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

时间:2019-05-13 11: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

第一篇: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

铁路项目环评案例分析要点总结

1.1 评价重点

铁路噪声影响

1.2 环境现状调查

全线桥梁总长度(m)座,按特大桥(500m以上)、大桥(100-500m)、中桥(50-100m)、小桥分别记列,其中关注跨河桥梁长度、水中桥墩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上下游有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及其距桥址距离,珍惜鱼种洄游及通航要求,桥涵分布密度对水生生物生境的阻隔、滩涂湿地生态用水的影响。

1.2.1调查要点线结合,以点为主

跨河桥梁、隧道、深路、高路堤,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工程点、沿线的特殊环境功能保护区、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建筑物群、非主体工程的大型弃土弃渣场、特大桥长隧道的施工营地

1.2.2 线的评价重点

山前、平原的行洪滞洪区段,有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段,有基本农田、水保设施、滩涂湿地、草地荒漠的区段以及工程刊发的树木等。

界定噪声敏感点注意:

(1)严格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界定

(2)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义界定

(3)处理好前排与后排的关系,前排是敏感点,后排不作为敏感点是不正确的(4)噪声或振动敏感点应该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全部敏感点,不能是主要的或重要的(5)处理好工程拆迁敏感点和规划拆迁敏感点的问题

(6)增建二线、电气化、增容改造等项目(改扩建),在界定敏感点时应着重调查清楚其建设年代。(前期工程建成后才建设的敏感点不予考虑)

(7)环境背景中加强噪声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弱化振动环境监测,如涉及水源保护区,加强水环境监测,反之弱化监测

1.3 环境影响

1.3.1 施工期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主体工程对土地的永久性占用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引起了土地原使用功能的丧失和地表植被的破坏;

(2)工程开挖回填引起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引起景观的破坏;

(3)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弃渣和地表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从而对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

(4)施工对附近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干扰;

(5)施工期涉及到征地和居民拆迁,引起安置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其他环境影响:施工期运输产生的扬尘、噪声和施工营地的废水也将对环境产生影响。

1.3.2运营期:

运营期最大的环境影响主要有:

(1)噪声对线路周围敏感建筑物的影响(轮轨噪声和机车鸣笛噪声);

(2)沿线各车站排放的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3)机车运行过程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铁路沿线环境的影响;

(4)线路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改变了地表土壤的使用现状;

(5)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和阻断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6)线路的出现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遭到分割,从而引起动植物种群生存问题;

(7)站场的出现改变了土地利用格局,人工建筑物的出现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对土地生产能力、绿地调节控制环境的能力和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的影响。

(8)线路建成后对景观的影响。

1.4 减缓措施

(1)新建铁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区(已建成或规划的),穿越生态特殊敏感区时应提出完全避让方案;

(2)采用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选址选线要减少占地,尤其是永久占地,尽量避开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

(3)选用环境友好型的施工方案,如以隧道方案代替深挖方案,施工期利用城镇空闲房屋和场地,不建或者少建施工营地,优化施工营地选址,利用废弃地建施工营地,少占或不占农业用地,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

(4)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如移挖作填,隧道废石作为混凝土填料,弃渣造地复垦等;

(5)发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针对线路类项目的生物阻隔作用,设计专门的生物通道;水坝对鱼类的洄游阻隔,建设过鱼设施,受保护的野生植物移植到适合的环境中,水生生物放流增殖;

(6)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如严格控制施工机械、施工车辆和人员的活动范围,尽量减少作业带的占地面积,可减少对土地的碾压和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干扰,草原地施工,规范施工机动车的行驶道路,防止任意行驶,是对草原环境保护的根本性措施;

(7)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避开雨季以减少水土流失,避开大风天气以减少扬尘,避开野生动物的繁殖、产卵、孵化、育幼期,减少对其干扰,减少夜间施工的噪声

(8)改变落后的施工组织方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9)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和施工队伍的管理,防止乱砍乱伐,乱扔垃圾,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

(10)取弃土场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不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

(11)大临工程尽量利用已有设施,或布置在铁路永久占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

(12)站场的生活污水应处理后争取回用,多余部分达标外排;

(13)被占用的耕地、林地要实现占一补一,质量和数量都要做到占补平衡,植被要生物量等量补偿;

(14)噪声防治措施:采取封闭线路、采用低噪声轮轨的方法降低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15)永久占地要保存好表层土,将来用于恢复耕地或改良劣质地。

第二篇:铁路项目审计要点

国家审计对铁路项目审计要点

(一)投资规模控制方面

4.概算编制是否人为压价,造价钓鱼和胡子工程:审计概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完整性。评估是否存在人为压价,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的可能性,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主要响影的因素;

6.调概原因的分析、资金与责任的落实:调概发生的主要原因:初步设计深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是否有漏计错计?

