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巴山夜雨》有感
从未走失的爱
——观《巴山夜雨》有感
在课堂上看了《巴山夜雨》这部电影,心灵仿佛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涤,又仿佛心里的某个弦被触动了,在久久地回响着。这部影片主要是以“文革”的社会背景为主题,描述关于一位被关押了六年的诗人秋石在被押送至武汉的时候,在船上遇到了一个房间里不同阶层的人,每个人对“文革”有着不同的遭遇与态度,但善良的人们帮助秋石与女儿相认,最后连押解的专案人员也觉悟了大家一起帮助诗人秋石离开这样一个故事。
在影片中,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不难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在那个人性被扭曲了的时代,每个人都已经被文革弄的战战兢兢了。船上的人们连互相的关心都要表现的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触碰了禁区。这点从演员关盛轩身上明显的表现出来,他对身边的一切有如惊弓之鸟。但所幸的是,人性的善良并没有丢失。大家同情诗人秋石的遭遇,并且帮助他。对于被迫与爱人分离卖身还债的杏花抱与深刻的同情,觉得她很可怜。这个房间的人可以说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地方各个阶层,有被文革折磨的如惊弓之鸟的京剧演员,有爱憎分明的青年工人,有被迫卖身还债的农村姑娘,有前来祭奠武斗中丧生的儿子的老大娘,还有文革的受害者女教师。这里每个人都对文革有着自己的态度,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人们不再是对文革的一切愚昧无知,惟命是从。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文革”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家同情文革受害者秋石,对主张革命,满口阶级斗争的专案人员刘文英与李彦十分厌恶。就连刘文英也在大家的态度与秋石的提醒下开始徘徊、犹豫不决。
也许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太多的美好容易被忽视甚至被扭曲了。对与错的标准已经失衡了。人们可以说都是生活在一种恐惧的环境中。但是,影片中对这一艘船的刻画,仿佛那些阴暗面都被忽略了,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大家都会为了莫不相识的人担心与帮助。好心的厨师对不相识的小女孩的疼爱,年轻人对秋石的鼓励,大家为杏花的遭遇同情为她落水而担心。在秋石的身份暴露后,大家为他的遭遇抱打不平以及帮助他逃离。就连刘文英也在秋石的劝谏下以及大家对她的态度中反省,最后觉悟原来自己一直是毫无思想地在盲目服从。于是她帮助秋石逃离。就连李彦也坦白了他的计划,在刘文英的面前把手铐扔进了江里。
刘文英的觉醒无疑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她与李彦作为影片唯一的反面人物,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文革对人们的思想的异化以及人们对于文革态度的转变。作为“革命小将”,她已经忽略了自己的思想,被一个错误的目标影响着,她也忽略了社会的人民的生活。在秋石的眼里,她才是那个囚犯,她把自己的精神囚禁起来了,没有看到人间的真情,也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而在这个房间里,在这艘船上,透过杏花她看到了社会上有很多这种被迫卖身还债的事;在老大娘身上,她看到了文革的无辜受害者,尽管她称之为“缺乏思想觉悟的人”;文革受害者“女教师”的仗义执言也是对她的当头一棒。于是她犹豫了,开始反思着她所坚持的是否都是正确的,它所否定的那些是否又是错的呢?
