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
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与大家进行交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发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组织全市认真开展学习贯彻活动,迅速形成了大抓旅游产业发展的氛围。在国家旅游局的有力指导下,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等三个方面的突破,使北京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实现同比显著增长,旅游总人数1.8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3%,旅游总收入2768亿元,同比增长13.3%。双双创历史新高。
一、在思想观念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加深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
国务院41号文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首次明确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围绕加深对这个战略定位的理解和认识,在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务虚会上,专门就如何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支持;思想应该更加解放,视野应该更加宽阔。大家还谈到: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不是汽车,不是石油,而是旅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经济总量就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8%以上,超过汽车、石油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在2010年5月由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世界旅游旅行大会(WTTC大会)上,经过与大会的高层反复沟通,“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被确定为大会主题,通过对这一主题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展旅游得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观念大转变。
通过学习文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旅游产业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这一层面上得到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刘淇就如何加快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多次做出批示,明确要求:“要制定高水平的发展规划,并有相应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进北京旅游业向国际一流城市迈进。”并提出了“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的要求。郭金龙市长在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下决心把旅游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确立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即:争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以上,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一千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北京市政府还将在近期内召开第二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部署“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
二、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正在筹备成立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按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反复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成立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统筹协调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推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与目前的北京市旅游局相比较,其职能将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准备强化四个方面的职能:包括强化旅游产业促进的职能;统筹、整合、协调全市旅游资源的职能;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协调的职能;指导、监督、规范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
二是准备下放四个方面的职责:1.原北京市旅游局对设立经营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进行审批的职责(申请设立外资旅行社除外)委托给各区县旅游局;2.原北京市旅游局星级饭店管理职责划归属地区县旅游局;3.原北京市旅游局旅行社、饭店、景区的标准评定工作委托给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4.改革旅游执法体制,推行市、区县两级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强化属地管理。
三是准备明确9个方面的职能:完善旅游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政府协调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城市旅游营销体系;构建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保障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等。
按照新的职能要求,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编制将在旅游局现有的基础上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抓紧筹备当中。
三、在政策支持上取得突破,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加大投入,自2011年起,使每年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并逐年提高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重。二是大力扶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对于符合北京旅游发展方向、带动能力较强的旅游项目,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如密云“古北水镇”国际旅游综合度假区开发项目)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下放审批权。通过加大对旅游大项目投资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了旅游休闲聚集区、汽车露营地等一批新的旅游业态项目建设。一大批投资上百亿元的旅游项目正在加紧筹建中(如:派格5D炫幻秀旅游文化项目、雁栖湖生态示范旅游区、北京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房山国际红酒城等)。目前,全市筹建旅游项目共767个,投资金额将达到2732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将
极大丰富北京的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消费,改善产业结构。
三是实行旅游用地优惠政策。在各区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首次明确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其配套建设用地比例,并要求各区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合理安排旅游用地。积极支持利用废弃矿山、腾退宅基地、垃圾场等存量建设用地及荒山、荒坡、荒滩等荒地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开发旅游。
四是积极争取入境游的政策支持。北京要实现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一千万人次的目标,必须要靠政策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积极争取较为宽松的签证政策;下一步还将积极争取在出入境口岸设立旅游团队快速通道、重大会议及活动的快捷通道;对在北京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国际赛事、重大演出等活动提供便捷的入境手续,等等。同时,还将在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等主要客源国城市和地区设立旅游办事机构,以吸引国际商务会展等高端客源。
五是大力支持在北京举办世界性的旅游会议。北京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和全球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应该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2010年成功举办的WTTC大会,进一步扩大了北京旅游在世界的影响力;今年将举办是亚太地区旅游组织(PATA)年会及60周年庆典活动,明年将举办国际奖励旅游协会(SIET)全球年会。同时,借成功举办WTTC的影响,借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模式,正在努力筹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并将其总部及秘书处和永久会址设在北京。在2010年底成功召开的第三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上,北京联合国内13个热点旅游城市共同签署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筹备国内旅游城市合作意向书》。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北京旅游国际中心大厦,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旅游组织常设机构提供会址和办公地点。各位领导,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旅游产业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旅游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北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第二篇: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奋力推动华池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华池县旅游局栗生银
