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学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学生早恋。
4、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学生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6、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7、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
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8、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9、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10、因为有心事不合适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12、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在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1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14、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学生沟通呢?
1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
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第二篇: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超速行驶
2、超载,容易产生制动失效,小汽车也不允许超员行驶。
长时间踩刹车会使制动失效,所以在下坡路时应靠低档控制车速;
3、酒后驾驶,发生事故概率是不饮酒的16倍;
饮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4、疲劳驾驶;
1)精神不集中,乘坐人员不能与驾驶人员交谈以使其分神,沿途不能看风景;
2)注意收集路况信息,保持良好的视线,尤其夜晚行车,并保持车窗清洁;
5、无证驾驶;
6、违返交通法规 引申:交通法规中浸透着血与泪,全国交通事故中每1分钟1人受伤、每6分钟1人死亡;
1)闯红灯;引申:如果第一个通过绿色信号灯时,应减速慢行,避免与闯红灯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2)转弯不让行人;引申:机动车在十字路口应减速慢行;
3)转弯不让直行;引申:机动车在十字路口应减速慢行;
4)不按规定车道行驶;
5)不系安全带;
6)强行超车,会形成逆向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第三篇: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模版)
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一、学生早恋原因分析
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地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当前,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逐渐趋向低龄化,并且有的学生已不在满足于浪漫的约会和互递情书,而是发展到了“租室而居”的程度。从调查分析来看,有成绩较好的(占少数),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占多数)。学生早恋,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生理因素:性早熟是学生早恋的内部生理原因
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是学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生理前提,生理上的快速变化和渐趋成熟,促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知识的丰富、性意识的觉醒唤起他们朦胧的早恋心理。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开放环境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也在逐渐提前。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学生群体中异性交往的几种主要心态是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1.渴望纯真的友情和爱情。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现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相互往来的异性同学之间,他们大多数既渴望纯真的感情,又希望学业有成。(这属于上面提到的少数人)
2.变态的竞争心理。在校园中有部分学生存在希望有很多男生或女生追逐以表明其漂亮、潇洒的虚荣心理。(多为女生)
3.炫耀心理。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学生过早地或不适当地把谁先找到对象,谁的朋友漂亮等,作为炫耀资本。(多为男生)
4.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打算在校期间谈恋爱,但由于周围同学的“样”,甚至一些“好朋友”的撮合,也开始了行动。
(三)社会因素
1.社会中某些不良刺激是学生“早恋”现象的催化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关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学生思想之中。以描写爱情、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一时间充斥了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不少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使不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生活非常渴望,并希望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的爱情生活。
2.家庭的变故。
