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时间:2019-05-13 11: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篇: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根据我国现有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不是主要依据二产积累、转型获得经济和产业发展提升的动力,也不是主要依托本地消费市场,而是以民族、地域文化为鲜明特色,依托旅游业,共同作为经济整体发展的引擎之一。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结构看,文化旅游业不再是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凭借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市场渠道,必然位居主流。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 旅游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发挥我国各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旅游引进的外来消费市场,利用旅游产业链拉动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实现区域聚集、形象同塑、市场并享、行业互渗、产品和业态共创、发展联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是实施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参考,部分引用自<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贵州日报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淳厚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不容质疑,文化旅游特别是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旅游发展新的“助力器”。加强文化旅游业的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旅游强国梦宏伟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第二篇:促进骆驼文化旅游业发展

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需要注重的 几个问题

(一)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特色,突出唯一性

所谓唯一性,就是无可替代。特色越强,个性越美,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则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品牌价值、品牌效益就会越大。

综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地方,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从旅游规划设计,到旅游开发建设,到旅游经营管理,到旅游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特色和唯一性。

但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

许多地方旅游业的定位和宣传,越来越多地表现出雷同和同质化,比较多地用“大美”、“多彩”、“秘境”等。这类词放之云南、四川、西藏或贵州皆准,只是没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容易给人一种相当然的感觉。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方,比如青海,用“三江之源”大做文章,很好地发挥了唯一性。如果用“大美”或“秘境”就无法充分体现青海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进而也就难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从我们内蒙古来讲,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与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了完美的结合,构成了一种根本性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唯一性。这些年,我们逐步打造出 1

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品牌,像“呼仑贝尔大草原”、“苍天般的阿拉善”等。这些品牌之所以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叫得响,就是因为它的唯一性。“呼仑贝尔大草原”,“苍天般的阿拉善”既有地域自然特色,又有文化内涵,最能体现这一地区的辽阔苍茫、美丽神奇、厚重博大。这种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优势,使其具有唯一性,这是其它地方效仿和替代不了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唯一性决定了她持久的生命力,最能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动神往。如果说,一个地区抓不住特色或失去了特色,再好的资源最终也会被埋没。此也秘境,彼也秘境,秘境反而不秘了。

在世界旅游需要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特色就是价值。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其实就是个性化魅力的张扬和差异化品牌的塑造。内蒙古东西跨度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我们不但要打造全区整体特色的品牌,而且要打造各盟市各具特色的区域特色品牌,力戒地区间的同质化和雷同。例如,在中部旅游区:要建成在世界上有较高知名度的草原民族沙漠风情名胜古迹综合旅游区及锡林郭勒草原风情旅游区;在东部旅游区,要重点建设海拉尔旅游区,包括陈巴尔虎旗草原风情点,牙克石原始森林狩猎点和滑雪点,阿尔山矿泉浴,满洲里边境旅游点,通辽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赤峰草沙民族风情旅游区等;在西部旅游区,重点发展巴彦卓尔乌梁素海、大桦背,阿拉善盟沙漠风情

2和金秋胡杨旅游。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重点是土特产、手工艺品开发以及民族服饰展演、民俗文化景观展示等创收项目;要在丰富和完善农家乐、牧户游、少数民族家庭游的同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旅游协作,开发林场游、林家乐、猎户游和农场游,由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向休闲度假产品发展,逐步走向高端。

第三篇: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 杨松

酒店管理2班 学号;20153485 摘要: 宗教文化和旅游业具有密切的关系,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交流和研究。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业;相互影响

引言:作为人类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它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世界上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有几大宗教的很多宗教场所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1)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 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2)宗教文化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敦煌莫高窟等,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许多宗教组织恢复了活动,宗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宗教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经过恢复和修缮的宗教文化遗产,如寺庙宫观,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欣赏各种宗教的文化艺术,增长各种宗教知识,使宗教这一人类传 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而随着海外各种宗教旅游团的到来,为中外宗教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加强联系、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宗教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信徒和游客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捐赠钱款,为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维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旅游可以增长人们的宗教文化知识,陶冶性情、修心养性。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 和专家学者。因此,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人们传播了解、探讨和研究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途