(二)工程招标投标方面

1.回避、排挤招标、化整为零:审计招标的方式及程序是否合法:利害关系人回避制,有无排挤潜在招标人,是否存在化整为零或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2.标底、标段划分是否合规合理:标底(招标控制价)应客观公正的反应工程预期造价,标底是否按施工图和国家、地方预算定额的规定编制,是否报送有关部门审查,有无故意提价、压价的行为。,标段划分是否责任明确:质量、成本、工期、环保、知识产权、安全等,其中质量、成本、工期是承包商的基本责任,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标段划分有利于工程管理,减少交叉作业,有利于达到规模效益,节省工程投资,是否有通过标段划分,排斥投标人的情况; 3.招标、开标、评标、定标是否规范:是否有计划、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中标通知书下达后,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审计招标采取的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招标经办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资质。审计招标文件:重点是评标办法科学与否:一是审查各分项权重是否适当。审查各分项指标条款是否齐全,确定的各项分值是否适当,能否实现投资节省、质量优良和信誉可靠的目标。二是审查条款拟定是否科学。审查各项分值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有无分值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有无强行让利、恶意投标的问题,有无暗中隐藏个别企业有意加分(或歧视性)的条款。审查报价分值是否科学合理,所占比重是否恰当,是否为中标的主要条款。另外,对评标专家能左右的主观分值要严格审计,是否存在不公正人为操作的问题。审计的内容:一是对开标过程审计。主要审查招标组织工作是否得力,各有关方面监督代表是否齐全,招标工作安排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法;审查委托的招标机构是否合法有效;审查投标企业是否具备合法的资质,各种证件是否真实,投标人是否有法人代表委托书;审查投标企业是否按规定要求唱标,唱标内容是否都有书面记录,是否超出了标书涉及范围;招标机构宣布的标底(或招标控制价)与编制的标底(或招标控制价)是否一致,有无随意抬高或降低标底(或招标控制价)的问题。二是对评标过程进行审计。审查评标专家的组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专家库中的评标专家比例是否超过评标专家总数的三分之二,专家库中的评标专家是否通过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审查各评标专家是否按照评标办法进行打分,对评标结果出现分差过大的,要查明原因。审查招标办统计工作是否准确,确定的企业名次是否与实际相一致。三是对定标过程审计。审查单位领导批准的中标人是否是评标得分第一名,否则要查明原因。审查中标通知书是否是确定的中标单位。

4.有否更改评标、定标原则,暗箱操作行为:对开标评标定标审计,侧重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进行审计:不按照要求招标、不按照已经批准的招标文件规定评标办法评标、定标原则,随意确定中标单位以及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人为操纵招标等行为。

5.是否围标、串标、瓜分利益行为,重点审查:

(1)、投标单位通过资格审查的多,参与投标的少。(2)、投标文件雷同。(3)、故意制造无效投标或者废标。(4)、串通: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进行串通,投标人之间进行串通。(5)、瓜分利益

(三)项目征地拆迁方面

为保证能够依法依标准进行征地拆迁,保证所有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各项费用的使用符合标准,防止在拆迁工作中出现挤占、挪用、贪污、克扣、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审计的重点:

1.审计征地程序:是否存在先征后批,越权审批; 2.审计土地使用是否合规。

3.确保征地拆迁发生的费用准确计价入股,并经得起有关方面的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4.是否强拆占地、破坏社会和谐等问题。

5.拆迁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补偿标准与支付依据是否合规:审计征地拆迁工作机构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按铁路建设征地拆迁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征地拆迁工作机构是否按规定范围和标准使用征地管理费和办公管理费等费用,有无挤占征地拆迁资金用于本单位的其他费用支出。审计主要是以征拆资金走向为主线,对整个征拆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重点审计,我们将以征地拆迁资金运行轨迹为切入点,以征地拆迁费用补偿为主线,重点、全面审计征地拆迁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对征地补偿、房屋拆迁补偿、临时用地补偿及复垦费用、各种规费、项目管理工作经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确保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设备材料采购

一是审查主要建筑材料、设备的采购方式,采购是否通过公开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选定,招投标工作是否合理合规;是否依法订立合同,合同内容是否规范;二是审查钢筋、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计划进场点验记录、合格证、材质证明、实验报告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要求,有关材料检测频率是否符合要求;三是延伸审计主要建筑材料、设备的供货企业,分析主要进货渠道是否合规,有无混入品牌不合规、材料不合规产品现象重点审计审计设备材料合同、开箱记录,合格证、送检资料等相关资料。

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对于该项采购是否还存在潜在投标人,如果存在就要对建设单位未进行招投标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以确定其动机,以及行为背后是否存在围标、收受回扣和变相挪用、侵占建设资金等违法

违规问题。

(五)项目工程质量方面

1.勘察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审计。

通过查阅勘察设计合同、勘察设计单位及相关人员资质证书、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意见、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重点关注:一是符合法定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勘察设计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二是勘察、设计单位是否具备与工程等级、规模、难度、特点相一致的资质、质量保证体系和类似工程经历;有无转包、违法分包或因履行合同不当造成损失浪费等现象。三是勘察设计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能否保证设计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及环境的协调性;其设计成果是否规范、系统、完整,能否满足设计深度和施工要求。四是设计概(预)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概算内容是否完整、真实,有无明显漏项、错项;概算调整、影响项目建设规模的单项工程投资调整和建设内容重大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五是有无建立设计变更管理流程,设计变更是否有按程序进行审批。

3.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审计。

一是工程是否按图、按规范施工,对合同内没有的工序和项目是否及时提出并做好记录;二是对暂定工程或材料是否经过认真核定,是否以签证或联系单的方式详细记录下来;三是工程签证内容是否真实、数量是否准确,签证程序是否合规、及时,尤其要关注隐蔽工程的签证;四是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商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协议的约定以及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五是施工企业是否存在借用他人资质或允许他人借用本单位资质承担施工任务情况,是否存在违法转包、肢解分包工程情况;六是施工企业是否按照投标文件约定设置组织机构,按照规定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械配备和重要材料进场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经理和主要管理人员资格和数量是否与投标文件约定一致,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存在长期不在施工现场未纠正情况;七是监理单位是否按照投标文件约定设置组织机构,实验室配备是否符合要求,监理工程师人员与数量是否与投标文件约定一致,关键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存在长期不在施工现场未纠正情况;八是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按照规定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九是隐蔽工程、防水工程等是否按照规定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有无上一道工序未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即擅自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情况;十是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组织对单位、单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是否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投入使用的工程是否都经过验收合格,验收报告是否报主管部门备案。

工程实体质量审计。

1.工程实体质量审计原则。

一是对工程实体质量审计的监督抽查,可自行委托或要求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单位检测;二是抽查的重点是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使用功能和涉及结构安全的原材料、构配件;三是抽查的内容和部位应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规模、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和质量状况等因素确定。