通过调查,早恋中的大部分学生往往是父母离异或不和,大人不负责任和生活上的随意影响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是单亲,得不到家里大人的关心、爱护,转而向异性求助,互相安慰,互相关心,这样导致早恋现象产生。
3.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和失误。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采取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子女的交往横加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这样,造成子女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只好在家庭以外的异性朋友那里寻求慰籍。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削减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单调,校园生活枯燥,使学生过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另外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而学生对性问题又急于了解和渴求的,这样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性场面的描述填补
了这一空白。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分析学生早恋原因,找到正确处理学生早恋的对策,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一)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问题,因此男女生在交往中应注意:
第一、交往应自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第二、交往应适度。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因异性交往而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
第三、交往应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交往应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在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二)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教师应告诉学生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三)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教师在学生中的相对权威,学生尊重教师的意见。然而早恋是一处敏感地带,有早恋现象的学生在师长面前也会矢口否认,他们不愿教师总盯着这档事不放,谈多了会误认为教师有意找茬。教师可在双方已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氛围中,询问一些学生情感发展的细节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参加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评价一下那位同学,要尽量说优点,说明你也是很欣赏他的,但必须注意你的话语导向,学生会在你的话语导向下,对自己的早恋问题也会有一些与以前不同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得尊重理解学生,而且要把握好谈话的方式,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当事学生的主动性。
(四)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住,是青春期教育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害怕异性交往有导致早恋增多,有些学校和教师人为地在男女生间高高筑起一条“三八线”。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越禁越多。异性交往既可萌发初恋的情感,导致早恋的发生,亦可以使初恋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究竟朝那一方向发展,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性交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要教育男生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使他们明确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教育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间身体各部分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使人想入
非非。应教育学生在同异性交往中力求广泛忌讳单一,与异性的交往,应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学生情感出现迁移
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这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辩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就易陷入低级趣味之中,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学校应及时地引导他们的意识和兴趣,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上。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能量得到释放。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感得到迁移,及时矫正早恋行为。
