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

时间:2019-05-13 11: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

第一篇: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

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日语专业的学生必看)

笔者学习日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差不多也有六年的时间了.从大学开始学习日语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培训机构华浦和新世界学习日语.可以说笔者对日语的认识还是有很深的体会的.我现在发觉日语越学到后面越发觉日语学习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和一促而就的事.现在笔者就把六年来的经验一一到来,希望对学日语的朋友有帮助.我考进了日语专业后,应该怎样规划学习生涯?从我的观点来看,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你是不是真的对日语感兴趣,你是不是真的想学好日语,你是不是真的想把日语当作一门技能掌握好,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把日语一直学下去(包括大学毕业).先考虑好这几点吧.如果回答的答案是否的话,那么笔者还是奉劝一句,赶快换专业吧.既然是你主动选择日语的话那就要做好长期的学习准备,中途也许会发现自己不是学日语的料的感觉,从尔导致厌倦脾气暴躁,悲观失望等情绪.笔者也不得不承认语言的学习是很枯糙乏味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你的专业,这是你的责任,你必须有义务要学好它.明白这点的话,将来你到工作岗位上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的.记住,学习不仅培养知识的同时,也是对你耐久性和责任的考验.二,我该怎样学习,用什么教材好呢?

现在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学校里也是.不过从笔者的角度来看,用什么教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单词的更新程度快慢而已.但是笔者并不认为新单词掌握的多少就能代表你的水平.众所周知,日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大的.日本一个小学词典就要达到四五万的量了,更不要说每天日益更新的词汇了.所以说你想掌握所有的词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笔者的意思是先把该要记的和常用的先学习一下。无论什么教材都要好好的学,毕竟常用单词的出现频率还是很平凡的.所以说教材并没有所谓的新版比老版好,老版比新版好之说.笔者还是比较中意老版教材,当然,有时候也看新版教材,为了补充老版的不足.三,单词量是不是越多越好,越多就能通过能力考试,越多就能提高水平?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罪魁祸首,也是很多人认为提高外语的捷径。笔者认为日语水平高不高和单词量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考等级也是。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如果光去背单词的话你的词汇部分肯定考不到90分。什么意思?讲个笑话。是老师讲给我们听的。比如说日语二级的词汇量掌握要求是6000吧。就在考级的前两个月,有为同学说,“老师,我觉悟了。”

“什么觉悟。”,“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

“这很好啊。不过你的基础不是很好啊。两个月后要过二级不是很容易啊。”'

“老师,我不怕。我知道怎么去学习了。”

“从现在开始,我要每天背100个单词。我三级的词汇量已有2000了,在加上二级4000,我不是到达6000的单词了吗。我就可以去考试了。”

“那我问你。你能保证每天可以记住那么多单词吗。你能熟练运用吗。你每天做题目吗。你认为二级的词汇量真有6000吗。你的语法知识怎样。跟你说吧,不做题目是不行的哦。“

上面这个笑话说明的是一个级别的词汇量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实际的词汇量远远不止这些。现在外面的市面上买的什么工具词汇书笔者认为只能当作工具使用,比如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查。但是如果想把它当作提高水平或者考试的途径劝你一句,赶快打消这念头吧,不然会害死你的。为什么?现在有些学生正规教材的知识不去掌握,偏偏去买本工具书不断翻不断看,最后的结果是两头脱节。该掌握的不去掌握,不该掌握的效果也很不理想。那我问你,你的大脑受得了吗。我可以说就算你暂时记住了过段时间肯定忘了差不多了。有点像大跃进时赶超英美,每天完成多少产量,完成了代表你的水平有多高多高.笔者认为想要扩充词汇量最好的方法是多阅读。知道大学为什么要设置精度泛读课程吗,就是防止你们有些学生走邪路。记住,正规的永远是正规的。只有正规的学习才是最好的方法。前面提到的阅读,笔者认为除了学校里的教材以外,应该在去市面上买本比较好的书来以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泛读最好是外研出版社的最好。但是买的话一定要适合你现在的级别,最好不要越级了。笔者推荐阅读《日语中级阅读入门》系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四,我计划每天学习四小时,或者每天学习1小时就够了.就像我们以前大学里情况一样.每天我都看到很多大学生都去自习室里捧着本日语书在闷看.有时几乎一天,更有甚者干脆平时不复习,想要复习了复习一个晚上,把失去的补回来.为什么要这样呢,给人一个印象,自己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学生.笔者认为学习好不好不是看你时间用的长短,而是时间的效率。看一天的书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你的大脑不允许你这样,在怎么对日语感兴趣也要适可而止。笔者认为每天学习2小时多点是个比较适合的时间(注意,是有效时间)。要怎样变得有效后面我会说明的。

