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0:2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

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大力实施“四全工程”和“两后双百工程”,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二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庄河庄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

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

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

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

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大力实施“四全工程”和“两后双百工程”,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

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二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庄河庄塘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二是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

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深化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好,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切实解决部分村无村部和党员活动场所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继续大力实施把“双高型”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双带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和把“双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递进培养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第三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系部: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指导老师:xxx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目录

摘要„„„„„„„„„„„„„„„„„„„„„„„„„„„„„„„„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3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4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6

参考文献„„„„„„„„„„„„„„„„„„„„„„„„„„„„„„10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现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邓小平;三农;主旨;意义;建议;方向和原则;政策与措施。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各级政府都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广大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1.扶优、扶强、扶样,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型示范村,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章县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60个新型示范村,其中:县级示范村8个,乡级示范村52个。公共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其中:县级示范村15万元/个,乡级示范村10万元/个。主要帮助示范村进行“三清六改一化”,着力改变村容村貌规范村民人居环境,扶强优势产业,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大的转变质的飞跃。

2.贯彻落实国家帮扶政策,搞好县级配套服务为农村、农业、农民解压、解困,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谐发展。

国家针对粮食安全、农民负担过重、种养业与二、三产业对比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实行了免征农业税,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进行了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宜章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直补政策,把粮食直补,生猪补贴的钱通过乡镇送到农户手中。大力推行农村医疗保险服务争取落实了80%以上的农民以10元每人每年的参保费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医疗保障金实行定点医疗大病互助,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筹集社会资金,解决农民子弟就学困难因学致贫的问题。以上三项惠农政策农民直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一增一减拉动农民增收0.8%。长期开展县驻村党建扶贫工作,由联系单位筹集资金向联系乡镇村扶贫,帮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产业发展。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3.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强势产业支撑,为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新型农村、构建新型社会创造基础条件。如城南乡寿福村的苗木建设、蔬菜基地建设、仔猪贩运产业,形成了村品优势,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致富的同时,推动了新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业是基础、农村经济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大的改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三农,“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1.农民问题。

现在本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还不能够完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依然存在人多地少,就业不足,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由于收入不高,农民本身及后代的发展权难以保障和提高。农民的根本问题还在于没有强势产业持久支撑,农民脱贫难,返贫易。

2.农业问题。

简单的农业生产观念。只讲单干不讲合作,小而全一担子挑。置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排斥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之外,使得农业产业化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农产品流通难以推广和运作。粮食生产滑坡。一方面表现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与粮食争地的矛盾。商品化程度高的地方,粮食生产弱;商品化中等程度的地方,粮食自给;商品化低的地方,粮食主产。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业化发达的区域原来的农业劳动力弃农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化不发达的区域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粮田耕种不足现象严重。就近在工矿企业打工的人员,半工半农,土地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条件简陋。由于是山区丘陵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大都是手工劳动,小规模分散经营,抗灾力弱靠天吃饭现象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率低。

3.农村社会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脆弱一遇灾害根本保障安全困难。农村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有待治理。社会纠纷增多。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经营权不能有效流转等。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4.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地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有的试点村就像个独生子女,而上级就像他们的家长,过于溺爱,要求各相关的部门支持试点村各项工作,都要给试点村做一份贡献,相关部门有的给树苗、有的给电脑、有的负责修路、有的负责改水等等。如公路局参与修路,什么时候修完、质量怎么样,村里不用操心。上级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5.产业发展滞后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经过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们走的路宽了,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和城里一样的公园、广场,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有的农民干脆把健身场所当成了粮食的晒场,有的农民从地里收工回来满脚是泥在公园走上一圈。试想,他们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西瓜熟了还没人要,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有的村新农村建设是一条腿走路,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6.缺乏科学的规划问题。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只是改善本村的村容村貌,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有的村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前很好的绿化铲掉了重新绿化;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7.农民参与少问题。

