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正的美国精英教育 --文理学院
真正的美国精英教育--文理学院
By Touchdown!咨询师 斯祺
第一次接触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底,当时的我才刚进入高中。在那个时候,出国留学相关的资讯还十分有限,国内能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还未成形,而不少出国的同学则是通过中介服务。而且,“全自费留学”每年所需的几十万人民币的花费,对于我这个父亲是工薪阶层出身,母亲是下岗职工的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我专门询问了学校里一位从美国来的老师,寻求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去美国读本科的方法。由于这个老师本身就毕业于Oberlin College,美国一所顶尖的文理学院(孔祥熙的母校),他向我推荐了这一类型的学校。
光阴似箭,自2003年开始深入了解文理学院,到2005年成功获得Hamilton College的全奖录取,至2009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不知不觉已经过了7年有余。在每个阶段,我对文理学院都有不同的体会。尽管文理学院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四年的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在毕业一周年之际,我愿与各位分享我在文理学院的经历,希望读者对美国的本科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历史
文理学院奉行的教育理念称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译作“自由教育”或“通才教育”。在中世纪的欧洲,自由教育包括了语法、辩证法、修辞学、几何学、算术学、天文学和音乐这7门学科。当时的学者认为,“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自主思考的“自由人”;而一般的技术性教育是让人成为没有自主思想的“奴隶”。
当今美国本科阶段的精英教育,正是沿袭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对于美国常青藤联盟以及同等级的私立大学,在本科阶段都采用了自由教育的模式。然而,最具代表性的院校,则是一批规模很小的文理学院。这些学校主要地处美国东北部,坐落于城市的近郊或者偏僻的郊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如文理学院里排名第一的Williams College,创立于1793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而宋美龄女士的母校,Wellesley College,在文理学院中属于相对“年轻”的学校,亦有接近130年的历史。
学习环境
当今的文理学院教育,是通过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辨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学生与教授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的文理学院,在校生总人数一般只有2000人左右,平均学生与教职员工的比例为10:1。这就意味着,文理学院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来进行小班教学。在我学习期间,大部分的课程都是20人以下的小班,而一般超过20人的课程,都是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如微观经济学入门、心理学简介;而一些选修课可能只有6-8个学生。而且,由于文理学院一般没有研究生院,教授手下不会带研究生,所以教授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教学上。在文理学院,不会出现助教代替教授上课的情况,更不会出现教授为了研究而无心教学的情况。即使在一个只有6个学生的课上,教授 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课上好。因为,愿意来文理学院做教授的学者,都热衷于教学;而且,学生对于教授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教授在学校的晋升机会。
由于课程人数比较少,教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在课上,每个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且课后应该主动与教授探讨学习上的问题。教授会通过这种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存在障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努力,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很大 的进步。那么,即使这个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成绩依然不如同班同学理想,但是教授依然会酌情给这个学生加分,作为对这个学生的鼓励。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是考试的时候成绩特别好,但是从来不参与课堂讨论,甚至还有旷课的情况,那么教授也不会欣赏这个学生。
课程设置
另一方面,文理学院的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不同学科的兴趣,并且从尝试在不同学科间寻找联系。以我的母校为例,在4年中,学生需要修满32门课,平均每学期修4门;同时,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修40门甚
至更多的课。学生若想以某一个专业毕业,一般来说只需要修完该专业下5门左右的必修课,再加上4-5门的选修课,即可完成。那么,对于剩下的22门或更多的课程,导师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科,扩展学生的思维。比如,一位生物专业的同学,会去学习英语文学;数学专业的同学,会选修舞蹈入门;而艺术史的同学,又会去上统计学。以和我同届的中国学生为例,有数学+经济学,数学+艺术史,经济学+宗教研究,社会学+音乐等专业的搭配。