2.工程实体质量审计主要内容。

一是承重结构混凝土强度;二是主要受力钢筋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三是现浇楼板结构厚度;四是砌体结构承重墙柱的砌筑砂浆强度;五是安装工程中涉及安全的重要项目;六是钢结构的重要连接部位;七是道路工程中路基、基层、面层的压实度;八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中的桩基础和主体工程中的桩、柱、梁、板、墙、预制混凝土构件等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内部缺陷,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位置、强度以及混凝土板的厚度;九是给水、排水、燃气等管道工程中的功能性试验。

3.工程实体质量审计主要方法。

(1)混凝土强度可采用回弹法、回弹超声综合法、贯入法、拔出法等;(2)对桩和地基的承载力、对钢结构的稳定性、对钢筋焊接头质量受拉力等采用实验法;

(3)钢筋的规格、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可用目测法、局部破损法、尺量法、电磁法和雷达法等;

(4)构件的几何尺寸可采用尺量、激光测距等实测方法;(5)原材料、构配件可现场封样,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六)造价真实合理方面

1.工程结算是否按规定的审核程序审核。合同竣工结算造价是否控制在审定的初步设计概算内,有无概算外工程;概算外的工程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造价是否合理;

2.合同内容是否符合铁路范本,修改、补充条款是否公正、合理; 3.合同价款是否符合国家定价定价规定;

4.结算金额的调整方法、调整因素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合理范畴,有否超合同金额;

5.验工计价是否按程序进行,依据是否充分;

6.验工计价表中的项目、定额、费率、单价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以综合单价约定的,是否遵循商定的比例系数。

7.验工计价的数量与价款,是否与实际工程量相符,有无超出投资计划;

8.未验计价是否突破概算总额或合同包干价值总额;

9.变量设计的提出、程序、手续、以及依据、审查、确认等级是否合

规,即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

10.变更设计的提出、程序、手续、以及依据、审查、确认等是否符合规定;

11.涉及的价款调整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

12.有无以变更的名义变相提高标准,扩大规模,造成损失浪费和转移资金等重大问题。合同管理方面的审计

1、招投标文件的归档是否完整及时。

2、合同归档是否完整及时。

3、合同变更造价是否按合同条款办理,合同变更的时间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合同变更手续是否完整。

4、工期调整是否有按审批流程办理。

(七)承包单位工程管理方面

4.对造价不实、偷工减料的,要追究资金的最终去向;

(八)项目投资效益方面

(九)项目投资效益方面

1.项目是否按计划建成或合理工期实施,有否达到设计标准;

2.建成通车后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达到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3.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可行性研究的预期目标;

4.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临时占地的复垦等是否按目标实现。合同管理方面的审计

1、招投标文件的归档是否完整及时。

2、合同归档是否完整及时。

3、合同变更造价是否按合同条款办理,合同变更的时间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合同变更手续是否完整。

4、工期调整是否有按审批流程办理。

第三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要点

案例分析要点

一、可行性研究

1、主要内容

a.b.c.d.技术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 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

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如法律、社会道德等

2、可能产生的原因

a. 没有进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b. 调研不充分,不了解该技术是否成熟 c. 没有调研国家政策或法律法规是否允许

3、可能遇到的风险

a. 技术风向 b. 政策风险 c. 市场风险

4、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合同管理

1、主要内容(阶段)

a. 合同前期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签订

b. 合同执行期管理——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终止 c. 合同收尾管理——合同收尾

2、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a. 合同没订好,没有就具体完成的工作形成明确清晰的条款 b. 甲方没有对需求及其变更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c. 缺乏变更的接收/拒绝准则

d. 项目干系人及其关系分析不到位,范围定义不全面、不准确 e. 甲乙双方对项目范围没有达成一致认可或承诺 f. 缺乏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范围控制 g. 缺乏客户/用户参与

h. 甲方无法进行跨部门协调

3、在合同各阶段进行范围管理(应对措施)

a. 合同谈判阶段:(1)取得明确的工作说明书或更细化的合同条款(2)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变更

(3)采取措施,确保合同签约双方对合同的理解是一致的 b. 计划阶段

(1)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2)创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3)制定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 c. 执行阶段

(1)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已分解的各项任务的跟踪记录(2)建立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的统一渠道(3)建立整体变更控制的规程并执行(4)加强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评审和确认

d. 项目全生命期范围变更管理

(1)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一套严格、实用、高效的变更程序

(2)规定对用户的变更请求应正式提出变更申请,并经双方项目经理审核后,视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4、合同和详细范围说明书的作用

合同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个共同遵守的协议,卖方有义务提供合同指定的产品和服务,而买方则有义务支付合同规定的价款

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物和产生这些可交付物所必须做的项目工作 合同是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的依据

三、项目启动

1、主要内容

基于组织的发展战略、项目说明书、组织过程、资产、环境的和组织的因素,项目按照管理方法启动,在启动过程使用专家判断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工具,发布项目章程,从而在项目的实施组织内正式的启动项目。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a. 组织计划编制 b. 组建项目团队 c. 项目团队建设 d. 管理项目团队

3、人力资源可能问题

a. 缺乏足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

b. 兼职过多,精力和时间不够用,顾此失彼

c. 没有进入管理角色,定位错误,疏于对项目的管理 d. 新人缺乏培训和全程的跟踪和监控

4、应对措施 a. 事先制定岗位的要求、职责和选人的标准,并选择合适的人选

b. 对工作进行全面估算,如果有人负荷过重,需要找人代替,解决负载平衡问题 c. 事前沟通并对相应人员明确要求,明确角色的轻重缓急,促使尽快转换角色 d. 上级应该注意平时对人员的培养和监控

5、项目团队的角色构成

a. 管理类:项目经理

b. 工程类: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系统工程师 c. 行业专家

d. 辅助类:文档管理员、秘书

组建项目团队,明确责任

建设项目团队:提高个人绩效;提高责任感和凝聚力 管理项目团队:(1)跟踪个人和团队的执行情况,提供反馈

(2)协调变更,以提高项目的绩效,保证项目进度

(3)注意团队的行为,管理冲突,解决问题

(4)评估团队成员的绩效

四、项目管理计划

1、主要内容

a. 活动定义——把工作包分解为活动 b. 活动排序——确定各活动间的依赖关系 c. 活动资源估算——决定需要什么资源和数量 d. 活动历时估算——各工作的时间和总时间估算 e. 制定进度计划——决定活动的开始和完成日期 f. 进度控制——依据计划对项目进行控制

