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产业中低碳经济发展的调查(最终版)
旅游业中低碳经济发展的调查
[文章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去年年底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低碳”这个词前所未有地涌入旅游行业,各种低碳旅游方式铺天盖地而来。进入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17日的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都在提醒我们,环保的重要性始终存在。正是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兴起,尤其对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低碳旅游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低碳旅游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促进低碳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 旅游业 环保意识 “三农”旅游
一、低碳旅游内涵及现状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切实为低碳作点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
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二、旅游业中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旅游业的优势充分凸显,尤其是在旅游“无烟工业”快速发展进程中,使低碳化经济发展进一步得到深化和拓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直接带动了整个服务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更加多元化,门票、交通、酒店、购物、娱乐、康体、饮食、工艺品,以及名土特产品等,构成了旅游经济的支撑点。最为突出的是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旅游低碳化理念。一把小锤一泓清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座古塔一方热区果园,引来了八方来客;一座古城一袭传统文脉,赢得了五湖四海嘉宾;一道跳菜、一首民歌、一条古街、一片古村、一个古驿站……每个都以独有的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在保护中开发,于开发中更好地保护,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的崭新局面。
目前旅游业正努力减少或少使用高耗能、高排放的旅游接待设施,提倡和鼓励支持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小型乡村酒店和文化民俗特色接待户;在餐饮、住宿、沐浴等接待服务中推广太阳能、生物沼气能等新型能源;限制大规模高耗能的旅游项目,鼓励景区和旅游企业使用低能耗的技术和材料;积极倡导新的低碳旅游方式,精心设计自行车出行、露营、徒步等环保线路,方便和吸引游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积极倡导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如旅游时设计植树活动、认养山林和认养保护名木古树等,这些工作正逐渐展开。
目前,我国局部地区旅游业正以开创性的思维,全新的观念,科学发展的精神,投入到这一场低碳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争做低碳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低碳旅游也将会成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突破口。
三、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主要关注点仍然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景区的经济发展,而对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
3.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具体表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在过去十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遭受到建设
性的破坏。有的旅游地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盲目进行旅店、餐馆的建设和扩大旅游区及修建旅游设施,导致原生态的严重破环。就以索道为例,在旅游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索道的修建与运行,则是高能耗过程;而在美国和日本,索道在旅游景区的修建都有明确的规划可依,如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 米,公路只修到2000 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4]。
3.2旅游业粗放式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新的旅游模式的开发,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通讯、零售业等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旅游业中。然而,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承包商为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一系列非环保产品。如宾馆饭店的一次性牙刷、牙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质量差、使用率低、浪费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都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风景区内垃圾废渣、废物剧增。目前,我国宾馆饭店一次性牙刷的日用量已达万支,其生产中消耗的直接和间接物料进入环境形成的污染远大于牙刷本身使用后的污染量。还有零售业中产品的销售,厂商为求吸引顾客眼球,在土特产、纪念品的包装上使用难降解材料,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3.3公众环保生态意识的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 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可以说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游客乱扔的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产生碳排放。如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仍然突出,尤其是奢华之风,助长了碳排放。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注重硬开发,把旅游模式等同于工业开发模式。技术含量低,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碳排放。旅游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普遍,比如温泉的使用、食品的浪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成本也增加了排污工作量。
四、发展低碳旅游的措施研究
4.1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因此,旅游业开发前期规划中,要注重低碳体系构建,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提供的旅游产品各异,所构建的体系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开发者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
4.2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可见,各地旅游资源都有优势和劣势,应根据本地的经济、地理、交通、市场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朝着多样化、专项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小城镇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等具有特色的专项旅游。
4.3积极推进“三农”旅游旅游业有条件也必须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对旅游业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让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的同时,利用这些天然的潜在资源,合理开发,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必定会大力促进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进程。
4.4加大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旅游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光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渗透降碳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旅游者是旅游全过程的参与主体,普通民众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实践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必须加强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不仅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也涉及旅游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如,旅游的碳排放情况如何,碳机制怎样形成、在各类产业的碳成本比较、在产业替代中的功能、在国际竞争中的力量等都是新题目。按照碳成本来说,如果旅游一年减排1亿吨,就是创造30亿美元的财富。
四、结语
旅游业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一年两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整个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统筹各相关产业之间、各国之间的联系,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玲;胡少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须尽快出台[J];金融与经济;2009年09期
2.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年02期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4.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5期
第二篇:低碳旅游调查问卷
关于低碳旅游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我国低碳旅游”的调查。我们这次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请您放心填写,您的支持是给予我们的莫大帮助,衷心感谢您!请您在符合您的情况的选型上画“√”,在“_”上填写相关内容。
1、您的年龄: _周岁
2、您的职业:
3、您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概念吗?
