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区位概况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处中国沿海中部,胶东半岛南翼,北接青岛、南临连云港。1985年撤县建市,1989年6月设立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人口283万。
从世界范围看,日照位于正在崛起的泛黄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从全国来看,日照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是中西部沿桥地区的便捷出海口和南北方物流的重要结点;从山东省域看,日照位于半岛城市群与鲁南经济带的连接处,是鲁南地区的对外开放窗口和潜在“发展极”。
二、城市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策略。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建设对外交通网络,加强日照港与周边港口的分工协作,谋取组合优势;整合石臼、岚山两港,做强桥头堡;加快与青岛及半岛其他城市的产业对接。
(二)产业发展策略。抓住“一个基础”:现代港口物流,“两个重点”:现代临海工业、现代滨海旅游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六化” 实现临海产业的大发展。
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充分利用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以日韩为重点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及中国临海产业转移的机遇,以现有骨干项目为载体,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着力培植钢铁及配套产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修造船、能源、浆纸、木材加工、粮油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半岛新兴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鲁南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西联动,陆海一体。市域东部的沿海地带,与西部的莒县、五莲县统筹发展,加强陆域海域合作,实现港城互动。市域空间形成一主两副、四条发展轴线、十个重点城-1-
镇的空间格局。
三、总体规划概要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日照市区全部行政管辖的区域,由东港区、岚山区组成,总面积1915.098平方公里(含前三岛0.298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临港工业和海滨旅游业发达的阳光城市。
2、城市规模:规划人口规模。规划日照市区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9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2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按照180万人控制。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106.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139.6平方公里;远景(2050年)小于198.0平方公里。
(四)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1、远期。规划确定“双城一区”的轴向分片布局结构。双城即主城区、岚山城区,一区即市区北部的海滨旅游区。主城区(包括主城西区、主城北区、主城南区),是日照市域中心区;岚山城区是日照主要临港工业发展区,以港口运输、临港工业、居住等职能为主;北部海滨旅游区主要满足海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参照世界海滨旅游发展的模式逐步开发利用。
2、远景。涛雒镇、巨峰镇、高兴镇形成相向发展态势,并最终形成主城区和岚山城区之间另一新城区。日照市由“双城一区”逐步发展为“三城一区”,日照南北分片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三城分别承担不同功能:主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包含了日照经济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等功能片区,其中,日照经济开发区位于主城区南部,东接石臼港区,是我市重要的临港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岚山城区以大港口带动临港工业发展,是日照产业发展的长期热点;涛雒城区作为日照远景发展的新城区,主要满足港后工业持续发展的需
要,着重安排现代加工制造业并为岚山北部大工业提供生活居住用地;北部海滨旅游区滩平沙细、水清浪稳,有岩礁、港湾、海岛、山丘、林地等世界海滨最典型的自然风貌,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其发展应张扬特色、严格保护,采取低密度簇状开发模式, 以休闲、度假、观光、会议等功能为主,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滨旅游地。
(五)产业布局规划
主要包括如下产业区:
1、岚山产业区:重点发展钢铁及配套、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能源、木材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粮油加工、港口物流等产业;
2、涛雒产业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及其加工业,粮油加工、水产加工等产业。
3、日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及配件、能源、浆纸、粮油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造船及配件、港口物流等产业。
4、日照主城综合片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服务、旅游会展、文化体育、科技信息、物流、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等产业。
5、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都市型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
6、北部滨海旅游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
(六)港口规划
发展思路:把港口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大力推动“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进程,完善提升港口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打造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形成现代化、国际化枢纽港和物流中心。
日照港共规划港口岸线28.8km,分石臼、岚山两个港区,规划泊位253个,港口能力的总容量超过6亿吨。
石臼港区是以煤炭、铁矿石、粮食、水泥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枢纽港区。岚山港区是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以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大宗干散货运输为主,兼顾粮食、钢铁、木材等散杂货运输,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
运输功能。
(七)综合交通规划
充分发挥日照市的区位优势,以港口为枢纽,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以铁路为增长点,以区内道路为依托,形成综合海运、陆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全方位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两大港区(石臼港区、岚山港区)、四条高速(同三高速、日东高速、岚枣高速、日潍高速)、五条铁路(兖石铁路、日黄铁路、日连盐铁路、坪岚铁路、两港联系铁路)、六条国省(G204、S342、S341、S335、S222、S220)的对外交通体系。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石臼港区、岚山港区铁路联系工程;石臼港区、岚山港区各规划建设三条疏港路;岚山港区规划建设管道走廊。
规划建设日(照)黄(岛)沿海铁路,满足日黄铁路用地需求,促进日照港、青岛港合理协调发展。依托青岛、烟台、威海城际轨道交通,预留日照至青岛城际轨道交通线位和场站用地。规划预留日照、连云港港口联系铁路通道,保证未来日照港、连云港合理协调发展,满足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域以及亚欧大陆铁路交通联系需要。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石臼港区、岚山港区铁路联系工程;石臼港区、岚山港区各规划建设三条疏港路;岚山港区规划建设管道走廊。
(八)生态体系规划
在带形城市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极为重要,为此建立了滨海河口湿地、山林地等生态保护区,及河流生态培育区,划定了禁建区,以形成“港城一体、组团发展、绿带隔离、轴向延伸”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第二篇:瓮安县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瓮安县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贵州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坚持“五个统筹”,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公共安全,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其他政策扶持机遇,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事求是的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战略,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2.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客观实际并适度超前的原则;
4.弹性原则。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为与上位规划和其他主要专项规划协调,规划以2020年为中期,对人口、经济等重大指标亦作出相应规定。
四、规划层次和范围
本《规划》分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县域:包括瓮安行政辖区范围,既银盏镇、江界河镇、平定营镇、猴场镇、永和镇、中坪镇、玉山镇、珠藏镇、天文镇、建中镇、瓮水办事处、雍阳办事处、岚关乡,面积1974.2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雍阳办事处、瓮水办事处、银盏镇、猴场镇、平定营镇行政辖区,东、南、西、北以行政边界线为准,总面积617.3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包括雍阳办事处、瓮水办事处行政辖区;银盏镇(飞练社区、太平社区、印山村、大寨坪村、银盏村)、猴场镇(草塘社区、下司社区)、平定营镇(平定营村、三合村、梭罗村)总面积269平方公里。
五、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
瓮安发展战略:1.主动融入区域,拖动跨越发展;2.坚持科学发展,彰显地域特色;3.积极城乡统筹,促进集聚发展;4.包容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区域协调结合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协调瓮(安)福(泉)磷煤电一体化发展,促进瓮(安)福(泉)同城化建设,以高标准的配套服务形成贵州磷矿资源带上的纽带,链接福泉与开阳;以高速公路(贵瓮、瓮马、江黔)、马场坪经瓮安至开阳的铁路和江界河码头建设为契机,建成西靠贵阳(开阳县)、南连福泉、东连余庆、北接湄潭的贵州东北射线上的枢纽型中心城市;以乌江水系为绿色屏障,保护沿岸的生态环境形成周边地区的连续生
态景观,促进乌江上游的开阳、遵义等地协调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福泉、瓮安、开阳磷煤开采的矿山复垦工作的交流合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六、发展定位与总体目标
发展定位:1.深化瓮安经验,成为国家级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区;2.创新瓮安模式,成为国家矿产资源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先行区;3.整合资源条件,成为贵州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强县、黔中经济增长极。
总体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化工和文化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培育特色生态产业,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构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着力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建设南北发展的快速城镇化连绵区,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城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高效现代化农业建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争创全国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区。最终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成为贵州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示范区。
七、县域城镇体系布局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双轴、三节点”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主一副,一主即以中心城区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一副即以
江界河镇和天文镇一体发展建设瓮安副中心。
双轴,纵向快速城镇化发展轴,串联中心城区、江界河——天文副中心、珠藏镇;城镇拓展轴和交通带动轴,主要受贵阳都市区吸辐射和快速交通带动的东西轴,串联建中、中心城区。
三个节点城镇:分别为商贸集散型的珠藏镇、交通枢纽型的建中镇、旅游景观型的猴场镇。
八、县域产业发展布局
产业定位
