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与环保
2000年以来,假日经济的兴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旅游产业破天荒地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我们崇安区也把旅游业作为我区服务业的主要产业。譬如说,开发了崇安寺,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希望旅游业能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多同学都谈了,下面我就讲讲旅游与环保的关系。按理说,旅游业由于基本没
有生产活动,主要是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然而,这些年来发生的不少事件,却说明了这种互利互惠只是一种理论。在现实中,恰恰发现,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后,与环保之间的冲突也是很深的。地方政府只顾当前利益对旅游胡乱开发;旅游者盲目跟风,旅游时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对环境造成很大损害。旅游业也要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废水”,就是生活污水;“废气”,就是人们所呼出的二氧化碳,这对一些洞穴型景区和文物景区也会造成损害;“废渣”,就是生活垃圾,包括食品垃圾、用品垃圾以及一些不文明旅游者随意丢弃的杂物。有些旅游企业,违法经营,污水、油烟未按标准排放,对旅游景区造成很大损害。例如,古运河里流淌着脏物、菜叶、破布,散发着臭气;草坪被践踏;古迹被毁坏。那么如何在发展我区旅游业的同时,作好环境保护,使之达到双赢,使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是遗产而不是遗憾。我讲下面七点:
(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我区领导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学习,环境保护部门要第一时间将最新的环保政策报给领导,使领导能了解最新的政策,做到熟练掌握、自觉执行、主动运用。为我区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提供政策指导,使开发的旅游项目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
(二)要从源头和主要工作环节抓起,对旅游景点开发和建设时,应在环保主管部门的指导、参与和支持下进行,并受其管理和监督。国内外旅游环保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规划上的失误是造成建设性破坏的祸首,规划上的低水平是造成旅游景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上不去的首要原因。有鉴于此,在组织各种旅游规划论证会时,要邀请环保部门派人参加;对于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部分,如不到位,不科学,缺少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责令其修改完善;对于缺少这方面规划内容的,则不予评审。
(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是从源头和主要工作环节上抓起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四)要从基层旅游企业抓起,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馆”的活动。如果我区的旅游经营单位,都能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都能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都能积极主动地为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而献计出力,我区的旅游环保工作就能向广度和深度不断进军。环保部门可以对旅游企业进行培训,定期评出“绿色饭店”、“绿色餐馆”,并授予旌旗。旅游部门要和环保部门一起,帮助这些单位总结经验,并采取共同表彰、共同推广的办法,促进这些新生事物向更高的水平和更广阔的范围发展。
(五)要与环保部门的同志们一起,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促进全民族文明旅游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旅游者缺乏文明旅游的教育,践踏花草、乱刻乱画、乱丢乱弃、乱叫乱嚷甚至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是造成旅游点生态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消除这方面的污染,光靠旅游部门一家是不行的,需要教育、环保等各个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教育部门在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我环保部门在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时,也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旅游部门也可以和环保部门一起联合举办一些宣传教育活动,以促进全民族文明旅游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要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价值观,充分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注意的是,从最近两年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旅游的教训来看,在了解景区的旅游荷载量以后,要控制一个接待上限,不要竭泽而渔。否则,即便有再好的保护措施和管理,也会不堪重负。
(七)旅游是一个利用资源的产业,不过,除了自然资源,伴生的文化资源也是产生旅游需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单纯的利用自然资源,除了容易造成资源破坏或者不好保护外,也难以刺激旅客多层次多角度长时间高强度消费,难以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产出。所以,为了保护,也为了产业的效益,挖掘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及待着手解决的问题。像云南的迪庆,本来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就是巧妙利用了香格里拉的概念,将资源重新包装,在没有多少人为改造的情况下大大发展了
