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11: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

第一篇: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式的比较及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l、共同点:

(1)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且计划性强,并专设德育课。中日两国都在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采用大一统的方式,显示出了强烈的国家干预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日本由文部省统一编制、审定,中国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

(2)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比较注重显性和隐性的相结合。

显性的德育表现在:两国都开设了专门的道德教育课。如我国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高中设置“思想政治课”,大学阶段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日本小学低年级的生活课和高年级的社会课,初中设的公民课等。隐性德育表现在:中国在历史、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道德教育的渗透,如中国的语文课中‘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等作品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日本学校的各学科教学同样也担任着道德教育的任务,如日本的国语课,通过选读以传记为中心的文章,理解伟人善事的道德意义,以感化学生的德性、培养学生的志气.

2、不同点:

(1)中国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重“德性养成,实践教育”.在知、情、意、行方面,中国比较重知、意:日本则重情、行.中国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日本注重道德能力的实践,以养成道德性,这表现在道德实践指导教材多、学校开设“特别活动”和提倡体验学习三个方面.

(2)中国德育多采用“外化”,日本德育多用“内化”方式。

中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常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但这种强制灌输的方法使得学生对规则、条例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需要,而是迫于外界压力,因此就缺乏了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行为主体的责任感,从而也就使道德失去了固有的意蕴。日本道德教育的内面化主要体现在“心灵教育”和“感性教育”两个方面。这有利于调动学生道德实践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真正成为自觉自愿而非外部强压下的行为,从而促进德育由教化向内化的现实转化。

启示:

一、重视对道德基本理论的研究。日本学者很注重对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几乎每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著作都要涉及道德教育中那些根基性的、具有永恒性价值的基础问题的研究,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二、德育评价标准的全面性

德育评价标准的全面与否是就它是否涵盖了道德要素的全部或大部分而言的。日本道德评价标准的全面,表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将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突出阶段性和角色特征上。如此细致的区分,是其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三、定期进行宏观调整,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日本政府很重视对德育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日本政府和文部省所制定的品德教育工作整改措施来看,不仅决策及时,而且全面具体、实在可行。

第二篇: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两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途径和方法的相同点和差异,对如何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对中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创新

一、中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并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丰富的经验。

首先,学校通过思想品德课正面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其次是榜样示范法,用他人的高尚思想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受教育者;第三是实际锻炼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最后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各级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对学生进行“不知不觉”的教育。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中国家庭常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家庭长辈直接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示范给子女,用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影响和教育子女。

社区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体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精神。主要是结合社区风俗习惯、社区文化、社区风气、社区道德规范、人际交往而展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众传媒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内外时事动态报道和政策法规,不同时代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众多的先进文化信息,它可以使青少年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同时,接受时事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日本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网络化、体系化的“立体工程”,需要多层次,全方位来进行。

日本学校设置了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时间,主要包括修身科、道德科、公民科、社会科和道德“特别活动”等。日本学校不仅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普遍重视实践活动环节,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

现代日本对家庭教育及其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从儿童到成人期道德发展的各阶段上应采取的方法;二是对不良和不法行为的防范方法;三是对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教育的研究。

日本政府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规划、政策和具体的整改措施。在联合各界教育力量方面,日本广泛建立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组织,即家庭教师协会,成员主要有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士,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日本通过“宣传日”、“读书周”、“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和强化受教育者对宣传内容的接纳,还经常采取措施整顿和控制大众舆论工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三、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形成了由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网络”

在家庭方面。第一,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儿童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形成。第二,建立温馨和睦、健康欢乐的家庭环境,以帮助儿童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方式、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如旅游、集体踏青、家庭音乐会等陶冶家庭成员的情操和形成高尚的人格。

在学校方面。第一,中日都加强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中日都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教育。第三,中日都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四,中日都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寓于社会实践之中。

在社会方面。中日在各个社区都以各种社会组织、公共设施和活动为载体来补充家庭、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熏陶。另外中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收音机等载体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面的道德观念。