A听说过B没听说过
4、如果听过,您是通过哪些渠道知道低碳旅游的?
A互联网B旅行社C中介机构D广播电视E报刊杂志F亲朋好友
5、您眼中的低碳旅游是怎样的?(多选题,若不了解则跳过此题)
A环保 B随意 C舒适 D方便 E健康F节约 H其他
6、您愿意通过自己的哪些行动实现低碳旅游?(多选题)
A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尽量食用本地应季蔬菜,最好做个素食者B尽量选择绿色酒店,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洗澡的时候选择淋浴,而不是泡浴
C提倡步行或自行车,能坐火车的不坐飞机,能跟团的不自驾游,必须乘飞机,就要选择正确合理的航空线
D合理安排路线,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尽量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E尝试以货易货,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和包装简单的产品
7、如果您在旅游中,发现低碳旅游产品价格高于普通的旅游产品时,您会如何选择?A义无反顾地选择低碳的旅游产品B只要不是差太多就选低碳旅游产品
C当然选择价格公道的旅游产品D无所谓
8、您认为我国现阶段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紧迫吗?
A非常紧迫B应先保证旅游体验的质量,再谈低碳旅游
C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D旅游业的发展比低碳旅游更重要
9、目前,在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状况不尽人意,您认为低碳旅游实施的困难是?(多选题)A低碳旅游需要高科技手段才能实现B低碳观念与旅游的享受性相冲突
C低碳观念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D低碳旅游太抽象不具体
E低碳旅游需要全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与公共道德才行
10、您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发展低碳旅游?(多选题)(您若不倡导则跳过此题)
A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B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
C扭转奢华浪费之风
D转变现有旅游模式,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E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11、您认为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12、您对低碳旅游还有什么意见:
再次衷心感谢您的支持,祝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第三篇:对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探析
**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基地。
一、强化认证意识,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
充分对接国际和国内标准,彰显历史文化差异性、民间民俗神秘性和山水风光独特性,解决旅游资源认同性问题。一是加强“申遗”工作,拔高发展标杆。建立健全权威、科学、民主的“申遗”决策机制,编制文化遗产地的申报规划和重点景区的控制规划,不断密切与国家保护机构和国际保护组织的联系,学习借鉴著名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申报经验,对天柱山、浮山等国家级地质公园进行“申遗”的论证、评估和规划。二是加强“民保”工作,强势注册文化。针对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于民间和理论化程度低的现实,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组织专门人员,设立专门资金对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对重要文化遗产进行申报注册,获取文化专利权和知识产权,形成注册文化,以便形成**独占性文化优势资源。重点围绕黄梅戏、岳西高腔、佛教禅宗和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群等,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认定、申报、保护和交流传播。三是加快“创重”工作,保护自然遗产。学习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建设管理经验,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大力保护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风景资源,整体推进景区景点周围和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建设,严防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
二、强化基础意识,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旅游功能全面化,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解决旅游功能适应性问题。一是加快旅游大通道建设,提高入境便捷性。抓好南京-**、**-黄山、武汉-岳西高速公路开工、天柱山机场命名和跑道扩建工程,逐步开通与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省会城市和黄山、芜湖、九江等重要旅游地级市的对飞航班;争取天柱山火车站的改造升级,加快天柱山旅游经济圈、**市区各景点的直线通达工程建设步伐。同时,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便捷的交通为纽带、良好的配套设施为基础,使区域之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相互促进。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居舒适性。继续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城、打造名城”的思路,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建设。以逐步实现**市区与高河镇的对接为主干,拉开城市骨架,实现扩容提质,提高接待能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在主要景区建设集餐饮、购物、咨询、休憩、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城市进出口改造升级一批大型旅游停车场,在城区建设美食馆、西餐厅、酒吧等一批精品店,在城市主要街道沿线配置休憩、饮水、自动售货机等设施。三是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提高景观的协调性。对城内新建工程和建筑物改造,要做到程序依法审批、数量限量审批、风格统一规划,依法打击乱拆乱建、乱加层乱改造行为。在景区及景区附近新开商业店铺必须通过规划、环保、卫生部门和管委会的共同会审。规范发展乡村生态游、农业观光游、大别山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强化营销意识,推进旅游客源多元化
创新面向全球和国内市场的营销机制,壮大“天下**”品牌的影响力、感召力,提高境外游客比重,解决旅游客源广泛性问题。一是加强境外营销宣传。宣传与促销对于旅游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要大力夯实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精心编制中长期及市场营销计划,组团参加国际国内知名旅展,邀请强势新闻媒体来**制播旅游宣传片,巩固扩大华东市场,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争取开发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加强与国际国内旅游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力争**成为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二是办好各种节庆会展。继续办好“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天柱山国际网球公开赛”等一批赛事活动。出台引进重大会议和展览项目的奖励办法,争取国家旅游局和高规格的旅游组织等机构的会议在**举行。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盛事活动,邀请国际、国内政要视察**,邀请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知名专家学者和大企业、大集团ceo游览**。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全球性大事件进行营销,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央视和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投放**旅游形象广告片,在主要办公楼宇、赛会场地设置旅游形象广告牌。三是发挥旅行社骨干作用。加快旅行社兼并、重组、整合步伐,扶优做大骨干旅行社,推进旅行社向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内四大旅行社总社密切合作,鼓励景区景点和旅行社在港澳、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设立驻外营销机构。