(六)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日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在发生前,都会有预兆,都会流露蛛丝马迹。因此,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七)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个体的教育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早恋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善社会大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家长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子女的早恋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确早恋是子女生理发育成熟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和指导好子女与异性的交往。要善于把孩子对性的好奇迁移到健康、有益的方面。为他们开辟新的天地;最后,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学生正确分辩外界的信息,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指导,争取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实效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第四篇: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小麦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总结
小麦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比去年明显偏轻,特别是麦蚜发生较去年大大减轻。麦蜘蛛在部分山区旱田发生较重,白粉病和纹枯病发生均较去年偏轻。我市各级植保部门仍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的原则,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防治工作经验,确保今年夏粮的安全和丰收。
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小麦病虫害由于春季前期干旱少雨,温度相对偏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基数积累,病虫害发生时间一般偏晚,白粉病见病时间偏晚15天左右,纹枯病前期基本没有形成发病高峰。麦田红蜘蛛达标时间也晚于常年,麦蚜发生时间偏晚10天左右。春季降水和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不符,也不利病虫害后期的孳生蔓延,4月份降水偏少不利白粉病发生,5月上旬降水集中偏多且低温在小麦扬花期前,不利赤霉病和麦蚜基数增生,温度没有明显大幅度上升阶段,致使蚜虫没有大发生温度支撑。综合发生程度3.1,发生566万亩,虫害435万亩,杂草224万亩。
杂草:由于杂草生长期间干旱少雨,不利于杂草生长,全市总体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常年同期。章丘、历城由于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多山区旱田,受天气影响明显,发生2级,济阳、商河、长清3级,全市发生194万亩。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5株,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30株以上;长清区调查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3株,未
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25株;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田间春灌湿度增大,杂草危害加重,4月初杂草达到密度最高峰,较常年偏晚10天左右,历城章丘一般7-20株平方米,济阳、长清、商河一般15-45株平方米,最高134株。主要种类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雀麦,野燕麦,部分地块禾本科杂草密度较高,难以防除。
麦田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在我市发生程度综合为2级,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集中在南部山区旱田为主,后期由于天旱原因,部分浇水不及时平原地虫口密度也有所上升。其中旱地重于水浇地,黄河南重于黄河北,丘陵地重于平原地。稻茬麦以麦圆蜘蛛危害为主,其他以长腿蜘蛛危害为主。由于苗情好于去年,返青期水浇面积和追肥会增加,田间湿润和苗齐苗壮,同时化学除草措施减少杂草密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小麦红蜘蛛的孳生和蔓延。
冬前调查,山区旱田平均每市尺单行有红蜘蛛1-2头,虫源基数较常年偏低。返青后温度回升较快,山区旱田33cm单行有虫18头,平原水浇田33cm单行有虫5头,最高30头。虫口密度略高于常年。3月中旬气温波动较大,对其活动为害影响明显。平原水浇地一般2-10头,最高30头稻茬麦田个别地块33cm单行有虫最高达150余头,为麦圆蜘蛛。3月末虫口密度开始上升,水浇地相对偏低,一般5-30头,旱地旱田86~500头,最高800头,以麦长腿蜘蛛为主8万亩达到指标。4月上旬水浇地开始大面积浇水,水浇田浇水后密度自然下降。山区丘陵旱田170~723头,最高1200头,章丘旱田510~620头,最高905头。
由于天气干旱少雨,旱地或浇水不及时地块虫口密度一直上升,4月20日旱田280~746头,最高2200头。截止4月20日发生51万亩,防治51万亩,主要集中在济阳,平阴平阴镇、洪范池镇、安城乡,章丘旱田,长清旱田,历城中、南部旱田。章丘1级个别2级,长清、济阳2级,历城、平阴3级。5月初,济阳个别防治差的地块360头,最高582头;历城防治晚的地块550~600头,最高1200头。
小麦纹枯病:由于今年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天气偏旱,致使病情发展缓慢,发生期拉长。全市总体发病程度轻于去年、常年。章丘、商河1,长清、历城2,商河,章丘明水镇、相公镇,历城北部水浇田,长清孝里、归德、文畅、平安。今年返青偏晚,加上天旱接近返青时节历城、章丘未查到发病;长清、平阴病田率10~11%,病株率1~2%,最高4%;济阳、商河病田率18~20%,病株率7~13%,最高25%。其中商河浇水地块病株率15%,未浇水地块病株率5%,最高25%。全市总体发生程度轻于常年同期。这与冬季低温、种子包衣、宽幅精播、氮肥后移技术有关。病源基数低,不利该病的发生;3月下旬后济阳商河历城病株率有所上升,一般8~15%,最高30%,严重度1级,其他县市区病株率一直在5%一下徘徊。4月上旬一般病株率平阴、长清6~10%,商河、章丘、济阳、历城12~15%,最高38%。病情指数3~7,全市总体发病程度轻于或接近常年同期。直到4月20日病情一直没有大的上升过程,病株率和严重度及其缓慢上升,之间的浇水基本没有促进作用。截止4月末5月初全一般病田率章丘、商河5~10%、济阳、平阴、历城、长清18~30%;一般病株率13~25%,最高40%;病情指数5~10,最高18。其中
