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旅游优势促新农村建设(邵其伟)(精选)
发挥旅游优势促新农村建设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3月31日电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一行近日在湖北检查指导农村旅游发展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发挥旅游业的特殊优势和重要作用,抓好旅游发展和农村发展的结合,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据《中国旅游报》报道说,邵琪伟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永继、省旅游局局长郭玉吉、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的陪同下,考察了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天池和古门山旅游区。考察结束后,召开了“湖北·武汉乡村旅游发展专题座谈会”,武汉市政府、黄陂区政府汇报了关于农村旅游发展的情况,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天池旅游区、黄陂区蔡店乡、东西湖区慈惠街道办事处、洪山区张公山寨旅游有限公司介绍了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邵琪伟听取汇报后,就如何发展农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重要指示。
武汉市十分重视发展乡村休闲游,市政府对发展乡村休闲游进行了专门部署,成立了乡村休闲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休闲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乡村休闲游发展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促进全市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黄陂区结合武汉市实施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农商双赢、社会进步、持续发展”的模式,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带动功能,在发展农村旅游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建成6个木兰系列农业旅游区和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休闲集镇、8个休闲村湾、300多家休闲山庄和农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实现农业旅游总收入5亿元,旅游业为农民增收数千万元,4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木兰天池2002年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营业,3年来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亿元。木兰天池旅游区内的两个自然村的农民在景区开发前住的是土坯房,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目前都住进了具有明清风格的商业一条街,并从事旅游经营,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邵琪伟在充分肯定武汉市和黄陂区发展农业旅游的成绩和经验后,深入分析了农村旅游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开发旅游,可以使一部分农业资源升值。广大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山林、房屋、果园、池塘等资源,因开发旅游,增加了价值,这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的新的活力;二是开发旅游,可以使农业产品增值。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这些农副产品就地消费,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市场价格,又可以通过制成旅游食品增加附加值。这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三是开发旅游,使农村劳动力及其生产资料增值。从武汉黄陂等地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四是开发旅游,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一些偏远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城镇,通过发展旅游大大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五是开发旅游,可以促进农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旅游发展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邵琪伟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发展农村旅游,要努力做到“五
个必须”:一是必须规划先行,切忌盲目性。开发旅游确实可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上,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二是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吸取以往发展农业旅游的教训,严格执行开发服从于保护的原则,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就越是能够可持续发展,以前保护不好的资源也要通过发展旅游很好地保护起来;三是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法规和标准办事。旅游直接为游客服务,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必须在农业旅游刚起步的时候就加强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硬软件环境,为农业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四是必须注重旅游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前的旅游培训侧重于城市的旅行社、饭店和景区,农村旅游比较大规模地发展后,要对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和旅游者的需求;五是必须加强宣传促销,实现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旅游要产生效益,关键是要有游客来,游客不来或是来少了,规划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要通过宣传促销努力扩大海内外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投资的回报率。
第二篇: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村位于*县柳格乡政府北2公里处,西临新106国道,有9个村民小组,485户农户,1960人,47名党员,2272亩耕地。2006年5月被确定党员远程教育播放站点以来,该村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积极主动,认真实施,率先完成了站点设备安装调试,并迅速
组织开展了富有实效的学用活动,使全村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一、强化“三项措施”,夯实站点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赵瑞丰任组长,其它支部委成员和党小组长为成员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有文化、有能力、热爱远教工作的同志为远教管理员,并结合实际,成立了*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宣讲辅导队,同时从集体经济中拿出1500元资金,解决所需经费。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机房管理制度》、《*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10余个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以制度为保证的工作机制。
三是广泛宣传。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研究安排远程教育工作。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远程教育的意义,刷写固定墙体标语6条,召开广播会17次,编辑黑板报12期,进而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用管理
加强学用管理是搞好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的有力措施。*村把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将远程教育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通过成立远程教育学习班,提高学用效果。一是拓展学习对象。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乡土人才和党员一起都纳入远程教育学习班,共同参加远程学习教育,从而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二是延伸学习内容。由村站点管理员制定学习计划,事先筛选学习内容,并提前通知学习人员,学习内容从单一的理论知识拓展到政策法规、专业技术、科普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党员素质的综合提升。三是丰富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观看网络课程和专家辅导相结合,课堂学习和基地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四是制定学习制度。该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规定村里每次会议之前都要先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每月必须集中学习4次以上,并要求每次集中学习都要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记录”。通过成立远程教育,党员干部不仅学到政策理论,还学习到土地、计生、村帐财务等农村实用政策法规,村民碰到政策问题,首先想到问党员,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远程教育网上寓教于乐的科普文体卫生等节目,形式多样、可看性强,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也培养了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意识。支部书记赵瑞丰说,“远程教育好啊!原来很多学习内容想讲,但因自身水平不够而讲不出来,现在只要一按就有人帮我讲了,而且学习内容丰富,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