四、强化规范意识,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
要不断强化规范意识,提高管理素质,彰显人性化服务特色,解决旅游环境亲和力问题。一是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制度。着力推动旅游行业实行国际iso环境管理认证、iso质量认证、绿色环保认证、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积极推动旅游预警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督促指导景区景点完善相关制度和
措施,努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游客紧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方案,加入sos和medex救援体系,构建国际医疗网络。二是培育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培训教材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鼓励境内外高素质、多语种人才来**创业,制定系统性的旅游人才外派培养计划,建立起一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业规的经营管理人才。落实窗口单位培养外语服务人员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导游人才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发展多语种导游员、讲解员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国宾导游,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三是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采用国际旅游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类制定实施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度假村、乡村旅游、旅游车船和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营造旅游大市的浓厚氛围。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导游解说系统,组织编印《**旅游指南》、旅游地图,不断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强化开发意识,推进旅游产品特色化
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游客需求为基础,多层次,多方面分析市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通过人为的改造和现代科技的利用,挖掘其精髓,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延长其旺盛期,缩短其衰落期,适时向社会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发挥旅游产品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色,解决旅游的内驱力问题。一是实施龙头品牌带动。区域旅游合作是资源导向型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一旦变成旅游产品,就要有叫得响的品牌。**要在周边省市中独树一帜,最佳选择就是打造黄梅戏和天柱山这两块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龙头品牌。**著名的戏剧之乡。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梅戏在全国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在全社会戏迷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继续推进黄梅戏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黄梅戏这个文化产业宣传**,展观**独特的文化魅力。天柱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在巩固现有的各种资源的同时进行立体式开发,将天仙河漂流、三国“二乔”故里的景点设计结合起来,扩大天柱山的魅力内涵,发挥**标志性景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二是实施精品支撑带动。**的旅游产业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没有有规划地打造旅游资源中的精品,实施精品工程势在必行。要打造自然风光精品。重点打造五大旅游区,即**黄梅戏与城市休闲旅游区、潜-怀天柱胜境与古皖文化旅游区、岳-太自然生态与禅宗文化旅游区、桐-枞文学流派与火山地质旅游区、宿望山寨与雷池文化体验旅游区。对这些景观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扩大宣传,使之成为自然风光中的精品。要打造历史文化精品。深挖**文学资源资源,重点突出桐城派文学、张恨水与蝴蝶鸳鸯派文学、海子故里与海子诗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深挖**的戏剧资源,重点突出黄梅戏和京剧的发源地;深挖**的历史资源,重点突出文化遗址和革命纪念址、陈独秀陵园等,从注重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地方特色的展现去精雕细琢,推出精品。三是实施区域联动带动。加强同周边省市联系、共荣于华东旅游和长三角旅游大框架内是**旅游发展的不二选择,要统一认识,主动加强同黄山、九江、武汉、南京等景区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大范围的旅游资源,实现客源市场的共享。在旅游线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两条既依托中心城镇、交通干线,又和旅游景区串联最优化且与周边景区资源共享的精品线路。四是实施多元投资带动。从长远来看,深层次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作后盾,社会化投入和多元化融资是资本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形成政府投入、企业开发、社会融资、品牌入股等形式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构建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第四篇: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根据**安排,最近,我们先后深入**、**县,通过视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情况汇报,与有关专业人士座谈等形式,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一些对策。
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6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和27%,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县(区)政府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加力推进。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