径。如古代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明代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播基督教。现代旅游更是一座沟通各种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桥梁。如来华的游客中,就有大量的宗教信徒、朝圣者和专家学者,他们所到之处,就提出对宗教名胜考察和学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最新的宗教文化信息。通过游览、考察和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各国各地宗教文化的交流和研究。

当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不只是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游客在宗教旅游区内乱涂乱刻乱扔东西,大声喧哗,破坏了宗教名胜古迹独有的宁静和超凡的气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给宗教文物古迹造成一定的损害,如驰名中外的佛教石窟敦煌壁画由于游客人数的大量增多,游客的呼吸和汗水所起的化学作用引起壁画大量剥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遗产不只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旅游业与宗教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宗教名胜古迹的开发具有保护传播宗教文化和发展旅游业的双重意义,宗教文 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应尽量保持其历史原貌,人工建造的风景,也应与周围的宗教文物古迹相协调。如杭州韬光寺一带的茂林修竹,构成了一种幽雅超然的意境;西湖的保铛塔姿态秀美,钱塘江边的六和塔风格雄伟,两者分别与湖、江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相辉映。如果当初建造时地点互换,就难以形成今日两地的美景。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发宗教文物古迹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宗教名山胜地随意架设缆车,匆匆上下,既无法领略攀登的特有感受,削弱了旅游的吸引力,又破坏了山岳的“神气”。总之,一是要注意保护宗教文物古迹原有的价值、意境和特点;二是要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两者不可偏废。

宗教文化遗产的开发,不仅抢救继承人类的传统文化,而且开辟了人文旅游景观。应该注意的是: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如不与旅游活动的开发相结合,最终只能是“保”了宗教文物,“丢”了旅游,宗教文化、“国之瑰宝”也无法为国家创造出新的财富、发挥应有的作用,宗教文化本身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交流。实践证明:宗教文化的继承、保护和传播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宗教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资源。

总而言之,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互 相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四.对于开展宗教文化旅游的建议

根据宗教旅游的特点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宗教旅游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澄清模糊观念,端正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丰富宗教旅游产品内容,加强对外宣传。

加强宗教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参考文献:

[1] 宗教与旅游业

[2] 李星明:<<旅游文化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王文梅,黎美洋,陶华举:<<旅游宗教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沈祖祥,李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三版 [5] 宗教旅游文化

[6]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7] 百度百科

[8] 龚学曾,《社会主义与宗教》 [9] 吕大吉,《宗教学纲要》 [10] 浅谈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

[11] 贺友桂,《我国文化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

[12]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13] 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4] 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7).[15] 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第四篇:塞罕坝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探讨

摘要:森林旅游是展示塞罕坝旅游特色,丰富塞罕坝旅游文化内涵的需要。塞罕坝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观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开发建设塞罕坝森林景观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旅游;开发与利用;发展对策

森林旅游的兴衰关键在于景观质量及其独有的景观形态和品味,森林旅游景观资源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的潜力所在,没有森林景观的支撑就没有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塞罕坝借助森林文化旅游这个发展平台,宣传好、管理好、发展好中国北方最美、被河北省林业局、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授予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的塞罕坝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基本情况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和围场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草原相毗邻。公园海拔1010~1939.9m,属高海沷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其中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主的风景林60万亩,湿地2万亩。塞罕坝景观资源丰富,既有由森林、山川、河流、天象、物候和野生动物等构成的自然景观,又有许多可发思古之幽情的人物古迹、良好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神话传说等人文景观。是位于京津周边地区,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狩猎滑雪和避暑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2主要景观开发利用现状

2.1冷凉宜爽的气候资源

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和东南暧湿气流的影响,塞罕坝降雨充沛,气候寒冷,年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43.2℃,年均无霜期67d。7月-9月份平均气温分别是16.2℃、14.6℃和8.1℃。盛夏,这里天高云淡、空气洁净如镜、凉爽宜人。冬季,林海雪原,一派北国风光。

