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时间:2019-05-15 05:1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第一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冯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6年7月

健康状况:良好 智障程度:中度智障 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 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

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

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

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

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4、环境因素

冯某来到新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学校集体生活,比较恐惧和

不适应,感到危险很多非常紧张,导致其攻击行为增多。

五、主要干预措施

(一)爱的教育

教师帮助冯某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碍的能力。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冯某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另外,训练冯某降低内在的紧张情绪,从而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

(二)利用模仿法减少攻击行为

模仿的类惩罚的抑制效果指一位学习者看到一位示范者因表现某种行为而受到惩罚,则学习者本来常表现的这种行为必将越来越少。让冯某观看攻击行为会给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和是如何受到禁止和惩罚的,从而减少其攻击行为。

(三)利用消退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

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如果此时这个反映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正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例如:对于冯某的某些攻击行为,在不对他人和自己人身安全产生伤害时,可以采取不加理睬的方法,使他得不到注意和强化而逐渐减少攻击别人的行为。

(四)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减少其攻击行为

1、暂时隔离法

隔离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这种行为改变的策略叫隔离。当冯某发脾气较长时间,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隔离室四壁空白,是一个正强化较少的环境)

2、身体限制

身体限制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后,控制个体参与与行为部分的身体,限制他不能做出问题行为。例如当冯某出现打老师耳光这种攻击行为后,老师恩著他的胳膊1分钟,使他不能再打人。

3、反映代价

反映代价是指在问题行为发生以后,拿走一定数目的正强化物,可以是钱,玩具或看电视,旅游的机会等。例如如果冯某发生打小同学的不良行为后,将取消其本日观看动画片的权利。

(五)使用代币制增加冯某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例如,将冯某的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确定代币为1角钱硬币,并拟定了代币交换系统。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一角钱硬币;主动擦黑板的行为价值为一角钱硬币;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两角钱硬币;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5角钱硬币等。最终硬币能

换取后援强化物。如10角硬币能得到一本书;20角硬币能得到和妈妈视频聊天一小时的机会,100角硬币能得到回家的车票一张等。

六、研究结果

通过2个月的观察,冯某攻击他人的不良行为基本消失了。最初冯某每天攻击行为出现1~2次且情绪非常不稳定,现在一周出现攻击行为平均一次,且良好的行为出现越来越多,已经能与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和生活。总的来说,已经能适应集体生活并能努力配合训练老师康复训练和教学,认知能力写作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七、分析与讨论

1、这是一个成功的个案矫正案例,有效的矫正了冯某的攻击行为。在对冯某攻击行为的干预中,主要采取了行为改变技术,从结果看,还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时,训练人员一定要保持平静,对于训练者来说,平静的语气和心态可以使惩罚的实施更客观,避免由于实施者情绪波动对惩罚的效果产生影响。、攻击行为可能对孩子自身和他人产生伤害,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从促进儿童的发展出发,以积极认真全面负责的态度,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训练。

第二篇:关于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 景帅楠

关于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

个案研究

位:长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姓

名:景帅楠 联系电话:*** 邮

编:047100

关于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

个案研究

长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景帅楠

【摘要】:中重度智障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心存在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发育会远远落后于生理发育,从而给他们的心理、情绪、行为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师资水平的影响,对智障学生青春期的教育一直是个盲区,尤其是青春期不良行为的矫正往往被视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所以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和非常棘手的。在这个时期,如果对学生引导不够、出现差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有效进行青春期健康指导和教育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的疑问。

关键词:智障孩子

青春期

不良行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姓名:程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2000年9月 健康状况: 良好 智障程度: 中度智障

问题行为表现:有轻微情绪障碍,别人有的我也得有,如果我没有就抓狂、大吼、哭泣,喜欢围着女同学转,对自己觉得好的某个女同学会做出亲脸、拉手,甚至还拉着她要躺到床上一起睡觉,喜欢使劲地靠近女教师的身体,抚摸她们的脸或者手。

二、出现这种问题行为的原因: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智力发展不足,心理发展较正常人滞后,他们经常会表现出不适宜的行为,但智障儿童身体发育成熟,会自然地产生性的冲动与需求,对异性会比以前有更多的关注,对喜欢的异性同学和教师会明显关注。其主要因素有:

(1)儿童智力、认知发展方面的落后

不知道自己身体为什么发生变化,对自己身体出现的感觉欲望感到好奇,会尝试去了解自己或者别人的性器官,甚至从抚摸自己的性器官中获得快感与满足。

(2)与性有关的关键知识缺乏

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他们很难跟其他儿童一样自然而然地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观察学习等等方式学习到此方面的社会规范以及与伦理道德有关的知识。即使他们的生理方面已经发育成熟,但在社会交往领域仍旧缺乏这方面的关键知识。

(3)性心理发展水平落后及性社会化技能欠缺

对身体变化而带来的感觉而感到困惑,对自己此方面的权利以及他人的权利缺乏认识,很少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以及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隐私,在抑制或者控制身体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面缺乏能力,更多会去追求生理方面的满足,在与人交往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知识和能力,很容易被他人引诱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4)环境中缺乏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无聊的环境。课堂上教师正在上课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完成的活动无法参与,或完全不感兴趣,学生注意力基本集中在身体的感觉方面,儿童之所以出现这一类行为是为了自我刺激,达到冲动的满足。(5)来自周围环境的错误示范

一些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行为,由于他们缺乏较好的认知能力,他们所看到的他人的行为很容易给他们一个错误的示范,因此难以真正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是适当的。

三、青春期行为问题的干预和策略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等观念的逐渐深入,社会对人性的关怀对智障儿童的青春期性教育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倡导的尊崇个体需要、保护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对智障儿童青春期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教儿童用恰当行为满足生理需求,一些特殊儿童出现这一类问题行为是为了要满足生理方面的刺激需求,而他们常常又比较缺乏控制欲望的能力,因而总是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去寻求满足。教师需要想办法找到一些替代的行为或者到另一个环境中去满足他们的生理冲动。

(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为儿童提供丰富、有意义的刺激,一些智障儿童之所以在课堂上或者课间出现此类引起教师注意的问题行为,与其长期所处环境缺乏安全感或者没有其能够做的、感兴趣做的事情有关。

(3)归属和爱的需要。这种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给予爱和得到爱的需要。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引导学生向他人学习恰当的交往行为,尽可能为这些特殊儿童创造平等、融合的社会交往机会,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别人交往时的行为举止,引导他们向别人学习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而社会交往机会的增加,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日常经验更加有意义,学会更有利于他们融入到社会中的行为。

(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大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由于儿童在教室等公共场合出现的此类问题行为非常难以被周围人所接受,而且也会给其他特殊儿童带来错误示范,因此,通常,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马上进行制止。但是要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帮助儿童设计行为的记录表或者自我记录表,让儿童对自己在教室等公共场合出现此类问题行为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强化的方式进行约定,当儿童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就进行奖励。

四、研究结果

经过对学生近两个月的观察发现,学生的青春期问题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每天对女生的关注次数在逐渐减少,身体接触行为也明显减少了,也没有出现拉手、亲脸等不良行为。实践证明,我们对学生采取的干预措施,从目前来看是有效的。对于能不能彻底矫正这种问题行为,我还会即继续研究与观察,及时纠正与改进不恰当的做法。

五、反思与总结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发现和矫正问题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应对问题行为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我们认真的反思过我们的教育吗?面对每一个智障儿童,我们都是带着爱与责任来看他们的吗?智障儿童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有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站在他们的高度去为他们思考呢?我们应该比家长更了解他们,因为我们能够理解他们。但是,我们又是否时刻的关注到他们的变化,时刻平等的对待他们呢?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或许你并没有直接的与智障儿童接触过,或许因为你对他们的不了解,而引起了你对他们的误解与偏见。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他们,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与我们一样,请不要给与他们太多的异样的眼光,他们需要被爱,需要被尊重,需要温暖,需要融入我们共同的社会。参考文献:

[1]王辉,主编,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福娟,江琴娣,主编,特殊儿童个案研究【M】,上海出版社,2005 [3]何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江苏出版社,2008

第三篇:行为契约行为矫正案例分析(精选)