看了这把电影的人,无法不被秋石所感动。作为一个深受文革迫害的诗人,我们可以看出在影片中他不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压。到最后可以说已经是家破人亡,就连唯一的女儿也不知道在哪里,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他知道自己是被押送去受审,他也知道自己随时可能失去生命。但是他却一再的表示他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在遇到船上这些人后,他说过他从来没有对生活失望,而这些人更将定了他的信心。也许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精神上的囚犯才是真正的囚犯。在他的眼里,刘文英是一个精神上的囚犯。他可以说看清了文革的本质劣根,就像他说的那样,那些人不要文化,不要科学,不要物质生产。这将是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森林,没有花朵,将是一个死了的世界。是的,在他的观念里,价值观并没有因为文革的斗争而改变,他始终坚持自己认为对的那些东西。所以他没有对生活灰心,他没有对身边的人心灰意冷。相反,他鼓励被迫远嫁他方的杏花;对于老大娘失去亲人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即使在刘文英等人的监视下,当宋敏生告诉他诗集的下落时,他开心的笑了。从这一切的行为我们都不难看出,他的信念并没有被磨灭。这种精神难道不正是我们今天许多人所欠缺的么?生活越是艰难越需要我们坚强对待,越是需要鉴定的信念。这样才会有勇气来面对这一切。站在环境舒适的现在来说坚强未免太空洞。但生活始终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小困难,每一点曲折都需要我们坚强地去面对。
影片的另一高潮可以说是秋石与女儿的相认。这样一个在文革背景下出生的小孩。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凭着父亲写得一首歌谣只身寻找着素未谋面的父亲这样一个勇敢的小女孩。我们都被她的勇敢所感动了。也许在影片的前面小娟子唱
着蒲公英歌谣出现时就已经为后面的相认埋下了伏笔。就已经预示了他们会借助这首蒲公英来相认。这样一个结局无疑是打动了所有人的心。而影片的结局又把这份感动推进了一步。所有人都帮助秋石和他的女儿离开可以看出大家观念上的转变。大家帮助了他们后愉悦的笑容与坚定的笑脸是那么的美丽。胖厨师憨厚的笑脸让人觉得是那么的可爱,就连轮船也发出了送别的鸣笛。影片这样的一个结局,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还有善良的力量。让人对未来未知的一切都仿佛充满了希望,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一切。
影片虽然是以文革为主题,却没有像大多数的文革纪录片那样大幅度的刻画人们遭受迫害的方面。只是在电影中无形让人觉得有一种压力与阴暗面存在。通过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与善良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信念。使人看了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而不是只看到文革背景下的阴暗与压抑。正面的描写影片往往是把文革的压抑与痛苦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看完之后对文革有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也显得过于压抑。而这部电影更注重刻画人们对文革态度的转变,渲染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更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激情与信心。就像影片中的诗人秋石一样,只要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就存在希望。
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站在今天的我们再次看这部电影,也许有些人会质疑这样的电影是否已经过时了。但我觉得看这样一部电影就像是心灵的一次洗涤,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背景都不会过时的。也有人说,身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能够读懂这些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呢?那些人,那些事,我们以为离我们很遥远。假如今天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又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呢?我不知道。也许只有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遭遇下,我们才会发现那些可贵的东西。在那样一个人性迷失的社会,爱却从未走失。正因为有爱,才让人看见生活的希望与人生的美好。这对今天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也许会迷茫,也许会徘徊。但是,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只要有爱,人性的美好始终不会丢失,人类总会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二篇:巴山夜雨
在自然中感悟,在音乐中思索,在岁月中叙写,用一颗心,去触摸灵魂,去阐释人生中至真至深至美的情怀!
————巴山夜雨
1.简单做人,简单做事,简单生活!
2.在这个热闹的世界里,寻一个安静的位置,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学会在阳光中微笑,学会在沉默中思索,学会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美丽的无限的广袤的世界!
3.痛苦,使人深刻,使人更懂得欢乐。欢乐中的痛苦,使人深思,使人明白;痛苦中的欢乐,让人成长,让人更加坚强!
4.一个人的时候,最容易看到时间,更能看见自己的背影。心本无念,纯净如水,起起落落,只是一抹流风;心本无语,沉默有声,是是非非,只是几声聒噪;心本无心,自然成趣,得得失失,徒增烦恼而已。
5.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有时候原因极其简单,许是一句话,许是一个人,许是一段经历。
6.心情,只是心情,并非人生。别让心情,毁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学会释放,学会调节,更要学会珍惜,因为心情只是一时,人生却是一世!
7.人,永远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能让一个人的心境,变得更加宽阔美丽,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变得也来越干净,越来越动人!
8.秋,给人静谧,给人伤感,也给人执著;秋,让人朴实,让人专注,也让人遥远;秋,使人生美丽,使岁月精彩,使生命无怨无悔!
9.总是因为善良,才选择割舍;总是因为在乎,才会去沉默;也总是因为尊重,才去放下所有的所有。放下,是一种自我,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特别的美丽!
10.心,其实是一个孤独的和弦。若没有痛苦,心就是一条静静的河流,只为懂得的人澎湃;若没有思念,心就是一朵静默的野花,只为懂得的人绽放;若没有了世界没有了生命,心在何方,心将何处,心又何能依?
