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读书笔记.02

时间:2019-05-13 11: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学读书笔记.0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学读书笔记.02》。

第一篇:经济学读书笔记.02

首先学生我要感谢 老师之前对我的批评和指正,特别是计量经济学方面,之前学生太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有失大局观,确实如此,这和经济学理论研究一样,理论的提出由简单到逐渐复杂,阅读也是如此吧,一开始没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反而过于深入,容易止步不前,这也是因为我认识太肤浅,如何能深入。于是放下包袱,加速阅读,并结合EVIEWS操作,确实让我对计量经济学的认识更全面了。计量经济学在我眼里,不像一开始仅仅是充满了数学推导和统计概念,而总是觉得和经济学理论的联系太少,这也我一开始的阅读进度有关系,之前看了半天还钻在经典回归模型里面,纠结于他的假设的每个文字,但后面才发现OLS不仅仅只是数学和统计,它堪比经济学理论中的完全竞争模型,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系和基准点,为进一步和现代经济学的各项发展匹配而提供一种思路,在后面我也看到OLS的思想在解决异方差,自相关等问题的解决里面都还有进一步的应用。这是我要注意的,虽然看了后面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后,觉得OLS似乎是那么不切实际,OLS的前提下假设检验中比较重要的统计量,诸如T检验,R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后面书中介绍的繁杂的各种检验统计量,但我们要理解,OLS只是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初步形成中的必经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并且OLS反复不断在后面的模型的构建中成为重要的思想组成部分,凡事不能一步登天吧。再来想想,为什么有异方差,自相关这些问题,一开始学生仅仅是以为,OLS太不切合实际,那么我们要推翻它,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那么现在我觉得我可以更好的把这些问题和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一起,首先计量经济学使得经济理论更加严密和没有谬误,能得到和检验仅凭我们的直觉而通常不能得到的结论,能减少不必要的学术争论,所以计量经济学是紧跟经济学理论的需求的,比如为什么要研究自相关现象,这并不是因为OLS假设不存在自相关,而更多的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比如在解决自相关问题中,我们经常要引入滞后项,这可能是因为经济学理论中适应性预期的提出,人们往往会根据以前的数据和经验来作出当期的各种抉择和预判。异方差问题,之前没有异方差,举个例子,引起异方差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一定是下面这个例子,比如假设所有的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一样的,那么这时候随着收入的增长,将不会有异方差的出现,但是实际情况,我们假设往往收入更高的人有更高的MPC值,这时候就存在异方差现象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在阅读计量经济学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哦,会出现异方差现象,我们还要进一步结合经济理论,去了解异方差现象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数学现象上面。

我给你们说现在国际期刊接近一半的论文依然用ols方法来估计,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关键还是有的好的idea,一个好的故事,如何深入分析其中的机制如何对此进行实证检验,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教授是华裔在美国做的非常的一个学者,他最近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上面(凭借这篇论文在亚洲任何一所大学做顶尖经济学教授都没有任何问题),故事大概思路就是Zhang(2009)从性别比例失调1与婚姻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解释中国高储蓄率的新的假说“竞争性储蓄动机”,该文分别利用省际与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的“竞争性储蓄动机”可以解释家庭储蓄率上升的48%,思路就是男人要娶老婆必需储蓄,中国男人多女人少,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的储蓄率过高的问题,然后认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与检验。经济学关键是一个好的故事!

上面是仅仅学生我的一些感想,估计还是有很多认识的错误,希望易老师给予宝贵的指正。下面我结合方程,描述一下我的计量经济学轮廓。首先看一个多元回归方程:

Yi = β1 + β2X2i + β3X3i +...+βkXki +Ui 12Wei与Zhang(2009)考虑到生物学的含义,正常的出生的性别比例应该在106:100(即106个男孩对应100个女孩),在1980年中国的性别比例正常,到2007年这一指标则急剧增加到126:100。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多元回归方程,这是因为在实践中,我们的因变量往往不仅仅只受到1个或俩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比如消费Y,不仅仅只受到X2i(假如是收入)的影响,可能还受到天气和其他消费者消费情况的影响。这里我们这个方程是线性的,即是参数的线性模型,也可以说是变量的线性模型,我们假定它服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框架,协方差为0你们以后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就会知道协方差矩阵非常重要,也不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等,在这种多元OLS模型建立和假设检验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和单变量和双变量中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对偏回归系数的理解,偏回归系数β2衡量了当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X2的变化对Y的均值的影响。其次是调整R引入,由于传统的R并没有能很好的衡量变量个数的影响,因此这里我们更喜欢用调整R。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多元

