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经验介绍
***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经验介绍
我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先行、整改切入、抓点带面、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基层组织建设五大项目为重点,结合县上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发动群众,整村推进,东川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雏形,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2009年度全县新农村建设观摩考评中我镇位居第二名。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于我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56亩,绿化生态面积7万余亩,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486户,1879人。2009年东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高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351元)平均水平的24%。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硬化入组路17条5.87千米,入户路260条5430米,修复莆沟水毁水泥路1条1千米,新修祁家沟砂石路1条2千米;新修平板大桥3座(铁中、张塬、浦沟);解决张塬、祁沟等4个组800人饮水问题,修蓄水池,沉淀池4个各74立方米,埋设主管道5500米,新修截渗坝1座,灌溉渠1千米,下水道300米,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1%;实施农网改造4个组,改造线路4千米。
二是民居环境显著改善。我们按照规划先行的方针,严格按照风格一致、色调统一的要求,对330户房屋外墙粉刷搪白,室内墙壁粉白、门窗油染。硬化场院310户22000平方米,修花园60个,改厕172户,364户实现了圈、厕、沼、灶四位一体,危房改造40户,其中危改32户,安居工程8户,实现了
1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全村“脏、乱、差”状况得到治理。
三是主导产业初显规模。主要按照县、镇“一村一品”规划,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养猪示范户32户,养羊示范户2户,全村养猪近4000头,其中,养猪协会会长李文平现存栏良种二元母猪40头,良种公猪2头,商品猪40头,已出售仔猪600头,商品猪40头,全年饲养量达700头。2009年东川村畜牧产值达938.1万元,占到了农业产值的78%。为了更好提升产业化水平,东川村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服务群众,成立了东川村养猪协会,吸纳会员150户,并在协会的帮助下联系相关部门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7次,参加培训农民达1200人次。组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会员30户,交纳互助金1.5万元。为了扩大产业规模,镇政府加大了对东川村资金投入,全村共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2户75万元。在抓好畜牧业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行多元化经济,避免单一产业的风险问题,建成经济林园1430亩,其中核桃800亩、板栗330亩、中药材300亩,户均经济林园近3亩;发展劳务输出820人;发展300亩大棚蔬菜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建棚工作,已建成大棚108亩。
四是公益事业得到发展。建成农家超市1处,小型体育场1处,群众娱乐休闲小广场1处,标准化卫生室1处,方便了群众购物、健身、就医、休闲娱乐。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五好班子”、“文明家庭”、“平安创建”等创建活动,改造装修党员活动室1座,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村民议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多项规章制度。
二、具体做法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方配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高度重视,细化落实责任。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年镇村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根据《**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订了《***村示范村建设实施细则》。镇上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任队长,包村领导和分管领导为副队长,涉及的相关部门站办负责为成员的工作队,并在政府设立专门办公室专人办公,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行政领导、有项目实施专业队、有示范基地、有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二是逐级召开会议,尽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板报、宣传牌等宣传主阵地作用,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专题大讨论,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村组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先后到**龙口镇梁坪村、***三塬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进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广大群众都能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和物资。县新农办已投入水泥1000多吨,卫生局下拨帮扶资金32万元,群众积极响应,自筹砂、石,投工投劳达70万元,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四是加强质量、安全、工程进度等方面管理,确保工程效益。村、组建立专业的施工队进行路面硬化和墙壁粉刷涂白,以保证施工质量。五是狠抓环境整治。坚持从道路、公共场所、群众院落、厕所圈舍等入手,发动群众全面治理“三乱”(即乱堆、乱放、乱占),清理“三堆”(即土堆、粪堆、柴堆)活动,村内面貌焕然一新。六是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程等,成立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规范了村务正
规化运行的四项制度。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体现和保护,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了村内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获得的启示
启示一,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完善产业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规划做到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有近期目标,规划一经制定,要分步实施,严格执行。东川村的建设规划就是在专家指导下,严格根据《丹凤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进行编制,同时按照规划,一项一项狠抓落实。
启示二,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现有发展基础,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动“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城郊村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村,要探索发展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要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下,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要立足区位品牌优势,强化市场观念,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启示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主体,创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决策的主体、建设的主体、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要创新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谁有主动性、积极性,就优先安排给谁,促进新农村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示四,新农村建设要争取项目,多方支持。**我县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县卫生局和县扶贫局在资金上给予
大力支持,部门的大力支持,带动了我镇有关部门和本村投入的积极性,形成了社会各部门、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因此,在以后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各涉农部门和帮扶单位要向上积极争取项目,示范村一定要把争取项目、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联系,争取各类项目和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
启示五,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新农村建设发展与我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上、创新精神上和工作作风上。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新农村建设的永恒动力。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今年寺底铺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基层组织五大项目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二是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成果。根据东川村实际情况,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居住比较偏远的农户,提高其经济收入,改善居住环境,落实整村推进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依托东川300亩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力争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三是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把农民培养成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将农民技术培训与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民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四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建立稳定的文化活动队伍和文化活动场所,通过文化宣传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本情况