11.活着,是一种姿态,让自己活得无可替代。把握自己,善待自己,相信自己,以自己的姿态活出一个自己!
12.人生中,懂,比爱更重要。如果懂得,无需表白,无需承诺,无需分分合合。若爱是花朵,懂就是生命中的一抹绿色,一种获得,一份紧握!
13.生命中的有些东西,只有放逐时间,才会愈加清晰。不是因为执着,而是因为值得,哪怕只是一场空落;不是因为心情,而是因为生命,哪怕只是一种伤痛;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离不开!
14.生活,让人学会了面对,学会了承担,更让人学会了拥抱。拥抱大自然,是一种心境,你会发觉:这个世界更纯净,更美丽;拥抱磨难,是一种气度,你会发现:苦难不过如此,幸福竟如此简单;拥抱自己,是一种潇洒,你会渐渐懂得:至少还有一个自己。
15.有些缘份,不能说,不能想,却不能忘。失去的,不后悔;选择的,要用心;拥有的,更珍惜。缘份,其实就是生命的风雨历程!
第三篇:共话巴山夜雨时
共话巴山夜雨时
本报讯(记者 黄惠)继“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之后,为给福州茶人与日本茶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作为“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的后续,易安居特别邀请了日本宇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等院“福凤庵”主任茶道师村井利子,以及日本京都府宇冶国际文化中心理事长、京都佛教大学教育部讲师伊势村纪久子两位日本茶界专家前来福州,与福州茶人共话两国茶道文化,并于11月18日晚在易安居表演日本抹茶茶道。
日本茶道表演重现榕城
当晚,清雅的秋风中伴着西湖斑驳的水纹,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场中日茶道交流的盛会正在易安居茶道会所进行着。作为开场表演的是中国茶道,随后是日本茶道表演。
在日本抹茶茶道表演的现场布置了精美的日本茶席,茶席上摆放着香炉、花瓶等装饰道具,釜(煮熟汤用的容器)在风炉(煮熟汤用的炉子)上烧着。只见日本茶道师右脚先跨入茶席,走到风炉前坐下,向茶席内跪行一礼,而后右手拿起茶碗移至左手,取茶巾放在釜盖上,用右手拿柄勺舀起热汤倒入茶碗,过洗一下茶筅,随后再将茶碗的汤倒入建水(放清洗茶壶、茶碗的废水容器)中。
随后,日本茶道师用右手取茶巾清洁茶碗,后将茶巾放在釜盖上;用右手取茶勺,同时左手轻轻点住榻榻米,意为招呼客人“请用点心”。紧接着,日本茶道师用茶勺从茶入(放抹茶的陶瓷小罐子)中取出少许抹茶,投进洗净的茶碗,注入汤,并用茶筅将茶和汤击打成水乳交融状。之后,右手拿起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自己方向转两圈,将正面朝向客人,放在缘外。此时,另外一位日本茶道师则将准备好的茶汤送至宾客手中,待客人喝尽示意“承蒙招待”后,日本茶道师向客人回礼。
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表演的过程中,现场观众叹为观止,并不时发出“窃窃私语”声,他们分析着两国茶道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以及所要表达的茶道精神。他们希望能够在两国茶道文化上寻求一种切合点,一种殊途同归的唯美茶境界。
中日茶道均源于儒家思想
“日本茶道不同于日本煎茶道,更不同于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是‘抹茶’。抹茶是把茶的生叶蒸青之后干燥,然后弄碎,挑掉筋脉,把经过筛选的叶肉片放在石磨上碾成极细的茶粉。其中,使用较多芽原料所制成的抹茶称之为‘浓茶’,其余的抹茶称之为‘薄茶’。在饮用上,抹茶是将末茶放入碗中,注入熟汤,以茶筅搅拌至茶水交融,即末茶很均匀地调和在水中,然后一起喝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客人在喝抹茶时要先食用主人事先准备好的点心。”日本茶道师介绍说。
然而,尽管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中日茶道是否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据悉,中国最早将茶道的生活美学加以描述并传至后世的是西晋·杜毓《荈赋》,这篇
世界最早的茶赋体现了当时茶道生活之美。然而,最早创立中国茶道的当属陆羽。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百科全书,此后陆羽不断借助不同的场合阐述其“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及抱负。千百年以后,中国饮茶之风超越前代,在饮茶中更增加了丰富性和国际性。在现代的中国茶道礼节中,品茗环境、茶叶、茶具、服饰、仪态、茶会礼节十分讲究。
同样,回顾日本茶道形成的历程,日本茶道并不是在饮茶之初就存在的,而是在饮茶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一种生活需要上升为精神需要。然而,日本茶道却可以回溯到中国茶道。因为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当下中、日茶道的精神源泉,它融合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本报讯(记者 苏婷)