2000年以来,假日经济的兴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旅游产业破天荒地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我们崇安区也把旅游业作为我区服务业的主要产业。譬如说,开发了崇安寺,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希望旅游业能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多同学都谈了,下面我就讲讲旅游与环保的关系。按理说,旅游业由于基本没有生产活动,主要是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然而,这些年来发生的不少事件,却说明了这种互利互惠只是一种理论。在现实中,恰恰发现,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后,与环保之间的冲突也是很深的。地方政府只顾当前利益对旅游胡乱开发;旅游者盲目跟风,旅游时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对环境造成很大损害。旅游业也要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废水”,就是生活污水;“废气”,就是人们所呼出的二氧化碳,这对一些洞穴型景区和文物景区也会造成损害;“废渣”,就是生活垃圾,包括食品垃圾、用品垃圾以及一些不文明旅游者随意丢弃的杂物。有些旅游企业,违法经营,污水、油烟未按标准排放,对旅游景区造成很大损害。例如,古运河里流淌着脏物、菜叶、破布,散发着臭气;草坪被践踏;古迹被毁坏。那么如何在发展我区旅游业的同时,作好环境保护,使之达到双赢,使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是遗产而不是遗憾。我讲下面七点:
(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我区领导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学习,环境保护部门要第一时间将最新的环保政策报给领导,使领导能了解最新的政策,做到熟练掌握、自觉执行、主动运用。为我区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提供政策指导,使开发的旅游项目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
(二)要从源头和主要工作环节抓起,对旅游景点开发和建设时,应在环保主管部门的指导、参与和支持下进行,并受其管理和监督。国内外旅游环保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规划上的失误是造成建设性破坏的祸首,规划上的低水平是造成旅游景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上不去的首要原因。有鉴于此,在组织各种旅游规划论证会时,要邀请环保部门派人参加;对于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部分,如不到位,不科学,缺少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责令其修改完善;对于缺少这方面规划内容的,则不予评审。
(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是从源头和主要工作环节上抓起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四)要从基层旅游企业抓起,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餐馆”的活动。如果我区的旅游经营单位,都能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都能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都能积极主动地为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而献计出力,我区的旅游环保工作就能向广度和深度不断进军。环保部门可以对旅游企业进行培训,定期评出“绿色饭店”、“绿色餐馆”,并授予旌旗。旅游部门要和环保部门一起,帮助这些单位总结经验,并采取共同表彰、共同推广的办法,促进这些新生事物向更高的水平和更广阔的范围发展。
(五)要与环保部门的同志们一起,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促进全民族文明旅游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旅游者缺乏文明旅游的教育,践踏花草、乱刻乱画、乱丢乱弃、乱叫乱嚷甚至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是造成旅游点生态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消除这方面的污染,光靠旅游部门一家是不行的,需要教育、环保等各个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教育部门在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我环保部门在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时,也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旅游部门也可以和环保部门一起联合举办一些宣传教育活动,以促进全民族文明旅游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要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价值观,充分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注意的是,从最近两年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旅游的教训来看,在了解景区的旅游荷载量以后,要控制一个接待上限,不要竭泽而渔。否则,即便有再好的保护措施和管理,也会不堪重负。
(七)旅游是一个利用资源的产业,不过,除了自然资源,伴生的文化资源也是产生旅游需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单纯的利用自然资源,除了容易造成资源破坏或者不好保护外,也难以刺激旅客多层次多角度长时间高强度消费,难以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产出。所以,为了保护,也为了产业的效益,挖掘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及待着手解决的问题。像云南的迪庆,本来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就是巧妙利用了香格里拉的概念,将资源重新包装,在没有多少人为改造的情况下大大发展了[page_break]旅游事业,并用旅游收益进一步改善了自然环境,真正做到了旅游与环保的双赢。