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上编制完成了《**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勾画了蓝图。扶风县把文化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连续三年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县在出台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将**风景名胜民俗区打造成为**经济区旅游名片、全国知名的周易体验与寻根问祖圣地。**县先后聘请10多家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规划权威机构,编制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二)项目带动,突破发展。市、县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40多个,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截止10月底,全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合同引资90多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在建、续建和完成旅游项目61个,总投资114亿元。**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中华**城、中华**园等一批旅游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并对外开放。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山—**河区域旅游核心区开发进展顺利。**县今年确定并实施了投资6亿元的十大旅游项目,**古镇、中
华民俗风情一条街、**旅游小镇、**民俗园4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县全面启动了**山游客服务中心、林泉雨居游客中心、明天展示馆等五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并投资2000多万元对部分景点和宾馆饭店进行包装改造,使景区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注重促销,扩大宣传。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比较重视旅游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上做了大量工作。精心制作了《游**》旅游指南和《炎帝故里》旅游画册,在《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我市文化旅游产品;抓住举办世园会的机遇,在100辆客流量大、受众面广的世园会专线旅游接待车上设置车体广告,全面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山旅游登山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市旅游资源禀赋,提高宝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县采取重大节庆宣传、与媒体联手宣传和走出去宣传促销的办法,大力推介**山旅游品牌,使国内外游客对**山的知晓度明显提升。**县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响周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国文化三大品牌,利用多种媒体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感染力和游客吸引力。**县着力打造推介“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品牌,使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中国最美小城”。
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宝鸡拥有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情况,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从我市纵向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开发建设,一些新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对调整全市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横向比,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性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购物功能不足;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规模普遍不大,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收入仍然较低;旅游产业链条不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从全市情况看,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上,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市县财政不够充裕,政府对旅游的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投资风险相对较大,金融单位对旅游项目贷款顾虑较多;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效果不佳,民间
资本对旅游开发的参与率仍然较低。
对策和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对提升地方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巨大。针对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着眼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省政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这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科学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带动、建设精品”的原则,高起点、高品位制定适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尽快制定、完善各景区景点的整体开发详细规划,用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在旅游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炎帝陵、北首岭遗址博物馆和延安黄帝陵、天水伏羲庙、大底湾遗址等资源,建设中华民族远古文化长廊;依托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天水及其附近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等资源,建设周秦文化长廊;依托法门寺、龙门洞、金台观和西安楼观台、天水玉泉观、麦积山等资源,建设宗教文化长廊;依托秦岭北麓的茵香河、天台山、太白山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化长廊。规划形成后,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力求使规划凸显宝鸡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努力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
二、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地貌特殊,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还有纯朴的民风民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条件优越。要在加大财政对旅游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和“让小利,得大利”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大招商、招大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保障。要把推进旅游产品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精、细、美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着力建设名景。**的旅游景点不少,但精品不多,应该确立几个最具宝鸡特色的景点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全国有影响的“名景”。要突出抓好***等景区建设,突显资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包装景点,提升景区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二是要倾力打造名品。结合旅游特点、地方风情、材料资源,研究开发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如可用钛材、泥塑制造炎帝、周公图像和周秦珍宝等,也可将手工布、剪纸、皮影、刺绣、社火脸谱等制作和销售引入旅游景区,为旅游产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民间工艺,增强互动性,让游客在参与中消费,买到称心如意、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三是要注重开发名吃。