2、进度管理可能问题

a. 相关部门或人员未能参与早期工作 b. 项目经理经验不足,进度估算不准 c. 资源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d. 安排进度时未考虑外部因素

3、应对措施

a. 向上级申请增加特定资源

b. 对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赶工,尽可能补救耽误的时间,或提升资源利用率 c. 将部分工作改为并行进行

d. 对后续工作工期重新估算,考虑多方因素,尽量留余地

e. 加强沟通,争取客户对项目范围确认,避免后期频繁出现变更 f. 加强阶段性的检查和控制,避免后期出现返工 g. 外包 h. 缩减范围

4、沟通管理可能问题

a. 内部管理有问题,监管不力 b. 没有或极少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 c. 现场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d. 总包与分包责任不清

e. 客户获取的信息失真,总包推卸责任

f. 客户自己本身的问题,包括资金、管理水平等 g. 可能监理工作没到位

5、沟通管理应对措施

a. 做好干系人分析

b. 发挥总包的牵头和监理的协调作用

c. 对共用资源可用性进行分析,引入资源日历 d. 解决冲突

e.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并监管其执行 f. 采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6、时间管理可能问题

a. 项目工期紧

b. 项目经理和成员任务重

7、时间管理应对措施——压缩工期

a. 明确定义项目的分解结构(WBS)b. 积极沟通,梳理出关键需求 c. 清晰定义,加大并行

d. 明确目标、责任和奖惩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e. 必要时进行赶工

8、时间管理应对措施——跟踪项目进度

a. 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b. 建立对项目工作的监督和测量机制

c. 确定项目的里程碑,并建立有效的评审机制

d. 对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有效变更管理 e. 使用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提升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9、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管理可能问题

a. 缺乏对项目组成员的沟通需求和沟通风格的分析 b. 缺乏会议规程,导致会议效率低下,缺乏效果 c. 会议没有产生记录 d. 会议没有引发相应行动 e. 沟通方式单一 f. 没有进行冲突管理

10、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管理应对措施 a. 事先制定例会制度 b. 放弃无意义的会议

c. 明确会议的目的和期望结果 d. 发布会议通知 e. 明确会议规则 f. 会议后总结 g. 要有会议纪要 h. 做好会议后勤保障

11、有效沟通措施

a. 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沟通需求和沟通风格的分析 b. 针对不同需求和风格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沟通方式 c. 通过多种方式沟通

d. 正式沟通结果要形成记录 e. 引入标准的沟通模板

f. 培养团队氛围并注意冲突管理

12、项目质量管理可能问题

a. 没有制定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并积极实施 b. 没有全面的质量管理进展情况报告

c. 沟通方式单一或不全面,容易误导用户,致用户不必要的担心

13、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a. 质量责任与人员职责 b. 组织结构 c. 程序与过程

d. 质量控制的方法、工具与重点 e. 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资源 f. 验收标准

14、如何实施质量保证

a. 执行质量管理计划

b. 采用质量保证的工具和技术 c. 提出相应质量整改措施

五、挣值计算(EV)

PV(计划值-计划预算成本);EV(挣值-已完成工作预算成本);AC(已完成工作实际成本)CV(成本偏差)=EV-AC SV(进度偏差)=EV-PV CPI(成本绩效指数)=EV/AC SPI(进度绩效指数)=EV/PV

CV>0 成本节约;CV<0 成本超支 SV>0 进度超前;SV<0 进度落后

CPI>1 成本节约;CPI<1 成本超支 SPI>1 进度超前;SPI<1 进度落后

六、变更管理

1、主要内容(流程)

变更流程主要包括:请求、分析、决策(或审批)、实施、验证、沟通、归档

2、有可能的问题

a. 对用户的要求未进行记录

b. 对变更的请求未进行足够的分析,也没有获得批准 c. 在修改的过程中没有注意进行版本管理 d. 修改完成后未进行验证

e. 修改的内容未和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

3、导致的后果

a. 缺乏对变更请求的记录可能会导致对产品的变更历史无法追溯,并会导致对工作产物的整体变化情况失去把握

b. 缺乏对变更请求的分析可能会导致后期的变更工作失误

c. 在修改过程中不注意版本管理,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当变更失败时无法进行复原;另一方面,对于组织财富和经验的积累也是不利的

d. 修改完成后不进行验证则难以确证变更是否正确实现

e. 未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可能会导致项目干系人的工作之间出现不一致之处

七、项目整体管理和配置管理

1、可能出现的问题

a. 缺乏项目整体管理和权衡 b. 缺乏变更控制规程 c. 缺乏项目干系人沟通 d. 缺乏配置管理 e. 缺乏整体版本管理

f. 缺乏各种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2、主要内容 a.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b. 配置项识别

c.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d. 基线化 e. 建立配置库 f. 变更控制 g. 配置状态统计 h. 配置审计

3、应对措施

a. 针对目前系统建立基线

b. 梳理变更脉络,确定统一的最终需求和设计 c. 梳理配置项及其历史版本

d. 对照最终需求和设计逐项分析现有配置项及历史版本的符合情况 e. 根据分析结果由干系人确定整体变更计划并实施 f. 加强单元接口测试与系统的集成测试或联调 g. 加强整体版本管理

八、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1、如何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度计划

a. 沟通,强调项目意义,提高项目优先级。

b. 从现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网络图,例如重排活动之间的顺序,压缩关键路径长度

c. 增加资源,或者使用经验丰富的员工 d. 子任务并行,内部流程优化

e. 尽可能调配非关键路径上的资源到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f. 优化外包、采购等环节并全程监控

