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

时间:2019-05-13 11: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

第一篇: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

关于中学生的早恋

什么是早恋?就是过早的恋爱。就是过早谈恋爱,不是错在“恋”上,而是错在“早”上。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没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时代,少男少女间发生的恋爱现象。

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即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其实是错把对异性的好感当作是对异性的爱;

2、单纯性。少男少女们往往认为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他们的感情像水晶般的纯洁,但由于常与现实不符,因此往往蒙受心灵上的创伤;

3、不稳定性。少男少女可塑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而每一种变化都会给爱情带来影响。

早恋的原因:

1、个人方面的原因:(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

2、家庭方面的原因。

3、社会方面的原因。

早恋的危害:

1、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2、对学习干扰极大;

3、容易产生越轨行为;

4、可能导致犯罪。所以,花开太早是个错,早恋犹如早开的鲜花,娇艳美丽,然而很容易凋谢,所以我们不能让它过早开放。但是,有时早恋像苍蝇,它随时有可能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在你不经意间,早恋会披着美丽的外衣来到你的面前,你该怎么办?

很多学生明明知道早恋不好,可是却还是要谈,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分析中学生谈恋爱的心理前提,据我多年来当班主任的观察,大体可以简单地分成三类情况:一类情况,早恋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在家中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怀,于是希望在异性的身上能够得到弥

补。一般这一类的学生的家庭中都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父母双方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再就是有的学生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思”,或者自己对对方“有意思”,因此逐步走进感情的漩涡之中,甚至于陷入“单相思”一发而不可收。三类情况就是一些学生因为精神空虚、寂寞,心思没有投入在学习上;或者是因为从众心理,看到别人谈朋友,自己不谈怕人说缺少魅力,于是也“依样画葫芦”,凑凑热闹,导致感情问题。作为中学生,和异性交往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要能够把握好自己,分得清楚究竟是恋爱了,还是只是单纯的异性之间的互相吸引。你可能是因为佩服对方的学习,欣赏对方的才华,赏识对方的个性等,那么你们都不必紧张,因为你们不是恋爱了,而是在相处过程中正常的一种对于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的崇拜之情。从家长方面看:了解了孩子发生感情问题的原因,那么家长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属于第一类的,那么,家长要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关爱的需求,或者是因成人之间的感情问题,而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呢?作为家长不管多么忙碌,都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沟通,当你因为忙碌而忽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再也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就一定要及时的弥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太顺畅,慢慢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接纳你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当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用你自己的真诚,来换取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还是很值得的。如果是因

为成人之间的感情问题,那就是大人要赶紧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了,关于这一点我不便多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孩子的情况是属于第二类,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单相思”,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快刀斩乱麻。比如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对方,那么就要弄清楚孩子是为什么而喜欢对方的,是单纯的喜欢,还是恋爱,不要一概扣上“早恋”的帽子。如果是属于第三类情况,那么该学生的成绩应该不是很好,那么就要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就提出太高的要求,而是每次确定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来提高。一直以来,我不喜欢把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看的那么紧张,不喜欢用“早恋”这样的字眼来说异性学生之间的事情。我经常把这种情况说成是异性学生交往过密,其实也就是想从心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他才会和你敞开心谈心里的感受。首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由于我比较年轻,和学生比较容易勾通,利用课余,课外活动或集体活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行动,和他们交谈发现中学生的早恋有种种迹象,比如:上课变得不专心听讲,通过互借书籍传递约会信息;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以次引起对方注意、好感;喜欢看言情小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异性面前大声讲话、吵闹,作恶作剧等吸引对方„„了解了学生早恋的情况,才能开始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加以教育。其次,对于学生的早恋不能采取粗暴干涉的方法,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用亲近、理解的态度与学生耐心交谈、引导。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同样的道理:有一天,风和太阳比赛,看谁的本领大,于是风说,谁能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脱掉,谁就赢了。于是风使劲地刮,行人却把大衣裹得更紧了,风失败了。太阳呢,温和地把阳光撒向大地,照得人暖暖的,结果行人把大衣脱掉了,太阳胜利了。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情时不能简单粗暴,否则的话事倍功半。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关系不同一般,刚知道时,我非常气愤,因为这个男同学成绩较差,可以说是班上倒数几名的,而且平常表现也不够好,而这位女同学学习很好。紧接着我就把这位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并让他写下保证书今后不再继续。面对着我的疾风暴雨,学生好象屈服了,写下了保证书,我以为自己成功了。可隔了一天,其他老师上课时发现这位男生传递纸条给这位女生,上面还写了我的大名,说我不让他和他好了等等。这一次我不但生气而且伤心,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不理解。看完纸条我没有立即处理,冷静地想了一想,发现自己处理的方法不科学。我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这样只能使学生远离我,促成早恋现象继续发展下去。于是,有一天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我们边走边谈,我告诉他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渴望接触异性,对异性怀有好感是正常的,不足为怪,然后对自己上次的错误做法表示道歉,并告诉他早恋的危害,对于他们之间表示理解,并教育他们把爱埋藏在心底,待学业完成之后再说,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引导他向这位女同学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半个学期过去后,这位男同学