2、中日两国均注重直接和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两国学校都开设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正面直接灌输思想政治观念。同时,两国也有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国在与语文、历史、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日本学校根据不同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虽然两国都注重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但是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相比较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不同点

1、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注重“德性养成,实践锻炼”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课程都必须以考试和打分的方式来测评,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来进行分析。中国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而日本提倡“体验学习”,他们认为许多的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

2、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化”;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化”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主要是在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内心和情感重视不够。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心灵教育”上,其着眼点在于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同情、正义、公正之心,开拓新时代的积极进取之心,并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之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观。“心灵教育”已经成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方法相结合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显性和隐性教育在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始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隐性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重视显性课程的同时,应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包括校风校纪、物质环境、管理体制、社会实践等),将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协调好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变单纯“灌输”为平等互动,注重思想渗透,不断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体验

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无论是课堂的体验学习还是实际的行为操作,都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验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究去理解和体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养成一种不需要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在体验教育当中,教师要提供一些理性材料和感受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班委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富有道德创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还要把学生的体验教育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中进行,运用社会资源,并通过优化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统一的教育网络

日本非常重视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教育作用,有遍及全国的pta跨行业组织,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只有构建和完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全面渗透、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从全局上根本改变薄弱现状,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提高教育实效性做出保证。

第三篇:企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企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拉动就业的重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对此展开探讨,以此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势在必行。这需要企业更多的去思考、去实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理论、路线和目标而进行的宣传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总称,它是一个测重于实践性的概念。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五个特征。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三层含义:首先是政治思想,其次就是生产经营,最后是员工自身的物质需求。通常政治思想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等,这取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坚持生产经营为主导,有效结合行为管理与观念管理,这一点取决于它的特点;最终企业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德治企、依法治企,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及思想上的问题,这取决于它的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优良传统。在企业,它的目标就是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效益最大化,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必须由全体员工来完成。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就是说,员工的思想出了问题,企业就无法实现它的既定目标。因此,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有效保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社会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物质资源的配置,科学技术的应用,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正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组织纪律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加薪提级等物质激励机制也有一定作用,但光靠这些也是不行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精神动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灌输的。一个企业只有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人与物的科学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排除在企业管理的行列之外,必将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足。企业部分领导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中有着不少的领导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不是十分的重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缓慢。同时,不少领导还会认为当前企业的重心是要大力的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许多制度不健全。由于企业不能够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形成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的限制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企业只有建立一个公平、平等和竞争等的激励机制,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是方式不正确。在经济新常态下,部分企业尚未能够转变发展方式,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企业发展特征,以传统的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应对的策略

首先是加强重视程度,更新观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职工本身不仅是企业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字眼来进行,要做到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全面地感化人、培养人、塑造人。要牢固树立“开放教育”的观念,要紧跟时代,善于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开放的世界,尽可能借鉴、吸收、利用人类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

其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教育机制要健全。要明确基层政工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任务,要合理制定出台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考核办法,要适当划拨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提高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费用标准,采取教育经费单列的办法,保证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资金到位。

第三根据实际的企业文化,拓展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企业文化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中,由于其特性由物质及意识共同决定,这样可以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渗透力,由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得以拓宽。首先,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是培养企业精神,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在员工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根据企业各方面的变化,确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题,采用在岗培训、提供自学教材的方式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培养其爱岗敬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韩劲业.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技术与市场.2011(07)

[2]

郭英.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初探[J].杭州(周刊).2011(06)

[3]

李雪民.基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1(S1)

[4]

杨芝欣.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1(S1)

第四篇:浅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途径

浅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途径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必须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的思考,探索增强其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意见》科学地阐明了重视科学理论、加强理论武装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功能是通过理论的说服力量体现的。因此,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认识与必要性研究,探索增强说服力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1、加强高校政治教育说服力必要性

1.1 说服力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功能的重要实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高校学生具有全新特点,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特别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变,又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积极作用。