九、公司级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a. 项目前期缺乏相关部门的参与

b. 没有把以往的经验教训收集、归纳和积累

c. 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评审机制,或虽有评审机制但未有效执行 d. 项目中没有实行有效的变更管理

e. 公司级的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或执行得不好

2、应对措施

a. 改进项目的组织形式,明确项目团队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工作程序 b. 做好项目当前的经验教训收集、归纳工作

c. 明确项目工作的交付物,建立和实施项目的质量评审机制 d. 建立项目的变更管理机制,识别变更中的利益相关方并加强沟通 e. 加强对项目团队成员和相关人员的项目管理培训

3、改进措施

a. 建立企业级的项目管理体系和工作规范 b. 加强对项目工作记录的管理

c.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和相应的评审制度

d. 加强项目经验教训的收集、归纳、积累和分享工作 e. 引入合适的项目管理工具平台,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效率

十、范围管理

1、范围管理主要内容

a. 范围管理计划 b. 范围定义 c. 工作分解 d. 范围确认 e. 范围控制

2、范围管理可能问题

a. 没有挖掘到全部隐性需求,缺乏精确的范围定义 b. 没有有效的范围管理,造成二次变更 c. 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d. 没有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e. 对范围控制不足

f. 没有和客户进行需求确认

3、范围管理应对措施

a. 对项目范围进行清晰定义,并根据定义对工作进行分解,制定WBS b. 对项目进行合理估算,对工作量有量化的把握 c. 对项目范围进行有效控制

d. 重新定义项目范围必须得到高层和客户的确认 e. 进行沟通管理,协调多个项目干系人之间的矛盾

十一、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a. 风险识别 b. 风险量化

c. 风险应对计划制定 d. 风险监控

2、风险管理可能问题

a. 项目范围的风险 b. 项目进度的风险 c. 项目人力资源的风险 d. 项目质量的风险 e. 客户方面的风险 f.

3、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a. 项目范围尽可能清晰的界定

b. 项目进度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因素,适当留有余地和柔性

c. 合理利用赶工及快速跟进等方法,充分利用资源,争取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d. 实施双方因对人员进行认真的评估,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 e. 对用户进行培训,让用户的需求更加合理

第四篇:案例分析知识要点

2018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复习要点(必过)

一、事故类别

1、事故类别

(1)涉及规范: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第2条)(2)事故类别

2、火灾分类

(1)依据燃烧物质分类

1)涉及规范:GB4968-2008《火灾分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火灾

(2)依据生产过程使用、生产、产生相应物质分类 1)涉及规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甲类:

1)液体:闪点小于28度液体(汽油)

2)气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氢气4.1%、甲烷5%)乙类:

1)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煤油)2)气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一氧化碳12.5%、氨气15%)丙类:

1)可燃固体(石蜡、沥青)

2)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柴油)丁类: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

2)(在固定设备内)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的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3、火灾爆炸物质(了解)

(1)定义:凡是受到髙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 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 为爆炸性物质。(2)火灾爆炸物质分类 ★爆炸性物质 ★可燃和助燃气体 ★易燃和可燃液体 ★易燃和可燃固体

★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 ★氧化剂

4、爆炸性粉尘(了解)

(1)定义: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2)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物质: ★金属粉尘(镁粉、铝粉等)★火炸药粉尘、煤粉、纸粉、木粉 ★粮食粉尘、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 ★含C、H元素粉尘

★氧化放热的有机合成粉尘(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3)严防粉尘爆炸五项规定 ★涉及法规(安监总局令第68号)

1)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2)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3)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4)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5)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4、触电防护技术(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绝缘

★屏护:遮拦、护罩、护盖、箱匣 ★间距:摸不到或防击穿(2)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TN系统(保护接零)★TT系统

★IT系统(保护接地)

(3)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安全电压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二、事故等级

1、涉及法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条)

2、事故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2)重大事故(3)较大事故(4)一般事故

3、分级依据

4、事故经济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

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以及其他损失费用。

5、人员伤亡

(1)人员死亡日期的统计

1)涉及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13条)2)“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统计7天内死亡人数。3)其他统计30天内死亡人数。(2)人员伤害率计算

1)涉及规范: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害事故分类》(第6条)2)千人伤害率

3)百万工时伤害率

备注: ★实际总工时=平均职工人数×实际工作日×8 ★伤害率包括:死亡、重伤、轻伤,也可以单独计算死亡率或重伤率,只需把公式中分子的“伤害人数”改为“死亡人数”或“重伤人数”。

三、事故性质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四、事故原因

1、涉及规范GB6442-1986(3.2条),GB6441-1986附录A(A6、A7)

2、分类: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3、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GB6441-86附录A中A.6。★(机械)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GB6441-86附录中A中A.7。★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4、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五、事故责任

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3、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4、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3)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末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3)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六、事故调查

1、涉及法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19条)

2、事故调查组(组织者)

(1)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进行调查。(2)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3)较大事故: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4)一般事故: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5)注意2点

1)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自己调查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调查 2)事故发生7天或30天内,如事故升级,调查组也要升级

3、事故调查组(原则):精简、效能

4、事故调查组人员

(1)涉及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22条)(2)政府:有关人民政府

(3)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4)机关: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5)邀请:人民检察院(6)聘请:有关专家

5、事故调查组职责

★涉及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25条)(1)査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事故调查报告

★涉及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0条)(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事故调查处理原则(1)四不放过原则

(2)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原则(3)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七、事故防范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法)★涉及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8条)(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应急救援预案;(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培训计划;(5)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6)督促安全生产工作,消除事故隐患;(7)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2、安全培训

(1)涉及法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年修订)(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法规第二章)1)培训学时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培训内容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三)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培训大纲的制定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矿山、危化、爆炸、冶炼)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煤矿)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3)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法规第三章)1)培训人员范围

第十一条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2)培训学时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3)培训内容