五,我认为今天上的课太简单了,没必要复习了。或者我一天一课,提前完成我的计划。现在我看到很多网上有各式各样的日语学习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比如很多人每天新编日语一天一课,为了赶时间,为了赶教学进度。一个月后,说终于新编日语第一册看完了。你知道大学为什么日语一册一个学期吗?因为一册日语的知识量是很庞大的,没有一个学期想要消化里面的知识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像新编日语这样的专业书籍。所以说一个月后看完新编日语的人不知道您掌握了多少知识点(不单单是单词和语法那么简单的,还包括很多东西)。笔者一直到现在还在学习新编日语,因为我发觉里面的知识点还是很有玄机的。我的意思是反复方法来学习。比如你已经学完二课的内容了。今天你把第二课已经学完了,复习完第二课后,在复习第一课。依次类推。然后大概到第十课的时候,复习前两课后,在回过头把第一课复习一遍.依次类推.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记性再好如果长时间不看前面的内容的话很容易忘记.因为语言不同与其他专业,语言如果长时间不说不用就会像失去记忆一样,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们老师的女朋友虽然考出了一级,但是由于长时间不接触了,估计快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说语言学得好不好不是看你有多少词汇量,用了多少时间学习,考试成绩有多高.而是取决于你的反复程度如何,勤不勤快,有没有长期性.至于怎么复习当然是大声朗读或背诵.不要怕麻烦.虽然新编日语的对话量多,但这是锻炼你的嘴巴开口能力,锻炼你的大脑记忆.六,听力的锻炼.这也是我要说的重点了.外语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听和大量的阅读.其中尤以听力最重要.现在由于能力考试改革了,听力成了你能否通过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说听动漫吧,听日剧吧.动谩也好,日剧也好,他们都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动漫跟实际有着很大的差别.真正的翻译人员并不是看几部什么日剧动漫而成为翻译的.而是每天听正规的渠道而提升的.所以说,正规的渠道教材就显得由为重要.然而,众观比较下来,只有历年真题的听力才是最好的选择,其他教材要么脱离实际,要么没有日本人那种生活气息的氛围.还是老老实实听历年真题较好.现在我要求精听泛听一起抓,听力时间的长度不能跨大.还没到三级程度的同学可以每天先听课文.到了三级后可以每天开始听听力真题了.精听就是听历年真题的内容.我要求每天听四道真题就可以了.不要多.但是我要求你们每道都要听懂,听熟.不要求你马上选出答案,要求每个句子听懂.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查,不能偷懒.泛听稍微要吃苦头了.要求每天听NHK的广播新闻,最好盲听,不要求你们听懂,只要求你们听到熟悉的单词记下来,复习巩固下,只要10分钟的时间.一定要天天坚持,开始的时候会没什么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效果的.动漫或者日剧可以娱乐的时候听听.增强语感.补充,精听也可以用前面介绍的反复方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哦.七,我已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了,外面的培训班用不用去上?

