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时间:2019-05-13 10: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第一篇: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我们的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来的,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农村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应该跳出“

三农”抓“三农”,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人们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更多思考。那么新农村建设是什么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精辟地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这需要很多要素来支撑这项宏大的工程。这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多方支撑,共同完成,才能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靠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等惠农政策;要靠城市的支持;要靠帮建单位的献计献策;要靠各级政府及国家金融资金的注入;也要靠科研单位的智力支持;更要靠一批能人、精英来带领。特别是乡村两级的领导干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一项能人战略工程。如果缺少农村领导人物和高素质的乡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将会举步艰难。因此,人才资源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教育落后是人才资源流失的原因之一

我国现行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而现实教育实际仍然是选拔的应试教育。农村的教育实为令人担忧,农村人才外流已出现恶性循环,而导致这种人才外流根源仍在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在八十年代缺乏,只能从农村高中生、初中生招代课教师,部分教师素质问题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不高。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学生转到市里学校,这样农村中小学生在校生整体素质下降,进而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准入制度极不严格,大部分教师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进入教师岗位,他(她)们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根本不具备教师的素质,很难承担起这一神圣的工作,只能勉强维持工作,特别近几年师范院校的扩招,有很多自费师范学生通过门路挤进教师队伍。素质高的农村师范生流向城市教书。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薄弱,使得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最后导致优秀学生外流去城市读书,读完大学毕业后无一人愿回到农村,都涌入城市择业。因此农村的留守人员年老、文化素质低再加上部分初中毕业生中有能力外出打工,一旦发财了就留在城里。剩下的老弱病残怎能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根本不能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先锋军。

二、城乡疏离与乡居精英的流向城市是农村人才资源流失的又一原因

废除科举制度一个影响深远的后果是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传统的中国士人以耕读为标榜,多数人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旧制或侯缺或丁状或告老,读书人多半要还乡。新制则学生与城市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大学(早期包括中学)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城市,不象以前一样要落叶归根。前者不只是人员的流通,它还意味着信息、资金等多渠道的流通,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循环的流动之中。后者实际意味着以前的循环流动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衰竭,并走向中止。(这当然有一个过程,且各地情形不一)

农村中优秀的人才及能人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学校带来教育契机,城市学校积极扩建。生源(好的生源)的扩大,城市教师不足又给农村中小学优秀的教师转入城市任教带来机会,同时也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骨干教师数量减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老中青,传帮带,强带弱的链条断裂、打破。形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处于勉强维持的不景气局面。

前引举人李蔚然观察断言:“君国官无大小所居者城市也,今日大声疾呼权利以兴学者,皆城市之民也。”官吏和层次较高的公立学堂之多在城市,即使“偶有一二富乡,搜集种种捐款,建一二学堂,所教者绅族也,富室也,城市学校林立,官可以报绩绅且据以自豪”,而乡间恐怕除少数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乡村“读书种子既绝。”而市民,非市民而阶级由此永分;市民之学堂日益增多,非市民之负担日益增重,市民有权利而无义务,非市民有义务而无权利;“相吻合的,当前学校设置偏于城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的社会人家无力送他子女就学。”教育的城乡差别当然并非有负面的结果,有些人反可能从中获益。

尽管不少读书人喊着“到民间去!到乡间来!”的口号。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年年大批的学生自乡村跑到城市,不见一个返到乡间”,致使乡村颓败。“只剩下少量的具有十八世纪头脑习惯的人过着十八世纪的生活,用中古的技术求得生产来供给自己。”我们想千方设百计,鼓励各方面的人都到乡间去工作,来建设美丽、安适、富饶的乡村,“要让乡村与都市平行的前进。”把好的学校建在农村,配齐配强教师队伍,招引部分城市学生到农村去读书,来亲自

感受大自然,从而激发这些孩子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将来好投身农村建设,这样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反出现的是农村的优秀子弟厌弃农村生活,原因是环境差,交通差,学校差,医院差┄┄我们现在建设新农村不单单是建成硬件的公共设施齐全、生活富裕;更应把农民思想建设好,让农民及农民子弟热爱自己家乡,我们更希望城市里的青年应回到乡村里边去,作归

农运动,帮助农民改造乡村、建设全村。我认为重要的是乡村读书人心态的转变,乡村教育不但没有造福于平民,且给平民前途以很大的危险,即在教育还没有能造成良好环境时,早早诱导平民脱离他们固有生活;即使事实上一时不得脱离,先养成他们厌弃固有生活的心理”。