中假设检验的t值,往往没有单变量和双变量的检验中具有说服力,因为它并不能通过逐一检验来替代联合检验,这里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于F检验,从而对回归方程的总显著性作出判别。你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t检验的原假设与f检验的原假设是不一样的,用途也存在很大差别,这个需要你认真体会!

这里我结合EVIEWS来说下我的感受,之前易老师推荐的高老师的那本书,我在图书馆没有借到,于是只能网上下载PDF看看高铁梅这本书你们去买一本好好看看,下周结合古扎拉蒂的书与高铁梅这本书认真体会!,结合从图书馆借来的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EViews数据统计与分析教程》,这俩本书的区别是,高老师那本在理论知识方面更全面和细致,而后者对EViews的操作流程描写的更加详细。Eviews确实是一个好工具,他让我们在建立模型时不需要繁琐的运算,比如上面的多元和单变量的区别,OLS理论上区别有很多,其实在Eviews上,我们建立这俩个模型的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建立一个工作文件后,再建立一个new objiect,再选择Equation,再输入因变量和解释变量,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Eviews中我们不需要输入残差项目,但一定要记得输入常数项c。然后再选择LS method,然后Eviews将会给出你各种检验统计量的值。在输入数据时的感受,我不得不说,还是有现成的Excel数据表比较好,这样能直接通过Eviews的Read-text-lotus-excel选项,把所有数据植入工作文件中,特别是样本量很多的时候,如果要一个一个输入到series中比较痛苦。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批量处理数据的原因,你们务必记住不懂就用eviews的help文件,我以前就是边看帮助文件边学习的!

回到之前的多元回归方程,之前我们是假定服从经典OLS的,假如现在各个变量之间存在X2i=2*X3i的情况呢,那这就是出现了多重共线性中的完全多重共线性问题,这样将导致我们算不出β2和β3的具体值,即不能区分这俩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里我说下,在古扎拉蒂那本书中,不仅仅是对于放松经典模型的假定问题的思路都是,首先我们要学会侦查,侦查出问题所在,比如是异方差,那么我们就再采取补救措施,而后补救措施效果如何呢,我们再采取检验检验。】关于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法,我们常用的有判定系数检验法和逐步回归法,其中前者在eviews的操作过程很简单,只要用到correlations选项即可,显示结果中系数越大,共线性的可能性越大。关于如何补救,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方法,是Blandchard提出的,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数据不足的关系,是上帝的意志,我觉得这未免有些悲观,我们目前不一定要做到最完美的解决这个共线性问题,但至少应该不放弃,逐渐靠近完美,经济理论也正是这么发展的。由于多重共线性多出于时间序列模型中【说道时间序列模型,古扎伦蒂这本书确实没有花太多篇幅来描述,因此eviews操作中,关于这方面,学生暂时做的比较少这是不行的,计量学习千万记住操作体会非常重要,下学期你们需要自己写程序来解决问题。古扎拉蒂这本书相对于其他计量经济学书来说确实比较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时间和横截面数据并用的方法来避免共线性,还可以用一阶差分的方法。当然学生认为在多重共线性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密切结合经济理论,你提出你模2

2型中的解释变量时,不能随便根据自己幻想中的发现而随意添加解释变量,每一个解释变量的添加,最好需要有前人有根据和有出处的理论依据,这样才能避免你添加的解释变量其实和没添加一样的结果。

