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旅游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旅游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洪湖市召开全市旅游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今年5月23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督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部署全市旅游发展工作,动员大家抢抓机遇,再加措施,推动全市旅游业突破性发展。昨天,大家参加了洪湖悦兮半岛国际温泉度假村开业仪式,实地参观了洪湖市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现场,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刚才,易部长宣读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情况通报,洪湖市、荆州区、石首市、松滋洈水镇、公安县黄山头镇、市发改委、市旅游局等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会上,应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
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第一次旅游产业大会后,各地各部门按照会议部署,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旅游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一是发展合力初步形成。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大会和文件精神确定的各项任务,认真进行责任分解,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洪湖市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江陵、监利等地结合机构改革充实旅游管理职能,加快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形成。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洪湖乌林国际温泉度假区正式对外营业,关公文化园、市游客集散中心、洪湖岸边是家乡金湾五星级酒店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市文保中心即将开工建设,海子湖休闲度假区、荆州古城整体开发、“楚天凤凰城”等项目的规划、策划和招商工作有序推进,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工作开始起步。三是市场推介力度加大。针对重庆、西安两大客源市场,举办湖北荆州(重庆)旅游企业业务对接会,目前正精心筹划荆州(西安)旅游推介活动。举办2010中国(荆州)关公祭朝觐活动、首届关公刀会和“楚国故都、三国名城”--全国摄影艺术大赛等活动,组织楚漆器、铜器参展上海世博会,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洪湖赤卫队》热播,扩大了影响力。组织参加第五届华中旅游博览会、2010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荣获多项大奖,品牌形象得到提升。四是乡村旅游取得进展。积极开展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今年累计新增农家乐100余家,新增旅游就业人员1000余人。洪湖市瞿家湾镇和荆州区太湖桃花村、石首市桃花山镇李
花山村等9个村分别纳入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行列。
尽管前段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的问题还很突出,与周边和外地的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应该说,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氛围已经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思想不够统一的问题,有的对突破性发展旅游有顾虑,对狠抓旅游有分歧,大力发展旅游的认识还不高。二是重大项目推进还不够快。大的项目缺乏突破性进展,在建项目进度不快,已经建成的重大项目少,缺少能在市场上叫得响、支撑起全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景区。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不够大。针对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批准成立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谋求激活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但从目前来看,整合资源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四是旅游产业要素系统化、集成化程度低。旅游产业链条短,体系不健全,综合效益不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发展旅游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务实的态度、进取的作风,推动全市旅游业加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建成支柱产业,是市委、市政府从荆州科学发展、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里层面,都要求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荆州作为人文资源大市和生态资源大市,具有大力发展旅游的基础、优势和机遇。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集中地、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水文化的富集地,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发展旅游的条件十分优越。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签订国家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支持荆州建设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支持荆州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建设,必将有力带动我市旅游发展。面对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决心,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战略产业来扶持,在认清差距中急起直追,在把握趋势中奋
发有为,在抢抓机遇中真抓实干,努力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总要求和思路是:突出“楚国故都、三国名城”主题,挖掘“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旅游精品,做大产业规模,增强整体素质,提高综合效益,推动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点和文化中心,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围绕这个目标和思路,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科学规划为指导,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旅游产业,规划是龙头。没有一流规划,就没有一流产品,就难以形成一流的品牌和市场。在规划方面,我们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要继续围绕“楚国故都、三国名城”旅游发展主题,按照“世界
眼光、国际水准、荆州特色”的要求,高起点制定和完善规划,以高水平、大手笔的规划引领旅游的高端发展。要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规划,进一步修编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聘请高水平的设计策划公司,完善荆州古城整体开发、熊家冢遗址博物馆、海子湖生态旅游新区等专项规划和县市区重点旅游项目规划,使项目规划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选择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乡镇、村,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全市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发展规划。规划出台后,要建立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做到
执行规划不走样,确保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盘棋”。
(二)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要以旅游资源为纽带,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市场主体,壮大市场主体。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原则,推动资源整合和经营权的转让开发,努力做到主要景区景点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融资。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以省委、省政府批复成立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为契机,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探索文化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把它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范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范区。要推进投资机制创新,按照项目与政策对接的办法,吸引著名旅游集团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大财团、大集团来我市投资,推进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