★第十二条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第十四条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四)有关事故案例等。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五)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第十六条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三)有关事故案例;

(四)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4)重新培训

★第十七条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3、保证安全费用的投入

★涉及《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安全防护设备支出。

(2)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检査与评价支出。(4)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培训及应急演练支出。(6)其他相关支出。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依据事故类别辨识 1)涉及规范GB6441-86 2)危险有害因素

(2)依据不安全因素辨识 1)涉及规范GB/T13861-2009 2)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5)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涉及法规

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16修订)(2)事故隐患分类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事故预防(了解)(1)事故预防原则 1)事故可以预防;2)防患于未然;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4)全面治理的原则。(2)事故预防模式 1)事后型模式 2)预期型模式(3)事故的一般规律

1)因果性: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2)随机性: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3)潜伏性: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不稳定。4)可预防性: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4)一般事故预防措施

1)找到事故原因,对症下药(事后型)2)采用技术措施,提高生产过程本质化安全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4)采用管理手段,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7、应急措施(了解)

(1)首先针对事故原因,做出相应措施(2)做好人员疏散工作(3)报警

(4)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5)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8、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 ★涉及法规(安监总局令第69号)(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一、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其他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淹溺、瓦斯爆炸、火药爆炸、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二、事故分类:伤亡程度判断

1、死亡判定;

2、重伤判定;

3、轻伤判定;

4、死亡时间追加为30天,交通、火灾7日。

三、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四、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事故认证材料的收集;

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五、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六、事故分析直接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在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做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七、事故分析的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部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八、事故性质的确定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3、自然事故;

4、技术事故。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十、硬件措施

1、去掉危险源;

2、去掉危险存在的条件;

3、去掉印发条件;

4、保护潜在的受害者。

十一、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经典答案

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够;

4、作业现场混乱或劳动组织不合理;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7、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二、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违规作业(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

3、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

三、整改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加大安全投入;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四、参照GB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工作中? 答:九+五,其他伤害:滑到摔伤、挤伤等。

五、未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择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设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度针对**事故的应急预案。

六、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1、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3、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4、建立特特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6、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7、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8、编制特特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9、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0、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的例行检测;

11、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12、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七、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八、应急程序应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种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门的防灾器材配备情况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是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剂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

九、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3、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十、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十一、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

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坏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安全许可证需具备的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应急救援预案。

十三、技术上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的条目取反。

十四、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求:

1、根据自身资质和能力,承包相应的工程;

2、根据工程需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出现责任和管理制度执行的真空;

3、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要界定清楚;

4、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措施的核实和确认;

5、开展有针对性较大或与正在生产运行设备区域有交叉的施工,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十五、事故报告内容:

十六、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九+五

十七、提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十八、八大特种设备:

1、锅炉;

2、压力容器;

3、压力管道;

4、电梯;

5、起重机械;

6、客运索道;

7、大型游乐设施;

8、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第五篇: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

铁路路基事故案例及分析

一、石太高速客运专线路基下沉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9年7月7日至8日,我国开工最早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发生了路基下沉事故,由于连日普降暴雨,事故发生时,列车晃车严重,其中k178+910、k158+300、k106+300三处路基下沉严重,最大下沉分别达到64.2cm、16cm、9.7cm。这起事故导致多趟北京至太原的动车组限速运行晚点,严重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输秩序,危及列车运行安全。铁道部认定k178+910质量事故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大事故,k158+300、k106+300质量事故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一般事故。如图4-1

图4-1 石太高速铁路路基下沉

2.事故原因

一是路基填筑不规范。填料控制不严,粒径超标、级配不良,甚至有的填料类别与设计不符;填筑不讲究工艺控制,野蛮操作,虚铺厚度超标;路基断面加宽不够,边坡碾压不实,雨季冲刷严重;过渡段台阶宽度不足,涵洞两侧不对称填筑;土工格栅铺设不平顺、接头搭接长度不够、搭接处理不规范等。

二是路基挡护和排水工程质量问题突出。沉降缝、反滤层不按设计要求施做;片石混凝土片石掺量过多;预应力坡面锚索施工不到位,存在锚索长度不够、数量不足、不做防锈处理等问题,甚至有个别锚索不张拉就使用。排水系统不到位、不完善、不畅通,造成路基、涵洞经常被水浸泡。

三是CFG桩和岩溶注浆施工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比如,不做工艺性试验就开始施工;实际地质与勘察资料有出入时,不及时进行变更,影响处理效果;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手段偏弱等。

3.事故责任

石太客专k178+910处为中铁三局施工区段,设计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乌鲁木齐铁建监理有限公司,建设 单位石太客运专线公司;

石太客专k158+300处为中铁12局施工区段,设计单位铁道第三 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乌鲁木齐铁建监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石太 客运专线公司;

石太客专k106+300处为中铁13局施工区段,设计单位铁道第三 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乌鲁木齐铁建监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石太 客运专线公司。

4.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中铁三局,取消10次铁路大中型项目施工投标资格,赔偿损失70%,设计和监理单位赔偿损失各15%;

中铁12局,取消5次铁路大中型项目施工投标资格,赔偿损失90%,监理单位赔偿损失10%;

中铁13局,取消5次铁路大中型项目施工投标资格,赔偿损失90%,监理单位赔偿损失10%;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取消2次铁路大中型项目设计方案投标资格 ;

监理单位乌鲁木齐铁建监理有限公司,取消10次铁路大中型项目监理投标资格。

5.采取措施

(1)进一步加强技术交底管理。一是建设项目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牵头,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运营部门参加,对全线进行现场勘察设计技术交底,尤其是防护及排水工程,一定要现场核对,对措施不强的,要研究制定优化措施。二是建设项目一开工,施工单位要及时组织施工技术交底,将设计意图、质量要求、工艺标准、作业标准、安全措施等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详细准确说明。三是加强技术交底考核评价。技术交底工作纳入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考核和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对于勘察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影响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图考核或信用评价中予以扣分。

