特色带有“青”字号的满族文化队伍,让“青春”在我乡新农村建设中闪光。
一、打造一支青年文艺表演队,活跃满乡文化活动
由乡团委牵头,从政府机关、中小学和现有的满族文艺表演队中选拔XX名团员青年,组成一个崭新的满族文艺挖掘、传承、表演队。我们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来打造这支队伍,首先,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编排一台集满族起源、地方历史、满族歌舞、满族服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同时,选派队伍中的优秀团员青年到大中专艺校进修,来提高演员表演水平和节目档次,争取利用一年时间,使我们这支青年文艺表演队成为北京地区一支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宣(本文来自好范文,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传表演队伍,能够走得出去,演得像样。我们将从今年X月份开始,以新成立的青春文艺表演队为主,巡回各村演出,把满族传统文化艺术作品送到村头、田间地头,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满族文化弘扬传承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将部分优秀青年表演队队员选派到各村传授满族特色文艺节目,提高农村演员的表演水平,促进我乡满族文化活动整体水平的开展。
二、开办青年满文满语研学班,营造满族语言氛围
从中小学和各村选拔XX名团员青年组成满文满语研学班,外聘具有民俗文化专业教师来为研学班系统传授满族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我们将按照边学边教的原则,先在中小学开设满族历史、满文满语教育课程,使我乡中小学生了解满族历史,懂一点满文满语。号召青少年“争当满语志愿宣传小使者”,动员家长、亲朋好友学满语、说满语。另外镇团委还为各行政村统一购置教学光盘,由研学班学员向各村农民传授满族满语知识。同时,在全乡团员青年中间开展“学习百句满语”活动,年终评出X个学习满文满语先进团组织,XX名先进个人,用典型带动的方式,鼓励团员青年争当学习满文满语的带头人,挖掘保护民族遗产的生力军。通过研学班的教授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力争通过X年的时间,使当地XX%的农民都能用满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对话。
三、成立青年文化产业发展宣讲队,拓展满族文化传播
在全乡范围内选拔XX名优秀团员青年和XX名包村干部共同组成“文化产业发展宣讲队”。主要负责满族起源、地方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开展“进一村、走百户”大型思想宣传活动。要求宣讲队成员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XXX户农民,与群众面对面讲授满族历史,弘扬满族文化,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帮助群众答疑解惑,为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筹建文化产业建设调研团,深挖满族文化内涵
乡团委协同镇有关部门,聘请清华大学城市与发展空间研究所专家和中小学部分教师共同组成“文化产业建设调研团”,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驻列入建设计划的X个行政村。针对各村经济、人口、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确定不同的文化产业建设思路。比如,把二道河村重点发展以踩高跷为主的文化产业,八道河村以满族歌舞表演为主,使满族文化新农村建设各具特色,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个特色。
五、组建青年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促进农村增收致富
从华都公司、北京市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西洋参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本乡林业站、科技站和种养殖服务中心聘请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青年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块,帮助农民发展优势产业、传统种养殖业。根据长哨营乡产业发展特点,计划分成种植业、养殖业、民俗旅游业等X个小组,通过举办小型讲座,与团员青年和群众座谈,现场操作等培训形式,传授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引导干部群众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比如:进一步做大做强七道河村西洋参品牌、老西沟瓜果长廊、项栅子杂粮生产和满族特色小吃深加工等。
六、成立共青团工作指导团,烘托团的工作氛围
由乡团委牵头,选拔大沟、老西沟、二道河等村XX余名经验丰富、实绩明显的优秀团干部组成“共青团工作指导团”。全年计划举办X次报告会、进村座谈指导等形式,就农村团组织建设、团员青年教育培训、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内容巡回各村,进行现身说法、现场解疑,传经验、教办法,全面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建设满族文化新农村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当好党的助手。
第五篇:市物价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是价格部门减少价费矛盾,把政策直接交给群众,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有益之举。常熟市物价局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初步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组织领导上,坚持“三到位”。一是领导力度到位。成立“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办公室,由局长任办公室主
任,副局长任办公室成员,各镇(场)物价领导小组全力配合“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二是宣传力度到位。组织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专题宣传活动,在城乡挂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在社区街道设置价格政策宣传栏,在《常熟日报》登载各类价格政策及信息32期。三是文件贯彻到位。组织全局人员学习省物价局印发的《2006年全省农村价格工作意见》和苏州市物价局出台的16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全面部署“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的工作步骤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价格服务上,做到“三个心”。一是对待群众精心。成本调查队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成本和农民收入支出情况;价格管理科、收费管理科及时贯彻和制定有关支农惠农政策,检查所抓紧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把损害农民利益、阻碍农村发展的乱收费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对待基层热心。在“三服务三走进”活动中,深入乡村、市场、社区、企业,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如今年采用收费科、审批中心物价窗口、乡镇物价员三位一体、科室联动的服务方式,通过收费科上门收费年检时收回老证、物价窗口审核制作好新证、窗口工作人员和乡镇物价员联合上门送证,共为九个乡镇送去《收费许可证》合计正本、副本各175本,此举在基层收费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广大收费单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对待投诉尽心。对群众投诉,实行价格投诉举报受理查处一体化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尽心尽责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复、件件落实、群众满意”。上半年受理各类价格举报245起,立案查处30次,结案率100,回复率98,实现经济制裁金额5460元,退还消费者5460元。
配套措施上,采取“三加强”。一是加强收费公示。对每个镇(场)建立起来的公示牌(栏),逐个进行检查和更换内容,让群众对牌(栏)的项目及收费标准,看得明明白白。二是加强责任管理。“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中,实行局长包镇(场),科(所)长包管理区的方式,做到宣传面广,不留“死角”。三是加强检查力度。坚持调查取证充分,检查情况属实,处理案件公正,回馈群众满意。特别是对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用不起电”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查处,并将办案结果公示于众,群众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