?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去上的.因为毕竟大学里的教学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把大学和培训班的日语结合起来学习的话那就最好了,对考试也有帮助.最好报个有级别考试的套餐班

最好.八,如何准备考试?还是前面一句话,去报考试的套餐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帮助你们找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同时也要要求你有足够好的基础,基础永远是最好的说明.结束语.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肯定回遇到这样那样的的困难和挫折,有些人看到这些困难就知难而退了.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排除悲观心理的干扰,继续前进.相信你们坚持到底一定能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日语学习的好不好还是看你的坚持性.最喜欢的成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二篇:一个考研数学145分的过来人的感受

研途宝考研 http://yantubao.com/zykzl?fromcode=2014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 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 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 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 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 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 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研资料。

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学校上课时的教材,顺便看了看原来 大一大二时买的同济版的高数上下,其中线代那一本作为基础部分的练习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心得,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

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有的女生那边李永乐的书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 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参考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与习题的概率部分的题目,因为当时也的确没时间细细的去看了,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坦白说陈文 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 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yantubao.com/zykzl?fromcode=2014

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 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 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 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微积分看的是陈文登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 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 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 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同济版线性代数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新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 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 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第三篇:一个考数学满分的过来人的考研感受

一个考数学满分的过来人的考研感受

应该说我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之前并没有料到考研会拿到满分,这可能多少也会有运气的成分吧.回头看看考研复习过程发现的确复习的策略与方式都很到位,也算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先大体说一下我数学复习的安排。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 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 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 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 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考研题目 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 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 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验资料。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顺便看了看原来 大一大二时买的北大双博士系列的两本的学习辅导书(不是用来考研的那一套),其中线代那一本作为基础部分的练习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生那边陈文灯的书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 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那段 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 时间可 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 面会提到。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 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参考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与习题的概率部分的题目,因为当时也的确没时间细细的去看了,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坦白说陈文 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 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 门就 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 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微积分看的是陈文登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 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 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 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 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 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 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2003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 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 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

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第三阶段: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看了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少,从9月到考前只看了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 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 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 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 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这里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 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此外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

总结一下就是:

1: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选好辅导书。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 较少的,但有一点 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 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

4:稳定心态,不论复习状态或效果是好是坏,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点上文中提到了比较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有用,大家一定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复习计划和选择复习方法,复习的主动权应该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东西只是给你一个参考。我才感觉现在要的是简单。

第四篇:一个过来人的心得体会

一个过来人的心得体会

北京今天的天气还是不错,阳光透过窗子折射进屋,晒在人身上暖暖的,很是舒服。又是一个加班的周末,刚刚忙完手头的活,接到一个远方好友的电话,聊起来说他今年报考公考的事情。放下电话,突然想起好久没有来QZZN,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考试了,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紧张备考的情形,想想我来北京已经上班5个月了,真想说声时间真快。想和群里的朋友聊聊,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我的一点情况:去年我是第一次参加国考,大体真正准备是在去年的国庆以后,满打满算两月时间。最后的成绩是行测74.5,申论53.5,总分128分,去年的这个成绩我也不知道全国来看是个什么位置,它帮助我顺利进入面试。下面我就说点笔试的情况,面试的心得我准备在笔试成绩出来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算是一个迟来的交待。

复习行测的一点想法

说点复习行测的个人体会,09年11月—10年4月我大小参加过5次公考,行测基本是74—80这个区间。

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准备了某公、某图、某党史和某华的几本真题讲解,有这样的感受:

1、数量关系部分还有资料分析部分几家的一致性还是很高的,这一部分我想也是我们能有效得分的关键点,存在的争议不大。数字推理有点难度,但是极富规律性,也容易把握;数学运算除极少数小题外,其他还是能迅速得分的;资料分析找准关键词,真正涉及复杂计算的其实并不多,值得我们花点时间。我就是找来往年试题,包括国家的和一些重要省份的,比如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的,仔细总结常考类型,这样一练习,考试时候基本上能做对百分之八十,每年新的创新类型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数学运算也是总结常见题型,弄个小本子把基本的公式熟记下来,再适当练习一下,完全可以解决,太难的考试时候直接放弃。

建议:这一段时间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上狠下功夫,定位关键数据,提高计算能力,争取少失分甚至不失分。资料分析真的是最能拿分的,涉及计算的不多,我考试时候基本上要比试题给出的参考时间多5分钟以上来做这部分,太值得了。迅速定位、粗略计算结合排除OK。

2、图形部分现在能完全做出的我个人觉得挺难的,特别是现在的很多视觉推理,非常有难度,考场上的思维根本发散不开,用什么点、线、角、面、素去分析,也不易得出答案。这一部分,我觉得训练时候没有必要投入很大时间。

