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方法论问题-

时间:2019-05-13 11: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法方法论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法方法论问题-》。

第一篇:民法方法论问题-

民法方法论小短文

█杨羽

一、什么是民法方法论

首先,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理论研究和知识运用的途径。在希腊语中,方法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哲学上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而法学方法论是法律学者们长期关注的基础性理论,也是法律人运用法学专业思维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法律条文浩如烟海,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学方法,面对案例将无从下手。

具体到各个部门法则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对刑法学来说,最重要的方法论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所谓刑法教义学,是以刑法条文为教义,对其不加质疑的接受,同时以特定的构成要件体系加以分析的体系化的方法论。只有法条而不成体系,不是刑法教义学,只有理论体系而脱离刑法条文也不是刑法教义学。

民法方法论和刑法方法论类似,共同点在于以分析问题、解决案例为使命,以法律规范为基础,采用体系化的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形成。即,民法方法论和刑法方法论都具有规范性、体系性和逻辑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民法方法论就是民法案例分析法。

二、民法方法论的体系

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民法方法论主要有两种分析法:一是法律关系分析法,一是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所谓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逻辑三段论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法律关系被德国学者梅迪库斯称为“私法的工具”。确定是否存在法律关系、存在何种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如何,是每一个民法的学习者和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是德国学者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始于萨维尼,其特点是演绎法和体系化,不同于英美法系所采用的归纳式思维。其考察以当事人的请求权为基础展开,因此首先探讨请求权的问题,再探讨请求权的基础,然后分析案件的事实是否符合请求权的基础。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和法律关系分析法相互补充,两者相互独立,又互有交叉,不可偏废。

三、民法方法论为什么重要

首先,法学方法是民法理论的活的灵魂,作为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沟通理论和实务,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民法学者还是实务人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民法方法论,才能更好地对民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好的方法论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法律思维,形成法律人的思维方法。

再次,民法方法论的运用有助于司法人员正确地适用法律,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

第二篇: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

文章标题: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

一、引言

谈到中国式管理,人们就会联想到易经、孔子、道、仁义等,甚至有学者把中国式管理分四类:由儒家思想及于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的经营谋略;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管理人员个人修炼。但无论哪一类、哪一种管理思想,无不涉及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无不出自于古代中国的政府

管理社会的思想。而且,如果说到真正具有“企业”意义的组织,最早也不过是近代史上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开设的工厂或企业,而在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里,对于“组织”的概念除了“家”便是“国”了。因此,中国的管理思想脱离不了政府管理社会的窠臼,其思维结构、思维模式必然也带有这种痕迹。

另外,雷原先生指出,“研究中国式管理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开始,只有抓住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最深层次的理念、价值观,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而且他认为,要真正了解、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农耕文明的特点。了解这种农耕文明为什么会导致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管理思维结构、思维模式?

还有学者研究得出观点认为,中国人的某些思维结构的特点不利于大规模组织的生产。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韦伯,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新教伦理,而中国却缺乏这种宗教背景作为发展的动力。还有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讲到,中国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因此在超越家庭以外的大型企业中,是一种低信任度的文化,缺乏量化思维,不善团队合作等等,那么中国企业的前途何在?这种单向度地批判中国文化传统的做法,对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深究中国式管理的内在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

因此,对中国式管理模式的讨论,必须从其内在的思维结构、思维模式之特征开始,因为这些是构成中国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存在的最大理由。

二、集权式管理的思维结构和模式

由此,我们将开始来探讨农耕文明下的思维方式的特点,首先,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基础,然而,每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极不相同的。尤其在生产力发展处于程度较低的阶段,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很大,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环境的不同自然使一些民族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于从事农业,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从事商业、贸易。这样,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有的民族具有封闭性,而有的民族则具有开放性,如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就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其次,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而中国长期处于小农自然经济的形态,这种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的。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是重农轻商的传统,因为只有农业可以循环生产,只有农业是可持续性的恒产,而有恒产才有恒心,社会才有稳定。虽然也有商品交换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上的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在很长的时期都受到压抑。因此在自然经济成长下的农业文化,有一种求稳定的心理和观念,这是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价值取向。

再次,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在我国古代,奠基于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所以,不同的政治生活结构,就创造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培植不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心态,形成不同的政治观念,也就造成不同的政治文化。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文化确实与现代政治文明所强调的民主、独立、自由等格格不入,但从另一方面看,在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政府管理思想,在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组织管理中维持了那么长的历史,这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其合理的内核不应该被忽略。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构成理论,在农耕社会中,人们要取得理想的收成,必须具备有关天气、播种以及收获贮藏等方面的丰富知识,而在古代以父系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情况下,此类知识往往靠家族内部的代相传承。因此祖先不仅具有血缘传递的属性,还兼有农耕社会的经验传递这一属性。滋生于农业社会的孝道理论于是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孝养,二是继志述事。