有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三)以景区建设为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打造精品景区,是当前我市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吸引、留住游客的首要之举,是旅游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所在。为改变我市品牌景区缺乏的现状,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了“一个项目,一个市领导,一个专班”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推进景区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抓好荆州古城整体开发。要以关公文化园和市文保中心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把荆州古城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分片区来建设,将荆州古城整体打造成为5A景区,充分展示文化之都、清水之城的城市魅力。二是加速推进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新区建设。要抓住省部共建南方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重大机遇,推进楚纪南城遗址公园3个保护性展示项目、熊家冢墓地现场展示和八岭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三是着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要树立“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把城市重点工程作为景区、产品来建设,将旅游元素融入重点工程的各个方面,使道路、桥梁、建筑、园林等充分体现荆州旅游特色。特别是荆州火车站、沙北区等片区开发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要体现出鲜明的城市个性,做到建成一项工程,形成一道景观。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各项旅游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景点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游建设。乡村游是旅游产业新业态,也是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要将乡村游融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政府指导和农民自主创新,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和政策资源,深入开
展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和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致
富。
(四)以培育产业链为突破口,推进旅游集约化发展。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旅游资源综合性开发,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大力培育发展景区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旅游文化娱乐制作演出等市场主体,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着力推进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在旅游交通上,要建设好市游客集散中心、荆州长江旅游专用码头。在旅游住宿上,重点发展高星级饭店、规模发展商务型酒店、普及发展经济型酒店,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在旅行社发展上,要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上品牌。在旅游商品上,要支持旅游纪念品开发和工艺品研发中心、旅游购物街区建设,培育特色鲜明、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品牌商品。在旅游餐饮上,要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和餐饮名店。在旅游娱乐上,打造1至2台具有浓郁荆楚特色的文化旅游节目,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链条。要鼓励旅游企业采取横向
和纵向整合方式,发展文化旅游集团。
(五)以强化促销为手段,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宣传促销是旅游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途径。要强化营销城市的理念,细分客源市场,扩大宣传,吸引国内外游客。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把“楚国故都、三国名城”作为主题品牌进行打造。要建立整体宣传促销机制,运用节庆活动、专题片、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推介荆州旅游。要依托“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之地”等品牌,精心策划中国(荆州)关公祭朝觐活动等节庆品牌,积极引进影响大、品位高的区域性、全国性的节会和活动。要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抓住明年底沪汉蓉高铁汉宜段通车的机遇,重点开拓省会城市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端客源市场,开拓和培育韩国、日本、台湾等客源市场。要按照“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原则,开展区域合作,加强与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兄弟城市的联系,统筹开
发旅游线路,实现客源共享。
(六)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关键在人才。要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旅游强市”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建设一支善于策划、精通营销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要以高素质导游员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旅游技能人才队伍“三支队伍”为重点,做到提升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要采取“全员培训”的形式,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培训,大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鼓励在荆的大中专学校,开设旅游专业班,采取“联姻”合作的形式,培养一批本土专业人才。结合市委、市政府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高层次旅游人才引进办法,引进高端人才,服务全市旅游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加快旅游支柱产业建设进程的良好氛围建设旅游支柱产业,是一向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目标,把发展旅游产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切
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摆上重要日程,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谋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主要领导要加强工作指导,定期总结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行业指导、管理、服务等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真正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要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旅游投入机制。要加强与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更多的旅游发展项目和资金。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和旅游政风行风建设,积极开展最佳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创建活动,建立诚
信、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落实力度。要认真抓好旅游规划编制、项目策划、资源整合、宣传推介和产业链条、投资平台、人才队伍等方面建设的落实。特别是要突出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对在谈项目要安排专人跟踪,对签约项目要进行办证包办服务,对在建项目要抓好服务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进程。要加强督办考核,将旅游工作完成情况
纳入市县两级绩效考核内容,在年终进行考核结帐。
同志们,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机遇难得,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
创新,以更大的决心、更务实的工作,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与陈副市长、相关部门到旅游局进行工作调研和工作探讨。我去年到桂林以后,对旅游也进行了一些了解,开了一些座谈会、查了一些资料,作了一些思考,但对旅游的真正调研还不够深。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样,怎么在现有的情况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怎样进一步发展新的业绩,大家要好好探讨和研究。实事求是的说,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局在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尽管现在大家对旅游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为提升桂林的地位、树立桂林良好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城市品牌的无形资产、对桂林就业的安排、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旅游的直接增加值不是很明显,在全市经济总量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0%。但是,它带动了整个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促进作用。尤其是直接解决了20多万旅游产业人员的就业,为政府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旅游业聚人气、带财气。桂林相关产业能够有发展,首先是有人气。只要有人进来,就能把信息流、资金流、先进的观念带进来。这一切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没有“桂林旅游甲天下”,没有旅游接待的这一千多万人,没有到访桂林的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没有旅游吸引过来的大量客商,桂林就不会有今天的知名度。桂林的知名度、国际旅游地位是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许多工业和农业 项目都是由桂林旅游考察带来的。是桂林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客商们来桂林投资。
旅游局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都旅游实现两位数增长,旅游收入高出旅游人数增幅8个百分点,今年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的发展,我认为重点不在于人数有多少,而是在于旅游收益有多少。政府对我们的旅游工作是满意的,尽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的,但总的来说政府是满意的。再次,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敬意、慰问和感谢。
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来之不易。我们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旅游的素质、质量和效益?今天要大家来,就是要和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着眼于桂林长期发展的宏观考量,如何进一步调整、修编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如何把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商务发展结合起来?