为什么会有这种怪异的专业搭配呢?其实,在美国的文理学院里,无论修什么专业的课,都离不开两个主题:研究和交流。在研究方面,锻炼的是一个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分析、推理和批判能力;在交流方面,则是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以我修过的一 门《西方音乐史》为例,当时有一个课题是解释中世纪欧洲“吟游诗人”演唱作品中关于“骑士之爱”的内容。每个学生需要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要完成这个作业,每个同学还需要依照课题介绍、文献评论、研究结果、参考文献列表这种正规的论文格式进行写作。除此之外,每个同学还需要自己制作幻灯片,在班上解释自己的研究,并接受其他教授与其他同学的提问。在最后的报告会上,每个同学都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从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答案,或者从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中查找线索,还有联系到十字军东征后,阿拉伯文化对欧洲大陆文化的影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 同学还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以及自我批评。比如,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学生需要解释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在哪里,是否还有哪些可能被忽略的因素,并且对未来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与此同时,学校对学术诚信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周,学习就会要求学生签订《荣誉规章》,并给学生提供了相关材料,涉及到在写作中如何正确引用或转述他人著作的内容,学校如何对于抄袭与作弊的处理规定,甚至还有定义了“自我抄袭”-在未经过教授的同意下,不能在作业中不规范地使用自己以前的作品。一般来说,即使是发现了引用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文章中照搬他人一个段落的语句,但没有使用引号,或者没有清楚注明出处,都会被认为是违反了《荣誉规章》。单是这种“引用不规范”的情况,教授都有可能会汇报给学校,学生则会受到“口头警告”,并强制参加一门相关的培训,确保学生清楚了解相关规定。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学校则会认为学生是有意而为之,视为是主观的作弊行为,学生则会立刻被“开除”。而对于相对严重的情节,比如全文抄袭、考试作弊等情况,学校对之也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即使是初犯,学生也会受到“休学”或者“开除”的处罚。而且,由于这种小班教学的模式,教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核查。所以,学生一般都不会存着侥幸的心里,而会主动地靠自己的努力完成每一个作业。
文理学院的教学模式,以研究与交流为立足点,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全面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并且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文理学院的教育是针对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为企业融资,如何进行投资管理,或者如何对一个产品进行营销包装。换言之,文理学院的教育并不是为某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提供“专才”,而是专注于培养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解决不同问题的 “通才”。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总会不断的遇到新问题,而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答案,甚至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够以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尝试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校园生活
由于文理学院是寄宿制学校,全校90%以上的学生都住在学生宿舍,而且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是学校统一分配住宿(到了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室友或住单人间)。在入学前,每个学生都会填写一张详细的调查表,表明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喜欢安静还是热闹、是否喝酒、房间的整理是整洁还是随意,想住双人、三人还是四人间等等,学校则会尽量帮助学生“配对”,找到跟自己生活习惯比较接近的室友。而且,一般学校至少会提供两种特殊的“主题宿舍”,一种称为“Quiet Floor”,另一种为“Substance-free”。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为学生提供比较安静的住宿环境,如要求不能大声播放音乐、喧哗,或开展“扰民”的派对活动;后者,则是主要是“无酒精公寓”,住在里面的同学不能在宿舍内喝酒,不能在喝醉酒的情况下进入宿舍。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宿舍则成了“派对公寓”,每到周末就会特别热闹。由此可见,学校确实会充分尊重每个同学的生活习惯,在新生阶段就力求帮助同学找的生活习惯最接近的室友。因此,有不少同学在大一阶段的室友会成为大学生活中最好的朋友。