之前是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那么如果在上述多元回归方程中,对于不同的样本,随机误差项Ui不是完全独立的呢,那么这就是序列相关现象,一般来说也就是自相关,特别的如果是在横截面数据中的自相关,那么称为空间自相关。不要觉得自相关这三个字理解起来很麻烦,其实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它就是我们常见的现象,比如蛛网模型和滞后效应,我们的消费习惯等,都会导致出现自相关现象。自相关将导致我们通过OLS计算出的系数虽然是无偏的,即从样本得到的总体参数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该参数的真值,但是它不是Blue的,也就是不是最小的方差的。关于自相关的检验,在eviews中也十分方便,只要你作出一般的OLS估计,都会显示D.W系数,但是D.W系数这个方法只适用于简单的模型,现在在大多数模型中,都存在滞后项并伴随高阶自相关性,因此我们一般进行LM检验。如何解决自相关现象,如果是纯碎自相关问题,能先进行AR模式转换后用GLS方法是最好的,但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多变量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你必须知道每个不同的方差,这对数据的完整性也要求也比较高。

而后在OLS中,我们假定Ui是均值为0,并且是同方差的,但当出现比如之前那个例子,随着收入上升,MPC上升的情况,那么就存在异方差现象,出现异方差时,我们通过OLS计算出来的系数,虽然是无偏的,但同样和自相关的情况一样,不是Blue的。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在EViews上比较常用的,可以用图解法,最普遍的是White检验法,核心思想是做辅助回归,并且假设辅助回归的R乘以样本容量N后,渐进服从卡方分布。但是White检验法的弊端是,当面临多个回归元时,如果样本容量不够大,那么将面临消耗过多自由度的情况。

还是没有学习到计量经济学的精髓,精髓在于如何检验一个问题,精确估计一个影响效应,评估一个政策效应等等!方程结果如何解释,不同的方程形式如何设定,全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虚拟变量模型的参数如何解释,方程设定偏差如何解决,虚拟变量如何设定,交叉虚拟变量如何解释?

联立方程如何识别,y=a+b*p这和方程到底是需求方程还是供给方程,静态计量模型与动态计量模型功能何在?

还是学习太慢!

计量经济学正一步步的为我们检验自己的理论提供更精确的方法,上面的方程还是单方程,并且Y是定量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定性的问题,比如博弈论经常需要让人们做出抉择。总结下以上三种普通情况下的检验方法,学生发现检验方法颇多,庞浩庞老师希望我们暂且尽量掌握Eviews上的所有检验方法的判定,我也在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而后我发现大部分检验方法,都是进一步进行假设,以消除不符合OLS假设的问题,比如经常出现的白噪声项,这里借助这么一个期望和方差都为常数的项来满足我们的OLS假定,似乎还有用假设来检验假设的嫌疑,那么计量经济学以后的发展是否会出现取代这个白噪声项更完美的方法呢?比如异方差的检验,从Glejser检验到BPG检验,再到White检验,貌似都是在不断完善,BPG检验的前提假设还运用到了正态型检验,而white就没有受到这个影响,进而能解决更多问题了。当然我也必须认识到,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也和经济理论一样,不同的假设针对不同的问题,从而不同的假设得出的检验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那是因为诸如异方差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

第二篇:《经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定稿)

书名:《经济学是什么?》

作者:梁小民

读书分享:林静

1.读经济学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2.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这可以是判断某件事的标准)

3.“稀缺性”: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

4.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哲学家把实现个人自由作为幸福,文学家把浪漫情调作为幸福,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作为幸福,企业家把商业成功作为幸福,而凡夫俗子往往觉得“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5.从发展的角度看,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在某一阶段内,欲望可以看作既定的。

6.“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7.垄断又称完全垄断,是指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整个市场,而且这种产品没有相近可替代品的市场。

8.“酒好也怕巷子深”是说好产品还须广告宣传,但没有好酒再做广告也没用。(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包装的,很多产品其实质量都差不多,尽管名牌很贵,但是人们仍然愿意买,这就是包装效应、品牌效应。)

