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5篇

时间:2019-05-13 11: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

第一篇: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正确、熟练地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基本步骤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重点: 应用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难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台,今年购买台,依题意得

方程:

二、探究新知

探究:如何将方程 x+2x+4x=140 转化为x=a的形式,求出方程x+2x+4x=140的解?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归纳:解形如ax+bx=c的方程步骤是:①;②.三、应用新知

例解下列方程:(1)9x—5 x =8 ;(2)4x-6x-x =-15;

解:合并同类项得:=,解: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 x.系数化为1,得 x.(3)7x2.5x3x1.5x15463

解: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x.四、发现总结

1、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分析、设、列、解、写。

2、解形如ax+bx=c的方程步骤是:。

五、当堂检测解下列方程:(1)6x —x = 4 ;(2)-4x + 6x-0.5x =-0.3;

(3)3x1.3x5x2.7x12364.六、总结反思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正确、熟练地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基本步骤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习重点: 应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难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及用移项解方程。

学习过程:

二、自主学习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本,这批书共有;每人分4本,需要本,减去缺少的25本,就是这批书共本,这批书是一个定值,因此可得方程:。

二、探究新知

探究:如何将方程 3x+20=4x-25 转化为x=a的形式,求出方程x+2x+4x=140的解?

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后移到,叫做。

移项的根据是:。解方程 3x+20=4x-25 的一般步骤: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 得.--------

系数化为1,得x.-------

归纳:解形如ax+b=cx+d的方程步骤是:①;②③.三、应用新知

例解下列方程:

(1)5x83x2;(2)3x7322x。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四、发现总结

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后移到,叫做移项。

2、解形如ax+b=cx+d的方程步骤是:①;②③.3、注意的是:移项与加法的交换律是同的,移项要符号。

五、当堂检测解方程:(1)x23x;(2)6x74x5;

(3)1

2x63

4x;(4)x2x12

3x;(5)x3x1.24.85x.六、总结反思

第二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含去括号、去分母)。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P/89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1)设未知数: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相等。(3)列方程:3x+20=4x-25(4)怎么样解这个方程?怎么样才能使它向x=a转化?它的依据是什么? 给出了移项的概念: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2、判断题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1)从5+x=10得x=10+5;()(2)从3x=8-2x得3x+2x=8;()(3)从3x=2x-5得3x+2x=-5;()(4)从2=-5x+1得5x=1+2;()(5)从1-2x=-3x得3x-2x=-1。()

3、例题

解方程 3x+7=32-2x

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三、练习

(4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导学案92-93页。

1,5x83x2;

2,3x7322x。

3,x3x1.24.85x

4,x2x

5,6a82a35a

6,57y4y16

12x 3

老师巡视学生做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移项的过程中将含x的项和常数项弄错)小结:含未知数的项通常放在等号的左边,将含未知数的项合并;常数项通常放在等号的右边,将常数项合并,最终化成形如“xa”的形式。移项的实质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1,本节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步骤有①移项,②合并同类项,③系数化为1 2,移项时要注意,移正变负,移负变正。

五、作业:全效学习71-72页。

第三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艾玉霞

廊坊市香河县第五中学 065400

一、内容与解析 1.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内容核心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内容的核心,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运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等式两边的多项式合并成一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合并同类项是后续解方程经常应用的步骤,并且在学习其它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时都要经常使用。

“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的始终,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的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列方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实际问题引入增强学生的兴趣,慢慢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基本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化归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x=c的方程,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会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价值。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合并同类项是应用乘法分配率,给定一个方程,能够准确的进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某校三年购买计算机台数的研究,建立ax+bx=c类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解这类方程;在“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价值。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学习了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知识和发展水平一般,但整体学习气氛较浓厚,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三)例题示范,巩固新知。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五)小结。

(六)作业

五、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分析

化归思想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标是最终得到x=a的形式来体会具体的解法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培养的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出示一首古诗 太阳下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

一半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 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

提出问题,你能用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吗?

设计意图:用古诗导入,使学生在轻松与新颖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2.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师生活动】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有一名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为后面讨论方程的解法的引子,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悠久的历史。3.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审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说出你的理由?

(2)那我们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第一步应当先干什么呢?(3)未知数设了,下一步应该做什了呢?(4)列方程的根据是什么?本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所列的方程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分析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师指出“总体等于各部分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实际就是列方程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体会列方程的一般思路,以后可以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解新课

问题2 观察x+2x+4x=140等号左边的三个代数式有什么特点?怎么合并同类项?合并的结果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观察这个方程的结构特点,去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解方程的积极性,渗透化归的思想。

问题3怎样才能将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呢?

【师生活动】:教师指出此时方程变成了7x=140,我们要求的是x而不是7x,如何求出x?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强调,7x的系数是7,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都除以7后得到了x,此时x的系数是1,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系数化为1。“系数化为1”指的是使方程的一边ax化为x,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设计意图:理解系数化为1的理论依据是等式性质2,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师生活动】:教师用课件展示这个方程的具体步骤,以及这个问题1的具体解题过程。

x+2x+4x=140 ↓ 合并同类项

7x=140 ↓ 系数化为1

X=20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而采取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化的思想。

问题4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是应用乘法分配律。问题5以上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进行总结整理。

设计意图: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想。

问题6对于问题1,如果所求问题是求去年购买数量?或者是今年购买数量?应如何设未知数呢?是设去年购买数量为x台。或着设今年购买数量为y台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对于实际问题中所求的问题,有时可以直接设所求问题为未知数x,有时可以间接的设未知数,分析比较多种解决方案中的简易,找到最简方法.

