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自查总结(范文)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自查总结
2006年以来,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步骤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白沙乡距县城东12公里,属以山区为主山川结合的乡镇,全乡行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379亩,辖1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8958人。全乡粮食总产量7240.93吨,人均纯收入1799元,白沙乡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该村于2006年3月启动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本村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里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马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生产发展摆在了首位,狠抓产业建-1-
设,充分利用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两年来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10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同时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该村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党员明星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把村民事务村民管理当作发扬村级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理事分会4个。通过不断努力马沟村已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硬化巷道1条400米,完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硬化村阵地院子600多平方米,更换旧村临马路砖围墙10户243米,并统一刷白。县级新农村建设汤浴村在完善去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巷道硬化1165米,458平方米,更换围墙673米,商住一条街开
发建设,新建二层砖混村阵地1处10间229.6平方米,栽植通村公路行道树150株,环村行道树230株。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村完成环村水泥路2.2公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主巷道硬化1400多米,硬化村阵地院子200平方米。
(二)产业建设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生产发展”始终放在首位,突出抓支柱产业建设,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把易地搬迁工程的后续管理、旧村改造和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产业,2007年新搭建塑料大棚126座,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今年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
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三)科技培训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培养懂科学、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目标,狠抓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依托县农广校创办的马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马沟村年内共举办培训班六期1930人,其中省农科院培训大棚蔬菜种植一期283人,汤浴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2120人,程沟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16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三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科技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
(四)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能结合村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沟村、汤浴村各建文化广场1处,同时结合“三清五改”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三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马沟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把生产发展放在工作之前,狠抓群众不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路子,继续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继续完善旧村改造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使制度经常化,使群众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小版面,书写宣传标语,开展各类文明户评选活动,使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社会治安技防工作为契机,在抓全乡平安乡镇工作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达到管理民主。
五、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第二篇: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步骤,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白沙乡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新农村工作过程中,重点抓好白沙乡马沟村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工作,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该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温阁路贯穿该村,交通非常便利,属于产业发展极具潜力的川塬结合村。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乡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用规范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三年来,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示范村工作多点开花,在农业产业建设、农业增收增效方面取得实效,现总结如下:
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目标,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在加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建设的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农民培训等社会事业建设更上台阶。另外,抢抓农业产业发展,全村经济水平提升幅度空前。这一项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不仅改变了示范村的旧貌,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和支持。达到预期的目的。
3、做强产业项目,促进农业增收
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全面促进农业增收。
4、以农民知识新型化为目标,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以村远程教育教育工程为依托,在示范村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壮大村经纪人队伍。紧紧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示范村的日常工作,积极主办农业外出务工培训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强化农民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能技能的培训,提高了马沟示范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发挥村科技协会、提高了农民知识水平,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干部建设增添了生力军,村党支部书记程具满同志在被评为县乡
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3、搞基础设施,建美好家园
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在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
(二)经验总结
在经验方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及时根据人事变动调整成员组成,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三、健全创新机制,促进平衡发展
积极创造互相联动、和谐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好的为示范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一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参与意识,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都遵纪守法,人人都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好管理好自己的家园。二是实施承诺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职责,要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做好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建立扶贫帮困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针对村中的贫困户、五保户,采取党员干部结队帮扶的办法,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观统揽全局,与时俱进,励精图治,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五、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二)建议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在示范村实现“五化”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民增收。
一是以马沟村为中心,结合旧村改造重点抓好“五化”建设和环境整治,在其他村新建高标准的新农村示范村,继续作为示范村高标准建设。
第三篇: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步骤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白沙乡距县城东12公里,属以山区为主山川结合的乡镇,全乡行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379亩,辖1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8958人。全乡粮食总产量7240.93吨,人均纯收入1799元,白沙乡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该村于2006年3月启动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本村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里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马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生产发展摆在了首位,狠抓产业建设,充分利用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1-