成绩进入了前二十名,两人之间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相处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理解学生,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一定不能简单粗暴。

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该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爱,使学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可以与家长、学校、社会配合,多搞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举办文学作品鉴赏指导讲座,这样既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以提高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方法有很多,主要还是要适时、适度地对待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去关心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处理好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第二篇: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

题 目: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

——基于腾冲市学校军训工作的实践

云 南 省 腾 冲 市

固 东 中 学

李 明 虎

2016年12月

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

——基于腾冲市学校军训工作的实践

摘要:在当今社会,如何让每一位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然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社会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诱惑因素逐渐增加。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一些不当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行为,不利于个体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中学时代是偏差行为出现的高峰期,也是偏差行为矫正的关键期。中学生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遵守社会规范的公民。但行为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或者恶性发展,也会导致犯罪。

一、中学生偏差行为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然而在初中学校的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理想教育、法制教育,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这种教育上的偏颇对于那些学习较好、表现较为优秀的同学来说,影响不大,但这样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少部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意识不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少受到关注。如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学生的肯定,似乎被社会遗忘,被教育遗弃,从而出现了厌学情绪,出现捣乱课堂,当众违反校规等,以夺得他人的关注。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由于有了厌学情绪,学习也没有了意义,没有了价值,自然不会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在他们的脑子里便有了偏差行为产生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也是中学生出现偏差行为的重要原因。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缺失,一些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从小养成专横霸道、自私自利和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性,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法纪的约束,就会无视社会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而发生偏差行为。据调查20 世纪 80 年代对中学生年偏差行为的检出率在 8%左右,90 年代 10%,而现在大多数调查对偏差行为的检出率却达 15%,从数据显示,中学生偏差行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中学生行为偏差矫正的现状分析

面对中学生偏差行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问题,形成了多种偏差行为矫正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很多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方式和方法,也为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提出来好的建议。如: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中学生行为矫正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只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就可以矫正中学生的偏差行为。还有学者认为,专业社会人员的介入到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对偏差行为矫正的不足。还有学者建议,建立特训学校,利用特训学校的优势,对中学生偏差行为进行矫正。这些方式和方法对中学生行偏向行为矫正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以往的研究方式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研究显示中学生偏差行为还在逐年增加,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越来越困难,中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等。笔者认为军训工作介入到中学生偏向行为的矫正中,可以充分体现军训工作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优势,可以弥补其他方式矫正方式的不足,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三、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行为矫正中的意义

中学生偏差行为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社会引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部分缺失共同作用和长期作用的结果。中学生出现偏差行为时,除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成员介入,甚至是法律介入之外,军训作为一种介于学校教育和法律惩罚之间的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方式介入到中学生思想教育领域,能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中学生的偏差行为。

1、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行为矫正中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要求;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必须接受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国防教育为改善后备兵员结构,为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兵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军训进入了初高中、大学的课堂,普遍铺开。对初入校园的学生而言,军训成为了他们进入学校的第一课,是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