目前,我市旅游、文化、体育、商务等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强势资源,甚至在某些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力量太分散。旅游要主动融入和参与其它产业,提升旅游自身的素质。桂林旅游目前是整体素质不高,观光客偏多,旅游收益不高,就是因为没有没有与文化和体育、商务等相关有效结合起来,没有丰富的产品内涵,没有东西把游客留下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我建 议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旅游牵头,共同研究,修编时要将文化、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都结合起来。高尔夫、体育康复中心等都与旅游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名家引入桂林,必然就会活跃桂林书法等市场,形成古玩、书画、奇石、古董一条街。同时就会带来很多高素质的客人和一些有效的资金流等等。旅游规划不应该只是旅游的规划,而应该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要从规划入手,将相关项目结合起来。从而让游客在桂林形成二次消费、三次消费提升旅游收入,提升整个旅游的素质。
(二)认真研究政策和项目,并积极寻求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全面提升旅游素质、质量,我们就要争取旅游方面的政策,取得国家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要引起国家的重视。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来桂林强调过桂林要保护好环境,但是我们要看清楚,如果桂林不发展工业,我们的税收从哪里来,我们桂林人吃什么?我们就要从这里入手,我们桂林保护环境、抓旅游,国家应该给予桂林政策?能不能给予桂林财政转移?桂林有的是土地,国家能不能给予资金上给予支持?能否给予大的项目支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花一些钱从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请一些高手来,在国家旅游局请个副局长当个顾问,就发展桂林旅游进行研究,通过他们的声望、地位,通过他们的口说出桂林旅游发展的战略和需要来,以此向国家和自治区取得政策和各方面支持。只要能搞出七八条来,国家能给予两三条政策我们就好办了。我们能不 能把桂林搞成一个国家级的旅游发展试验区?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政策?需要怎么样的支持?把我们的发展战略做出来,再通过技术上操作一下,表明我们的旅游产品不够,争取一些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的支持。
(三)桂林旅游下一步的考核指标应该是什么?
国家民航总局把桂林机场定为中国面向国际旅游的枢纽机场。这是中国的第三个枢纽机场。这个枢纽机场不是靠国家民航总局给的,最后是靠我们的实际数字和事实说话的。我们要怎么做好这方面文章,与政府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系的。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桂林旅游下一步考核指标追求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提高旅游的素质和效益,关键不在于人数而在于收入和整体素质。人数增长关键则看重于海外人数的增加。桂林已经有1400万的人数基础和110万的入境人数,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收入。因为桂林发展旅游是存在容量问题,需要交通组织、社会管理等问题配套。下一步要重点考核旅游收入,收入能够增加多少才是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人数我们主要考核境外人数。要扩展中高档客源市场,要做好交通文章,开通国际航线、引来境外客源,要下定决心多开通国际航线和航班,并争取在5年内有新的突破,争取每年境外游客达到200多万。
(四)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品来吸引和留住中高端客人,形成他们的二次、三次消费?