各位领导:现在,我就全县旅游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7年全县旅游工作回顾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总体目标,狠
抓措施落实,使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景点建设项目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旅游建设项目投入大、进展快、质量高。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争取筹措旅游项目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了柔东路、九南路的拓宽铺油改建,完成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列宁小学校部旧址、范公祠及景区牌坊门项目主体建设。使我县旅游景点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档次有了新的提高。双塔森林公园通过了国家aa级景区评审。
二是旅游接待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督促、引导大中型酒店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台阶,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华池宾馆装饰了宴会厅、对外餐厅,修建了职工宿舍,并邀请专业人士就服务礼仪、菜色调配等方面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推出了富有华池地方风味的系列农家菜和杂粮小吃,为申报三星级宾馆创造了条件。县旅游局与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华池县农家乐评定标准》,挂牌命名农家乐6家。在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共同作用下,旅行社健康有序发展,经营操作更加规范,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没有发生旅游投诉行为。
三是旅游宣传促销积极有效。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各类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通过积极参加北方旅游交易会、宁波国内旅游交易会走出去宣传,利用《华池旅游网》进行“窗口”宣传,在各类媒体上刊登稿件为华池旅游发展造势,并借助《印象甘肃》等全省统一的宣传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县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游客接待数量稳中有升。
四是旅游生产运行安全平稳。全县各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在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华池县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对旅游单位的治安消防、食品卫生、安全设施、警示标志、租用车等方面进行了6次安全生产检查,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
回顾2007年工作,全县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基础逐步坚实,接待水平明显提高,这一切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与省市旅游管理部门的帮助指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旅游系统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但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与省局提出的“四年倍增计划”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一是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程不快;二是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突出;三是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整体开发合力不强;四是受经济因素制约,旅游对外宣传和市场促销范围小、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市场吸引力不强;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服务水平低,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六、建议县财政每年应有一个持续增长的投资预算。
二、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知明度经济。为此,2008年,全县旅游工作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新理念,以“战略家的眼光、经济家的思维、文学家的色彩、艺术家的浪漫”,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目标,围绕旅游这个长效产业的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行,努力提高旅游开发建设质量。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纲,是旅游业永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只注重了红色、人文规划,忽略了其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为此,2008年我们要在加快红色旅游、人文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对其它旅游资源普查登记,科学编制《华池县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拓展乡村游的数量和种类,提升旅游对经济工作的贡献率。
(二)坚持项目带动,切实保证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取得实效。以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共同利用,利益共同分享,文化共同交流,文明成果共同拥有的目标,着力实施好南梁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列宁小学校部旧址、范公祠、南梁红色文化广场后续工程项目,恢复抗大七分校校址、新建寨子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阎洼子会议旧址等精品景点,并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完成南梁王大沟门至义正、林镇小河沟口至义正、东华池至大凤川、范台至寨子湾4条道路建设和景区景点绿化。同时要积极从土地、林业、水利、水保、交通、电力等渠道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联手协作,务必按照县委办发[2008]23号文件要求时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形成重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的产业
体系。
(三)坚持整体联动,确保宣传促销达到最佳效果。宣传促销是旅游产品转化成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立足周边、面向全国”的宣传思路,集中可能力量和有限资金投入,开发、推销旅游产品10种以上,充实《华池旅游网站》、绘制华池旅游交通图,拍摄制作《华池旅游风光片》,努力在传媒上提升华池旅游对外影响力。
(四)坚持规范管理,积极提升产业素质。进一步深化诚信旅游,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和旅游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组团,无证上岗和超范围经营行为,净化旅游市场,并通过星级饭店复核、旅行社年检、安全生产检查等机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旅游饭店晋等升级,完善《华池县农家乐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渡假村的规范管理,对已授牌的旅游定点单位实行动态监管、评定,逐步引导旅游定点单位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坚持培训提高,加强基层人员系统技能培训。人才是产业发展之本。旅游服务水准的高低,是树形象、打品牌、出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通过开展服务竞赛、在岗培训、外出学习培训、专家培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鼓励支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等重点培训活动,加强旅游营销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优化人才结构,推动旅游队伍向专业化、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六)坚持预防为主,确保旅游生产安全平稳。各旅游部门要继续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传达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完善,并配合好县旅游局、县安监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导,以保证广大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全县旅游工作建设项目多、任务重、时限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即进入倒计时工作状态,倍加努力,联手协作,共同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狠抓措施落实,为确保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而共同努力!