而且,若学生对自己的室友不满意,在宿舍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跟学校申请更换宿舍,学校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尽管文理学院 一直在努力接纳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学生,但依然摆脱不了“贵族教育”的传统。文理学院尽管提供高额的奖学金,但是依然有50%或以上的学生是来自社会中上阶层,可以负担起每年5万美金的学费。而且,由于文理学院大多地处幽静的郊区,治安状况良好,也成了一些大资产阶级“藏富”的首选。因此,在文理学院里,经常能接触到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比如我在学校期间,就有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千金,也有百事可乐某位高官的子弟(所以学校的百事可乐都是免费提供),据说前几年还有某个非洲国家的皇室家族成员。
读到这里,家长和同学可能会想到“攀比”的问题。虽然文理学院是传统的“贵族学校”,但幸运的是,美国人的时尚意识在发达国家里是出了名的低,在穿着上也是及其随便。在校园里,许多学生一年四季都穿着印有学校名字的Sweatshirt(圆领长袖运动衫),或者是一些非常休闲的服饰。每天早晨,还能见到一些“蓬头垢面”的学生,穿着拖鞋,睡眼惺忪地走向食堂,在卫生间里洗漱。一般来说,只有在周末开派对的时候,女同学会稍微打扮一下,而男生基本还是不修边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少会有比富的情况,而且真正的富人都比较低调。比如那位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千金,她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她非常平易近人,完全不敢相信她有那么硬的“后台”。而我大一时认识一位从加拿大来的男同学,平时在校园里也穿得及其普通,一直到我暑假在香港碰到他,发现他住在每晚消费数千港币的酒店里,之后才得知他是某公司合伙人的公子哥。
另一方面,文理学院的社交生活却显得比较单调。由于地处郊区,远离都市中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学生在周末晚上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参加学生团体组织的派对,以喝酒和跳舞为主。每到周五或者周六晚上,学校一些较大的学生活动场所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公开派对,部分派对还免费提供酒水,学生可以自由拿取。在这些派对中,许多同学是为了喝醉而喝酒,而到深夜时分,学校的保安还会帮忙把一些烂醉的学生送回宿舍。虽然文理学院一直在尝试抑制这种饮酒文化,但在美国东北部漫长的雪天里,要驱车离开学校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没有其他可供消遣娱乐的地方。不像在大城市里,可以逛逛街,唱个卡拉OK,到唐人街吃个饭,累了就找个咖啡厅坐下,或者到公园里散散心。在文理学院,一年到头都对着那几个面孔,抬头不见低头见,结交新朋友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这也是导致文理学院里饮酒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
然而,我对美国同学有一点比较佩服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把学习和娱乐分开。只要一到周日下午,等周六狂欢的同学们从宿醉中清醒过来,学校的图书馆里又能见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我们这一届,一位毕业时全A的兄弟就是一位酒精消耗大户,在毕业后的短短一个礼拜内,光喝啤酒就长了15斤。在文理学校里,也没有听说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事例。这其中,正体现了美国人“Work hard, play hard”的价值取向,有点“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意思。
就业机会
由于文理学院的学科以基础学科为主,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所以文理学院的毕业生申请就读研究型的硕士或者博士有非常高的竞争力。如果学生想从事学术或者研究类的工作,那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跟系里的教授一起做相关的研究。而且,学校在每个暑期,都会为提供优秀课题的同学提供3000~5000美金不等的研究经费,支持学生发展学术兴趣。而且,通过小班教学,教授对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可以在申请时为学生写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而且,不少教授与自己以前的导师还保持着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直接的与导师建立联系,增加申请的砝码。
然而,由于文理学院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上的训练,有些学生会选择进入各种硕士项目去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于想毕业之后想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在现在这个日益功利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许多文理学院的毕业生都是从事“专业不对口”的职业,那如何向雇主表现自己具备与“专业对口”毕业生同样或者更强的能力,则需要一定的努力。比如,同样是竞争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一个在公立大学的商科毕业生可以滔滔不绝地讨论自己所学的相关课程,而一个在文理学院读历史的学生则可能要以自己写过的某篇历史论文为例,展现自己的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但雇主还不一定能明白。