1.2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不强的现状所决定的如果把形势政策简单重复的陈列、灌输,那么就使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丧失了使人信服的理论威力和理论魅力,变成抽象的教条和表态时的言论,那就没有说服力可言。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当前说服力不强或不够强表现在缺乏说服的本领,还不能做到把现实生活提出的,广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抽象变为具体,把理论术语还原为生活现实,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缺乏说服的感情,还不能完全摆脱居高临下,生硬强制,还不能完全贴近人心,也就难以实现完全的心灵沟通;缺乏说服的基础,由于自身学习不够,调查研究不勤,联系实际不紧,缺乏针对性,不能引发学生的认同感。

1.3 文化多元的形势要求必须加强高校政治教育说服力

高校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清醒认识,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网络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朗。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不可否认,文化多元化对于文化交流、综合创新、科技进步及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也具有负面影响,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的特征表现

(1)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枯燥乏味,灌输式教育为主要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缺席率较高,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表现消极,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畅通,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方面,高校学生普遍反映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枯燥,课程内容重复、教材陈旧、导致教材利用率低,理论深度也不够,而教学中还缺乏实践的环节,导致实效性不强,很多老师认为两课课程设置并不合理,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两课考试形式和方式陈旧,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反感的。多数老师照本宣科,只从单一理论角度切入理论成果、形势与政策,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使得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价值定位过于政治化,缺乏感召力。过分强调政治素质要求,忽略了其他素质要求,忽视了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个人正当利益,所以学生对进行理论学习的热情度大大下降。

(2)没有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使得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弱化。高校政治教育多是由课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规定途径开展的,所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象,缺少了自我思考、自我省察的环节,所以高校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没有实现交互式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教育;只注重“理解”理论,而忽视“方法”引导:只注重“政策”宣传,忽视“人文”关怀,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普通老百姓的社会生产、生活、生命、生态问题关注不够,结果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使政治教育的效果弱化。

(3)理论和实践脱节,忽视了社会教育对政治教育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激荡,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日益深入、频繁和广泛,如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定格于高等学校,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阵地和机会。调查结果也显示,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图书等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网络和“第二课堂”的影响力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思想政治课中内涵德育功能的内容如果能够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备课中做到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且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4)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思想政治机制教育活动学生参与度有限,而且形势大多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力较小;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既不能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又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同时保障机制不健全,硬、软件建设滞后。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生工作经费支持长期存在较大缺口,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途径思考

(1)规范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使课堂教育形式生动化、多样化。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感性事实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将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时地展现给学生,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2)抓住大学生特点,满足大学生需要,实现参与式教育。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高校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当前,青年群体发生了

很大变化,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青年的新变化,以走进青年为根本,大胆推动团建创新和工作创新。一是要打破原有的严格按照行政级别来指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青年聚集到哪里,政治教育就应在哪里发挥效用。二是要积极探索青年自主设计、自我教育的新模式,对于青年的建议和想法要给予重视,让青年自主组织政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学习中。《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方面,高校通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培养社会技能,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准则,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实现社会化,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配合课程教学的形式,到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企事业单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高校培养创新性复合式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4)将政治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认同感。主动占领校园文化的建设阵地,通过校级学生组织、社团、媒介的引领与管理,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支持力度,运用时尚元素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营造凝聚力氛围,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文体文化等方面,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舆论环境,有力的促进学生对于校园精神和学校人格化的认同,进而对学校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社,2009

[3]肖廷芝,单维华,对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力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9)

[4]朱晓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5]包玉山,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

[6]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N]光明日报,2010-04-14

第五篇:论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 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亚国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兼容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不论是新加坡精神的形成,还是大力推行德育,这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新加坡;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

新加坡与中国相比,也经历了从独立到崛起的过程。作为早期的移民国家,其思想传统的形成来自早期移民将本国的文化传统带入并相互交融。其国民中有7成左右是华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同样作为亚洲国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十分成功,其道德教育兼收古今中外的精华思想,同时坚持东方文化价值,形成了“新加坡精神”,在其国内具有十分有力的号召力。这对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新加坡德育开展的背景

