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10: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长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部署,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全面推动文章转载于中国文秘之家

-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这次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和《关于开展乡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的实施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正确认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准确分析和把握农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目标,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涵盖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部内容。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县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三农”工作的统领,也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正确认识和把握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找准着力点,明确主攻方向和实施步骤。综合分析我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基础较好,机遇难得,任务艰巨。

从现有基础看,我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在农村全面实行了税费改革、粮食直补等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措施,使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一是农村经济较快发展。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和平生姜厂****亩生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西联和老洲***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平牌”等建设全面展开,涌现“东河”牌河蟹、“西联”牌鸡蛋等注册商标二十个;养殖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个,畜禽业规模养殖比例达**,水产品名特优养殖面达**。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带动农户*万余户;行业协会已达**家。全县劳务输出已达*.*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多元,非农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民获得国家各类补助逐年增加,仅2005年就获得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资金****多万元。以上充分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已得到较大的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村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二是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元。农民支出结构进一步合理,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条件明显好转,室内卫生及其他配套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高,全县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观。农户家用电器设备大幅度增长,生活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大改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了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崩江岸线治理、乡镇集体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一批集镇建设。一些中心村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村村通”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公路路网基本形成,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电话普及率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工程全面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全面实施,多层次的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工作逐步建立,村风民风得到净化,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农村形成气候。这些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从发展机遇看,我县建设新农村条件有利,恰逢其时,环境好,动力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目标,也标志着“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的到来,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一是中央和省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央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就是2006年中央*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以及“三个高于”、“三个强化”、“三个加大”和“三个加快”的新政策。同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主要体现在支持农业农村。近期,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郭金龙同志明确指出公共财政要扩大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今年开始,要确保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每年都要高

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尤其要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为推进这些措施的落实,省里今年将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继续实施“***”强龙工程,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二是铜陵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市委、市政府在正确分析和科学把握我市经济社会新变化,在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上作出了把铜陵建成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决策,并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五大战略”之一,通过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乡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已逐步融为一体,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随着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机制壁垒的破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加速实现一体化,这正是铜陵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独特优势所在。铜陵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能力和条件已初步具备。为农业和农村建设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在2004年支持铜陵县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2005年又建立了农排水电费的合理分担机制,全市养老保险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今后,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深入推进,市里必将会对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源泉。目前,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浓重氛围已经形成,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农民要求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享受城市文明和改革成果,早日摆脱农村落后面貌的呼声日益强烈,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实践有典型、有经验,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出成效。

从面临的艰巨任务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可以说,当前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基础较好、群众积极、发展加快的良好势头。但是,这些变化还仅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局部的。与发达地区相比,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同保证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成果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宽,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种植业收入仍然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体,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狭窄。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吃掉了农民的部分收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多数农民对标准化种养技术掌握应用能力低,技术到位率低。很多农民缺乏非农产业技能,已转移的劳动力大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就业。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下降,农机力量不足,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还比较低,农业标准化到位率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还不高。三是农村公共设施落还很后,农民生存环境亟待改善。由于缺乏稳定的投入,水、电、路等设施不配套,资源浪费,共享性差;农民住房空间布局不合理,盲目攀比、仿效现象十分突出,土地浪费严重。由于缺乏规划指导,村庄建设布局凌乱,管理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屋里似宾馆、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由于进村道路和巷道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活垃圾、废弃物和杂物随处可见,大量卫生死角蚊蝇孳生、鼠害严重,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后,文章转载于中国文秘之家-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农村的精神文化活动偏少,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仍然十分低下。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户籍、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制度仍然制约着农业人口的转移,影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广泛动员全县方方面面的力量,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力争通过*-*年的努力,把全县农村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二、突出工作重点,以强有力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各乡镇、村要坚持既围绕总体目标全面部署,又要针对薄弱环节狠抓关键;既立足当前抓住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解决根本问题。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设美好家园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积极创造有效载体,努力寻找突破口,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实施“乡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切入点,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开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县“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美好家园”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整治村容村貌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把我县广大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其主要目标是: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起步、三年铺开”的时间步骤要求,从今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个示范村的建设任务,使全县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与城市文明基本接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的村镇基本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其他镇村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镇)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美好家园行动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任务繁重,工作艰巨。各乡镇、各部门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对照整治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掀起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的高潮。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项重点:

第一,要因村制宜,搞好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是规范村容村貌的手段,是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引和工作指南。对此,我们一定要以规划为龙头,认真科学地编制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乡镇规划必须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试点村、示范村必须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村庄总体规划编制,6月底前完成修建性详规;整治村必须在今年底前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各乡镇人民政府一定要按照这一整体时间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本乡镇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村规划的指导和协调,并积极与市内外规划设计单位联系对接,并争取市规划协会专家的支持。乡镇规划编制费用县政府已争取了由市补助**,其余由乡镇自筹,县政府通过“以奖代补”予以适当补助;村庄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其编制费用由县承担。规划编制要体现群众意愿,尊重群众自主权;体现时代特征,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统一;体现各自特色,展示出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体现客观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从有条件的地方先干起,循序渐进、逐步推开。要注重配套,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村内生产、生活区,努力实现生活服务设施与功能基本配套,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规划一经制定,不得擅自改变,凡是新村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在规划区内建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能审批,不能建设。

第二,要突出重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按照市里提出的“四清四改两拆”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分试点村、示范村、整治村三个层次,全面铺开,突出重点,分类推进,逐步整治到位。今年的整治重点有三个层次:一是省确定的我县*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二是市政府确定的*个美好家园建设示范村要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三是整治村要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务。除试点、示范村以外,交通要道两侧、集镇所在村、中心村、生态村、重大项目区以及东部城区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村庄应作为整治的重点。具体整治内容,会上印发的《实施方案》已经作了明确要求,这里不再重复,希望各部门、各乡镇、村对照要求抓好落实。同时要克服重治轻管和只治不管的倾向,在搞好整治的同时,抓住管理和维护不放松,努力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要加大力度,整治违规建设。结合村容村貌整治,以规划执法为龙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违法建设工程、违章建筑和超期临时建筑的查处,规范项目审批、建设、管理程序,重点整治集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示范村、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项目涉及的征地区域及交通干道沿线,对违规建设进行全面调查、分类归集、统一政策,加大违法工程查处和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对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实行重点打击,从根本上遏制乱搭乱建行为,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这里特别指出的是,要结合这次实施乡村规划整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的开展,抓好东部城区的整治与启动工作。一要加强整治和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加快实施东部城区建设准备的同时,着力抓好乡村规划整治工作,重点整治规划区内集镇、交通干线两侧。县、镇两级要上下联动,综合执法,加强监管,启动重点区域“拆违”,坚决遏制乱搭乱建现象。对周边农民建房问题,根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编制修建性详规并严格组织实施。二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咬定年度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上。在指挥部下将增设项目工作组,抽调精干人员,专门研究政策,组织编制项目。对既定的项目,每个项目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具体抓落实。同时,制定出台启动东部新城区建设和顺安老城区改造的配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东部城区建设中来。三要抓紧启动起步区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市规划部门对接,尽快完成东部城区分区总体规划的审批和顺安片区的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由县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土地出让采取公开拍卖、挂牌交易、协议出让等形式,经营性用地一律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同时,根据批准的东部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合建设用地。对顺凤路以西的综合起步区,做好起步区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展开征地拆迁工作,将商住开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捆实施。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围绕市场、依托科技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坚定产业化发展方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建设;只有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才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持久推进。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蔬菜、特种水产业、苗木、花卉、丹皮、生姜等特色产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进一步扩大蔬菜、畜禽和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突出生姜、丹皮和经果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全县“十一五”的总体要求,今年着力启动建设六大基地和**个优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在这个发展格局中,各地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重发展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之路。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档次和规模,是推进我县农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可以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大力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今年,要继续发挥县特色农业科技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在去年**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万元,并进一步整合全县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要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放,通过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解决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断拓宽龙头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着力扶持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养殖业龙头企业。通过努力,2006年力争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能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就目前而言,一要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继续发挥省级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示范作用,加快天门生姜等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工程。重视农村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要使广大农民掌握关键技术,千方百计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先进技术的到位率、科技的贡献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努力做到从品种到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从产地到市场都能正确引导农民,从比较中选择良种,从比较中选择产业,从比较中选择技术,从比较中选择效益的最大化,走出一条优质、低耗、高效的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二要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培育力度,加强扶持和指导,引导其规范发展。三要加速农业减灾防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疫情应急机制等,增强全县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农业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在农业生产充分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今年将重点推进以资源循环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发展,以世行贷款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顺安城山循环农业试验园整体规划,并起步实施,把顺安循环农业试验园建设成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区。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德援、世行、长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面完成****户农村户用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并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目前我县农村就业结构明显不合理,从事第一产业人数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现阶段要想较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调整就业结构,创造就业岗位,发展劳务输出,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要下大力气改变目前我县农村就业不合理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在全县营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农民既重务工就业,更重自我创业。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尤其是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简化农村个体工商户登记手续,实行“低门槛”准入政策。要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东部城区、金桥工业园和小城镇及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民逐步向城镇集聚。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发展订单培训,突出为本地企业服务。全年培训****人以上,转移就业率达**以上。整合培训资源,探索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发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门农业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务工收入水平。