历城病田率25%,病株率25%,最高40%,病情指数18。5月上旬末降水55.8mm后,一般病株率平阴、章丘、长清、济阳10~20%,商河、历城33~38%;总体病情指数5~15,最高25。其中历城病田率25%,病株率38%,最高57%,病情指数25。
麦蚜:4月20日各县(市)区田间均已见蚜。轻于常年,重于去年同期。一般百株小麦有虫历城、济阳0.25~1头,章丘、商河、长清、平阴7~13头,最高21头。4月下旬全市平均气温为16.1℃,较常年偏低1.2℃,随后虫量一直徘徊不前,5月1日山区旱田平阴、章丘97~110头,最高180头。南部港沟、彩石等山区极干旱地区麦田百穗有虫550头,已开始组织进行防治。平原水浇地虫量偏低,一般百株小麦有虫长清、济阳、历城、商河10~35头,5月8日雨前蚜虫平阴长清麦蚜虫开始上穗,长清百株小麦有虫300~500头,最高1000头;百穗小麦有虫80~200头,最高400头。黄河北两县虫量低,上穗少,一般百株40-62,百穗10-20。5月7、8、9三日低温降雨大大压低了虫量上升势头,延缓了蚜虫发生达标时间,减轻了大发生的基数。5月22日开始进入高峰期,一般百穗小麦有虫长清、济阳50~244.3头,章丘、历城、商河650~985头,最高5000头;一般百株小麦有虫长清、商河800~1652头,平阴3150头,最高4300头。显著低于去年、常年同期。基本表现出高峰期偏晚,较常年偏晚5-7天,发生程度偏低,商河1级,章丘2级,个别3级、其他县市区5级。由于小麦生育期相对偏晚,植株叶部营养丰富嫩绿,蚜虫多上穗缓慢,直到5月26日才开始集中上穗,一般百穗小麦有虫长清、济阳1500-2000头,章丘、商河650~985头,最高2000头。截止5月31日全市发生289万亩,防治266万亩,防治时间多集中在5月25日后。
初步分析发生轻原因是前期低温干旱,不利于麦长管蚜虫在植株下部的积累孳生,5月上旬的降雨压低了基数,也相对抑制了麦二叉蚜的孳生,5月下旬温度上升幅度不明显,昼夜温差大,三日蚜变系数1.8,造成麦蚜高峰峰值不明显,小麦生育期偏晚,特别是黄河北地区生育期偏晚,下部叶片营养丰富,麦蚜不愿意上穗。
白粉病:4月下旬开始发现病叶,济阳其一般病株率0.4%,最高2%。5月初历城发现病叶,病叶率0.2%,均为稻茬麦田发现。比常年发生期偏晚、发生指数偏轻。5月中旬日雨后平阴也发现发病,病叶率有所上升,一般病田率历城10%,平阴20%,济阳25%;一般病叶率1~4%,最高8%。其中历城病叶率4%,最高7%。但病情指数一直偏低,相对常年仍较偏晚偏轻。5月下旬开始进入发病高峰期。一般病田率长清、平阴20~21%,历城、济阳25~28.6%;一般病叶率长清、平阴1~3%,济阳、历城3.43~6%,最高18%。其中济阳稻茬麦田病叶率39.7%。发生11万亩。5月下旬温度偏低,降水1.0mm不利其发生,后期田间郁闭小环境适宜发生,6月初一般病田率25~38%;一般病叶率平阴、历城2~7%,济阳、长清12~30%,最高38%。其中济阳稻茬麦田病株率100%,发病中心病叶率52%。全市发生21.2万亩。2级个别3级,济阳普遍发生,稻茬麦田尤为严重;集中在平阴、长清沿黄水浇麦田。
原因分析:3月全市平均气温为8.0℃,较常年偏高0.9℃。应该能够早见病叶,但是4月份干旱的天气致使田间浇水也不能使用田间小环
境适宜,另外今年小麦生育期偏晚也是一个制约条件。3-5月份降水少且不平均,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病害关键月份4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6.1mm,较常年偏少9.9mm,偏少38%。5月份各旬平均气温20.6℃,是基本有利白粉病发生的,一般旬平均气温超过22℃病害就基本停止发展。另外品种大多中抗也相对减缓了病害的流行发生可能。
地下害虫:春季4月中旬达到高峰期,济阳麦田麦苗死亡率1%,最高3%,一般在温度回升后,金针虫也开始上升危害。春季危害轻于秋季,以金针虫危害为主,蝼蛄蛴螬轻。
小麦赤霉病:截止6月6日全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汇总,历城、章丘、商河麦田田间尚未查到发病。平阴大部地块有零星病株;长清个别地块零星发生;济阳一般大田未见发病,仅稻茬麦田零星发生。发病地块一般病株率历城0.05%,济阳0.28%,最高0.5%。
5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55.8mm,较常年偏多42.1mm,偏多307%,是常年降水量的四倍多。各地旬降水量在22.4mm(长清)~110.2mm(章丘)之间。我市7日夜小雨,8日白天阴,8日夜小岛中雨,9日白天夜间均有小到中雨,气温13-19°C,10日白天小到中雨,夜间小雨,气温12到17°C。11日雨后立即转晴,温度回升迅速。
今年小麦生育期偏晚7天左右,5月7日市植保站在长清区平安镇调查,水浇地小麦已经85%以上抽穗,抽穗整齐,但大部分没有进入扬花期,黄河以北麦区开始逐步进入抽穗期。扬花期一般在10日后。
从大体环境来讲,大部分麦田没有满足扬花期遇雨三日以上条件。根据江苏省提出“湿段天气”的理论,从量的方面也不太适合,在
小麦生育期中出现湿段天气,小麦生育期是指从小麦抽穗50%至扬花80%后的5天内这一时期。即测量每日2、8、12、20时的空气相对湿度,当日气象观测中的2、8、20时的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14时的空气相对湿度达82%以上,并持续30小时以上,且该期内的平均气温达12℃以上。因为前期干旱的缘故,降水期间田间相对湿度不是想像的那么高,降水过程是间歇性的阵雨。另外降雨期间温度一直徘徊在13—17摄氏度之间,基本属于低温降雨。
一代棉铃虫: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20万亩,一般兼防。据全市各县区5月31日前后调查,全市平均每亩有残虫45.68头,其中章丘65.2头,商河52.7头,济阳略低32.4头,残虫基数平均较常年偏高20.56%,因为麦蚜防治力度偏小,对棉铃虫兼防效果差。据各县区5月30日调查,3龄幼虫占60%,4龄幼虫占30%,5龄幼虫占10%,发育进度较常年偏晚4-5天。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
市县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务认清形势,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小麦病虫害监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防控小麦病虫害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打赢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攻坚战,确保了今年夏粮安全生产。
一、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监测