用行为契约技术对高一男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矫正

100209033

摘要:本文是采用行为契约技术对本人的表弟(高一男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矫

正的案例分析。主要通过与其本人以及其家长电话、视频联系,共同制定行为契约,由其父母监督其完成。现阶段已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不良学习习惯行为契约案例介绍

1.1来访者基本情况:

王某,16岁,安徽省某普通中学高一男生,独子。父亲高中文化,出租车司机;母亲小学文化,全职主妇,现在王某就读高中附近租住照顾王某的生活起居。全家由父亲一人收入维持,家境一般。由于为家中独子,父母文化程度均不高,希望他能够有个比较理想的学业水平。除了学习其他生活方面不做任何要求,给该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娇生惯养。,考试结果不理想,只能够花钱上普通高中,并且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给其购买了手机。现在高中开始,每天沉迷玩手机,不能完成日常作业,其母亲(笔者姑姑)向我询问是否有行使有效的方法解决其沉迷手机不学习的状况。本人决定用行为契约对其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矫正。

1.2主要问题: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家中父亲工作忙碌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对于母亲的管教也不予理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早恋,并在班级乃至年级里拉帮结派。班主任已经找其家长谈话两次。

母亲主述:中考结束后,就强烈要求买手机并且说高中离家远,需要上晚

自习,万一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跟父母联系沟通。由于平时除了学习外不给他施加任何额外的压力,对于其看似合理的要求都给予满足,于是就给他买了手机。暑假期间手机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父母能够通过手机及时知道他的行踪并且交流信息。但是开学后发现,他的手机话费依然很高,并且老师在三个月内两次叫家长称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真实有作弊现象,还发现他上课玩手机。对于我的管教不闻不问,还说我什么都不懂,让我很难堪。偶尔会听他爸爸的话,也很害怕他爸爸。但是他爸爸每天工作很忙并且没有固定时间在家,加上现在高中开始上晚自习,父亲对他的管教时间也比从前大大缩短,他就开始有点无法无天。初中时候还能按时睡觉,现在有了手机经常发现他很晚都在偷偷玩手机不休息,早

晨赖床不起。对老师的话也爱理不理,觉得反正考试分数不很难看就行,现在有了手机,还能够用手机作弊,让我们觉得很困扰。

本人了解的情况:从小是家中独子,备受宠爱,而且从小没有良好的生活

习惯继而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习惯,看似对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漠不关心,实际对学习也没有什么热情。初中开始,由于样貌清秀,很受女生欢迎,出现了所谓的早恋(据笔者所知就是一种炫耀心理,没有实际意义)。父亲很重视他的学习,总觉得上了好学校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于是初一时花钱让他在一所重点初中读书,这所中学距离他家很远,每天上学需要骑车很久才能回家。在第一年他的成绩是中等水平,第二年开始成绩连中等都不能维持,其父亲认为是由于在路上浪费了太多的学习时间造成他的成绩下降,就给他转学到较近的一所中学但还是需要骑车。期间一直在节假日找附近的老师补习各种学科,由他的父亲安排补习。在初二下和初三上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成绩依然不理想,并且老师找家长谈话说该生和班上某女生关系过于密切,让其家长注意。回家后家长与其谈话他否认了自己与该女生有超出同学的关系,家长没有再做追究(在本人面前承认其恋爱关系并称已经有不止一个女朋友)。

其父对其成绩仍然不满意,还是将其转学到离家最近的一所初中,便于对

他的控制。其父与该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很熟,也就对他进行了更多的关注。但是,频繁的转学都需要新的适应过程,在中考前最后一学期转学,每个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同,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父文化程度有限认识程度也有限,觉得外部环境是改变的关键,频繁的转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也证明,他平时的成绩是不真实的,有作弊的成分在里面。

1.3分析与诊断

1.3.1有关测试结果

经过智力测验,该生智力属正常水平并且偏高。

没有日常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自私;也影响到后来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手机依赖问题。