三、乡村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领导水平、文化知识、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现状。现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有相当一定比例的民主选举制度不健全,农村家庭思想严重,农民民主意识薄弱等一系列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基层民主选举中,只贿选,靠宗族势力或串联拉票,黑票现象或轻或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村中势力大的人,强拉选票,强嫁民意的也不在少数。因而农村基层农民选举基本很难选出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有能力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班子。这是制约村级领导班子、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阻力。近几年,参加竞选的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多为初中以下水平,文化程度低,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对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方针难以完全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在参选村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参加竞选的出发点是不正确的,尽管竞选时,讲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通过前几届村委的行为和所当选的村委人员实际工作看出,他们参选目的不纯,就想从中捞些东西……最后进了班房,个别判了刑,出现前任发了财,后继者红了眼,拼命也想竞选村委,这样的人,对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起什么作用?我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投放的资金,又有多少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村干部一定要选出有水平,有头脑,具有良好的品德的人担当此任,才能完成重任,因此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

四、鼓励农村优秀人才回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亿万农民,我国农村人才资源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控制外流是十分困难的,农民已根深蒂固的思想,让孩出息后到大城市去工作、生活,离开农村环境是每个农民对自己孩子的企盼,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好的政策,好的条件来招引农村优秀的青年人才,回到自己家乡建设自己家园,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是大有希望,中国改革的设计师邓小平在1985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一亿人口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有把握达到。”新农村建设更是如此,把农村的教育搞上去了,农村的人才资源才得以开发,这样就农村建设目标就能实现。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宏伟工程,其任重路远,这就需要各级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决不能急功近利,摆花架子,投形式主义,我们一定要协调各项工作,不仅在人才资源上多拢络,在各个方面都要选准方向,开好局。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让党和国家满意,更要让农民满意!

正如古言道:“欲善于事,必是利其器”,我认为要想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成功,首先要做的是为农村精心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乡村级干部队伍,让这支队伍亲自领导开展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并建立一套科学性强,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这里包括相应的激励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此,我建议三点:

一、从省、市、县、镇选派工作能力强的行政机关干部,(这些干部尽可能选从农村走出来的,因为他与农民有深厚感情,骨子有那份关心“三农”的心情,一定要德才兼备),直接主持各村的领导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定的基础。(在工资上,生活上给予相应的补助)。

二、积极吸引大中专优秀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可能选派农民子弟),让他们进村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又可以让他们成为新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智力支柱。并使大中专毕业生进村级领导班子制度化。

三、要建立健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评估制度,并建立对选派干部和进村委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奖罚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劣下者的良性运行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新农村建设开花结果。

第二篇: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机制,形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合力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们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县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以及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承包、租凭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承包经营企业的,可优先获得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推荐参加各类专家的选拔;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人才给予奖励。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1200元的资料补贴等等。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通过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履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选拔、管理等工作职责。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开发青年、妇女人才,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青春和巾帼风采。

二、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环境,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选拔环境。为了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了《**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两个《暂行办法》,近几年我们选拔了2名省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名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1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60名县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在每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结束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颁发证书,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2004年,我们与电视台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拔尖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这对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用典型的创业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迹打动人,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谢宗华,今年58岁,他身残志坚,相信科技,大胆探索,成为闻名全县的柑桔专家,被市、县命名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对他的宣传和他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激发了全县柑农科学种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脐橙”品牌的质量。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三、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这个环节不放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这个主旋律,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

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县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村的建设。县管乡土拔尖人才、杨林桥镇白鹤洞村农民秦学全,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带头示范,并引进谷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容积300多立方米的冷库,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实现商品量6000余吨,出口2000余吨,蔬菜单项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二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创业的领头羊。在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全县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升级,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湖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县恒鑫特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覃玉全创办养殖加工企业,采取企业提供仔猪,负责加工销售,农户负责饲养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我县是全国“脐橙之乡”。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柑桔销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积极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他们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宜昌市“十佳农村经纪人”、水田坝乡农民徐宏强,1996年就开始跑市场,近十年来,他走南闯北,累计销售脐橙5000多吨,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柑桔销售经纪人。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农历正月十五,伴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来到容城县北部的城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吃完早饭的种植户们已经开始施肥、翻地,为移栽西瓜苗做准备。

城子村有3000多人口,全村3447亩耕地,瓜菜大棚面积达到3100亩,村民个个都成了瓜菜种植的行家里手,2011年人均收入12000多元。依靠瓜菜种植,城子村由十年前的穷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