三、发挥远教优势,提高群众收入
远程教育开播以来,以其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收看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运用从远程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大力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村民高延瑞,通过观看远程教育,学到了烹饪技术,现已自己开办了饮食店,生意兴隆,为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他内心非常感谢赵振峰,也感谢远程教育给自己带来了好处。村民赵连升种殖白灵菇,因技术掌握不好,多次失败,已亏损到身无分文的程度。通过观看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到恒立佳泰实地观摩学习,使他真正掌握了种植白灵菇技术,去年,他种植的白灵菇以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他有又建立了白灵菇反季节棚,准备再大干一场。赵连升激动地说:“是现代远程教育挽救了我一家!”。村民高红泽,因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工,通过多次观看远程教育,学会了淹制娃娃菜的技术,并当月见到了效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收看了十七大开幕的盛况,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听到中央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村政策时,大家都感到干劲更大了。
目前,*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已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1800多人次。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感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明显增多,带动了全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发展尖椒种植300亩,新
建灵芝大棚10座,白灵菇大棚10座,扩建了腾达肉牛养殖厂,在市、县工作队的帮助下,修通硬化了村规划东西大街主干道,并硬化了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使*新村示范区建设更加美丽,*村也由此走上了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
第三篇:发挥侨务优势倾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发挥侨务优势 倾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调查报告
作者:本刊记者 王安琪 盛 玮
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大局服务,是侨务工作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体现侨务部门地位和作用的关键所在。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7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侨务优势,策划并推出“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简称“双万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双万活动”定位准确、内涵丰富
国务院侨办在总结浙江省侨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经验基础上,以农村改革和发展为切入点,在2008年3月启动“双万活动”。为使这项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有序地开展起来,国务院侨办从宣传入手,着力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重在要求各地侨办和农业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建立长效机制,共同做好帮助海外侨胞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侨办党组认为,农村在扩大内需方面大有可为,农业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农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双万活动”的开展为实现中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开创了独特的途径。
“双万活动”作为侨办系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其内涵和领域丰富而广阔。既有投资合作,也有捐赠公益;既有单项帮扶,也有整村推进、整体开发;既有侨胞、侨团、侨企与村结对,也有侨务部门与村结对;既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农村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两年来,各级侨办通过开展“双万活动”,实施各类助村项目1864个,惠及农民群众700多万人。实践证明,“双万活动”既调动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又为发挥侨务工作优势、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途径、形成了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增强了侨务工作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侨务工作为国家大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二、“双万活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加强领导,协调配合。活动启动以来,各地侨办高度重视,纷纷以专题会议形式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研究部署“双万活动”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浙江省侨办专门以2009年1号文件下发开展“双万活动”的工作指导意见;河南、四川等省侨办将开展“双万活动”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统筹力量,明确职责,建立起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福建省侨办组织召开现场会,提高对“双万活动”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广东、广西、湖南、海南、河南、重庆、河北等14个省(区、市)侨办主动与农业厅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加强工作协调配合,联合发文出台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广泛开展“双万活动”。
深入调研,广泛发动。为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增强侨胞帮扶的效果,各地侨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情况,认真了解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和侨资、侨属企业的资助意向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牵线搭桥,引导助村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省侨办围绕农村实际和群众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组成调研组,开展摸底调查,并建立“三库”:摸清全省经济落后村、家庭贫困户的状况,建立帮扶村和贫困户档案库;将农村急需的帮扶项目、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具体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登记,编制“双万活动”信息库;根据海外侨胞的意愿、特长和本省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多种类型的帮扶模式库,为推动“双万活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海外侨胞长期在国外生活,对家乡发展变化、存在困难以及需求可能不甚了解,因此,各地侨办积极依托各类洽谈会、博览会、旅外乡贤聚会、合作论坛等平台,加强对“双万活动”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侨胞关注“双万活动”,关心支持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温州市侨办立足实际,打造服务新平台,组织开展“百侨百会助百村联千户——在外温州人牵手„139‟”行动,积极引导海外侨胞投身当地新农村建设。
创新思路,加强引导。在工作中,各级侨办围绕党委、政府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内容,创造了投资合作、引进技术、拓展市场、培育良种、捐赠公益、科技扶贫、结对帮扶、人才支持、建言献策、文明创建等十种类型的帮扶模式,积极引导侨胞关注支持“三农”,多形式、多层次助推新农村建设。