以循环经济模式重点发展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并成为支柱产业,带动瓮安工业化进程,成为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极;以未来的交通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特殊意义的红色文化及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成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和商贸物流业,使之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立足本地特色物产资源,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壮大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走生态产业道路,发展以轻工、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中医药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战略接替产业。
规划县域产业形成“一基地、四片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
1.一基地:以银盏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国家磷化工示范基地;
2.四片区:以主要磷煤资源分布及加工的磷煤资源经济区;以特色农业种植为主的猴场片区和珠藏片区;以江界河码头为交通枢纽形成港口物流经济区,主要是江界河镇、天文镇。
3.多节点:发展多个节点产业区,推进城乡经济有序发展,包括磷煤资源加工节点和特色农产品加工节点,主要包括建中、玉山、永和、平定营、猴场、珠藏、中坪。
九、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发展策略与目标
整合县域内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建设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内涵丰富、游览系统高效快捷、配套设施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服务热情周到的黔中旅游胜地,推动瓮安旅游业全面发展。
旅游功能分区
1.北部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区,以江界河国家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突出自然环境资源,打造风景区游览、特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逐步推进珠藏片区协调发展。
2.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以保护红军战斗遗址、会议会址等重要历史遗迹为契机,不断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体系,打造以旅游体验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
3.南部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主要由南部朱家山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穿洞河景区等独立景点组合形成,是城市周边的休闲生活和旅游度假区。
(接到此处写,接到加粗标题项后面写)
五、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1.高速公路,贵阳至瓮安、马场坪至瓮安、道真至瓮安、江口至大方的三条高速公路“十”交叉于中心城区,分别设雷打岩、大湾、金竹庄、茶园、建中五处互通式立交。
2.县域公路,规划形成“两环、四射线”的路网结构,一环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经珠藏坝、新华、洗马煤化工工业园区、平定街至青坑、工业园区至珠藏坝;二环中心城区外围环线:经建中至道坪、高坪(福泉市)、牛场(福泉市)、高石(福泉市)至岚关、永和、大田坝至猴场、江界河、玉山、中坪至建中形成以三级公路为主便捷环线。
六、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主要沿雍阳河、新华河、草塘河带状布局,其余部分依托自然山体点状布局,主要形成花桥湿地公园、市民中心公园、塔坡公园、朵云科教休闲公园、珠藏坝生态公园、猴场文化公园、平定营生态文化公园。
第三篇: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推荐)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简介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底上报国务院,在待批期间,正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期。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石家庄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策略,并经省会规划委员会讨论通过。2009年12月,市政府提请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申请总体规划调整,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省政府同意我市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完成。
此次规划调整以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落实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省会职能、拓展城市空间、强化生态建设、突出城市特色为重点,并充分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调整的主要内容:优化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战略,强化正定组团功能,建设滨河新区、承担部分省会功能,统筹产业发展,完善产业聚集区布局;依据“规模不变、调整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原则对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进行调整。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
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一、城市定位与性质
1、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
2、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
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之一。
3、河北省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将省会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亟需石家庄做强、做大,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4、确定城市性质为:
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二、空间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统筹
(1)统筹城镇职能、加快城镇化发展壮大中心城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一体化建设,构建省会城镇群,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核心抓手,优先集中力量培育各县(市)城区及沿交通干线城镇,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1个都市区、13个县城(县级市)、28个中心镇、63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
(2)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按照“西部突出生态、中部创新高效,东部增产减污”的布局原则,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建设22个产业聚集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县(市)域经济发展。(3)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航空: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0万人次改扩建机场设施,提高服务水平。铁路:强化京广、青太客运专线及京石、石郑、石太、石济城际铁路双十字复合交通走,廊建设,打造京津、晋冀鲁豫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
公路:加强省会与天津、太原等周边省市联系,建设石津、石忻、昔港、沿山等120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打造市域1小时交通圈。
2、都市区布局落实城市北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都市区功能布局。
(1)实现城镇功能协调中心城区,是全省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突出省会功能、区域服务职能,突出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
正定组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严格保护古城格局的同时,全面提升风貌品质;在京珠高速公里以东区域,以生态、低碳、智慧的全新理念,建设30平方公里滨河新区起步区,打造为以科技、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鹿泉组团,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组团,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藁城组团,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外迁京珠高速公路至良村东,形成138公里绕城高速环;改线107国道至新赵线,307国道至衡井线等,形成95公里公路环,以此为基础,构建都市区“两环十四射”对外公路系统。
中心城区至藁城、栾城、鹿泉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与一条国省道;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正定交通联系,在体育大街北延的基础上,建设老城至新区的新城大道,并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太行大街北延、中华大街北延为补充,形成6条跨河通道,打造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
启动轨道1号线西三环至东部产业区段、轨道2号线正定至新客站段;沿主要联系道路,建设中心至组团快速公交线,实现都市区公交通达60分钟全覆盖。
(3)完善区域生态格局
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重,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
“西山”:西部浅山区以山体生态恢复为重点,建成西部绿色山体屏障,构建由抱犊寨、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组成的近郊旅游休闲带,总面积400平方公里。
“北水”:对滹沱河都市区段70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滹沱河市区段长25公里,宽1500-3000米,总面积50平方公里。河道内恢复湿地草甸的自然河流景观;制导线外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蓝色魅力生态带。
“绿环”:在城市外围建设生态林带、绿地、水系等,构成环城生态绿化隔离空间,平均宽度100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绿廊”:依托铁路、公路、水系等建设10条楔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地走廊。
3、中心城区布局
(1)用地布局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
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以百年广场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城中心品质,完善功能;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加强市、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卫生、中小学教育设施、福利设施配套,建设一个省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六个区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两个区级体育中心;新建市级综合医院8所,各类专科医院11所;新建31所中学、63所小学。
(2)道路与交通
建设“四横六纵”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道路系统骨架。建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系统。按照“三主三辅”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完成54公里的2条轨道线建设。
(3)绿地系统建设“两廊贯通、三环绕城、绿楔渗透、绿网成荫”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两廊贯通:结合铁路入地,建设18公里长的中央生态景观走廊,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长16公里、宽700米——1500米的以生态林地、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走廊,形成两条南北向贯通的通风走廊,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三环绕城:提升59公里的民心河内环水系,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滨水空间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新建东南水系,与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工程形成100公里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外环水系;沿二环路形成
42公里的以生态林地为主的生态、防护绿化环。
绿楔渗透:沿重要交通走廊,建设多条大型楔型绿地,联通内外部生态系统。绿网成荫:带状绿地与各级别公园、街头绿地联结成网,点线结合,互为补充。
三、城市风貌规划
1、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味围绕都市区“山、河、田、城”四大景观要素,形成以“绿为近景、城为中景、山为底景”的丰富景观层次,凸显省会山水生态景观特质。
把西山作为“底景”引入城市,控制槐安路、裕华路等8条“视觉通廊”和省行政中心、滨河新区核心区等11个“风貌视点”。
