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

时间:2019-05-13 11: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

第一篇: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

信州区农技站

信州区开展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安全检查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信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确保从源头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上市。2011年10有25日区人大组织开展了由信州区农业局牵头,区政府、区人大、区工商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局、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信州分局等单位参加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检查活动。

此次活动先视察了朝阳镇草莓种植基地、朝阳镇肉牛养殖基地、灵溪镇刺鲃鱼养殖基地,对种养殖档案记载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情况等内容进行的检查。现场检查结束后,召开了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安全检查活动工作汇报会,听取信州区农业局领导汇报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和监管情况汇报。

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和翻阅资料,检查组对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信州区农业局对测土配方施肥示范、试验进行测产

10月26日,信州区农技站、土肥站对我区晚稻配方肥示范区“3414”、肥效简比试验和肥料利用率试验进行了测产,工作人员对所有试验的每个小区都进行了单割、单打、单称,测产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较常规区增产85.2公斤,增幅达10.65%,小区的基本蔸、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水稻经济性状正在室内进行考种。通过各种不同施肥试验,优选本地区最佳施肥配方,为全区粮食高产提供施肥技术基础。

关于开展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的通知

为做好我区测土配方施肥及信息宣传工作,根据江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赣农办字[2011]80号)要求,我局决定于2011年9月-11月对各乡(镇、街道)开展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成立调查工作组

为做好本次检查,区农业局成立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调查工作组,负责本次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检查工作,调查内容是测土配方项目实施以来,我区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通过进村入户听取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满意程度,填写了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表。

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人员培训班

10月23-25日根据上饶市农业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检查工作组专家的督导意见,为切实做好我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任务,在朝阳乡青金村会议室举办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农技人员及农户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有各镇农技站站长、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各1名以及农户若干名。培训内容有秋冬季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技术;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的采集技术;

3、典型农户施肥调查技术要点;

4、施肥手册的发放及施肥指导技术。

第二篇: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机制,规范和指导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参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吉林省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消费者身体健康损害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损失,并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质量安全事件。

1.4工作原则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预防为主,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保障安全。

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和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四个级别。同一事件的分级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2.1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涉及2个以上省份普遍范围;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事件危害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2.2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占同类获证产品数的30%以上,且该行业属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4)国家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严重社会影响;

(5)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2.3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占同类获证产品数的5%以上;

(4)省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较大社会影响;

(5)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质量安全事件。

2.4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农业投入品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为同类获证产品数的5%以下;

(4)企业或消费者予以反映,尚未形成群体性影响;

(5)省内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抽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信息已在小范围内通报。

(6)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质量安全事件。

3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3.1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负责对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组长: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管副主任

副组长: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各市(州)农业委员会负责人

3.2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各科室负责人,各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质量管理科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管工作。

3.3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应设立地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4专家咨询委员会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职责为:为预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并为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5技术支持机构

吉林省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及有关科研院所。

4监测、预警与报告

4.1监测

吉林省建立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与国家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链接。配合农业部将获证产品纳入例行监测范畴,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日常监测工作,一方面在充分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获证产品抽检和临时抽检,及时掌握获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及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随时监测各厅委相关公开信息、汇总地方工作机构监测信息及关注国内外动(植)疫情通报信息快速作出反应;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要加强监管力度,主动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内获证产品的监测,并及时将监测信息上报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4.2预警

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应会同相关专家,根据监测信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3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报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及其隐患。

4.3.1责任报告单位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获证企业;

(2)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

(3)吉林省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

4.3.2报告时限要求

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半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较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一般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半日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3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4.3.3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范围、危害程度、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件的简要经过。

4.3.4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3.5总结报告

包括事件鉴定结论,对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应急响应

5.1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Ⅰ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召开全体会议对事件进行核实,并迅速将相关情况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2)服从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

(3)核查事件涉及获证企业的认证相关资料,开通与事故发生地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的联系,综合分析和评价事件发生情况,及时将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及处置建议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4)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 5 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事态发展。

