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同志简介
中共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同志简介
鲁志民
中共双城市委书记
主持市委全面工作
鲁志民,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籍贯:黑龙江省方正县,大学学历,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7 月入党;先后毕业于黑龙江省民族学院、黑龙江省委党校;现任延寿县委书记;
1976年08月方正县永丰乡永丰村党支部书记;
1978年12月方正县种畜场政工、场长;
1985年01月方正县牧工商公司经理、畜牧党支部委员
1990年06月方正县珠河乡党委副书记;
1992年01月方正县德善乡乡长;
1993年10月方正县德善乡党委书记;
1996年06月依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1999年02月依兰县委副书记(1999年8月至11月。在山东省平度市挂职锻炼,任平度市委副书记);
2002年03月木兰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2005年12月中共延寿县委书记;
2011年5月中共双城市委书记。
第二篇: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善学善思 善作善成我们党高度重视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方面加以强调。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从而,以领导干部自身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的表率作用,扎实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要求知善读,靠学习丰厚底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既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要有善于学习的本领,切实把“苦读”和“善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读书要重钻研,防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避免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现象。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握好工作方向;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登高望远,洞察规律。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厚思想底蕴,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
二要融会贯通,以学风促党风。学风问题历来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在党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知然后行,行起于知。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才能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培养起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提升精神境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可以说,形成良好的学风,是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学风建设上,我们既要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要通过加强学习、端正学风,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牢记根本宗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切实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增强荣辱意识,加强修身养德,学做人,做好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能够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
三要学以致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学以致用这个道理。学之思之、闻之见之,领导干部对一方情况才有发言权。领导干部作决策、下指示,往往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向实践求知,善读社会这部书,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睹、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当前,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更要围绕这些实际问题,注重理论的运用,注重规律的把握,注重现实的研究,注重实践的探索,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都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真正“干在实
处”,努力“走在前列”,为全国大局做出贡献。
第三篇:省委决定:丁大卫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省委决定:丁大卫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
时间:2011-04-17 18:24:27来源:NTTV新闻
4月16日下午,南通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南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丁大卫同志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同志不再担任南通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泰峰代表省委到会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盛克勤宣布省委决定。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市委书记、市长丁大卫在会上讲话。会议由丁大卫主持。
石泰峰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南通市委始终坚持“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全面小康、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抓住一个又一个重大机遇,开拓奋进,真抓实干,有力推进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省“两个率先”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开发开放实现较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了新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团结一致、扎实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各位老同志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罗一民同志作为市委主要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泰峰说,根据中央决定,在年初召开的省“两会”上,罗一民同志已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并兼任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认为,由丁大卫同志担任南通市委书记,是合适的,有利于南通各项事业的开拓创新和持续稳定发展。希望丁大卫同志到新的岗位后,不负重托,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加强学习,团结带领一班人,坚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南通科学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石泰峰说,南通要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高的定位、更广的视野、更实的举措,谋划和推动未来五年的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推动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石泰峰代表省委就南通工作提出四点要求: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着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动摇,着力提升和谐发展新境界;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动摇,着力提高领导跨越发展新本领;坚持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动摇,着力构建齐心协力发展新局面。
罗一民在讲话中表示,坚决拥护省委决定,完全赞成并真诚祝贺丁大卫同志接任南通市委书记,衷心感谢省委对南通领导班子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他说,由丁大卫同志担任市委书记,这是省委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对南通工作的充分肯定,希望大家像过去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大卫同志的工作,倍加珍惜和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可喜发展局面,抓住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为南通人民的福祉和江苏“两个率先”大局作出新贡献。
罗一民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南通11年多的工作历程。他说,我忘不了与大家一道“争第一”“拼双超”“抗非典”“办港洽”“创五城”“战危机”“促转型”“建长安”的日日夜夜,与
大家一道共圆大桥、大港、大学、大城市之梦的轰轰烈烈,与大家一道奋力爬坡、勇于攀登的坎坎坷坷。4000多个暮去朝来,我与大家一起亲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风风雨雨,一起见证南通新世纪头十年的发展巨变,既饱尝创业的艰辛,又分享成功的快乐。罗一民表示,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为南通服务效力。南通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尽力支持;南通的每一次变化,我都会无比骄傲;南通的每一个成功,我都会分外欣喜。我将永远铭记在南通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永远铭记与同志们结下的深厚情谊,永远铭记南通父老乡亲给予我的理解支持。