第三篇:副市长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正确认识我市旅游发展态势,增强加快我市旅游发展的信心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区县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接待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 23.5%,实现旅游总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32.6%。接待境外游客6000多人次,同比增长近10倍。从完成“十五”目标任务情况看,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 16.34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5%。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旅游秩序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旅游经济效益逐步增长,旅游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面完成了“十五”目标任务。对2005年和“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对全市旅游系统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区县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锐意开拓、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有国际国内大环境的积极影响,又有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市上下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市旅游业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已经向国外、省外扩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提出了“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XX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遂委发〔2006〕2号),这是市委、市政府实实在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体现。我市连续3年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旅游发展的热潮。发改、交通、建设、公安、工商、林业、质监、物价等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涉旅工作。各区县、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促进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从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产业结构和资源开发战略看,我市旅游业发展刚刚步入高速成长期,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加大力度,落实措施,确保旅游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市旅游发展战略提升期。我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加快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旅游产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我市旅游总收入目标为20亿元,这是切合我市旅游发展实际的,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完成的。我们一定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旅游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旅游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宣传的重要性。有学者指出,宣传已成为旅游的第七大要素。近年来,我市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要进一步增强宣传促销的意识,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争取在接待国(境)外游客方面有大的突破。要充分发挥中国死海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拓展东南亚海外旅游市场。要树立“大旅游、大宣传、大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力量,策划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促销活动,高起点、大手笔对XX旅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促销。要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充分运用影视、歌曲、广告、画册等多种途径,提高宣传促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旅游宣传的实效。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搭建旅游宣传交流的平台。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继续加强与中、省宣传媒体合作,加大主流媒体对XX旅游的宣传。我市各新闻媒体要开辟固定栏目,广泛宣传我市旅游业,营造全市良好旅游氛围。要整合行业促销力度,调动企业参与宣传促销的积极性。今年四月,中国国内旅交会将在成都举行,市旅游局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各区县要积极组织企业和有关部门参与,要精心设计和包装,突出XX旅游的亮点,营造XX旅游的特色。还要积极组团参加西博会和省上组织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要自觉参与到全市旅游整体宣传营销上来,把XX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具体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努力把中国死海、观音故里、国宝宋瓷、西部水都等品牌叫响,为更多的游客所向往。
(二)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
要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规范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城镇和民俗风情街区。射洪要着力打造子昂文化城,大英要围绕“死海”丰富好盐文化的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城市。要抓好旅游城镇和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加快重点景区的交通、通讯、能源、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治安、医疗、餐饮、环卫、通讯等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软硬环境。
要着力打造XX旅游精品。中国死海要尽快启动二期工程,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增添游乐设施,增强吸引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要全力支持遂宏天合公司开发广德、灵泉,高起点打造观音故里旅游品牌。要抓好西山宋瓷文化园的开发建设。宣传、文化等部门要抓好观音故里、宋瓷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射洪县要尽快实现“中华涪江湿地走廊”的开工建设。蓬溪县要利用中国书法之乡品牌,抓好旅游综合开发,抓好高峰山景观开发。船山区要办好首届桃花节,着力开发城郊旅游。安居要加快开发跑马滩——卧佛风景区。总之,要根据潜在的旅游资源,找准定位,尽快实现旅游开发的破题之作。
要切实抓好旅游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必须注意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是XX旅游的一大特色,要把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相结合,建成一批享誉国内外、具有较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旅游文化精品。要着力打造中国诗、书、酒、画文化旅游之乡,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要借鉴和推广武侯祠保护和开发的经验,切实做到文化、文物、文艺相结合。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深入挖掘我市旅游文化内涵,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使游客“寓教于游,游有所获”。要提倡科技兴旅,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项目进行立项保护和开发。制作XX旅游主题宣传片,提高XX文化和XX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要抓住商机,高度重视具有XX地方特色、文化品味较高的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做到构思新颖、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各区县、园区要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全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三)以项目年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近年来,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先后引进成都天友集团公司、北京国宏天合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北辰建设集团公司开发建设中国死海、广德灵泉、中华涪江湿地走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旅游开发。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是全市“项目年”,各区县、园区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包装有特色、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吸引大企业、大财团进入我市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创新旅游发展投融资体制,借鉴经营城市的思想,激活无形资产,促使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化运作,采用门票质押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要坚持“政府为先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思路,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对景区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开发建设。
