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日期:2011年12月28日
标签
【绿维创景旅游产业资讯】智慧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全新话题。智慧旅游的新概念就是利用旅游云计算平台、高速互联通信技术、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技术,并结合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实现旅游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价值,降低旅游产品的综合成本,在持续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促使生态、文化、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提升,获得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并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唐洪广认为,智慧旅游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单位或个人,如政府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咨询机构、旅游企业等;应用层:用户为广大的旅游者,拥有能够上网的终端设备,尤其是超便携上网终端(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硬件、软件、数据库等,以及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来存储有各类旅游信息的数据中心,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海量的旅游信息处理、查询等计算问题由数据中心自动完成,这就是智慧旅游中的云计算。
蒋骏分析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产品创造与营销、管理与服务、服务反馈几个方面。创造更为符合游客需求的高价值旅游产品,同时这些旅游产品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生态、文化与社会价值,继而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并支持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准确的产品营销,实现产品价值的显性化,让游客更加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产品价值信息,同时通过科学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帮助游客更好的安排旅游计划并形成旅游决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游客经济成本,同时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降低游客的时间成本,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使游客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游客可以方便地回顾或评价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企业对服务反馈作出科学分析并作出针对性的改进,从而创造出更加满足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
第二篇:旅游可持续发展
学科:旅游概论
教授年级:高一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6.3旅游可持续发展
计划学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节课时属于《旅游概论》这门课,它是针对高一年级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而开设的。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和旅游有关的其他要素,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学习者分析:我们这个班的基础一般,但是上课比较积极,参与性比较高,所以这节课我会以讨论法以及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拿出两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难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小组讨论的方式,选出小组长进行讲解,之后我来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我会用2分钟时间给大家进行一个回顾复习,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的内容以及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二、学习新课
我会用3分钟的时间先进入新课导入,从一次性筷子切入提出问题:你和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么制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观看ppt,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接下来会用30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首先提问:当今世界人类面临哪些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回答:在当代,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 不仅制约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总结:保护旅游环境刻不容缓。那么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学生回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说得很对,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再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导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
接着,让学生自己阅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不受污染和破坏。(2)满足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和阅历的需要。(3)实现强持续性效率。
(4)建立一套旅游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5)建立人与自然多方面的协调关系,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6)保障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地文明的公平发展。
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原则。(2)适度、合理、科学的开发资源,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
(3)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有序的确定区域和生态旅游路线,积极探索和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4)实施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
(5)要遵守“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原则,制定一套整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规范。
(6)科学的确定旅游的容量
(7)启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试点示范工程(8)加强环境管理,增强环境意识。(9)制定生态旅游环境规划。
(10)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两块内容。阅读好后,我再用讲授法,对以下两块内容进行逐一的讲解,让学生容易理解。
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服务产品体系
2、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
3、构建新型的绿色体系
这块难点内容,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分析。首先,按三点措施把同学分成三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位代表,对刚才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最后,我再对三点措施进行讲解补充,让学生加深印象,容易理解。
三、巩固练习
用5分钟时间对课上的两大块内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述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巩固复习,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内容,帮助记忆。
四、课堂小结
用5分钟时间来小结,可持续发展是要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一种战略思想,而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到实践中去。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服务产品体系
2、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
3、构建新型的绿色体系
教学反思
第三篇: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承德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本报讯(任宏博 孟广玉)随着承德市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核心的皇家游,绿色生态游,魅力民俗文化游的多元化发展,使来承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文化魅力,真正把承德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领略皇家胜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承德旅游的头牌,应以保护观光为主。除此之外还应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端文化旅游服务区,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支撑与之互为补充。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表示,要统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在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真正使承德恢复历史盛世风貌。该市依托皇家文化资源,全力打造“21世纪避暑山庄”。“21世纪避暑山庄”作为现代化园区,将依托精品项目,建成集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基地,与清避暑山庄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此外,承德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承德皇家围场休闲体育基地、金龙皇家广场、木兰秋狝大典城等一批以皇家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的聚集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体验绿色生态之美。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草原、牧场资源,逐步建立了“草原生态领略-草原生活体验-草原特色品尝”的草原生态旅游模式。以草原生态保护带动草原旅游业发展,以草原旅游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旅游的协调发展。同时,基于绿色农林产品基地,建立了集中式农林生态园,大力开发应季农林产品采摘项目,发展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探索出了适合承德休闲乡村旅游新模式。目前,该市发展旅游乡镇达72个、旅游村282个,从事乡村旅游农户数量达3267家,年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在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涉农旅游项目,全市已发展旅游型乡镇72个、旅游型村182个,从事乡村旅游户3393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户904家,乡村旅游接待床位3.24张。去年全市生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1.87亿元。