我们机场改造、高速路修建、酒店建设等等都是产品的改造,我对桂林的旅游充满信心,说到这点我是很有底气的。桂林-广州列车、桂林-台湾航线开通后,我们的交通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大量客人将涌入桂林旅游。在交通交通解决后,我们的宾馆、商务会展设施、商业网点、球场、新景点、休闲度假中心等旅游及服务产品要留得住客人。商业方面我们要引进世界大的品牌。各种设施我们要不断完善。酒店方面桂林要建超五星级酒店和引进在全国配套成龙的连锁酒店。景区景点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新的客人。过段时间我们要通过国家旅游局向有关部门汇报我们的战略规划。
(五)桂林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拓展问题。
旅游产品要参与文化,让游客除了观赏山水之外,能够买一些具有纪念价值的东西走。桂林可以搞小吃一条街等项目,让游客体会风味,参与文化。可以搞一些高档的康复和按摩中心,可以组织开放一些有桂林特色、有经济价值的旅游商品。举一个例子,毛竹可以搞成有品位的工艺品,从而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
我们的景区管理方面在服务、环境卫生、设施上、景区特色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下一步要在景区的管理方面下功夫。我最推崇武夷山,因为他们的环境保护得特别很好,给客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一定要加强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一定要研究如何做出景区的特色。
(七)旅游统计口径和税收征管的问题。
桂林旅游在全国都是说得上话的。但是,现在南宁的旅游人数 和收入已经超过桂林,虽然他们的商务客人和开会的客人比较多。但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我们统计方法和口径的问题。我们要走出去好好的学习学习,回来好好研究一个适合我们桂林旅游统计的口径和办法。另一个问题是旅游税收的问题。在旅游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们要让旅游企业明白,虽然企业是他们的,但他们使用的资源是国家的,而且国家在旅游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的公共资源,如治安、管理等资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国家的税收不能流失,只有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对旅游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才会更大,企业收益才会更大。
(八)旅游人才队伍的问题。
我们策划旅游,就要有人才。我们要研究队伍培训、教育管理问题,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好文章。另一个是旅游市场规范整治管理的问题。我们在市场整顿方面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取缔一些违法企业,维护好桂林的整体形象。
二、近期需要落实的几件事
1、研究策划在桂林创办一个高层次、永久性的论坛活动。要着手研究首届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研讨大会怎样与东盟博览会相结合。桂林的突破口要从旅游开始。我们要研究策划创办一个每年在桂林举办的高层次、有较大影响的论坛活动,要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结合,积极融入泛北部湾旅游圈,将大旅行社引进桂林,将区内、国内和世界主流媒体吸引到桂林,为桂林做好宣传,以此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坚持每年都搞,而且层次 要不断提高。
2、打造一个桂林旅游文化的节庆品牌。
旅游要与文化部门联合,看怎样在桂林策划创办一个永久性品牌节庆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形成一个桂林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宣传桂林,最重要的是把桂林的招商引资带起来,通过这个活动搭建个平台。琢磨一下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节,应该如何办好,是应该一年办一届,还是两年办一届好,要办好这个品牌。做好准备以后明年就办,并且要很好的延续下去
3、研究制定今后的国内外航线开辟计划。近期拿出一个开通航线的五年规划出来。
4、多部门联合规划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商务、建规等部门联合起来对今后新建商场、酒店、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区的布点进行摸底,研究在雁山、临桂、市区哪里适合建酒店,哪里适合建连锁商场,将商务和旅游结合,做好初步规划,规划出旅游休闲度假带,做到招商引资心中有数。
5、制定漓江的短、中、长期的规划。
各部门要配合研究怎样保护,合理开发漓江资源,创新漓江游览方式。怎样设计阳朔和平乐的漓江游览航线,要把灵渠连接起来,把这个系统工程做好。好好研究古柳运河的开发、漓江下游开发等问题。还有就是漓江游船改造问题,解决好漓江游船污染、档次、旧、无特色的问题,要设计适合不同档次游客需求的游船。要好好研究两江四湖游船的特色问题(古香古色、大小多样等)。
6、完善城市及景区多语种标识。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开放城市,一定要解决好景区标识运用多种语言的问题,要增加景区和城市的英、日、韩,并逐步在全市逐步推开。
7、制定旅游营销规划。
要制订今后对外促销规划,突出桂林的重点和特色。我们的宣传促销不能老是跟着区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跑,我主张我们自己出去搞促销,突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重点形成几个热点地区,集中力量宣传。桂林旅游宣传片要充实内容,要突出宣传对交通条件的便利、区位条件以及投资环境,要重点宣传我们有什么产品,宣传桂林的历史文化内涵,打好文化牌。宣传桂林高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成果,以及汽车、轮胎、制造业、制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状况
8、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来促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服务业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加强部门的协调和融合,包括资金。今年我重点研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海绵城市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海绵城市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2019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各县(市、区)建设局汇报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交流了好做法、好经验,也反映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讲得都很实在,很有启发意义。为加快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使命感
近年来,全市建设系统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从推进工作力度上看,各县市区建设局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请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出台了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人民政府或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为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孝南区、X市、市高新区、市临空区建设局在此方面抓得早、抓得好。二是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看,各地能够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X月X日,市人民政府批准了《X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为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供了示范;2018年3月20日,X市人民政府批准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已报请市政府批准;X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征求意见,设计单位正在修改完善;X正在着手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均已启动,但离省人民政府要求“2020年10月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请没有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地方抓紧完成。三是从技术支撑方面来看,市海绵办编写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汇编了《海绵城市建设文件汇编》、制作了《海绵城市建设宣传画册》、成立了《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海绵城市专业技术培训。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从项目示范建设来看,一方面,X市重点推动以X公园片区为核心X平方公里X海绵新区和市临空经济区X个示范区建设。X公园在2018年XX特大暴雨的严谨考验下,X主城区无内涝灾害发生,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另一方面,按省住建厅要求,筛选了2019年“十大”海绵城市工程项目,面积达X平方公里;确定了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面积达X平方公里;拟定了“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共计X个建设项目,总投资X亿元,确保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X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五是从PPP融资模式来看,X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PPP融资模式,成立了市政府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财政局、发改委、人民银行、金融办、法制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市海绵办、市财政局的共同努力下,市临空经济区投资规模为X万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X省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为我市海绵城市PPP融资模式提供了示范。