新加坡在独立之前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存在的,一度还曾为日本所占领。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是新加坡居民的三大民族,这三大种族之间在历史、文化、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宗教信仰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并且这些移民对其来源国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以及认同意识。1959年新加坡实行自治,人民行动党执政,将发展重点放在经济上以改变落后局面。1965年建国后更是专心致志于现代化建设,当时的新加坡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大量引进,现代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蜂拥而入,人们竞相追逐、仿效。学校的伦理教育已不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政府虽有所意识,但没有应变措施。原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岌岌可危,个人主义流行一时,新加坡面临全盘西化的危险。[1](P105)

国家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新加坡居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在物质水平上升的同时,来自西方文化的糟粕,如吸毒、性自由、色情犯罪等也日渐突出,逐渐严重的社会现实使得新加坡政府意识到,腐朽、堕落的思想会对整个新加坡国民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会使所有的工业化成果毁于一旦。在这个背景下,新加坡的道德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渐渐形成当今这种吸收来自各种文化的精华,同时又保留自己独特成果的德育特色。

二.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特色

新加坡在独立之后,一直十分重视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一)、新加坡道德教育发展阶段及内容

新加坡独立之后,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便落在培养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上面。这个阶段中,有一点十分值得重视的便是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家的义务意识,这点与我国现行的政治教育不谋而合。例如在初高中的政治教材在税收这个内容上,便十分注重强调“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对于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守法意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974年,新加坡政府对公民课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了研究,推行集公民意识、历史、地理于一体的“生活教育”课程,在这三科的内在联系中,使用母语进行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发展其爱国思想十分有益。1979年,新加坡政府委派文化部长王鼎昌为首,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全面调查、研究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于1979年5月提交了《道德教育报告书》。以该报告书为引导,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公民教育进行全面反思和探讨。在这个报告书的指导下,新加坡经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公民教育的反思,重新制订了公民教育计划。其内容包括:

1)所有学校的所有班级都开设正式的公民教育科目,并成为师资训练的必修科;

2)公民教育的内容结合个性与共性教育;

3)公民教育不只在学校进行,还要求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并在全社会开展各种运动,使公民教育成为全社会都关心并参与的大事;

4)教学方法除课堂讲授外,还采用讨论、讲故事、参观、视听教材和社会义务活动等方法来进行。

根据《道德教育报告书》的建议,新加坡教育部先后成立了两个小学公民教育教材组,编写赵主活与成长》、《好公民》教材,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套。在中学,公民教育厂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阶段。低年级中

一、中二开设《生活与成长》和《公民时事》,也由各校任选其一。[2]

20世纪80年代初,以石油提炼、电子电器、船舶修造为主题的新型工业发展起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航运中心、炼油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中心。在新加坡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西方的“西化”触角逐渐深入,再加上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这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是不利的。在这个背景下,新加坡开展了大规模的公民道德教育改革活动,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

1、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该报告找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全面反思道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公民道德教育进行综合性的反思,得出许多宝贵经验。

3、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经过反思之后,再次提出实行公民伦理道德训练。

4、开设“儒家伦理”课程。

5、提出“共同价值观”,其核心内容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3](P448)

(二)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色

第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

新加坡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超过七成的居民都是华人,深受儒家思想及传统的影响。在这种居民构成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儒家思想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便是新加坡道德教育的中心。

在共同价值观中,充分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忠孝、礼义、仁爱、廉耻思想,其内容无不在教育公民“安身立命”,追求社会和谐,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儒家思想有了新的表述。在坚守儒家思想精华的同时,基于本国特色,又跟随时代发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的东方道路。第二、以严明立法与公民教育双管齐下为保证

在公民教育高度重视对公民意识的培养的同时,新加坡还采用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其法律的严格程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比。李光耀有在其自传中提到了一种理论,他说新加坡人文化低,需要严格训练,就像宠物,必须严格训练,训练好了,它自己就知道到外边拉屎撒尿了,那时候就不必用严峻的法律去规范它了。严峻的法律在道德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十分有用的,毕竟法律作为最低的道德,只有得到充分的遵循和实现,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强有力的法律后盾的保障下,新加坡的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公民素质也有了极大地提高。