(5)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参加和指导现场救援。

(6)根据事件性质,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7)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5.2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Ⅱ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开展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核实和评估,制定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2)立即对事件涉及获证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迅速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地方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发展动态。

(4)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将事件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进展等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5)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事态发展。

(6)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家建议,从技术层面完善应急处置措施。

(7)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并指导现场应急工作,必要时协调有关单位应急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8)根据现场事件实际情况,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9)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5.3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评估和确认,提出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

(2)对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通知相关市(州)、县(市、区)工作机构迅速组织实施应急响应行动,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对相关地方工作机构应急工作提出要求。

(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发地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及时建议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5)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切实加强对获证同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6)加强与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联系,密切掌握事件发展动态。结合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建议,及时给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工作。

(7)将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应急措施和处置结果及时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5.4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评估和确认,提出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督促相关地方工作机构尽快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并全面掌握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2)对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应将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7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汇报,并根据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引导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4)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应及时了解应急处置工作进展的技术难点,并通过咨询专家,给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根据对事件性质的调查,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6)及时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报告。

5.4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其危害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终止响应。

5.5应急终止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事件相关市(州)、县(市、区)工作机构可提出终止建议,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可上报意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由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6后期处置

应急终止后,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同时,对在特别重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在特别重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和报告系统,充分实现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与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之间,以及与检测机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2人员保障

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积极配合,有效完成应急处置工作。

6.3资金保障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应积极筹集资金,用于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6.4技术保障

专家咨询委员会应给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要积极开展获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平台;注意发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在获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6.5宣传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引导科学消费。同时,应加强对所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7附则

7.1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联系电话:0431-87980046。

7.2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所认证有机食品在吉林省的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本预案执行。

7.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长:于文波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郭俊英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各市(州)农业委员会负责人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办公室

任:杨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

公室主任

副主任:苏洪波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

公室副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各科室负责人,各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10

第三篇:关于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标准概念的话题

关于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标准概念的话题

近期,在农业标准化领域,有两件事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一是 5月20日国家标准委、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10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二是6月10日农业部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

我国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正在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商家在捕捉卖点、寻求商机炒作过程中,更是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披上了诱人的色彩。在时尚的招引下,无公害、绿色、有机正在成为标示农产品安全、健康、环保的新概念。

国家标准委已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同时列入《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中,今后3年,将制定出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国家标准。本版立足标准,原原本本地解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所涉及的一些的概念,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信息。

农产品分类

概念

有机农产品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

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

绿色农产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农产品。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保持平衡,即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同等发展的需要。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特点】有机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有3个方面:

1.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农产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

3.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其他农产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绿色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1.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产生】有机农产品国际上有机食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为标志。1 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南京成立有机食品中心,标志着有机农产品在我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产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农产品过剩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以及环保主义运动。绿色农产品1990年农业部发起,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3年农业部发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解决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农产品农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绿色”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

无公害农产品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省、市开始推出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农业部提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无公害农产品产生的背景与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大致相同,侧重于解决农产品中农残、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 “公害”的问题。

【价格】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50%至几倍,绿色农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10%~20%,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略高于一般农产品。

【管理】《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依据农产品质量特点和对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不同,将农产品分为一般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和标识管理农产品。

一般农产品是指为了符合市场准入制、满足百姓消费安全卫生需要,必须符合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的农产品。

认证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对于我国市场上目前存在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政府应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依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引导企业有条件地开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一个台阶。

标识管理农产品是一种政府强制性行为。对某些特殊的农产品,或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政府应加以强制性标识管理,以明示方式告知消费者,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保护,如转基因农产品。

【新闻背景】农业标准瞄准安全质量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三类认证形式在标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全国农业标准 2003~2005年发展计划》以突出农

产品安全质量为重点。考虑到各大类农产品的相似性,《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列出了各大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产品标准项目,至于某种产品标准的不同要求,要在具体的标准中分别列出。在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上,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在具体标准项目的设置上,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单列,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标准项目中并为一类,不再分列,仅补充部分产品标准。