(三)以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年我县农村综合改革要在去年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农村综合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确保在今年底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机制。今年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加大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在总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合理调整乡镇党政内设机构,按照政事分开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整合乡镇现有事业站所,对站所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积极引导事业单位面向市场求发展,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进人渠道,妥善处理过去事业单位改革遗留问题。同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又要选择稳妥的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防止引发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要扎实做好并村后续工作。去年底,我县行政村由***个合并为***个,合并率为**.*,原村“两委”干部整体过渡到合并后的新村,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目前整体形式平稳。今年,各乡镇、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对村务公开情况以及村委会的工作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通过制定政策,充分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市场化等强有力措施和手段,努力化解村级债务。巩固村级规模调整成果,稳定村级队伍,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认真探索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今年力争先行试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力度,通过中心镇和中心村人口的集聚,壮大其规模,逐步减少全县村级数量。进一步精简村“两委”人员,减少村级管理成本,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三要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按照已出台的《铜陵县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政策落实,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在现有教育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在完成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竞争上岗、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度,改革教师工资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新机制。

(四)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中,三句话都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尽快改变我县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力争通过“十一五”的努力,使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个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切实保护耕地。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切实做到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推广配方施肥,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县政府将继续设立水利兴修以奖代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办法,对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重点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技改、洲圩区堤防加固和保坍护岸工程建设,调动各乡镇村投身基本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全县“十一五”的规划的总体要求,今年启动建设“二园六基地”,加速形成“洲圩绿色农业区、山丘生态农业区和沿路观光农业区”,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年内要完成通村道路的路基拓宽和路面硬化工程的基础上,建成油(水泥)路***公里以上,建设农村公路客运站点*-*个。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按照几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以西联乡为重点,探索农业生产用电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进一步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受益率。加强以乡镇中心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城区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加强血吸虫病、结核病、爱滋病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今年起在兑现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城镇无业居民独保费兑现和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计生家庭实行奖励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试点村年内必须建成村级农民文化活动室。启动农村广播网“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建立农村流动数字放映队试点。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农网进村入户,拓宽“安徽农网”覆盖范围,启动政府电子政务网向乡镇延伸,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加快凤凰山*A景区建设步伐,完善钟鸣农家乐旅游区服务功能。三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让广大农村弱势群体分享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

三、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具有群众性、前瞻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发扬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务求成效。

(一)广造舆论声势,形成浓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越深,参与度就越高,效果就越明显。各乡镇、各部门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使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文化部门要制定系统的宣传计划,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刊、专栏和专题,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县、乡、村三级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每个试点村都要层层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意识,使广大农民群众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总之,要通过高密度、高频率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使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愿行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凝聚强大合力,齐心协力推进。