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国务院侨办官方网站专门开辟“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专栏,编发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宣传帮扶侨胞的爱心善举。浙江省侨办专门编发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还将组织评选“侨爱工程贡献奖”和“侨爱工程组织奖”,分别对积极参与“双万活动”的侨胞、侨企和有关侨办进行表彰鼓励,以进一步扩大“双万活动”的影响。四川省侨办在《四川侨报》开辟“双万活动”专栏,通过中新网、四川省政府网、四川侨务网等媒体大力宣传。
三、“双万活动”成效显著、利在长远
促进合作双赢,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许多侨资企业科技和资金集约化程度较高,引导这些侨资企业关注“三农”,配合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升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宁波市鄞州区侨办实行侨办、街道、村三级联动,以侨引外,帮助湾底村将特色产品蓝莓汁、桑果汁、桑果酒等系列产品打入海外市场,出口贸易额高达5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7000元,形成“侨为媒介、村为基地、企为重点、民为根本”的模式。四川大邑、浙江湖州等地侨办积极引导侨商在农村发展旅游观光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造血”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各级侨办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侨胞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江西省吉安市侨办获悉澳大利亚侨胞邱维廉先生引进的南德温肉牛养殖项目推展快、收效迅速,便结合当地养殖业的传统优势,积极引进该项目加以推广,目前存栏量已达3万头,形成规模效益,带动周边9县21个村的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当地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陕西省侨办积极协助美国唐仲英基金会,采取“基金会投入资金+高校科技研发+贫困村优势产业”的新模式,资助周至县广济镇北双庙村实施“奶沼果循环经济产业富民强村项目”,走出一条科技产业开发式扶贫道路,增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发展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各地侨办在工作中积极引导侨胞捐赠资金向农村倾斜,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两年来,各地先后建设了一大批侨爱学校、侨爱卫生院,建设村民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室及农业水利等公共设施项目1000多个,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开展敬老扶贫帮困、“好婆婆、好媳妇”精神文明评比等公益慈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和农村社会和谐建设。广东省侨办重点引导侨胞捐赠向粤北山区、四川地震灾区倾斜,不断强化侨捐项目监管机制,维护侨胞捐赠权益。宁波市侨办积极引导侨胞在家乡设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两年来共协助办理捐赠项目和
设立基金90多项,捐赠额近3000万元。
发挥智力优势,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许多地方侨办根据侨界专业人士的特长,组建了各类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农业技能培训、卫生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队,深入乡村,为农民提供智力帮扶和各种服务,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宁波市鄞州区侨办提出了发挥智力、技术优势的“六个一”帮扶项目,即帮订一个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帮造一座生态公厕、帮建一个村级服务中心、网上帮推一个农村特色产品、帮种一个高效农业品种、帮扶一批贫困家庭。广东、海南、湖北等地侨办积极借助海外侨胞的支持,选派村干部赴境外接受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农村文化建设、村民自治等方面培训。
四、在“双万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今年4月,国务院侨办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两年来开展“双万活动”的经验,并就如何创新“双万活动”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两年来,各级侨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这个大局,引导侨界各方力量,通过组织村企结对帮扶、引导中心城市侨界力量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协助海外侨胞和慈善机构在农村捐办公益事业、开展扶贫开发等各种方式帮扶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因此,可以说“双万活动”是侨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第二,必须坚持为侨服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侨务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大力涵养侨务资源。多数海外侨胞祖居地在农村,多数贫困归侨侨眷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发展事业,建设家乡、发展农业本身也是广大侨胞自身的内在要求,是侨务部门为侨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各级侨办在引导侨界慈善力量积极参与“双万活动”的过程中,也为侨胞实现善举做了大量服务、引导和维权的工作,不仅广泛联系海外侨胞和慈善机构,也推动了华侨捐赠工作快速发展。实际上,“双万活动”是侨务部门践行为侨服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双万活动”作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一个全新的综合工作平台,是对侨务部门开展联谊、服务和引导工作的强化,是发挥侨务优势为西部大开发“送温暖、送科技、送希望”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是侨务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全面转变的重要载体,更是对侨务经济科技工作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双万活动”是侨务部门创新工作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经研究,现就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
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系统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应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有作为。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整合统战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服务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热点,多谋长远之道,多建务实之言,多献利民之策,为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自身优势和作用,最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聚心聚力、献计出力。
1、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市总商会和基层商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鼓励担任村干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化更多的工作精力,认真履行村干部职责,加强村务管理,认真负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鼓励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帮助理清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协助村务管理,协调社会矛盾,为发展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信息、项目、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和帮助;引导企业家发扬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试行聘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新农村建设顾问,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智力、信息、管理之优势,多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2、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人才荟萃、智力集聚的优势,动员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结合各自专长和本职岗位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经常性组织面向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服务。