《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实际上,有关于“人”的原初观念,就是农业社会中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合体,也就是说,人的构成与天地父母是分不开的,人既是天地的造物,又是父母的造物,于是人便成了天地二元和父母二元的结合体。这种自然及

第三篇:浅议我国民法执行难问题

浅议我国民法执行难问题

摘要:民事“执行难”,是困扰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得一个突出问题, 曾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和火热的讨论。对民事“执行难”之产生原因和对策的研究有许许多多。但是现今民事“执行难”却仍然为司法系统之顽疾, 成为司法机关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成为胜诉一方当事人惴惴不安的心头之石。因此, 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民事“执行难”现象之本质及其根本的解决之道, 重新审视司法系统特别是民事执行机构在解决民事“执行难”这一问题中所应扮演之角色和地位。

关键词:执行难,原因,对策

正文:法律的真谛在于法律的实现,作为法律实现途径之一的民事执行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民事执行难是困扰司法工作的难题之一,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强对司法公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执行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普遍关注。

“执行难”的表现

第一,近几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交往的不断增多, 当事人之间因权益纷争而涉讼的案件大量增多, 但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债务人越来越少, 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法院工作的运行体系虽实行了审立、审执、审监的三权分立, 但执行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审执分离机制还很不完善, 执行乱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某些审判人员审执不分, 审结的案件既不移送执行, 也不告知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 致使大量可以及时执行的案件错过执行的黄金时间, 逐渐形成了悬案、难案, 给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二, 有些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 置生效的法律文书于不顾, 置对方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困难于不顾, 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 能拖则拖, 能避则避, 有的甚至暴力抗拒执行, 致使执行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三, 执行工作举步维艰, 协助执行和委托执行难求。一方面, 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单位和部门妨碍执行。有些单位不依法履行协助义务, 对执行工作不予积极配合支持。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 需要请求有关部门如工商、房管、土地、车管等单位协助,而这些单位往往变相妨碍执行。有些单位和部门拒绝或阻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 有的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收入、移交有关财产, 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过户手续等。另一方面, 地方司法保护干涉执行。法院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可在实际执行中, 法院之间配合不够, 有些委托执行案件往往石沉大海, 杳无音信。更有甚者, 有的擅自改变委托执行内容, 有的借种种理由推诿执行。

第四, 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及执法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法院的大中专毕业生, 其中大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但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经验较少;一部分是军队转业干部, 他们的政治素质较高, 组织纪律观念较强, 但不熟悉司法审判业务。

“执行难”的种类

执行难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因此探讨形成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分清其原因之前先理清其种类。在实践中,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被执行人是处于困难中的国有企业。虽然它拥有可供执行的机器和厂房等财产,但由于经营亏损,资金紧张,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拖欠职工工资,拖欠各种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难的问题便凸现出来:若强制执行机器和厂房,必将导致企业无法生存,职工下岗,进

而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若不进行强制执行,那么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必将受到损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一批国有企业暂时困难,如果只有一两个困难企业,也就算不上“执行难”了。

二、被执行人是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政府,具有最起码的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不可能完全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当地方政府不自觉履行判决义务,需要强制执行的时候,无论是民法院,还是执行人员,均感到一筹莫展,无处下手,因为,当地政府具有对当地人民法院人财物的控制权,执行法院无法展开执行程序,“无力”强制执行。究其原因,有法院体制不顺的因素,有官本位意识的影响,有法制意识淡漠、法律权威不强等原因,概括来讲,就是转型社会中的官僚主义社会和警察社会余毒在妨碍执行工作。

三、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执行中要保护被执行人的生存权,给被执行人留下必要的生活必须品,所以当被执行人生活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既使执行标的数额并不大,但执行却非常困难,因为债务人的履行能力非常有限。通常这种案件也不能终结执行,因为被执行人还有预期收益,而中止执行只是暂时的停止执行,不能算执行结案这样的一个案件往往要拖好几年,债权人筋疲力尽,被执行人疲于奔命,造成执行难的产生,由于这种情况在农村,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大量存在,于是便会产生大批的执行难案件,如果完成了社会转型过程,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该类案件便会大大减少。