建设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事业,也是全社会的事业,其根本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服务大局、攻坚破难、持之以恒、拼争一流”的精神,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建设合力。各乡镇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来抓,在引导农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上下功夫。交通、城建、环保、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倾斜政策,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住宅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发计委、财政局要认真研究如何整合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意见和办法;卫生、城建、农委、市容等部门要着力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电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民政、科技、劳动社保、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公共设施建设上献计出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活动。村级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广大农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工作最辛苦,待遇又不高,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县委、县政府今后将专题研究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是直接的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让群众充分了解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通过“一事一议”筹措资金时更应该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同时让农民自己派代表参与新村建设管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释放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能量。

(三)整合政策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统一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一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各级财政新增财力要重点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整合支农资金,逐步压缩专项支出,扩大一般性支付资金,滚动增加政府可以统筹支配使用的新村建设资金规模,实行捆绑使用,集中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难事。今年县财政专门拿出***万元,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县级资金重点用于试点村、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工作的补助。二要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要坚持多元融资,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问题。积极开展机关、企业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三要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办理规划、建设、土地、房产等行业规费原则上能减则减,能免全免。各类审批收费标准严格控制,并向社会公布。

(四)注重培养典型,健全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量大面广,而且各村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要想全面、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选择好的典型示范,搞好示范点建设,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才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今年要力争在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及管理民主等方面,培植一批在全市叫得响、在全省有影响的过硬典型。要注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采取理事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形式,把突击整治与经常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建成一批、巩固一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组织村民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信用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旗帜的指引下,携起手来,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版]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重大任务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三农地位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什么是“三农”问题?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指导方针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讲话:

“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四)重点工作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3.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4.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6.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7.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8.支持农民建房;9.增加产粮大县奖励;10.建设高标准农田;11.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12.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13.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14.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15.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16.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8.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9.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1.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22.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3.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24.土地流转政策;2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26.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7.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28.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29.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五)实现目标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确立粮食的战略地位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民谚有云: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许多时候还是重要的战争手段),粮食,一直被置于重之又重的位置上。

“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副总裁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国务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一场中国和中国的老百姓输不起的战争)

现在的粮食危机,更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新华社农产品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9月2日,我国零售市场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1元,与8月2日相比,每斤分别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2元。

而此前,由于俄罗斯8月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的软红冬小麦期货涨停,上涨8.3%,触及23个月以来最高位,比6月份低点上涨近80%。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了一轮明显上涨行情。;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3.严格保护耕地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早在1997年,就提出要实行全世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多次召开会议,三令五申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2)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5)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7.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

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在广大的面积上,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畜禽和水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第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在成都温江区万春镇春江路社区,绿地环绕的小区中间居然有一块种满了茄子、玉米、莴笋等蔬菜的实体化社区农场,非常抢人眼球。在小区进门处,一座两层的社区文化健身娱乐中心也非常招人注意。走进去可以看到该中心有练操房、儿童游乐室、可看电影的多功能厅、还有图书阅览室、网吧,但凡人们能想到的公众娱乐方式,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应的落脚点。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三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种植业,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养殖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

2010年,内蒙古太旗按照“增粮、稳菜、扩薯、优畜”的思路优化种养结构。

山西省灵丘县赵北乡寺沟生态园的1.5万亩山场里,栽种有油松、侧柏、刺槐、仁用杏、马铃薯、莜麦、胡麻、中药材等。

陕西渭滨创造出了“寨子岭无核葡萄”、“八鱼大个樱桃”、“燃灯寺无公害蔬菜”、“赵家庄红富仙桃”、“大散关休闲农家乐”、“晁峪秦西花椒”等六大地域品牌产品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1)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

(2)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流无形市场。

(3)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

(4)举办农产品营销推介活动。

(5)加快农产品营销创新。积极探索“超市+专业合作社+基地”、“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等营销方式,优化流通环节,扩大“订单农业”规模。

(6)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口。

(1)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2)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3)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4)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继续实行保险补贴。