中心城区形成“片区—路径—节点”景观认知体系。规划控制正定古城、新客站周边地区等14个重点片区,中山路、广安大街等12条认知路径和10个重要景观节点。按六类分区控制建筑高度,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
2、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特色对市区108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建设东垣故城遗址公园、毗卢寺公园,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传承省会千年历史文化;
建设正太广场和民生路历史特色街区,展示省会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
改造东北工业区,“保留形式、转换功能”,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体现省会“近代工业文化”。
四、近期实施策略与远景发展
1、近期实施策略打造新城、重塑古城、严控老城。
打造新城:新城建设是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完善省会功能的战略选择,创新发展建设模式,以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集聚效应为带动,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新区打造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沿滹沱河区域是城市形象展示和市民公共活动带;从主城通过新城大道直接进入起步区,形成新区与主城的高效连通;围绕市民公园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塑造起步区的核心标识,形成新区建设的强烈形象;西部为会展中心及创展区,与古城遥相呼应;向北依次建设园博园、特色商贸旅游区等项目,形成纵向发展轴带;向东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轴带,延伸至体育中心与金融办公区,形成横向的主要轴线。同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商业服务设施和配套居住,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建设。
重塑古城:保护与利用佛教、古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正定打造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级旅游胜地”。
严控老城: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品质为重点,疏解老城人口与职能,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严格控制老城土地开发量及开发强度。
2、远景发展
实施“北跨、南优、西控、东延”发展战略,按照“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远景都市区城镇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中心城区(含正定)达到500万,形成“双核、双轴、双带”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千年沧桑、百年兴城,未来,以新区北跨展开腾飞之翼,以西山北水重塑襟山带水之城,以交通之势建设华北通衢,在这片仁和大地,崛起一座希望之城。
第四篇: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一、规划期限
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中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
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户籍总人口预测规模:2005年247万人,2020年262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2005年为38%,2020年为60%。
2、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衢州市现状基础和发展潜力,构筑“三轴一体”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
三轴:市域应以衢州城区为核心,形成“衢州城区-龙游镇-湖镇镇”、“衢州城区-须江镇-贺村镇”和“衢州城区-航埠镇-天马镇”三位为一体发展轴线,向东、西南和西北轴向推进。一点:开化县以城关镇为中心,点状重点培育。
3、城镇体系空间组织
“一心、三轴、两区”的城镇空间网络
一个中心城市:以衢州城区为中心,形成市域城镇人口和产业极核。
三条城镇发展轴:沿“Y”型的三条交通、产业发展轴形成相对密集的城镇分布带。
两个城镇点状分布区:远离主要交通线,城镇密度相对较小,城镇之间联系松散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从高至低依次为市域中心,各县域中心,中心镇,一般镇。
五、市区发展策略
1、分区管制:对市区范围内的建设进行分区引导,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集聚建设: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有重点的发展乡镇,积极引导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工业用地向城镇集聚。
3、设施共享:促进城镇之间设施的共建共享,对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通道进行预留。
4、互动发展:通过中心城市与其他城镇间的协调,共同发展,加快地区现代化。
六、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
衢州市城市性质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2、城市规模
衢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05年为35万人;2020年为60万人。
近期人均建设用地一百平方米,2005年衢州城区用地规模为35平方千米,至2020年城市用地为70平方千米,考虑到衢州市的具体发展情况,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按90平方米进行控制。
3、城市发展目标
至规划期末将衢州建设成为浙、赣、闽、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
七、城市形态和结构
1、城市形态
本次规划确定为由老城片、西区、衢化片、城东片四片用地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2、城市结构
结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城市形态,形成以衢江和乌溪江为景观和生态轴线的四片城市用地,三个公共活动中心,两个物流中心,一个干路系统,五条楔形绿带的城市结构。
四片城市用地:
衢城片—由衢州老城及城南新区组成,其功能是组织传统商业、文化、闲游及居住等功能;西区片—组织城市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衢化片—功能以化工园区为主,保留原居住功能,结合其西侧的衢州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城东片—北侧用地以衢江区的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南侧为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三个公共活动中心:
主中心以衢江为轴线,由花园岗片和老城片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两个次中心一个位于花园岗的南部,由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组成。另一个次中心在城东片区,由衢江区区政府及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组成。
一环、一纵、两横的干路系统:
一环是指以东、西高速公路连接线为基础经衢化北侧形成勾通四片城市用地的快速环路;一纵是指由环城东路及原衢化公路构成勾通城市南北的主干路;两横:由环城南路和三衢路形成两条城市东西向主干路。
两个物流中心:
在城东、城西布置两个物流中心,其中城东由工业用地、铁路货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结合,组成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的物流中心;城西在汪村与城市商业设施、对外公路、市场园区结合组成商业性物流中心。
五条楔形绿带:
第一条是由城南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和乌溪江构成的城郊风景林地,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城市;第二条是利用机场净宽控制区,以生态林地为主,由东北向西南伸入城市;第三、第四条是利用常山港、江山港进入城市成为衢江的条件,构筑两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入城市的绿带,第五条是老城片与衢化片之间的永久性生态绿带。
八、城市综合交通
1、城市对外交通
公路:衢州市公路网由公路主骨架、一般公路组成,公路主骨架由“两纵两横十连”组成;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县乡公路的公路系统;在衢州城区内,规划布置5个客运站,三个货运站场。铁路:近期完成浙赣铁路南移工程。规划远景在开化、常山、衢州城区预留衢景九铁路的线路用地。水运规划:近期疏浚衢江航道,兰溪至樟潭航道达到4级航道标准,通行500吨级船舶;建成龙游港区、衢州港区(樟树潭)500吨码头;樟潭至常山港航道达到6级航道标准,通行100吨级船舶,建成常山港区500吨码头。
航空规划:规划期内保留现有机场;规划将机场搬迁作为城市发展远景目标,待条件成熟时,实施机场搬迁。
2、城市道路交通
布置联系花园岗,衢化、沈家三片区的快速环路,红线宽度为50米。
规划布置三纵四横的主干路骨架系统:
一纵是老城区利用原环城东路及衢化路,规划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二纵是在城东片东部规划布置联系衢江区和工业园区之间布置南北向主干路;
三纵是花园岗片西部,布置花园岗片,衢化片南北向主干路;
一横是利用铁路南移后留下的铁路路基,在老城片南北之间,规划布置主干路;
二横是利用原三衢路构筑东西向主干路;
三横是在环城南路基础上,向东西延伸构成主干路;
四横是利用衢化南侧主干路。
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规划确定原古城城河外延50米范围内,总面积为2.09平方千米的老城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
2、名城历史风貌整体保护
以古城区为主体、古城墙为主脉,突出以南宗孔庙为代表的57个文物古迹点和水亭街、北门街两片历史街区,形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格局。
3、历史地段的保护
水亭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北门街历史街区:保存街道两侧完整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修复钟楼原貌,恢复古城标志性构筑物。
4、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两类保护。
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把衢州建设成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近期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设计标准。
远期人均绿地达到16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
2、沿衢江、乌溪江建设沿河带状公园,常山港、江山港、乌溪江两侧设置宽度50米以上的滨江绿带,石梁溪、庙源溪两侧设置宽度20米以上的滨水绿带,城区内的小河流两侧绿带宽度至少10米以上。
3、衢城区与衢化区之间设置生态防护绿带,南北宽度不少于一千米。
第五篇:《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成果简介
《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成果简介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县接壤;南与甘肃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相连。东西横跨208公里,南北纵贯207公里。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264.39万人,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县、西峰七县一区。西峰区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庆阳撤地设市,庆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围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突出工业强市、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交通、水资源、生态、人才四大“瓶颈”制约,深度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
局面,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使庆阳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预测的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终期人口和用地规模偏低,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已不能适应目前庆阳市城市发展的形势和要求。2009年,庆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委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城市规划委员会和不同层次的会议,反复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力求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统一。2010年7月31日,新编制的《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获得了省政府的批准,它的批准实施在庆阳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将《庆阳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5年)》成果简介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城乡系统,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城乡统筹是城市规划的基本方针之一。除了发展发达的现代中心城市外,还要建设各级小城镇,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均衡发展、紧凑布局原则
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为实现城市功能完善的目标,就要均衡地规划布置城市的各类功能区,以求全面均衡的发展建设。为节约城市用地,强化城市功能,规划应采用紧凑布局的原则,实现集约式的城市发展。
