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木材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
日本木材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7月20日讯据2010年9月和10月日本《山林》林产品贸易专栏文章,以及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网站报道,日本是木材进口大国,出口很少,真正开始致力于木材出口是2000年以后,韩国和中国因是近邻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国。
1.林产品出口情况
据财务省“贸易统计”,日本林产品出口额2007年为114.7亿日元,2008年为119.5亿日元,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上年减少13%至104.4亿日元。在2009年出口额中,各种林产品的占比为原木5%、锯材21%、单板和薄板7%、胶合板5%、纤维板6%、刨花板7%、其他49%;在出口量中,各种林产品的数量为原木3.8万m3、锯材4.3万m3、单板和薄板213万m3、胶合板1.8万m3、纤维板和刨花板各1.5万m3,数量都不是很大。
原木出口额,2006年为4.3亿日元,2007年4.1亿日元,2008年猛增至7.2亿日元,但2009年减至5.5亿日元。锯材出口额从13.9亿日元增至19.4亿日元,2008年又大幅度增至27.2亿日元,但2009年比上年减少20%至21.8亿日元。单板和薄板出口额从2005年峰值的14.4亿日元减至2007年的12.8亿日元和2009年的7.7亿日元。胶合板出口额从2007年的7.6亿日元减至2009年的5.0亿日元。纤维板则从2007年的3.9亿日元曾至2009年的6.1亿日元。刨花板2007和2008年分别为8.7亿日元和8.2亿日元,但2009年减至6.8亿日元。2009年大部分林产品出口额均有所减少。
2.原木出口
原木出口量从1998的1621m3增加到2008年的4.894万m3,出口额同期从6000万日元增加到7.28亿日元。特别是1998和1999年受亚洲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木出口量不足2000m3,2000-2002年徘徊在2000~3000m3,2003-2004年增加到7000多m3,从2005年起超过1万m3,2008年达到历史高位4.894万m3。
在出口目的国中,1994-2002年韩国占日本原木出口量的大半,除1998和1999年出口菲律宾的原木增加外,占有率为64%~88%。1997-2006年出口韩国的原木处于1000~2000m3的低迷状态,但2007和2008年因房屋建设需求分别增加到8393m3和2.1147万m3。
出口中国的原木数量2002年以前很少,仅为几十到数百立方米。自2003年起,日本加大了出口中国的力度,从2004年的4883m3大幅度增加到2005的1.7306万m3和2006年的2.6391万m3。2007年为8133m3,虽然比上年减少近1/3,但2008年又恢复增加到1.8029万m3。
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量为3.7745万m3,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速报值,2010年上半年为2.8251万m3,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看到增加态势。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韩国1.4597万m3,其次为菲律宾1.254万m3,中国继台湾省之后居第4位,为4743m3。据2010年上半年速报值,日本原木出口台湾省最多,为1.5557万m3,其次是韩国6438m3,中国为4393m3。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出口的减少。对于进口的日本木材,韩国主要用于木结构住宅和房屋建设以及内装修,台湾省大多用于模板。
3.锯材出口
日本锯材出口量20世纪90年代仅为数千立方米,21世纪以后才超过1万m3。2000年锯材出口量为6839m3,其后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2003年1.4117万m3,2005年2.0091万m3,2008年4.3504万m3,2009年4.2890万m3。
在出口目的国中,对中国的出口2000年不足3000m3,以后逐年增加,2004年超过1万m3,2005年达到峰值接近1.5万m3,2008年减少到1万m3以下,但2009年又恢复到1万m3以上。对菲律宾的出口自2007年起大幅度增加,从极少一部分增加到2008年的2.8万m3和2009年的2.6万m3,大大超过对中国的出口。
日本出口锯材数量虽然不多,但20年来出口的目的国有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德国出口稳定在2000~3000m3,以后对中国出口保持在1万m3左右,2007-2009年出口菲律宾的锯材最多,近3万m3。
近年来,日本出口锯材以柳杉和扁柏为主,出口菲律宾的均为现场预切,出口韩国的主要用于木结构建筑的地板基材等,出口中国的主要用于地板材。
4.日本木材出口瞄准中国大市场
近年来,日本积极推进木材出口,2010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确定了今后10年的经济增长战略,将“森林与林业再生计划”放在重要位置。在国产材加工、流通和利用研讨委员会上提出“应积极推进国产材供应国外市场”的建议,争取到2020年锯材和胶合板出口达到35万m3(换算原木)。中国因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提高以及旺盛的住宅建设需求,使得建筑材料、内装修材料及家具材料的消费年年增加,成为世界木材消费大国。据预测,中国木材需求量2010年为
3.25亿~3.52亿m3,2020年为4.57亿~4.77亿m3,因而日本木材出口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标准由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企业自主标准构成,但
