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1996年1月12日四川省重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6年4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1996年6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行游览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经营旅行社、旅游饭店和经营其他旅游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第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建立旅游协调制度,定期解决本地区旅游管理中重大问题,使旅游业与各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本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协调管理。
第五条 本市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重庆市旅游局是市人民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和指导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负责全市旅游业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
(四)组织对外旅游宣传促销,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
(五)负责旅游行业的人才教育、培训及从业人员技术业务等级评定工作,指导全市旅游学术活动;
(六)承担旅游业涉外事务的审查和管理;
(七)负责旅游经营资格的审批和年检;
(八)受理国内外旅游者投诉,依法或会同公安、工商、物价、卫生等部门处理投诉案件;
(九)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旅游安全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各区(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职责分工,对辖区内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七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发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并依法保护历史文物、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
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营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第八条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所需资金通过以下方式筹集,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一)各级财政用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
(二)有关部门建设项目的相关配套资金;
(三)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建立旅游发展基金;
(四)鼓励单位和个人及外商、侨胞、港澳台同胞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条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旅游设施建设应当与环保设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旅游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保护旅游资源,禁止在旅游区进行任何损害旅游资源和改变旅游景区地形、地貌的活动。在旅游区内,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山、采石、挖沙、采矿、建坟、采伐林木和捕猎野生动物。
第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估工作,编制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经营旅游业务(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保健、车船等)应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旅游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 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旅游经营者有权依法拒绝有关部门强行推销的商品、安置人员,有权拒绝无合法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拒绝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收费和摊派。
第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对从业人员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未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业务联系(包括有偿中介活动)应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旅行社、导游和驾驶人员不得向旅游经营者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经营。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和服务收费标准,明码标价,保证服务质量,不得擅自提高旅游收费标准;不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不得勒索旅游者的财物。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参加境外国际旅游展销会或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应报经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分立、合并、变更、撤销应书面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变更登记或注销手续。旅游经营者的场地或法定代表人变更,应书面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旅游经营者应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参加业务年检,按时报送各种报表。
第二十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旅行社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开办条件、注册资本及审批权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应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确定的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第二十二条 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旅行社必须按国家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按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专用款项,不得挪作他用。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旅行社应按旅游合同或与旅游者的约定提供服务。确实不能兑现合同或约定服务的,应提供相应的补偿服务或减免、退还相应服务费用。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应聘用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和取得旅游车辆驾驶证的驾驶人员。不得聘用未取得资格证书的导游、驾驶人员上岗服务。
第二十五条 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应安排在旅游定点单位。
第二十六条 外地旅行社到本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应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任何办事机构不得从事旅行社的招徕和接待业务。
第三节 导 游
第二十七条 从事导游业务必须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书,并被旅行社聘用。未经旅行社聘用,任何人不得私自从事导游业务。兼职导游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导游人员应持证上岗,佩戴导游员胸卡。
第二十八条 导游人员应按旅行社与旅游者签定的合同或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服务。导游、驾驶等服务人员不得索要小费、收受回扣,不得超出合同约定安排购物,不得将旅游者引到非旅游定点单位住宿、用餐、购物、娱乐、保健等。经营单位不得给导游、驾驶等服务人员回扣。
第二十九条 导游人员应自觉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年检。
第四节 旅游定点
第三十条 为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单位的管理,实行旅游定点管理。旅游定点景区景点的管理单位或经营者应加强旅游区域及风景名胜的建设和管理,保持并逐步提高景区景点的旅游观赏价值,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定点单位发生旅游者投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被投诉单位必须认真受理。