3、生态保护、文化优先原则
发展和保护是城市规划的两个基本目标,“在发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发展”是实现发展和保护统一的必然选择。而在对“发展是硬道理”已深植人心的今日,在城市规划中将保护置于优先位置,是实现保护和发展平衡的客观要求。所以在此次规划中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文化保护优先的原则,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原则
城市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规划的主旨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的城市社会,因此在规划中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原则。
5、突出特色、景观美学原则
城市特色是城市生长的基因,如何保持城市特有的基因,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在规划中应结合庆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脉、建设现状,以文化传承和景观美学原则构建城市的特色。
二、规划的范围和年限
1、规划区范围
北至现彭原乡北侧,南至董志镇周庄村,东至温泉村西头组,西至城区西侧规划铁路以西,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2、规划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规划用地范围分为三片,一是城市的主城区,即北至西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南至董志镇小崆峒风景旅游区,东至温泉乡八里庙村陇东学院东侧,西至后官寨乡现西环路以西1公里;二是位于董志镇西南的周庄工业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三是彭原乡政府以北,清洁工业园区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总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
3、规划年限 近期: 2009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25年
第二章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 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突破两大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破解四大瓶颈(交通滞后、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人才缺乏),开发四大资源(黑—石油煤炭、绿—农产品、红—革命老区、黄—黄土民俗文化),努力建设经济强市,全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努力实现发展提速、实力增强、财政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全面增收三大目标和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通过努力使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处于甘肃省领先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强市富民目标,建设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安定、文化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三、战略方针与战略措施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市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建成一个山川秀美,景色宜人的新庆阳。
2、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培育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为切入点,以资源开发为主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园区经济,吸引各类投资向工业园区集中。依托龙头企业和部属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为其配套成龙的工业体系。
3、结合城镇化推进工业化,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重点抓好庆阳市区和各县城的建设,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推动器。
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粮食、果品、草畜、烤烟、瓜菜为重点,形成规模,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打造无公害绿色产业基地。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发展生态农业、设施栽培、科学种养和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进步。依靠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美丽壮观的黄土高原风光、子午岭林区等自然旅游资源,统一规划,重点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6、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灵活的优惠政策与完善的服务,使庆阳成为一方投资热土,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7、严格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的开发建设,确定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市域城乡居民点的布局。
四、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五、城镇化水平预测
(1)工业发展与布局
庆阳市工业发展应充分依托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炭的转化加工和二次能源的开发,逐步实现区内油气资源的就地加工,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围绕农业产业化兴办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突出农、工、贸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新型企业,使工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发展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建材等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企业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基础财源稳定的工业体系。
工业布局应以资源为基础,以庆阳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重点,以凤甜、铜眉公路为主线的区域布局结构,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兴办工业园区,形成工业的集中化、规模化布局。工业园区建设是提升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农业发展与布局
农业发展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重点开发粮食、果品、草畜、烤烟、瓜菜五大产业基地。调整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建成原区优质冬小麦、川原区优质玉米、山区特色小杂粮三大规模化商品粮基地;主抓黄花菜、白瓜籽两大出口创汇基地和苹果、杏子两大果品产业基地;以草产业为龙头,大搞坡地的退耕种草和集约化人工种草,以草促牧,建设川原区肉牛和细毛羊、北部滩羊和绒山羊、城郊奶牛和蛋(肉)鸡、全市普遍养猪的四大规模化草畜产业基地;在南部原区建设规模化经营的优质烤烟基地;在城郊川原区建设蔬菜基地,推广设施生产,反季节种植。
(3)旅游业开发与布局
庆阳旅游业要重点发展以黄河古象、周祖陵、秦直道、北石窟寺等名胜古迹游;以南梁苏维埃政府、抗大七分校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陕甘宁省政府旧址为主的革命胜迹游;以黄土风情、黄土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陇东黄土风情游;以子午岭林区、观光农业为主的绿色生态游等多样化旅游产业体系。加强与陕西旅游产业的合作,积极推出以庆阳为源头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的跨省线路。抓好北石窟寺、小崆峒、子午岭等地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产品,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
规划确定庆阳市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近期)38%,2020年(中期)46%,2025年(远期)55%;城镇人口分别达到100万人、130万人、158万人。
六、城镇发展战略
庆阳市的城镇体系发展应采取“强化中心,突出重点,抓好一线,带动全面”的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就是要不断强化庆阳市区这一中心城市,完善各项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实力,形成初具实力,带动作用强的陇东中等城市。突出重点就是要在城镇发展中抓好各个县城的建设,发挥其在县域中的带动作用。抓好一线就是要抓好凤翔路口——甜水堡一条线上的城镇建设,形成庆阳市域城镇发展的主轴线,辐射带动市域城镇建设。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实现带动市域城镇全面发展的目标。
七、城镇数量与分布
庆阳市现有37个城镇,规划新设33个建制镇,使庆阳市城镇的总数达到70个。规划采用点轴发展模式,城镇主要沿河谷分布,沿主要交通线分布,沿资源开发带分布,形成沿凤甜公路一线的主轴带,沿国道309和沿省道303的两条次轴带,构成庆阳市城镇发展的“土”字型构架。
八、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
庆阳市城镇的规模等级可分为四级。
①第一级为庆阳市,现状人口19.14万人,规划人口为53万人。②第二级为7个县城和长庆桥工业区,共8个城镇,人口规模5—15万人。这些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③第三级为重点小城镇,城镇规模为1—5万人,是发展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将形成乡镇工业布局的中心。
④第四级为一般镇,规模小于1万人,承担小区域商贸服务中心的职能。
九、城镇的职能结构
庆阳市城镇按职能可划分为五类。
①综合型的中心城市——庆阳市区,其功能完善,职能综合,中心性强。
②工业型城镇:长庆桥、马岭、城壕、元城、驿马、周家、甜水堡等城镇将形成以采油、石化、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煤炭等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镇。
③片区和县域中心镇:庆阳市以外的7个县城和长庆桥镇承担县域中心和庆阳南部片区中心的职能。
④旅游服务型城镇:太白镇、南梁镇、梁平镇等具有明显的旅游服务功能。
⑤农贸镇:其余49个小城镇以服务于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主,是以农副产品贸易和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十、重点发展城镇
除将庆阳市区作为重点建设的城市进行超前开发,以期形成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区域中心城市和初具规模的大城市,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外,规划将庆阳市以外的7个县城和长庆桥工业区等8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城镇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形成经济实力强,发展规模大,建设面貌新的中心城镇。
十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综合交通
公路:至2008年,庆阳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430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79.29%,公路密度达到14.19公里/百平方公里。规划围绕构建高等级公路、铁路、民航立体网络框架,大力改善市内外交通条件,重视为能源基地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拓展通达深度,提高运输能力。交通建设以“高速公路通县区,二级公路连基地,油路通到乡和村,主要航线达五城”为目标,完善以庆阳市区为中心,外连周边省区,内通县乡村组,层次分明、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建设长庆桥—西峰—环县甜水镇甘宁界,西峰—庆城—华池—陕甘界,太白镇—庆城—镇原三岔镇—甘宁界,正宁甘陕界—正宁县城—宁县早胜—宁县县城、长庆桥—镇原县城—平凉 “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建设镇原县城—三岔镇—环县毛井、县城—山城,庆城—华池林镇—延安,太白镇—华池—环县——毛井—甘宁界,镇原—西峰—合水—正宁“两纵两横”的二级公路网;规划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各县城—重点镇的三级公路网与各重点镇—中心村的四级公路网,使市内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公路运输网络系统。规划加快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全市客货运输网络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重点配套建设肖金仓储物流运输中心与各乡镇、中心村客运站。
铁路:规划近期建成天平铁路延伸段及庆阳火车站等。
民航:建设重点是增设航线,增加班次,使航线达到北京、广州、兰州、银川、西安五个城市,提高航运通达水平。
(2)水利建设
总体目标:规划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为目标,继续以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病库除险和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继续走三水齐抓,大中小结合的路子,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抗旱防汛并举,创新水利管理体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近期基本解决城乡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远期提高城乡供水安全性与可靠性,彻底解决城乡人畜用水安全问题。