最高标准是1952年制定并实行的“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迄今为止,规范已修订3次。特别是2003年修订时,美国和加拿大积极争取将2×4施工法列入规范,最终得到中国认可,北美材可以作为结构材使用,其结果是美加2国此后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大幅度增加。2009年5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自2009-2011年12月进行第4次修订,修订中新增加了关于工程进口木材和轻型木结构的内容。日本木材综合情报中心理事长伊藤威彦认为:“在中国此前的规范中,日本柳杉、扁柏和落叶松等锯材未列入一般结构用锯材可利用树种一览表中,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日本木材材质差,不适用结构材、内装修材及家具材,这成为阻碍日本木材出口中国的最大壁垒。”日本不愿错过此次中国修订规范的时机,积极研究木材如何出口中国。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在农林水产省和林野厅的支持下,着力解决日本柳杉和扁柏不被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认可的问题。为此,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与中方有关部门、行业界及学会的负责人进行了反复讨论,在中国各地举办宣传日本木材的展示会和商谈会,邀请中方相关人士到日本了解柳杉和扁柏材的利用情况以加深认识等。为参与中国修订规范的工作(已有美国和加拿大参与),2010年5月日本林野厅、国土交通省和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专门成立了广泛募集活动经费的“中国木结构标准修订参与运作基金”。该基金还将用于研究了解外国消费者嗜好、不同的商业习惯等,特别是市场规则、产品与技术规格和检疫等。此外,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与中方规范修订委员会签署了“研究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利用日本木材合作协议”,力争加入中国规范修订委员会,以确立日本木材的地位。
第二篇: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关于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支持
【发布单位】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发布文号】商贸函[2006]80号 【发布日期】2006-07-28 【生效日期】2006-07-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商务部
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关于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支持农产品出口的通知
(商贸函[2006]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出口信息保险公司各营业机构:
今年以来,日本、欧盟相继实施食品安全新法规,大幅提高了食品、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我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形势。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是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推动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强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现就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支持农产品出口工作机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各营业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当地农产品出口企业情况,采取针对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扶持措施,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规避出口收汇风险,提升自身信用等级,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三、缓解农产品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中国信保将继续通过保险项下融资等产品积极协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强信贸、信银合作,逐步形成对农产品出口的配套融资支持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贸易融资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四、为农产品企业提供与信用险相关的增值服务。中国信保将在为农产品出口企业继续提供传统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出运前风险保障、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信用险、与出口信用险配套的担保产品等一揽子组合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出口买家管理机制,开通“信保通”网上业务操作系统,优先提供国家风险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书等各项增值服务。
五、为中小型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中国信保对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取消投保门槛,简化投保程序,提供便捷服务。中国信保各营业机构要针对本地区中小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产品,并根据其适保出口额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对企业实行优先承保、灵活费率、快速理赔、预赔等优惠服务。
请各单位认真研究、落实相关工作,并及时跟踪、了解农产品出口信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情况可随时向商务部(外贸司)和中国信保(业务发展部)反馈。
特此通知。