9.平等不是收入的平均,而是机会的均等。

总结: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里面的专业名词太多,我不是经

济学家,我不需要去解决那些经济问题,我觉得这些名词的定义、或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经济上的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我会从里面挑除了经济在其他方面同样可以用的一些句子或道理,这不仅在辩论当中可以用,生活当中同样可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两本教科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过在前面第一章增加了全书的导论,最后又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只是本书讲的没有教科书那么深入,更浅显一点,把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书中讲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找出问题的根源,虽然说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也能够为解决方法提供方向。我不想单纯是为了辩论而读书,而是在读书之后,能够把从这本书上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就像是在第一点中我所提到的,我读这本书是为了像经济学家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我们可以去理性得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篇: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几则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1“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9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

第四篇:《送礼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送礼经济学》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微观经济学。除了教材,我还读了别的一些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类的书,比如《每天读点经济学常识》,这本书内容和教材非常接近,但它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经济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我还读了一本与生活很贴近的书——《送礼经济学》。

《送礼经济学》是一本快速读物,这本书没有长篇巨幅,沃德弗格直击假日期间消费者的疯狂行为,并指出,强制性的送礼不仅是一件很有压力、十分昂贵的事,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十分不合算的。而且,本书几乎不含经济学术语,如果你确实在本书中看到了专业术语,它们也是得到适当解释的词语。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很贴近生活。

这本书阐述了消费者的这种节日消费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经济浪费的。经济学家乔•沃德弗格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停止这种疯狂,在送礼之前要三思,并在书中阐述了理由。在我们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虽花费了金钱,但至少能让我们感到满意。然而送礼却不同。我们在送礼时候的选择通常是在不了解受礼者的情况下做出的,也就可能达不到受礼者的满意,从而产生了经济学家们所谓的“全损失”。这种浪费并不仅限于美国,大部分经济大国都存在这种“摧毁价值的狂欢”。

书的写在前面这部分作者由圣诞节人们互换礼物引出作者对送礼的思考,提起圣诞节,人们都会想到一幅在壁炉前互赠礼物的场景,而作者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还看到了巨大的价值损失。接着作者作调查研究。问人们所收到的礼物对他们来说值多少钱,以及送礼人买礼物支付了多少钱。结论从经济理论上来说是不足为奇的:别人买给你的礼物,和你的偏好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作为“分配资源”(把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的一种习俗,节日送礼完全是失败的。

尽管送礼是出于好意。每年的12月,圣诞节在那些主要信仰基督教的发达国家里引发了一股疯狂购物的浪潮。例如在美国,12月的零售额明显比相邻几个月的零售额要高。商场里堆满了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商品,商场外围满了顾客,人们疯狂抢购,衣服、家电、书籍、DVD。每个人都得到了某件东西,而且商场大楼和商品也没有受到任何损毁。然而兴奋过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得到的礼物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询问人们对他们所收到的东西愿意支付多少钱。结果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或者在读了商品的包装说明以后才意识到

这是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人对他们的礼物并没有多大兴趣。就算是能买得起,他们也绝不愿意花这么多的钱买这些东西,平均起来人们只愿意支付收到的这些商品零售价格的25%。在这个重要节日到来之前的好几个月里,父母亲们,当然多数是母亲们,会跑遍各处寻找合适的礼物送给爱人、孩子以及老人。有些收礼人想要什么是很容易被猜到的,然而,大部分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偏好为收礼人选择礼物。在中国,春节,中秋等节日时,人们也经常买许多自己并不会买来自己使用的高价奢侈品送给亲人朋友,多数并不是收礼人需要的。更糟糕的是,这些开销大部分都是用信用卡支付的,也就是用欠债的方式去买那些收礼人并不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显然是对资源的浪费。

“过早的颓废和堕落可以被认为是末日即将到来的一个迹象。当罗马人在极尽奢华的套房里纵酒狂欢的时候,我们就能猜到罗马要陷落了。”许多时候,我们根据自己的猜测为收礼人选择礼物,不确定对方喜欢什么时可能会选择一些我们认为能比所支付价格带来更高满意度的商品。但是对于收礼人来说却毫价值的。如果需求曲线是条直线,那么消费者剩余就是一个在需求线以下实际价格以上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代表消费者剩余的总量,这就是让交易变得对消费者有益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支出对消费者是有益的。但事实上,为买这些不合适的礼物所花费的成本。某个选择的真实成本,即“机会成本”是非常多的,这显然对社会资源是一大笔浪费。

