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案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5、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
(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6—4=2)
三、思维训练
教材“想想做做”第六题,看图填算式7—□=□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法制渗透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5+1=6 1+5=6 6—4=2 6—2=4 3+4=7 4+3=7 7—2=5 7—5=2
六、作业设计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环境保护教案
教师:余章凤
一、教学内容: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
(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6—4=2)
六、法制渗透点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八、家庭作业
数学书的52页,练习六第3题。
九、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5+1=6
1+5=6
6—4=2
6—2=4 3+4=7
4+3=7
7—2=5
7—5=2
2017年12月24日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环境保护教案
教师:曹堃
一、教学内容: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
(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6—4=2)
六、思维训练
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看图填算式7—□=□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七、法制渗透点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八、家庭作业
数学书的52页,练习六第3题。
九、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5+1=6
1+5=6
6—4=2
6—2=4 3+4=7
4+3=7
7—2=5
7—5=2
第四篇:一年级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高兴霞
11、《美丽的小路》
一、背景材料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生字小卡片一份。
2、简单的动画课件。
3、头饰:鸭、兔、鹿。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4、了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瞧,这就是小鸭子门前的那条小路,多美啊!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就是《美丽的小路》。(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教师把生字都板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词。重点指导前鼻音字“脑”,后鼻音字“辆”、“净”。容易读错声调的字“鹿、积、辆”。“积”是一声,“鹿”和“辆”是四声。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
3、学生质疑:对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评议时,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带后鼻音的字。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全班齐读。
5、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四)、认记生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
2、请小老师带读。
3、认读单个的生字。
4、识记生字交流:学生自主识字,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
1、想像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那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议一议,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呢?如果你走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
就有规定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知道了吗?
3、指导朗读。
①、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②、比较读:教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③、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读,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④、分角色表演读。
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在从读不同角色的同学中分别推荐出一个代表,带头饰在全班表演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把课文第9——12自然段读通顺。思考: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2、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吗?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复习这几个自然段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9——12自然段。
3、小组讨论: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表演读第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0—12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赶”“起”“明”“净”四个字。
2、学写“先”“干”二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先”“干”学生自己发现重点笔画的位置和写法。
先: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第四笔的“—”稍写长点(左边长点右边短点)最后一笔“乚”起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焦点上。
干:第二笔“ ”比第一笔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
3、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师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认识人民币》
平乐乡民族小学
韦明敏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
2通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
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借助常用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对钱的使用。
提问: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什么来付给售货员?(钱)。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同学生们喜欢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2小淘气很节约,把自己的零用钱都用自己的存钱罐存起来了,同学们认识他所存的钱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钱?(购物、坐车、储蓄、为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等渗透法制教育)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分类)教学例1:
1每个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学生学习假币),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A有的把钱币分为一类,有的把硬币分为一类。
B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板书分类的过程:
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3种,接着,让学生动手分类。
C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渗透法制教育: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宽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渗透人民币管理条例
小结: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吕品种较多,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有元、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