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时间:2019-05-14 05: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第一篇: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20班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佛桌开花》的文章,那故事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错误的心,而是不肯原谅错误的那颗冷酷的心。作为一个教师,我被故事的寄语所震撼了,我们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对文化课差了一点,思想品德后进一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呢?毋庸讳言,但对问题学生怀有一颗滚烫的心,并非易事。但能成功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成功地教育和转化某一特殊类型的学生,是最能显示班主任功力和底蕴的重要方面。它既是班集体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又是教育平等赋予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因此, 班主任应给与那些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爱。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及特点

对问题学生的理解,我们应该至少有以下的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他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的学生;第三,他的核心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即经常性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第四,问题是相时的,可以通过教加以转化。这几点认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几种偏差。一是避免将偶发问题行为的学生错划为问题学生。二是以学习成绩来划分,甚至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问题行为持谅解态度,为之开脱,结果是失去教育的机会。三是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即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中学生行为。四是忽视存在退缩压抑型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学生明显的共同特点。

1、是非观念模糊。这类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是道德无知、是非不清,如把违反纪律看成是“英雄行为”。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问题学生由于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3、自尊、自做、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问题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存在严重的自卑、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可是出于自尊的需要,他们有时又表现为傲慢无理。

4、意志薄弱。他们有时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时也迸发进步的火花,但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有时身不由已,这也是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原因。

二、问题学生的一般问题

问题学生一般问题行为有心理原因造成的,也有品德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两类问题我们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心理性与品德性不仅可以相互制约,而且有时可以转化。只有把两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对问题行为给予比较彻底的纠正。一般来说,班上的主要问题行为有以下类型:

①品行性问题行为:主要由自私、遇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怕苦,追求享受,学习上生活上怕苦、怕累,追求吃、穿、玩,爱说谎;厌学,不想学习,逃避学习,以至逃学;退缩,胆小怕事,孤独,不参加集体活动。

②违纪行为:主要有攻击、无事生非,经常骂人、打人,对他人构成威胁;作弊,用各种方式进行考试作弊;早恋;与异性同学传字条、信件,甚至约会;出入“三室一厅”,沉湎于不适合初中生娱乐的场所。

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老师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比一般人还强些。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用炽热的爱去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尤其是班主任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关系十分紧张。2.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他们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

问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看问题片面、容易过激,他们犯点小错误、违反纪律是在所难免的。当问题学生出了问题后,不能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我们要采取正面教育、积极疏导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要变当众批评为促膝谈心,或轻言细语,或声情并茂,或暴风骤雨,要因情而定、因人而定,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变说教一大堆为跟踪督促指导,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4.培养师生情感,做好转化工作

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情感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的教育氛围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学生由于自身有较多的缺点错误,在班级群体中往往被歧视、被冷落,在家庭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内心很痛苦,心态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常常悔恨自责,强烈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要给问题学生以亲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学生应该能感知出来,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沟通,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亲近、理解和仰慕心理,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问题学生亲近、信赖老师时,教师的要求就会很容易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5.恰当地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教育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必须参加的活动一定要参加,自己能办的事一定要自己办,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用尽一切办法,在问题学生中树起一个学习进步的榜样,用榜样的接近性所产生的威力去感染问题学生。

总之,问题学生及其错误行为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我们对此既不可感到惊奇,又不可置若罔闻。要针对问题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觉悟和各种形成诱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进问题学生由量到质的飞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还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尤其是讲究表扬激励和批评惩罚的艺木。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班主任用宽容之心,相信佛桌会开花,问题学生一定会转化。

第二篇:问题学生五大特点及对策

问题学生五大特点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许多家庭的变革,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无父无母或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越来越多;加之计划生育不断普及,以及人们生育观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导致了学校里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家中或者是小皇帝或者是“没人管”。在校内小错误天天有,大错误三六九;在校外结伴打架、偷窃、游乐……。我们曾在校内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将全校所有的问题学生罗列出来,再调查他们的家庭情况,令人吃惊的是,所有问题学生的家庭不外乎以上列举的几种情况。在这些学生身上,班主任所花的精力要比其他学生多几倍,有时还不一定见效,更有甚者还会遭到学生报复,这样的悲剧不用我多举,实在太多了,真是“教不成人结成怨”。这些老师常用的方法是“三批一停”“三批”:

1、在教室里批评,甚至发动学生对他们批斗;

2、带进办公室批评一顿,如果态度不好就进行武力镇压;

3、通知家长到学校,现在通讯发达,一个电话,家长立马到校,与家长一起批评。“一停”就是停课反省,站在办公室一站半天,然后写检 查写保证书。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有时无效,他屁股一转,你还是你,他还是他;有时有效,不过只是暂时,而且这些方法只能用一次,多用全无效。因为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根,有的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或许会一时服于老师的威力或武力,而承认错误,如方法

1、方法2;有的触及了心灵,但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只是应付性的写些“应景”的话,以求赶紧得到大赦,至于犯错误的真正的背景及动机,未必肯说。

其实每个学生好比一把锁,关键得找到开这把锁的钥匙。根据我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发现要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首先得摸清这些孩子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悲伤、忧虑方面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然后再施以相应的对策,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我们总结了一下,问题学生有以下五大特点:

1、胆大妄为,目空一切。这种学生什么事都敢干,天不怕地不怕,一旦玩起来,什么校规班纪,什么家长老师、班干部,他统统忘了或者统统不在乎。等到事情闹大了,他也许还满不在乎,老师的教育左耳进右耳出,过后仍然我行我素。

2、自由散漫,自控力差。问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极差,也许有时也想好好做人,但只有五分钟的热度,长期的恶习使他缺乏意志,想睡觉,不管什么课,照睡不误;想出去逛,只要有机可乘,就出去逛……反正只要没别人看住,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尊重他人”这个概念,他们一般只想到自己,不考虑别人。父母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他很少考虑。在同学中,什么粗俗难听的话都敢说,只要别人稍有冒犯,就大打出手,说得不客气一点是流氓地痞的雏形,什么外国的“绅士风度”、中国的“谦谦君子”,他一概不屑一顾,只考虑怎么让自己痛快,使自己有利可图。