2、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中,可以弥补其他矫正方式的不足。

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介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班级教学制度的缺陷,可以完善教育功能,协助学生在大量班级教学制度中得到一些个别化与生活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有着直接的意义。然而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尚处于初步阶段,虽然以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为代表的青少年工作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从社会工作专业制度所应包含的政策、服务模式、价值理念、专业方法、专业社工队伍等基本元素来看,目前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工作还不能纳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专业的社会人员介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中,不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学校教育本应该是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最常用,最有效,最广泛的方式。学校教育在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学校教育与班级教育的不足也随之可见。在学校教育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理想教育当下,学校教育在矫正中学生偏差行为时,已经是黔驴技穷,没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特训教育学校也越来越受到偏差行为学生家长的青睐。

特训学校的确为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矫开辟了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但是特训学校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也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第一、特训学校只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纠偏教育方式,只能有很少很少一部分学生能进入到学校。特训学校在城市都只是刚刚起步,在广大的农村,甚至还没有这样的特训学校。特训学校在广大农村的全面铺开具有重重阻力,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也没有全面铺开的可能和必要。中学生中偏差行为越来越普遍,特训学校显然无法承当下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迫切需要。第二、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特训学校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广大农村的很多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特训学校进行偏差行为的矫正。家长和同学都会用特有的眼光看待特训学校出来的孩子,甚至是远离和排斥这些孩子。使这些特学学校的孩子很难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在家长和同学排斥下,在特有的眼光看待下,学生很容易再次出现偏差行为,使特训学校的工作白白浪费。第三、特训学校收费较高,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的家长无法承担,或不愿意承当高昂费用,让学生进入特训学校进行偏差行为矫正。基于普通学校教育、特训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和社会专业人员介入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都鞭长莫及,存在不足情况之下,军训工作也顺其自然介入中学生偏向行为矫正中,并体现了它独特的优势。

3、军训工作介入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中的优势

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军训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矫正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军训为学校提供了特殊的育人环境,部队官兵特有的人格与气质,军事训练过程中意志与行动的考验,为学生的偏差行为的矫正提供了良氛围和条件。军训教学中所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民族忧患和国家安全的教育、革命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为在校军训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军训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独特的优势,也只有在军训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才能体现最好的效果。在强有力的思想指导下,军训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现实,爱国主义思想也得于落到实处,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也能通过中学生的行为来感知和体现,使军训具有了现实和实际的意义和价值。这比单纯的班级课堂教学更多了感知性和实践性,因此,军训工作介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中,自然更能体现它的优势,更具有效果。

4、军训工作对中学生偏差行为矫正在实践和活动中进行,学生利于感知和接受。

在强有力的思想指导下,军训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于现实,爱国主义思想也得于落到实处,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也能通过中学生的行为来感知和体现,使军训具有了现实和实际的意义和价值。这比单纯的班级课堂教学更多了感知性和实践性,因此,军训工作介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中,自然更能体现它的优势,更具有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园园.2010.偏差中学生的社会联结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杨丽娟.2014.偏差中学生的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 刘敏.徐楠.2013.偏差行为反思: 从实证主义到建构主义.学术探索.[4] 邓欣..2010.中学生偏差行为及其预防措施.咸宁学院学报.[5]范莹.2012.中学生行为偏差问题的家庭原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长春工业大学.[6]沙莲香.1995.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孙少平.1992.试谈行为矫正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8]李瑞霞.2008.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中学生偏差行为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9]刘庆.陈世海.2010.中学生偏差行为的社区工作介入.山东省团校学报.[10]杜润萍.2013.论运用行为矫正改变儿童行为.红河学院学报.[11]许清华.2012.特训学校对偏差中学生的“再造”.[硕士学位论文].湘潭:湖南科技大学.[12]田波.2011.大学生偏差行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第三篇:行为矫正报告

行为矫正案例报告

摘要:在本案例中,我通过使用强化、前提控制、完全任务呈现、自我管理等行为矫正技术,成功地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这一目标行为。在这过程中出现过消退和目标行为受到其他行为干扰等问题。最后在矫正停止后,目标行为得到了较满意的保持。

1目标行为的提出和界定

因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学到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需要改进的。经过分析,学习到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以致用。由此提出:希望自己能够灵活的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一目标行为。具体的目标行为定义为: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能够使用一些心理学的词汇和理论。