同时,笔者认为该生的问题不能够仅仅从他本人解决,而要从家庭开始改变。

1.3.2成长经历与家庭环境的分析

其家庭结构很明确属于男主外女主内,王父有过从军经历,并且是全家经济

来源,是家中的权利中心。母亲文化水平低并且身体较弱,在家中一直属于“保姆”的角色即照顾父子二人的日常起居,偶尔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不能长期工作,并且没有可支配的积蓄。所有开销都由父亲支付,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因为钱发生的小的争吵。王父对王母经常性的抱怨,并且称王某的成绩不好都是由于其在家没能起到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并且在王某面前也不是很尊重王母,造成了王某的一个印象:对于母亲的做法可以忽略,反正她的意见没有什么效果。

王某从小被保护的很好,从不用做任何家务,即使初中与母亲一起购物从

不帮母亲拎采购来的物品并且认为不需要,这就是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不会感恩。王父从事出租车生意,很细心,生意也很好但是时常讲一些社会上的负面消息给王母听。王父的生意需要斤斤计较才能够挣足够的钱养家,于是这种自私的特点也耳濡目染传给了王某,造成了王某的自私的性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王父对王母的态度也影响了王某对其母亲的态度,认为母亲的话都是不可信的、不需要给予注意的。重要的是,由于王父工作忙碌时常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平时在家是母亲监督他学习,这时候母亲的监督对于他来说作用就很小!

1.4综合分析与诊断

来访者主要问题如下:

1、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存在不合理

认知

3、家庭模式不利于他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

综合以上原因,笔者建议在塑造王某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同时进行家庭治疗。由

于该家庭文化程度有限,发展性不高,笔者没有明确的说出要进行家庭治疗而是说要父母同时做出改变以促进王某的新的行为习惯的建立。

2.矫正目标

2.1短期目标

2.1.1控制王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

2.1.2能够在父母的监督下每天完成应该完成的作业

2.1.3改变王母在家中的定位

2.1.4能够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建立的行为契约

2.2长期目标

2.2.1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以

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2.2同时进行家庭治疗,改变家庭的权利分配,王母能够改变在家中的劣

势地位,得到王某父子的尊重,三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现在社会角色中应该做好的事情(王父挣钱养家,王某好好学习,王母照顾家庭起居)。

3.问题功能评估

3.1目前最明显的问题行为即每天上课玩手机,不能好好听课;回家后玩手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影响休息,第二天不能精神饱满的去上学,陷入恶性循

环。

3.2王某有了手机以后,在考试中也有利用手机作弊的可能性,对其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父对其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现在单独和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住,没有父亲的约束,行为有些肆无忌惮。其母对他的行为显得无能为力。

3.3当王母在家中的影响力提高后,也就能够对王某形成影响,她的话就对王某有了约束效力。当王某全家都同意开始行为矫正方案并且能够执行,就能够进一步约束王某行为,最终使其脱离手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

4.方案设计

4.1时间安排拟进行三个月的行为矫正直到建立良好的新的学习习惯,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效果评估并且调整具体矫正方案。

4.2方法这次行为矫正的主角是一名高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认知力和思考方式,用简单的强化已经不能很好的塑造其新的行为。于是这次矫正采用行为契约的方法,由于笔者同时加上了家庭治疗,在行为契约中也附有父母需要做的改变。

5.详细矫正过程

5.1与王某父母的非正式行为契约

由于王某的行为是家庭问题的延伸,首先要确定其父母在生活中能够做出积极地改变。在其父母的行为契约中笔者没有明确提出是进行矫正,是在与王某签订之前口头提出对其父母的要求,并且提出如果想要王某的行为契约更有效就要按照其要求开始改变。由于现实原因,整个矫正过程是通过电话和视频完成的。具体效果有待考证。

基于对王某的情况的分析,对王某的父母提出以下要求:

1.在对于王某的教育方面要保持一致意见,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不对

王某提出要求。

2.在家庭权利分配中,父亲要给予母亲足够的尊重。尤其是在对王某的教育

中,在母亲教育王某时,王父一定要无条件支持母亲,如有不同意见也要在事后进行讨论。

3.母亲停止“别人家小孩”的教育理念,要在看到孩子闪光点的同时提出一

些短期的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4.控制王某的零用钱,控制手机费。不能妥协。

5.2与王某的行为契约

1.不带手机上学,保证每节课认真听讲不走神,有遗漏的主动找老师补上。

2.保证与女生没有超过普通朋友的关系。

3.保证每次考试分数的真实性,不出现作弊情况。

4.在家听从母亲的安排,对母亲尊重。

强化如下:

1.如果上述任务能够完成将在周末时多加一个小时玩电脑游戏。

2.考试成绩上升可以每周玩一天的手机。

根据每周的表现进行修改,由其母亲与笔者直接描述情况,再与王某直接谈话。学校的表现情况主要由王父与王某的老师直接进行交流,并且直接电话联系笔者。

6.结果

根据王母的叙述,王某在开始不用手机的几天表现出了暴躁和耍赖的情况。但是由于王父对王母的做法的无条件支持,王某不能说什么但是对于王某仍然爱理不理觉得她的话没有什么效力。但是在四天后,王母坚持没有给王某手机王某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并且能够控制自己完成契约上的内容,企图妥协。在一周后,王某与其母亲说话时候的语气开始由之前的毫不尊重转变为有点讨好,并且试图要回手机。但是母亲坚持没有给他手机,并且告诉父亲王某企图违背契约要回手机。笔者得知后告知减少王某在周末玩电脑的时间一小时。

此后,王某都能够很自觉的按照契约开始自己的行为。在两周后的考试中也没有带手机。成绩出现了下降,但是强调自己是独立完成没有作弊。父母给予了强化行为,并且给予了口头肯定。

王某的父母都表示,开始时候对于自己的要求偶尔会忘记但是会在违反时及时改正。对于王某的不良行为不在一味的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否定,而是用单一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王某所表现出的阻抗小了很多。在第二次考试中,王某的英语单科成绩比上次上升了很多,获得了在周末多玩一个小时电脑的权力。对于这种行为契约,王某开始变现认同和积极性。同时学校的老师也表示,虽然与女生关系依旧比较密切,但是没有过分的行为出现,和其他班级的同学联系减少,也能最大程度的自觉学习,比刚开学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7.分析

王某的行为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是他的成长环境造就的,现行的行为契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塑造新的、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王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行调整。王母作为日常照顾王某的家长,要有对王某的控制权,能够说话算话,要能够坚持不做妥协。但是王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并且身体较弱,如果不能坚持契约做出妥协的话,很可能前期的所有工作

前功尽弃。

此次的行为契约由于距离的原因,笔者不能亲自去指导测评,可能会出现误差和虚报,具体的结果分析有待考证。但是,根据现在王某父母反馈的情况和他们对于行为契约行为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契约的效果的肯定。

这次行为矫正还能够进行修正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重要的是这个特定的案例需要将家庭治疗和行为契约结合起来,改变家庭模式才是成功塑造王某学习行为的基础。

第四篇:行为矫正报告

行为矫正案例报告

摘要:在本案例中,我通过使用强化、前提控制、完全任务呈现、自我管理等行为矫正技术,成功地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这一目标行为。在这过程中出现过消退和目标行为受到其他行为干扰等问题。最后在矫正停止后,目标行为得到了较满意的保持。

1目标行为的提出和界定

因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我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学到的知识,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需要改进的。经过分析,学习到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以致用。由此提出:希望自己能够灵活的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一目标行为。具体的目标行为定义为: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能够使用一些心理学的词汇和理论。

2矫正方案制定

2.1记录方法及工具的选择

采用自我监控,连续记录的方法。使用频率数据表作为记录工具。由自己对使用了的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交流次数进行每天的记录。如:10月2日这天,我在与同学的三次交流中使用过心理学的词汇,就在频率数据表10月2日行对应的方格中画一个“○”。

2.2确定强化物

选择条件强化物(在我提到专业名词和理论时同学的关注)和非条件强化物(吃一顿半更的砂锅)各一种,作为目标行为的强化物。

2.3功能评估(B)

采用间接法对问题行为(不是本案例的目标行为)进行功能评估。A描述行为

引起关注的行为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使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 B可能的生态事件

无特别的生态事件 C前提

在我与喜欢活用心理学知识解释问题的同学交流时,最有可能出现我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在讨论人际交往的问题时较容易使用专业知识。其他情况下,除非是心理学特征很明显,否则我很难出现对已学知识的运用。D识别不适宜行为的功能和后果

