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谈
新时代谈“新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数学学院10信科一班的陈春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谈“新文化”》
90年的大浪排空,我们获得了扬帆时不畏艰辛的勇气;90年的电闪雷鸣,我们铸就了海燕那坚持不懈的性格;9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一路向前。驻守回望,曲曲折折,如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历史。
清朝末年,中国在酣睡着。突然,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民主,猛烈抨击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不容置疑,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国人的思想,还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观念加以追求和崇尚,使得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间接地推动了中国这位酣睡巨人的觉醒。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它有伟大的功劳,但也有严重的不足。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了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这就好比一场狂风暴雨之后,没有人去重建,更没有统一的规划,各人各学派稀里糊涂,乱搞一通。结果,国人旧思想支柱破除了,但新的规范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缺乏全国统一的认识以及民族精神的认同。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抱怨,而是要对已经发生的错误进行剖析,从而解决新的问题。那么,新文化运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纵观历史,虽然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方面有些偏激,但他仍不失为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伟大变革。他不是传统的变革,而是传统的转换;他不是传统的延续,而是走向现代性的革命。尽管他没有巩固自己的成果,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毕竟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抹净历史的尘埃,我们蓦然发现新文化运动至今仍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辉,在岁月的洗礼下仍然充满了丰富的意义和鲜艳的色彩,值得人们永远地崇敬。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项重大的课题,非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然而,在建团90周年之际,挖掘五四新文化精神,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重新拾起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精神;重新审视和研究民主与科学,必将使得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取得历史性的跨越。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以时代为己任,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做新时代的青年,永远跟党走,为祖国的幸福安康而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谈如何做新时代的女性(推荐)
新世纪为我们女同胞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应该说现在我们的地位绝不仅仅是“半边天”。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观念也在随之与时俱进,该如何面对新挑战,做新时代的女性,已经成为我们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作为女同胞中的一员,我认为要当好新时代的女性,不外乎2个方面:家庭与事业,这2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家庭是事业的基础,只有家庭温馨和睦,才会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事业是家庭的保证。一个没有事业、依附于他人而存在的人,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不可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的,甚至不可能得到丈夫、子女的尊重。
人们常说:女人是家庭的支柱,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女性,首先要扮演好妻子、母亲、媳妇等多种角色,处理好夫妻、婆媳、母子或母女等多种关系。而要扮演好这些的角色,还是一门较大的学问。但假如我们把婚姻当作了索取和交换,只想得到,而不想去付出。那么得到的,只能是永无休止的不满足和由此而产生的烦恼。因此在生活中,作为家庭主角的妇女,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理解、宽容的心,去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
同时作为新世纪女性,我认为我们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像我们学校女教师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男教师,女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将来发展的水平。为此我认为起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做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新女性。
一、做一个学习型女教师。
渊博的学识是真正立足社会之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有资格当一个好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来“更新”,“充电”,“提升”,“完善”自我,通过学习来影响造就学生。假如你停止了学习的步伐,学生是新的,教案是老的,这绝对不行,最终被淘汰出局。
二、做一个有素质女教师。
素质教育应当从教师开始,只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许多专家预言,新女性将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所以,广大女同胞们我们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认真工作、创造性地工作。相信一定会比男性干得更漂亮、更出色!
第三篇:谈新时代高中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在当今这个辉煌的时代,对语文素质如何规范呢?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研究,我认为,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认知功能。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认知功能就是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功能。小学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的学习目的主要是获得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获得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而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有三方面:
1.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获得语言能力。
2.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
3.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项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具有再认知特点。一个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才能再认知。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着一定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儿童的成长也是在逐渐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掌握书面语言尤为重要。当儿童能识字、阅读以后,不仅会丰富知识,而且会促进内部言语的发展,会提高认识能力。通过识字、阅读还要培养学生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做的事,用口头和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所以说,学好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因而才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想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工具。正如叶圣陶指出的:“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由此说明,学生掌握语文基础工具,发挥语文学科的再认知功能,对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对于从事各项工作,对于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情意、审美功能
任何学科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一条客观规律,这是教学的共性。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体现在表情达意和审美功能上。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不属于各科的共性,而是由语文学科的个性决定的,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为语言是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价值,所以语文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现在再认知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上。往往一篇文章所塑造的伟大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通过语文教学,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功能。所以语文也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工具学科。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功能,但语文学科发展思维的功能具有突出意义,这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一方面要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文,又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发展思维的功能。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听人讲话或阅读中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点,不会概括段意,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会编写读书提纲;在说话和作文中,往往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重复口罗嗦。这些不仅说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低,而且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还有的学生读书时不会把文章中描写的情景、事件、事物、人物理解得具体形象;在说话、作文中,语言空洞、枯燥、呆板,缺乏具体情景的描写。这除了对事物、人物、景物缺乏具体观察认识外,也说明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还未充分有效地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在培养语文素质中提出,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因为语文和思维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既要防止出现只抓语言训练,不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要防止脱离语言专搞思维训练。要从语言训练出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基础,使发展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