(四)规范引导农家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游”,给我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各区县、园区、市级有关部门要把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要以旅游服务“三农”,促进“三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主动配合,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示范点建设,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二是学习成都等地发展农家乐的经验,推动农村旅游提升水平。我省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无论在规划、特色方面,还是在发展规模、水平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从我市情况来看,城郊及各区县的农家乐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农家乐已达3400多家,但规模、档次还不高,有鲜明特色的不多。在这方面还要向成都等市学习。各级旅游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农家乐”的引导和规范,特别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家乐”生态文化内涵,提倡多样性,提升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县城旅游和旅游小城镇贴近农村,能带动农村的发展,对保护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很有益。发展县城旅游,重点要抓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搞好与中心城市的旅游市场衔接。四是要扩大旅游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心系农民,把发展旅游区与致富一方百姓结合起来,带动农村发展。
(五)抓好旅游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生态是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就不可能有生态旅游的兴起。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坚持保护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XX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达33.5%,是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特别是广德、灵泉、金华山、高峰山风景区及城区西山片区,植被茂盛,林相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一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旅游开发的首位,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做到植被不被破坏,水体不被污染。坚持不懈地实施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要像保护天然林一样保护水资源,禁止在景区内的河道上滥采乱挖,禁止在重点景区采矿挖砂,破坏原生植被。二要抓好生态建设。抓好景区绿化,把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恢复重建和景区植被增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要把生态旅游的发展与扶贫富民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三要利用好生态。生态旅游的兴起,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合理确定景区生态容量。要继续抓好景区环保工程,加强对景区及重要旅游城镇的环境综合治理。要切实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六)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创建美好市场秩序
要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旅游企业的从业行为。要以“三优一满意”(优良环境、优美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为目标,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在全行业中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文明程度。
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要进一步加强对导游的培训,扩大导游的知识面,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导游成为“XX旅游的代言人”。要借鉴峨眉山、文殊院加强管理的经验,不断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客宰客、强制消费、降低服务标准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活动,做好景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景区平安,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努力促进旅游发展新跨越
旅游业是关联度大、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的经济产业,需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各区县、园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XX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遂委发〔2006〕2号),各区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旅游发展政策,狠抓贯彻落实。要加大本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确保逐年递增。市级相关部门,特别是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互相配合,搞好协调,齐心协力抓好2006年旅游工作。这次会上,市政府已与各区县、园区签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书。各区县、园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将旅游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强化工作责任,强化督查和考核,全力保证旅游产业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四篇:副市长在文物旅游推介会发言
同志们: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旅游工作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文物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市文物旅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物旅游产业总体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这五年来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家底更加清楚;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较明确;产品更加丰富;基础更加夯实;发展更加快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少大景区,目前没有一个能代表旅游的拳头产品;二是没有大资金的投入;三是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没有特色,通往景区的道路等级低,景区通达性差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市文物旅游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今年省上又将出台加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重大政策措施为我市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整合发展要素,集聚发展能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市文物旅游工作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对文物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贯彻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注重关注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将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为文物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二是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文物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生机与活力。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文物旅游产业的交流合作。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加快发展,增强了我市旅游产品的适应性。随着我市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吸引力,刺激着旅游需求的增长。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旅游产业的发展。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和人大六届三次会议都对我市文物旅游工作提出了更严、更高、更远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作为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主动融入、抓住机遇、超越发展。
当前,我市文物旅游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发展转型所带来的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我市文物旅游产业在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大跨越,使之尽快成长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
二、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努力开创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深度结合的新局面
要抢抓国务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利用好“十二五”全市文物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努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养生保健旅游和乡村民俗旅游,为文物旅游业增色。