第三十一条 具备条件的饭店、餐厅、娱乐、保健、车船公司、旅游商品等经营单位,可以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旅游定点,经审查合格,授予旅游定点单位资格,享受定点单位的权益。旅游定点标志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第三十二条 对旅游饭店、涉外旅游船实行星级评定、复核制度。未评星级的饭店、涉外旅游船,不得使用有关星级的用语进行宣传。星级饭店或星级旅游船应按照星级标准向客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三十三条 旅游接待车辆实行定车标志管理。驾驶员上岗时,须佩戴《重庆市旅游车辆驾驶证》胸卡。
第四章 旅游安全
第三十四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备相应的旅游安全设施和安全人员,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经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营业。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保护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工作。
第三十六条 旅行社接待进出境未办理保险的旅行团队,按国家规定必须补办旅游人身意外保险。对非旅行团队,旅行社应当为自愿保险的旅游者办理旅游人身意外保险。
第三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设施和游览地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应当采取安全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向旅游者提供信息。旅游经营者在引导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发现有危险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安全。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受到损害时,旅游经营者应及时救护或查找,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实行旅游景区景点安全评估制度。其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认定的高风险景区、景点,旅行社一般不得将其列入游览计划。
第三十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或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对旅游经营者发生的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
第四十条 旅游者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质量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商品,决定接受或不接受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
(三)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称的旅游服务;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
(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投诉、起诉。
第四十一条 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爱护旅游设施;
(四)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规定;
(五)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第四十二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要求赔偿;被要求赔偿的旅游经营者应当自收到索赔要求之日起10日内作出答复;
(二)从合法权益被侵犯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者损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投诉;受理旅游者投诉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和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给予限期改正、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可并处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格证书或许可证书:
(一)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二)违反第十五条规定向旅游经营者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而经营旅行社业务的;
(四)聘用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导游、驾驶人员上岗服务的;
(五)擅自在本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或者办事机构从事旅行社招徕和接待业务的;
(六)私自从事导游业务的;
(七)将旅游团队安排在非定点单位消费的;
(八)索要小费、收受回扣或超出合同约定安排购物的;
(九)未按标准提供服务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检查验收或检查不合格而营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公安部门限期整改或责令停业,并可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旅游经营者承担应保险赔付的等额赔偿,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挪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处罚。
第四十八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旅游经营者因行政管理机关违法行使职权而遭受损害的,可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赔偿。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重庆市旅游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2011-2020)(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划院)
新修编的《规划》,确定了以“枳巴文化”为涪陵旅游主要文化内涵,以涪陵城区为核心,以长江、乌江为轴线,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公园等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体验、山水观光、养生度假、会议会展、乡村旅游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带动涪陵旅游
业全发展。
《规划》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新审视定为了该市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物,重新审视了涪陵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心理诉求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了涪陵旅游产品的创新。提出了“先期引爆大项目,构建涪陵旅游大品牌,实现大项目带动大格局”的新
思路。
新修编的《规划》突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公园、巴国故都枳城、武陵山旅游度假区、青羊湖旅游度假区、天宝湖旅游度假区等13个重点项目,推出坪西岛旅游度假区、乌江画廊旅游区、巴王陵遗址公园、榨菜文化大观园等11个潜力项目,强调了
涪陵市要工业与旅游产业互动、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旅游与城建相互促进等多产业联动计划。同时在土地利用优化、政策资金扶持、项目融资、产业资金倾斜、旅游营销规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规划》明确,到2030年,涪陵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9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63亿元,占全区经济增加值提高到6.23%,居民出游率达到10.6次,国家及地方财政创收超过40亿元。
《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方案》
第三篇: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
摘 要:本文对重庆都市旅游的特色资源及其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都市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都市旅游;重庆;对策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 [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三)旅游时空问题及城市旅游设施规划与供给的不足