百姓菜篮子拒绝污染

2001年4月,我国启动了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治理餐桌污染为核心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经过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4个城市的试点,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这一计划。2003年4月农业部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4个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比试点之初提高了28.8个百分点,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23.7个百分点。37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比1月份提高了 5.4个百分点,瘦肉精污染检出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目前,济南、大连、杭州、郑州、石家庄、广州、上海等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合肥、石家庄、沈阳、青岛、杭州、长沙、郑州等城市的瘦肉精检出为零。因食用农药、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农产品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本版稿件得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罗斌同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鑫同志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农产品的标准控制与标志使用

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群体,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虽然我国也发布了一些有机农产品的行业标准,但我国的有机农产品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出口国要求的标准。目前,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等都已制定了 有机农业及产品生产、加工准则性的标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集中在生产加工和储运技术条件方面,无环境和产品质量标准。

绿色农产品执行的是农业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绿色农产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等全程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农业部发布了52项绿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其中包括7项通用性标准、45项产品质量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强制性标准及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为强制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已发布了4 类农产品的8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业部发布了200 余项行业标准。

有机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正显现多样化。

绿色食品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执行全国统一的标志。

第四篇:2013年上半年开展节假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2013年上半年开展节假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为确保2013年上半年节假日期间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基地准出,提高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经研究决定,2013年上半年,苍溪县农业局精心安排部署,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多措并举切实开展节假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农业局成立联合执法检查小组,由分管副局长冉学锋担任组长,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执法支队等相关人员组成,要求单位职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统一安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节假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进行集中整治,全面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能

够进行有效整改,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监管体系、标准生产体系、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检查及抽样检测力度,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农产品销售场所进行蔬菜、水果抽检,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坚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上市销售。

三、全面监管,完善职责。(红心猕猴桃的严禁使用膨大素这个不知道咋加)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监管、全程监管的原则。强化联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各部门要加强与食安、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齐抓共管,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

(一)农资打假治理

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农药监管力度,强化农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二是对全县农资市场、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和农村零售点开展市场拉网式检查,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三是开展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售5种高毒农药以及擅自更改配方和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四是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检测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成份。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提高抽检覆盖率。五是加

强农药生产、经营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违规制售高剧毒农药行为。六是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七是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和诚信档案,构建信用管理平台,实行分类监管;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按照统一的格式,严格记录管理,规范记录内容,要求各农资经营户对各农业投入品的来源、用途、销售记录等如实记载,对未按规定记录建档的行为责令其改正。八是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科学使用农资能力和识假辨假维权能力,提高农民规范化种植技术水平。结合实际,按照要求,加强我县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为杜绝市场上(包括农资市场、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和农村零售点)储存、销售高剧毒农药,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农药生产企业98%纳入监控范围,农药经营企业80%以上纳入监控范围,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市场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数继续下降,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使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种植业农产品整治 指导督促全县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按照职责开展监管工作,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管员发挥作用,从源头杜绝不安全隐患。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推广和农药合理使用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二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建立农产

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指导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按照统一的格式,严格记录管理,规范记录内容,要求各农产品生产者对各农产品不同阶段的管理情况(生产记录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等)如实记载,严格产地准出。四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监管,严厉打击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检测率,防止不合格果蔬等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发现违规使用农药的,要及时依法查处,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五是及时检查发现高剧毒农药的使用行为,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处理到位。

(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整治

红心猕猴桃和苍溪梨等特色农产品是我县的“三品一标”农产品,为进一步突出特色产业的发业,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自检为基础,在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产地准出自检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县城所在的农贸市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自检制度。一是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标生产行为,获证企业严格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达到95%以上,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做到生产有规范、产品有标准、管理有制度、产销有凭据、全程有记录。二是全面开展对市场销售“三品”的抽查监测,发现并及时消除“三品”安全隐患,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获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三是规范“三品”包装和标识,“三品”企业用标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规