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两年来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10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同时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该村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党员明星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把村民事务村民管理当作发扬村级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理事分会4个。通过不断努力马沟村已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硬化巷道1条400米,完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硬化村阵地院子600多平方米,更换旧村临马路砖围墙10户243米,并统一刷白。县级新农村建设汤浴村在完善去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巷道硬化1165米,458平方米,更换围墙673米,商住一条街开发建设,新建二层砖混村阵地1处10间229.6平方米,栽植通村公路行道树150株,环村行道树230株。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村完成环村水泥路2.2公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主巷道硬化1400多米,硬化村阵地院子200平方米。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生产发展”始终放在首位,突出抓支柱产业建设,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把易地搬迁工程的后续管理、旧村改造和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产业,2007年新搭建塑料大棚126座,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今年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培养懂科学、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目标,狠抓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依托县农广校创办的马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马沟村年内共举办培训班六期1930人,其中省农科院培训大棚蔬菜种植一期283人,汤浴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2120人,程沟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16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三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科技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能结合村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沟村、汤浴村各建文化广场1处,同时结合“三清五改”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三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马沟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
在经验方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问题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今后,一是继续把生产发展放在工作之前,狠抓群众不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路子,继续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继续完善旧村改造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使制度经常化,使群众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小版面,书写宣传标语,开展各类文明户评选活动,使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社会治安技防工作为契机,在抓全乡平安乡镇工作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达到管理民主。
五、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培训效果。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
日前,××*省委副书记刚到××*省××*县××*镇××*村调研,对××*村“党组织和党员让老百姓看到发展、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表示赞赏。××*村10年的时间,从后进村变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它的崛起,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05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赌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05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文秘杂烩网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赌博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汪洋;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00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05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
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05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06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广大农村高高飘扬。一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委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威信的“双带”型党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当中来。二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制度,科学、民主、规范议事;健全办实事制度,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兴办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评价制度,增强支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三要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整合各种资源,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村级组织“居无定所”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总结
**2011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工作总结
2011我乡新农村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配合扶贫办、城建局、环保局、交通局、文化局、林业局、农牧局、综治办等部门,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任务。
一、公共设施建设
在公共设施建设中,我乡重点突出文化墙、广场、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在大庄村建设以新农村、感恩、奋进为主题的文化墙24幅,面积200㎡;在左家村田永组建设以创先争基层党建为主题的文化墙9幅,面积100㎡。同时,为设计1200㎡的大庄感恩广场配置相关体育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通过乡党委、乡政府及各界的努力,2011年规划的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已经或者超额完成。今年在蚂蚱河新村新建村级医疗卫生室一所,使我乡所有行政村均建设完成药品基本完善、人员配置基本齐具的村级卫生室,有力保障了各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解决了边远村组看病难的问题。
3、今年**在左家村、蚂蚱河村分别安设太阳能路灯36盏和26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人民政府协同环保局,在左家村及蚂蚱河村分别绿化达到800㎡和2000㎡;同时,为改善环境卫生,争取县环保局项目支持,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全乡共设置垃圾桶70个,在左家村新建了垃圾集中点2处,并建设了公共卫生间2处。同时,全乡共聘请保洁员8名,负责环境卫生工作。
4、我乡在今年共硬化包括大庄新村、左家村田永组村内道路等村组道路26条,硬化面积共计8200㎡。
二、农户建设
2011我乡在农户建设中围绕农户配套设施圈舍改造、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村容村貌治理三大主题,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完成农户危旧住房改造78户、旧式圈舍拆迁287间,拆迁圈舍面积共计186㎡,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为方便村民通行,结合通乡公路建设,在蚂蚱河村建设便民桥4座,解决了村民过河难、出行难的问题。
2、按照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要求,**政府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开展各项惠民工作,累计建设完成了:硬化院落292,新建围墙260户,新建大门81户,新建沼气池184座,新建卫生厕所266户,新建圈舍700多平方米,配套太阳灶80台。
3、通过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安全饮水率100﹪,新建房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100﹪。在美化环、树立文明新风的同时方便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三、产业发展
1、围绕杨左河蔬菜基地建设,2011新增以架豆王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借助有利的市场行情,努力使群众增产增收。
2、春夏两季实现核桃树高接换优1200亩,11月完成了全乡核桃综合管护工作。同时大力发展林、药间作套种,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亩,有望成为我乡经济的一大支柱。
3、成立了两当县原野特种养殖合作社,仅2011年就出栏200头生态野猪,目前存栏180头,依靠该合作社带动全乡,开展以农户散养为模式的禽畜养殖,全年新增畜禽2500多只/头。
4、新成立的两当县灵之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种植灵芝40亩,计划投资160万,带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100户,两年可实现产值350万。
四、精神文明建设
1、我乡在注重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着重建设了廉政、孝感文化墙500多平方米,对宣传我党政策、树立社会新风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我乡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及挂牌工作。其中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840户、五好文明家庭260户、平安家庭520户。截止现在,全乡未发生一起突发事件,恶性刑事犯罪案件。2、2011年创办党员和农民科技培训36期,结业584人,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种田方式,在群众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好评。组织了2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基层工作培训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乡在2011年 的新农村规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发动群众参与、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