罗一民真诚祝福南通,在以丁大卫同志为班长的市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大力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继续在“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南通,一个更加璀璨夺目的江海明珠,一个更加兴旺发达的“小金三角”一角——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然会凸显在美丽富饶的神州大地上,并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丁大卫在讲话中表示,石泰峰部长代表省委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南通的关心厚爱和厚望,我们将深刻领会好、认真贯彻落实好。他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人民大力弘扬新时期南通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在以罗一民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带领下,南通呈现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可以说,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是南通综合发展实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着的十年。罗一民同志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很大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一定要把罗一民同志和历届市委领导班子的优良传统传承好,把南通发展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坚持好,把南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延续好,把业已形成的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维护好。
丁大卫说,当前,南通和全省一样,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两个率先”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组织上任命我担任这样一个重要城市的市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罗一民同志和历届市委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市委一班人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支持配合,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同志的支持帮助,有全市上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共同努力,有全市人民的同心协力,我对做好新的工作充满信心。
——我深知,面对省委对南通的新要求,唯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工作大局,才能不负厚望。我将始终自觉地、坚定地与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同南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勇于探索创新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把认真实施省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同全力以赴抓落实有效衔接起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在南通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
——我深知,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新形势,唯有抢抓机遇,加快科学发展,才能不负使命。要在“两个率先”上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在“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上狠抓落实,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上谋求新突破。
——我深知,面对前进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唯有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才能不负众望。我一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班子的团结,用市委班子的坚强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强化公道正派、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深知,面对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唯有树立良好形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不负重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组织实施惠民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丁大卫说,从今年起,南通进入了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为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服务人民的极好机会。作为新任市委书记,能和大家一起为南通的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我将倍加珍惜党组织和人民给我这个做事学习的岗位和机会,更加珍惜每一天,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敬畏,心无旁骛、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把南通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市级领导干部和地市职以上离退休老同志,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高等院校、驻通部省直属单位和驻通部队主要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第四篇:鲁大爷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幼小的心灵的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事物的。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鲁迅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就像寓言中的叶公。
鲁迅先生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先生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第五篇:李刚任中共巴中市委书记(推荐)
李刚任中共巴中市委书记
省委提名李仲彬为省司法厅厅长人选
3月9日下午,巴中市领导干部大会在市委党校召开。会议宣布了省委关于巴中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李仲彬、李刚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沈晓玲宣布了省委关于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李刚同志任中共巴中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李仲彬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巴中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柯尊平在讲话中说,我们这次到巴中来的主要任务是受省委的委派,宣布巴中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省委关于李仲彬、李刚同志职务任免的决定,这是省委从全省工作大局和领导班子全局需要出发,结合地方领导班子换届要求和巴中建设发展的实际,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正常的干部交流调整。会前,我们分别与喜安、耀学、光林、延荣等领导同志谈了话,他们一致表示,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一定全力支持李刚同志的工作。我们相信,省委关于巴中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也一定会得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共同维护和发展好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柯尊平说,仲彬同志是2005年从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交流到巴中工作的。在巴中工作期间,仲彬同志和大家一道投身于巴中 的发展大业,经历了巴中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于仲彬同志的工作,省委是充分肯定的。仲彬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熟悉政法维稳工作,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解放,思路清晰,开拓创新意识强,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管好全局、统揽全局的能力强,工作有激情、有魄力,敢抓敢管,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强,亲民爱民,作风朴实,善于体察民情,真情关心群众,对老区人民充满深厚感情。担任市委书记期间,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巴中老区人民击鼓奋进、攻坚克难,不仅克服了特大旱灾、洪灾、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开启了巴中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发展战略和“一年有新进展、三年上新水平、五年实现大变样”的阶段发展目标,有力推动了巴中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巴中在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紧跟全省加快发展的步伐,认真落实省委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各项重大工作扎实向前推进。广巴高速公路建成,巴南、巴达、巴陕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提前开工建设。短短几年,巴中从全省唯一不通铁路、高速公路的市,一跃成为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密度较高的市。巴中偏远闭塞的状况正在改变,各项事业正欣欣向荣。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 2005年的6.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1倍,共偿还政府性债务24.2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这其中凝聚了仲彬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仲彬同志倾情投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巴中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仲彬同志近几年的六个春节都是在巴中市度过的,他与巴中的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次,省委决定提名仲彬同志担任省司法厅厅长,既体现了省委对巴中工作的肯定,也体现了省委对仲彬同志的肯定、信任和重托。相信仲彬同志一定不会辜负省委的期望,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巴中的工作。