总之,尽管旅游最终可能与环保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但在现阶段,旅游与环保的关系处理不好,甚至可能演化为——生存还是死亡?只有各种制度建设到位,才可能将旅游与环保间的关系从矛盾转向和谐,才可能使旅游业长盛不衰。
第二篇:环保与旅游同行
“环保与旅游同行”。跟随着口号,平顶山学院环保协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感受环境的自然魅力,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飞跃式进步,可是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自然。对于这一问题,平顶山学院的学生组织了此次极具意义的旅游活动,在山水游玩中加深环保意识。大学生们在旅游途中,一路清理路边的垃圾,并向游人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懂得环保“从我做起”,提醒广大市民在欣赏美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记得保护。大学生走出校门,以身作则,用微小的动作去感染身边的人,用知识告诫每一位生活在自然中的人。这不仅仅是平顶山学院环保协会的初衷,更是我们每一位社会人应该铭记于心的规则。
年龄的增长总会为生活增添诸多的快乐或烦恼,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见不曾遇见过的问题。平顶山学院的“多彩活动月”中,“心蕾心理社”以“走出情感沼泽,守护真情绿洲”为主题,就大学生的人生观、爱情观等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引导,通过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对有关情感问题的剖析,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灵的疑惑,健康快乐的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心理学专业的社员在这次活动中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帮助他人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他们学习和掌握了更加丰富的心理知识以及有关心理咨询的技巧。随着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涉足法律禁地,丧失了二十一世纪青年的阳光和积极向上,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心蕾心理社”在丰富大学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重视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做新世纪的阳光大学生。
第三篇:旅游环保社会实践
赏尽世博花,传遍绿色情
“绿色旅游”已成为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一种品牌,创建旅游方式和旅游环境是促进旅游景区生态环保与提高游客环保意识与社会大环境可持续发展行动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也是社会和环境的主人,无论在现在和将来都是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大力宣传和推广“绿色旅游,低碳环保”的意识口号,近日,我校沈阳化工大学青马工程A组在张亮老师的带领下对沈阳世博园园区的环境现状做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调查世博园风景区环境现状情况以及现在人们的旅游和环保观念,并通过调查使我校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调查中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开动脑筋,培养综合能力,如:与人交往的能力,设计各种方案的能力,应变能力,思维习惯和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同时此次调查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真实地为环境事业做点事,通过调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
走访沈阳世博园管委会,了解了世博园景区概况及发展规划。世博园管委会干部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给予我们热情的接待,把世博园景区的情况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
沈阳世博园位于风景秀丽的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占地246公顷,园内建有53个国内展园,23个国际展园和24个专类展园,是迄今世界历届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届。在沈阳世
博园的建设中,许多设计方案、建设手法都是首次被使用。如三层夹胶玻璃建桥面、凤之翼建筑的斜塔,而百合塔则为中国最大的雕塑体建筑。“世园会”建设将分为两大板块,即园艺观赏区和休闲娱乐区。2006年在沈阳举办2004年9月1日,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第56届大会正式批准沈阳举办“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类别为A2+B1级专业国际展会,展会将于2006年5月1 日至10月31日举办,展期184天,主办单位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花卉协会、沈阳人民政府承办,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与中国公园协会协办,地点在中国沈阳棋盘山旅游休闲度假区。“世园会”以沈阳植物园已建成的南区和正在开发建设的北区为核心区进行建设,并向东、南方向拓展,总规划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是历次“世园会”中占地规模最大的。