(5)对能繁母猪和奶牛实际保险补贴。

(6)增加农民户用沼气补贴。

(7)对退耕还林工程补助。

(8)对长防林、兴林灭螺林工程补助。

5.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一定要走非农产业发展的道路。从较大范围、长期并一般意义上看,农村只有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的比重,即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二、一”目标模式,农村才算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3.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在1990年3月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4.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 年 10 月 31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通过),本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5.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6.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农村的人才、资源、土地等持续向城市流入,要素交换是不平等的。只有平等交换,才有农村的持续发展。

完善城乡平等是人、收入、地位、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生活资源等的平等。

7.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举办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10日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举行。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凤立对深化农信社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保障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全面撤销歧视性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营造公平、宽松的经营环境,建议通过财税扶持政策等引导和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三农”服务,建议央行货币政策对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信社同样标准倾斜。

8.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目前,全国已完成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总面积(27.7亿亩)的66.8%。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到 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任务。

根据一沟一系一坡的自然界限并结合森林经营区划,按每户5—10公顷的规模,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全部交给职工,50年不变,可以继承和转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近日表示,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林区主要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

孔泾源认为,国有林区的资源性矛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林业企业和职工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从而造成森林资源培育效率的低下。

9.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全国23.3%的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全年落实草原承包面积1000万亩,累计落实承包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4.3%。随着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落实和完善,农牧民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建设草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调查摸底的重点是牧民的承包草场、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的“四到户”情况。各旗市区农牧业及相关经营管理部门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规定,加强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稳定牧区基本经营制度 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通知》 呼政办发[2010]58号)

思考题

1.“三农”问题指的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什么?

4.“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是什么?

第三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杜青林

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单产提高成为总产增加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我国粮食增产由过去主要依靠扩大面积,转向稳定面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轨道。

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可达5%。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新的变化,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柱。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1.4万个。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082亿。

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先进技术引进工作成效显著,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重大财政专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效果显著。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农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加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浪费较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外出就业稳定性较弱,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造成的损失增加,形成的威胁增大。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认识

回顾“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解和认识集中体现在“五个必须”上。

一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三农”问题,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技进步、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逐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入科学

发展的轨道,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

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和保护,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

三是必须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来开展。为此,必须抓增粮促增收,抓增收保增粮,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靠综合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科技进步、优化结构和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增粮增收“双赢”。抓住了增粮增收两大目标,我们的工作就赢得了主动权。

四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由弱变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抓好战略性大事入手,强化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构建农业“七大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必须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农业部门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水平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能力;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健全抓政策落实的机制,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表明,只有全面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才能够从容地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

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推进“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实施新的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性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第一,从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看,我国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第二,从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战略转变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第三,从农业农村的重大任务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攻坚爬坡阶段,必须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抓住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三要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大治理农业污染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四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参与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六要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完善工作落实制度,健全和完善涉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二)实施“拓展”战略。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要拓展农业功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农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保护自然资源等功能。二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健全产加销各环节和贸工农各领域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产业体系内部联系,促进农业增值增效。三要拓展农产品市场,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四要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填补管理空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实施“提升”战略。重点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健全农业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高技术研究,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储备和供应,加强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要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健康的养殖方式,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三要提升农业政策法规的支持保护能力,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政策落实制度和机制,提高政策落实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要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以制定“十一五”规划为契机,设计大工程,谋划大项目,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五要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三增”为目标,以实施“三大战略”为重要举措,实施“九大行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科学规划,集成资源,省部共建,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工作重点,在于把各方面建设的内容在示范村综合集成,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在行动推进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评价建设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力争“十一五”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50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2006年要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力求做到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有新进展,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好步。同时,要加强粮食加工转化,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2006年,选择黄淮海专用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优势农产品名牌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

(四)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要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促进科研攻关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农民培训由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和核心技术上,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集成农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时,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对农民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

(五)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发展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转变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要提高自主育种能力。要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原种场、资源保护场,培育一批水产良种示范户。同时,大力推进畜牧水产的产业化经营。

(六)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龙头企业集群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有大提升。关键是要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要素入股,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要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的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当前,要加快农业标准化,重点制订修订一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兽药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工作;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志管理,强化对农业品牌的监管和保护。

(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要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乡村物业,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和循环式组合。

(九)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农业部部长)

下载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林业具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为社会创造多种福祉。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彭......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