林蒲社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本情况
今年来,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我社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我社区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浦口区乌江镇林蒲社区地处乌江镇最南端,当代草圣林散之故居坐落境内。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470亩,辖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3户,人口2229人,村干部5名,党员53名。先后引进生产型企业9家,涉及造船、、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物流码头等,带动本村劳动力就业600余人。2011年实现产值近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38元。2005年获得“浦口区文明村”、“浦口区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村”、“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浦口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和村财收入
1、有效运作“三资”,促进财增收。规范现有资源。2011年龙塘、扁沟两组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菜农收入,在去年100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土地整治调整,调整后共发展钢架大棚500亩,投 1
入资金100万元。其中光龙塘一个组连片就发展280亩。社区积极支持菜农发展设施蔬菜栽培,积极完善水利、道路配套,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提供技术指导,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面服务,解决菜农的后顾之忧。菜农纷纷感叹:有镇、社区两级支持,有农业服务中心服务,我们种菜更有积极性了。
2、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今年我社区在龙塘组新建抗旱站一座总投资3.4万元,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
3、南埂组至龙塘组河道淤泥堵塞是群众反映的老问题,社区领导了解情况后制定了整治方案,对河道进行了清淤行动,清淤量3万方,同时又修复灌溉渠道,共投资15万元。
4、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加大农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劳务经济作为我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突破口。我社区在配合镇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电焊 计算机”等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劳动技能,为居民就业转移和劳务输出提供保障,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技术。
(二)围绕“生活宽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积极衔接区委、镇政府关于农村建设规划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对全社区各个小组进行整体规划,在便民利民基础上,全力推进危房、旧房改造,盘活土地资源,解决新村建设用地的瓶颈,提高群众居住水平。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上半年困扰居民出行的沈云下坡水泥路建设完成了,总长度1公里,宽度达到3.5米,2
共投资了27.10万元彻底解决这个制约群众出行的难题。
3、林蒲社区龙塘组农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年代久远,缺乏修缮维护,已经破损严重,加之近些年愈演愈烈的车辆超载,更使得龙塘农桥危桥问题雪上加霜,威胁着群众的安全。社区了解情况后积极对危桥进行改造,农桥的承重达到了15吨,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
三、2012年示范村项目打算
(一)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居民医疗健康水平。计划将财收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加强社区卫生室建设,确保小病不出门,方便群众看病。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大居民的医疗保健投入比例,使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
(二)投入20万元新建南埂至七份组的1公里的沙石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个制约群众出行的难题。
(三)新合排涝站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机泵设备陈旧老化,锈蚀严重,效率低排涝标准不足继续使用利用价值不高,制约了当地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我社区明年准备对新合排涝站进行全面的更新,建设完成后将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务实的体现。
(四)加大对农桥的建设和改造。农桥是农业生产重要的配套建筑,农桥状况如何事关民生问题。我社区经过研究决定明年对辖区两座老桥进行改造,另外新建一座新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五)我社区领导对辖区内河道做了全面调查摸底,搞清了河塘 3
清淤总量。计划2012对河塘清淤土方量5万方,投资28万元,整治疏浚2条河塘。工程实施后,可增加0.3万方的蓄水量,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改善了水质,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新基础。
(六)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我社区明年计划对龙塘、七份两组的山洪沟泄洪工程进行改造,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围绕“村风文明”,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完善居民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中心老人活动室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活动资金投入,为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拟投入2万元,完善会议室建设,使村民参政议政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
2、落实综治责任制,建设“平安社区”。成立禁赌、禁黄、禁毒、老年劝导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杜绝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发生;加强治安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社区,不存在信访事件,促进平安建设上层次。
3、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增添各种书籍,购置各种健身器材和文娱用品,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4、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一是加大公厕改建力度,拟投资12万元,新建公厕3座;拟投资1.2万元,新建8个固定垃圾池,解决群众倒垃圾难的问题。扫除乱搭建、柴草乱堆、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实现庭院净化、环境美化。
(八)围绕管理民主,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务民主决策。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大会),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事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
2、坚持召开两委会制度。两委干部碰头议事,审批票据,决议近期大小事项,为居民到社区办事提供服务。
3、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完善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居情居务。确保居民对居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居务决策、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等内容向居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的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然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4、加强民主监督。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三、预期目标。
1、经济指标。至2012年村财收入达到214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9元。
2、生产发展指标。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种植业以发展优质蔬菜为主。
3、基础设施。村区域内通各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硬化,给排水设施较完善,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电力、通讯等水平有长足发展,村里达到绿化、美化、亮化。
4、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青壮年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率达到100%,每个农民都掌握一项技术;新农合参保率达100%;村建设有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村设有一定的娱乐场所、老人活动中心和养老院。
5、民主政治建设。有完善的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等制度,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90%以上,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村里无集体上访、无群众性事件、无重大犯罪案件,群众对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自强、诚信守法、有社会公德、远离迷信、抵制邪教的新风尚,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关心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苏志刚同志任组长,村委主任黄四志同志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村两委干 6