**的地方小吃独具特色,如臊子面、农家醋、文王锅盔,豆花泡馍,鹿糕馍、“一口香”等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小吃风味的基础上,像关中风情园、民俗村那样,进一步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发出既有地方特色,又受游客喜爱,还便于携带的系列小吃产品,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三、着力牵龙头、带“三产”,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第三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以“做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创新旅游营销思路和方式,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兴增长极。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打造宝鸡都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抓住旅游环线等干线公路建设的机遇,形成贯通主要景点的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沿秦岭北麓至市区景点的旅游专线,开通高速公路沿线景点快速旅游客车,使景区之间的衔接更加便捷;大力
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硬件设施的品味和档次,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现有旅游网站,设立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等增值服务;围绕发展文化旅游,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乡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聚人气,留住游客,真正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关于XX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XX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无烟”工业的美称。发展旅游业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正逐渐由解决温饱向讲究享受过渡,开始富裕的人们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旅游热潮已经出现,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县委县府大力倡导发展旅游经济,强力推动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我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呈现了朝气蓬勃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课题组的全体同志,历时数月之久,对全县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并根据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冷静分析,缜密思考,几易其稿,现推出这一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认识到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鼓励扶持其快速发展,掀起了一波波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潮。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洞察到旅游业发展态势,紧跟时代步伐,成立了县旅游局,制定了鼓励扶植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了有力的举措,积极推进X旅游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旅游景点建设基本起步。近年来,我县投入资金约700万元,重点加强了宝箴塞景区景点修复保护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2003年10月,宝箴塞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点),并正式对外接待游客,吸引了一部分县内外游客的光临,翻开了X旅游产业发展崭新的一页。我们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秀观湖与太极湖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业主打造了星级旅游船舶;完成了嘉陵江(沿口段)客运旅游码头和防洪堤一期工程;修复了沿口古镇牌坊式景区大门;县城至秀观湖连接公路的改建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X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已全面拉开序幕。
(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们以举办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去以脏、乱、差出名的小县城逐渐变得洁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先后建有X大酒店、新世纪大酒店、X宾馆、新城宾店、金苑宾馆、蓝天宾馆等一批宾馆、酒店和具备一定规模的超级市场,基本上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对吃饭、住宿和购物的需要。
(三)旅游商品及线路开发渐显特色。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浓郁X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醉仙牌”麻辣牛肉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之乡特色产品——“飞龙牌”竹丝画帘、五金名优产品——太级宝剑和沿口菜刀、小平故里特色产品——“三兄弟豆腐干”等。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我们注重分析资源,立足优势,突出嘉陵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开发了“县城——华蓥山起义纪念馆——唐家大山——秀观湖(沿口古镇)”、“县城(印山公园)——宝箴塞——太极湖”等两条X一日游特色旅游线路。X旅游产品给旅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旅游宣传促销声势大。为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一是充分依托传媒优势,广泛宣传。在《广安日报·川东周末》整版推出X旅游专辑;在《四川画报》2003年第2期《四川古镇之旅》中,大篇幅推出图文并茂的“沿口古镇出游攻略”,沿口古镇等景点专题片在2003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节目《走遍中国》专栏中播放;创作旅游风景歌曲《美丽的太极湖》、《朋友,请到X来》参加四川风景歌曲创作评选并获奖。二是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会。组团参加了“首届中国旅游项目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与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商家进行了交流洽谈。三是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举办X名优特产品交易会,大力推进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和旅游定点产品。四是与峨眉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发行了《X揽胜》电视专题片(DVD),与深圳文博印刷公司联合制作了《X风光》邮册及《X风光》、《宝箴塞》两套明信片;作为X对外的宣传品、馈赠品和精美的收藏品。五是举办首届桃花会,突出“百姓生活游”主题,探索观光农业新路;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宣传,推动发展。同时,狠抓旅游形象工程建设,在广遂路X段设立了多幅X旅游形象广告牌及巨幅景区宣传牌,并与县运管所联合举办了旅游车辆驾乘人员培训工作,极大地提升了X旅游形象,提高了X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品牌培育上,借助“创优”优势,着力推出“AA”级景区宝箴塞,打响“蜀中第一塞”品牌,加强宣传促销,取得良好效果。