我们可以预料到大部分礼物,即使是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都比不过现金。人们都不是完美的决策者,会作出错误的选择,而他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给自己买东西相比给他人买东西单位货币量内能产生更高的满意度,买礼物通常会破坏价值,最好的情况也是等同于送现金,但这样的特殊情况很少出现。比如恋人之间,过节时如果送现金而不是礼物,对方在情感上或许会不高兴。

书中提到有几种送礼方式能够超越“预期收礼人”自己所能做的,其中有两种连经济学家都称赞的,可以称之为“(为收礼人)搜寻”和“(给收礼人)许可”。有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很难找得到,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搜寻”。而给我们送礼的人通常对我们所不熟悉的商品有很多了解,因为他们已经做了一些搜索工作。如果给我们送礼的人对我们很了解,他们就会为我们挑选一些可能我们自己不会选但是却仍然很适合的商品。但是,如果给你送礼的人并不太了解你想要什么,他们搜寻礼物的代价也是很高的。所以,这并不是解决浪费性送礼的一个通用解决之道,通常情况下他们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比我们自己去找还要困难。第二种超越现金的礼物在家庭内部尤其常见,可以称之为“许可”。你给

对方买了对方想要的商品就是给了他得到想要的东西的许可。或许作为回报,你也能得到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许可。

读到这里时,我们或许会觉得送礼很难但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接下来一章讲送礼如何送对人。我们认为人们在为自己购买商品的时候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比送礼人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如果不了解收礼人的喜好是送礼人送不对礼物的原因,那么送礼人对收礼人的喜好了解得越多就会在送礼时表现得越好。想直接查明送礼人对于收礼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可能的,送礼人和收礼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频繁程度(每天、每周、每月还是每年),这两个因素和送礼人对于收礼人喜好的了解程度是相关的。联系的频繁程度可以为送礼人提供有关收礼人所需之物的直接信息,并且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人们对于他们收到的礼物愿意支付多少钱,结果发现平均起来仅仅是送礼人支付价钱的66%。如果人们将礼物作为一定量的现金看待,以便在礼物和现金之间持中立态度,不考虑礼物的情感价值,然后再去估值。这一次我得到的平均收益率为87%。因此,相比我们所假设的为自己购物时100%的基准,这些由送礼人而不是最终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的价值量至少减少了13%。也就是说,送礼让所转让物资的价值损失了至少13%。既然送礼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什么人们不送现金,一定要送礼呢?作者给出给别人送东西有三个基本的经济学理由。第一就是扮演罗宾汉,即把东西从不需要的人那里拿来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比如送给我们的穷亲戚。这种方式被称为“(财富)再分配”。第二是展现家长式关爱,像父母对待孩子或者政府对待瘾君子一样,也就是促进明智消费决策的制定。将此种动机称为“家长主义”。第三种动机就是尽可能地让收礼人感到满足,这也是我们对所关爱的人送礼的方式,我们相信自己能选出收礼人喜欢的礼物。这被称为“利他主义”。

接着作者分析了政府补助和个人送礼。政府的现金“礼物”和实物补助都源于税收收入,而捐助的接受者是那些低收入家庭。政府的这种捐助很像罗宾汉:以富人之有余补穷人之不足,从而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显示的也是家长式关爱。因此,从美国政府的补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点。首先,政府试图改变个人行为,使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做到第一点很难,因为政府的“礼物”能使人们节省一部分流动现金,他们可以用这些现金购买任何想买的其他物品。

如果送礼人为收礼人着想而尽量避免无效的送礼,现金礼物和非现金礼物的低收益率之间的负相关就会增加。和政府进行的资源分配不一样,个人送礼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礼人的满意度,而不是控制收礼人的消费决策。很多圣诞节礼物都是实物而不是现金的唯一原因就是现金送礼存在缺陷。简单看来,现金送礼的缺陷就是圣诞节送礼低效的唯一原因。如果不存在缺陷,送礼人就会直接送现金了,那么收礼人就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样送礼人的总花费就能最大化地实现收礼人的满意度。