3、积极引导民族宗教界“讲和睦,促和谐”。以“讲和睦,促和谐”为主题,加强对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争作奉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共创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宗教界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等活动,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帮扶农村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农村作出贡献。引导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关爱工程”,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尊、自强、自立,走脱贫致富之路,重点扶持好有发展前途的少数民族企业,扶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项目。
4、发挥统一战线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加强与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联谊,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他们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和智力等优势,努力促成在家乡的投资创业和项目捐赠。利用我市海外留学人员多的优势,组织开展海外留学人员与民营企业产业对接活动,加强与我市企业的合作、交流和沟通,通过促进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三、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统战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全市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重大课题。各地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层层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2、注意方式,务求实效。各地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不强一律,不盲目铺摊,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情况,讲究工作方法,整合资源力
量,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
3、认真总结,广泛宣传。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贯穿全年的统战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回顾总结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总体情况,找出不足,明确方向,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根据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情况,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多种渠
道进行广泛宣传,调动和激发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建设家乡的热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统战工作应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是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和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资源,自觉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服务,做出积极的贡献。
统一战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辨证关系
统一战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在广大农牧区涌现出了许多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应用)者和当地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他们成为统一战线需要关注和团结的重要社会群体。统一战线通过运用各个领域的资源,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同时,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统一战线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工作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责任。统一战线工作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一战线工作应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思路布局、方法措施上进行新的思考、做出新的谋划,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类组织的普遍兴起,特别是个体户、民营企业和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统一战线工作应利用自身优势,在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农村建设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做好服务即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职责,统一战线工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充分调动和应用各方面的人才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增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意识,增进对农民的感情,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并不断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发挥城市中的统一战线成员的特长,为新农村建设谋务实之策,拓发展之路,而且要发挥农村中的统一战线成员的作用,大力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在贯彻落实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出现差别的实际,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民主监督的优势和作用,广泛听取并积极反映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政府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坚决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愿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同时,要针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统一战线领域、范围和新成员的增加,把统一战线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第一线延伸,切实履行好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职责,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任务,需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组织引导和大力支持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合作医疗、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谋发展之计,献务实之策,行为民之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效决策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要组织引导和大力支持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主动为新农村建设牵线搭桥,积极引资引智,增强发展后劲,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推介农业产业化优势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为农村发展注入“血液”,为新农村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中涉农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专长和优势,引导他们深入农村,突出项目帮扶、信息帮扶、技术帮扶,为培训人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做出贡献。第三,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整个经济的贡献率也在逐渐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深入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需求,积极牵线搭桥,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大胆参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开发,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要积极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积极开展智力帮扶和各项公益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为统一战线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同心同德,共同为之奋斗。在这一强国富民的伟大工程中,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形式主义,即
不能好大喜功,又不能消极应对,无所作为。要吃透精神,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探索统一战线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服务工作机制,使统一战线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