第一,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调整工作思路,提升工作境界。2011年文物旅游工作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奋斗目标,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构建我市“一城两区三带”的文物旅游空间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帝都、中华养生名城”旅游品牌,提升全市文物旅游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以“一城两区三带”为重点,优化空间格局,加快旅游景区建设。今年我们将结合“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把发展壮大文物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培育,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板块启动、项目支撑”的思路,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三,以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为突破,整合优势资源,彰显华夏文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一个高地、四个基地”的定位,要求我们以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为突破,着力彰显华夏历史文明。我市大遗址数量多、级别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尽管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繁重艰巨,但综合效益巨大,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地环境,提升人文品味,提高城市和地区知名度,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快速提高文物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今年要全面推进秦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泾渭新区建设,加强有关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各县市区也要确定一批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高标准、高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划建设,共同推动我市文物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四,以培育特色品牌为依托,开发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我市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缺乏特色,代表性不强。各级旅游部门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商品开发商和生产厂家开发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并让人铭记于心的旅游商品。首先要在开发民间手工艺品、保健品、文物仿制品等方面下功夫。其次,要引导一批获得国家和省著名商标以及代表市形象的知名产品进入旅游商品市场,增强旅游市场的吸引力。第三,要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建立起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联动和配合机制,快速传递市场信息,强化市场灵活应对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深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
第五篇:副市长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旅游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刚才,会议传达了孙守刚书记对做好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张振川市长对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的贺信,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对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县(市)进行了表彰,并向获得国家4A级、3A级景区称号的单位和省旅游工作先进单位、旅游强县授了牌,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祝贺!曲阜市、汶上县、微山县的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廷洲同志的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我完全赞同。术平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是旅游资源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旅游业发展,明确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的旅游业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形成了比较优势,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条件。
(一)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省委、省政府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内容,及时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配套出台《济宁市旅游景区管理规定》、《济宁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共促济宁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加以培育扶持。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去年全市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42个,总投资176.33亿元,完成投入60多亿元。济宁运河核心景区、汶上县宝相寺景区、微山县南阳古镇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曲阜游客集散中心、圣都国际会议中心、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银座佳悦大酒店等正式投入使用。济宁曲阜机场开通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沈阳、青岛6条航线。泗水西侯幽谷、万紫园、微山湖综合开发、邹城峄山、金乡羊山、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兖州太阳国际酒店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北湖、南阳古镇、梁山景区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了旅游、景区、管委会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坚持产业联动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农旅牵手、工旅联动、航旅互动,合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日趋规范,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效提高了旅游产业素质,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很大潜力。我市拥有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国际国内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但从实际工作看,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还不相称,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地方和一些领导同志仍然缺乏对旅游业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缺乏对自己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没有把发展旅游放在应有的位置;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乏力,制约着景区开发建设;缺乏有影响有实力的旅游大项目、大集团,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投融资机制不活,缺乏融资平台和市场化运作资金的手段;与大众化、多样化旅游消费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备;旅游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产品开发缺乏高端策划,特色不够鲜明,品牌不够响亮,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旅游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尤其是缺少高端旅游策划、营销和管理人才。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方式、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亟须解决,区域之间、产业要素之间、产业内部格局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市场化程度、产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健康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待培育。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只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破难攻坚,化差距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市的旅游业就会不断跨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实现我市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关键一年,必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朝集约、集聚、高端的方向发展。
(一)整合旅游资源,推进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要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意见指导下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避免产业趋同。在科学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策划一批旅游项目,争取建成一批投入使用,开工一批加快建设,储备一批后续开发。一是突出规划衔接。切实把旅游专业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城建规划、生态规划衔接好,把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精品城市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创意规划。聘请高层次专家做旅游项目规划,高点定位,建成精品,“不留遗憾,多留遗产”。今年重点推进尼山整体开发、全球孔子文化研修交流中心、微山湖旅游区、兖州佛教文化园、水浒文化主题公园、泉林泉群景区等项目规划建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按照“世界著名、国内一流”标准,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旅游产品中增添文化特质、注入文化元素,把旅游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到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来,以文化提升项目品质,以文化提升发展质量,以文化塑造旅游品牌。四是严格建设管理。严格旅游项目规划审核,加强项目建设过程和竣工验收审核,确保项目规划与总体规划、项目建设与项目详规相符合。景区类新建旅游项目,尤其是投资额超过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要按照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促进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要把旅游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把握,作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要注重创新发展,做深做透“生态、休闲、文化”的文章,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化,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在工业发展中注重为旅游提供优质商品,创造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在城镇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城镇风貌,使城镇成为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充分利用农业、林业、水利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乡村,推动乡村旅游由以农家乐为主的初级旅游产品向生态、健身、民俗文化等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转变。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在数量、层次结构等方面的比例关系,消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