作为行为的后果,我与同学进行了顺畅的交流得到了同学的反馈。但同时也感到没有学到知识的苦恼、焦虑和恐惧。E界定不适宜行为的效率

不运用心理学知识付出的努力以10点评分可以得3分。但不是每次这样做都能得到利益,随之而来的对自己无知焦虑有时会抵消与同学顺畅交流所得到的惬意。F与不适宜行为同样功能的行为

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达到同等的交流效果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给出非专业的评论 得到同学的反馈 前提——————————行为————————后果

跟其他同学交流 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得到同学的反馈

2.4主要的矫正技术 2.4.1强化(作用于C)

2.4.2前提控制(作用于A)

2.4.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作用于B)2.4.4自我管理

3具体实施

3.1基线收集

不进行矫正,记录一周内的目标行为出现情况。3.2实施矫正 3.2.1强化(C)

及时强化

每次在交流中使用了心理学方面的词汇和理论,心里的满足感和在这样交流时引起的同学对我的注意力作为强化物。

间隔强化

使用代币。在频率数据表中记录的“○”达到7个时,就奖励自己吃一顿半更的砂锅。

3.2.2前提控制(A)

创造前提环境:多与同学讨论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增加与能够自然运用专业知识同学的交流时间。

促进与渐消:在遇见一个问题,一时想不出心理学上的解释时,向同学提问得到启发使目标行为发生。同时多留意学到的知识,在一段时间后,不再需要同学提示。

刺激泛化 在能够在人际话题中自然运用心理学知识后。讨论到其他话题也会想到运用心理学知识。同时,除了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在日常生活的其他环境也会想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运用。

3.2.3链接——完全任务呈现(B)

在面对问题时,把分析问题的任务分为以下几步:

1、想到用心理学知识分析;

2、想问题属于哪个心理学领域;

3、思考哪个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

3.2.4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法与前三种方法有交叉的地方,主要有:

行为契约 强化中的间隔强化以行为契约的形式实施。

自我指令 在进行与人交流的时候,提醒自己要尝试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对谈论的话题进行分析。

4结果

矫正结果如下图,前七天为基线期。然后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矫正,在撤销矫正后,目标行为有所下降,但比起基线好很多,而且保持较好。

讨论与反思

从由本个案的治疗结果来看,在矫正期间及矫正结束后,目标行为比基线水平都高了很多,说明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是有效的。但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从结果可以看出,有部分时间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种数据的出现不是矫正的直接结果,而受到了正常学习的干扰。可能当时正好有某一门专业课要做报告或者作业。这样在平时与同学交谈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会更多的谈论到与专业有关的话题,使得目标行为出现次数突然增加;

2、虽然签订了行为契约,但由于整个过程是以自我管理为主,缺乏监督。在习惯形成之前,有时候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中途出现过消退,使得目标行为不稳定;

3、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只是记录出现的次数,在矫正开始后看上去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但我在矫正过程中,体验到:虽然是做同样多的心理学分析,但随着矫正的进行,需要付出的努力减少了。这一点无法在数据中体现。如果没有发现努力减少了这个进步,很容易给人挫败感。不利于目标行为的进一步稳固和保持;

4、在本案例中,使用的方法其实不止文中列出的这几种,但其他方法在使用时,感觉对目标行为帮助不大。而且有时候为了使用其他方法,使目标行为发生偏差。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还引入了人际交往这另一问题,对目标行为造成了干扰。在结果中出现矫正实施后就没有进步可能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5、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在进行矫正方案制定时考虑不是很全面,这一点在前几个问题中也有体现。而且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最开始设计的不是单一基线的A→B设计,而是改变标准设计,即在达到一个标准后重新设立新的标准。但实施的时候才发现,设定高的标准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心理学而展开,遇见什么问题都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那也不是我的目的。而且设立改变的标准具体要什么时候改,改多少,我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最后也就改成了A→B设计。

针对以上5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1、要排除学习需要对矫正效果的影响,可以不记录因为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与心理学有关的谈话。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到心理学词汇和理论不属于真正的运用。

2、对于行为监督缺乏的问题。因为是小组学习的过程,像我一样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就可以采取两人结对互为治疗师,来代替自己做自己的治疗师这种方法。