2.2独特的森林草原景观

塞罕坝属森林草原过渡带,有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三个生态类型。春夏季,百万亩林海绿波松涛阵阵,林间鸟啭鹿鸣、溪流潺潺,广袤的草原绿茵如毯,到处繁花争艳,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秋季,层林尽染、溢金流丹;冬季玉树冰花。

2.3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景观

植物种类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4科312属659种,其中:濒危植物4种,野果植物29种;芳香植物19种;野生花卉植物309种。动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有动物种类1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4种,有豹、黑鹳、白头鹤、大鸨,二级保护动物24 种,省级保护16种。

2.4独特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属清代皇家猎苑的一部分,是康乾嘉皇帝避暑围猎之所,留下了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著名的有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康乾盛世点将台、塞北佛石庙、塞罕塔、木兰秋狝文化园、文化广场、塞罕敖包、御道沟等神奇而美妙的神话和传说故事。

3存在问题

3.1 体制不顺,组织形式单一,景区建设阻力重重不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需求

由于体制不顺,出现了在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上存在“一个媳妇几个婆”的现象。如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建立隶属于林业部门,旅游管理隶属于旅游部门,环境保护隶属于环保部门,治安、道路、供水、供电归当地政府所管,由于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致使规划、开发、治理不能同步进行和统一管理。

公园下设专职行政管理部门是“森林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对公园内日渐增多的服务业管理及旅游区的综合管理,但是,由于职能所限,单一的林业职能部门很难对旅游区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3.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景区从业人员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一部分是从非林业非旅游的行业转过来的,另一部分是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同志,对旅游知识了解很少。公园缺少景观开发利用的专门人才和机构,也缺少专门的导游队伍和对外宣传的促销机构。

3.3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程度都有待改善和提高。

3.4草原的诱惑、毗邻单位的强势开发以及旅游公路贯通新旅游线路的开辟,给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致命冲击

近年来,毗邻森林公园的御道口牧场草原旅游景区、红山军马场草原旅游景区、红松洼草原风电旅游景区相继进行了强势开发,景区整体规划合理,启动起点高,管理规范,开始运营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打破了以前塞罕坝森林草原景区一家独大的局面。界河北,就是美丽辽阔的内蒙草原,草原美景强烈地诱惑着各地游人,“到草原去”是来北方旅游的游客的第一选择。另外至克什克腾旗的二级旅游公路已贯通,穿公园境而过,这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行程延长,游人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至答里湖、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的新旅游线路开辟,同时给塞罕坝森林景区最致命的打击是使公园从过去的终点景区变成了路过景区。

3.5建设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一直是严重制约公园景观开发建设及公园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已经开发建设的旅游场所,因缺少资金得不到正常的启用和进一步改造升级,待开发建设的景观由于资金问题延迟了开发利用。

4发展对策

4.1更新观念,树立生态旅游资源全民保护意识。

4.1.1通过宣传教育,使保护意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4.1.2通过法律限制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4.1.3作为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要使受益旅游的人们具有自觉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就要让他们明白保护能给他们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森林旅游,把森林的功能价值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首先就要建立起适合森林旅游形势发展的组织形式。塞罕坝森林旅游集团公司应该是以经营旅游业为主,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并逐步发展成为投资多元化、资产股份化、经营市场化的经济实体。

4.2打造高水准,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4.2.1对现在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人到经营比较好的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学习,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行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聘请林业专家对导游人员进行林业知识和自然现象解说培训,聘请旅游产品设计专家对管理开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也可以通过鼓励自学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政策水平和服务水平。

4.2.2充实队伍,加强合作

把林场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旅游队伍中来,也可以采用对外招聘、季节性雇用等形式增强旅游队伍建设。景区与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公园所积累的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强势的森林旅游资源为背景,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这将为景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4.2.3 强化法制观念,健全环保制度

尊重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从生态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中探求内在规律,采取合适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促进生态旅游与自然、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同时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环境。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4.3重点开发建设森林旅游景观,打造旅游品牌