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许多经济学的内容,虽然书中没有很多术语,但是书中有许多例子和作者的观点中与我所学内容相关,比如,机会成本,消费者剩余,政府补助问题等等。同时,这本书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给亲人朋友选择礼物非常有帮助,我学到了正确选择礼物的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我读的是《宏观经济学》(第5版)。此书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宏观经济学手册》主编、泰勒规则的提出者约翰·B.泰勒(John B.Taylor)著,北京大学李绍荣、李淑玲等译。作者简介:

泰勒教授是经济学教育领域中最振奋人心的教师之一。作为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Raymond教授,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在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学生们心中成为传奇的人物,为此获得Hoagland和Rhodes两项杰出教学奖。《华尔街日报》曾这样评论说:泰勒“冷静的外表下„„蕴涵着不同寻常的教学风格。”学生们怎么也不会忘记他在第一次讲述需求黄线的移动时生动的解释,不会忘记他是如何通过让学生扮演成买卖双方在教室里进行现场的投标叫卖来验证供求模型的胡在起作用。正是这种清晰的解说和令人难忘的教学方法,使得他编写的教科书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经济学学生和教师。

泰勒教授以其对现代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础性研究而闻名于世。他的最重要的研究贡献之一是提出了泰勒准则,泰勒准则得到了世界各地中央银行的采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曾这样描述他所担出的这一准则:“它会令你的朋友大吃一惊!来预测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新动向吧!”他近期的研究课题是国际货币政策。

内容简介:

与国内现在流行的经济教科书,如斯蒂格利茨和曼昆所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教材相比,此书是一本最新版的新古典综合的教科书,它易于初学者在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内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分析方法。这种新古典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在微观经济学原理部分,不是像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那样,主要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兼顾垄断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分析,来说明市场经济的效率。

此书不仅适合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阅读,并且还适合其他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阅读。

在微观经济学原理部分,此书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书中以经济学的前提条件----稀缺、选择和经济互动为基础,以经济现象作为分析对象,在原理层次上阐述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政策含义,说明市场价格的作用、经济学固有的国际化特征、产权和激励的重要性以及中央计划和市场等。

在宏观经济学原理部分,不是像传统宏观经济学那样只简单地介绍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而是强调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结果,即宏观经济增长和波动的互动关系。说明经济增长的确会伴随着经济波动。长期经济增长虽然是人类社会关注的目标之一,然而产量的减少、失业的增加(衰退的特征)却是现实经济的访客。书中探究了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分析和说明了结束经济波动的政策方法。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与全球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作为整体的市场经济。像经济学的分支一样,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人们根据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决策。然而,宏观经济学不再聚焦于单个市场的运作,而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宏观经济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更清楚地理解好经济政策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的。

在宏观经济学原理这部分中,通过对国内产出、收入和支出的计量,支出分配模型,失业与就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货币与通货膨胀的研究,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是怎样影响这个国家的GDP,以及GDP的增长对于个人的影响。2005年1月18日,发布官方实际GDP统计数据的经济分析局(BEA)在新闻公告中宣布:“2004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

由劳动和财产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年增长率是3.1%。”4周后,BEA在其后续公告中又修改了1月28日公布的数字:“2004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由劳动和财产创造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年增长率是3.8%。”这两次估算结果的差距几乎为2000亿美元!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衡量实际GDP等变量的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掌握确切数据的重要性。正确的经济政策有赖于准确的经济数据。