商 务 部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共)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相比,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本文根据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提议,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应对措施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5年我国向日本出口农产品79.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总量的29.2%。但是近几年来,日本不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据商务部初步统计,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约占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40%。尤其是2006年5月29日,日本有关部门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以下简称《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涉及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54782个限量标准,涉及全部农产品、全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涵盖了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几乎所有日本从我国直接进口的农产品,全面提高我国输日农产品技术门槛。
一、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现状及其表现
日本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自乌拉圭谈判之后逐步建立,涉及的范围更广,要求更严格,体系更复杂。
1.技术法规和标准
《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前,日本只对255种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186种食品、农产品中设立9 321个限量标准。而《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分为“暂定标准”(又称为暂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一律标准”,其中“暂定标准”对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264种食品、农产品中设立53 862个限量标准,分别是过去全部规定的3倍、1.4倍和5.6倍。而“一律标准”则对尚不属于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0.01ppm,一旦输往日本的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这一标准,就被禁止进口或流通。因此,“一律标准”也堪称“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它是《肯定列表制度》的核心所在。
2.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
日本农林水产省根据《关于进口植物检疫规范化的通知》,自2001年4月1日起,要求有关海港及机场的植物防疫所以一年中进口最多的2个月的检疫实绩为基准,将过去3年该检疫实绩的平均值定为今后每日检疫件数的上限,对超过该上限的建议申请延迟至次日以后处理。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产品平均检测超过200项,在检验的程序上更加复杂,检验需要的时间也更加漫长。这对水产和蔬菜等时间敏感的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输日蔬菜和食品抵达日本港口后,日方还要抽查检验,但每天只能检查2~4个柜,导致通关速度减慢。
3.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
日本法规中有关安全与健康标准所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细。如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不仅要通过农林水产省的动植物检疫,还要南厚生省进行卫生防疫检查。
对于植物检疫,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均严禁进口。作为食品和食品原料的动植物、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在产品检验方面,日本规定对不同时间进口的同种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个检验过程,而对本国同类商品,只需一次性对生产厂家作检验就可以了,这对国外进口产品显然具有歧视性。
4.商品的包装和标签
对于进口的食品,日本要求在标签上表明品种、原材料名、制造年月、制造厂家、经营商名、源产地等。日本农林产品规格不仅由政府或权威组织对产品性能和档次做出规定,而且要求通过食品标签制度,保证消费者对各种规格产品有统一判断的依据。
2004年4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对加工食品的质量标签准做出修正:扩大须标明原产地的加工食品范围;对无义务标明原产地的加工食品,规定须有防止对原产地产生误导性的标示。
二、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每种产品制定的限量标准众多,常常超过200种农业化学品,限制了其他国家对农产品的出口。而且该制度全面执行的难度高,给日本执法者在执行上留出了很大的随意性空间,从而对我国输日农产品构成潜在的歧视性威胁。
1.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使比较优势减弱
为了适应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必须投入新的人力、新的设备来满足标准的要求,并需要增加昂贵的检测费和认证费用等能力。