柯尊平说,省委决定,仲彬同志调离以后,由李刚同志接任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同志1965年7月出生,四川大邑人,中央党校研究生,1986年入党,1982年参加工作,曾在企业、乡镇和县级组织、地税等部门工作,2001年9月任温江县委副书记、县长,2004年3月任成都市温江区委书记、区长,2004年4月任区委书记,2008年9月任省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是现任省里正厅级干部中比较年轻的干部之一。李刚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组织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工作勤奋敬业,作风朴实深入,事 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民主,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为人正派,处事低调,要求自己严格。在任温江区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温江基础承载、产业配套和企业服务能力。提出以组团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以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形态、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田园都市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温江较快发展。担任省招商局局长以后,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全省“两个加快”,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确立的“携手园区、联合部门、局办一体、登门促进”的工作思路,以及招大引强、集群升级和狠抓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重要集群投资促进的“四重”工作方针,有力推动了全省的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以每年1000亿资金到位的速度递增。2010年新引进10亿元以上并预约的重大项目达62个,富士康、戴尔、联想、一汽大众、中国重汽、吉利沃尔沃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美国亚马逊、德国大众、德国邮政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住四川,招商引资工作为全省的灾后恢复重建和全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委认为,李刚同志担任巴中市委书记是合适的。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一个新阶段,相信李刚同志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使巴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柯尊平就这次交接和如何做好巴中下一步的工作讲了三点意 见。
柯尊平要求,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的决定上来,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市委主要领导工作的顺利交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定上来,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全力支持市委的工作,支持李刚同志的工作,实现市委主要领导的顺利交接和工作的平稳过渡,形成以李刚同志为“班长”的市委领导核心,并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当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把巴中的事情办得更好,让省委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
柯尊平要求,要以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今年是全省市、县、乡集中换届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省委要求巴中市委要以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要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不让老实人吃亏、钻营者得利,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作总体取向,注意选配开拓进取、跳起摸高的班子,注意选配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班子,注意选配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班子,要把选好配强县、乡党委书记作为重点,着力选拔政治 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县、乡党委书记;要根据跨越发展的需要,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要切实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继续大力倡导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使各级干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开拓奋进、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要严肃换届纪律、匡正换届风气,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要以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确保换届风清气正;要积极主动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要早准备、早谋划,精心安排、严密组织、规范操作,把换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通过换届,真正把导向树好、干部选准、班子配强、风气匡正,确保换届换出干劲、换出活力,换出巴中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
柯尊平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巴中发展新跨越。巴中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薄弱,条件艰苦,老区人民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迫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重道远。当前,巴中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省委对巴中的工作非常关注,对巴中的未来充满期望。奇葆书记在西博会视察巴中展区时指出,巴中发展大有潜力。去年全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在巴中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巴中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既是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加快发展的一个机遇。希望巴中认真落实省委、省 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开拓进取、攻坚破难的意识,抓住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的战略机遇、抓住扩大内需的长期机遇、抓住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带来的独特机遇、抓住国家正在制定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规划的大好机遇,找准老区地方资源优势,抓住工作关键环节,扩大有效需求,积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对接,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推动老区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坚持把“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作为重点,在巩固中较快增长、做大规模,在增长中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巩固发展上,放在关注民生上,放在促进和谐上,稳住良好势头,谋求新的发展,带领全市人民爬坡上台阶、蓄劲求突破,打一场老区翻身总体战和攻坚战,力争成为秦巴山区经济发展先行者、革命老区面貌改变的排头兵,不断取得扶贫攻坚新胜利,不断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为落实省委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柯尊平强调,省委对巴中市领导班子寄予厚望,对巴中市的工作寄予厚望。大家一定要在以李刚同志为班长的市委统一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把巴中的工作做得更好,让省委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
李仲彬饱含深情地说,刚才柯部长一席话,我深知,是对我的鼓励,是对我的鞭策;我更深知我的工作离组织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许多许多的差距,特别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好,当然我把柯部长对我的鼓励、鞭策作为我今后工作的动力。我是2005年秋天来的巴中,今年是春天离开巴中,7个年头,深受这块土地的培养、养育,这块土地教育了我、感动了我。同时,让我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让我知道了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的特质,让我知道了红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排难创新、不胜不休伟大的红军精神,让我感受到我们历届党委、政府为了告别贫穷、告别落后、告别边缘化进行了长期卓越的工作。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些工作,但是远远不够。说实话,这次两代会委员对我的民主评议,我作的检讨当时已经挂到网上去了,昨天我把成绩单和检讨书给两代表一委员已经邮出去了,明后天就可以收到了。让我现在感到最内疚、最惭愧的就是,我们一些边远山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这方面,我没有做好。还有对我们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批评太多、沟通太少,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请巴中的各位领导、各位干部、巴中的父老乡亲放心,这块土地培养了我,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会发扬红军精神,发扬我们大巴山人的这种敢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也请我们巴中各位领导、巴中父老乡亲放心,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以后,依然会支持关心这一方土地,只要下雨打雷的话,我都要往东北方向看一看,因为我们年年都有灾害。