文理学院学生的就业,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校友资源。文理学院以学生为本,力求让每个学生满意,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忠诚度,发展今后的校友资源。而且,学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大资产阶级子弟,是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的。对于来自这个阶层的学生,他们在毕业后很容易通过家庭的关系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他们对于母校的忠诚,又让他们愿意在今后的职业中帮助母校的学生找到相关的工作。比如,前美林证券的一位人力资源部的高管,就是一位与我们学校联系非常紧密的校友。他在任期间,每年都会带领美林的团队到学校招生,提供校园面试,并且提供就业指导。此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联系校友,提升就业的竞争力。当然,文理学院由于名气确实比不上综合性大学,在国际的知名度与常青藤大学更是无法望其项背,这就要求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小结
文理学院有着与综合性大学非常不同的“气场”。作为精英教育的代表,文理学院与常青藤大学一样,也在寻找可以改变世界的人。然而,文理学院学生少有对功成名利的追求,而会有更多对人生和对世界的思考。在文理学院的申请过程中,申请者并不需要有成为世界500强CEO的雄心壮志,或是成为某行业佼佼者的宏图伟略;学校关注的是申请者内心深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如何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这种改变或许很小,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好友,你的家人,甚至可能只是你自己,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直在思考,在尝试。
第二篇:美国文理学院优劣势分析
美国留学:高质量教学的文理学院
在美国有一类被称作为Liberal Arts College的大学,一般翻译为文理学院,缩写为LAC。此类大学由于只提供本科教育而无研究生阶段课程,因此一般不为中国人所知。可是,在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文理学院往往代表着高贵、经典、优质的本科教育。许多文理学院的学术声誉往往不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
文理学院可谓是美国的精英学院,好的文理学院,例如威廉姆斯学院,其声誉绝不比哈佛耶鲁差,学生的质量也高。而文理学院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向社会的,教授也注重知识的传播而非科研。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全面,更以人为本。所以,如果要读本科的话,文理学院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即使未来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一样很广。从奖学金角度来说,文理学院申到奖的机会比大U多,而且半奖全奖也相对容易,而大U本科也很少给全奖。
很多家长对文理学院较为陌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LAC(Liberal Arts College)只提供本科四年制教育,而综合性大学承担了科研任务,所以硕士博士学位都会提供。LAC的理念是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而不是职业训练,更加注重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文理学院一般是小班授课,生活上也比较容易融入美国的文化。而且,文理学院资金雄厚,校友联系紧密,在实习以及就业机会上也有很大优势。所以学生毕业以后可以适应研究院或者多方面的工作。
高质量的教学,亲密的师生关系等等都是文理学院引以为傲的优势,当然LAC也有不足,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LAC主攻文理,所以很多国际学生比较常选的工科商科文理学院几乎不提供。其次,由于LAC多为私立,费用较大会贵些,如果申不到奖的话,四年下来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文理学院知名度不高以及专业限制的问题导致很多公司和企业不一定接受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
在此祝愿小伙伴们的赴美留学之路能如愿以偿。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加油!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对美国文理学院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选择美国本科教育。
第三篇:美国留学文理学院的优劣势
美国留学文理学院的优劣势
在申请到美国的学校之前,许多人对美国大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上面说到的综合性大学上,从来没有听说过在美国还有一类叫做LAC的大学,俗称文理学院。其实,中国有很多出名人的都毕业于此类大学,比如宋庆龄就是毕业于卫斯理学院;当红歌星王力宏,就是从全美最好的LAC——威廉姆斯学院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值得一提的是LAC的很多女校,都是非常有名的,建议女孩子的家长可以考虑。为此,世纪伯乐留学的美国留学专家特别总结了美国文理学院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文理学院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LAC只提供本科教育,但这有利于它将最大的精力花在本科上。LAC的理念是通才教育和素质培养,而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要求学生接受各个方面的教育,注重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由于学校规模小,授课一般是以十几人的小班为主,生活上也比较容易融入美国的文化。而且,文理学院资金雄厚,校友联系紧密,在实习以及就业机会上也有很大优势。所以学生毕业以后可以适应研究院或者多方面的工作。