4可以跨班跨校交往,甚至和社会上的小混混儿结成联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放学后、节假日是他们交流来往的最佳时间,也是他们联手创实绩的黄金时间。

5、叛逆反抗,易走极端。家长老师越限制的事情,他越想干,不肯就偷偷的去做。不肯买地摊上的书吗?我就买来看看上面写些什么;不肯独自外出吗?我就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不肯谈恋爱吗?我就谈,写情书、约会;不肯上网吗?我就去,上它个昏天黑地……你们能怎样?他们有意跟班干部作对,有意气家长,气老师。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极其偏激,诸如“游戏人生”,“弱肉强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就打着“我青春,我叛逆”的旗帜,叛逆到底。

当然除了以上五点,还有其他的如胸无大志、怕苦畏难,好吃懒做等,以上仅是最明显也最让各个班主任头疼的毛病。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首先是了解其家庭情况。如果是教养方法造成的,必须与家长交流沟通。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或简单粗暴、苛刻严厉,班主任要能及时与家长碰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气,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做好孩子真正的监护人。对于出身特殊家庭的问题生,班主任对他们应做到“四多”:

1、多一份关注。这些孩子在家中无人过问,缺少温情,缺少约束,长期养成了懒散、放任、粗鲁的性格。在学校,如果教师再采取不闻不问、任其自流的态度,那这个孩子无疑会沦为社会残渣,成为社会的累赘。因此对这些孩子,教师应格外重视,从生活、学习到思想状态都应给予关注,让他们产生被重视的感觉。关注他们的行为,尤其是交际行为,观察他们所结交的朋友,要看一个人的本质,有时只要了解他的朋友就行。

2、多一点爱心。这些孩子本是十分可怜,由于养成了不良习气,又变得让人讨厌,因此一般的教师宁可多关心其他孩子,也不愿爱一点他们。作为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却不能袖手旁观,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不失时机的或询问,或纠正,或鼓励,语言委婉亲切,让他们有受尊重感,使他们时刻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委以重任,这样

既能有效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让他们有价值感、成功感。同时,发动班干部接近他们,主动帮助他们,从正面影响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3、多两回交谈。经常不定期的找他们谈话,谈话的地点尽量不要设在办公室,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总之,不要让他们有老师在教训他的感觉,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对他们生活中困难、学习上的障碍给以及时的帮助和真诚的指点,鼓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和学习信心,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原则。徐某,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过问他的学习和思想,只是定期给他不菲的生活费,长期养成了孤僻倔强、我行我素的性格,和别人常常三句话不到,就要打架,或跟老师顶牛。我定期每周跟他谈两次话,有时在操场上,有时在教室门口,有时在教室内,坚持了一年,使他终于成了一个举止文明,有忍耐力,开朗随和的孩子。毕业后还给每个老师送了纪念品,至今与我还有联系。

4、多几份宽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想叫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好过一段时间后,会反复发作。但只要他们知道错了,就别对他们失望,更别说一些使他们或绝望,或逆反对抗的话,否则会前功尽弃,认为老师虚情假意,并不喜欢他们。要始终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老师的用心,成为受人尊重和喜欢的人。同时对他们提出可以达到的目标,可以要求他一周之内帮助别人几次,为班集体服务几回,使他们渐渐懂得给予别人比损害别人更快乐。周某,曾经屡次打群架,喜欢跟女孩子纠缠在一起,受到家长、老师、校领导多次教育批评,均无效。到了我班后,我采用先表扬后谈话的方法,使他一连几天都很正常,这让我知道他并不是不可救的孩子。可是有一次放假,他竟和社会上的小青年合伙卖赃车,被派出所逮住了。我配合派出所签字登记,然后对他说:“今天是你的耻辱,也是我的耻辱。不过让我们忘记它,今后咱们谁也不准提这事。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用我们的辉煌来掩盖这个污点的,是吗?”他含着泪深深地点了点头说:“好!我一定做到!”果然,他以后再也没犯什么错,许多老师都不相信是真的。

总之,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应该为问题生营造多方面良好的环境。了解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尽自己所能改善这些环境,更要为他们创设美好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环境,使他们时刻处于健康积极的氛围中,从而产生从善的欲望和行动。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也说:“成年人有意识的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

当然,人是复杂的,转变人的工作更是复杂的。但我们只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是可塑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魏书生老师也说过:“不

管多调皮的学生,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学生心里去,钻到他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爱他,尊重他,理解他。”其实就是讲的“真诚”二字。曾经跟一个大家公认的令人头疼的学生谈话,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很吃惊,他说:“跟我谈话的老师很多,但是我发现真正想跟我谈话的老师不多,他们往往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说话,根本就没有从我这方面想过。”应该说这是一个思想较敏感的学生,他的话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他不就是在责怪我们有的教师没有去“真正爱他,尊重他,理解他”吗?。所以,当我们在责怪孩子屡教不改,叛逆成性时,我们做老师的也该反省反省自己的行为。

我们若真能做到“真诚”和“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甚或敷衍了事,班主任工作就不是可怕的。

第三篇:行为矫正报告

行为矫正案例报告

摘要:在本案例中,我通过使用强化、前提控制、完全任务呈现、自我管理等行为矫正技术,成功地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这一目标行为。在这过程中出现过消退和目标行为受到其他行为干扰等问题。最后在矫正停止后,目标行为得到了较满意的保持。

1目标行为的提出和界定

因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学到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需要改进的。经过分析,学习到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以致用。由此提出:希望自己能够灵活的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一目标行为。具体的目标行为定义为: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能够使用一些心理学的词汇和理论。