《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各项标准更为严格,需要检测的项目更加繁多。激增的出口检测费用带来明显的成本压力。根据该制度,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有的甚至超过了400项,检测项目预计增加5倍以上。如果按顺序检测每项标准,每种农产品的检测成本平均高达40 000元。以出口猪肉为例,日本原来标准只需检测25项,而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检测项目就上升至425项,所需费用上涨了7倍多;再如出口的大米,检测项目由129项上升至579项,检测费用最高可达115 800元。
2.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
2002年5月,厚生省以超标为由,对中国冷冻菠菜实施100%强制检验,日本进口食品安全推进协会等3个团体甚至发出通知,要求控制进口没有任何安全质量问题的中国保鲜和干热菠菜。同年7月31日,日本国会参院通过《食品卫生法》修正案,规定可对连续超标产品(超标率超过5%)采取全部禁止进口措施。
自《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广东的不少烤鳗厂停止生产,放弃日本鳗鱼节这一出口黄金时期,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蜂王浆含有氯霉素的限量标准由原来的0.05PP调整为0.0005PP,2006年6月我国出口日本的蜂王浆企业已开始遭遇遣返退货,这也使蜂王浆成为最早遭受这一制度影响的中国商品。
3.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增高
日本对进口的水果、蔬菜生产过程实施ACCP计划。ACCP计划要求对进口水果、蔬菜不仅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而且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就不允许进口。如2006年4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各口岸卫生检疫所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共计68批次,其中我国不合格食品为25批次,占不合格总批次的36.8%,排在第一位。
4.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贸易连锁效应
日本对我国蔬菜原来实行20%的抽样检查,自从查出了我国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实施中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蔬菜实行批批检查,进而发展到对中国的松蘑、青豆等植物源产品进口都实行批批检验。继而引发欧盟对动物源食品及中国茶叶实施批批检验。
三、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建议
从白色农业文明到灰色工业文明再到未来的绿色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实际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1.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过程中,政府的策略着眼于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为企业营造便利出口的宏观条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法律监督
尽快出台“绿色农产品管理条例”和地方性管理条例,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确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落在实处,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建立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不断翻新的现实,应尽快完善已设立的机制,深入了解进口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技术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针对我国农产品的弱点,提出需要采取的新的应对措施,尽快建立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预警机制,为农产品经营者提供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引导生产,防患于未然,建立起一道绿色壁垒的防线。
(3)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效地将农户组织起来,以解决分散生产所带来的农产品质量无法整体控制的问题。另外,应抓紧完善各种农产品出口行业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以更充分地获取信息、拓展业务,不断提高涉农企业的国际谈判能力和营销能力,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4)加快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国内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与国际标准相比尚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国内标准时决不能闭门造车,应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采用,从而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5)为企业申请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创造条件
与环境有关的认证有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一般认为,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与否,或申请何种认证,取决于认证能否带给企业利益和效率。政府所要做的是引导和帮助企业申请认证,为企业认证创造便利的条件。
2.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企业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采用相应的措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