景区提出:世博园与自然,组成世界。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感;自然,是草木、是动物、是山水。同是生命,同为彼此的环境、和谐才能共生,共生才有未来。“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主张、是召唤、是姿态,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智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根本。
沈阳世博园有很多环保的建筑设施,例如玫瑰园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地源热泵采暖技术,即使室外是冰天雪地,玫瑰园内依然温暖如春,因此玫瑰园内一年四季都会盛开着玫瑰花,地源热泵采暖技术既节能又环保,让世博的美更注入了科技环保的概念。
还有在“世博园”内的国际美食广场、生态餐厅等地游客就餐,产生的上千吨餐饮废水经过环保园的生态处理,COD由原来的400多毫克/立方米,下降为30毫克/立方米。经环保园内的设施处理的餐饮废水,一方面作为环保园内水幕、喷水池及景观水面的水源,另一方面则用于环保园内的草坪喷灌,非常节约水资源。
而且在2009年10月9日,世博园环保展园正式竣工。与其它展园不同,在环保园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是世园会对绿色能源的展示和利用。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环保园,与周围园区并无明显分界,乍看恰似一幅充满野趣的清新图画。这座于09年4月9日开工建设的展园,集环保与造景于一体,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独立设计,成为世博园的一块“绿肺”。
走进世博园东南角,一大片密密层层的水生植物,间以几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块生态湿地,更是一座地下暗藏玄机的污水处理厂。世园会举办期间,这块湿地每天将“喝”掉整个世博园产生的1000吨生活污水,其中包括污染严重的餐饮娱乐业污水。然后将经过处理后重新变得澄净清澈的水“吐”出来,滋养湿地中的芦苇、荷花、茭白等水生植物。湿地里的水蓄满后,通过几个水管流入附近的小水潭。潭边的环保园背景屏上,水瀑分股倾泻,注入水潭。负责人王先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污水由浊变清的过程和原理。世博园内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地埋式污水预处理然后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世博园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都会由地下管线运送到环保园,在地下经过简单的预处理,再进入潜流式人工湿地进行再次处理。此时的“污水”已变得清澈澄净,达到景观用水标准,于是便由埋在地下的特殊装置,以泉水形式汩汩涌出地面,形成一大片景观湿地。由于这套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埋在地下,因此游人在湿地看到的,是一丛丛、一片片的芦苇、茭白、香蒲、慈菇等绿色水生植物以及草坪、赏景观花的甬路。
在百合塔东侧的山坡上,一片由30个白色风车组成的风车林异常醒目。王先生说,这实际是30台风力发电机组,只要园内风力达到三级,风车叶片便可旋转实现发电。主要供给世博园内污水处理厂的电控设备、给排水以及附近部分区域的照明亮化。目前,发电机组已经测试完毕,并塔挂世园会区域电网。
在环保园里,有一座铺满太阳能硅板的尖顶坡形小屋,这并非游人休憩场所,而是环保园所有电源的中央控制间。屋顶的40块硅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并存储在蓄电池里,夜晚供给园内的地灯、草坪灯以及照明亮化。在世博园安装“大风车”和太阳能,并非仅仅为了供电,因为它们所提供的电能,远不能满足世博园的电力需求,甚至连给附近区域局部供电都显得有些“吃力”。它们的意义,在于体现老工业基地沈阳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对游客具有科普意义。风车的设计象征着这环保,世博园里的电瓶车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除此之外园区内的座椅板凳都是木制或是石头的,还有发泡环保的厕所等,无一不体现
着沈阳世博园的环保与低碳。
正值初夏桃红柳绿时节,世博园景区游人如织,同学们顾不上欣赏美丽景色,不断地寻找游客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附件《领队行动,环保旅游调查问卷》)
我们在调查中发出了100份《南北湖风景区环境现状问卷调查表》,由13题选择题和1题问题组成,回收了100份,主要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分析:
1、沈阳世博园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治理很重视,投入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干净的通道,发泡环保的厕所等多方面彰显了治理效果,对污染环境的行为监督和制裁力度很大。
2、现在的游客已然具有了一些环保意识,提高了自身的旅游素质。如:随地吐痰,浪费水、电,乱仍废弃物(果皮,纸屑,废旧电池等),等现象很少见并不普遍。但是还是有很少的一部分游客参与意识较差,认为保护环境只是政府或是旅游景点工作人员的事,对环境漠不关心,并且对“环保”毫无概念,对“低碳”一词更是不明白。
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一方面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加大“低碳环保,绿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依靠群众,响应政府,全民都参与环境保护,群众要通过各种渠道,体验来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要保护环境,多给政府相关部门提意见和建议,理解和参与环
境保护。另一方面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同时景区也可以通过对旅游景区内的环保方面做为宣传的侧重点,对大家开展环保教育,让世博的绿色染遍全世界,让环保的意识传遍全社会。
和谐社会,你我同行。今天小小的环境问题将是明天遮住阳光的乌云,它遮住的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曙光,甚至是生存的动力。无法忽视,勇敢面对,回收必行,善处可贵。生于太平,居安思危,文明成都,遍撒玫瑰。呼唤一个充满和谐和责任的富裕社会。环保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还需要大家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所以,在我们社会实践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的同时,也向全社会发出倡议:赏尽天下美景,传遍环保之情!