2矫正方案制定

2.1记录方法及工具的选择

采用自我监控,连续记录的方法。使用频率数据表作为记录工具。由自己对使用了的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交流次数进行每天的记录。如:10月2日这天,我在与同学的三次交流中使用过心理学的词汇,就在频率数据表10月2日行对应的方格中画一个“○”。

2.2确定强化物

选择条件强化物(在我提到专业名词和理论时同学的关注)和非条件强化物(吃一顿半更的砂锅)各一种,作为目标行为的强化物。

2.3功能评估(B)

采用间接法对问题行为(不是本案例的目标行为)进行功能评估。A描述行为

引起关注的行为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使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B可能的生态事件

无特别的生态事件 C前提

在我与喜欢活用心理学知识解释问题的同学交流时,最有可能出现我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在讨论人际交往的问题时较容易使用专业知识。其他情况下,除非是心理学特征很明显,否则我很难出现对已学知识的运用。D识别不适宜行为的功能和后果

作为行为的后果,我与同学进行了顺畅的交流得到了同学的反馈。但同时也感到没有学到知识的苦恼、焦虑和恐惧。E界定不适宜行为的效率

不运用心理学知识付出的努力以10点评分可以得3分。但不是每次这样做都能得到利益,随之而来的对自己无知焦虑有时会抵消与同学顺畅交流所得到的惬意。F与不适宜行为同样功能的行为

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达到同等的交流效果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给出非专业的评论 得到同学的反馈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得到同学的反馈

2.4主要的矫正技术 2.4.1强化(作用于C)

2.4.2前提控制(作用于A)

2.4.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作用于B)2.4.4自我管理

3具体实施

3.1基线收集

不进行矫正,记录一周内的目标行为出现情况。3.2实施矫正 3.2.1强化(C)

及时强化

每次在交流中使用了心理学方面的词汇和理论,心里的满足感和在这样交流时引起的同学对我的注意力作为强化物。

间隔强化

使用代币。在频率数据表中记录的“○”达到7个时,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半更的砂锅。

3.2.2前提控制(A)

创造前提环境:多与同学讨论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增加与能够自然运用专业知识同学的交流时间。

促进与渐消:在遇见一个问题,一时想不出心理学上的解释时,向同学提问得到启发使目标行为发生。同时多留意学到的知识,在一段时间后,不再需要同学提示。

刺激泛化 在能够在人际话题中自然运用心理学知识后。讨论到其他话题也会想到运用心理学知识。同时,除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在日常生活的其他环境也会想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运用。

3.2.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B)

在面对问题时,把分析问题的任务分为以下几步:

1、想到用心理学知识分析;

2、想问题属于哪个心理学领域;

3、思考哪个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

3.2.4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法与前三种方法有交叉的地方,主要有:

行为契约 强化中的间隔强化以行为契约的形式实施。

自我指令 在进行与人交流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尝试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对谈论的话题进行分析。

4结果

矫正结果如下图,前七天为基线期。然后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矫正,在撤销矫正后,目标行为有所下降,但比起基线好很多,而且保持较好。

讨论与反思

从由本个案的治疗结果来看,在矫正期间及矫正结束后,目标行为比基线水平都高了很多,说明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是有效的。但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从结果可以看出,有部分时间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种数据的出现不是矫正的直接结果,而受到了正常学习的干扰。可能当时正好有某一门专业课要做报告或者作业。这样在平时与同学交谈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会更多的谈论到与专业有关的话题,使得目标行为出现次数突然增加;

2、虽然签订了行为契约,但由于整个过程是以自我管理为主,缺乏监督。在习惯形成之前,有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中途出现过消退,使得目标行为不稳定;

3、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只是记录出现的次数,在矫正开始后看上去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但我在矫正过程中,体验到:虽然是做同样多的心理学分析,但随着矫正的进行,需要付出的努力减少了。这一点无法在数据中体现。如果没有发现努力减少了这个进步,很容易给人挫败感。不利于目标行为的进一步稳固和保持;

4、在本案例中,使用的方法其实不止文中列出的这几种,但其他方法在使用时,感觉对目标行为帮助不大。而且有时候为了使用其他方法,使目标行为发生偏差。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还引入了人际交往这另一问题,对目标行为造成了干扰。在结果中出现矫正实施后就没有进步可能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5、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在进行矫正方案制定时考虑不是很全面,这一点在前几个问题中也有体现。而且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最开始设计的不是单一基线的A→B设计,而是改变标准设计,即在达到一个标准后重新设立新的标准。但实施的时候才发现,设定高的标准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心理学而展开,遇见什么问题都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那也不是我的目的。而且设立改变的标准具体要什么时候改,改多少,我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最后也就改成了A→B设计。

针对以上5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1、要排除学习需要对矫正效果的影响,可以不记录因为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与心理学有关的谈话。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到心理学词汇和理论不属于真正的运用。

2、对于行为监督缺乏的问题。因为是小组学习的过程,像我一样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就可以采取两人结对互为治疗师,来代替自己做自己的治疗师这种方法。

3、在确定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时,应该考虑全面一点,并随着矫正的进行对方案进行改进。在这次矫正过程中,我记录的指标由最开始的书面写下用心理学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分析,改为记录在与人交流中运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次数,极大地减少了记录本身带来的负担。但在后来矫正结束看结果的时候发现,记录的次数这个指标太单一了,不能反映随着矫正进行我在运用心理学知识时感到更容易了。

4、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我之前会想尽量多的使用一些方法。但最后发现方法合适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行为目标可以有所调整和改变但是一定要单一。不然就很乱,不利于矫正。