(1)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对企业的经营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面对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法规将越来越复杂和严格。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因此,我国的农业企业必须首先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才有可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2)实行国际绿色营销组合为了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以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企业应组合运用绿色营销策略。如何组合运用6P'S,即产品(Produce)、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国际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力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如政府部门、国会、立法机构、政党、工会、宗教机构、民间社团、宣传媒介等)的合作与支持。
(3)适时申请ISO14001和绿色标志认证
ISO14001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同时,申请认证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内部环境体系的建立,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向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08年31期2010-04-13
第四篇: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老挝的木材出口与森林采伐配额制度
本文是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FoE Japan于2011年3月发布的关于“提高老挝合法木材可信度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调查得到了日本林野厅的资助。
一、发展林产业和限制原木、锯材出口
为促进国内林产业的发展、促进半成品和成品的出口,老挝政府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先后发布首相令禁止原木出口和削减锯材出口。2002年发布第18号首相令,以限制基本加工的锯材出口为目的,又禁止了锯材出口。2004年发布第25号首相令,只允许部分半成品出口。这些命令正在逐步实施。
为保护半成品及成品的国内生产者,缓解对天然资源的压力,除家具加工外,禁止国外对天然林木材二次加工的投资。在老挝,加工木材分为以下4类:完全未加工的原木(mai thone);加工成板、厚板及柱等的木材(mai pe houp);大致加工过的木材(kheung samlet hout);以胶合板、家具部件等某些形式组合的木材(mai samlet hout)。2008年时如果有老挝政府的特别许可等,加工成板、厚板及柱等的木材出口是合法的,但以后被禁止。
为利用“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的优惠税率,许多木材相关产品临时从例外品种转为对象品种。这样,5%~40%相关产品的关税在2008年之前降至0%~10%。这是为进一步提高老挝木材产业区域竞争力的一项措施。
除了为今后供应木材促进造林的各种计划外,老挝还采取了2项与木材业界有关的措施:一是利用造林木的所有木材加工向外国资本开放(PM Decree No.46/2001),二是让木材加工厂开展适合自己规模的造林(PM Order No.18/2002)。
二、森林采伐与木材出口程序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环,老挝政府制定了全国森林采伐计划,并得到议会的通过。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地方政府及特别区的申请和森林经营计划,提出采伐议案并分配采伐量,以此决定国家森林采伐计划。计划要考虑到发展和预算的需要及制材厂的要求,但现在缺乏综合性的经营计划,只能顾及不到一半的生产林。所有的采伐必须在生产林界内按照经营计划进行。根据生产林可持续管理政令第9、10条规定,严禁经营计划外的采伐和违反森林法及其实施规则的采伐。
老挝公共采伐程序始于所有全国规模的采伐分配。全国每年的采伐配额,由各省农林局将本省的制材业者、家具制造业者以及其他木材加工业者申请的木材采伐量和省申请的当年木材采伐量上报给国家林业局(DoF)。这些申请是经各省农林局和省长批准后上报的。国家林业局受理这些申请,分配各省的采伐配额。根据省及企业的信息,将给省的配额分给企业。采伐配额只分配给老挝的企业,并指定允许采伐的森林。对于许可采伐的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种类和数量,企业通过省农林局提交证明。这些证明由企业要求进行实地调查的政府森林官员负责。
虽然考虑商业性采伐只能在全国指定的生产林中进行,但如果有老挝政府的许可,在其他地区也可以采伐。例如,那盖高原的南吞2号水电站建设就采伐了70万m3以上的木材。又如在南部的塞公省,有关塞加曼3号大坝项目的采伐超过20万m3。
老挝政府将采伐配额分给各省后,省政府再将配额分给乡。以前,省政府可以自己批准采伐配额,所以农林局和有关高级官员就有受贿的机会,但近5年情况有所好转,对个人和乡以外的所有配额均由中央政府农林部(MAF)和林业局(DoF)分配。但也有例外,占巴塞省政府就拥有采伐许可等重要权限以及要求企业依据中央政府分配的配额进行采伐的权限。政府与企业均签订省一级的合同。而阿速坡省则例外,乡政府有更大的权力。由此可知,分配采伐配额的权限各省不同。
采伐合同签订后,接受配额的采伐企业要向省农林局报告,并由其工作人员现场监督采伐的全过程。采伐后,木材从林内的第一贮木场转运到第二贮木场(专用木材贮木场)。在第二贮木场由政府的森林负责人登记木材数量和种类,确认记录与配额是否相符。确认相符后由政府职员盖章,在向政府支付手续费后,就可以合法地将木材运到制材厂及工厂(也称为第三贮木场)。手续费根据在第二贮木场登记的数量和种类决定。
过去,用于出口的木材可以直接运到边境,但最近几年严禁手续不全的木材出口,但也有例外。政府有关人员可以毫无理由地随意许可无手续的木材出口,这样可以从企业那里换取好处。
2008年颁布的第17号首相令规定,政府的森林负责人权限仅限于第二贮木场之前,第三贮木场即加工阶段的权限属于商务部。
出口商即使加工部分木材用于出口,也要得到省商务科、农林局和省长的许可。农林局负责确认木材的数量和种类、中央政府的配额许可与出口配额是否相符,然后由省长最后批准。省商务科征收30%的出口税上交国家财政部。