实施措施: ①继续突出项目带动,狠抓项目争取,通过项目建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设施上减少水资源浪费;
②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同时积极争取区域调水项目,努力增加市内水资源可利用量;
③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大中型区域供水设施与网络,以统筹城乡用水,提高供水质量与效益;
④依据《甘肃省庆阳市水资源中长期利用规划》,配套建设先进节水的水利设施,优化水资源配置;
⑤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实施用水定额分价管理政策与用水许可制度,提高超额用水成本,迫使用水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设施与循环用水工艺,用水单位与个人注意节约用水,从制度上杜绝水资源浪费;
⑥ 加强宣传,使节约用水的观念深入人心。
(3)能源建设
庆阳市内现状能源利用主要为煤炭,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规划市内能源利用应坚持多能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按照《庆阳市天然气气化工程总体规划》,未来庆阳市内能源利用将以天然气为主,管道规划见庆阳市基础设施规划图。规划结合“一池三改”,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减少农村燃煤量;规划市内煤炭开发应以煤化工综合开发为主,提高煤炭开发附加值,新建、改建火电厂应尽量实施电热联产项目,努力减少市内燃煤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输变电网络改造,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和建设任务,提高电网供电效率与可靠性。
(4)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巩固“两基”教育成果,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大众化、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到2015年,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包括职业学校)的比例达到80%以上,幼儿学前教育率城镇达到100%,农村达到80%以上。建成市级特教中心,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创建示范学校活动,到2015年,建成省级示范高中3—5所,市级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20所、50所、100所、30所。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实施高中扩招、优质高中、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职业学校建设等项目,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到“十二五”末,全市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5%和90%以上。(5)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遏制重大传染病的流行蔓延。实施乡镇卫生院“整县(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加大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爱国卫生体系。强化卫生“三项建设”,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县(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把市人民医院建设成全省一流的医院。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医疗行业管理,增配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改善城乡就医条件和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到“十二五”末,全市人均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城市达到100%、农村达到90%以上。
(6)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新闻大厦。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化,整合广播电视资源,建立广播、影视、网络三位一体,市县乡三级贯通的传媒体系。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有线电视传输从模拟向数字整体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十二、区域管治规划
按照庆阳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区域特征,可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特征区,并实施不同的区域管治措施。
(1)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经济密集区
此区塬面广阔、土层深厚、农业发达、城镇和人口集中,工业发展基础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是全市经济密集区。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强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规划,抑制非农占地的过快增长。同时要加强沟壑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工业要入园进镇,不能过于分散布置。
禁建区:主要包括境内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河流、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等。在此区域内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等的干扰,严禁不符合其定位的开发活动。
限建区:主要包括境内地质灾害区、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山地生态敏感区和林地分布区等,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为主,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同时以各种林业、果业、生态农业基地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并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适建区:包括城镇建成区、城镇发展区和城镇未来发展区。该区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可作大规模或强度较大的开发利用,但建设行为须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严格按照相关规划等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协调好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
优先发展区:主要包括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用地的选择区域,该区内应严格执行规划许可制度,必须经规划许可后方可进行建设开发。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2)西北部黄土丘陵、风沙、油煤资源密集区
此区地形绵延起伏,土地辽阔、植被稀疏、人口密度低,以牧业和石油、煤炭开采为主。区域管治的重点是坚持退耕还林还草,防治土地沙化、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畜牧业要实施圈养,在加大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治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保护好水源涵养区。
禁建区:主要包括境内水域、沿重要交通干线和高压线等区域基础设施两侧的生态防护林、水源保护地、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林场、坡度大于25度的水土保持区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限建区:包括城镇远景发展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城镇公共绿地以及一般农用地等。适建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和一般镇的城镇建设用地,以及煤炭工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等。该区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用地类型以工业、居住、交通、公共设施等非农业用地为主,体现高密度集聚的城镇景观。
(3)东部子午岭林木生态区
此区山势巍峨、森林荗密,为黄土高原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区内气候湿润,农牧兼作,人口稀少。今后区域管治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森林资源,严禁毁林和破坏林木资源的各种行为,控制有污染工业的布局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林特产品加工业。
禁建区:子午岭天然次生林核心保护区,该区是庆阳市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区内禁止与保护无关的任何开发活动。
限建区:核心保护区外的其他地区,包括生态缓冲区、风景旅游区。区内除为了更好保护而进行的必要的旅游开发活动外,限制其他开发,严禁与保护无关的任何开发活动。
十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北部地区
该区主要包括庆城、环县、华池部分地区,优势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白云岩和非金属等矿藏。应重点开发延长组低渗油藏的环县,华池的油气田,环县刘家园子、沙井子煤矿、阴石峡白云岩、石灰岩,小南乡耐火粘土及甜水堡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中南部地区
该区包括西峰、镇原、正宁、宁县部分地区,优势矿产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应重点开发中生界西峰油田、正宁煤炭、镇原北部区带及镇原—泾川区带的石油、天然气。
东部地区
该区包括合水、华池、正宁、宁县部分地区,优势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建材等。应加强合水、宁县、华池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查开发。
十四、旅游发展规划
(1)总体发展思路
庆阳市旅游发展应充分挖掘周祖农耕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历史古迹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市内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各类旅游资源的特性综合配套,自然景区、节会、民俗文化产品、招商引资联合开展模式,加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开展力度,把文化旅游、民俗产品培育成新兴旅游产业。
(2)旅游项目建设
充分挖掘子午岭森林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掘秦直道及其沿线历史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逐渐形成依托秦直道发展的市内黄金旅游线路;
以实施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景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建设红军“长征路”和陕甘宁根据地红军西进红色旅游项目。
抓紧扩建修缮周祖陵森林公园、北石窟寺、农耕民俗文化村,瞿池山庄、华池双塔森林公园,镇原潜夫山公园等景点,开展历史与黄土文化旅游项目。
(3)旅游线路建设
尽快建成西连省内旅游热线,南接西安、咸阳,东连延安、黄陵、北达银川,包头的黄土风情游线,农耕文化旅游线、红色旅游线、生态旅游线等一大批精品旅游线路,使庆阳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地区。市内旅游线路规划见区域旅游规划图。
(4)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8亿元,2020年达到5亿元,2025年达到6.2亿元。
十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重点保护马莲河及蒲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天然洪水调蓄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②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遏制捕杀和采挖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管理。③加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④加快区域环境保护步伐。
⑤加快北部地区防沙治沙步伐,力争到2015年,全市25度以上耕地和“三荒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每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438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4%,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十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①规划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禁建或限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为限建区域,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或不易发区为适建区域。
②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组或企业单位检测人四级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今后发现的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网络。