3、好的文理学院的其声誉绝不比哈佛耶鲁差,学生的质量也高。而文理学院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向社会的,教授也是着眼于“传授”学问,而不是搞研究。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全面,更以人为本。所以,如果要申请本科课程的话,文理学院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即使未来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一样很广。
4、如果申请者在选学校时把奖学金在第一位,那么LAC的机会要比university多,而且竞争也没有university激烈。如果一个排名比较靠后 的LAC给你全奖,你是否会去呢?可能会有人担心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或其它如何如何,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要知道,能发放奖学金给你的学校就一 定是好学校,只有好的学校才可能得到政府及社会的捐赠。
劣势:
高质量的教学,亲密的师生关系等等都是文理学院引以为傲的优势,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LAC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1、在专业设置方面,LAC的专业划分没有university细致,很多学校都不提供工程,医学等职业性较强的专业。
2、文理学院多为私立,它的学费比较昂贵。如果拿不到奖学金的话,中国学生很难支付得起四年的费用。
3、受国内宣传的影响,文理学院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所以就导致很多公司和企业不一定接受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
在美国上千所的大学当中,大部分的学校在教育资源上都是优于中国的大学的,大学的排名不能决定你未来是否成功。因此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你要什么?在确定了University或LAC后,我们还要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背景,量体裁衣。当然,更高的选择是University和LAC同时申请,有了结果之后再决定。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各位同学是否对美国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有了新的或者是更深的了解了呢?希望大家能多给自己时间与信息,看看究竟哪类学校适合自己,留学申请永远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第四篇:精英教育2
精英教育之二:中国需要养成君子之大学
经济观察网 秋风/文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最为严重者在于,缺乏养成“君子”之机构。
君子是个古老的概念,至少在周代就有“君子”一词。但当初,君子就是贵族。孔子在封建制开始瓦解的时候,对君子一词的内涵进行了转换:一个人虽为平民,但只要具有德行者,即为君子。从此,人人皆可成君子,而成为君子就是中国人做人的理想。
孔子意义上的“君子”,较为接近于欧洲人所说的“绅士”。两者都强调美德和服务社会的实践性技艺。但相比于绅士,“君子”一词更加突出其读书、明理。因此,君子首先需要接受教育。孔子及整个儒家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正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教育,养成君子,养成君子构成儒家式教育的基本目标。孔子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创办了平民的君子养成机构: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大学,其性质类似于封建时代欧洲的大学,但孔子的目标是把平民弟子们培养成为“君子”。孔子之后,不论汉儒之在家授徒,还是宋儒之开办书院,也都是为了养成君子。因为,在儒家看来,君子是社会治理之本。这些君子掌握知识,具备德行,同时也具有治理的技艺和智慧。凭借着这些特质,在民间,他们可以赢得民众信任,领导和组织社会的自我治理。他们也可以进入政府机构,担任官员,给政府输入理想主义的精神。
正是依靠他们,在三千年历史中,中国这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共同体,大体上维持了尚算合理的秩序。现代中国最为伟大的立宪者,康有为、梁启超、张君劢,乃至于孙中山、黄兴、蒋介石等人,也都是儒家的君子。可以说,传统社会之正常运转,端赖于君子教育体系之存在。不幸,二十世纪初开始,这个传统陷入危机。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引入了现代大学制度。在欧洲,一直存在一些精英型中学、大学,即便到了现代,他们依然可以训练绅士。但中国引进大学制度,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目的,那就是迅速赶超西方,而人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乃止工程上。人文性教育遭到大学当局忽视,而君子-绅士之养成,与此类教育关系极大。
当大学制度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也发生了激进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存在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儒家传统教育,比如,宋儒所创立的书院,被迅速而彻底地抛弃。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学,在大学中也没有立足之地,归于消亡。其严重性就类似于,在西方,不再存在神学和古典学。