感受民俗风情。承德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艺术很多,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剪纸、二贵摔跤,还有更多如热河清音会、蝴蝶舞、蹦跶会、八大怪、竹板落子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流传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群众自发地组织展演,承德地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该市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游客可以越来越多的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承德本地的民俗风情景观,填补承德旅游发展的空白,实现了旅游产业多元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将依托废弃矿区打造生态-工矿-旅游复合模式,着力发展绿色宾馆、生态农家乐等绿色旅游设施,建成具有承德特色的绿色旅游模式与生态旅游线路,打造循环型生态旅游体系,从而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以及一产、二产的有机复合发展。
第四篇:第九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一经提出即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同并成为大众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前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抛弃,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美、日等国家也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经过10年的发展,这一领域无时不刻地发生重大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和教育。从思想实质上看,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的思想、世代伦理思想和效率与公平目标思想。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1)恢复经济增长;
2)改善增长质量;
3)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4)确保稳定的人口水平;
5)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
6)改善技术方向;
7)在决策中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摒弃了过去“零增长”(过分强调环保)和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偏激思想,而是主张“既要生存、又要发展”。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是将资源核算、环境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进行关联研究,从而克服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缺陷,建立持续发展目标导向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管理体制。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反映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独立帐户体系,将之作为核心帐户的“卫星帐户”体系,间接地将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联合国自80年代中期推出了“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及(93)新SNA框架体系。
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70年代以后,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了“外部不经济内在化”的观点,并提出利用价格机制、税收、信贷、赔偿等经济杠杆,以使社会损失继任私人厂商的生产成本,把外部因素内在化,使环境资源得到保护。里昂惕夫根据这一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法,进行了把“外部性”纳入到常规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中的探索。80年代以后,又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价值论研究及价值评估,环境资源价值论的逐步完善标志着环境经济学的成熟。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除了将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以外,还有在微观层次上的建设项目的持续发展的费用效益分析,中观层次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宏观层次的政策研究。
3、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成本问题,二是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协调生产优化问题。在经济活动的外部效果即社会成本方面,可持续发展理论把它从过去的宏观和微观分别考虑,转向宏微观结合。宏观上,以SEEA核算体系作为环境经济一体化的指标;微观上,是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微观核算,利用有效的监测机制和价格机制,使微观生产单位对外部效果承担经济责任。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是:
1)耕作方式与种植制度要与环境相适应;
2)利用生态位共享的原理进行生产;
3)利用共生、共克的补偿原理,降低成本,减轻污染,节省农业资源;
4)利用物质与能量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多途径多层次的转化,可以重新建立最优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制度。
4、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资源的正确估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的前提之一。在这方面,要首先考虑:1)人口的绝对数量与粮食问题;2)人口老化及养老保障;3)城市化带来的农业人口过剩;4)妇女问题和社会分工;5)人口素质、教育和社会结构的完善;6)人口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及家庭结构问题。另外灾害防治和环境法制的研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点。增长点也叫增长极,是指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或地区在经济增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和占据支撑区域的作用。首先其规模应相对地大,才能产生充分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其次,应当是增长最快的产业和地区;第三,应同其他产业部门之间具有高强度的投入产出关系,能够是增长效应被传递分散;第四,它应是创新的“朝阳式”产业或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已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所证实。
从以上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理论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但此时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要提高生产力水平,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2、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城市、城乡、省域乃至国际指定发展战略首要问题,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推动整个世界发展的前提。
3、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应大力发展有关技术及监测手段。
4、科教效益的作用逐步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显露出来,最终形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科教效益的统一。
5、微观单元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内部要素结构正在逐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靠拢。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 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ecoldgical 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 年 11 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 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UN-EP)和(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 •巴比尔(Edivard 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斯帕思(JammGustare Spath)认为 :“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 ' 或„密封式 ', 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
5.综合性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与此定义相近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1989 年“ 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UNEP)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要有一种 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总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以经济增长为前提
2、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共同发展
2、协调发展
3、公平发展
4、高效发展
5、多维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其内涵为: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