新加坡素以法律法规严格而闻名全球。在新加坡,打劫、盗窃被捉,至少要

坐牢3年,打鞭5下。鞭刑,是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使用的一种酷刑,判鞭刑最高的多到25鞭。新加坡鞭刑使用的是皮鞭,打鞭要求一鞭下去,皮肉皆开,疼痛难忍。打完一鞭后,医生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受刑者不能承受下一次鞭打了,便停下来,过3个月再继续打。而且,打鞭时,各家报纸的记者去拍照,第二天登在报纸上,传遍全国。

中国有句俗语,“乱世重典”。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各种制度体制问题丛生,各种矛盾相互冲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律法惩治等级,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第三、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的形成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包含多种途径。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作为主渠道,一只是新加坡中小学的必修课。除了专门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将道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时间内受到德育的熏陶,更在充分发挥各科“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之下,将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成效提上了一个台阶。这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4]

在课堂之外,新加坡中小学还普遍开展了多项辅导活动,榜样、阐释、规劝、环境、体验等,特别是社区活动。新加坡的社区服务活动十分规范,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从小培育学生的服务精神,以便养成更好的集体意识。这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影响下,这三种教育资源各取所长,相得益彰,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经验和积极的体验,有效的将所学应用于所用,真正的实现了知行的合一。

三. 新加坡的德育成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网络的构建

新加坡在以学校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又综合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合力,再加上各种类型的群众性运动,如文明礼貌月、尊老敬贤活动、升旗仪式、植树活动等,使得学生能在一个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的环境内习得道德实践和道德经验,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加坡市民多应该具备的各种美德。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借鉴新加坡的这方面经验。在现阶段,中小学生每周都有升旗仪式,在不同的节假日老师还会要求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班会、家长会,在活动后上交心得体会等。但是在多位一体合力作用方面仍有些欠缺,学校的道德教育重点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宣传总是有一定的不同时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某些学校周边环境混乱,网吧、游戏

厅、台球厅等屡禁不止,这不仅扰乱了学生健康正常的学习成长环境,在整个社会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暴力现象屡屡发生,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学校一方,更有我们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有整个社会。

(二)、对于教育主体的尊重,注重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八荣八耻”,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其核心内容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这两种价值观教育都十分重视个人对的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意识,重视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但是与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荣辱观教育缺乏的是对个体的重视和发展。每个公民,不论其年龄大小,只有先成人,才能论其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顺序。

对教育主体的尊重,不仅包括教学过程中教育双向过程的把握,更包括整个社会对于个人贡献的承认与重视。例如,中国越发重视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专利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之下,必定会鼓励更多的人们发挥其聪明才智,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新加坡是世界上法律极为严格的国家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操守,在街道上没有人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珠宝店和银行关门时仅仅采用玻璃门便足够,这也使得新加坡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成了世界上很多国民向往的居住圣地和旅游天堂。

目前,新加坡现行法律有400多种,法律调整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商业往来,一直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囊括。一旦发现无法可依或者需要修改的,立刻交由国会处理。2008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法律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白皮书目录”)统计,截止到当时我国共有229部有效法律(含《宪法》)。与新加坡相比,我国法律数量不仅少,而且修改和制定的效率也相对低。在百度中键入

“遭遇法律空白”后,约有202,000条记录;在谷歌中键入同样的字符,找到543,000条记录。例如有关青少年校园暴力的保护、新婚姻法、新兴项目团购等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和规定,使得公民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相关侵权行为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惩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对违反德育要求行为的惩处,导致现今道德现象混乱,榜样效应失衡,道德规则失范,再加上西方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造成现今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高,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结果。

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法律本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许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社会中的各种制度和体制问题息息相关,也许只有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缓解。我们的德育水平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王学风.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8)

[3]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 王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2)

下载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比较及给我国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美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启示[最终版]

    【内容提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做以初步研究:美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历史发展;美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方法;美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特点:综合性......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真正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

    思想政治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工会参政议政的主观条件和途径工会参政议政,职工民主管理,这不仅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当......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教育的特点。 中国古代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以道德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原则。这种“道德中心论”自孔子以......

    思想政治教育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学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后,我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军政治工作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明白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