2矫正方案制定

2.1记录方法及工具的选择

采用自我监控,连续记录的方法。使用频率数据表作为记录工具。由自己对使用了的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交流次数进行每天的记录。如:10月2日这天,我在与同学的三次交流中使用过心理学的词汇,就在频率数据表10月2日行对应的方格中画一个“○”。

2.2确定强化物

选择条件强化物(在我提到专业名词和理论时同学的关注)和非条件强化物(吃一顿半更的砂锅)各一种,作为目标行为的强化物。

2.3功能评估(B)

采用间接法对问题行为(不是本案例的目标行为)进行功能评估。A描述行为

引起关注的行为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使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B可能的生态事件

无特别的生态事件 C前提

在我与喜欢活用心理学知识解释问题的同学交流时,最有可能出现我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在讨论人际交往的问题时较容易使用专业知识。其他情况下,除非是心理学特征很明显,否则我很难出现对已学知识的运用。D识别不适宜行为的功能和后果

作为行为的后果,我与同学进行了顺畅的交流得到了同学的反馈。但同时也感到没有学到知识的苦恼、焦虑和恐惧。E界定不适宜行为的效率

不运用心理学知识付出的努力以10点评分可以得3分。但不是每次这样做都能得到利益,随之而来的对自己无知焦虑有时会抵消与同学顺畅交流所得到的惬意。F与不适宜行为同样功能的行为

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达到同等的交流效果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给出非专业的评论 得到同学的反馈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得到同学的反馈

2.4主要的矫正技术 2.4.1强化(作用于C)

2.4.2前提控制(作用于A)

2.4.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作用于B)2.4.4自我管理

3具体实施

3.1基线收集

不进行矫正,记录一周内的目标行为出现情况。3.2实施矫正 3.2.1强化(C)

及时强化

每次在交流中使用了心理学方面的词汇和理论,心里的满足感和在这样交流时引起的同学对我的注意力作为强化物。

间隔强化

使用代币。在频率数据表中记录的“○”达到7个时,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半更的砂锅。

3.2.2前提控制(A)

创造前提环境:多与同学讨论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增加与能够自然运用专业知识同学的交流时间。

促进与渐消:在遇见一个问题,一时想不出心理学上的解释时,向同学提问得到启发使目标行为发生。同时多留意学到的知识,在一段时间后,不再需要同学提示。

刺激泛化 在能够在人际话题中自然运用心理学知识后。讨论到其他话题也会想到运用心理学知识。同时,除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在日常生活的其他环境也会想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运用。

3.2.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B)

在面对问题时,把分析问题的任务分为以下几步:

1、想到用心理学知识分析;

2、想问题属于哪个心理学领域;

3、思考哪个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

3.2.4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法与前三种方法有交叉的地方,主要有:

行为契约 强化中的间隔强化以行为契约的形式实施。

自我指令 在进行与人交流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尝试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对谈论的话题进行分析。

4结果

矫正结果如下图,前七天为基线期。然后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矫正,在撤销矫正后,目标行为有所下降,但比起基线好很多,而且保持较好。

讨论与反思

从由本个案的治疗结果来看,在矫正期间及矫正结束后,目标行为比基线水平都高了很多,说明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是有效的。但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从结果可以看出,有部分时间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种数据的出现不是矫正的直接结果,而受到了正常学习的干扰。可能当时正好有某一门专业课要做报告或者作业。这样在平时与同学交谈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会更多的谈论到与专业有关的话题,使得目标行为出现次数突然增加;

2、虽然签订了行为契约,但由于整个过程是以自我管理为主,缺乏监督。在习惯形成之前,有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中途出现过消退,使得目标行为不稳定;

3、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只是记录出现的次数,在矫正开始后看上去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但我在矫正过程中,体验到:虽然是做同样多的心理学分析,但随着矫正的进行,需要付出的努力减少了。这一点无法在数据中体现。如果没有发现努力减少了这个进步,很容易给人挫败感。不利于目标行为的进一步稳固和保持;