学生练习

1.小明在解方程20x-28x=-6-10时,是这样写解的过程的:-8x =-16 = x = 2(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2)应该怎样写?

2.判断下列各题 打“√”或“×”(1)-3x+7x的结果等于10x.()(2)解方程2x+x=9时,合并同类项得,3x=9.()1(3)解方程 x4 得,x=2.()2(4)方程x-4x=15的解是x=-5.()(5)方程-x+6x=-2-8的解是x=-1.()(三)例题示范,巩固新知

例1 解下列方程

5(1)2x-x=6-8(2)7x-2.5x+3x-1.5x=-15×4-6×3 2

【师生活动】:学生口述解题,教师板书规范思路、格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将方程一边含未知数的项,另一边的常数项,分别合并成一项。使方程化成ax=b的形式,两边除以a,将方程化成x=a/b(a≠0)的形式。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下列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A.3a+3b=6ab B.3m-2m=1 C.2y+3y+y=5y D.1x+3x=210 的解为()2A.x=20 B.x=40 C.x=60 D.x=80 m-1.5m=0 22.方程.已知x=2,y=1时,kx+k=y+5,那么k的值是_______ 4.关于x的两个方程5x- 4x =3与ax=120的解相同,则a=_______。5.若4x-5x与-3+7的值相等,则x=_______ 6.解下列方程。

1-3x+ x=10 7x-4.5x=2.5×3-5 5x-2x=9 0.5x+1.5x=7 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

(五)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你今天所学方程的特点是什么?解这样的方程有哪些步骤? 2: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对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养成反思的总结的习惯。

(六)作业

教科书习题3.2第1题6题

教学设计说明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以一首古诗引入,新颖活泼,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介绍数学史上对解方程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既为后面讨论方程的解法的引子,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悠久的历史。

在对问题1的的教学时,让学生掌握“总体等于各部分之和”是一种基本的等量关系,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由学生思考,列出方程。对于方程的解法,让学生观察思考方程的结构特点,如何转化成x=a的形式,自己尝试获得方程的具体解法。通过学生反思解这类方程的步骤,思考解方程时“合并同类项”作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理论依据。另外我对问题一通过改变所求问题,渗透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的多样性和如何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例题由学生口述解题,教师板书规范思路、格式,目的为了提醒学生解题的规范性。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就是将方程一边含未知数的项,一边的常数项,分别合并成一项,使方程化成ax=b的形式,两边除以a,将方程化成x=a/b(a≠0)的形式。渗透化归思想一直贯穿于解方程的整个过程。

接下来通过练习来反馈。我设计了一些练习,从合并同类项、已知某些字母的值代入法求未知数的值、两个方程同解、两个代数式的值相等来求未知数的值等多种方法巩固解方程的知识。通过改错、选择、判断、具体解方程等多种题型对学生加以训练。

接下来学以致用来解答古诗中所求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前后呼应,有问有答。

最后通过小结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

第四篇:(教学反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_教学反思

宁陕县蒲河九年制学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三课时“移项”

教学反思

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九年级

教师:唐志康

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列代数式、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整式加减运算等基础知识之后来学习的。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教材在第3课时结合这一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2)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移项”法解方程)。

首先用教材问题2说明什么是移项,再安排例3教学,给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巩固、提高、拓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 “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成功方面:

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2、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分析应用题,列方程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用移项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绝大多数学生会解形如“ax+b+cx+d”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

5、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大多数学的较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帮助学的较差的学生,精神可嘉。

7、教学中注重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8、本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少数学生不理解移项的概念,移项时不变号,导致移项出错;

2、学生独立完成题量不多,主要是学生做题速度慢;

3、虽然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联想→猜测→类比→归纳,但大胆放手不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4、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还不够;

5、课堂练习方法单一,且没有梯度,没有给优秀学生提供机会。

6、学生做练习时不细心,出现常规错误,做题的正确率较低;

7、由于学生基础差,配合不够默契,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一般。

第五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能参加这次说课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合并同类项与”。以下我就五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3.2节第1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教材在第一课时结合一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

(2)如何解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本节教材安排上,首先提及在数学史上对解方程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即生活在约公元825年间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所著的《对消与还原》一书,提问“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作为后面要讨论的内容的引子,在本节内容展开中引出问题1以及“合并同类项”,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一种新解法,然后再安排例1教学,予以巩固提高、拓展。

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列代数式、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合并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整式加减运算等以前所学知识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应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探索方程的解法.2、情感态度目标: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3.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5.美育目标

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

会用“数学建模思想”、“化归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设想

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设计思路:、1.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讲解——巩固练习”的模式展开教学。这样设计,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推理、论证、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手段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主动观察→分析→思考→比较→探索→归纳→例题探索→练习挑战→巩固提高→总结。

四、教学程序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1、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探索规律,总结方法:出示引例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会应用,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过对问题1解方程中“ '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探究,让学生加深认识,掌握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的实质,感到学习它的重要性、必要性。

3、例题讲解:对于例1,首先鼓励学生试着解方程,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鼓励。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把错误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组织交流。最后规范书写格式。

教师指导与板书,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进一步理解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能,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分层次练习,及时反馈、巩固提高、拓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男好生分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归纳解方程的方法及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五、反思

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与同学交流、反思等,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每个问题的设计都以问题串的形式前后联系,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再通过探索交流、反思、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样的安排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下载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