建议:这部分现在不要太投入时间,以我五次行测笔试的经历看,意义不大。

3、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只要复习的能够形成竞争力的选手而言,差别不是很大。定义判断最简单,找出100道题,掐个时间提出关键词去匹配,就能解决;类比推理更没的说,熟悉题型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多加练习;逻辑判断,我找了往年MBA真题学了点逻辑知识,做了题目,这个也不是很难的。

建议:这部分类容应该说是最容易得分的,每个人都容易得分,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绝不丢分,绝不和别人拉开差距。最好在做完常识部分后就着手做这部分试题。

4、言语理解和逻辑判断真就是公说公的、婆说婆的了,同一道题目可以有很多答案。逻辑判断存在争议的还少些,特别是言语理解,这个复习我看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唯一有的就是心理作用,觉得复习的很多了,做了大量类似的题目,考场上不会觉得陌生。我开始被误导就是还仔细分析答案,对比几家的分析,最后很迷糊,而到了考场上一做题,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完全是跟着语感走。言语理解看了一些常用成语和词语的解释及常用方法,总结历年最常见的考法。选词的部分完全就是跟着语感走,一仔细分析的话那时间就长了,自己就陷进去,没有必要;后面的刚开始还区分什么意在强调、意在说明、主旨、概括最准确的等等。。其实一点必要没有,就是发现很多辅导的把它给零碎化甚至妖魔化,言语理解的表达最重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考察我们的提炼信息的能力,直白的就是我们的第一感。

建议:言语和逻辑的试题现在还是需要大量练习的,收集一下往年的真题,模拟题就别做了,那些不准确,很容易误导人。

5、常识部分能抓住的就是法律常识,这部分也是大头,别的涉及的面很广,国考和省考都不一样,我们备考就看两样法宝了,一是平时的知识面,二就是考场运气了。

建议:常识部分最好在试卷一发下来就看,这时候虽然不可以答题,但是可以心里做题了,因为这部分类容实在是会就会,不会时间再多也不会,所以一定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先解决。这里我的建议就是争取在试卷发下到动笔前或者开考5分钟内会做的把常识立马做完,不会的就蒙完,答题卡涂好,这种题目死耗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就节省了时间,留给资料分析或者做别的题目,既节省了时间也给自己心态上一个主动,看140道题我一开考就解决了25道。是吧?嘿嘿

最最重要一点,我感觉的就是千万别死耗,那样该50秒做好的题目我们花了3分钟,死扣出来了洋洋自得,为啥?得分了啊。恩,不错是得分,得的负分。超时的题目做的再好也是得负分,因为占用了别的题目时间。有次考试我感觉最明显,常识开考5分钟做好了,做言语吧,死扣了快40分钟,做数字推理,晕第三道就不会,立马做数学运算第三道又卡了,那急的我,立马放弃,做判断推理,然后再做数量关系的,灵感就来了,推理10道准确做对8道,猜了2道。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言语耗时太多,资料分析最后猜了4道,所以感觉不是很好,不过最后也进面了。笔试其实就是实力+心态+运气的较量。

复习申论的一点想法

参加了5场申论考试,国考的53.5,其他省考的基本上是65左右。分数应该算中等。相比较而言,国考的分数普遍比省考低。那么结合自己的平时复习,有点感想。

其实09年3月初我就开始看看申论了,听了李永新的申论视频,实事求是的说,听的效果还不错,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知道了国考申论的题型,二是提升了信心。说真的,这些辅导班咱不看辅导效果怎样,绝对能提升信心,什么每天分析一个热点,每周写篇文章,常上新华网新华时评、人民网论坛、瞭望周刊,计划的很好,结果直到考试都没实施过。复习间断后从国庆后又开始了,每天下午基本上花3个小时捣鼓。准备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两套,也是市场上流行的某公的和某图的,为什么要准备两套呢?不是哥么我钱多,真的是没办法。某公的书是什么题目最后都要弄上对策,第一题概括主要内容,那把文段讲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就是了,小学就学的概括段落大意,然后一整合就好了,真搞不懂为什么要加对策?考试前又花两天看了钟君的视频,总体还行,记了一下万能八条。看历年真题,对比两本书看,因为两本书的答案很多完全不一样,更要对比着看,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花了一个月时间分析了两本书的真题。考前又在网上找了十七大报告和最近几届全会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熟悉基本文风文路,强化一些基本术语,这个可能和我平时兴趣有关,觉得记下来不是很难。真题大的文章我是一篇没有写,不是没时间,实在是平时根本写不出来,再说自己写自己改也没意思。