第四篇:成清先生谈新时代书法
成清先生谈新时代书法
书法艺术包括创作、理论、教育、活动等许多方面,而书法家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因素。一部书法史就是书家的历史,而书法大家无疑又是书法史的灵魂。一个时代是否出现影响后世的书法大家及经典作品,是该时代书法艺术是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回顾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历史,研究书法艺术面临的新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打造经典,推出大家,努力推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代的课题。
中国当代书法艺术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自1980年5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辽宁沈阳开幕的近30年来,我们已举办了9届全国展。纵观9次全国展,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至第二届全国展为第一阶段.此时书法刚刚进人复兴期,书法创作仍处于低谷,书法群体人数很少,但对推动书法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至第六届全国展为第二阶段,书法热潮深入发展,书法从业人数大幅增加,书风逐渐走向多元化,各种书法现象广为出现,这一阶段书法成果丰富,发展迅猛,它既是当代书法复兴的启蒙期,也是发酵期、推广期,它深深地唤起了人们的书法创造意识,提高了人们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人才上、观念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为书法复兴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来源 书法屋。第七至第九届全国展为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书法热发展势头迅猛,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艺术风格上看更加丰富多样,对传统的挖掘也更加深人广泛,回归传统、谨慎创新是这一时期的主线。近30年来的书法创作,大致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发展迅速却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盲目性;二是虽然在继承传统方面始终不断深化,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三是在探索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往往流于时尚,形成跟风现象;四是书法在普及中延展着自身的广度,从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特征,然而和书法精深博大的内涵相比,当代书坛在整体氛围上显得成就斐然,朝气蓬勃,然而和我们期待的真正的百花齐放,群峰参天的局面仍有相当的距离,那种继往开来,震古烁今的经典和大家仍然付诸网如。
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书法艺术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们对书法的需求日益强烈,书法队伍不断壮大,书法艺术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书法艺术面临的新变化对其发展繁荣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当今时代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新事物、新格局、新思维之层出不穷,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书法艺术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史中,以其独有的形式折射出每个时代的主体精神,往往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的更迭变化,社会风尚、人们的审美诉求也会改变,反映到文学上,会出现“唐诗”、“宋词”、“元曲”的更迭;反映到书法上,则有“尚法”、“尚意”、“尚态”的区别。正如刘舞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今天的书法应当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准确地反映当今时代的变化和主体精神。其次,新资料的发现、工具的改良、工艺形式的演进会成为推动书法艺术观念变革的重要契机。今天书法资料的丰富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上的“四大发现”(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宫廷大内档案),都与书法有关。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简犊、碑志等民间书法资料,就连书法史上扑朔迷离的秦隶,今天也能看到了实物资料。形式的演进也是空前的。比如大型展览这种以往所没有过的形式,一方面使书法从文人的案头走向宽大的展厅,在众多的展品中一比优劣;另一方面也使书法的交流大大增加。这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对书法观念、书法风格的变迁势必产生重要影响。再次,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东西方在思想观念上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不再处于过去那种闭关 锁国的封闭状态,而是通过全球化、信息化逐步融 人世界民族大家庭。书法艺术这种历来在较为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自足演进的艺术,一旦放到日益开放的文化语境之中,面临着具备完整体系和抽象品格的西方美学的拷问时,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也是当代书法界不能忽视的问题。新时代书法艺术所面临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又如,毛笔逐步退出实用领域,对书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方面使用人群大幅减少,势必使其基本技法的传承遇到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毛笔退出实用,使书法得以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综上数端,21世纪的书法艺术在时代精神、创作观念、审美格局和表现手法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要出现这一时代的经典之作和书坛大家,进而实现中国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从政府工作报告谈新时代审计工作
从政府工作报告谈新时代的审计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发展列出了主要行劢目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平稳增长,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增加城镇居民就业,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等。提出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丌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以往报告形式丌同,今年的报告还用数字数据“说话”,更加明确未来的政府工作目标和方向,如新增就业 X 万人以上,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X 万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X%左右等等,可以说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向人民立下“军令状”,这也体现出政府工作始终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造福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X 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部门更要从服从亍国家战略大局出发,读透、做实政府工作报告,主劢发挥审计在民生领域的职能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亍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聚力脱贫攻坚战,加大扶贫审计。脱贫攻坚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审计,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查处脱贫攻坚中违纪违法问题,促迚脱贫攻坚资金精准使用。201X 年,X 区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审计项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湾环境、产业项目等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和运营效果的审计力度,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
期完成。
二是要持续关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的城镇化中,有大量富余劳劢力转移,每年有近X 万大学毕业生迚入求职市场。X 市近年来实施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连续多年开展春风行劢招聘。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劣力X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审计部门在关注就业上有新作为。要把机关、企事业行政单位的用工制度、人员招聘、工资水平、社会保险作为审计和评价的内容,加大审计力度,为推劢和扩大就业做贡献。
三是要关注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大,异地新建、改扩建校园项目增多,要通过审计对这些教育工程与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确保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作为审计部门,要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关注点,重点审计调查学前教育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及资源配置情况;各类性质幼儿园的运转现状;通过审计调查结果,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是要密切关注城镇化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迚“城中村”、老旧小区的改造,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城镇化质量,审计监督关口丌容忽视。今年,该区在沌口和纱帽两地的旧城改造工作将启劢,轨道交通 X 号线、周家河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已经开建,这些项目事关民生福祉,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落实到审计实际,要加大对城建、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计力度,组织开展好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审计调查,重点关注项目落实、资金到位、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推劢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
做好新时代的民生审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审计部门首先要加快转变自身角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高思想站位,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还要丌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审计内容深度,直面问题丌护短,敢亍向侵害老百姓利益的问题“亮剑”,真正体现审计的公平正义。
劤力践行好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以更加积极的行劢、更加有力的丼措做好审计工作,丌断增迚民生福祉,相信在新时代,审计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