四、被执行人法律观念薄弱,妨害执行。虽然法律明确规定了制裁和惩罚抗拒执行的措施,但是由于执行力量的局限,由于法院与公安、_______检察机关协调机制不顺,这种案件一般是不了了之,如果要去追究暴力抗法拒不执行人员的刑事责任,阻力重重,困难重重,然而暴力抗拒执行的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制裁的惩罚,不仅使执行人员自身的人事安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起码的保障,使执行人员产生消极的执行意识,而且还会滋长了抗拒执行,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产生“正不胜邪”的负面影响,更加剧了执行难的境况,这种形式的执行难虽然与被执行人的法制意识淡薄有关,但主要是由于法制体制所造成的有关职权机关的失职造成的,这也说明了我国目前尚不是严格的法制社会。

“执行难”的原因

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立法不完善的原因, 也有执行体制的原因, 还有执行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执行员的素质, 以及对强制执行规律的研究欠缺等原因。

首先, 我国的强制执行立法不完善。由于现行的强制执行程序包容在民事诉讼法中, 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仅规定了30个条文, 如此少的容量必然导致规定过于原则化, 缺乏操作性, 也必然导致强制执行制度的不完备和执行中的无法可依。例如,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可以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以及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等措施, 但如果当事人隐匿、转移或者挥霍了作为执行标的的钱款或财产, 人民法院则无能为力。同时, 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了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 但如果上述单位拒绝协助执行, 人民法院则束手无策。再如, 民事诉讼法在执行程序中规定有执行异议制度, 即/执行过程中,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 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 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 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民事诉讼法6 第三百零八条)这一规定仅仅是针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所设立的制度, 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案外人对程序问题提出异议的情形却没有规定。

其次, 执行体制不健全。从执行体制上看, 执行机构内部没有形成分权制约机制, 外部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执行机构的职责、权限不清,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执行难现象的发生。具体表现在: 一是执行机构和审判机构权责划分不明确而相互扯皮、引起争端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仍存在重审轻执现象;二是执行机构内部的执行命令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三种

权能, 形式上看已经分别行使, 但这种分立很不彻底, 往往是由执行实施人员说了算, 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并未真正建立;三是横向的同级执行机构之间关系松散, 相互配合协调不够, 相互牵制的情况经常发生;四是纵向的上下级执行机构之间分属不同的法院, 因而监督制约乏力、集中统一不够。

第三, 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审判方式改革, 公开审判保证了案件在审理阶段的公正。执行工作是对裁判结果的最终实现, 较之审判工作, 它更需要提高工作透明度, 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 执行工作透明度不高, 基本上是/暗箱操作。当事人在提交了申请执行书后, 对执行的具体工作便不再过问, 也无权过问。对于自身权益能否被实现, 他们毫无把握;对于自身权益如何被实现, 他们也毫不知情。除了对当事人不公开外, 执行工作对社会公众也同样不公开。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必然导致权力 被滥用。执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加剧了执行工作的不规范和随意性。

第四, 执行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 执行队伍普遍量少质弱, 地位较低, 执行人员斗志不旺。有些执行人员政治素质差, 缺乏抵制社会上不良因素的能力, 从而知法违法, 执行人员不执法。有些执行人员业务水平低, 办案能力差, 使本来就难以执行的案件难上加难。此外, 法院通讯、交通装备力量的薄弱也加剧了执行的难度。

第五, 执法环境差, 工作干扰大。除了上述原因外, 整个社会环境给执行工作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 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 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还很淡薄, 所以执行的法律环境并不好, 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成为执

行工作的拦路虎。一些长官为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 以政代法, 以权压法, 阻挠执行, 尤其是那些作为地方经济命脉的企业, 更是成为重点保护对象。由于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部门, 法院对行政干预奈何不得, 无力抵制保护主义。此外, 社会上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协助积极性, 有的不但不依法协助法院执行,而且还处处设障碍, 百般刁难, 这对执行工作无疑是雪上加霜。当然, 被执行人的法律观念不强, 法学界对民 事强制执行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缺乏等等, 也是重要的原因。

“执行难”的对策

完善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体现。对于公平正义的解决与司法效率的提高,权利人权利的实现,法治的进步,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对执行标的物予以有效的控制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前,应该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彻底的清查,并进行相应的保全措施,任命财产管理人管理其财产,防止债务人为躲避债务,将财产隐匿,转移,给最后的执行造成不便。