谈到村子的变化,市人大代表的村支书刘建乐说:“村干部只有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农村才会有新变化,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为带领村民致富,2000年,身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刘建乐为村民引进了大棚葫芦嫁接西瓜项目。为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并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如今该村的大棚采用瓜菜间种的模式,集中采摘,统一销售,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达到7万余元。“因为大棚管理时间相对集中,到忙时,村民们自发的结成互助组,建棚、整地、施肥、栽苗、采收统一行动、分工合作,大棚经济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感情,让家庭变得和睦,村风和谐,乡亲们就把大棚亲切的称为“互助棚。”谈到让人们富起来蔬菜大棚刘建乐说。

生活富裕了,村内环境就要有新变化。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村里硬化了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道路,成立了村内保洁服务队,建立了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前柴草乱堆、粪便遍地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真正有了新农村的样子。

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010年,村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健身器材齐全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春节农闲时,村里的人们有的到农家书屋读书,有的到活动中心打球、下棋、扭秧歌,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近几年,随着新农合、新农保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农民们幸福感越来越强。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按村民们说法:没有村支部的带头,就没有城子村的大棚西瓜,没有党员干部们的多年扶持,就没有城子村今天的新面貌。

第四篇: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

机制,形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合力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们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县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以及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承包、租凭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承包经营企业的,可优先获得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推荐参加各类专家的选拔;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人才给予奖励。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1200元的资料补贴等等。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通过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履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选拔、管理等工作职责。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开发青年、妇女人才,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青春和巾帼风采。

二、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环境,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选拔环境。为了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了《**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两个《暂行办法》,近几年我们选拔了2名省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名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1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60名县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在每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结束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颁发证书,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2004年,我们与电视台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拔尖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这对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用典型的创业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迹打动人,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谢宗华,今年58岁,他身残志坚,相信科技,大胆探索,成为闻名全县的柑桔专家,被市、县命名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对他的宣传和他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激发了全县柑农科学种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脐橙”品牌的质量。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状况,2004年我们会同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等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配合各乡镇,深入到全县186个村,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实用

第五篇: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范文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王力仁符 号

〔内容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城县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乡镇按“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发展生产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作者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各类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农业生产新农村调研

〔作者介绍〕水城县委政策研究室

一、贫困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投入不足,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差。水城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大多数乡村边远落后,处于深山区、石山区,农业生产模式传统、守旧,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别是边远农村及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发展慢,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投入不足,广种薄收,好的仅能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生活要靠救济,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二)农民整体素质差别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发展不平衡。长期生存在贫困山村的农民,经党和政府扶贫攻坚,虽整体效果明显,但仍有一些农民不理解,有等、靠、要和观、看、望的思想,不能达到预期的帮扶效果和目标。

(三)部分村级班子建设不强,缺乏战斗力、凝聚力,思想涣散,观念落后,缺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无法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对全村的经济建设有阻碍制约的作用。

对策及建议:

据统计,目前水城县尚有220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村,因此贫困型的村宜在“加大宣传、模范带动、统筹城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发展生产的本领。贫困村要发展生产,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素质及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是关键。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要求等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让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就是村里的摇钱树”,要推荐那些具有德、才、能、绩的人进入村班子,把村班子配齐配强,让有能力的人领导全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增加农户收入,使更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乡镇领导要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利用广播、图片、黑板报等多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科技知识,扩大影响,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让每户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实用技术,让更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其次,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及实际发展产业,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和培养产业结构调整模范户。大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把重点放在科技兴农上,加大科技入户力度,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有饭吃、有钱用的问题。要坚持把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作为目标,以实现粮食高产工程为载体,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食增产。大力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以水稻宽窄行栽插、玉米宽箱宽带、育苗移栽、脱毒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平均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生产、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提高科技推广水平,增加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第三,统筹城乡是指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居民帮助农民的路子。各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大扶贫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扫除贫困。政府要加大引导、宣传力度,着力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改变陈旧生产生活方式,壮大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第四,人才培训一定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发展农村生产的重点。就水城县来看,当前,重点是在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阳光工程”等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科技技能等水平,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不断增强发展生产的能力,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温饱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点和示范户,没有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全县372个村,虽大部分村已建有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但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特别是“一村一品”力度较弱,农村很多的特色产品过于分散,一家一户只是一些零星种植,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公司+基地+农户”。

(二)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近几年来,政府虽不断加大对“水、电、路、通讯”的投入,很多乡镇及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但还有一些村组“水、电、路、通讯”未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生产出的农产品无法加工、运出和销售,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无法实现,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民生活难以改善。

(三)农技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少、边、穷山村的农民没有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科学种地的意识淡薄,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提高。

对策及建议:

水城县目前收入属温饱型的村有138个,如金盆乡的营盘村、猴场乡的猴场村、花戛乡的磨石村等人均收入在温饱线上,这些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特色经济,根据村情,因村制宜,突出持色。