二十世纪中期,这种功利主义倾向演变到极端地步。院系调整切断了本来就不那么成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教育传统,按照苏联模式改造的大学普遍变成了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训练工程师,同时也进行意识形态灌输。这样训练出来的人既缺乏德行,也不具备治理的技艺和智慧。
八十年代之后,这种极端局面有所缓和。但是,实用主义精神已经深植于大学身体之中。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即商业化。在商业目标驱动下,大学规模急剧膨胀。大学普遍瞄准商业世界的需求,培养能够具有赚钱才能的人。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中国的教育与儒家君子教育传统愈行愈远,大学教育日益粗鄙化,君子养成传统断裂。随着君子之凋零,中国社会治理状况也日益劣质化。在社会中享有支配权的人物,要么是土豪劣绅、地痞流氓,要么是拿着枪杆子自天而降的革命党人。政府官员的操守同样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此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是,君子教育的断裂,干系极大。
当下中国欲形成优良治理秩序,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君子养成体系,以培养一个兼具德行、技艺和智慧的精英群体。但是,如何在现代社会、文化脉络中重建君子养成机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以设想的途径有两个。
第一,在大学中展开君子养成教育。过去十年,不少有识之士已认识到精英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大学开设了高等人文学院或者文科实验班,对少数学生进行精英教育,包括辅导他们阅读中国、西方经典。不过,在喧嚣的大学环境中,学生、老师们都很难避免浮躁之风的冲击。第二种途径也许更为可取,但尚无人尝试,那就是,对传统书院形态进行创造性转化,开办现代书院。目前已经有一些儒者开设了书院,辅导学员研读儒家经典。但是,此类书院普遍规模较小,学员参差不齐,且其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及西学缺乏足够重视,因而,对无法与一般大学竞争,对优秀青年缺乏吸引力。
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创办现代书院,也许更有前途。这种现代书院或许类似于美国的小型人文精英学院。应当说,随着中国人的财富增加,有一些父母已经可以超出功利目的考虑孩子的教育,如果有人创办此类师资强大、条件优越的现代书院,或许不乏问津者。它将延续传统书院教学相长的传统,学生通过阅读中西经典,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公共活动,理解社会与文化,养成伦理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当然并不就是君子。君子需要在实践中成长。但这样的教育对于君子之养成,同样至关重要。此类现代书院教育,最有助于青年人进入社会后成长为君子。而君子群体的形成与扩大,乃是中国社会形成健全秩序的基本前提。
作者介绍:姚中秋(秋风),独立学者,现居北京,目前主要研究儒家思想、中国治理秩序的历史演变与现代秩序构建。
“何为理想大学”专题由经济观察网、搜狐评论、中德文化网联合策划,搜狐新闻社区和新华社区组织互动并协助推广。
第五篇:美国留学 综合性大学与文理学院比较
官方网站:
美国留学 综合性大学与文理学院比较
留学专家说,综合性大学跟文理学院不在一个系统下排名。平时看到的所谓“美国大学排名”基本上都不包括文理学院。根据美国新闻网的排名,哈佛大学是综合性大学的第一位,而文理学院的第一名则是一所叫williams college(威廉姆斯学院)的大学。
综合性大学更注重研究,文理学院更注重教授知识。当然,学生在综合性大学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本科阶段的教育很多美国人认为文理学院更好。公立的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偏向研究型,课程内容多跟理论有关。私立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则比较与时俱进。文理学院只提供本科阶段的教育,而综合性大学还提供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教学方法不同,大多数文理学院都采用一种叫oxford-style(牛津模式)的教学方法。主张学生积极参与。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和阅读;思考阅读内容是否能回答教授提出的问题;参加所有核心课程的seminars(研讨班);做课堂报告。总之,文理学院教学非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文理学院的课堂容量通常比综合性大学小,学生能得到教授更多的关注。相比综合性大学动辄都是上万的学生,文理学院的学生多在两三千人左右。
文理学院注重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综合技能提供准备。大多数文理学院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参加实习项目,并把实习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学生的简历上不仅会有亮眼的学历,还会有丰富的经历。文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写作、公共演讲能力。
小马过河留学专家分析说,文理学院不如综合性大学看重SAT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平均成绩和课外活动。比如Sarah Lawrence College(莎拉劳伦斯学院)就可以让学生在申请的时候免交SAT成绩。文理学院之间为了共享资源,一般都会组成不同的consortium(联盟)。相同consortium学校的学生可以共享这些学校的图书资源,也可以任意选修这些学校的课程。这样学生的选择就不会因为学校比较小而受到局限。(小马过河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