5、要解决经验问题,如果靠实际操作在短时间内有困难。但可以通过多看案例和多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各种情况的猜想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制定方案。而且,在矫正进行过程中有必要调整的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除了以上以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感受到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外,同时作为一个来访者。通过行为矫正,我确实形成了我希望的行为,感觉也很好。但是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会觉得有点太机械了,而且没有感情。虽然本来是自己想要形成的行为,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是我自己在一步一步的给自己矫正。但当这个行为形成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点被强行形成这种行为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是很微弱的,但我觉得如果在行为矫正的同时也能加入一些其他流派的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问题学生的特点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同龄人中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感到头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学校老师的重要职责。要教育好问题学生,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如何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1.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

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有畸形的表现,对老师当面的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问题学生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能帮助人们克服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困难,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方式。而问题学生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他们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问题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

3.情绪急躁,难以自控。

问题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情感多变,容易激动,高级情感发展较同龄人低。问题学生的情绪变化快,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

4.求知欲弱,学习能力低。

很多问题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表现在他们经常逃学;讨厌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等。

5.行为习惯不良。问题学生都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夜不归宿、恶作剧、乱起哄、吸烟、赌博、撒谎、欺骗、偷摸、寻衅闹事、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其中攻击性行为最为恶劣,对本人及其他中学生往往影响最大,甚至对周围的社会治安产生威胁,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二、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对问题学生的调查、分析,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

1.不良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里,有的父母热衷于赌博、酗酒;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由于对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极影响,致使中学生产生违反校规校纪、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在学校里,如果学校对校园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不能及时严厉处理,学生对校方无信任感,在校园中没有安全感,就会转而屈服于“能打善战”的学生,拉帮结派,形成准“黑社会”,严重影响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在社会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毒害青少年;黑网吧、暴力色情影视、变相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等不良影响,使学生迷失了方向。中学生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又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大众媒体中报道的违法、犯罪行为,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坏书,给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效仿的具体形式,学生对暴力、色情等刺激性场面兴趣到刻意模仿。据报道,南方某中学的几名中学生就是因为在网吧看了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反映校园暴力的电视节目,开始模仿其行为,我们调查发现:问题学生经常去录像厅的占了25%,经常去游戏厅、网吧的竟然占了将近70%!很多娱乐场所缺乏管制,里面的不良信息对没有抵御能力的青少年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和盗窃,占在押未成年犯中比例分别为64.4%、11.3%、10.5%,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大部分未成年犯都经历了一个越轨行为从出现萌芽、逐渐形成到恶化„从受害到施害的过程:他们生活的家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不良个性和习惯;他们进入学校后,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逐渐边缘化;他们逐渐游离正常群体,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他们逐渐脱离校园,闲散于社会,游荡在不良场所,惹是生非,最终锒铛入狱。

2.问题家庭的受害者

(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家庭收入低。在调查中,自述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问题学生占总数的25.1%,农村高达32.3%。②父母素质低。文盲超过10%,小学近40%。

(2)动荡家庭 调查显示问题学生24.4% 的人与亲生父母均不生活在一起,23.3% 的人与亲生父亲或母亲中的1人生活在一起。在问题学生与普通初中生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前者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后者。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留守孩”“ “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6月15日,我校对七、八年级1290人中“留守学生”“单亲学生”情况做了统计:共计166人,占学生总数的12.86%,其中单亲学生116人,占学生总数的8.99%;留守学生67人,占学生总数的5.19%,单亲留守学生21人,占学生总数的1.62%;孤儿2人,占学生总数的0.15%;,其中57人能够认真学习,思想要求进步,占总数的34.3%;其余109人中:厌学46人、;性格偏执、心理有问题19人;早恋8人、;吸烟、喝酒15人、打架滋事27人,旷课、迟到早退24人,占总数的66.7%

3.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

一些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疏于管理、少关心孩子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父母角色认知偏差。;有的父母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子女。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父母角色定位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位置上,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替代孩子做了许多本应孩子自身承担的角色职责,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做事的能力;把父母角色过于权威化,反而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4.司法管辖门槛高,非司法矫正措施不到位,错过了干预和矫正的时机

在我们国家,刑法规定犯罪人必须年满16周岁才负刑事责任,而年满14周岁的也只有犯法定的八种犯罪才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有了很大的空缺:不满14岁的或已满14岁不满16岁少年的不良行为不属于司法管辖范围,司法管辖门槛过高。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量危害社会的行为被排除在犯罪之外,从而排除在司法管辖领域之外,造成很多青少年违法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及预防。并且,社区预防刚刚萌芽。存在很多问题,如地域发展不平衡;对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理念认识不清;社区预防工作框架没有合理规划;缺乏人力、财力的资源配置;缺少配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等等,目前社区预防基础工作尚未扎实。

5.学校教育的误区与无奈。

现代教育的评价制度,使升学教育仍是现在部分中小学的主要教育目标,使学校教育方向单一,学校管得太多,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太少,这不但不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学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砺和锻炼

第一,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问题学生的自尊,如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表面看是分层教学,实际是对在非重点班的同学的无形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与偏差:首先是教师不重视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有些教师只管自己这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或学校政教处的事。其次是学生学习遭受挫折后,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不但不去辅导,而且还经常挖苦、讥讽、责骂他们,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笔者在从事学校政教管理工作中发现,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前不久,在52名同学中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有的学生甚至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决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注脚。“ 有个学生老是抽烟,班主任好言相劝,他一切照旧。有一天,公然在班里抽烟,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认为这事伤了他的”面子“,两度在班级与班主任对峙,对班主任破口大骂,甚至以武力相威胁。闻讯赶到学校的家长,一听让把孩子带回家教育,立刻不干:”孩子有错误,学校可以教育,但你们无权不让孩子上课。孩子不听话,我们才送到学校来,让我领回家,哪有时间来管他!“家长这样的态度,让学校更加为难。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孤掌难鸣。当前学校教育最大的被动,在于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力,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学生 “,很难有奏效的管教。有的学生肆无忌惮地表示:”不管我怎样,学校都无法处理我,更不能开除我。最多批评几句,不听就是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明白事理的父母还可以配合,但对于同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父母,他们会选择这一步吗?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般有三种态度。一是放任自流,完全放弃家庭教育,全部甩给学校,结果是学校失望,学生冷漠;二是打骂不止,用不理性的方式与方法教育孩子,但结果往往是将孩子带入更加极端的境地;三是到处求援,找老师,找一切可能帮助孩子的人。前两种当然不足取,这第三种看似积极,却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像这样的孩子,大多是在成长中受到伤害,而这种伤害又总是来自孩子童年的经历,工作中,一个少管所的干事说:“少年犯追根溯源,促使或是致使其犯错犯罪的90%与家庭教育有关。不是太爱,就是太不爱,或者不会爱,反正没找到方向,把握不了分寸。”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因此,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交流策略是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