4.3.1突出打造森林草原独特景观

森林草原景观是冀北地区的独特景观,天然所成,不可再建。突出打造森林草原景观的重点是组织好旅游线路,以解说的艺术性把景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于游人们的面前。旅游线路包涵以下景观:塞罕塔、塞罕坝林海、百花坡、月亮湖、塞罕湖、白桦林、滦河源头、内蒙古草原;终点是塞罕坝展览馆,晚上安排篝火晚会和民族歌舞。

4.3.2打造民俗风情旅游景观

打造这一景观的重点是增加游人的参与性活动。旅游路线包括以下景观:翠花宫、塞罕庙、乌兰布通古战场、康乾盛世点将台等,终点敖包。这里是满蒙汉三大民族的交汇处,极富民族风情。游人可以欣赏林海草原、蓝天白云、品尝各种满蒙风味小吃、参与满蒙民族的骑马、摔跤、敖包会等系列活动,特别是每年农历6月13日举行祭敖包,同时举办“那达慕”大会,更能充分展示传统的民族文化。塞罕佛和翠花宫、点将台等则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乌兰布通古战场是清代平息噶尔丹叛乱时留下的历史遗迹。开展民俗风情旅游,使你亲身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

4.3.3要突出满蒙的饮食、服饰、居住特色。“满汉全席”驰名中外,蒙古族的手把羊肉、烤全羊,奶茶、奶豆腐、攸面窝子等饮食佳品,让游人更是垂爱有加。在清朝统治的268年间,满族服饰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服饰,紧身合体的女士旗袍风靡世界;蒙古族的马靴、长袍,更能让人领略蒙古民族的豪爽大气,洁白的蒙古毡房,这些都体现了“塞罕坝”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

4.3.4要突出满蒙民族娱乐文化的特色。满蒙是一个马背上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娱乐项目丰富多彩,参与性极强,如满蒙歌舞、秧歌、高跷、赛马、射箭、摔跤、敖包盛会等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特点,充满节日喜庆。通过举办塞罕坝木兰森林草原文化节、敖包盛会等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外,还可举办清文化展览、清文化影视周、满汉全席厨艺大赛、满族服饰展、满族美食节、清代宫廷礼仪表演,将“乌兰布统之战”改编成戏剧进行现场表演,让游客参与其中,用以来充实塞罕坝特色旅游文化内容,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4.4要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4.4.1是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文化旅游是知识旅游,是高层次旅游。因此,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是目前打造塞罕坝旅游金字品牌一项重要工作。承德、塞罕坝、内蒙三地应共同建立导游定期培训考评制度、持证上岗制度、投诉扣分制度,建立塞罕坝“皇家、绿色、民俗”生态旅游导游推介制度,全面提升规范旅游市场,使游客获得满意的导游服务。

4.4.2是大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是休闲、娱乐、体验的过程,只有向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游客才能感到“物有所值”,才能实现满意的“付出”。

第五篇: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我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浅析

作者:

马如强

导师:魏鹏

[摘要]宗教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同时,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宗教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宗教旅游发展迅速,并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实践内容,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宗教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旅游业影响,指出宗教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 宗教 旅游 现状 问题 文化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宗教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宗教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推动第三产业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宗教旅游实现了从纯粹的朝觐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宗教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信仰提升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旅游的动机主要有:

1.回归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恬淡的生活方式,纯朴的生活情趣,古老的风俗习惯的向往,在现代都市生活“城内人”越来越向往那种天然的“城外人”的生活。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而宗教所提倡的正好契合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2.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城市人群普遍缺乏对信仰的了解,宗教朝觐作为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老人们欢迎。

3.复合型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宗教旅游也不例外,旅游者选择宗教地区,有的可能处于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身心调解的需要,有的可能处于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二、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现状 世界上信教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宗教信徒的信仰与求知欲望转化成旅游动机,形成了以探求宗教文化为目的的旅游潮流。各国各地区形成了许多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罗马、梵蒂冈、印度等都成为国际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宗教圣地成为旅游者到该地区必去的目的地。在我国,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我国的道教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亿多人信仰各种不同宗教,宗教活动场所8.5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有几大宗教的很多宗教场所在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物古迹,它们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中,宗教古迹就有250多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佛教为例,在我国中原地区,游客可以感受到汉传佛教的魅力;到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同时,佛教根据派别不同,地域不同,其寺院建筑等景观也有所不同。宗教文化胜迹成为现代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关系