请组织放心,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按照省委的要求,努力学习、加 倍工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依然是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回报省委,回报领导。李刚同志是年富力强的优秀领导干部,我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以李刚同志为班长的中共巴中市委领导下,巴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巴中一定会打胜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我衷心地感谢各位老领导、各位同志对我在巴中工作期间的关心,特别是对我的包容和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刚表示,我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柯部长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巴中的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对巴中近年来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仲彬同志所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巴中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我们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发展思路,进一步鼓起更大干劲,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巴中。巴中是一个洒满先烈鲜血、承载着党和国家殷切期望的革命老区,尤其是建地设市10多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巴中建设发展成效明显、日新月异。这些成绩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一班人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尤其是近年来,以李仲彬同志为班长的市委一班人,按照“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的发展思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巴中各项事业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巴中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刚才仲彬同志饱含深情的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深受启发。在此,我提议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仲彬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们真诚希望仲彬同志到省上工作以后,继续关心巴中、支持巴中,并衷心祝愿仲彬同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李刚说,当前,巴中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无限的发展潜力。这次省委决定让我主持巴中市委工作,接过振兴巴中的“接力棒”,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一方面,巴中还是个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愿望一直十分迫切;另一方面,巴中也是革命老区,各方都非常关注,寄予厚望,把巴中建设好、发展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坦率地讲,两个方面的原因,让我深深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尽心尽责,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倍加珍惜为巴中人民服务的机会,一切以巴中人民的福祉为重,从今天开始,就彻彻底底地做一名新巴中人,也踏踏实实地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兴巴中的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市委集体智慧、市四大班子的密切配合,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全体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继往开来,团结一致,为实现巴中经济社会新跨越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第一,始终坚持更好更快发展,切实打好巴中发展的翻身仗。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真功夫,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办法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加快发展。牢固树立更加强烈的加快发展意识,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联动推进三化,大力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确保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上有新突破,努力实现巴中科学发展、追赶跨越。
第二,始终坚持加快改善民生,切实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根本目标。巴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改善民生既是对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的思源回报,更是我们当代每个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巴中发展,我们更要始终保持爱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尽心竭力多为全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快富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努力建设幸福和谐的新巴中。
第三,始终坚持不断改进作风,切实把风清气正作为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坚定与党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省委的大政方针在巴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选人用人凭德才、论政绩、重民意。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实干兴市、实干富民。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市各级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做阳光人、干阳光事,守住大节,注意小节。我一定在思想上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 观、利益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自觉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公正用人,秉公用权、严以律己,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李刚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部署,发展形势非常好。现在正值年初,各项工作头绪非常多、任务非常重、要求也非常高。刚才,尊平部长对巴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几项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好。全市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来谋划更好的发展,努力落实好我们已经部署的各项工作,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切实抓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重大工作的推动落实,认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来抓好每一件事情的具体到位,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纪律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聚精会神抓发展,一门心思的为群众,努力做到团结不闪火,加油不松劲,发展不折腾,攻坚不畏难,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巴中过去的发展,是大家艰苦奋斗的结果,巴中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大家团结奋斗。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有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励精图治,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周喜安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领导班子成 员及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表示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坚决执行省委的决定,坚决贯彻尊平同志代表省委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定讲政治、讲大局,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李刚同志的工作。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巴中400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让省委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牢牢把握“跳起摸高、奋力跨越”的工作基调,乘势而上,蓄势突破,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市领导彭耀学、熊光林、陈延荣、李晓春、明亮、李树海、周朝坤、谭红杰、朱冬、周茂琦、谭启汉、张玉策、向全国、经伟宪、魏文通、陈兴国、侯中文、鄢永都、李茂群、蒋兴权、欧文宇、杨白华、曹华、任小娟及巴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巴中军分区政委补鹤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兰新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战海出席会议。
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