及早动手,切实加强小麦病虫监测预警力度,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今年特别注意了干旱条件下易暴发的麦蚜、麦蜘蛛等多种病虫发生动态;高度关注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分别由蚜虫和灰飞虱传播的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等病毒病害也没有忽视。流行性病害小麦条锈病等病虫的监测工作,更是时刻没有放松,要求发现条锈病,要迅速上报,并及时消灭发病中心。在监控工作中加强了信息调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报、电话、互联网等形式扩大和加快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宣传,抓住防治适期,及时组织防治。
二、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一)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结合早春麦田管理,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草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促壮苗,提高作物对病虫害和冻害(倒春寒)的抗御能力。
(二)返青拔节期大力推广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抓住这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采取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省工省时,效果好。
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路药剂混合使用进行防治。特别是今年干旱条件下,气温偏高,麦蚜、麦蜘蛛上升早,发展快,今年作为重点防治
(三)早春大力推行化学除草技术。由于去年旱情较重,杂草发生程度轻,冬前化学除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水浇田面积大,利于草害发
生,今年主要强化了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抓住春季3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四)穗期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穗期是麦蚜、吸浆虫、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病虫害集中发生期。今年继续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即一次喷药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
三、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
专业化防治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减少农药污染,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需要。
我市小麦种植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病虫发生相对集中,可选用药械种类比较多,适宜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特别适用于麦蚜、条锈病等暴发流行性病虫的防治、大规模的化学除草和“一喷三防”。今年我市大力推行全程承包模式开展专业化防治,充分发挥现代农业项目、专业化防控体系项目等所扶持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积极组建反应快速、防控高效的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组织防控,确保了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危害损失。
四、加强组织领导
小麦病虫草发生种类多,面积广,繁殖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各异,防治的时间性和技术性强,防治难度大。今年遇到罕见的秋冬春三连旱,全市人民为确保夏粮丰收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决不会再因病虫危害造成大的损失。因此,我市加强了对小麦病虫监测防治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协同作战,做好工作。
一明确责任,加强督导。在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统一协调防治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防治效果。
二要做好小麦病虫草综合防治示范。紧密配合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我市项目县(市、区)建立万亩标准化防治示范区,加大示范展示作用。
三做好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工作。成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传工具传递病虫发生信息,搞好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知识的宣传;广大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技技人员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进行防治,为今年大旱之年再夺夏粮丰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初中生早恋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早恋的原因分析
学生早恋的根源到底在哪?为什么会越来越低龄化呢?通过我的观察、分析和与学生的交谈,我觉得学生早恋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型和主观型两种。
一、客观原因
1.身心的发育: 初中生虽然较高中生小,但毕竟在逐渐成人化。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一些学生开始出现青春期的躁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此期间,学生对性、对异性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又缺乏选择和分析比较能力。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开始关注异性,开始产生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一旦坠入情网,就海誓山盟地渴望将来结合在一起。
