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心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心得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的安排、例题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与前一册教材中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相同,本册教材没有概括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小数乘法的例1,学生在解决“喜鹊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在探索怎样计算3.5×3的过程中,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笔算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算法,主要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教材展示了学生探索笔算算法的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并注意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数乘法,例1展示了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条件自主探索,提出关于3.5×3的三种不同算法;例
2、例3探讨小数乘法笔算的一般算法和算理,注意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例4则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3)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注意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等的教学,都是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而在连乘、乘加、商的近似数等内容的例题设计上,教材安排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蕴涵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在小数除法单元还安排了“解决问题”小
节,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如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并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又如,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平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平演示的插图,展现解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培训心得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调整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1)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认知基础之后,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简易方程的内容,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内容调整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例如,解形如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或加上a,得x=b-a与x=b+a。解形如ax=b与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或乘上,得x=b÷a与x=ab。这样的解方程过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2)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在以往的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本册教材编排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实际问题;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
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教材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判断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还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脑海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五(下)数学教材介绍培训心得
1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朝阳区教委骆振宏老师在北京市润丰学校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专题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解教材的重要性。我个人的深思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较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而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能让学生做的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二、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会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组织与指导他们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三、学会读新教材 学会用新教材
听了骆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我感到课本资源的重要性,多想一想教材这样编的意图是什么。做到“依标靠本”不能犯主观教条主义错误。
例如“观察物体
(三)”,原教材的主要是分三个阶段循序进行教学。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2.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3.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而改变后的新教材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四年级数学下册就进行渗透了,改编教材目标: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五年级数学下册再从以下两个例题进行教学:1.例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2.例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
教材注重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本册教材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数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要做到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安民学校东八间校区:苏东
2016年2月22日
第三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培训心得
小学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
东乡镇中心校分校林汉辉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求异情境,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
教材中多次出现求异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仔细观察,由同一副情景去寻求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现独特的见解。如,一年级上册第40页的第3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分类能力,逻辑思
1维,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渲染气氛。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使用说明
2016—2017学
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使用说明
XXX
一、教材分析:
材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 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其中小数乘 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 容。
教材编排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 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安排了小学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内容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 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1)淡化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
(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 的算理。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提炼 和概括。表述准确、规范、精炼的法则,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计算 法则的内涵,掌握计算方法。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法则的 呈现会更有利于他们自主复习,逐步领悟计算方法和算理。因此,与整数乘除法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也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对算法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对运算 程序与步骤的文本概括的。
2.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 的培养本册教材在“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有关代数的初步知 识。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 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 所学的算术知识,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 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 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在编排上,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3)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 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他 们已经能用“第几”“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 主要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上,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 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 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 打好基础。“多边形面积”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 梯形的面积计算。在编排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运用转化思想,根据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可能性”原实验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 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 有大小的。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教 学设计与实施有很大难度。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 决问题的作用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解决简单的植树问 题,让学生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化繁为简,数 形结合、模型思想等,同时学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 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 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 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等是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 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 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 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 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 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 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 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 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 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 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 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 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 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9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 2课时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1课时 第四单元可能性 3课时掷一掷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8课时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9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4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唐慧珍
听了老师的这节课真使我受益匪浅。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放有收,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这节课对我今后教学有很多借鉴之处。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课堂上体现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的的意识。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处理难点的方法、手段合理得当。3 各教学环节分配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时间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课堂教学组织有方,反馈矫正方法灵活,应变能力强。6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相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