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6、阶跃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基础理论
2、核心理论
第二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过程
1、问题提出
2、概念 3、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4、1995年可持续旅游世界大会 5、1997年亚太地区旅游与环境部长会议 6、1997年联合国第19届特别会议 7、1998年《桂林宣言》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实现旅游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
1、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2、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同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
3、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前提,提供了物质基础。
2、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一种天然融合的关系。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依据
1、人们出游的具体目的虽然各异,但是对于消遣性的游客来说,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总是希望到环境优美、文化特色较浓、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地方去。
2、从旅游目的地来讲,为了能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注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目标
(二)主要要求
五、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
2、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
3、利用法制和经济的杠杆,实现旅游收益的公平分配
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旅游承载力
(一)概念
(二)构成
(三)研究意义
1、旅游承载力是对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确定开发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2、旅游承载力分析也是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的实践
(二)我国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扬民族文化特色。
3、旅游业发展应该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总目标相适用,并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4、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旅游者、旅游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五篇:黎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南郑县黎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项目
一、项目名称:黎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项目
二、主抓部门:汉中黎坪景区管理处
三、项目实施单位:汉中黎坪景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点:南郑县黎坪旅游区(南郑县元坝镇)
五、项目概况:黎坪旅游区位于陕西省南郑县境内大巴山西段米仓山腹地,距汉中市70公里、108国道宁强县铁锁关镇18公里、广元市90公里。公园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9403公顷。公园处在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属龙门——大巴山隆褶断带的组成部分,地质基岩多为灰岩、页岩和板岩,岩溶地貌发育,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旅游区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为一体,主要由黎坪、黄洋河、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组成,有景点160多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大幅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放、北京奥运会及传统节假日的调整等带来的市场契机,更使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大背景。西汉高速公路、西康铁路、江眉公路等建成通车,西康高速公路也将于明年开通,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之中,使汉中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项目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区域背景环境。黎坪旅游区先后投资整修了旅游步道和主干公路、招待所、餐厅等。多处民间度假山庄及“农家乐”相继建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自身建设已具相当规模,为项目建设酝酿了较好的基础平台。
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重点包括旅游产品及其与之配套的餐饮、道路、娱乐等附属设施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⑴旅游基础设施: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新建旅游道路70公里;生态停车场8座55100平方米;新建旅游步道37公里;埋设光缆40公里,购置通讯设备;建水池3处,容积195立方米;铺设给水管道5150米,打机井1眼,建排水管道850平方米,建日处理能力230吨和260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处。
⑵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旅游服务中心5328平方米;入口服务区广场7992平方米;生态停车场53280平方米;黎坪假日酒店、民俗风情园等33300平方米;滨河景观带等。建设星级厕所5座,环保厕所20座,污水处理厂2座,环保垃圾箱36个,垃圾台6个,森林防火设施等;购置电热锅炉、太阳能热水器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巴山假日酒店、万松度假村、石朗坝度假村等供热系统。
⑶旅游景观项目: ①在石马山生态石林观光区,建巴山地质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米,菊花甸空中走廊150亩、生态栈道3000米、观景平台3座。②在西流河峡谷游览区,沿滨水观光区建亲水栈道2000米、景观桥1座。③在玉带双瀑建巴山水寨、瀑下架空竹楼茶苑。④在万亩松林建听涛静心园、御风亭、卧云阁、包括木质步道、听涛阁2座。⑤在老黎坪旅游接待区,建黎坪垦殖区旧址,建设安汉故居和农垦文化园。
⑷旅游参与性项目:①在西流河峡谷游览区,建水车接龙木质水车15个,水上自行车30辆;开发实景激流勇进,建水上轨道滑梯150米;开发抢滩登陆山水战场和水上荡桥,占地15亩。②知青园:在试验林场度假休闲区建知青园,占地75亩。③山野度假别墅:在巴山假日度假区建山野度假别墅10栋,每栋占地400平方米。④草原野营基地:在高山草甸特色休闲区,建草原野营基地占地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⑤草甸特色休闲项目:在高山草甸特色休闲区,建马术俱乐部,占地300亩;射箭场占地150亩。
⑥观光索道和缆车:在石马山生态石林观光区,开发观光索道和缆车,总长3.6公里。⑦丛林小火车:从元坝至黎坪开发丛林小火车,共6站,25公里。⑧建桄桄剧苑、乡村休闲长廊、米仓山寨、热气球俱乐部等。
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37000万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需投资33976万元,占总投资的24.8%;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需投资23838万元,占总投资的17.4%;旅游产品开发需投资65486万元,占总投资的47.8%;环境保护及安保设施需投资8220万元,占总投资的6%;其他项目需投资5480万元,占总投资的4%。该项目申请上级扶持资金32000万元,其余部分通过招商引资予以解决。
3、经济社会效益:该旅游区的建成,将会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精品,成为连接川陕旅游区域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将加快本地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由于西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旅客人数将以15%以上的速度逐年增加,按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元计,年收入15000万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投入回收期约为20年,且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在数十年后仍发挥作用。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通过旅游渠道,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流,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六、项目进度和阶段目标:
2007年初,我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确定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天汉水城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规划通过了市旅游局主持的规划评审会,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上报市政府,现已
批准实施。该公园以国有土地为基础,建设用地及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用地,林权、林地清楚,都在国有土地上进行,不存在权属纠纷问题;公园范围较大,多处谷间开阔地和林地可供项目用地安排。对非国有土地上的建设项目可进行全面规划,坚持“谁土地,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投资建设。
2009年7月1日景区顺利开园,完成了42公里两元公路,景区内元冷路及旅游环线47公里路基工程和29公里沥青路面的铺设;修建10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完成8公里人行步道,架通旅游区48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和5座移动通讯塔;购置旅游环线观光电瓶车并投入使用;制作旅游区宣传牌、景点标识牌、警示牌、线路牌50多个,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投资450万元对元坝古镇按照明清风格进行改造,各种店铺、门楼标识统一,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完成巴山假日酒店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两个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的可研报告,并通过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等部门的批复,正在筹措建设资金。
联系人:杨波
联系电话:0916-551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