重庆的都市旅游近几年明显地表现出时空的局限性问题,这点已经有学者提出来了,笔者也深有感触。时间问题表现在人们出游多集中在白天,空间问题则表现在出游的地方多集中在城中心,甚至是个别中心,如解放碑、观音桥步行街。时空上的高度集中造成了热点地段的旅游供给严重紧张,人均占用空间和使用设施设备量缩小,从而使游客的体验质量大大降低,也影响了城市的容量,影响到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也使得“重庆三宝”之一的夜景旅游资源和城市其他区域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南滨路是市民和游客欣赏夜景的好去处,但是这个休闲带的旅游设施供给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重庆人都引以为豪的城市中心解放碑,密集的高楼大厦与身旁矮小的破烂旧式建筑完全不协调,与“购物天堂”的美誉也不协调。另外,各个城区的过渡连接区域,尤其是山坡上杂草丛生,树木无人管理,甚至在山坡墙面上有从山上流下的难看水流,严重影响重庆的都市形象。
(四)重庆都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重庆发展都市旅游以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改进,但是综合素质仍然不高,旅游从业人员与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饭店、宾馆、交通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旅游者在景区景点入口的滞留、游览过程中对景区主题不清楚,大多停留在观光层次。旅行社及导游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各旅行社的价格竞争中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出游质量,而导游服务质量也同样是旅游者评价都市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重庆都市旅游市场定位思路需更新
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决定都市旅游发展的成败。都市旅游作为一个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而无视市场之手,盲目开发产品,最终将遭到市场的报应,这已经为许多地区失败的经验教训。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和人们需求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重庆都市旅游的市场定位也应相应的有所变化和调整。
三、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都市旅游开发意识。将都市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参与的态势。
2.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旅游是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的,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人才来支撑。都市旅游涉及的行业众多,而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旅游专业人才,发展都市旅游必须抓紧培养人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持续培训。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
3.建立和完善都市旅游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都市旅游形象[8]。加强对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协调利用各方的旅游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管理,为都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和良好的运行环境,把都市旅游培养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认真思考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问题,加强自身特色
定位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因为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要素是非常多的,具体就重庆而言,就体现在“重山重水的山城风貌”、“高峡平湖的三峡风光”、“几度迁徙的移民文化”、“朝天汇流的码头文化”、“抗战时期的陪都文化”、“英勇不屈的红岩精神”、“直辖重庆的新兴成就”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重庆独有的旅游资源,但要在短短的一句形象口号中体现出来,不可能。我们可以建构起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结构。如果要为重庆都市旅游提出三条形象口号并不太难,譬如“风云际会的二战远东名城、雄伟豪壮的山水园林城市、热力四射的西部经济中心”,但如果要提出一条形象口号,“西部风采,热力重庆”更为合适。如果把三峡这一重庆最为重要的旅游要素包括进来,则可用“神奇西部、热力重庆、风光三峡”这一形象口号[7]。
(三)解决重庆的时空局限的问题,从整体上规划城市风光建设
要解决时间问题,可以充分重视夜景旅游资源的开发。重庆夜景是重庆的一大名片,也是重庆一大“宝”,既然白天的旅游供给不足,就应当充分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分散游客的流量[4]。在城市建设上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更应注意整体效果,达到完整统一。对一些影响整体风格的建筑和设施加以重点规划和建设。
(四)提高重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质量
首先是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重庆人性格豪爽、耿直,但由于沿袭码头文化和山地意识,重庆人相对来说言语较为粗野,不够文明,与直辖大都市的名气还不太相符[6]。其次是都市文化形象,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它的文化发展还较为落后。比如重庆市区的路标、站牌,甚至是搞宣传拉出的一些横幅,会出现拼音错误,更严重的是还有错别字,这大大影响了重庆人的文化水准。再次是要充分挖掘独特的文化现象的内涵。如火锅,不但要做得好吃,还要做得美,让人们感觉吃火锅是种文化体验,这点重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如“棒棒军”,这是重庆特殊的文化
现象,他们的出现曾经为重庆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但是重庆既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现代都市,“棒棒”穿梭在城市街头,甚至经常出现在解放碑等中心商业区,如王府井百货、美美百货、“纽约百货”大厦的门口,对重庆的城市形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重庆某报曾提出一个建议,要给“棒棒”找个“家”,给他们一个被统一管理的地方,让他们有自己的稳定的人力形式的职业,如“棒棒服务站”或“人力服务公司”之类。对此观点笔者也很赞同。
(五)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近年来,重庆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但却明显地表现出“遍地开花”的情形,使得重庆的旅游产品小、散、弱、差的状况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因而着力打造旅游精品[2]势在必行。我认为思路是:以城市景观为龙头,以山城夜景为重点,以生态自然资源为支撑,以文化积淀为基调,把整个城市都作为旅游产品来考虑、规划、开发和经营,着力塑造“山水都市旅游”形象、“休闲都市旅游”形象、“绿色都市旅游”形象、“文化都市旅游”形象,形成都市旅游产品配套体系,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把重庆都市旅游做成对海内外游客的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级品牌。
sp;
(六)加强针对性宣传与促销,市场定位要准确
作为西部城市,重庆都市旅游业的发展需更大力度促销。必须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促销投入,同时要注意促销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多参加各级旅游博览会,利用声像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促销,增加促销的科技含量和效用,要在全国各主要客源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宣传重庆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市场运作上,根据市场结构有关理论,积极恢复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稳步恢复出境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确定重庆都市圈旅游市场运作及调整的重点是[3]:把握好本地及周边都市旅游市场、城镇居民近郊短程旅游市场和国内及海外商务观光旅游市场等三大市场。
四、结语