对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政教处于6月15日对七、八年级1290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问题学生共78人,其中:厌学46人、;性格偏执、心理有问题19人;早恋8人、;吸烟、喝酒15人、打架滋事27人,旷课、迟到早退24人。

(1)父母疏于管教和少关心孩子 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对27名有过较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作了一些调查。这27名学生在中学都参与过打架事件,其中有16名(占59%)学生在家中受到家长不同程度的溺爱,甚至在学生发生严重违纪时,家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也不对孩子严加教育,而是找客观原因,为孩子开脱责任,逃避责任。例如:某同学(住校生)连续几天旷课,也不归宿。教师与家长联系时,家长谎称孩子因病在家休息。学生归校后,在教师的教育下,承认自己是无故逃学。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经常粗暴地加以打骂,孩子挨了打又出去打别人,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孩子也扎一定比例(2名,占8%)。这27名学生中有17名(占63%),周围环境中经常有打架斗殴现象,他们认为与其被别人打,不如先动手打别人。这些学生主要是受环境影响,本身对打架这一不良行为没有深刻认识…

(2)学习成绩差。在问题学生中,回答自己在班里学习成绩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仅占7.4%,属于中等的占34.3%,而属于中下等或跟不上的高达58.3%。

(3)漠视孩子权益。如:虐待孩子,忽视孩子,有33.4%的孩子很少受到老师的赞扬,而14.6%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老师的赞扬,两者占了总数的一半。处于14到18岁之间的孩子,大部分都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很多孩子都有自卑感,如果学校再变本加厉地体罚学生,批评打骂学生,就会使他们偏离原先的正式群体,走向亚文化圈。

(4)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城市闲散少年犯中,有23.7%的少年犯没有喜欢的老师,而一般不违法犯罪的同龄人中只有8.6%的学生没有喜欢的老师,其他91.4%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发现,师生关系的好与坏,虽然不能直接得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结论,但至少可以看到,它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好恶程度。

(5)被同龄群体排斥。对于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13%的同学希望他们离开班级;对于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集体;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加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的班级。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后进生在班级和学校受到的排斥和疏远。

(6)结交违法犯罪分子。调查结果显示,有64.1%的未成年犯结识过违法犯罪分子,其中闲散未成年犯结交此类朋友的比例更高,达到68%。

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

1.热爱学生,消除问题学生的戒备心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尘封的心灵天地,做好他们的行为矫正工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培植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问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学生有比优秀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哪怕是表面看来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学生,都有一棵十分敏感脆弱的心。另一方面,他们确实缺乏自信心,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信心。让他们懂得:人只有志气,敢奋斗,能坚持,就有所作为;成功者的桂冠是由多次失败的纪录编织而成的。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教师鼓励的“我觉得你行”到真切地感悟到“我能够”,从而扬起不断奋进的风帆。有些学生之所以有问题行为,是因为认识片面,思想觉悟较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教师应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俗话说:“善用物者无弃物, 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无圣人,任何人身上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存在。只不过问题学生的缺点明显,而优点较难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发现,及时捕捉,要善于观察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被大量消极因素所掩盖的长处。要拔开层层云雾,立足于争,着眼于救,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的长处有用武之地。

3分析原因结合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师要善于运用归因理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尤其是选好教育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行为矫正工作。如对态度冷漠,离群索居,与教师、集体对立的学生,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从动之以情入手;对由于无知犯错误的,应重在说道理、摆事实,提高其认识能力;对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而反复犯错的,应给机会让其锻炼;对调皮捣蛋而有能力的,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中得以提高。做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没有一定的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一定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问题学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绝不能只抓教育,而忽视对问题学生学习的帮助,学生各种问题的出现,厌学情绪的产生,逃学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问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差目标,帮助他们接近课程最低标准,5.培养兴趣,提高问题学生的成绩,教育学论文《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http://www.xiexiebang.com)。问题学生往往是双差生,他们普遍基础不牢固,求知欲低,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差,这也是他们思想品德后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要热心帮助他们,多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要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学习小组。只要他们求知欲望高涨,学习积极性才会进一步提高,信心才会增强。学习有了进步,就会达到促进思想上提高的效果。

4、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的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吸引问题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改变他们的参照群体。

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参照群体的影响下形成的。问题学生的参照群体都不是班的优秀生、共青团,而是一些小说、影视中的人物和明星。曾有人对问题学生做过问卷调查,问他们最佩服的人物和组织,结果50张答卷中有说最佩服佐罗、有说武松,还有说“加里敢死队”,只有一个学生写了最佩服周恩来;当问到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时,写的都是上网吧、打球等。问题学生大都是一些精力旺盛而且颇为聪明的学生,只是走歪了路。要发现问题学生的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对他们富有吸引力,从而改变他们的参照群体,使他们爱学校、爱班集体,跟其他学生融合在一起,从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