第四篇:旅游与环保从矛盾转向和谐
旅游与环保从矛盾转向和谐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2000年以来,假日经济的兴起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旅游产业破天荒地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我们崇安区也把旅游业作为我区服务业的主要产业。譬如说,开发了崇安寺,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希望旅游业能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多同学都谈了,下面我就讲讲旅游与环保的关系。
按理说,旅游业由于基本没有生产活动,主要是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而能够达成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然而,这些年来发生的不少事件,却说明了这种互利互惠只是一种理论。在现实中,恰恰发现,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后,与环保之间的冲突也是很深的。地方政府只顾当前利益对旅游胡乱开发;旅游者盲目跟风,旅游时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对环境造成很大损害。旅游业也要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废水”,就是生活污水;“废气”,就是人们所呼出的二氧化碳,这对一些洞穴型景区和文物景区也会造成损害;“废渣”,就是生活垃圾,包括食品垃圾、用品垃圾以及一些不文明旅游者随意丢弃的杂物。有些旅游企业,违法经营,污水、油烟未按标准排放,对旅游景区造成很大损害。例如,古运河里流淌着脏物、菜叶、破布,散发着臭气;草坪被践踏;古迹被毁坏。那么如何在发展我区旅游业的同时,作好环境保护,使之达到双赢,使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是遗产而不是遗憾。我讲下面七点:
(一)正确的行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自行车环保旅游考察报告
自行车环保旅游考察报告
周建军、聂玉春※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98级博士研究生
一、导言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此次自行车环保考察活动宣传品上的开篇语,也是实实在在反映了我们这一群人--22位来自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青年人的心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需要温饱、小康,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还需要蓝天、碧水、绿野和清新的空气。所有关心环境状况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人们都在想:我们这个民族究竟应该以一个甚么样的发展面貌进入21世纪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能和谐地结合起来?我们正是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和一腔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关注以及希望唤起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的心情踏上征途的。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国土环境,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不但了解到各地人们希望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迫切心情,而且我们的自我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许多同学改掉了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总是尽一切可能注意一路上自身对环境的保护,自觉地把自己用过的纸盒,塑料袋、空瓶放到应该放置的地方,即使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亦不把一张废纸、一个废瓶乱扔在野外。
我们经过的长江、珠江流域无疑算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许多县市的森林覆盖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3.6%,大部份县市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如湖南会同、靖州、通道,广西龙胜,广东德庆等)。他们在经济上也许不如沿海地区发达,许多地方依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农、林业为主,然而他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着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自然灾害发生程度和经济发展前景。我们在重庆至澳门沿途无数次看到郁郁的大山和封山育林的牌子,国家禁伐天然林的决定得到了贯彻实施。当然这对当地的经济也有一定影响的,问题是怎样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能源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这几个方面也许是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二、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发达国家,以水电、核电和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体系已基本替代了煤炭的燃烧,现在许多美国人都没有或很少见过煤。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也愈来愈普遍;无铅汽油的使用,高效的发动机的普及也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改善。而在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仍以煤炭为主,这是引起环境污染问题的结构性原因,也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减少直接燃煤型能源,推广煤气、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对于控制环境污染、消除酸雨,减少城市垃圾都有重大意义。