③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专业检测,提高监测精度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④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系统,汛期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加强汛期检查、值班和速报工作,做好灾害发生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和预警预报。
⑤依据现有的地质灾害和今后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考虑优先搬迁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人口少、工程治理费用高的灾害点群众,通过异地搬迁避开地质灾害的威胁。
⑥根据灾害点的危险性、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治理。
十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规划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对市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保护。
对于保存历史遗存较为丰富的城市、乡镇、村庄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高度进行保护,应编制相应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并严格实施;应保护古城、古镇、古村原有的街巷格局,延续其历史构成肌理。
对于保存历史街巷格局与传统风貌、传统建筑较为完整的街区,应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高度进行保护;对其现存的历史地段与文物古迹实行抢救性保护,保护历史真实载体,重塑历史氛围;同时对历史街区应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与环境风貌协调区,以达到协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现代化发展的目的。对于确定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由于文物的存在与其相应的历史环境不可分割,因此应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也进行保护与控制,以达到保存历史真实环境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①宏观层面上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法可依。尽快制定完善《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
②微观层面上的具体保护方式方法
第三章 城市的建设目标、性质及规模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庆阳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陕甘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强城,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建设绿城,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生活基地,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2、主要指标
(1)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2)恩格尔系数< 35%(3)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20平方米
(4)人均年生活用电量 >1400千瓦 时
(5)每万人上网人数 >3000人
(6)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7)城市排水服务面积普及率 >90%(8)每百人拥有电话数 >50部
(9)城市绿化覆盖率 >30%(10)人均绿地面积 >10平方米
(11)城市污水处理率 >90%(12)SO2日平均浓度< 0.05毫克/立方米
(13)TSP日平均浓度< 0.3毫克/立方米
二、城市性质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城市,人文魅力城市,黄土生态城市。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 29.0万人;
中期(2020年): 39.0万人;
远期(2025年): 53.0万人
2、用地规模
规划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60.79平方公里,人均114.70平方米。
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一、用地评定 规划依据建设用地的地形条件和《庆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地质灾害有关情况的说明》,并参照工程地质状况,将建设用地划分为一类适宜建设用地,二类经过改造可以建设的用地,和三类不适宜建设用地。规划确定沟壑边缘周围200米范围内限制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建设;沟壑边缘周围50米范围内严格控制各类城市建设,不宜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沟壑边缘10-15米内禁止各类建设活动。沟壑内需要挖方、填方等措施后方可建设的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前严格禁止各类建设,宜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加强防护,待地质结构状况完全稳定后方可进行建设。
二、用地选择
城市向北发展受到机场净空要求限制;向西受水源地及铁路限制,不宜作为城市主要的发展用地;宜向南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东部以陇东学院为基础,形成以科研教育为主的城市东片区。规划将交通走廊布置在城市西侧,形成西向发展的界限。综合分析确定在董志镇西南的周庄村一带建设石油化学工业区。
三、规划理念
(1)人本、文化、地景
(2)现代社区理念
(3)动态规划理念
(4)促进经济发展理念
四、空间布局规划
(1)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要素,力求城市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的融合。
(2)针对市区现状用地布局混乱、建设松散等问题,规划提出“两轴、两心、五区”的十字型布局结构,即以南北大街和世纪大道为城市南北主要发展轴,真宁路为东西发展轴;把整个城区分为北城中心、南城中心;西部绿色交通带、南区森林公园林带、东部生态景观带;北城区、南城区、东部科教区、北部清洁工业区、南部董志工业区,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建设发展紧凑的目的。
(3)市区西部将建设城市的绿色交通走廊,集中安排高速公路、拟建铁路通过城区,充分做好高速公路、铁路站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减少对外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4)结合地形在城市东部形成突出黄土高原风貌特色的城市外围风景带,向南一直延伸到小崆峒风景旅游区,结合城市绿地构建城市的生态保护系统。(5)城市北端建设以污染较轻的一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并通过防护绿地与城市隔离,最大限度的减少它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6)南部工业区离城区之间保持林地和绿地,建设森林公园,以保证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和生活区的清洁和安全。
(7)规划引入社区建设理论,把原来温泉乡、董志镇的一些村庄纳入城市建设区域后,按照社区建设的理念进行建设管理,形成新的城市社区。这样既延续了村镇的文化传统,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确保社区的基本建设和就业、居住、交通的平衡,营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8)在城乡结合部设立专业集贸市场、农副产品、小商品、建材批发市场,并在市场附近配套建设集仓储、运输、金融、餐饮、住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方便交易,繁荣市场。
五、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1、居住用地规划
(1)改造老城居住用地,将老城现有的一层环境质量较差、配套设施不全的旧建筑和平房区逐步改造为以多层为主、环境良好、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2)新城区住宅应集中开发、统一建设,以中高层住宅为主,注重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建设绿色建筑加强居住区的绿化,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3)居住区建设应和就业岗位的安排相结合,在居住区内部可安排没有污染的手工艺产品生产,居住区周围可布置低污染的工业用地,以减少城市交通的需求。
2、工业用地规划
目前,位于西峰区董志镇周庄村的《庆阳市西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位于城市北侧的《庆阳市西峰区清洁工业园总体规划》已经获批,本规划予以采纳,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1)在董志镇周庄村建设周庄工业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依据《庆阳市西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规划建设。
(2)彭原乡北侧规划了清洁工业园,主要发展食品、医药、机械工业,依据《庆阳市西峰区清洁工业园总体规划》进行规划建设。
(3)老城区工业企业应进行控制,园区与城市之间以防护绿地分隔,减少污染。对生活干扰大的应调整搬迁到新规划的工业区中。
(4)在各工业区的外围规划建设防护林带。
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
将市级机关搬迁到南区,在世纪广场北侧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并在广场南侧布置其他行政管理、党政团体机构。
(2)教育科研用地
形成以陇东学院为中心的科研文教区,在城市的东部集中安排教育科研单位。
(3)文化娱乐用地
在老城区中心地带形成城市级的文化娱乐中心,并在各个居住区内部设置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形成居住区级的文化娱乐中心。
(4)体育设施用地 南部工业区北侧布置市级体育中心,配置标准运动场、室内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在老城区建设两处体育用地。城市东区利用陇东学院的运动场地,不单独设体育场地。
(5)商业金融用地
结合现状,在南大街与东大街交叉口附近形成城市的商业金融中心,并主要沿南大街、北大街两侧布置商业。南部新城区主要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世纪大道东侧。各个居住区内部建设居住区级的商业服务设施。各类市场统一均衡布置,农贸市场结合居住小区布置。规划在主干道交通便利处建设建材市场、药材市场、果品市场3个专业市场。
(6)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设置医院8所,其中南区4所,北区4所。庆阳市人民医院用地予以保留,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改造。
六、城市空间管制
本规划划定了已建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等四个区域,并对各区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出了土地使用强度的相应控制指标。已建区——城市现状建成区。
禁建区——禁止建筑物、构筑物建设的区域,包括高压线走廊、地裂带、沟壑等区域。限建区——限制建筑物、构筑物建设的区域,包括风景区停车场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城市广场、适建区——适宜进行城市各项建设的区域。
七、城市生态规划要点(1)加强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大力实施生态绿化,退耕还林工程。
(2)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建立乡土苗圃,慎重引进外来树种。
(3)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城市与森林共存。
(4)建立绿色生态廊道,建立社区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动物生活绿色通道。
(5)在城市周边建立都市型生态农业,保护高产农田,与城市的自然融合。
(6)重点保护现有生态良好区域,将小崆峒风景区纳入城市绿化的大系统中进行规划建设。
(7)加强生态恢复建设,城市废弃的自然场所,如停产倒闭的工厂、被污染的场所等,是城市内最为脆弱的景观,是城市景观建设的瓶颈,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或重建。
八、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框架构成为:“三带、五湖”:
三带:为生态景观绿地。依托高速公路和拟建铁路,在城区西部规划生态绿化带;规划依托水景生态园、森林公园、小崆峒景区建设南部生态隔离带;结合地形在城市东部规划突出黄土高原风貌特色的城市外围风景带。
五湖:为公园绿地。分别为东湖、南湖(水景生态园)、西湖、北湖、中湖(人民公园)
1、生态绿地
①生态风情园。目前庆阳市外围东部有几条自然冲沟,沟边绿化基础很好,可以做成生态绿化带,以展现庆阳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一些休闲场所,并且将其直接引入到城市内部,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怡人、宜人、冶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②城市西部预留一条1000米宽的生态走廊,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将从其中通过,以减少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③在城市南部建设一条1500米的防护带,行成南部工业区与城市的分隔,减少工业生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④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四周1Km范围的城市生态控制带,在此范围内的土地只能用作生态建设和农田使用。
2、公共绿地
①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根据人口分布密度及服务半径,设置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居住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②建议扩大东湖公园面积,并与生态风情园联系起来,将其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市级公园。