4、在本案例中,使用的方法其实不止文中列出的这几种,但其他方法在使用时,感觉对目标行为帮助不大。而且有时候为了使用其他方法,使目标行为发生偏差。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还引入了人际交往这另一问题,对目标行为造成了干扰。在结果中出现矫正实施后就没有进步可能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5、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在进行矫正方案制定时考虑不是很全面,这一点在前几个问题中也有体现。而且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最开始设计的不是单一基线的A→B设计,而是改变标准设计,即在达到一个标准后重新设立新的标准。但实施的时候才发现,设定高的标准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心理学而展开,遇见什么问题都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那也不是我的目的。而且设立改变的标准具体要什么时候改,改多少,我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最后也就改成了A→B设计。

针对以上5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1、要排除学习需要对矫正效果的影响,可以不记录因为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与心理学有关的谈话。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到心理学词汇和理论不属于真正的运用。

2、对于行为监督缺乏的问题。因为是小组学习的过程,像我一样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就可以采取两人结对互为治疗师,来代替自己做自己的治疗师这种方法。

3、在确定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时,应该考虑全面一点,并随着矫正的进行对方案进行改进。在这次矫正过程中,我记录的指标由最开始的书面写下用心理学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分析,改为记录在与人交流中运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次数,极大地减少了记录本身带来的负担。但在后来矫正结束看结果的时候发现,记录的次数这个指标太单一了,不能反映随着矫正进行我在运用心理学知识时感到更容易了。

4、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我之前会想尽量多的使用一些方法。但最后发现方法合适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行为目标可以有所调整和改变但是一定要单一。不然就很乱,不利于矫正。

5、要解决经验问题,如果靠实际操作在短时间内有困难。但可以通过多看案例和多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各种情况的猜想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制定方案。而且,在矫正进行过程中有必要调整的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除了以上以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感受到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外,同时作为一个来访者。通过行为矫正,我确实形成了我希望的行为,感觉也很好。但是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会觉得有点太机械了,而且没有感情。虽然本来是自己想要形成的行为,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是我自己在一步一步的给自己矫正。但当这个行为形成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点被强行形成这种行为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是很微弱的,但我觉得如果在行为矫正的同时也能加入一些其他流派的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行为矫正的读后感

行为矫正的艺术

——潜质生的转化

身为一名教师,同时又兼任班主任多年,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总是难以教育。这些人不是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差,就是在平时在班级中行为表现不好,而教师总是应对乏力。为了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今年暑假中阅读了心理学博士伍新春教授写的《行为矫正》一书,颇受启发。

《行为矫正》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它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本技术、扩展技术、内隐技术等五个方面重新构建了行为矫正的学科体系,并讲述了行为的成因,矫正的方法及如何巩固矫正效果等问题,对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我确立了行为可塑性观念。当一个人成为一名初中生的时候,他的行为已经经过了十几的塑造期,可以说基本成形了。我们在实施教育行为的时候,就常常发现有些学生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了。比如有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经过多次的提醒仍然不能改正。于是,我们认为这个学生是教不好的。因为行为已经定型,不可能改变了。可是书上告诉我,行为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形成固然是越早越好,但如果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也不是不能更改的。如成人戒烟,虽困难但成功的例子不少。更何况是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初中生呢?这一观念的确立让我能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行为行为矫正,而不是放任不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确立行为的矫正是以外界的刺激为基础的。我们平时在教育时,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对一个学生要“反复教,教反复”,因为行为是会因为外届的刺激的变化而变化的。于是在我从教十几的经历中,我经常是对学生进行多次的教育,所谓苦口婆心。可是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的。看了书之后,才明白原来行为的矫正光靠嘴上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不断的环境或是行为刺激的。比如,一名学生不愿意交作业。光对他进行口头教育,无论是讲道理还是批评教育效果都不理想,但如果坚持刺激的原则,那么效果就会不同。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次。班上有一个学生不愿意背课文,我询问了原因,知道他是因为觉得自己记忆能力差,背诵默写会在同学面前出丑的原因而不愿意背 1的。于是,我抽时间把他叫到一个小教室,然后陪他在那儿背全班下周才要背的课文。当下周全班都刚开始背的时候,我就抽他在班上示范背诵。学生的表现当然好得出人意料,获得了我的表扬。于是,学生确立了初步的信心。然后,我把这提前的时间越缩越短,由原来的一周到后来的一天甚至半天。学生为了继续获得难得的表扬,背得越来越勤奋。最后,我不用叫他,他自己也会先偷偷地背起来。原先自认为记性不好的他也就渐渐地不再这样认为了。我们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不仅是说教,更重要的是进行行为刺激,然后促使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改变原有坏习惯的最终目的。