5.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特点,工作还应有自己的特色。(1)、要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到校、上课、穿着、言行上严格要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犯了错误绝不回避、包庇学生。(2)、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这一德育阵地不能放松,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严重课堂违纪可以随时停课,立即开《我看课堂违纪》的特别班会,必要时可请校领导参加;主题班会要准备充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外,要结合不同阶段和班级特点开特色班会。比如初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可开《我的优缺点》、《我心目中的“坏”学生》、《初一这一年》的主题班队会,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初二是学生问题最多,最容易分化的年级,可开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辅警体能测试与知识口袋》、《擦边球、亚健康与小毛病》《我离犯罪有多远》、《惊闻XX违犯校规》的主题班队会;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新学校的选择,可适时进行《我身边的不良习气》、《当命运的敲门声响起》、《我凭什么打赢中考之战》、《十年聚会我参加》的团会教育。每周感悟结合主题班会内容布置相关题目,做到班级问题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3、问题学生在犯错误后大都有改正的要求,用正确的舆论约束和感化问题学生,用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好学生的言行示范和带动问题学生,适时进行纪律教育,尤其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晓以利害,让他们树立起码的法制观念。5不能轻视和歧视学生。花大力气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建立问题学生谈话制度,谈心要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了解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何要求,出事后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和克服的办法。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学生管理行之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校在想尽办法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消除问题

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

吴中区甪直中学

刘庆九

摘要: 分析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存在的一般问题,探究纠正其行为的方法,教师的宽容和爱一定能转化他们。

关键词语:问题学生 宽容和爱 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佛桌开花》的文章,那故事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错误的心,而是不肯原谅错误的那颗冷酷的心。作为一个教师,被故事的寄语所震撼了,我们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对文化课差了一点,思想品德后进一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呢?毋庸讳言,但对问题学生怀有一颗滚烫的心,并非易事。但能成功开展个别指导教育活动,成功地教育和转化某一特殊类型的学生,是最能显示班主任功力和底蕴的重要方面。它既是班集体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又是教育平等赋予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因此, 班主任应给与那些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爱。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及特点

对问题学生的理解,我们应该至少有以下的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他是个别的,即集体中的绝对少数的学生;第三,他的核心特征是品德不良和心理不健康;即经常性有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第四,问题是相时的,可以通过教加以转化。这几点认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几种偏差。一是避免将偶发问题行为的学生错划为问题学生。二是以学习成绩来划分,甚至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问题行为持谅解态度,为之开脱,结果是失去教育的机会。三是用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即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中学生行为。四是忽视存在退缩压抑型问题学生的教育。

问题学生其产生问题行为的内部动因,根据他们个性特点不尽相同。我国心理学家左其沛等对520余例会问题学生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问题学生分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等4个基本类型。研究发现问题行为的分布与其年龄特征息息相关。结果见下表:

类型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过失型

77.5%

77.5%

10.6%

攻击型

3.2% 27.7%

13.8%

压抑型

63.4%

7.3%

27.2%

品德不良型

12.9%

38.8%

48.4%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的类型分布和中学生成长过渡时期的心理特征是吻合的。4种类型问题学生的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左其沛先生的分析归纳,他们也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点。

1、是非观念模糊。这类学生常犯错误的原因是道德无知、是非不清,如把违反纪律看成是“英雄行为”。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问题学生由于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较差。

3、自尊、自做、自卑、自弃交织在一起。问题学生经常遭到批评,甚至打骂,存在严重的自卑、自暴自弃,甘居下游的情绪。可是出于自尊的需要,他们有时又表现为傲慢无理。

4、意志薄弱。他们有时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时也迸发进步的火花,但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有时身不由已,这也是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原因。

二、问题学生的一般问题

问题学生一般问题行为有心理原因造成的,也有品德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两类问题我们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心理性与品德性不仅可以相互制约,而且有时可以转化。只有把两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对问题行为给予比较彻底的纠正。

一般来说,班上的主要问题行为有以下类型: ①品行性问题行为:主要由自私、遇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怕苦,追求享受,学习上生活上怕苦、怕累,追求吃、穿、玩,爱说谎;厌学,不想学习,逃避学习,以至逃学;退缩,胆小怕事,孤独,不参加集体活动。②违纪行为:主要有攻击、无事生非,经常骂人、打人,对他人构成威胁;作弊,用各种方式进行考试作弊;早恋;与异性同学传字条、信件,甚至约会;出入“三室一厅”,沉湎于不适合初中生娱乐的场所。③违法行为:主要是偷窃和赌博。

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中学的问题学生,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我们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问题学生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戒备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做好转化他们的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遭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冷淡、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由于自卑、自傲、对老师抱戒备、对立的情绪;对集体疏远,怀疑老师的真诚爱护和关心。因此,教师在个别教育转化过程中,更应多爱护他,多方面关心他。班里的梁鸣(化名)同学,成绩差,有偷窃行为,还有时常借故装病,以此获得同情。后来,同学逐渐疏远了他。我通过家访,得知其家境,经常与他交流思想。但他总以冷冷的眼光看着我,懒洋洋地回答问题。我知道他正在考验我是否真诚关心和爱护他。当一个下雨的晚上,他的一位舍友告诉我:“老师,梁鸣发高烧,样子好吓人啊!”我立即将他送医院,陪他吊了三小时的点滴,回来还为他熬药。这时,他才对我说:“老师,原来你是真的对我好”。我的行为消除了他的戒备心理。我抓住这有利时机,在生活和学习上,提出要求,以后不断帮助、督促他,使其逐渐变好。

2.拆解“人”字,使其明白做人的要求。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育人。“人”字很简单,但包含的内涵丰富。这个大写的人字,分隔为两方。

一是生理部分(右侧一捺),即人的身体。二是心理部分(左侧一撇),即人的精神。育人就要从这两方面来育。一般来说, 问题学生的生理部分是正常、健康的。却不知道自己的心理素质的状况,它包括道德、智能、性情这三部分。要让学生面对这个拆解的“人”字,知道做人的要求。然后逐一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估,订出近期、长期的做人目标。