悠扬配乐中,茶道师
为了弘扬中国茶艺文化,培育武陵地域茶产业文化氛围,提升恩施州茶文化品位,即将于2011年1月19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的中国硒都茶城特别邀请了“巴山夜雨”茶道师前来恩施,于2010年12月28日晚在恩施朗曼大酒店进行一场15分钟左右的中国茶艺表演。恩施市*****市长等嘉宾出席并观赏了本次表演。
四组茶艺表演研习
当晚,在朗曼酒店17层的会议厅,嘉宾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了动静皆宜的茶艺表演。第一曲
茶道源自中国传统文化
据悉,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中国最早将茶道的生活美学加以描述并传至后世的是西晋·杜毓《荈赋》,这篇世界最早的茶赋体现了当时茶道生活之美。然而,最早创立中国茶道的当属陆羽。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百科全书,此后陆羽不断借助不同的场合阐述其“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及抱负。千百年以后,中国饮茶之风超越前代,在饮茶中更增加了丰富性和国际性。在现代的中国茶道礼节中,品茗环境、茶叶、茶具、服饰、仪态、茶会礼节十分讲究。
第四篇:巴山夜雨扩写
秋雨缠绵,思绪万千。面对着家书,诗人不由得叹息。妻子一往情深的问候,可自己却一脸的茫然,不知何时能归。依窗而望,小雨淅淅,不由悲从心起,随即写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想起曾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期待着什么时候才能和妻子剪烛夜谈,共叙巴山夜雨时我对你那浓厚的思念之情呢?于是又写了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并题写诗名:夜雨寄北。
——赵文彬
你问我何时归,我却不知在何时。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巴山秋夜阴雨缠绵,诗人独自在屋内依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的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诗人顷刻间想象着未来团聚的情景,与妻子携手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共叙巴山夜雨的寂寥之苦和相思之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以致于蜡烛结出了蕊花。
——郑文君
你问我归来的日期,我茫然的站在长江边上,希望长江给我一个答案,可还是一脸的怅惘。
今天,巴蜀地区下着大雨,我急忙跑回驿站,雨点一颗颗打在我身上,冷飕飕的只穿我心。依床沉思,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好渴望北归。伫立窗前,眺望家乡,浓浓的雨幕遮挡了我的视线,唯有池塘里的水依稀可见,随着水位的缓缓上升,离愁之思,孤寂之苦也像这池塘里的水一样注满了我对整个心灵。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之下共剪夜烛诉说着今日巴山夜雨的连绵不断呢?想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路衡
在慢慢旅途中,不巧遭遇这绵绵细雨。诗人不禁沉郁起来,蜀路参差,巴道坎坷这细细的雨丝不禁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家中妻子夜正与她一样寂寞冷落着,或许是心有灵犀吧,妻子寄来家书,询问丈夫的归期。
尽管思家让诗人肝断寸肠,尽管漂泊的日子让诗人辛酸,尽管此时巴山之夜涤荡着诗人心灵的苦雨,而那涤荡掉的正如那悲秋时节猛涨的潮
水一样涌上诗人那脆弱的心头。诗人何尝不想回到家里与妻子共叙佳话,但是诗人却备受着相思的煎熬,因为前途还这样渺茫,那样朦胧,令人不知所措。
然而诗人放下满怀的谦意,丢下心中的懊恼,抛掉满腔的不悦“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什么时候我们能共剪西窗,促膝长谈,回忆着分开的痛苦,品味着相拥的幸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时的我们多么快活,多么自在。不像现在相隔千里,身上装的是思念,身边陪的是寂寞。
——韩晨露
第五篇:观有感
观<田禹治>有感 1010409班
101040916