(2)增加路基施工专项联合检查环节。在全线路基基本成型或独立标段路基成型后,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牵头,组织运营部门及施工、监理单位,联合对路基本体、防护及排水工程进行现场平推检查,重点检查是否落实了建设标准和设计文件,施工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地形地貌改变后,更要重视这个检查环节。运营部门在建设阶段就要提前介入了解路基和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的情况,并提出不符合运输要求的问题,建设单位组织抓好整改。(3)补充完善防护及排水工程技术标准。尽快出台《客运专线铁路防护及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提高某些技术标准,提高工程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建设司负责,尽快出台办法。

(4)加强特殊地质防护及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各设计单位要清理复查有关勘察设计细则、办法,强化接口设计管理;要加强湿陷性黄土、岩溶地质设计理论基础研究,湿陷性黄土、岩溶区段防护及排水工程要进行单独设计,对地质、水文要给予特别重视。建设单位要组织对这些设计进行专门审查和验收。在施工组织方面,附属工程和主体工程一定要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验收,不能只重主体不重附属。部有关部门要对相应的验收标准和验收组织方式进行修订。目前,安全形势仍然不稳定。当前要特别抓好两项工作:一要切实做好防洪、防地质灾害和防雷击;二要持续不断地抓好既有线施工安全,隧道施工安全,高架桥、立交桥以及大型施工设备安全。

1.经验教训

一是从树立新的建设理念方面;

二是从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方面;

三是从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大检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标准,包括设计的工程措施;二是质量管理;

三是工作作风; 四是实体质量。

在大反思大检查过程中,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强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坚决做到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

二、浙江萧甬铁路余姚段路基塌陷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5年5月9日上午,浙江萧甬铁路路基发生整体下沉事故,发生塌陷的铁路位于浙江余姚市牟山镇境内,塌陷路段全长100多米,两条铁道全部悬空,塌陷处的铁轨严重变形,路基旁的树木、电线杆纷纷倾倒,旁边的一条机耕路也被横向折断,向南侧平移了5、6米,导致行车中断。萧甬铁路是中国浙江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终点在宁波南站,全长147.32千米。此次塌方软土地基长度超过150米,深度达到5-10米。铁道部专家组确定抢修方案,并且挑灯夜战得进行抢修工作,不过由于仍有数万方的土石需要回填,而且遭遇世界性“软土地基”难题及作业空间狭小问题的夹击,这给抢修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如图4-2,图4-3 2.事故原因

从塌陷的情况可以看出,附在软土表层的道渣路基就像鸡蛋壳,而下面的软土就像蛋黄,只要路基出现缺口,里边的软土就会流出,引发塌陷。

图4-2 路基下沉事故现场

图4-3 有关人员在事故现场抢修

铁路线南侧一砖瓦厂取土后,挖成的深坑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填平。而上次塌陷处流出的软土,形成了一片边缘弧线长达200米左右的“滑舌”---

图4-4 抢修中的浙江萧甬铁路余姚段再次塌陷,深度在2米左右

扇形软土坡,并且坡前形成了二三米宽、数十米长的水洼。据施工人员介绍,经过一天的时间,铁路线北侧的鱼塘水面已经下降了1米左右,原因可能是鱼塘里的水渗到了南侧低洼地带里。

3.事故责任

当地一砖瓦厂取土造成铁路地基土体移位,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4.采取措施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和维护铁路是世界性的难题,铁道部赶赴事故现场的专家组曾考虑过架桥或改线。但经过商议发觉,架桥时间太长,改线施工量太大,经过实地测量计算,专家组决定采取“反压法”制服软土滑移。形象地说,就是在线路两侧先筑两道防线。北侧的鱼塘边,将由中铁十二局用钢板桩“钉”牢路基。塌方长度为159米,而他们要往土里“钉”上500根钢板桩,每根长度12.5米,这些钢板桩再环环相扣,形成170米长的铜墙铁壁,牢牢架起铁路路基。

而南侧将在滑移的软土外围修筑“反压护道”,对软土“滑舌”进行拦截。即在“滑舌”周围筑起一道大坝,可以防止软土继续逃逸。等到南北两翼基础稳固后,再在路基部分填充宕石和道渣,最后才是铺设铁轨。

同时,上海铁路局调配了400多名工程技术及施工人员和50余台设备到现场进行抢修。余姚当地也派出了50多台设备和车辆配合铁路抢修工作。

5.经验教训

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牵头,组织运营部门及施工、监理单位,重点检查是否落实了建设标准和设计文件,施工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地形地貌改变后,更要重视这个检查环节。运营部门在建设阶段就要提前介入了解路基和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的情况,并提出不符合运输要求的问题,建设单位组织抓好整改。

设置醒目的各类标志、标识

三、4.28胶济铁路路基不稳引发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8年4月28日,百年胶济铁路发生一场悲剧:凌晨4时41分,由北京开往青岛四方的T195次客车通过胶济铁路王村站后,在K289+610处客车车尾前9-17位突然发生脱线、颠覆,而此时一列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客车在汇车时与T195次列车相撞,致使机车和五节车厢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5034次列车上有乘客1620人,乘务员44人;T195次列车上有乘客1231人,乘务员35人,这场灾难已夺去72人的生命。另外还有416人受伤。本次事故列车是电力机车,事发后并未发生火灾或爆炸等,死者是由于列车相撞时冲击力过大致死。事故现场648米铁路轨道损毁,大部分牵引供电设备破坏。另外,现场还散落着一些被褥、暖瓶等物品,其中部分被褥上沾有血迹,部分车厢严重变形。

发生火车相撞的胶济铁路,全长384公里,是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也是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客货混跑,非常繁忙。图4-5