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城建系统的重大任务,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工程。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要消除“海绵城市建设成本高”的误区。据初步统计:改造项目增量成本为每平米X元,新建项目增量成本每平米X元,但通过优化设计,有些项目还会节约成本。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二、落实责任,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目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所有城市和县城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县城建成区X%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城市水系和山林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各地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空间格局,明确细化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工作目标。在工作目标的制定上,要把“五水共治”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中,改变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做法,通过全流域管控、全方位定标、全过程植入、全域性铺开、全社会参与、全链条跟进,让海绵城市这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得以快速落地、快速推进。
(二)严格执行规划。在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要将低影响开发系统融入到园林、道路、广场、小区、节水、再生水利用等建设之中,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通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出来,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的。
(三)狠抓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质量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切实把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各地要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纠正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切实把海绵城市建成样板工程,放心工程。
(四)总结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涌现出一大批优质样板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如市中心城区的XX等工程项目。市海绵办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树立一批“经济适用、绿色美观”海绵城市样板项目,形成项目案例,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应用,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五)强化督导考核。市海绵办将按照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对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各在建工程项目要开展自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确保在建项目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各县市区建设局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检查工作,督促、指导在建工程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市海绵办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导,对主管部门不履行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职责者,将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不履行海绵城市建设责任者,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诚信记录。
三、完善措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一)压实工作责任。省政府已建立了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督查考核制度,今年X月份到X开展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各县市区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按照定机构、定目标、定项目、定主体、定责任、定工期、定序位、定机制的管理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实行“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管理。市海绵办要牵头抓好此项工作,督促各地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二)加强协调配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县两级政府都已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到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设计、施工许可、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系统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三)多方筹措资金。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城建计划,在预算中优先安排。二是要主动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用好相关优惠信贷政策,争取长期稳定、成本较低的贷款资金。三是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各市要抓好项目整理打包,明确项目边界,引入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企业,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运营。要探索解决引入社会资本的瓶颈,让企业有利可图,按约定及时支付相关费用,实现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的叠加扩大效应。
同志们,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任务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确保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
第四篇:市长在全市春季植树造林现场动员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春季植树造林现场动员会上的讲话
刚才大家参观了街办和镇几个地方的植树造林现场。之所以先参观,再开会,就是为了让大家先有一个感性认识,能看到造林工作各自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下面我就今年植树造林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抓好植树造林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林业发展较
快,林业工程建设、林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林地改制稳步推进,林业管护不断完善,林业已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三年来,全市共植树造林万余亩,封山育林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年植树造林面积,相当于我市前年造林之和;争取国家项目和引进外资投资项目达个,林业资金累计达亿元;林地改制面积累计达到余万亩,全市已形成林业大户个。