3、大目标小步走,使其不断增强改变自我的内驱力。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并非一日之寒。老师转化矫正他们的行为,不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我将列有后进生常见20种缺点的表格,如懒惰、口是心非、坚持错误、自高自大、爱说空话、谎话、独自一人时行为不端、嘴馋、面对善恶无动于衷等。要他们对照表格选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再与我选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对比,双方确认相同的缺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共同商量,制定纠正计划。第二步,为他们建立“记功本”,凡科目测试进步5分,能通过常规检查、被老师表扬3次等情况,均记录在“记功本”。第三步,及时将他的进步告知家长,改善家长对孩子的冷淡、歧视,伟大的亲情能燃起其不断进步的愿望,实现自我的肯定。第四步,当他实现了小目标后,让全体同学见证他的成功,再连续制订第二、第三期目标等。

4、培养良好的兴趣,使其实现兴奋点的转移。

问题学生多数胸无大志,学习不感兴趣,兴奋点在吃喝玩乐上,常常是无事生非。但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如果把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来,就能取得 “磁石吸铁,驷马难掰” 的教育效果,与不良行为告别。班里多举行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不仅有机会使他们弥补学习不好的遗憾,还可以让同学认识其美好的另一面。当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明确角色规范,可以使其不断进步。

另外,在问题学生个别指导教育的方式上,针对他们的成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慎重择友,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和他直接或间接的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发展。问题学生喜欢广泛交友,而且注重朋友义气。因而进行教育时会,一定要搞清他是否有不良伙伴,若有则设法帮助他们切断,并引导他与品学兼优的同学交往。第二,锻炼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当我们对问题学生个别指导时,既要控制不良诱因(如不良伙伴、不良场所等),又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在有把握的条件下,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来锻炼他们与自己不良行为作斗争的意志,进一步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如,我把班费保管的任务交给一个犯有小偷小摸而经受教育有所悔改的同学,老师、同学的信任使他产生责任感、荣誉感,此后他再也没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了。第三.抓反复,反复抓。面对学生的反复千万不可急躁、失去耐心,而要善于从反复中看到进步闪光的因素,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心。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化还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尤其是讲究表扬激励和批评惩罚的艺木。只有通过这些方法,班主任用宽容之心,相信佛桌会开花,问题学生一定会转化。

参考文献:

李晋华主编《教育一个中学生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李健民著《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

现在的初高中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四、五岁至十六、七岁之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一部分青少年独立性开始露头,逆反心理日趋严重,对抗性、可塑性呈上升趋势,家长难管,学校难教,社会难容。特别是近年来兴办的大量寄宿制学校,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身,学生的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学校,问题学生相应增多,教育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加强对问题学生实施立体教育管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什么是立体教育管理

立体教育管理侧重于研究问题学生,它是针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触犯校纪校规、沾染不良行为的学生实施动态的、分层次的、有区别的教育管理办法。其特点是:

1、动态性。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沾染不良行为,有一个由小到大、有轻到重而且反复无常的过程,立体教育管理适应这种变化过程,强调根据问题的大小、性质轻重进行跟踪教育管理。

2、层次性。学校有班级、年级和学校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任务必须清楚,职责必须明确。有的学校,年级管了班级的事,学校管了年级的事,致使少数顽劣生一犯事,就到学校最高层级处理,毫无回旋余地,有的班主任虚荣心强,爱面子,对学生中的问题长期隐瞒不报,日积月累,恶性循环,跑死马,累死人,收效甚微。

3、区别性。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问题轻者,轻处理;问题重者,重处理。对不同的问题,不仅处理的档次不同,而且处理的层级也不同,使问题学生对提级处理产生畏惧感,从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二、立体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借鉴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之说,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应该包括“行为”和“处理”两部分。行为部分指的是问题学生违反了学校的什么制度,实施了何种行为,程度如何,等等。处理部分包括应该由哪个层级处理,给予何种处理。例如,在美国,对问题学生有一种处理叫“坐禁闭室”。禁闭室只有普通教室一半大,有三四套特制桌椅,桌子两边有隔板,问题学生面墙而坐。门口有值班教师,教室里有各种杂志供学生阅读,墙上贴着“七要五不能”的警示语。坐禁闭室的时间至少一天,吃饭也不能出去,而且要选择任何一本杂志的一篇文章阅读,写出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放学离开教室前交给值班教师。同时,问题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必须填写处理单,其内容包括本周你被处理了几次?你做了什么(错误)?你为什么这样做?你的行为对你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影响?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改正?等等。还有一种办法是举办问题学生听政会,其知晓面更大,处理更为严格。美国对问题学生的这种处理办法对我们应该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三、立体教育管理的实施

立体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本身存在于每一所学校,只是其作用在有的学校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或者因为误以为管理层级越高,效果越好,从而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或者因为错误地把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归咎于某一个层级,而撒手不管;或者因为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而相互推诿,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管难教。为此,要抓好如下工作:

1、选好人。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次分别按2:3:5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班级由正副班主任组成,年级由正副主任和一名体育老师或政治老师组成,学校由德育处、团委、保卫科派专人组成。其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有驾驭学生的基本能力。

2、立好规。有的学校制度多如牛毛,但是,管用的不多。有的刚性不强,有行为部分,无处理部分;有的处理不分层级,不分档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挥舞罚款大棒,一罚了之,伤了家长的心,放了学生的身。因此,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针对学生中易发的常见问题,简明扼要,约法三章。

3、结好帐。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记下其违纪的详细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要抓典型,解剖麻雀,震慑少数,教育多数;要抓活动,细化过程,有张有弛,收放适度;要抓反馈,长线教育,跟踪管理。