(一)按照“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各村特色经济溶入全村,促使“一村一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工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增加农村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中注重体现农村特点,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突出民族特色。该农则农,以科技为重点,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业,引进外来资金,办出特色,如双戛乡中箐村依托天生湖和当地林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即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又成功地实现产业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还有发耳乡蔬菜种植、南开乡养牛基地、猴场乡猕猴桃基地、米箩乡杨梅基地等,成功的示范,给农户增添了致富的信心。

(二)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从水城县实际看,针对农业区域广大,各乡(镇)农业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因地制宜,确立了围绕“市中心城区城郊圈、水黄路沿线、两水沿线、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建设五个绿色经济产业带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在产业布局中,要围绕水黄线建设龙竹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猕猴桃基地、优质桃和科技杨梅为主的水果基地、金银花治理石漠化基地。目前,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660亩,总面积已达1000亩;新增优质桃和科技杨梅种植面积2600亩,总面积达3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达5000亩。水黄线绿色经济产业带已初具规模。围绕两水线建设水城春富硒茶基地、蔬菜基地、以科技杨梅为主的水果基地。目前,建成茶叶基地14000亩、科技杨梅4000亩,两水线绿色经济产业带已具雏形。围绕市中心城区城郊圈,以满足城市餐桌为主,如纸厂、双戛、滥坝、发箐等乡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要进一步扩大。围绕北盘江、三岔河流域大力发展烤烟、生姜、红香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业。目前,烤烟、生姜、红香蒜等进一步扩大,2005年,种植烤烟4.95万亩、生姜5万亩、红心蒜1.5万亩。进一步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一批中药材、芸豆基地。坚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优质牧草推广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强村建设,注重培育养殖专业户、养殖大户

和规模养殖场,全县建成以畜牧养殖为主的示范村45个,养殖小区16个,养殖专业户3657户。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2.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8%。

(三)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民生存环境。通电、通水、通路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备条件,让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剩余劳动力还可外出打工,搞活劳务输出,减轻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水城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的领域投入。二是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在预算增加的基本建设支出中,应优先用于农业,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根据当前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将钢材、水泥、煤炭等物质材料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中去,增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居民帮助农民的力度;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工业行业的产品品种结构,在不断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生产农业和农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四是采取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各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兴修农田水利、改土改田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共同关注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情。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康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够。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实现真正转移。

(二)农民收入不够稳定,人居环境不够好。

对策及建议:

水城县现有14个年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小康型的村,如纸厂乡前进村,阿戛乡马场村等,各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备了有利条件。小康型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应把握“四要”:

一要分类指导、正确引导、趁势而上、强力推进。只有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规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壮大村级积累,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加大产业调整力度,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调动农民的生产热情,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发展特色产品,打造农业产业品牌,增加附加值,合理规划产业带;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健全产销加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户生产质量的整体提高。如纸厂乡前进村立足当地资源实际,大力发展以种植和经果林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以养猪、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生态旅游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如阿戛乡马场村,蟠龙乡的沙坡村立足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种植蔬菜和经果林为主的种植业,农民收入逐年递增。实现了生产发展,稳步强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二要结合村情,实施“五通五改四建设”,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房、改圈、改厕、改灶、改院,建立优势产业、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四有四无三提高”,即每户农民有一条以上增收致富的路子、每个劳动力有一门以上生产技能、每村有一个坚强领导班子、每个班子有一套科学民主管理制度;无偷盗涉毒赌博、无青壮年文盲和儿童辍学、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超生超怀现象;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个一”的指标要求。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全县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姜业公司和茶叶公司等通过财政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做强。如姜业公司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茶叶公司、奔牛食品公司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建成了隆华食品厂、新隆精店粉加工厂、滥坝新隆养鸡场、荷城乳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载体,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搞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资集散地。

四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扩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

为实现农村劳动在更大范围充分就业,政府在加大引导力度,把握好分工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替代性原则、自主择业原则的同时,要针对农业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业产业的职业技能缺乏等现状,在提升人力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做到与岗位需要紧密联系,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定向培训。二是突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劳动力工资、社会保障、投资创业等方面政策规定,增强其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三是突出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职校、农广校、农技中心等,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夜校等形式开展培训。四是突出提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引导扶持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谋发展,使其将在外面学到的好经验、新技术运用到发展生产中,带领广大农户共谋发展。

总之,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五项标准中,生产发展是关键。因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生产发展是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面貌才会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才会改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才能实现。

下载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而广大农民需要有人引导,有人带领,才能转变落后观念,掌握先进技术,找到致富门路,成为新型农民。[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 “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

    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各种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县各专业协会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贯彻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进而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经济、......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