范用标率90%以上,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安全抽样检测

加强监督检查,提升检测能力。一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在农产品集中产区、设施化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建立检测室(点)、配备快速检测仪器,组织他们积极开展自律性检测;定期检查各基地、市场、超市农残检测室(点)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情况;同时,随机抽样,共计抽检果蔬产品650个样品,合格率98.5%。二是加强对东青等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荧光增白剂抽检。共检测300个样品,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五)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各单位在节假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遇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农业局。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他们全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和生产技术标准,我们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药安全使用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制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消费安全。检查过程中,加大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

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督促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使用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五、开展专项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协调机制,打击坑农误农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执法监管威慑力。

节假日期间,苍溪县农业局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销售市场检查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我们以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的作用,建立起农产品定期和不定期检测通报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事后补偿改变为提前预防,切实做好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第五篇:关于开展超前预控安全督查专项活动的通知

神宁信息化„2011‟65号

关于开展“超前预控 安全督查”

专项活动的通知

中心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5月份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发生了地面死亡事故和矿井重大非伤亡事故,部分矿井和筹建处因存在安全隐患被迫停产,集团公司整体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贯彻落实神华集团和集团公司年初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提升中心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超前预控,安全督查”专项活动的通知》(神宁办„2011‟128号)文件精神和中心实际,中心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开展“超前预控,安全督查”专项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思路

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总体要求和推进“十二类易

发事故”超前预控工作的安排部署,针对近期中心安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部门执行不够、维护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消防和环境管理薄弱、危险源辩识不全面、风险评估评价标准不准确、考核评分标准不全且需细化、本安体系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从强化现场管控入手,狠抓各项预控措施、技术措施、监督措施、考核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本安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和深入推进事故超前预控管理工作,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主题

抓现场,促达标;抓预控,反事故;抓督查,保安全。

三、活动目标

(一)奋战三季度,全面消除各类问题,实现安全生产;

(二)完成季度本安体系建设规划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进行,成立中心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王自河

副组长:何志强 姬宝君 张 杰 王 猛 成 员:中心安委会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活动的协调组织、信息收集上报、组织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林红梅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2

况督查组,具体负责各项督查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奖罚和总结,负责指导各基层单位制定完善各项预控措施和整改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组 长:何志强

副组长:田华 林红梅 陈旭东 魏向群 成 员:王淑琴 荀亚林 杨志俊 刘建平王强

刘西宁 李林 王森 孙强 金蕾 张彩霞 王兴华

五、总体安排:

(一)开展“本安体系建设”推进督查活动内容: 1.各单位对上半年体系建设检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如整改不积极、不彻底或存在问题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一处考核2000元。

2.各单位若未认真组织开展新本安体系培训工作或员工对本案体系的工作内容不熟悉,每一项考核2000元。

3.各单位体系建设日常所用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若与管理实际存在“两张皮”现象,每一处考核3000元。

4.各单位体系建设月度检查考核工作按要求开展,真正实现与员工安全收入挂钩,考核评价流程规范。如不符合要求或与实际脱节,每一项考核3000元。

5.各单位班前会的安全交底、班前的安全确认及危险源辨识、班中的动态危险源辨识、交接班时的安全验收等工作按规定开展。如存在不到位的地方,每一处考核2000元。

6.各单位体系建设、风险管理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班子成

员对分管范围内的体系创建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如存在机构不健全、领导成员不熟悉体系建设分工的情况,每一处考核5000元。

7.各单位要选树1个本安体系建设标杆班组,每月认真组织召开本安体系建设座谈会。如未按要求开展,考核2000元。

8.各单位要定期召开本安体系建设推进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如开展不力,考核2000元。

9.“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工作要符合体系标准要求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对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公示曝光、反思教育、过关培训、考核监督等按规定开展。如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考核2000元。

(二)开展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查活动内容: 1.各单位安全责任明确到各级领导和所有岗位,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专业设臵和检查人员、技术人员、体系管理人员等专职人员的配备满足安全管理需要。如存在责任不清晰、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每一处考核2000元(人力资源部负责督导)。