第二,加大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管理力度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下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其有保护主义的行为,应该立即予以制止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对于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予以赔偿;造成重大影响的,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完善执行工作体制在执行工作中,通常要涉及众多领域。而各个领域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协作,是执行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方式。因此,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进行。对于不履行其义务,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四,完善执行救济制度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执行不能的情况。该行为的出现会对相对人造成损害,而相关人员却无过错。在此种情况下,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救济制度,从而将相对人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可以从国家财政中进行拨款,按比例给相对人的财产予以补偿,使其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国“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团结。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经说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

命在于法律的实现,若离开了法律的实现,法律对人们来说,就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因此,建立科学、文明、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经济的民事强制执行制度,使其能够在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尽快依法实现,能够对恶意逃债人方面产生巨大威慑作用,让拒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付出比自觉履行义务大的多的代价。此外,对确实没有能力履行义务的债务人,也能在依法执行的基础上体现出人文关怀。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改革我国司法体制,完善法律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法律权威,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 1] 刘娟, 方家俊.论民事执行制度相关问题[ J].南京师范大

学法学理论版, 2006,(2): 55.[ 2] 王峰, 郑俊义.国外信用制度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问题

研究[ 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8).[ 3] 马宏伟./ 执行难0 现象的法律透视[ J].中南民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1).[ 4] 邹川宁.民事强制执行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

社, 2004.

第四篇: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方法论问题探讨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方法论问题探讨

考号:姓名:翟明华(内容摘要)

本文从技术方法论的概念出发,对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技术方法论对指导信息系统开发过程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其在开发实践中的实现技术。

(关键词)信息系统方法论系统开发

一、引言

自从六十年代美国IBM公司的两位专家提出结构化设计方法以来,对推动信息系统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过程一直被视为带有一种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 它由一系列活动的步骤组成, 这些步骤导致软件的开发并逐步形成系统。结构化的方法即为可计划、可严格定义研制步骤的方法,因此,通常又把按这种方法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过程。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 结构化的系统研制方法在系统研制方法论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多数的系统开发都是按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的,但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 顺序任务流的思想过于理想化,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不相一致,且研制周期长;此外,对于生命周期过程中隐含的假设也提出了异议。因此,有必要对MIS开发的方法予以重新审视,无论对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方法及方法论的一般概念

所谓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指解决思考、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思考问题,有思想方法;从事管理,有管理方法,解决工程问题,有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又有科研方法。所以方法问题,范围广泛,无处不在。我们做任何事情,为了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考虑方法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根据一定的目的为自己确定各式各样的任务。好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不好的方法则有可能使我们寸步难行。

现代意义上理解的方法,是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把握现实,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或者说,方法是一切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方式。科学方法,一种狭义的理解就是指科学研究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也就是人们在科学研究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技术方法是指技术开发活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也就是人们在技术开发活动领域中的行为方式。

科学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原则来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践性方法,包括获取感性材料的方法和检验理性认识的方法等。二是理论性方法,包括总结和概括文献资料,提出设想和假说,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加工感性经验材料、建立理论和表述理论体系的方法。从研究成果是否包含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定 1

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的方法。它包括定性的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量的特性的方法,它包括各种测量方法,定量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等。

按照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又可分为三类,一是适用于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如光谱分析方法、条件反射方法等,二是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方法、假说方法、系统方法和数学方法等。第三是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等。

技术方法是各类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所使用的普遍的共同方法,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性,所以技术方法的分类原则与科学方法大致相同,除了依照技术方法的普遍程度分为一般技术方法和专业技术方法外,按照技术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分类则是技术方法最常见到的分类方法。

对于工程技术问题,可划分为工程技术的规划方法,包括技术情报搜集方法、技术课题选择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评估与评价方法、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技术决策方法等;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即技术发明方法;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如常规设计法、功能设计法、系统设计法和工效学设计法等;工程技术实验方法和新产品开发方法等。

科学方法和技术方法,虽然它们所研究的对象不同,但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这是因为人们变革自然的活动建立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科学认识是技术手段的前提,因此,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方法对技术研究和开发同样是适用的。例如许多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方法、假说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技术开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只不过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

三、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方法论问题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企业是一个系统。在企业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这是一个系统设计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设计,是每一个系统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的问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观点出发,对传统的某些设计方法进行评价,我们可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

(一)以实现计算机化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系统化的目的是在企业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用计算机取代传统方法,实现计算机化。由于这种方法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提高企业素质,解决企业中的关键问题上,因此往往以现行手工系统为基础,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作业。其结果是对手工系统中的弊端分析不足,改进措施不利,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以改进信息处理手段为中心的系统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但它并未涉及企业经营中的许多重要方