有的地方在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广大农民不能参与进来,他们的意愿也就不能得到体现。有的村新农村规划,包括施工方案,完全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没有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农民唱反调。如在污水集中处理的工程中,按工程设计每家门前要挖一眼污水井,再通过主管道集中处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就是不让挖,而且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自家门前挖井,自己“出门就跳井”,干什么都不顺利。如果提前征求农民的意见,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就不会出现这种受阻挠的现象。另外,有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跟自己没关系,村里建啥样是啥样,没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的措施大的政策国家都在陆续出台或已出台关键在贯彻执行,而工作的重点还是要从服务经济、创新制度入手。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从农业来讲,它的有利条件明显:农产品总量大,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生产经营管理有传统优势。农业科技覆盖面大普及率高。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定的优势。农业形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优质稻米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通过大户带动形成区域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规模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规模经营不一定要圈地,而是在尊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大面积经营。如烤烟生产,近几年没有大的突破,是烟叶价格下降了?没有。关键还是面积上不去。宜章县大宗农产品很多如玉米、红薯等,现在只作为粗粮或粗饲料使用,粗加工只是把粗玉米碾成碎玉米,或小店蒸煮上市,深加工如制成玉米面系列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红薯粉条加工也并不是大张其鼓。流通更谈不上远销。只有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才能把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为现代经济大循环的工业化的农业生产观念,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公权入股党纪规章不允许,对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是一种干扰,用于公共事业却是一种和谐。私财投入经济建设无疑对经济社会是一种支持。本地和外地国家工作人员,相对于贫困农村的农民来说市场信息比较灵通、技术上有优势,经济上相对有余财。形成一种制度,调动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地和老家乡亲或熟人建立一种正常的投资关系,积极支持扶持“三农”建设项目,让农村建设出现更多的亮点。

3.发展集旅游、生产、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宜章莽山现已形成旅游品牌。如果围绕莽山旅游建立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可以覆盖到天塘、一六等乡镇。就莽山旅游本身来说旅游农业产品有莽山“四件宝”,借莽山旅游品牌提升了莽山“四件宝”的知名度,反过来莽山“四件宝”的畅销又宣传了莽山旅游品牌文化。基于这一思考,规划建设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同时可以打造圈内新型农村。

4.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追求数量适应人口众多的国情,到追求质量适应人民小康生活的社会需求,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质量型产品变得更为重要。如无害蔬菜、特色产品等。要发展这些商品,就必须培育产品“点线、点块、点网”纵横及立体式流通渠道,主要通过本地或异地搞小店样品基地建设。以展销样品形式打品牌出商标,进而带动基地建设,造就农村强势产业支撑。

5.严格遵守村民自治法选举直选出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在村班子的领导下,对村理事会、协会等民事、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按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积极宣传组织好在外务工多年,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从事经济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年富力强有号召力带动力的农民参选村级负责人,通过村民自选,夯实村级领导班子。有了好的班子及身体力行黔移默化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才会得到大的改变,打造新农村就有了观念和行动基础。

6.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

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组织制度支撑。这些支撑的取得,要靠学习实践再学习实践。在农村,可以依托就近小学或中学场地在 7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学生暑假或寒假间隙期,举办农民培训班,或进行基地建设现场办学,或在村自选班子的领导下农民自觉自愿出资请产业技术工人现场授课、异地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

7.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对基层党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镇沟东村在建设文化广场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并采取党员包户的做法,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主动捐赠绿化树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8.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方面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优势,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以及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的良好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使农业生产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加工配送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杨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农民举办节水灌溉、有机施肥、甘薯和西瓜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已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达到1650人。同时,鼓励农民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建温室220栋,大棚4230个,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近5000元。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杨镇除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外,充分利用开放村级图书室、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新农村建设将是一句口号。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9.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村容整洁工程引人关注。最终要达到“五化”,即绿化、硬化、亮化、污水无害化、垃圾无害化,同时,实施“两改”,即改水、改厕。特别是近年来,党的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在建设中应充分珍惜这一机遇,立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用足政策,用好资金。要转变对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环境建设的模糊认识,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遵循因时、因地制宜,因自身条件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不搞盲目、重复建设,始终奉行节约的原则,原有设施完好的或可以修补的,尽量不拆,粉刷一新完全可以。项目安排要科学,不违背客观规律,应该先改水后修路。工期安排要合理,应该春季绿化,不在夏季绿化。另一方面,不搞政绩工程。有些村恨不能一年就完成新农村建设,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现象,这种以建设速度换取政绩的思想要不得。其三,搞设施建设要量力而行。一定要考虑自身经济实力,不给农民增加负担。杨镇地区跨子营村结合本村实际,村内主街原有水泥路面完好无损,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打街坊路上,硬化了小胡同,家家户户出行不再走泥土路。在绿化阶段,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采取街道两侧栽种柿子树的做法,谁门前谁管理、谁受益。村级领导班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10.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参与到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感觉到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广播、标语、文化墙、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宣传的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文明富裕村”、“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团结奋斗建设新农村、文明向上迎办奥运会的良好氛围。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山西xx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期论文

参考文献

1、杨世华.新农村建设应优先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12).2、牛国勤.建设社会主义之我见[J].甘肃农业,2006(12).3、陈家付,陈晓,刘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略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校学报,2006(4).4、邱晓华.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06(3).5、王志云.素质偏低意识差七条“短腿”待补长[N].黑龙江日报,2006-08-25.6、李庆章.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新华网,[2006-02-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2/21/content-4207811.htm.8、陈 梁.对提高我国农村扶贫效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02):51.9、毛胜华“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升扶贫开发内涵[EB/OL].[2006-11-16].http://www.xiexiebang.com.13、成思危.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N].人民日报,2006-11-29(6).