图4-5 胶济铁路事故发生现场

2.事故原因

(1)路基情况:胶济铁路存在路基不稳定情况;(2)线路运行状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不符合标准情况,超速行为很明显;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列车严重超速,在本应限速80公里每小时的路段,实际时速居然达到了131公里每小时。通过调阅T195次列车运行记录监控装置数据,该列车实际运行速度每小时超速51公里。这是导致“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机车技术状况:列车在发车前状况良好,并无非正常状态下运行情况;(4)铁路运输调度指令下达情况:通过现场询问及调查,事故发生过程中存在违章指挥、下达错误指令或漏下指令的情况;

(5)铁路信号显示情况:限速牌显示状态良好,并不存在错误显示、信号失效的情况;

(6)机车司机驾驶工作情况:T195次列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由于没有认真瞭望,没能发现到限速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5034次列车司机在发现T195次列车脱轨后曾经紧急刹车;

(7)铁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济南铁路局在五天的时间里连发三道命令,从限制速度到解除限速,随后又再次限速,充分说明了济南铁路局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事故责任

由济南铁路局承担主要责任。

4.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说,这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已被免职审查。

5.采取措施

事发当天,中铁二十局施工建设的胶济客运专线大尚特大双线立交桥便进行桥墩建设。

“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后,济南铁路局发布紧急救援命令,出动救援。山东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事故发生后,淄博市启动了34家救助站,130辆次救护车,在现场救治的医疗专家、医护人员有700多人,共有19家医院收治伤员400多人。

另外,铁路系统应建立起这五大体系: 1.检测监控体系。对主要行车设备运行状况实施动态检测;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提速区段线路封闭情况和沿线治安状况实施动态监控;采用路地结合的防灾系统,对提速区段气候变化情况实施有效监控。2.设备维修体系。铁路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行车设备维修标准。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线路和接触网检修设备,建成现代化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确保设备质量状态良好。

3.规章制度体系。从去年“4·18”开始,铁路内部所有与提速相关的单位、部门,都应按照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提速需要,建立起包括提速安全责任、分析、检查、考核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确保提速安全管理办法。

4.应急预案体系。铁路部门应及早建立相应应急预案体系,保证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减少损失。

5.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在建造铁路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时候应完全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不能有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并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

6.经验教训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说,这充分暴露了一些铁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基层安全意识薄弱,现场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主要经验教训有:

第一,这些年铁道部为显露政绩,片面抓提速,列车时速由每小时80公里提到近200公里。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线路上路基、道叉、弯道改造不足。T195次客车属快速动车,时速都在150公里以上,而胶济铁路始建于1904年,现在技术改造不足,长年客货混运,出事故的弯道处限速只有80公里,当时的客车时速131公里,由于客车超速,在拐弯处由于离心力作用,造成列车后半部分9—17节车厢侧翻而颠覆。

第二,现在是信息时代,移动通信这么发达。T195列车出事故后,司乘人员为什么不及时通知前方站调度转告对开列车司机,注意瞭望和减速,如果这一切都在快速反应之中,本可降低事故损失程度。可见铁道部的通信联络系统是怎么建设和指挥的了。

第三,我国铁路建设明显滞后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总量提高了14倍,而铁路长度增长不足一倍,只有7.8万公里,铁路总长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二分之一,铁路建设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今春南方冰雪灾害造成广州20万旅客滞留,几大电厂煤碳运输告急,暴露了铁路运输的瓶颈束缚。

第四,造成如此重大伤亡的事故。

四、台湾阿里山铁路路基滑落事故案例分析 1. 事故概况

2008年10月12日,台湾阿里山森林铁路一路段当日下午发生意外,近70米路基轰然一声,滑落近百米深的山谷中,仅剩铁轨如吊挂钢丝,悬挂半空中,所幸森铁早已因9月中下旬风灾受创未抢通而全线停驶,无人伤亡,铁路通车期因此延迟2个月。

1911年通车的阿里山森铁,从嘉义车站海拔30米的嘉义站为起点,终点站为海拔2160余米的阿里山站,全长70余公里,沿途行经蜿蜒崎岖不平、地质不稳山区,通车以来,每逢台风或大雨,常因山区落石或路基流失等灾情而被迫停驶。

图4-6 阿里山铁路路基滑落铁轨悬空如吊钢丝

2.事故原因

林管处分析,山区连日午后大雨,土壤含水量逾越临界点,才发生危及森铁行驶安全的意外,因该路段是登山客热门路线,运行公司以黄色警戒线封闭,禁止登山客进入。

下载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路项目案例分析要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铁路项目二次经营工作要点

    一、确定二次经营的范围 (一)、铁路工程项目 1、工程数量 ⑴、施工图数量 ⑵、未出施工图工程和未实施的过渡工程,要结合现场和施组匡出一个数量(要保证数量的准确性,要和设计院......

    银行铁路项目调研分析

    一、铁路项目的主要特点1、铁路项目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铁道部作为国家政府部门,一方面主管全国铁路工作,承担全国铁路行业管理,实施全国铁路建设规划;一方面还经营国家铁路......

    铁路项目工程部年度总结

    中建长吉城际铁路1标二工区工程部 2010年度工作总结 一、业主及指挥部制定的节点工期及完成情况 1、节点工期: 路基主体工程6月30日前完成,路基附属及配套工程8月30日前完成,桥......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1、 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全盛时期,小李在某公司亚太区总部负责该区的软件开发。为了应付业务迅速增长所带来的需求,公司在各地都需要进行一些大型项目,包括主机......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吉林省自学考试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实践考核报告 题 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核 号:________________......

    IT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大全

    1.2.1案例场景 A公司是一家经营纸产品的企业,近几年业务得到了成倍的发展,原来采用手工处理业务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经过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在公司推行一套管理......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1.某安装工程锅炉间3#栈桥处,一块方木从8米层坠落,打中正在施工的员 工唐某的头部,令其当场昏迷,3分钟后才醒来。唐某当时正确佩戴有安全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IT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项目管理案例:项目经理应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吗? (一)案例正文 陈伟明是公司的项目经理,在项目A筹备阶段就作为项目经理助理参与该项目,项目正式实施后被公司任命为项目经理。但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