而在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这部分中,则主要分析了波动的本质和原因、波动的模型及其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2001年初,从1991年开始的创纪录的经济扩张走到终点。美国股市科技板块大跌、消费者信心下降、公司决定消减投资支出、2000年美联储急速提升利率和油价上涨,这些都可能是造成经济发展减速的原因。“9·11”的悲剧和接下来的消费和产出的下降更加速了经济的衰退。了解经济波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衰退会给很多人带来失业与困苦。尽管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应被夸大,但是围绕增长趋势的波动依然关系到上百万人的生计。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精辟地说道:“但是这种长期趋势对当前是一种误导。在长期内我们都已经死了。如果经济学家们在暴风雨的季节只能告诉我们风暴过去大海就会恢复平静,那么他们的任务就太简单、太无用了。”简单说来,研究经济波动对于理解宏观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部分则是介绍了全球贸易增长、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政策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国贸生来说,这一章是及其有用的。首先,国际贸易令很多公司得以通过向世界范围内更广阔的市场销售产品来降低成本。其次,国际贸易令一国得以专业化生产相对生产效率高的产品。在贸易政策中,从经济学层面和政治层面来考察国际贸易政策,探讨现存贸易壁垒的经济影响,回顾美国曾经存在过的贸易壁垒的政治历史,并且考虑支持贸易壁垒存在的政策经济观点,然后继续评价那些与消减贸易壁垒、提高效率有关的另外一些国际贸易政策。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关税、配额和其他的贸易壁垒会减少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实际上,在经济学家的投票中显示,他们对于这个观点的赞同度比其他任何一个经济学观点更高。各国政府应用很多方法来限制国际贸易,我们把限制贸易的政策称为保护贸易主义政策,因为对贸易的限制常常源于保护本国工业免受外国进口商品的冲击。对于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我们应该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尽量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善于利用WTO中的贸易规则规避风险,为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争得主动。

我觉得宏观经济学的难点在于它与事实的联系更近。学习了微观之后,我根本想象不出它在指导我们在市场上的行为中可以发挥多大的用处。但宏观经济学则不是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在市场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而对未来的市场走势做出一些初步的预判和推测。比如,通过 MV=PY 的公式,可以知道美国发行 6000 亿美元的货币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又如,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和利率的关系,得知央行提高储蓄利率可能会抑制投资。总体来说,我觉得学习宏观经济学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学以致用的。然而,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我还是存在一些困惑。正如曼昆在他的书中所写的一则笑话:经济学家善于使用假设来简化问题。但现实情况是,有时候假设把问题过于简化了。比如,很多模型都把政府行为作为外生变量,即使考察了政府的行为也仅仅限于税收、补贴或者政府消费。但是,政府有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更多的影响经济。有时候市场走势不仅是市场本身造成的,其背后可能有许多利益相关国家的博弈。除了假设使问题简化,宏观经济学使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式,即使我们知道市场的变动趋势,我们无法得知市场会在该方向上有多大变动。

还是以美国的 6000 亿美元为例,我们知道它会冲击市场,造成通货膨胀,但 CPI 是多少?美元会贬值多少?我们无法量化一个冲击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动。最后,经济学本身是一个主要采用规范分析的科学,它很少设计价值判断。但任何一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些取舍的问题。取舍的背后是价值判断,宏观经济学在这方面无能为力。

下载经济学读书笔记.0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学读书笔记.0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曼昆》 2009110019 简力 不得不说实话,我是个相当笨拙的人,年纪轻轻,就落下糊涂的毛病,真是羞愧;又一说,是母亲的遗传,头脑简单,反应迟钝,说了你未必相信。......

    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生态旅游》《生态旅游》david weaver 著;杨桂华王跃华肖朝霞成海 译南开大学出版社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生态旅游”一词。然而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生态旅......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20100516178 谭苏成按计划读了此本《经济学原理》(N.GregoryMankiw著 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我想说读此本很不容易,原因有:借之不易,不知道......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的作者:N .格里高利 · 曼昆 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当学生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当教员时,他讲授过各种课程......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这样评价经济学家群体的分裂程度,他说:“即使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队,他们也达不成一个共识。”曼昆在《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大全5篇)

    书名:《经济学是什么?》 作者:梁小民 读书分享:林 静 1.读经济学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2.人类社会的基本问......

    经济学读书笔记(合集五篇)

    读《集体行动的逻辑》有感 为了对利益集团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我选择了阅读曼瑟尔·奥尔森所写的名著之一:《集体行动的逻辑》。 作者曼瑟尔·奥尔森(1932年-1998年2月19日),是美......

    日常经济学读书笔记

              产品的设计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使用的方便性。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符合产品的使用方式,还要注意成本的付出以及能否向人们传达有效的信息。 提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