面,因此也不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

(三)面向局部功能的设计方法

企业是一个系统,面向局部功能的设计方法,可能在局部功能上取得好的效果,但未必整体功能最佳。因此,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系统化观点进行设计。

(四)面向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业务处理自动化本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一定效益。但业务处理自动化对管理方面的支持是有限的,它涉及的面较窄。另一方面,单项业务工作受企业整体功能的影响,若考虑不周,则很难满足企业的整体要求,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是从企业系统化角度提出的看法,对于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进行局部开发,采用上述一些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局限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观察系统设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纳的设计方法,又称为分析的方法或面向现存系统的方法;另一种是演绎的方法,又称为设计的方法或面向功能的方法。

所谓归纳,是以现状为出发点,推导出真理或原则。与此相反,演绎是按一定的原理或假设,推论出新的结论或状态。从这样的概念上可以理解,归纳的方法是以现存系统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一个比较好的系统作为新系统,进行设计。它是以现状为前提,改善现状为目的的系统开发方法。而演绎的设计方法不太拘泥于现行系统,而是追求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推导出能实现系统目标的理想系统,然后根据现实的各种约束条件,设计一个接近理想的现实可行的系统。

归纳的设计方法是至今广泛使用的方法,因此又称为“传统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传统”并不说明这种方法是一种陈腐的、没有效用的方法。目前,许多系统设计中还在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是随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发展而形成的,其历史较长,应用广泛。但是随着归纳方法的普及,逐渐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归纳方法主要是以现行系统为前提,以改善现行系统为目的,因此很难设计出超出现行系统模式,有很大创造性的系统。而今天社会环境的激烈变化,要求企业不断解决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推陈出新,变革经营体制。系统也必须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

2、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过去不能想象的许多功能。由于归纳方法的局限,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发掘不出来,很难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设计出更优秀的系统。

面向功能的设计方法正是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的弱点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演绎的方法。

用面向功能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首先就要开发理想系统。理想系统开发以后,结合各约束条件设计多种推荐方案,再综合费用等因素,择其优者。归纳法是从现实系统向上归纳,而演绎法是从最理想的系统向下推演,求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佳系统。显然,后者是一种可以解放思想的创造性设计方法。一个实际系统设计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这种设计思想方法应该反映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即反映在整体系统设计,子系统设计,功能设计和具体业务活动设计中。

四、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系统设计方法是一种实践的方法论。我们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受理想模型的启示,根据理想设计方法和价值工程的理论,考虑了一种能加速开发进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明确基本要求,根据用户的初始功能进行设计,构造初始功能系统,在用户参与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用户的专业知识,将系统的每一功能理想化,首先考虑各种可能的功能要求,并将这种需求提升到尽可能完善的境地,再逐渐考虑系统实现环境的约束,在不影响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保留系统的有效功能。例如,我们在开发城市工业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遇到了经济指标统计分析的周期问题。一般的做法是按累计数据进行分析,理想化后就提出了任意周期的概念。但这样技术上难度太大,与用户共同探讨后,确定下来常用的月、季、年、累计和指定时期的概念,即满足了多层次、多种类型经济分析的需要,技术上又容易实现,有效地控制了复杂性。在初始功能系统的设计上,也一反先调查、再分析,逐步完善的做法,而是在明确用户的意图后,由设计人员根据经验提出一套理想模式让用户评价和挑选。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达成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共识,这正是演译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具体系统设计中,增大扇入系数,采用模块复用技术和优化算法,以保证系统的完整紧凑和高效率。这种方法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在弄清初始功能基础上,进行功能展开,设计出理想模型;二是在功能和价值(或效率)二者之间平衡寻优。循着这一思路,在整个系统开发中,不但加快了开发进程,而且设计出一些用户都意想不到的新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斯蒂芬·哈格 等著.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7 3 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

第五篇:民法

第一部分 案情介绍

2009年12月6日17时30分,被告胡伟国(男,38岁)持***518驾驶证,驾驶黑A58992号轿车,沿道里区抚顺街由西向东行驶至抚顺街电话分局门前时,将原告彭建华(男,77岁)撞伤。

第二部分 法律文书

起诉书

原告:彭建华,男,1931年11月22日,汉族,住道里区安心街79号2栋6单元203号 被告:哈尔滨市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地址南岗区七政街35号 被告:胡伟国,男,1966年4月6日生,住香坊区香明街12——1号 被告:于志宏,男 诉讼请求