我们经过的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降雨丰沛,水量丰富,而且由于中国地理上西高东低的特点,落差剧大。如何开发水利资源,加快中小型水电建设,对改善当地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对三峡工程、二滩水电站的建设反映了这种使用清洁能源的趋势;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也是在经济发达但能源贫乏地区有利于环保的能源利用的重要举措。不过我们沿途所见的大江大河,小江小河众多,几乎所有的路旁部有水流在伴随,但水库、水电站极少,说明水电建设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城镇液化气利用率正迅速上升,烧煤趋于淘汰。比如在贵州遵义,城镇居民已普通使用液化气,农村居民中收入高的家庭也愈来愈喜欢使用罐装液化气,尽管其使用成本高于直接烧煤和柴草。这也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相依存关系,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强大后盾和必然要求,而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源泉,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是市场经济形成的商品成本构成中难以计算的又不容忽视的组分。农村中正推广使用有机肥产生的沼气,挖沼气池,配沼气灶,而且还利用制沼气产生的肥喷洒树叶,以减少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无疑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政府对这方面的推广是有补贴和大力鼓励的。
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影响环境的重要方面。在重庆、贵州、湘西的路上,我们正一边赶路,一边饱览周围的绿色大自然。但每经过一辆车,这些车就会排放一股股黑烟尾气,我们也只好捂着鼻子赶紧离开。许多地方已认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力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改造汽车发动机以提高燃烧效率。比如贵州铜仁市已决定今年起禁止污染大,噪音强又影响市容美观的三轮机动车作为城市出租交通工具。桂林市为保护清澈的漓江(使它保持在国家二级水质的水平),严格管理江上旅游船只,不合格或可能给江水带来污染的决不允许营业。
总之,提倡生产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综合利用率,是改变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而其中涉及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则是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能耗、科技性强、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合理布局,统筹兼顾,扭转粗放型经济模式是未来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
三、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实际上,自然界在长期的进化中孕育了数百万种千姿万态的动植物资源,它们的存在和构成的基因库为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发展可能。生物多样性一方面是良好生态的客观指标和直接依据,反映着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其自身稳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是建立在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否则多样性就不能维持。但是自从工业化以来,物种消失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变得同样重要,保护大熊猫的争论是其中较受人关注的例子。中国科学院有人认为要应用克隆技术繁殖珍贵而稀有的大熊猫,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两位教授却认为保护大熊猫的最重要意义不在于保护大熊猫本身,而在于保护大熊猫生存所依赖的良好生态环境。
从实际的绿化造林也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重要性。我们从沿途的县市了解到,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混交林的生长和生态效果远好于单一林种区域,后者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广东德庆县肉桂生产量很大,是当地重要的经济药用树种,当地农民常在其中夹种避荫植物,效果很好。由此可见,除了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建设又是保护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好途径,反过来生物多样性的完善也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重庆大足县是全国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生态农业工程项目已占耕地的85%以上,基本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田坎果桑站哨,河岸绿树成行,农舍翠竹环绕”的格局,人与自然的关系定向和谐。
自然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通过一个复杂多样的物种体系、食物链构成的,这种复杂性愈大、多样性愈大,环境体系就愈稳定。常常是这样,一个地方哺乳类动物尤其是高等哺乳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因为食肉的高等哺乳类动物居于食物金字塔的顶端,它们的存在依赖于复杂食物链的完整和多样化,即生物多样性接近于原始自然状态。遗憾的是西南、华南地区曾经常见的华南虎、熊等,现在已经罕见或绝迹,说明生态环境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不是单纯以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来衡量的,生物多样性是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势在必行。
四、旅游与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以森林、海洋作文章,强调一个“绿”字、一个“蓝”字,有别于??重游览古迹等文化旅游。