都市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地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庆都市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它对重庆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长期以来,重庆在中国或世界旅游市场上一直就被认为是三峡旅游的过境性旅游目的地,而重庆自身旅游吸引力并未展现出来。从以上关于在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我们要重视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重庆都市旅游存在的重要机遇和巨大潜力,从政策加以鼓励,加强规划、提供保障,积极提升产品文化质量内涵和精品战略,并加强市场营销的运作,必能将重庆都市旅游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怡然,姚昆遗,陈建勤.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精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3.[2] 陈佳强,马山水.大都市发展之现代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45-252.[3] 陈新业,熊伟.重庆都市旅游市场规范运作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83-86.[4] 毛勇.重庆都市旅游亟需进行时空拓展[J].江苏商论,2005(4):83-84.[5] 杨娇.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劣势及对策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2):150-152.[6] 罗青苗.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问题与对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9-122.[7] 李佳,赵毅.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塑造[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102-105.[8] 李庆,吴东海.都市旅游发展的保障和对策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1-3.
第四篇: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宋玲玲重庆工商大学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2-056-01
摘要重庆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正持续快速发展,但目前重庆旅游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发挥,旅游业发展还需完善。本文从重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入手,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重庆市旅游发展现状
自1998年以来,重庆市旅游业取得了又快又稳的发展:
(一)重庆入境旅游市场游客人数增长态势
重庆市入境旅游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除了2003年“非典”爆发影响了旅游市场以外,过去十年入境人次年平均增长率46.52%,表明入境旅游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二)重庆入境旅游收入增长态势
改革开发二十几年来,重庆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迅速提升。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38231万美元,与1998年相比,全市旅游外汇收入十年来年均递增率达到43.26%表明重庆市旅游经济增长迅速。
(三)与周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比较
重庆旅游业与世界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及趋势相比,与旅游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重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多而不精,特色不够鲜明
从整体看,重庆旅游没有亮点,没有依托点,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感觉多而不精。西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各地区内部亦存在相似性,这就使要求重庆市要在相似之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优势。
(二)旅游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卫生环境有待提高
由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势,筑路修桥的成本相对比较高,部分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差,长江三峡沿线重要旅游区的码头建设及其环境的综合治理亟待加强;星级饭店尤其是三星以上的星级饭店数量偏少,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重庆旅游景区环境卫生差,街面不整洁,严重影响重庆旅游形象。
(三)旅游市场混乱,旅游业难以正常发展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法律制度不健全,旅游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加上旅游业内部结构失调,导致服务质量低下,违反行规,恶性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各区县旅游业多而杂,但作为个体往往采取低价劣质服务来抢游客,推销产品,破坏了旅游市场的正规运行。
(四)旅游资源及旅游宣传整合不够
旅游市场开拓、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有声势,重庆旅游的整体形象需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整合差,旅游区(点)的开发建设不足,投入乏力,相关资金结合不够,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大业主介入旅游业不多。
三、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建设以旅游精品为龙头的旅游产品体系
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精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新品。形成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为龙头,主题鲜明、竞争力强、互促互补的旅游产品体系,以建设立体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营造动感的现代化大都市氛围、挖掘丰富的抗战历史遗迹和浓郁的巴渝文化为核心的山城都市旅游中心,辐射带动近郊温泉、湖泊度假休闲旅游和远郊特色旅游的发展。
(二)合理利用价格策略来促进旅游的发展
价格的制定与其企业自身产品特性及其所处市场的营销环境相关.而旅游景点的价格策略同样与其景点的品质和资源的特性而定,好的价格策略则会促进景区的发展.例如:针对旅游散客,实行票房挂牌价、恰当把握社会团体的优惠价格、实行差别旅游团队价格。
(三)实施网络营销扩大销售渠道
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使得网络营销成为了当前最为便捷的营销渠道之一。各景区应该开展网上售票服务,及相关预定事宜,使广大游客轻松便捷地做出旅游计划。同时应及时搜集网民的反馈意见,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四)大力宣传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格局,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运用影视、歌曲、广告、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一些以重庆为背景的电视剧的播放将会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增强促销实效。要精心制作一系列的旅游宣传品,设立重庆旅游形象的大型促销宣传牌,大力宣传重庆旅游。参考文献:
[1]重庆十一五旅游业规划.重庆市政府网.[2]冯源源,杨金秀.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2).[3]张春伟.重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梁陶,赵毅.基于市场调查的重庆旅游形象后期管理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马艳霞,王众.以村野文化内涵塑农家乐旅游核心——浅析重庆市农家乐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第五篇:旅游管理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
1.1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1.2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粗放经营的路子,靠的是外延广度开发。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由设施建设转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 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布局。应遵循立足东部,深入挖潜,逐步开发中西部的方针。具体建议是:
第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制定综合开发规划。对全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旅游业各部门和专家结合,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制止在风景区进行无计划破坏性建设。
第二、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安排和解决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争夺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旺季的矛盾,以合理地开发各种类型旅游资源。