3、在确定目标行为的记录方法时,应该考虑全面一点,并随着矫正的进行对方案进行改进。在这次矫正过程中,我记录的指标由最开始的书面写下用心理学对社会事件进行的分析,改为记录在与人交流中运用心理学词汇和理论的次数,极大地减少了记录本身带来的负担。但在后来矫正结束看结果的时候发现,记录的次数这个指标太单一了,不能反映随着矫正进行我在运用心理学知识时感到更容易了。

4、在实施矫正的过程中,我之前会想尽量多的使用一些方法。但最后发现方法合适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行为目标可以有所调整和改变但是一定要单一。不然就很乱,不利于矫正。

5、要解决经验问题,如果靠实际操作在短时间内有困难。但可以通过多看案例和多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各种情况的猜想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制定方案。而且,在矫正进行过程中有必要调整的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除了以上以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感受到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外,同时作为一个来访者。通过行为矫正,我确实形成了我希望的行为,感觉也很好。但是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会觉得有点太机械了,而且没有感情。虽然本来是自己想要形成的行为,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是我自己在一步一步的给自己矫正。但当这个行为形成的时候会觉得有一点被强行形成这种行为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是很微弱的,但我觉得如果在行为矫正的同时也能加入一些其他流派的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沙塘小学陈立霞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我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吴博常

性别:男

年龄:8岁

沙塘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吴博常经常不遵守校规校纪;作业潦草,应付了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勒令同学给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我行我素。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抚养他,奶奶已经年老,管不了他。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疏于管教;奶奶年纪已老,无从管教。由于家庭监督和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懒惰,学习缺乏自觉性,责任感淡薄,自制力较差,不遵守校规校纪,我行我素。虽然托付于祖辈,但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我通过观察、家访、跟他父母打电话交谈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的教育与监督缺失。父母由于与儿子远距离分隔,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效果。虽然父母没有不与家里联系的现象,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限的,根本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父母与孩子相处很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亲人的隔代观念,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长辈关心不当。奶奶年龄偏大,身体虚弱,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监护人状况是无法胜任对留守儿童的正常监护任务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

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人之初,性本善。根据吴博常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不坏的,只是环境造

就了他性格。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其父母他们儿子的现况,由于奶奶已年老,不能管教其儿子,让他们中的一个回来照顾和管教儿子。我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答应回来管教其儿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我也多次家访,跟吴博常的奶奶进行沟通,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要过于宠孙子,让孙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老师配合好,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针对吴博常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

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吓唬同学给钱等这些坏毛病,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教育他这样做的坏处,保护其自尊心,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对于吴博常的学习问题,用耐心、鼓励、关爱督促其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认真做。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鼓励他发言,得到同学们的表扬,让他觉得自己也是班里的重要一员,引导他对学习感性趣,进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4、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

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吴博常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吴博常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下载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案例

    个案分析:解开咬指甲之谜 一、背景: 毅毅已六岁了,长着乌黑发亮的眼睛,挺惹人喜爱的。可不知何时,毅毅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咬指甲 二、实录: 有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我......

    行为矫正的读后感

    行为矫正的艺术 ——潜质生的转化 身为一名教师,同时又兼任班主任多年,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总是难以教育。这些人不是在学习上学习习惯差,就是在平时在班级中行为......

    中学生行为矫正论文

    关于中学生的早恋 什么是早恋?就是过早的恋爱。就是过早谈恋爱,不是错在“恋”上,而是错在“早”上。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没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时代,少男少女间发生的恋爱现象。 早恋......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为了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消除隐患,加大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管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

    行为矫正的一般程序从学习论的立场来看,行为矫正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特别型式的学习过程,设计者相信在如此的矫正过程中,被试的行为会出现改变。为此,行为矫正的实验过程一般由五个......

    帮扶儿童案例

    帮扶儿童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田慧超男10岁,四(8)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

    代币法在儿童青少年行为矫正应用的新进展(含五篇)

    专业选修课《行为矫正与训练》论文 代币法在儿童青少年行为矫正应用的新进展及其评述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专业:心理系 年级:06级 姓名:李晶 学号:20061801010107(17) 代币......

    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现留守儿童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各个阶层、各种岗位的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体现着中华这个大家族的和谐和融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