前面小题还是要自己动笔写写的,主要是练个写字不要生疏了,考场上亟待的“亟”啥的不会写。考试的时候,把各个文段的大概意思一提炼,各个小题按照要求作答就是,基本上70%以上的来自文章本身,自己的最多是弄点官方词汇整合一下。大题的话,起个好题目是关键,我也不知道我那题目起得怎样,但自我感觉还行;开头一段绝对是人民日报似的文风,这样起码稳妥,可千万别散文风格的,那不是很好;结尾的话,呼应开头,再用官方的标准说法总结一下就OK。可以看看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基本是这套路。关键是中间部分,我觉得用什么首先、其次、再次或者第一、第二、第三啥的保险,层次分明,但是不出彩,那用什么呢?排比。这个具体怎么操作,找找党的报告、政府报考或者胡总温总的讲话看看,比如18号中央新发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随便挑一个,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中第(3)节有个讲转变发展方式基本要求的,那就写的非常好。排比有两好处,一是文路醒目,二是对仗工整,三是气势磅礴,阅卷老师没那么多时间去品评我们的大作。文路醒目,老师容易定位;对仗工整,老师赏心悦目;气势磅礴,老师就判分了。

结合我参加工作以来,帮助领导写的一点东西,发现机关的文章一开始还是“帽子”少不了,但是注意的是这里的“帽子”一定要是紧密契合下文的类容的,千万不能整些放哪都能用的万能东西。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了,谢谢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收获心仪的职位

第五篇:日语两年学习感受 日文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今から、私は二年間の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の感受を分かち合います。最初、私は日本语に対して、ちょっと知りませんでした。興味もなくでした。そして、日本語が難しいと思いました。しかし、2年間の勉強をした、日本語はちょっと知っています。本当に困ったのは、聴解がとても苦手なことです。それで、アニメやドラマなどを见たり、日本の歌を歌ったりします。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の興味もあります。

下载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日语学习过来人的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高考过来人的内心独白

    一个高考过来人的内心独白 我是第二次经历高三,在去年的这个季节,我也和你们一样,正在进行着紧张的一轮复习。一张张的试卷,一本本的资料,把我包围;同学朗郎的读书声,写字的沙沙声......

    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1.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规划。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适,是做买卖还是做技术,一条路走到黑;当然,做了技术,后来改行也行; 2.做技术,就是要做精做深,成为这个行......

    作为一个过来人”——关于复旦大学转专业

    作为一个过来人”——关于复旦大学转专业复旦理协3位粉丝 1楼 写这个事情我想要是严肃的,fd每年为本科专业学生提供了顺畅和开放的转系通道,为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专业,进行专业......

    一个过来人对专升本的总结

    步步升专升本过来人总结的专升本计算机公共课易考易错考点100条 1.UPS是指不间断电源 2.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是由CPU的性能来评价 3.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 4......

    一个过来人家长分享的深圳小升初

    一直关注小升初论坛,华杯赛考完后看到很多家长在抱怨, 想想自己去年的迷茫,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希望能对大 家有所帮助。少走弯路,保持平常心。1、杯赛成绩 都说各校入学会看杯......

    日语学习

    第一张存折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去拥有一切。第二张存折是情感。爱是我们生命中最为神圣的感情。第三张存折是事业。如果想让自己的事业存折储满,就需要付诸行动。第四张存折......

    日语学习

    が行浊音又可细分为浊音和鼻浊音两种发音。发浊音时,先形成 行浊音又可细分为浊音和鼻浊音两种发音。发浊音时, 堵塞,同时堵住鼻腔通路,然后放开,让有声气流经口腔流出。发鼻 堵......

    学习日语

    学习日语大忌 第一,过分将就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靠技巧能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