2.日常安全例行活动、安全办公会、安全生产例会、周期性安全总结按规定召开,并有相应的制度。如制度不全或会议召开不规范,每一处考核2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3.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绩效考核措施等有效落实到现场和一线;现场指挥、现场督导、现场巡查等管理方式得到充分应用;班组、工作线、施工现场等一线的安全管理责任清晰并执行到位。如存在现场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每一处考核20004

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4.各单位对集团公司季度检查验收及各类专项检查中查出隐患要按计划进行整改,整改质量及标准符合相关规定。如存在隐患未按期整改或整改后又重复出现的,每一条考核2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5.各单位在事故超前预控方面是否存在薄弱环节。针对本单位易发的各类事故,要有齐全完备的应急预案、灾害处理计划、应急演练计划,各项预案的完善性、针对性、实战性符合要求。如存在缺项或不完善的地方,每一处考核2000元;如未按计划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每一次考核2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6.各单位要有效开展“技术保安”,各项业务保安措施、技术措施、技术档案、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资料及各项检修制度、巡检制度、质量验收制度、技术检验制度等齐全并有效执行,各种检修作业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要到位。如有不齐全、不完善或监督、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每一处考核2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7.在电气作业中误操作、漏电、触电及电弧伤人等事故的防范措施齐全并有效得到执行。如措施不全或执行不到位,每一处考核2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8.体系建设工作要按集团公司和中心规划有序推进。如存在进度滞后、主观努力不够的现象,考核2000--5000元(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9.各单位上半年“不安全行为”查处情况及对违章人员的处

理符合集团公司及中心相关规定。如存在违章人员未按规定对照处理,每一人考核1000元(人力资源部负责督导)。

10.地面单位的员工培训工作要按计划有效开展,各类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档案、培训教师设臵等要规范完善;师带徒工作按规定开展。如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每一处考核1000元(人力资源部负责督导)。

11.各单位交通运输管理中,驾驶人员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车辆维护制度等齐全完善,公务车、私家车等车辆的日常监督管理措施全面到位。如存在不完善或不到位的地方,每一处考核2000元(综合管理部负责督导)

12.消防安全、环境管理、防抢防盗工作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综合管理部负责督导)。

13.委外队伍管理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责任明确,检查到位(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督导)。

14.废旧物品管理、危险品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账、卡、物一致(经营管理部负责督导)。

六、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督查组要认真研究部署专项督查活动,在督查时间、阶段安排、推进步骤、活动要求、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前安排,提前落实。联络人要做好人员组织、通知、信息上报等工作,并根据《关于干部值班 生产例会制度的通知》(神宁信息化„2011‟9号)提前通知各工作联系点负责领导参与督查活动。同时督查组要对季度内督查活动的次数、形式等做出具体安排。6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督查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对各项督查的内容、重点、要求、罚则等要贯彻到全体干部员工中,以保障督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协调配合。专项督查活动期间,督查组要提前在人员抽调、检查方式等方面加强沟通,特别是要在深入基层检查的时间、地点上统筹安排。督查形式以动态检查为主,事先不打招呼。各参与部门要给予充分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三)广泛宣传报道。专项督查活动期间,中心党群工作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报道工作,重点宣传中心在强化安全管理、加强超前预控、坚决扼制事故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和活动进展情况。各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利用各种形式,掀起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全员参与事故防范的高潮,使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为督查活动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四)严格责任追究。针对各类易发事故,各单位要切实把预控防范责任逐级落实到相应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班组。督查组要动态检查各单位预控防范措施制订及执行情况,及时将督查情况报至活动办公室,中心将在每月集中通报一次各单位事故超前预控工作开展情况。对于督查组提出的处罚意见和每项考核罚款,各单位必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记录在案备查。中心将对活动期间成效显著并实现安全目标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年内发生事故的单位,将在中心原有考核的基础上加重处罚。(督查组联络人:林红梅;活动信息上报联系人:王淑琴,电话:6970206)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主题词:安全生产 活动 通知 公司:中心领导 副总工程师

神宁信息技术中心综合管理部 2011年7月11日印发

下载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州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专项督查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