批准出口的木材制品在运往边境的途中需接受检查。检查站人员由森林检查局、税务、警察及省商务科的人员组成,他们有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在占巴塞省主要道路沿线设有5个检查站。与边境的政府职员不同,这些检查站的政府职员不领取日薪,但可以收取在各种文件上签名的手续费。
在边境,政府职员对木材数量和种类、商务部和省的出口许可证等要进行多次核实,然后在运输车上做印记、登记汽车牌照,防止其他车辆混入其中。此外,还要检查各车辆的许可证。
在边境需要支付小额的手续费,履行完所有手续后如果支付全额出口税,边境的政府职员才允许木材出境。出境后由进口国管辖。
出口商的利害关系自木材出境后仍一直延续。在泰国,进口的木材送到工厂后,一般由泰国进口商和老挝出口商共同进行检查,双方代表各自企业的利益。这样做可以防止进口方工厂负责人压低木材等级,或过高评估木材数量。泰国企业要向老挝的检查人员支付每日的餐饮费(约100~500泰铢,合2.5~12.5美元)和负责安排住宿(通常为3天)。老挝的出口商回国后上缴木材货款,出口程序结束。
三、采伐配额制度
老挝除了生产林采伐配额外,还有其他种类的采伐配额制度。生产林采伐配额和水利发电开发采伐配额每年都有所变化,但后者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
1.开发采伐配额(quota phatthana)
开发采伐配额也称援助采伐配额(quota souay leua),即因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木材采伐配额,有很多数情况是根据省政府与越南企业的协议(中介有时是越南政府)进行的。现在,采伐配额全部由中央政府决定,但大多数情况下首先由乡和省协商,最后由中央政府批准。
二、三年前,越南企业等和采伐量由乡和省政府决定。越南参与的企业私企很少,大多数是与政府合办的企业。
开发采伐配额与其他特殊采伐配额一样,企业经投标后获得合同,但实际上向政府相关人员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凭借个人或家族的关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开发采伐配额有很多案例。如2008年越南嘉莱黄英股份公司(Hoang Anh Gia lai)取得了以长期种植橡胶为目的的经济土地使用权和3年30万m3的采伐许可。这一配额由老挝政府发给,是作为对该公司为建设万象东南亚体育比赛运动员村提供贷款的回报。另一个案例是,2008年占巴塞省政府为了回报越南开发商对在Mak Chanh Stream附近的巴色乡建设“Thong Kalong开发区”的支援,许可其采伐1万m3木材。中央政府也批准了这一采伐。老挝政府允许越南人在老挝企业工作,但法律上不允许越南企业在老挝取得采伐许可。因此,在本案例中采取的是转让的方法,老挝企业首先要取得采伐许可,然后作为对支援开发区建设的回报,将1万m3木材与利益部分一起转让给越南的企业。
2.种植园建设采伐配额(quota tat mai you sampathan thi din)
种植园建设采伐配额缘于近年来为种植橡胶等木本作物而建设大规模商业种植园。像这样的配额10年前几乎没有。老挝政府以工业用作物为对象授予经济土地使用权时,通常使用权包含的仅为土地耕作权而不包括采伐许可权。投资主体除草后种植树木,其他企业负责从允许使用的“荒废林”中采伐畅销的木材并运出。但实际上,当地社区利用的森林及传统的循环型刀耕火种恢复期的森林有时也被认为是“荒废林”。
采伐管理一般由乡政府负责。根据规定,在种植橡胶等工业用作物时应接受乡政府追加的采伐配额。因此乡政府要处理好授予林区的大规模土地使用权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与二、三年前不同,省和乡政府没有在被授予土地使用权地区的采伐许可权,只是在中央政府许可后,接受委托负责管理。即只有中央政府可以授予土地使用权。
近年来,寻求用于农业企业化的经济土地使用权的外国投资主体有所增加。特别是以种植橡胶为目的的使用权的授权有所增加,老挝南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橡胶种植园建设正在老挝全国开展,特别是在南部巴色地区适宜种植橡胶的占巴塞省的Ba Chiengchaleunsook乡开展的尤其迅猛。已有越南的3家企业在此开发了数万公顷的橡胶种植园。橡胶种植的迅速扩大使许多独立的小农户失去了土地,成为粮食短缺、就业不稳定的种植园工人。(李星)
■ 木材加工业
老挝的木材加工业在国家经济和地方就业方面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木材加工约占GDP的6%,占制造业产值的32%;②2001年木材特许权使用费占国家收入的15%;③木制品出口额达7 800万美元,占正式出口额的25%(含木材出口额);④木材加工业就业人数2.2万人,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的20%。
据2005年7月制定的“2020年老挝林业战略”,2001年老挝有160家制材厂和胶合板厂,每年木材加工能力约100万m3,但实际加工木材仅为20%。大型工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大多从事制材、干燥及二次加工作业。大型工厂的锯末和厚板用于燃料,而小型工厂(加工能力5000 m3以下)的副产品几乎都用作燃料。当地社区也将副产品作为薪材利用。
木材加工厂大多属于民间所有,国营企业只有几家。在业内还没有具有较大垄断能力的大企业,但老挝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大型工厂对森林资源有较大的影响力。
木材加工业者为了交流商业信息和研修等成立了木材生产组织。在邻国的交易商和买方占优的地区,这一组织可能会主导买卖市场。
■ 木材生产与消费
据“2020年老挝林业战略”数据,2000—2005年木材生产量为年均23万m3,年可处理木材约46万m3,但因为木材供应不稳定、机械老化和频繁停工等,实际处理能力不足50%。
当地居民的木材采伐量统计起来很困难,所以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国内的木制品消费量。虽然很难统计,但据推算国内年消费量为20万m3,平均每千人37 m3。生产的木材90%用于出口,剩下的2.3万m3用于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大部分木材由小规模生产者提供,在900多家家具厂加工成家具、门及日常用品。加上当地居民的采伐合计供给国内加工用的木材估计每年约80万m3。
第五篇:关于对全市木材检查站考核检查情况汇报范文