行为的刺激要进行反复刺激。书中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行为矫正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反复和消退期的自动强化行为。我就曾碰到过这样的事,一个学生因从小父母离异,导致行为怪异。于是,我对他进行多次的谈话,学生因为老师的关心行为有所变化,慢慢地合群起来。谁知有一天,班上同学在一次课间争吵中无意中刺激了他,这个学生便大打出手。当时我认为自己基本是前功尽弃了,现在明白原来不是的。这是一个学生在行为消退期产生的必然行为。而这一行为说明,学生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而且就快成功了。这时教师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如果能将这种坚持贯彻到最后,谁就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读点心理学的书是多么重要。它不仅帮我们分析了学习行为的成因,还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修正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有帮助的东西,在教室里实施。这样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行为的科学性。因此,让我们努力得学习些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吧!

第五篇: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习过程,设计者相信在如此的矫正过程中,被试的行为会出现改变。为此,行为矫正的实验过程一般由五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准备与沟通阶段。

在这一阶段,行为矫正者与当事人开始接触,了解当事人的基本状况,其主要的工作包括:

(1)详细询问当事人其问题行为的特征与背景;(2)了解当事人解决自己问题的动机与预期;

(3)建立良好的咨询与矫正关系,沃尔普(Wolpe,1958)曾说:“对当事人所说的,辅导员不能有疑问,也不能做批评,需要全部接纳,好让对方感到辅导员是与他在同一立场的。”学校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事人体验到矫正人员对他的接纳、关心和同情,他才能透过矫正关系来改变自己的行为;(4)就时间安排、矫正过程、具体要求等形成矫正契约。

第二阶段,问题行为解析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问题行为做出诊断的阶段。其主要的工作包括:(1)界定问题:了解当事人的问题行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查清当事人的个人发展情况,了解该问题行为是如何习得的,又是如何被巩固的;(3)确定矫正目标。

第三阶段,制定矫正计划阶段。

主要包括:(1)根据矫正目标,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2)矫正时间和过程的安排;(3)矫正过程中如何记录与评定;(4)矫正效果的评价等。

第四阶段,具体矫正阶段。

根据矫正计划,具体实施对问题行为的矫正。

第五阶段,效果评估阶段。按计划实施了行为矫正之后,行为矫正即告结束,这时根据记录到的数据与资料对矫正效果进行评估,安排进一步巩固效果的措施。

从行为矫正的过程可以看出,这种技术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针对外显的、具体的行为;②可以非常精确地罗列治疗的具体目标;③它的治疗程序和技术在本质上是采用各种方法重新安排当事人的环境和日常活动,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④对矫正的结果可以作出具体而客观的评估。

下载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论文

    小论文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种综合性教学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方法;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为了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消除隐患,加大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管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 一、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冯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6年7月 健康状况:良好 智障程度:中度智障 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 家庭及教养情......

    行为契约行为矫正案例分析(精选)

    用行为契约技术对高一男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矫正 100209033 摘要:本文是采用行为契约技术对本人的表弟(高一男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矫 正的案例分析。主要通过与其本人以及其家长......

    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20班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佛桌开花》的文章,那故事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错误的心,而是不肯原谅错误的那颗冷酷的心。作为一个教师,我被故事的寄......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王坤霞)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

    中学生科技论文

    揭示翼装无动力穿越天门洞的奥秘 班级:初2013级3班 姓名:甘芮绮 9月24日,美国翼装飞侠杰布。科里斯携来自五个国家的七名伙伴来到张家界天门山展开翼装飞行。来自美国的杰布。......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合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