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片段
《课标》指出,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纪律”的人大有好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法制这个词还很抽象,渗透时要讲究方法,使之变得浅显易懂,易于接受。下面就以《难忘的泼水节》这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
„„
1. 出示文中插图,仔细观察,找出文中描写周总理的句子读一读。
2. 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踊跃发言)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 生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为什么不穿西装呢?穿西装才帅呀!
5. 生乙:对呀,周总理穿着傣族人的衣服,看起来都不像个总理,倒像个傣族人了。
6. 师:同学们能从文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你们说说周总理为什么要穿傣族的衣服呢?
7. 生甲:周总理可能想让人家以为他是傣族人吧。
8. 生丙:周总理穿傣族人的衣服,傣族人肯定会觉得很亲切。
9. 师:是呀,周总理也是这样想的。他爱傣族人民,所以他也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傣族人。我们也要像周总理一样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所以教师不要把有关法律的纲纲条条读出来,免得学生越听越糊涂,只需说出大意就行。
哲觉小学 张燕
2013年9月
爱国之心,从小培养
——《日月潭》一课渗透法制教育片断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小学生也是我国的合法公民,应该从小就给他们灌输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思想。
《日月潭》以其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宝岛台湾代表性风景名胜日月潭的美。同学们通过初读感悟、细读了解、精读品味后,都发出了“日月潭可真美”的感叹。但在学文的最后,却出现了以下这样的片断:
师:同学们都发出了“日月潭可真美”的感叹,谁还能用其它的话来赞美日月潭?
生1:雨中的日月潭真像一位仙女,她真美。
生2:日月潭太美了,所有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生3:日月潭真美,我好想现在马上长大,去台湾亲眼看一看啊!
生4:可惜日月潭在别国,在台湾,要不然我暑假就让爸爸带我去看一看。师:日月潭在别国吗?
生:课本上说“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你怎么会说日月潭在别国呢?
生4:可是我看台视,上面的人每次都说台湾是独立的一个国家呀!
(很多学生附和道:“对呀,对呀!”)
生:那为什么书上会说它是我国的一个省呢?
(当我看到这位学生不能说服大部分同学时,我知道,这个时候再不和小朋友们说清楚台湾的问题,恐怕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深刻印下“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错误的观念。)
师:小朋友们,就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台湾确实是我国的一个省,那里风景优美,人民生活富裕,是我国的“宝岛”。那为什么同学们从电视上会看到有的人说要独立台湾呢?那是一些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人说的,我们千万不能相信。而且还要相信,台湾总有一天,会像香港、澳门那样回归祖国怀抱的。现在小朋友们说台湾是不是祖国的领土呢?
生:(异口同声地)是!
我想,对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也只能这样点到为止了,毕竟政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相信经过今天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再也不会说出“台湾是别国的”这样的话,他们也一定坚信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哲觉小学赵香琼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教学片段
——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真是非常奇妙呀。大家都收集了许多奇妙的动物世界的资料,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生:(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指名生在班上交流:
生1:我知道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
生2:我知道人们从鱼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生3:我还知道人们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动物的本领帮了人类很多忙,可现在有的动物正遭受破坏,正需要人们来保护他们。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文明小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第五条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也要向别人宣传,让全世界的人一起来保护动物,让动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好吗?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应多观察,多发现,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哲觉小学赵香琼
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哲觉小学赵香琼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
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反复性和周期性,知行的不完全统一,造成了学生认知不一定完全转变成学生的行为。同时,根据前面的重点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难点应该为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路交通行为习惯。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教学设计
库车县第二小学:阿孜古丽·瓦吉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
难点:读好本文长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课件)
指名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我多想去看看”。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说明。
课件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课件)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课件)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给学生讲解: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课件出示: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学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师问:我们学校每周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遥远,庄严、肃穆,壮观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都想去看看。
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有机会去看北京天安门。
2、你们会读吗?(课件)
会读了奖励你们听一首歌。(课件出示)
在歌声中布置作业:
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库车县第二小学
阿孜古丽.瓦吉提
2013年4月22日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教学设计
香坪小学:祝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重点: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北京风光。难点:读好本文长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插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指名读。)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指导朗读。)B、理解“我多想去看看”。
多远算是“遥远”?举例说明。出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给学生讲解: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学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师问:我们学校每周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
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遥远,庄严、肃穆,壮观
第四篇:一年级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高兴霞
11、《美丽的小路》
一、背景材料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生字小卡片一份。
2、简单的动画课件。
3、头饰:鸭、兔、鹿。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4、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瞧,这就是小鸭子门前的那条小路,多美啊!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就是《美丽的小路》。(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教师把生字都板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词。重点指导前鼻音字“脑”,后鼻音字“辆”、“净”。容易读错声调的字“鹿、积、辆”。“积”是一声,“鹿”和“辆”是四声。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
3、学生质疑:对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评议时,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带后鼻音的字。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全班齐读。
5、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四)、认记生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
2、请小老师带读。
3、认读单个的生字。
4、识记生字交流:学生自主识字,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
1、想像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那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议一议,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呢?如果你走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就有规定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知道了吗?
3、指导朗读。
①、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②、比较读:教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③、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读,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④、分角色表演读。
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在从读不同角色的同学中分别推荐出一个代表,带头饰在全班表演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把课文第9——12自然段读通顺。思考: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2、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吗?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复习这几个自然段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9——12自然段。
3、小组讨论: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表演读第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0—12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赶”“起”“明”“净”四个字。
2、学写“先”“干”二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先”“干”学生自己发现重点笔画的位置和写法。
先: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第四笔的“—”稍写长点(左边长点右边短点)最后一笔“乚”起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焦点上。
干:第二笔“ ”比第一笔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
3、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师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
第五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1、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师: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明白了保护地球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为保护地球应该怎样去做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找出中心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1)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使我们的地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得借助法律这一武器。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款。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师呼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向人们大力宣传此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教学内容:
1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型:
总第课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1、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作业布置: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 祸首
保持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