论英语问题学生对美国NCLB法案实施的挑战

论文摘要:布什总统2002年签署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是对1965年《初中等教育法案》最全面的改革,也是其执政期间最为耀眼的政绩之一,但是该法案的实施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英语问题学生达标是事关法案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其中英语问题学生基础差,学业成绩大面积提高进展缓慢;以英语为考试语言的学科测试无法客观评估学生学业;英语问题学生人员流动性较大,学校面临巨大困惑;学校力不能及的相关因素,如语言学生的差异性,语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NCLB与语言学生自相矛盾等都是该法案实施的瓶颈.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实施中遇到的语言学生挑战对我国热议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英语问题学生; 《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美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总统、乔治·布什总统,到90年代辉煌的克林顿总统时代,都对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认为公民非常有必要精通英语,而 且精通英语是实现教育平等与卓越的必经之路。在这3届总统的倡导和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共同配合下,美国国家教育部、各州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对学生的英语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从英语教育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方式和辅

导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面向2l世纪新的更高要求,大大提高了美国的英语教育质量。特别是他

们构建的统一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a)体系和设定评价课程教学的“国家标准”(State Standards)成为美国英语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深远地影响着美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I】 进入2l世纪,布什总统上任后的第三天就向国会提交了全面改革的教育计划,允诺“不让一 个儿童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成为自美国建国以来包括其父亲老布什在内的所有43届总统中,在教育政策上最为闪耀的一颗星星,被称为“教育总统”。2002年1月,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I卫、,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是迄今为止对1965年颁布的《初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l最全面的改革,它重新界定了联邦政府在初中等教育fK.12education)中的作用,将继续帮助消除劣势少数民族学生与优势多数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强化美国教育部的双语和移民教育项目,以简化项目的运作,增强灵活性;重点支持能够使英语问题学生Q).(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LEP3,或称英语水平有限学生)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快速而有效地学习英语。所有英语问题学生在美国就读3年以后,必须通过英语阅读和英语语言艺术(Emzlish Lanauage Art,也称“英语素养”)的测试。此外,根据布什的提议,还设立了“为了所有人的成功”(Success forAll)的新一代美国学校的英语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目的是帮助和确保所有幼儿,特别是贫困儿童和移民后裔能得到为成功作好准备的英语教育。美国国会通过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及配套措施承诺向所有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缩小乃至消除成绩优异生和差生的差距的初衷可谓良苦;且该法案也从法律上强使学校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并从财政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收到不错的成效。据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教育报告卡仃he Nation·S Report Card)报告表明《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确实大大改善了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在过去5年内,9岁儿童在英语阅

读上的进步超过以往28年进步的总和;9岁儿童和4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数学成绩均达到空前高度;4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将所有各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数学测试成绩提高或保持在稳定水平;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9岁儿童在英语阅读成绩上的差距缩小了9个百分点。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随文赠言:【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

第五篇:售后会议类型及特点

售后部门会议类型及应用特点

1、常规活动——洗脑

观念灌输,健康专业教育——洗脑

完成新老顾客的第一次转型

(第一次购买,实现30%的顾客购买)

2、短线旅游感恩活动——洗心

①活动政策:累计续购

②活动由头:放松心情,接触大自然,免费吃住玩③活动关键亮点:A、夹菜,倒水,倒酒

B、旅游途中搀扶拥抱顾客

C、晚饭后睡觉前热水泡脚洗脚④活动目的:A、第二次销售,阻止成为休眠顾客

B、迅速建立感情、信任,并很自然地双方接受。

(完成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感情升华,第二次购买,实现参会老顾客50%的顾客塞货)

3、感恩活动(喜乐会)——洗心

对未续的顾客,以大政策(不累计)刺激

①活动对象:老顾客

②活动政策:特殊的大政策

③活动亮点:A、大政策加十重大礼

B、员工与顾客互动煽情

④活动目的:A、第三次加强销售

B、成为忠诚顾客

(第三次购买,完成80%顾客塞满货,杜绝休眠)

4、企业文化类大型活动——洗眼

①活动由头:A、康福寿公司——周年庆典

B、厂方领导莅临古城,看望顾客

C、地方领导参会

②活动亮点:A、所有新老顾客参与,以顾客数量增加顾客信心

B、以企业文化介绍为主,突出公司的价值观、企

业历史、企业荣誉、企业工程

C、突出公司的公益活动

D、突出顾客参加的多种活动及旅游

E、顾客获奖及发言,突出真实感

F、公司领导发言畅谈企业精神,价值观,淡化商业

G、厂方领导发言畅谈生产工艺,设备,原料,突出产品物有所值

H、参会政府领导发言,畅谈老年健康与老龄化社会问题,侧面肯定公司的行为和工程的正规性,突出政府背景增加可信度

③活动政策:大活动(不累计)

④活动目的:A、强化顾客对公司的信心

B、加强顾客对公司的全面深刻认识

C、培训铁杆,忠诚顾客

D、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第四次购买,完成100%购买,实现顾客变为绝对忠诚顾客的转变,并从续购上升为转介的质的飞跃)

下载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问题学生的类型特点及其行为矫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为矫正的读后感

    行为矫正的艺术 ——潜质生的转化 身为一名教师,同时又兼任班主任多年,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总是难以教育。这些人不是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差,就是在平时在班级中行为......

    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

    关于中学生的早恋 什么是早恋?就是过早的恋爱。就是过早谈恋爱,不是错在“恋”上,而是错在“早”上。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没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时代,少男少女间发生的恋爱现象。 早恋......

    简报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简报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简报的含义 简报,从字义上说,就是情况的简明报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揭示问题而编发的一......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为了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消除隐患,加大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管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习过程,设计者相信在如此的矫正过程中,被试的行为会出现改变。为此,行为矫正的实验过程一般由五个......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 一、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冯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6年7月 健康状况:良好 智障程度:中度智障 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 家庭及教养情......

    问题学生

    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及提前教育办法 一、赌博行为的矫正教育 赌博是一种用财物作注争输赢的行为。在职校生中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在校内,赌博一般发生在课间......

    八大类型顾客的消费特点分析

    八大类型顾客的消费特点分析 从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角度来讲,家电商场要想形成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商业服务品牌真正地打造出来,那么就必须要实实在在地从营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