2.各种传媒的过度宣扬: 现在是个信息化时代,学生能接触到的传媒非常多,电影电视、图书报刊、音乐图片、游戏动画,不一而足。而这些传媒呢,好像越来越信奉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性质什么情节,好像没有爱情就不成戏,没有爱情就找不到受众,爱情在传媒中就如夏天的洪水,泛滥成灾。更有甚者,连以几岁小孩为主要人物的动画片、童话故事,都得非来点“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之类的“荤菜”不可,动不动就是“谁爱上了谁”、“谁又被心上人抛弃”。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既然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得,我为什么就做不得呢?做!我也试试!——早恋就这样越来越早、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这些传媒中,那些只求利润不讲公德的不法商出版发行的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危害最大。它们投未成年学生之所好,肆无忌惮地毒害着祖国的花朵。
3.学校教育的滞后与苍白:学生渐入青春期,对爱情有了憧憬与向往,这时,是最需要最具教育功能的学校及时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的。但是,就在学生处于这种青春期的焦虑和躁动状态时,基于传统文化禁锢的原因,中国的学校教育都很注意回避“性”和“爱情”之类的话题,甚至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觉得这是羞于启齿不该搬进课堂的问题,根本没有正确地“预防”。因此,性教育和爱情观教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等到早恋甚至早婚问题都成为事实了,才消极地、被动地去劝说、批评、责难、处分,话语苍白无力,手段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还只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痴想的,便开始由“想”而“做”;做的呢,最初还只是在暗地里“谈上了”,后来,就毫无顾虑地公开亮相,闪亮登场了。
4.家庭的不良影响: 现在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他(她)们在家,缺少年龄相近地位平等的兄弟姐妹与同伴,有满肚子“年轻人的话”却没处诉说,他(她)们想要有个能与之交心的同辈却不可能;他(她)们接触到的异性,除了父母再无别人,他(她)们无法了解到异性的世界,但他们又希望了解。在此情况之下,有的学生便试图通过谈恋爱的方式得到满足。
随着成年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父母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子女无论归谁抚养,都得不到完整的家的温暖和关爱。这就完全可能促使
一些还“不省人事”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通过谈恋爱的方式,去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家”的感觉。据了解,早恋的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孩子所占比重最大。另外,父母的经常争吵、在性和婚姻方面的不检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愚蠢、简单、粗暴等,也可促使学生在家外的异性身上去寻找关爱和体贴,从而导致学生早恋和低龄早恋。
5.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非正式学生群体一旦形成,就具有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群体对其成员往往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其成员行动一致;若某个(或少数)成员不与这个群体一致,这个(或这些)成员就有可能被群体孤立甚至排斥。如果一个非正式学生群体中,早恋的人占了多数,那么,个别或少数没谈恋爱的成员,为了与大家“保持一致”,就不得不赶紧去找一个“对象”来谈着,否则自己就可能在这个圈子里呆不下去了。
6.爱情美的诱惑: 纯洁的爱情是美好而神圣的,令少男少女们仰视和渴望。恋爱双方的深情拥抱和亲热接吻,是很有诱惑力的。影视中那些差点定格的拥抱与亲吻,早已在一次次的反复强化过程中,定格在少年男女的心中,时时地撩拨着这些不谙世事的少年男女的心。初中生的自制力能有多强呢?在这梦幻般美丽的强大诱惑之下,早恋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主观原因
1.好奇心的驱使:初中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好奇心都很强。对于自己还没有经历过的、却又在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或读到的、能叫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甚至以死相许的恋爱、婚姻方面的故事,初中生们都感到新鲜、刺激。出于好奇,有些胆大的便想尝试一下,想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来搞明白究竟爱为何物,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2.思想的幼稚: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浅,很多想法很天真幼稚。比如,有的学生看见某个同学容貌娇好,或者很有气质、才气,就心生爱慕,私下崇拜,开始暗恋,继而大胆“追求”。其实他们不知,这是把人人都有的爱美之心狭义化了,狭义为爱情。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和异性同学在一起,以为只要自己身边有几个异性同学,自己就是有本事有魅力的,就感到自己身价高,有面子,有的甚至还以自己能有女(男)朋友而四处炫耀。其实,这是他们价值观缺失和理智缺乏的表现。
3.精神的空虚与无聊:一个人的精力是一定的,如果这方面花的精力少了,在其他方面花的精力就会多些。一些没有远大理想只想混天度日的人,一些因基础太差找不到自信的人,一些深受社会上地痞习气熏陶的人,花在学习等“正当的事情”的精力是很少的,那么,大量的剩余精力放到哪儿去呢?由于内心的空虚,他们感到生活无聊,便故意捣乱,寻求刺激。在众多的不轨行为当中,谈恋爱是他(她)们最喜欢的。因为,在“恋爱”中,他(她)们可以从恋人那里得到在其他人身上得不到的理解、尊重、同情、爱慕,他(她)们空虚的内心可以得到一丝丝充实和慰藉。不信你看,早恋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