1、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医疗器具费、营养费、精神抚慰金共计60万元。

2、申请做伤残鉴定,被告支付伤残赔偿金,终身护理费,再治疗费、残疾器具费数额以鉴定结论为准。

3、三被告互相承担连带承担责任。

4、案件受理费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

2009年12月6日17时30分,被告胡伟国驾驶黑A58992号轿车在道里区抚顺街将原告撞伤,在此事故中被告胡伟国负全责,原告无责任。

该事件原告头部和腿部受伤,入院38天,共花医疗费45218元,其中胡伟国支付5000元,其余均是原告支付,原告多次的找三被告要求支付医疗费,均拒付,现原告头内有水肿,还需手术治疗,且原告已经伤残,终生需要护理,所有请求做伤残等级鉴定。

该肇事车辆为哈尔滨市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于志宏承包该肇事车辆,于志宏又雇胡伟国为夜班司机。

此致 道里区人民法院

原告:彭建华 2010年6月18日

伤残鉴定申请书

申请人:彭建华,男,1931年11月22日,汉族,住道里区安心街79号2栋6单元203号 申请人俗被告哈尔滨市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被告胡伟国、被告于志宏交通肇事赔偿一案,先申请人申请做司法鉴定:

1、伤残等级

2、治疗终结时间

3、护理期限及护理人数

4、再治疗费的金额

5、伤残用具的费用金额

望法院准予

申请人:彭建华 2010年1月10日

哈尔滨道里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0)里民一初字第482号

原告彭建华,男,1931年11月22日出生,汉族,哈尔滨市意民服装厂退休工人。住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心街79号2栋6单元203室。委托代理人杨跃华,哈尔滨工程大学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王延博,哈尔滨工程大学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哈尔滨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住所地哈尔滨市南岗区七政街35号。法定代表人张建民,总经理。

被告胡伟国,男,1966年4月6日出生,汉族,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司机。住哈尔滨市香坊区香明街12-1号。

被告于志宏,男,1970年9月17日出生,汉族,无固定职业。住哈尔滨市道里区民生路东五道街35号。

三被告委托代理人杨天元,男,哈尔滨市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法律顾问。住哈尔滨市道里区高谊街14号。

委托代理人佟俊,男,哈尔滨市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原告彭建华诉被告胡伟国、于志宏、哈尔滨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道路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4月20日受理后,依法适用民事诉讼普通程序于2007年7月2日公开开庭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本院认为,被告胡伟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列》,其所驾车辆与原告相撞,造成原告彭建华受伤致残的后果,根据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被告胡伟国在此次事故重负全部责任。本院依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原告的诉讼请求及相关证据确认如下:医疗费41549.71元、医疗器械费596元、住院期间护理费3000元(2人,38天)、出院后护理费3200元(4个月)、住院伙食补助费520元、交通费157元、二次手术费31000元。

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第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限被告胡伟国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彭建华医疗费、医疗器械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二次手术费,共计80015.71元。

二、被告哈尔滨鑫池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被告于志宏承担连带责任。

三、本案受理费1300元由原、被告双方各承担65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双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法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三部分 证据部分

1、道里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一份

2、彭建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证明书一份

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具的医疗费发票一份

4、彭建华之子彭德全精神残疾证明书一份

5、彭建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伤残鉴定书一份

6、证人刘丽证明彭建华精神损害证言

审判长:李思捷

审判员:张溦

人民陪审员:李劭申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书记员:周雨良

下载民法方法论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法方法论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

    管理学方法论

    课堂作业:练习一:构建理论与形成假设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他公司更好?”这一问题(1)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信息系统......

    方法论 心得

    关于聆听方法论讲座心得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学校纪检书记肖书记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映像。要求我们写讲座的心得,我今天要写的并不是方法论的心得,只是......

    法律方法论

    书名:法律方法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作者:葛洪义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入库时间:2013-8-5 定价:28......

    法学方法论

    论李天一案的反思 【摘要】:9月26日,李某某等5人涉嫌强奸案宣判,意味着全民围观半年之久的李天一等人涉嫌轮奸案庭审已经结束,然而舆论热度并未减退,除了因轮奸、星二代等热门标......

    实用写作方法论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

    方法论总结

    1、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称科学观察( ) 2、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目的都在于比较,故它们属于比较的方法( ) 3、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实验最......

    方法论总结

    成功方法论 一、信仰: 1. 相信这世界上有人爱我们。 2.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持久。 3.有耐心有决心的人无往而不利。 4.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5.不要怕有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