(1)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形式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化了人类文化。宗教包含着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阴山山脉发现的阴山岩画是较为古老的宗教遗存,贺兰山岩画也大量地记载了中国北方的原始宗教,这对游客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有着巨大帮助。现代寺庙中,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也成为人们了解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环节,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石刻,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到近代宗教题材的雕塑;从原始祭祀音乐到现代佛教寺庙的佛教音乐、基督教堂中的教堂音乐等。不同种类的宗教,其制度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不仅受本地区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礼仪丰富而复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只有身处宗教文化浓郁的地区才能真正感受各种宗教礼仪的区别。到中亚地区,必定要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徒的饮食起居、社会交往、人生仪礼等,而我们必定要尊重教徒们的各种礼仪,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所以,宗教对旅游地及旅游过程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中,我们不能忽视寺院教育、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等。我国的各个佛学院、西方国家由教会开办的学校、神学院等构成的寺院教育;教会医院、育婴堂(孤儿院)等构成的医疗卫生机构;它们都是宗教的载体,对旅游也有特定的价值。

(2)宗教文化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宗教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条件,而旅游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3)宗教文化对人们旅游倾向的影响

宗教文化中的人物故事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传到千家万户。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如被誉为“孙大圣故里”的江苏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火焰山,等等。另外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电影《少林寺》 影响更加巨大,无论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旅游爱好者,在影片播出之后更是大量来少林寺景区参观游览。宗教文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宗教文化对旅游饭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弘扬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新时期,旅游者到宗教信仰浓郁的地区参观游览时必定要品尝该地区最具特色的饮食,如新疆、宁夏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可安排到当地清真餐厅用餐,感受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在五台山游览时,游客也可以品尝斋饭。这就要求投资一些与当地宗教文化相适应的旅游饭店来满足游客的需求,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大软件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服务意识等。

四、存在问题

第一,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只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步盛行,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教旅游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一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古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铺,严重影响了宗教庄严的氛围;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在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现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迹、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

第二,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滞后我国对宗教的研究起步就比较晚,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研究就更晚了。由于宗教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各地发展很快。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尚未有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发展理念及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政策。由于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具有风险小,回报高等特点,各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大兴修寺庙建佛像的热潮。新修建的世型佛像的代表如1997年完工的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还有同年完工的浙江普陀山观音,高33米;1998年建成的广东西樵山观音,高61.9米等等,新扩建寺庙如杭州市灵隐寺景区等等。新建项目工程浩大,投资动辄数亿,形成了新的造神建寺运动高潮。

第三,宗教圣地旅游资源开发失调。我国的宗教圣地大多处在风光秀丽的青山绿水之中,堪称人间仙境、海市蜃楼。由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滞后导致了宗教圣地的城镇化日益加重,人口剧增,商业化气息浓厚,与宗教圣地不和谐的建筑不断增多,宗教氛围越来越世俗化。这一切导致了宗教圣地旅游资源开发严重失衡。

五、针对宗教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对宗教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多,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一些素质低下的旅行者也给宗教文化旅游区环境带来了破坏和污染。如一些游人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甚至直接破坏宗教文化圣地的一些文物设施等等,都给宗教文物造成了很大损害。另外还有一些不经意的损害,像声名远播的佛教石窟文化的代表敦煌壁画,由于近年来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多,游人们的呼吸和汗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给壁画造成了很大损坏,引起了大量剥落。因此,如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科学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名胜古迹和文物重建和修复,应尽力还原历史原貌,风景区内后设的人工景观,也要同旁边的文物古迹保持协调一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有好多地方在开发宗教资源时都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随意搭建临建、架设缆车等等,既破坏了名胜古迹所在的自然风光,又影响了旅游景点的形象,减少了游人只有在攀登途中才能体会和感受到的独特乐趣,减少了旅游的趣味。所以我们在开发宗教名胜旅游景点时,最好能保持住宗教文物古迹原貌、意境和特点,同时再多动脑筋,便利旅游活动的开展。也就是说,既不能“保”了旅游“,丢”了宗教文化遗产,也不能是“保”了宗教资源,“丢”掉了旅游发展,致使宗教资源无法开发和利用,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业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财富。