关于对全市木材检查站考核检查情况的通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指示,为了加强木材检查站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巩固全市所公路基本无“三乱”成果。7月6—7日,我局会同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市政府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对全市9个木材检查站的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执法检查、过错追究等内容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检
查,现将考核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检查考核情况
(一)领导重视,及时整改。自4月5日省有公路基本无“三乱”检查考核组对我市木材检查站指导检查和5月13日全市林业治理公路“三乱”和木材检查站建设现场会议后,郁南县林业局及所属有关木材检查站、腰古木材检查站领导十分重视,行动迅速,结合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改。腰古站、宋桂站站容站貌焕然一新,管理规范,执法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二)郁南县的都城站、南江口水陆站、宋桂站、水口站48人和林业局林政执法15人的工资列入了县财政预算,做到机构、编制、工资三落实。
(三)普遍配备了工作需要的检测仪器、办案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照明设备、检查标志。腰古站、都城站、南江口水陆站、环城站、宋桂站、水口站、东成站等还拥有产权的独立站房,站容站貌较好。
(四)站务公开,制度上墙。各站都能把执法工作范围、监督单位、电话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公布上墙。腰古站、环城站、东成站还将管理制度公布上墙。
(五)执法文书,档案管理较规范。各站都有执法文书,做到一案一档。腰古、都城、南江口站档案管理较规范。
(六)有执法检查台帐和处理台帐。
二、各木材检查站考核得分情况
检查考核组共有5人打分,各木材检查站得分的计算方法为,腰古站仅取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市政府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打分的平均分,其它站为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各木材检查站得分如下:腰古站89.5分(市林业局)、都城站89.0分(郁南县)、南江口水陆站87.0分(郁南县)、环城站84.0分(新兴县)、宋桂站83.3分(郁南县)、水口站83.0分(郁南县)、东成站80.0分(新兴县)、龙税站77.3分(罗定市)、黄牛木站72.0分(罗定市)。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部分县(市)林业局对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整改行动缓慢,个别单位甚至对上级的工作部署置若惘闻,迟迟不行动。
(二)除了郁南县的都城、南江口水陆站、宋桂站、水口站48人的工资列入了县财政预算外,其它各站的经费、人员工资福利没有正常稳定的来源。
(三)部分木材检查站管理不到位,站容站貌、环境卫生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与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的局、站对队伍管理不严,个别人员衣帽不整,甚至出现有站员在上班时间打麻将、打扑克牌等现象。大部份站没有进行每月1次的自查自纠工作,大部份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没有对所属的木材检查站进行每季度1次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有的木材检查站执法文书不齐全,证据材料不充分,制作、填写不规范。有的询问笔录不详细、违法事实不清楚、执法少于2人;有的无勘验记录、无相机相片;有的告知当事人权利不全面(即告知即处罚),听证滥用,有的代笔;执法处罚程序不规范;有的没有林业主管部门的《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有的没有法制机构审查意见;有的用执法单位代替法制机构;有的没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即林业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的审批意见。
(五)有的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执法案件经不起审查、复议和行政诉讼。
(六)有的木材检查站的执法文书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执法检查台帐、处理台帐记录不全面,有漏记、代签等行为,有的还在继续使用旧格式表格。
四、今后工作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木材检查站是林业部门的执法单位,是林业在公路上的“海关”,体现着林业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的形象和水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木材检查站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检查指导,使木材检查站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行政执法的要求。要像郁南县那样,争取把木材检查站的人员工资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依法执法的水平。木材检查站检查执法工作人员必须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素质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文明执勤。具有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熟悉木材运输监督、木材检尺等业务知识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站长和木材检查站人员必须符合《木材检查站站长岗位规范》和《木材检查人员岗位规范》的要求,经过省、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培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