我们在重庆至澳门的沿途所见所闻,真正是山好水好人更好。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各地政府在这方面都有迫切的要求和详细规划。以贵州印江、江口为例,与松桃县共有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梵净山,那里山的绿,水的清,天的蓝是世所罕有,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比如珙桐、金丝猴,还有盛产名贵茶叶,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当地准备开发以梵净山为主的旅游资源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环境质量为标准,对引起污染的造纸厂、水泥厂严格限制。目前一个困扰山区如贵州、湘西生态旅游的重要问题是交通,这个问题不解决,地方只能守着金山挨贫困。可喜的是,当前正在修建一个梵净山机场:另外,一条渝怀(重庆---怀化)铁路正在规划设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切暂时的困难都会得到解决。
旅游与环保的依存关系,桂林、广东肇庆和珠海作出了突出表率。桂林在这方而起步最早,在选择产业上非常认真,鳗鱼养殖、造纸、味精生产和采矿等污染行业是受到重点控制的。漓江上的餐饮、娱乐、排便均被禁止。在我们经过的城市中,珠海以及澳门可以说是城市环境最整洁优美的了。珠海作为全国最早起步的经济特区,在环保方面历来倍加重视,9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98年荣获“国家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市里立法规定机动车辆不准在市区鸣喇叭,整个城市的整洁、优美和安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措施对所在地的旅游业亦起??积极的作用。澳门面积不大,人口密度为世界之最,对环保的压力可想而知是很大的。但全社会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投资强度也很大,光是知名的公园就有12个;每年举办一次“绿化周”,已经坚持了18年,在市民中很有影响。
良好的生态环境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应该充分地被利用起来,最终为人类造福。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处理不当则会互相抵消,两败俱伤。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一开发就破坏,一利用就污染,这是一个很使人头疼的问题,以至于一些环保人士主张为了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和动植物种群,宁可暂时不批准开发旅游景点等有经济行为背景的项目。
五、结语及几点建议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应该提上议事日程,比如说逐步废除一次性餐具(塑料泡沫饭盒、一次性木筷等)的使用,因为它对环境起??严重的破坏作用,最起码在风景旅游区要开始施行。
许多游客特别是港澳台和境外的游客在内地旅游之后反映,在风景点、公共场所经常不知道该去哪里扔垃圾。所以亦说明了环境问题有时是环境意识问题,有时却是管理问题。在旅游景点多设置醒目的、有特色的垃圾收集箱对于实际保护环境,促进旅游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工程,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在今天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地方小学素质教育已经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可喜。环保宣传是环保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生动有效地向公民传播环境信息和意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重庆至澳门沿途的环保宣传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宣传单张就不如印有环保字样、消除白色污染的布制购物袋效果好,环保宣传本身不应该再给环境造成负担。另外旅游区更要注重环保宣传包括向旅游者宣传,因为我们在桂林发现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相差很大,相当一部份人并不把它当回事。在重庆还听到有一种说法,说环保是政府的事,老百姓管不了也管不着,总之把自身的环保义务和责任推给政府和社会,这种态度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与此同时,愈来愈多的人们关注这个问题,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确亦是不争的事实。
政府环保机构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当地环境状况报告,因为每一个公民有权了解周围生存环境的状态。贵州省遵义市在当地报纸发布环境报告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只是今后应将发布周期缩短,每季度、每月都应将有关环境指标、数据公之于众。澳门环境委员会编辑出版一份《莲花》期刊,内容很好,如果能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一个站点就更好了,便于公民的检索和查阅。
长江、珠江流域在全国环保方面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个区域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应该说在环保上是有利的。简单的封山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植被,这在干旱缺水的北方是不可比拟的。因此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优美的自然环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就能够在全国首先出现。
广东肇庆市美丽的鼎湖山和七星岩--1979年第一批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号称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曾使我们流连忘返,正是在那个时刻有一种愿望在心头突然升起,就是甚么时候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将不再存在!因为到那时,优美的自然风光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那里,而是处处皆为保护区,无处不成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