无庸讳言,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资金、人才短缺,管理滞后等因素,X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急待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客观地讲,我县拥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以宝箴塞、沿口古镇、唐家大山、秀观湖、太极湖等主要具有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宝箴塞现在是县内唯一个实现对外接待的旅游景点,但由于塞内旅游功能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旅游项目单一,仅仅是孤塞一座,加上宝箴塞乡场镇环境差,根本留不住人,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二是游客人数少,外地游客比例低。尽管近年来,旅游业日渐升温,国内旅游已经形成热潮,但X旅游起步晚,知名度低,现有的几个旅游景点接待人数总体偏少,外地人更少,在我们总的接待人数中,外地旅客所占比例甚低,主
要是一些来县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和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乡友,县外自主来参观旅游的甚少,难以获得规模效益。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旅游宣传促销都将是任重而道远。三是旅游业软硬件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在硬件建设方面,由于投入少,资金严重短缺,导致了旅游设施、设备档次低,景区景点道路、供排水、厕所、照明、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宾馆饭店、商场等住宿、购物场所档次较低,迄今为止,X还没有一所星级饭店,没有专门的旅游公交车,这就直接影响了旅客的“吃、住、行、看、玩、买”,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旅游招商效果差。旅游业发展要想有较大作为,在发展初期,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优美的景区景点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面对X自身捉襟见肘的财力,过多投入旅游业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引进业主严格按照规划自主开发上下功夫。近年来,尽管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但客观地讲,成效并不好,引资项目多属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项目比较少,特别是在旅游项目上,几乎没有成功引进一个外来投资商,旅游招商刻不容缓。
二、辩证分析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
一谈起发展旅游业,不少人认为我们没有优势可言:我们既没有象峨眉山、九寨沟这样的名山大川,也缺少象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历史名人,既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更错过了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时间,X发展旅游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其实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特别强调独特性和“吃、住、行、玩、看、买”六要素的和谐统一,如果辩证地分析,我们也还是具备相当的自身优势,关键是要充分依托这些优势,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一)领导重视,政策优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在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地方财力、解决就业难等工作方面的独特作用,顺应时代潮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动作的方针,扶植鼓励旅游业的发展。财政每年拨出一定专款用于景区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宝箴塞已经初步具备旅游接待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X紧邻重庆市、遂宁市和南充市,处在川、渝二省市结合部。随着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特别是国道212线X段改造全面完成,南渝高速公路即将贯通,兰渝铁路近些年有望建成和渠化嘉陵江战略方针的实施,千吨级船队将在嘉陵江上畅通无阻,直达重庆、南充,我县交通条件将极大改观。X作为川东门户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面向重庆、成都两市的休闲渡假基地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三)机遇良好,条件成熟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GDp突破1600美元大关,国内旅游热潮逐渐形成,这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些年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连续十八届成功举办龙舟旅游文化节,极大地提高了X旅游在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起步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这为X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资源富集,气候宜人
X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均气温17.6℃,没有极端气候发生,一年四季均适合游人休闲游玩。X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充满浓郁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韵味悠长,以宝箴塞、沿口古镇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以太极湖和秀观湖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更是美不胜收。宝箴塞、沿口古镇作为人文景观,虽然目前知名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与X特殊历史时期紧密结合,具有历史文物的稀缺性,而且保存相当完好;太极湖、秀观湖山清水秀,两岸郁郁葱葱,景观众多,并与X厚重的历史文化巧妙融合,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好现有旅游资源,X旅游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三、多措并举,助推旅游业健康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统筹兼顾,讲究措施的协调配套,否则,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一)强化舆论引导,认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据统计,全国2006年入境人数达12029.23万人次,年创汇257亿年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286.00亿元。从四川来说,2006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突破500亿元,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
X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工业经济总量小,工矿资源比较缺乏,依靠资源办工业,从而壮大县域经济的路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强,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特点。相对于工业来说,旅游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的要求要低一些,发展难度要要小一些。X水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有川渝交融之特,山区民俗之味,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开发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旅游业,在X是可望又可即之事。只要我们规划的特、实施的优,X旅游业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X现在对发展旅游业争论较大,畏难情绪很盛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强化宣传,要通过领导会场鼓动,专家引导,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干部群众认清X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和大好机遇,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真抓大抓旅游业的良好氛围。