第二,要充分挖掘宗教旅游的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味,自然景观带给游客视觉上的美好感受远比不上宗教文化带给游客历史文化知识的厚度和深度。挖掘宗教文化的重点不应放在形式和规模上,要注重精神层面对人的震撼,突出文化内涵,要让自然景观和宗教建筑、宗教艺术、宗教书籍、宗教仪式活动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游宗教圣地,观宗教建筑,睹宗教活动,知宗教知识树爱国情怀。目前,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特色的开发。如四川省内的乐山大佛、峨眉山,以博大的佛教文化内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由此加倍地刺激了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乐山的支柱产业;平凉崆峒山、洛阳白马寺、山西五台山寺庙群等都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景观,经过大力开发都成为当地的旅游亮点。各地的宗教名胜古迹资源开发,最好能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根据它们的历史渊源、自然风光的独特特色进行旅游开发。但从当前我国许多景点来看,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难以整理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看点。今后,各地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开展一些群众参与性强,带有丰富宗教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来提高宗教旅游景点的文化品味,促进当地宗教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第三,要整合资源,整体规划,做出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搞好宗教文化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体考虑、统筹建设、合理布局,不能各自为战,无序开发。对涉及宗教旅游的项目开发,应由当地宗教局会同规划、文物、旅游、园林、文化等部门及专家学者对方案先论证,这样既可以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整体风格,也可以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地整合和挖掘。一是要注重布局规划。应根据宗教活动场所、遗址的特点和地理位置,规划出主要景点和辅助景点相结合的宗教旅游带。二是要注重提升品牌。应立足丰富当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打造凸显当地特色的宗教旅游品牌,力争把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圣地打造成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逐步形成大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效益高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第四,是注重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对宗教文化旅游的统筹安排,除宗教、风景区、文物部门外,公安、国土、发改、环保、建设、规划、林业等部门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尽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不仅在景点的建设上下功夫,而且在“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平衡配同的圣地、不同的神奇人物,不同的美丽故事和传说。因此,我们要注意利用现代的媒体资源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专题片、广告片、以及网络媒介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宣传,以此提升宗教名胜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提升游人的参观兴趣。例如人们通过看电影《神秘的大佛》和《少林寺》认识了美丽的乐山大佛和少林古刹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每个宗教圣地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都曾留下了许多着名人物的足迹和传说故事,因此可以通过拍摄风光电视片、组织撰写介绍宗教场所宣传册、节庆活动等推介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和包装。特别是要以宗教文化历史为背景,写出感人至深的有影响的人物故事作品,借名人手笔,提高旅游景区宗教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景区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宗教圣地可以依托自身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选好主打项目,加大招商工作的力度,借助外力,利用和开发现有宗教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对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恢复和发掘,把一些待开发的景区和景点作为项目开发出来,逐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最终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大发展。参考文献:

[1]包大明。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5).[2]高晓亮。吉林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3]靳涛。辽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4]苏勇军.苏南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5]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沈祖祥。旅游宗教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8]曹绘嶷。中国宗教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2(7)。

[9]李渌。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下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青州文化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 吴全军中文摘要: 文化旅游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

    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专题

    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2011-07-18 17:12:30) 标签:杂谈 现代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所进行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游客在旅游......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发展经济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

    文化意义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文化意义

    文化建设系列谈之:现代文化建设的意义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

    旅游业发展演讲稿(精选合集)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业发展演讲稿,欢迎......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xxxx等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实地考察了无锡、杭州、西安、婺源等地特色旅游。通过7天的考察我们发现,他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得到......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02-11-11)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区位商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状况,揭示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及优劣势。一、区位商设d1表示某个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