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开展。
2、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发挥兵、青、妇、老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半年小变化,一年大变样。
4、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各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村民都要认真配合村支部、村委的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开展。
乌江镇林蒲居委会 2011年11月18日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并提出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对恩施市来说,就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从推进产业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行依法行政五个方面入手,建设高效、文明、现代的新农村。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依据恩施市农业的特点,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抓特色产品加工。就现实而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每一个产业要重点扶持1—2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在技改贴息、财政支农、项目安排、信贷投向、人才流动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扶持壮大华龙茶叶、九洲牧业等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支持新企业的发展,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与协作,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标。通过办会、办节、“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农业产业化效益。二是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两叶一芋两草”为重点,建设好茶叶、烟叶、魔芋、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草食畜牧业、特色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将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力争2—5个农产品板块基地挤进全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范围,并加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联结模式。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营销大户,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利益表达能力,提高农业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向,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二、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难点。就现在而言,主要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三补贴一减免”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政策、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要有效落实,确保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二、三产业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精心培育农村各类市场,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网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择业的准确率,充分发挥驻外机构、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市、乡(镇)劳务信息网,定期发布、交流、预报劳务信息。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化整合“阳光工程”等各种劳动力培训基地,进一步扩大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行“培训—推荐—就业”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业务技能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要认真做好农村通水、通路、通讯等工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加强通村油路和村级公路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新机制。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及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农民“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业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好范文出品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大对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向上的精神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文化模式,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水平低下、格调不高等问题。三是加强民风建设。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第四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把金沙村建设成“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秀美之村”,成为全市新农村示范村中的精品,从而推进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事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聚全镇之力,引八方之援,在金沙村掀起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经过五年努力,金沙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及村容村貌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成为我镇“三农”工作核心驱动力,推动我镇其它15个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事业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富裕金沙”。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辣椒、烟叶、玉米种植和肉牛、黑山羊养殖、渔业等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到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村级经济以每年8的幅度增长。其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5年内,金沙村达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并以年8的幅度递增;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80以上的劳动力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人人均有一技之长。9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门路,其稳定收入占到纯收入70以上。再次,农民生活大为改善。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楼房,住房布局和占地面积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落到实处,完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二是建设“秀美金沙”。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洁、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全部绿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100完成,数字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家家户户均能用上自来水或纯净水,沼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基本完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文化体育娱乐中心以及远程教育点,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三是建设“文明金沙”。通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进组进户,合作医疗率和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100;家庭和睦,邻里相助、人人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村风淳朴,无打架斗殴、无买码赌博、无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
四是建设“和谐金沙”。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牛羊养殖协会、菜篮子协会等),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达50;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活动经常开展,不出现任何村级债务。
二、实施步骤
一是成立班子,形成中流砥柱。成立镇建设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周征同志亲自担任组长,朱建辉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郑志红、徐放明、仇登峰、韩红霞、翁中阳等同志任副组长,戴建兵、周军、徐四仁、任定国、李静、周建青、周吉文、余德清、周志兵及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国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在金沙村的每一个项目都有1名干部具体联系,有1—2个部门单位作扶助后盾单位。