第四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2 序言·····························································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4

2、缺乏科学的规划···········································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5

1、产业发展滞后·············································5

2、农民参与少···············································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5

1、农民问题··························································5

2、农业问题·························································6

3、农村社会问题······················································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8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序言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目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另外四个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失去基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失去基础。

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反映农民生活水准的目标,是最直接的目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生活富裕了,才能正真的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精神文明方面的目标。乡风文明包括新风尚和新农民俩方面的内容。新风尚要求农村是民主,法制,文明的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升华,从物质的层面上提高到精神的层面上。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最直接感观的目标。就外观感受而言,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村容整洁,就是要逐步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包括三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村庄布局要合理。二是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通讯等。三是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包括“一气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牲畜圈,建造沼气池),垃圾处理及日常环境卫生的保持。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制度方面的目标。民主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管理民主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不想实行民主管理,才能适应转型时期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争强的需要。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多次提出过。上世纪50年代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把它作为方向来提的,通过农业合作化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0年代主要是通过家庭承包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90年代主要是推进包括农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发展在内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小康建设,并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我们理解现在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地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有的试点村就像个独生子女,而上级就像他们的家长,过于溺爱,要求各相关的部门支持试点村各项工作,都要给试点村做一份贡献,相关部门有的给树苗、有的给电脑、有的负责修路、有的负责改水等等。如公路局参与修路,什么时候修完、质量怎么样,村里不用操心。上级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2、缺乏科学的规划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只是改善本村的村容村貌,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有的村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前很好的绿化铲掉了重新绿化;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1、产业发展滞后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经过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们走的路宽了,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和城里一样的公园、广场,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有的农民干脆把健身场所当成了粮食的晒场,有的农民从地里收工回来满脚是泥在公园走上一圈。试想,他们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西瓜熟了还没人要,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有的村新农村建设是一条腿走路,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2、农民参与少

有的地方在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广大农民不能参与进来,他们的意愿也就不能得到体现。有的村新农村规划,包括施工方案,完全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没有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农民唱反调。如在污水集中处理的工程中,按工程设计每家门前要挖一眼污水井,再通过主管道集中处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就是不让挖,而且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自家门前挖井,自己“出门就跳井”,干什么都不顺利。如果提前征求农民的意见,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就不会出现这种受阻挠的现象。另外,有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跟自己没关系,村里建啥样是啥样,没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1、农民问题:现在本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还不能够完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依然存在人多地少,就业不足,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由于收入不高,农民本身及后代的发展权难以保障和提高。农民的根本问题还在于没有强势产业持久支撑,农民脱贫难,返贫。

2、农业问题:简单的农业生产观念。只讲单干不讲合作,小而全一担子挑。置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排斥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之外,使得农业产业化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农产品流通难以推广和运作。粮食生产滑坡。一方面表现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提高与粮食争地的矛盾。商品化程度高的地方,粮食生产弱;商品化中等程度的地方,粮食自给;商品化低的地方,粮食主产。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业化发达的区域原来的农业劳动力弃农从事非农产业,工业化不发达的区域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粮田耕种不足现象严重。就近在工矿企业打工的人员,半工半农,土地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条件简陋。由于是山区丘陵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大都是手工劳动,小规模分散经营,抗灾力弱靠天吃饭现象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率低。

3、农村社会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脆弱一遇灾害根本保障安全困难。农村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人居环境有待治理。社会纠纷增多。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经营权不能有效流转等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对基层党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镇沟东村在建设文化广场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并采取党员包户的做法,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主动捐赠绿化树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村容整洁工程引 人关注。最终要达到“五化”,即绿化、硬化、亮化、污水无害化、垃圾无害化,同时,实施“两改”,即改水、改厕。特别是近年来,党的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在建设中应充分珍惜这一机遇,立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用足政策,用好资金。要转变对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环境建设的模糊认识,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应遵循因时、因地制宜,因自身条件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不搞盲目、重复建设,始终奉行节约的原则,原有设施完好的或可以修补的,尽量不拆,粉刷一新完全可以。项目安排要科学,不违背客观规律,应该先改水后修路。工期安排要合理,应该春季绿化,不在夏季绿化。另一方面,不搞政绩工程。有些村恨不能一年就完成新农村建设,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现象,这种以建设速度换取政绩的思想要不得。其三,搞设施建设要量力而行。一定要考虑自身经济实力,不给农民增加负担。杨镇地区跨子营村结合本村实际,村内主街原有水泥路面完好无损,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打街坊路上,硬化了小胡同,家家户户出行不再走泥土路。在绿化阶段,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采取街道两侧栽种柿子树的做法,谁门前谁管理、谁受益。村级领导班子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方面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优势,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以及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的良好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使农业生产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加工配送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杨镇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农民举办节水灌溉、有机施肥、甘薯和西瓜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已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达到1650人。同时,鼓励农民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新建温室220栋,大棚4230个,农民平均每亩地增收近5000元。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杨镇除了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外,充分利用开放村级图书室、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从农业来讲,它的有利条件明显:农产品总量大,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生产经营管理有传统优势。农业科技覆盖面大普及率高。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一定的优势。农业形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优质稻米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通过大户带动形成区域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规模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规模经营不一定要圈地,而是在尊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大面积经营。如烤烟生产,近几年没有大的突破,是烟叶价格下降了?没有。关键还是面积上不去。宜章县大宗农产品很多如玉米、红薯等,现在只作为粗粮或粗饲料使用,粗加工只是把粗玉米碾成碎玉米,或小店蒸煮上市,深加工如制成玉米面系列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红薯粉条加工也并不是大张其鼓。流通更谈不上远销。只有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期论文