③规划公园有南湖公园,位于城市南端南部与民俗文化村一起考虑,综合游憩功能;在城市西部设置一区级公园(西湖公园)满足附近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北区新建一座区级公园(北湖),位于城市北入口处,对外展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东区新建一座为市民提供综合游憩功能的区级公园(东郊湖)。
3、道路绿地
城区内各主干道两侧或单侧设置10m宽防护绿地,在次干道两侧各设5m宽绿化带。
4、居住区绿地 对居住区绿地应予以足够重视,本着见缝插针,均匀分布的原则,在城区内大量建设。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可以结合城区改造,适当拆迁部分无保留价值的旧房,辟为街头绿地或街坊绿地,改善周围地段生活环境。在新区建设时,绿化工作应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新建设用地中应留出30%作为绿化用地,并结合各类规模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居住区公园及小区中心绿地以及小区游园。
九、城市景观规划
庆阳城市景观规划分为风貌区系统,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视觉走廊和景观节点系统,并以这些具体的系统做为控制城市空间的发展和景观品质的依据。
1、城市风貌分区 1)传统风貌区
结合生态风情园、东湖公园、民俗文化村和南湖公园,设置参观、游憩、餐饮、娱乐相互渗透、集结成多样的城市文化中心,是城市传统风貌的集中体现。2)现代风貌区
沿南北大街、世纪大道、真宁路、东西大街,主要作为庆阳市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成果,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观点和景观区包括:北端入口区;老城中心商业区;真宁路与世纪大道什字;南部的商务办公中心和世纪广场;火车站附近以及城市西部与东部的入口空间。3)工业建设风貌区
城南工业区内的一座座精心设计的厂房,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呈现出一派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新景象,让人触摸到时代的脉博,感受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庆阳市的迅速发展。4)教育科研风貌区
结合陇东学院将东部逐渐发展成城市科研教育基地,以大学园区的思想统一规划,突出人文特色,创造一种宁静含蓄的城市环境,体现庆阳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
2、城市景观分类 1)城市广场
庆阳市现有的唯一广场为南区新建的世纪广场。在规划中,保留这个广场,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完善广场的设施、小品和绿化。近期结合旧城改造,在城区北入口处及南大街以西,安定西路以南各建设成市民广场一处,远期在城南新区设置两处综合性文化广场,同时结合铁路站场,设置集散广场一处。2)城市公园
到规划期末,市级公园六处、区级公园六处、居住区公园七处。分别为东湖、南湖、西湖、北湖、东郊湖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应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当地自然特色,各公园要突出各自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育各自的景观特色,应突出水景特色,但水面不易过大,可以借鉴枯山水的做法进行建设。东湖公园结合园艺成为植物观赏的重要场所,南湖公园应与民俗文化村统一规划考虑,展示庆阳当地风俗民情。3)城市景观性空间
庆阳市的城市开敞空间由城市的公园绿地、森林公园、环城绿地构成,向外部自然景观系统延伸,开敞空间使城市布局通透性好,视野开阔,避免沉闷。生态农业园展示科技兴农成果和农业新产品,沿沟两侧的生态风情园则应突出庆阳当地的地质风貌,环城绿带则强调传统记忆的唤起。南区新建公园则要完善青少年活动、老年人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设施。将城市外部的自然景观渗入到城市内部。
3、景观系统 1)历史性景观
将重要历史古迹或遗址进行保护,维护其历史的价值或再现其历史意义。小崆峒旅游区作为历史性景观,应该保护和修缮,同时也是城郊旅游开发的中心,联系城市景观系统的主要景观特色区,体现庆阳市的黄土民居的风貌特色。2)城标景观
城市标志性景观是视线的焦点,用以告知所在地,突出城市的意象。规划中将在市民广场和商业广场设置突出庆阳市特色景观的标志物,以保留原有城市风貌,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象。在世纪广场和东区文化广场建设富有现代气息,表现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同时又有历史意蕴的标志。3)水系景观
把“以绿为体,以水为魄,绿水城相依”作为水系景观的主旨。以集留雨水及农灌为主水源,以五个公园湖体为主要节点,以西环路、东环路50米的水系绿化带为联系,使整个水系从北到南,从西向东形成一个绿体的流动水系景观。
4)交通景观 为主要交通路径或活动路径上大量交通的交叉点,庆阳市的入口空间及交汇点,为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交叉口,这些节点处理得当,可丰富城市景观。
十、旧城改造规划
发展策略:老城区划分为引导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综合改造区三个不同的发展分区,针对不同的分区在用地功能、开放空间营造等方面推行不同的发展策略。
引导建设区:主要包括老城区,该区内新开发的成片地段应按照新建标准执行,绿地率不低于30%,其他引导建设区绿地率不低于25%。
控制建设区:指需要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机场保护区、水源地保护、沟壑等的协调区域,该地区内建筑应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绿地率不低于25%。机场周边用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保证其净空要求,布局相关用地时尽量减少噪声、电磁等影响。
综合改造区:主要指城区五湖及相应连接水系周边地段,改善整体环境,延续城市风貌和肌理,建立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提高滨水岸线的可达性,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该地段绿地率不低于30%。
城中村改造:位于城区内的“城中村”主要包括董志、彭原、温泉等周边乡镇下属的位于城区内及城区边缘的村庄。规划董志镇随着城市的发展,改变职能为街道办,镇区相应住户变为城区居民,世纪大道延伸段以西部分镇区控制发展,世纪大道以东部分逐渐发展以对外商贸、仓储为主的职能,同时在镇区东部小崆峒以东片区安排居住用地。彭原发展改造为机场及清洁工业园的服务基地。温泉位于城东区,随着陇东学院等院校及周边的建设,职能为教学科研服务基地。
十一、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综合评定城市环境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承载能力,城市用地区划类型及控制要求如下:
中高密度区:指世纪大道、南北大街、真宁路沿线地段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地区,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城市最具有活力的地区,该地区鼓励用地复合利用,形成多样性的城市环境和景观,塑造现代城市形象。建筑密度:25~32%,建筑高度:20~100米,容积率:1.2~3.5,绿地率不小于25%。
一般密度区:该地区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建设规模,强调环境建设,协调与生态环境关的关系,塑造和谐的、友好的城市整体意象。建筑密度:20~25%,建筑高度:12~20米,容积率:0.8~1.2,绿地率不小于30%。
工业区:建筑密度:不小于70%,建筑限高:6~15米(特殊建筑、构筑物遵照相应标准),容积率: 0.6~1.0,绿地率不大于25%。第五章 基础设施及市政工程规划
一、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
(1)铁路交通规划 规划近期规划建设的西平铁路:全线新建正线280.6公里,庆阳境内线路11.9公里,设长庆桥客货中间站和米家沟煤炭货运站。
天平铁路延伸段“十二五”期间也将开工建设。线路南接西平铁路长庆桥站,经和盛、肖金、西峰区、驿马、庆城、环县、甜水堡,北接中太铁路太阳山站,全长320公路,境内278公里。
规划在城区高速公路西侧预留铁路用地,并在真宁路西端设铁路客运站。
(2)公路交通规划
结合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未来将在庆阳市规划混合型的公路网结构。在全面改造与提高G309、G211、S202、S303、S318线等级的基础上,主要建设五条交通公路:西长凤高速、西雷高速、庆城-甜水堡-惠安堡高速、庆城-华池-吴旗高速、西峰-镇原-平凉高速,两条资源路:宁长二级运煤通道、新南红色旅游路。到202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保证全市对外公路的四通八达与市内各县间的高速可达。
目前庆阳市区的过境交通主要由西环路通过,本次规划凤甜公路为一级公路,同时提高与西峰东西相连的西镇公路、西合公路的等级,并在庆阳市区西侧规划长庆高速公路,形成庆阳市区过境交通的主通道。
(3)航空交通规划
庆阳机场位于市区以北7公里的彭原乡,现已扩建完成恢复通航。已完成总体规划审批、征地拆迁的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为4C级支线机场,其中延长跑道600米至2900米,加宽15米为50米;新增盲降设备;扩建站坪、航站楼等工程;开辟庆阳到北京、广州、兰州、银川、西安等国内主要城市航线。
二、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庆阳市区南北过境交通主要由西长凤高速公路通过,环城西路、东环路作为城市南北向交通干道于城北汇合接凤甜公路;于城南汇合于世纪大道南端接S202线,与城区南北外环路共同构成外围交通环线。高速公路与城区有三个出入口,分别为外环路南北向两个出入口,和南五路一个出入口。东西过境交通主要由东环路绕至城区南北环路,城市东接西合公路,西接西镇公路,实现城市对外公路交通的高速、畅通。
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1、近期目标:
站点覆盖率:老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40%以上,500m站点覆盖率为70%以上;新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30%以上,500m站点覆盖率为50%以上; 公交运营速度:25公里/小时以上;
公交车拥有率达到6~7标台/万人。
发展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100%。
2、中期目标:
站点覆盖率: 老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50%以上,500m站点覆盖率为80%以上;新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45%,500m站点覆盖率为70%以上;
公交运营速度:28公里/小时以上;
公交车拥有率达到8~9标台/万人。
核心行政村实现城乡公交的村村通。
3、远期目标:
站点覆盖率:老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55%以上,500m站点覆盖率为90%以上;新城区:300m站点覆盖率为55%以上,500m站点覆盖率达到90%;
公交运营速度: 30公里/小时以上;
公交车拥有率达到9~10标台/万人。
实现村村通工程。
发展BRT系统。
4、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优化公交线路网,改善公交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将现有3、4、5、6、7路公交线路进行改造,扩大服务面积。同时开辟:火车站至陇东学院、东湖公园至小崆峒、汽车北站至南五路西口、北环路西口至长庆路南新的四条线路。
城区尽可能采用环形公交线路方式进行组织,公交服务网络由换乘中心—公交线路组成,保证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45%,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85%。城区内的公共交通线路路网密度应达到不低于1—2公里/平方公里。
四、城市道路网规划
(1)道路技术指标的确定 城市干道分主次两级。主干道间距800——1500米,规划红线宽度40——60米,次干道间距300——500米,规划红线宽度24——36米。按照200米左右的间距部置支路,规划红线≤24米。
根据道路功能和运输条件,将城市道路分为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及商业性街道三类。交通性干道为2块板或3块板,生活性干道及商业街一般为1块板。
(2)路网布局
根据市区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结合交通运输、自然地形特点,道路骨架网基本上采用方格网式结构,在主城区构成“八纵十三横”的主干道骨架。力求使城市用地方正整齐,干道醒目,便于布置建筑物,利于对外开放和组织城市交通。
道路干路网布局情况如下:
东西方向主干道:城北一路、城北二路、北环路、解放路、东大街-西大街、安定路-西合公路、真宁路、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南四路、南五路、董陈路。
南北方向主干道:环城西路、西环路、长庆路、北大街-南大街-世纪大道、九龙路、中央大道、纵十一路、纵十三路。
东西方向次干道:育才路。
南北方向次干道:民族路、广场路、东一路、纵七路、纵九路、经四路、经五路。
东区构成:两横四纵的干路骨架。两横为:安定东路-西合公路和真宁路东段。四纵为:东环路北段、纵十一路、纵十三路、东城路。
周庄工业区路网布局为:以环城西路南段和工二路两条纵向的主干道,化二路和董北路两条横向的主干路,辅以一条横向的次干道,形成工业区的路网骨架。
清洁工业园区路网布局为:三纵五横。
五、城市广场
城市现有广场一处,即世纪文化广场。规划新增广场6处,即城市南北入口广场两处:分别为南五路与世纪大道交汇入口处和城北广场。新区商业广场、老城区市民广场和休闲广场各一处,城西铁路站前广场。
六、交通设施(1)长途汽车站:规划保留北环路南侧现有汽车站,同时在城区北入口、东环路与真宁路相交处各设、南五路与西环路相交处、火车站东侧新增四处长途客货运站场,满足城市对外交通的需要。
(2)加油站:规划保留现有加油站用地,规划对原有加油站原址上扩大用地规模,在城区内共设置加油站5处。
(3)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场19处,其中外来车辆停车场4处。
七、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近期按200升/人·日,远期按350升/人·日。城市用水量按综合用水量指标和城区近远期人口规模估算,则城市用水量近期为5.80万立方米/日,远期为18.55万立方米/日。日变化系数取1.4,则全年用水量近期为1512万立方米,远期为4836万立方米。
2、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根据《庆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巴家咀水库地表水及董志塬地下水及引黄济庆工程为城市供水。
近期供水水源由现状城区地下水水源、巴家咀沟下地下水水源及巴家咀水库地表水水源组成,能满足城区6.6万立方米/日(年用水量1721万立方米)的用水要求。同时,对城区的自备水源要进行统一管理,逐步关闭部分井位布局不合理的自备井,使地下水开采达到采补平衡。