(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
&nbs
p;发展旅游业,高水平规划是前提。2004年《X县旅游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从而结束了我县旅游业发展无规划的历史。2006年,我们又完成了秀观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唐家大山核心区修建详规评审工作,但是,太极湖景区总规、宝箴塞景区总规以及沿口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规、嘉陵江秀观湖修建性详规和宝箴塞乡场镇风貌整治规划的评审工作都还没有完成。这些前期基础性工作完成得好坏,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旅游设施建设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投入,邀请高水平的专家高水平规划,突出前瞻性,体现科学性,在规划中,要能体现整个景区的风貌和特色,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在对规划的评审中,要尊重规律,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力求规划尽善尽美。规划一旦正式确立,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坚决防止规划跟着领导变现象出现。在建设中,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建设标准,力求使每一景点建设达到山、水、人、物的自然和谐,用高质量的景区景点设施吸引游客来X旅游。
(三)突出重点,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X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清自己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X旅游资源的优势在“水”--风光秀美的千里嘉陵江,特色在“镇”和塞,川东第一古镇--沿口古镇,“全国罕见,蜀中第一”的宝箴塞;太极湖、秀观湖两大湖水优势突出,可塑性强,综合开发利用度高,开发两湖符合人们亲水敬水,反璞归真,崇尚自然的旅游心态,而沿口古镇具有浓郁的回族文化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这些资源的独特性,就是我们打造旅游精品的核心和灵魂。
在找准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后,还必须集中自己的有限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开发,毕竟我们是一个财政穷县,不可能在旅游业方面投入过多资金,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两湖”、一镇、一塞的开发上,要依托嘉陵江丰富的水资源,加快太极湖、秀观湖水上娱乐项目的综合开发,建成川东地区水上休闲度假中心,全力打造“水上X”品牌;依托沿口古镇“民族性”和“回族人民的历史生活”的神韵和厚重底蕴,全力还原古建筑的风貌,还原回族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X旅游的特色招牌;充分利用宝箴塞现有旅游接待设施,设置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宝箴塞乡场镇风貌的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四川军事文化旅游观光中心。
(四)以企业开发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共同开发
旅游业是典型的经济产业,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起步阶段,更需要依靠大的投入,建设完善的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才能形成自己特色,制造轰动效应,吸引游客。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行共同开发。在发展初期,旅游项目往往还不为人知,这就需要政府按规划要求,加大景点的前期投入,以此为契机,带动和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旅游开发;要积极推介,强力招商,旅游开发需要投入资金较多,单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必须大力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因此旅游招商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精心打造包装旅游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制定富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通过强势媒体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的各种旅游专题招商活动,重点组织参加“国内旅交会”、“全省旅游产品大展”等旅游专题招商活动。通过借鸡生蛋,来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广泛吸纳游客
实践证明“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地方的旅游景区景点要能吸引游客,除了环境优美,景点富有特色,配套设施完善外,强力宣传促销十分重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宣传促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X旅游宣传促销基金,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促销策划方案,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介绍X的旅游概貌、重点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如:邀请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影视广告公司制作展示X旅游形象的“形象广告宣传片”,力争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台上播出,积极动作在《中国旅游报》和川、渝、陕等 周边省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进行长时间的X旅游专题宣传,在重要交通干线、港口、火车站、机场和一些标志性建筑上树立巨型X旅游广告牌;面向社会,征集旅游宣传口号;邀请业界人士来县考察,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X籍知名人士回X寻迹,当好义务宣传员;办大做强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等)形成立体宣传攻势,制造宣传轰动效应,努力提高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积极加强与实力雄厚的旅行社的横向协作,通过他们来宣传X旅游,积极争取客源。
(六)加强旅游人力培养引起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发展旅游业,打造靓丽城市,强化景区景点、交通、通讯建设,完善宾馆、饭店,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协调好“吃、住、行、看、玩、买”六要素的关系固然十分重要,但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也十分必要。X旅游业由于起步较晚,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方面的管理人员、导游人员、讲解人员严重短缺,整个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偏少,这严重阻碍了X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紧迫,一方面,我们要有重点地从旅游院校招聘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从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尽快培养出一批旅游急需人才,切实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X旅游产业的高速、持续、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