节开展优质服务,才能把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为现代经济大循环的工业化的 农业生产观念,把一家一户的生产纳入农业产业化链条。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公权入股党纪规章不允许,对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是一种干扰,用于公共事业却是一种和谐。私财投入经济建设无疑对经济社会是一种支持。本地和外地国家工作人员,相对于贫困农村的农民来说市场信息比较灵通、技术上有优势,经济上相对有余财。形成一种制度,调动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地和老家乡亲或熟人建立一种正常的投资关系,积极支持扶持“三农”建设项目,让农村建设出现更多的亮点。发展集旅游、生产、经济、生态、文化、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宜章莽山现已形成旅游品牌。如果围绕莽山旅游建立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可以覆盖到天塘、一六等乡镇。就莽山旅游本身来说旅游农业产品有莽山“四件宝”,借莽山旅游品牌提升了莽山“四件宝”的知名度,反过来莽山“四件宝”的畅销又宣传了莽山旅游品牌文化。基于这一思考,规划建设莽山旅游农业生态圈,同时可以打造圈内新型农村。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追求数量适应人口众多的国情,到追求质量适应人民小康生活的社会需求,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质量型产品变得更为重要。如无害蔬菜、特色产品等。要发展这些商品,就必须培育产品“点线、点块、点网”纵横及立体式流通渠道,主要通过本地或异地搞小店样品基地建设。以展销样品形式打品牌出商标,进而带动基地建设,造就农村强势产业支撑。严格遵守村民自治法选举直选出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在村班子的领导下,对村理事会、协会等民事、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积极宣传组织好在外务工多年,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从事经济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年富力强有号召力带动力的农民参选村级负责人,通过村民自选,夯实村级领导班子。有了好的班子及身体力行黔移默化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才会得到大的改变,打造新农村就有了观念和行动基础。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组织制度支撑。这些支撑的取得,要靠学习实践再学习实践。在农村,可以依托就近小学或中学场地在学生暑假或寒假间隙期,举办农民培训班,或进行基地建设现场办学,或在村自选班子的领导下农民自觉自愿出资请产业技术工人现场授课、异地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打造学习型社会氛围,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新的转变。

四、结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就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只要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的奋斗,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真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2006年

三、陆学艺《当前农村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2006年

四、易国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纽带[J].农业经济,2008,(5):9-10.

五、张振明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2

六、刘韶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0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纲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学(1)班

学号:20115051111姓名:刘新河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是诸多方面的。例如: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发挥领导作用。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农民的主导作用不强,存在政府包办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和谐的处理方法,以服务人民为根本要领。逐步推动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建设出和谐小康的新农村。下面分条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产发展方面

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到位。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

对策: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分析新农村的利弊,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二)组织领导方面

领导力量不到位,职责不明。各单位、部门在支农工作中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基层领导和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思路不明确,对建设突破口、建设重点把握不准。

对策:建立联系制和结帮制。建立县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县直各部门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列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教育方面和医疗卫生方面

资源分布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年轻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都趋于向城镇方向流转,留下部分年龄老化的原农村民师转编教师,导致知识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目前按师生比定编的制度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区;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农民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困难倍增,经济负担加重,也加剧了城市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

对策:实现城乡教师医师双向交流。城市教师和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到农村支教、支医一年,支教、支医人员编制不转,工资福利不变。定期选派农村中青年教师和医师到城市学校和医院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医生到城市学校、医院跟班学习期满回原单位工作。教师、医师双向交流所需经费由市、县、乡三级协商解决。改革农村教师以往按师生比定编的办法,改由按班级数配备教师,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及时补充年轻教师,解决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问题。开展城市与农村学校医院结对帮扶活动,在技术上物质上对农村学校和医院进行扶植,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下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