赵丹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田禹治传》在韩国的影响力仅次于《洪吉东传》。小说《田禹治传》中的田禹治是专门帮助穷苦百姓,惩罚贪官污吏的英雄。而于洪吉童不同的是,田禹治不仅仅是默默的帮助百姓,而且还会想尽办法惩罚恶人,他用的办法就是道术。与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不同,他有一种骨子里的叛逆。导演崔东勋说,田禹治虽然是英雄,但他的标签页可以打上是反社会的,因此他的个性是很有魅力的。崔东勋导演把这样一个特殊的英雄,从500年前的朝鲜时代穿越到了2009年的现代社会,把韩国古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在21世纪的背景下重新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富有魅力的英雄形象。之前很多影视作品中大家看了很多关于洪吉童、一枝梅等的作品,今天大家可以看一次从未看过的田禹治的英雄形象。
比起韩国这部影片,难免会让我们想到一些相似的电影,比如说国外的<哈利波特>,<蜘蛛侠>等等,都是一些英雄挽救人民的故事,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很符合大众的心理,也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看这种类似的影片,而<田禹治>与其它不同的是,这部片子运用了一种道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拿我们国家的文化来看这部电影,不由让我想到在古代社会,百姓都很崇尚迷信,也有道观之说.但是此影片不只是很简单的道术,而是将功夫和道术运用在了一起,又吸引了那些喜欢看武打片的观众.对我来说,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我也比较喜欢期中穿插的一小段的爱情故事,很多的人相信人有轮回这一说发,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电影看多了,难免会把自己有点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了,再说我们毕竟是佛教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就算是国家现在再怎么的说要相信科学之类的,难免也会有点小小的迷信.最近我也看了一部韩国的电视剧,叫做<屋塔房王世子>里面讲的也是一部经历穿越的爱情故事,收视率比较的高,我想韩国人是不是也比较喜欢这一类的剧情呢?
当人们看多了古代片,也看多了现代片,穿越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吧,大众喜欢的就是最好了.接着我就具体讲讲影片吧.田禹治则有“道术”,以治心为基础的道术可以说装载着东洋固有的哲学,这是一个很神奇的题材,也很符合韩国人的情节,就像是在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把刀变成花、采云飞翔、遁甲术的运用等,在韩国,大家至少会知道个一二。影片《田禹治》中的道士们表演的就是土生土长的道术。他们灵活地运用遁甲术或复制术、穿越时空的移动术、自由隐藏的隐身术、可以看千里之外的千里眼、可以知道对方心事的读心术等,这些各种神奇的道术中还融入了东方武术等。这样的一个独特素材,很是吸引观众的.但是这部影片在特效上和好莱坞的大片是不能比较的,毕竟没有好莱坞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但如果可以将故事很好的好和特效相结合,不让特效面喧宾夺主也是很好的,我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原著,但是像这种穿越的剧情却是很让我喜欢的.《田禹治》在剧情上峰回路转,特效场面的配合又是井井有条,只要剧情能够过硬,特效的有些疲软也是可以原谅的。中国导演应该要学习这一类影片,别国导演的长处和优点也是值得借鉴的,好莱坞并非完全是一家独大,只要本国导演能够拍出精彩纷呈的电影,相信本国观众更乐意去影院捧场自己国人拍的电影.最后,如果由这部电影我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其实我们国家也是比较喜欢观看这类英雄拯救世界的这类电影,但是我国出的几乎就是没有,要么就是古代英雄那种很长很长的电视剧,看久了难免让人乏味,要么出的那些电影就是感情片,我们国家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英雄,比如说什么黄飞鸿啊,李小龙之类的,其实我们自己国家可以好好运用这些人物,然后写一部好的剧本,拍一部好的电影,让世人大吃一惊,改变那种,我们去电影院都不愿意看中国拍摄的电影这种现状.就想韩国这部电影一样,我们或许没有多的资金,也没有好的技术,我们却可以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想法去弥补那些没有的.对于民众来说,一个好剧本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我们可以放开思想,把大家关心的,喜欢的,全部都融入进去,最好是有那种能体现国家特色的,更能吸引到本民族和国外的喜爱.最后,我想说《田禹治》特效做的不错,演员也还行,帅哥“悟空”降妖除魔,穿越搞笑与林秀晶林妹妹谈情说爱,够娱乐。手机远程念咒,搞笑细节创意,分身降妖,特效似曾相识却又很惊喜。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优加娱乐作品.我比较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