二是深入发动,营造浓厚氛围:2月中旬—3月中旬,认真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乡村干部、党员骨干会,统一思想,全面发动,并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三是精心规划,绘好编制蓝图:3月中旬—4月中旬,由有资质的规划部门编制建设规划,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上级批准实施。编制规划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经济发展,贯彻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地方特色。具体做到村内的生产、社会生态等功能的合理分区,教育、文化、卫生、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四是认真实施,追求一流效果:4月份规划制订后,按照编制规划实际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组织,加快实施。重点抓好“五新一好”。
(一)、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1、公路建设:在5年内,构筑两横四纵的公路网络,通组公路硬化率达到100,通户道路的硬化率达到50。其中与乡西路相接,新建长约300米,宽约6米的水泥路直达余子塘钓鱼休闲基地,并在新建路边植入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均高的树木,在路口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的门楼或“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欢迎您”的大型文化石或文化碑,并在门楼侧或文化石(碑)基标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金沙村建设规划图”。
2、水利建设:抓好周公塘、余子塘、金沙塘的扩容及水泥护坡,抓好全村所有渠道的维修、加固,对所有的干渠进行硬化;
3、农网改造:抓好第三批农网改造工作,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4、生活用水:今年内全村农户用上自来水、摇井水,饮用洁净水入户率达100;
5、文教卫方面:2年内完善村卫生室、图书室、现代远程教育站和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
6、通讯信息:5年内,程控电话实现每户一门,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7、住房方面:在规划区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
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
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经研究,我部决定在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试点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面向村民的信息服务。为切实把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建设完善村(场)级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面向实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实际的思想,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国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示范村(场)的实际和村民的信息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和服务工作。
(二)坚持实干。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人员,明确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建设和服务工作。
(三)求得实效。要根据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四)农民得实惠。要通过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场)入户,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三、建设目标
从2006年9月起,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因地制宜建立起基本适应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场)信息服务需要的信息服务站,再用1~2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文化生活的好伙伴,示范村建设管理的主要抓手、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依托。
四、重点任务
(一)信息服务站建设。计划2006年10月底前完成达到“四个一”标准的信息服务站建设,年底前正式运行。在信息站所在场所悬挂“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信息服务站”牌匾。“四个一”即:有一名信息员(主要从村、场干部中产生),一处场所(主要设在村委会或场部,也可与党员远程教育点、科技书屋等合并),一套信息设备(包括电脑、电视、一体机等),一套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服务站管理规定、信息员工作职责、有关服务规范等)。
(二)信息员培训。培训示范村(场)信息员,使他们达到“五能”要求,即能熟练采集、传播信息;能根据村民的需要,查找下载及审核发布信息;能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电视节目;能指导村民上网获取信息;能利用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支持示范村(场)村(场)务管理。
(三)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站管理服务制度,明确信息员岗位责任,规范服务行为。探索建立示范村(场)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四)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了解掌握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在面上推广。
五、任务分解
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是各级农业部门共同的任务,在通力协作的同时,必须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全国35个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设计和建站工作总体协调、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主要设备的配备,协调有关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示范村(场)信息员的初任培训和信息站建设服务工作的督促考评等。
(二)各省(区、市)农业厅和黑龙江农垦总局、新疆兵团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省(区、市)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工作检查,指导示范村(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场)提供技术咨询及服务信息,负责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牌匾制作及其他急需设备的调剂、工作经验总结推广等。
(三)地、县级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地(市)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具体工作指导,协助解决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落实示范村(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场)提供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支持,主要负责示范村(场)信息服务资源提供、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经验总结,协助落实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网络通道租赁等。
(四)乡(镇)信息站。负责沟通联系示范村和上级农业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落实示范村信息站场所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报告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协助县级农业部门具体指导示范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示范村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协助解决示范村信息站建设和服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指导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是农业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有关农业部门负责信息工作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搞好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省(区、市)农业厅和黑龙江农垦总局、新疆兵团农业局信息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系统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推进的责任单位,务必重视并切实落实好有关各项工作。省、地、县、乡各级有关农业部门,必须确定联系人,以便工作推进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技术指导。各级有关农业部门,要根据部里的统一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认真做好示范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服务站建设和试运行期间(2006年年底前),各省级农业部门信息工作行政部门,必须深入到示范村(场)调研、指导两次以上,并分别于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向农业部市场
与经济信息司报工作进展情况;地、县农业局信息工作主管部门要指定专门人员,随时指导建设工作,解决处理有关问题。
(三)合力增加投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给予每个示范村(场)配备一套信息设备(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具备打印、复印、传真、扫描功能的一体机。2006年9月15日左右到货),各省级和相关地、县农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在资金和信息软硬件等方面给予示范村(场)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和个人,采取捐献、赠送等方式,合力支持示范村(场)信息站建设。
(四)培训示范村(场)信息员。计划今年9~11月间,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统一组织对全国35个示范村(场)信息员开展初任培训。各省(区、市)及有关地、县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重点强化对示范村(场)信息员的培训。
(五)做好考核评比工作。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统一组织对示范村(场)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工作的考核评比。对工作实绩突出的示范村(场)和有关各级农业部门给予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