我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造林版点重栽轻管,造林成活率低。二是铁路、公路绿化带网窄,且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美化效果差。三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精品林业规模偏小,林分质量不高,林业效益低下,林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这与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相距甚远。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植树造林大搞绿化的紧迫感。首先,造林绿化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只有加快林业发展,才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适应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其次,造林绿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林木产品的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第三,造林绿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林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是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我市具有山场面积大和林果种类繁多的优势,整合国土资源,加快林业发展,逐步把座座荒山建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处处果园变成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山林竹海变成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地,将林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第四,造林绿化是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已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作为大冶新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建设秀美山川,把我市建成山更绿,水更清,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市林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宏观背景看,林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观念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大生态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五个统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国债和新增财资金重点向“三农”和生态建设倾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所有这些都给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我市自身条件来看,首先,随我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许多市民还积极投身林业建设,参与林业开发。:其次,我市林业后备资源丰富。全市林业后备资源总计万亩,其中荒山荒地万亩坡耕地万亩废弃地万亩,低产林万亩疏林地万亩。这些林地资源通过“封、植、补、改、培”等措施,都可以恢复成林,为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功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再次,我市的林业发展有一批国家项目工程作支撑。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国债长防林、农发行长防林、高效经济林、国债苗圃建设、世行贷款四期造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一大批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较好解决了我市造林资金投入的不足问题,推动了我市林业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抓好植树造林工作
××年林业工作目标是:完成退耕还林万亩,长防林工程建设任务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完成封山育林万亩;完成林业育苗(含花卉)万亩;完成林地改制万亩。
工作重点是:突出“一项运动”,推进“两大产业”,抓住“四个重点”,实现“三个跨越”。突出“一项活动”,就是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进“两大产业”,即通过植树造林推进速丰林加工一体化和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体系建设。主抓“四个重点”:一是抓好国债贷款和世行贷款的退耕还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今年要新建绿色通道公里,境内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全线绿化达标,县乡道实现绿化达标,通村公路绿化要达到以上;三是抓好村、组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四是抓好城镇绿化。围绕庆祝建市十
第五篇:市长在全市技改投入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技改投入现场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落实市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通过抓技改投入来促进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二是总结上半年技改投入进展情况,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从大家汇报交流的情况看,总体感觉上半年的技改投入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且各地都有一定的特色,希望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刚才,张副市长又对今年以来的技改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和分析,并对下半年技改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按照张副市长的要求,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确立抓工业经济必须抓技改投入的观念。发展XXX经济关键是要抓好工业,而“工业立市”关键是要落实到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建设,落实到企业发展,落实到源源不断的投入拉动上。应该说,上半年我市技改投入总体上是稳中有升,但由于受国家宏观环境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症状,如技改投入增幅呈逐月下降趋势、新开工项目少、在建项目进度不快等等,照此下去,估计明年技改投入会更难。因此,下半年我们要牢固确立困难也是机遇的意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顺利时乘胜追击,趁势而上,困难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完成全年32亿元的技改投入任务。
第二,进一步攻坚克难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给技改投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并不是XXX特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抓好技改投入。一是加快建设促技改。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改项目的督促和检查,促使签约项目尽快入园动建,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二是盘活存量促技改。土地短缺是当前技改投入的主要障碍之一,要按照黄泽会议精神,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最大限度地缓解用地压力。三是完善配套设施促技改。要加快完善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努力为企业技改投入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四是缓解资金瓶颈促技改。要继续加大对外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引进更多的市外资金。市内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五是招商引资促技改。要集中精力抓好外资引进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把引进市外境内资金作为推进技改投入的重要途径,以缓解市内资金不足的矛盾。
第三,进一步通过技改投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技术改造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蓄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技改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既是壮大经济总量的客观需要,也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对我们XXX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阶段,着重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结合XXX实际,做好外资嫁接文章,努力把传统优势产业和企业做优、做精、做大、做强。二是要尽可能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三是要把好企业准入关,尽量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进入。四是要注重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提高投入的质量。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技改投入的服务、督查和考核。一是要继续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下半年,市里还将专门组织召开一次技改投入现场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技改投入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个重点技改项目都要做到有一名领导直接联系,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协调项目建设中碰到的问题。三是实行季度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全市技改投入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着力营造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良好氛围。四是要强化考核。要把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以考核促技改。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安全生产问题。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级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防止各类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