第三、加快区域旅游开发,变长线 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全国通畅的旅游网络,以带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有旅游资源的落后地区)发展。
第四、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向深度开发,旅游业向内涵效益型转变,推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地方特色的专项旅游和节日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回游率,延长停留时间,增加购物比重,扩大旅游收入。西部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交通和经济开发同步,当前急需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建立或扩大航空口岸,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1.3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走进21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二次大战后,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来临、世界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人数就已超过50亿,总收入已达到2.9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商品和劳务总消费的12.3%。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发表的报告,自1992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年居世界第41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80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地区)相比,韩国排位由第38位上升至第13位,泰国由第24位上升至第14位,香港由第17位上升至第10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2、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经济、文化的影响
2.1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第一、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第二、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第三、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第四、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
(4)、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第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第三、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第四、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第五、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第一: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第二: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第三: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2.2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的命脉,是一个社会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根本支柱,是一个链条,拉动着社会。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全球化,独立的社会群体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荣,共同发展。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一个方面的过度、高速发展都将给社会造成隐患,旅游业也同样如此。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并不能作为当地政府的唯一支柱产业,无论是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
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由于旅游者来自于各种文化地域、旅游者素质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和安定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实施策略
旅游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历史,但有这二十年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环境恶化,不良思想泛滥,传统文化遗失,管理体制混乱,这些问题就像一扇紧闭的门,挡住了中国旅游业前进的步伐,而打开这扇门只有一把钥匙,那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
(1)、经营管理不善,开发利用不当,监督制约不利,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弱点,使得我国旅游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削弱了其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服务质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于低效率的粗放式经营。
(2)、发展观念落后,环保意识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因素
长期以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旅游理论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开发的监督、规划与管理。加上某些经营者的短视和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与过度利用。另外,由于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的差异,我国许多旅游者缺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
(3)、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资源被破坏。四川黄龙九寨沟风景区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由于房地产开发,旅游区开发挤占水面到1987年仅剩下70.29万亩;著名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
水资源锐减一方面使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点消失。如有“泉城”美名的济南,由于70年代以来,该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俱增,对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量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名泉干涸,并且使围绕这些名泉而修建的旅游设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水资源锐减的同时,水污染也日趋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及旅游区废水不加净化和净化未达标准便排入景区水体,严重污染了水体资源。
具体实施:
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存在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机动车尾气就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此,应采用安装净化器装置的方式,减少或消除有毒气体排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另一个大的污染源,这可以限令其进行技术改造,做到排放的气体达到国家标准,而对于那些既不达标又不改造者,则令其搬迁或关闭。对于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排污企业,责令其进行整改,并收取治理费用和相应罚款,而对于那些拟建的有污染“嫌疑”的项目,要严加限制。
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对于拟建或在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应坚决予以取缔;在新建旅游区应首先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做到净化,美化环境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严格控制在自然景区内建造人工景点,以保持风景区的自然性;还应通过限制售票量或设置路障等方式,把景区接待人数限制在容量之内,防止过多的游人进入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破坏景区生态平衡;另外,可在景区内规划出重点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暂时无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区域应明令禁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