远期围绕马莲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兴建以马莲河水库为龙头,初步形成以两河(马莲河、浦河)两库(巴家咀水库、马莲河水库),两渠(扬黄工程供水干渠、西川供水干渠)为主体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辅以引黄济庆工程,满足城市18.55万立方米/日(年用水量4836万立方米)及区域内城镇的用水要求。
为了保证城市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供水水源应全面保护,杜绝污染,要严格按照GB5747-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地卫生防护规定对水源地进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同时,对巴家咀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开发严格控制,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一级保护区内的具体要求:(以巴家咀水库为中心,上游1000米范围内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
①、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②、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
③、不得设置与供水工程无关的设施。
④、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
⑤、禁止设置油库。
⑥、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离畜。
⑦、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二级保护区的具体要求:(巴家咀水库及水库下游100范围外到水厂,为地表水二级保护区。)
①、不准新建、扩建向水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消减排污量。②、原有排污的必须消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水质在近期满足地面水Ⅱ类水域标准。
3、水厂规模及布局
城区现状水厂(新七泵及一水厂)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日,不可以满足城市近期用水的要求,所以要对现有水厂进行必要扩建,达到日供水量8万立方米/日要求。远期需新建水厂两座,其中一座规模12万立方米/日,占地1公顷,位于真宁路西段,另一座位于火车客运站南侧,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占地面积5公顷以满足城市远期用水的要求。周庄工业区生活用水由城市自来水厂统一供给,水源选用巴家咀水库地表水及董志塬地下水(补充水源)。
4、供水管网
城区供水管网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供水系统。近期需完善改造旧城区现状管道,新建区延伸管网,扩大服务面积,形成枝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管网。远期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建区要配套建设给水管道,逐步形成环状管网,提高供水可靠性。
5、城市节水
规划期内要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活动;要严格限制各类高耗水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农业粗放型用水,尽快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
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要提倡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规划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居住区及机关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中水系统的示范和推广,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节水风尚。
八、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城区排水体制均采用分流制。逐步改造现状雨污合流管道系统为分流制,新建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雨水根据地形,就近排入景观湖体或河流;生产废水要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进入城区下水道。
2、污水系统规划
(1)污水量估算
城区污水量按城市用水量的80%估算,供水日变化系数取1.4,则城区近、远期污水量(平均日)分别为3.8万立方米/日和10.6万立方米/日(2)污水排放
城区污水经污水支管汇集后由北向南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城区东部地势较低,污水需提升后排入东环路污水干管。(3)城市污水处理厂
现状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2.5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城市近期污水处理的需要,需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并且需配套建设城市污水管道系统。远期需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日,占地11.7公顷,城东南工业用水及生活区内污水根据规划管网布设,将污水汇集后近期排到周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远期在城市南部、东部和彭原镇东部各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位置见规划图纸)进行处理,处理等级为二级生物处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灌溉农田或排入马莲河作为河道生态用水。为了节约水资源,工业用水应采取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应尽可能重复利用,可用于市政、绿化等用水,若有条件可将污水进一步处理,就近作为南部工业区和清洁工业园补充用水。
3、雨水系统规划
(1)雨水排放要充分利用地形,采用管路最短,就近排入水体,按照雨水流域,分区排放。逐步完善原雨水排放系统,新建区必须配套建设雨水排放系统。
(2)城区雨水按雨水分区统一排放,部分雨水排入城市人工湖作为景观用水,经人工湖调节后多余雨水和其它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沟道或农灌渠。根据城区地形,分为旧城区、城区东部、南部新区、东南部工业生活新区及周庄工业区五个排水分区,旧城区雨水沿原排水系统排入城区东侧火巷沟;城区东部雨水经雨水支管汇集后向南排入附近沟道;南部新区及东南部工业生活新区雨水由北向南在梁家咀附近排入沟道。清洁工业园内工业污水各单位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沟道或农灌渠。
(3)周庄工业区雨水由北向南在区内东南角排入附近沟道。
九、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计近期负荷为74.2MW,年用电271GWh;远期为395MW,年用电1442GWh(均不含周庄工业区负荷)。
2、电源及送电网
规划期内庆阳市330 kV主网架将保持与陕西、宁夏、甘肃平凉方向的联络,形成西联宁夏火电基地,南联甘肃水电群,东接陕西关中网的输电网枢纽,使其具有坚强的主网结构,丰富的电源来向,运行经济可靠等突出优势。
3、电源变电站
庆阳市规划区以330kV西峰变电站为核心电源。这座由多电源供电的系统枢纽构成城区可靠的电源系统。
4、高压配网及配电变电站
kV高压配电网采用双回辐射或环网形式。设西城、彭原、董志(35kV升压)、后官寨(35kV升压)4座110kV变电站。周庄工业区设专用110kV变电站1座。110kV高压配电网采用双回辐射或环网形式。设西城、彭原、董志(35kV升压)、后官寨(35kV升压)4座110kV变电站。随着负荷密度增高,110kV变电站的单台主变容量可增至40-50MVA,该等级变电站均采用双电源供电。
5、线路敷设及高压走廊
现状35kV及以上线路在建成区内的应按规划安排调整,相对集中布置在规划区外围的高压走廊内。建成区外围的35kV及以上线路采用架空形式,设置高压走廊。走廊内宜作为农田或绿地,但不应种植高大乔木,走廊宽度及环境要求符合有关法律和规程规范要求。现状330kV西固线走廊远期改走城市外围或结合南区规划预留高压走廊统一安排。
建成区内的各级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两旁,与电信线路分侧布置。新建中压配网统一安排在路西或路北,宜采用绝缘线或地下电缆。
6、规划实施建议
应切实注意节约能源问题,提倡节约用电、高效用电,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城市建设应认真考虑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加大城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规划期内中压用户的可靠率达到99.99%。
十、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用户预测 电信市话有线用户预测近期(2015年)、远期(2025年)电信普及率(主线)指标分别取35%和55%,主线用户分别达8.8万户和19万户,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10万门和22万门。
2、线路规划
(1)以管道电缆为骨干通道,光环网和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电信传输网将是规划期内庆阳电信有线网的主导模式。电信传输有线网将以新建庆阳电信枢纽局为中心,积极发展光环网、光交接、光接入,形成以管道主干光缆为主通道,光交接、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传输系统。
(2)对外通信系统采用多通路(庆阳—兰州、庆阳—天水、庆阳—张掖、本地网中继光缆环),多方式(光缆、微波、卫星),以光路为主,辅以微波线路,力争建立卫星通信系统。长途业务电路总带宽近期达到640兆比/秒。各方向的微波通道净空范围内禁止违章构筑物侵入。
(3)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新建路由设置于道路东侧或南侧,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
3、局所规划
规划区设中心局1处(中国电信庆阳市分公司),其它电信专业局(网通、铁通、联通、移动)和电信端局(分局)13处(原庆阳电信局、西郊、安居、师专、南郊、陇东学院、韩家胡同、东郊、周家岭、后官寨、司官寨、西峰油田、周庄工业区),总容量应达到22万门。
4、发展目标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电信服务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业务。规划依据电信通信基本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前全国、全省,特别是庆阳电信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网络配置,兴建智能网络、IP电话网络、数据通信网络,不断提高传输带宽,实现接入网光缆数字化、宽带化,建成覆盖全市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市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三网融合”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把话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在同一网中实现。普及光缆线路,建成庆阳市区光纤传输网系统,容量以2.5G配置,主环光缆芯线采用48芯,支环光缆芯线采用24芯。中继线全部采用光缆,用户配线在条件许可时也应分阶段向光缆过渡。
5、无线电空域
(1)规划区内的无线电空域及频率资源应由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由无线电监测站提供服务,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并为用户提供技术保证。(2)应按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对微波通信管理,制定保护和发展邮电通信的地方法规,建立高层建筑的规划论证和设计会审工作,提前将规划中的微波通道的有关数据向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城市规划部门申报。
(3)城区内无线电通信设施本着统筹共建、合理利用频率资源的原则。原则上不新建独家专用网。合理利用高层建筑屋顶平台设立天线,严格限制独立铁塔天线,并注意铁塔设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4)建立良好的空域环境,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应严格控制大功率的无线电发信设备,对居民集中区超过0.1千瓦,缓冲区超过0.2千瓦的无线电发信设备要严加限制。
(5)工业、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广播电视发射台、电信中心、地面卫星接收站等敏感区及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
十一、邮政规划
(1)2010年以前,建设重点是对现有网点按行业标准进行装修改造,不增加邮政营业网点;2015年以前,在西峰区世纪大道中心位置新建邮政支局1处;至2025年,规划区邮政营业网点将发展到14处。
(2)规划庆阳市邮政将完成各级中心的信息交换和营业窗口电子化。邮资票据系统的联网,建成“绿卡”工程和“185”特快跟踪查询系统,建成全市邮运定位系统,完善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的邮政综合业务计算机网和高效率的邮政运输网。
(3)规划区应配套建设邮政支局(所)、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水平,以保证服务质量,具体选址将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安排。
十二、广播电视规划
(1)庆阳市在世纪大道西侧拟建设庆阳市广播电视中心及甘肃省广电网络公司庆阳分公司。规划期内将开发包括数据信息、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等多种业务。规划期内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网络建设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覆盖质量。
(2)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建设速度,近期将进一步完善全市宽带、双向、多功能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网络化建设,形成规模,发挥系统优势,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实现“设备固态化、信息数字化、节目群体化、传输网络化、管理系统化”。
(3)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对现有广播电视设备的技术改造与更新换代,利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逐步完成广播电视由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