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
七(上)第三章第一节日本
主讲人:陈晓露参与者:政史地全组
为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教研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2010年5月20日我组召开了“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将过程记录如下。
备课发言:
陈晓露:日本是学完区域地理后的第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重点是: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评价日本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的影响。难点是: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抓住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学目标要求识记日本的位置、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我把这堂课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第二部分是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第一部分的处理打破了原有教材的内容,添加了日本气候的介绍,这样考虑是基于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地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对国家地理学习方法的铺垫。另外把区域评价拿出来作为一重要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杜老师:陈老师对本课的重难点和教材的处理都很到位,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想提一个意见,在缺乏教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迅速投入到教学中,这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开头。比如可以考虑放一曲日本民歌《樱花》,然后从日本的国花“樱花”导入教学。
吴老师:关于日本的位置及领土组成这个内容,这是死记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轻松而又深刻的记忆呢?我认为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中识记的效果不大。如果没有挂图,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轮廓图,然后让学生上台指图回答,效果和自己看图识记是不一样的。
陈晓露:“多山的地形”我想从富士山入手,富士山作为日本的标志,是一座活火山,进一步思考日本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然后引导学生推导“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 →“山地隆起”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推导能力。
杜老师:“发达的经济”是本课的重点,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本国的资源也是严重缺乏,为什么经济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呢?这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疑问,把学生的好奇心推到最高。然后才让学生思考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
王老师:日本的工业我想补充一点,日本的许多工业产品都是很有名的,这里不妨给学生多介绍一些日本的著名品牌,比如:三菱、本田、丰田汽车、索尼、佳能、松下电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二篇:初中集体备课制度
初中集体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
以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主持进行。
二、集体备课原则
坚持“四定一包”、“六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包集体备课质量;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练习测试。
三、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每学期开课前,教研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三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学校教研室,一份交学校。
2、每次集体备课,各课题的研讨都要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按周教学计划安排的课题写出书面材料(或教案)。
3、各备课组在每单元或每章(每课)授课前,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探讨教法。
4、重点、难点课题要建立说课制度,说课要落实到人。
5、初三最后一学期采用单元或专题集体备课,基础年级采用单元分析和周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6、课后同备课组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7、备课组长要定时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的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
8、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活动后交级部主任作评价并存档。
四、加强集体备课的督导评估
1、学校教导处、教研组长要经常检查指导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级部主任要及时了解集体备课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3、级部主任、教研组长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将督导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教导处、教研室要加强对同备课组教师教学成绩横偏差的监控,偏差超过合理限度(两人备课组绩相差超过3个名次,三人及以上备课组最高与最底成绩名次相差5个名次),视为集体备课不正常。
5、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按级部安排保证充分的集体备课时间。
6、每学期由教导处和级部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备课组评优的重要依据。
初中集体备课制度
核心提示: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教学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
集体备课是指学校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教学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难点,设计好教案。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2)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纲、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5)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6)五统一:同一层次班级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
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二、集体备课活动流程
1、教研组长组织各备课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备课组长在开学前将学期主备内容初步安排到每个成员, 原则上备课内容须比教学内容提前一周,每次集体备课时安排下周主备人员,计划交教科室存档。
2、所有教师均应提前一周进行书头备课,集体备课时学校组织抽查。初备教案应为分课时教案,主备人应按照备课纸格式要求完成初备教案,初备教案为详案,含教学内容知识点、作业设计、课外资料链接等,交备课组长检查合格后并复印给每个成员。
3、集体备课的具体时间为:周二下午二、三节课为理科(数学、物理和化学)每周三下午二、三节课为文科(政治、语文和英语)。先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由教研组长负责主持,后由备课负责人主持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教师扼要介绍所备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理论依据、教学方法以及困惑等。
4、备课组成员以主备人的教案为蓝本进行统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力求教案的科学实用。备课组教师记录统备内容, 备课组应有统备研讨记录,记录应详尽且与教师统备记录内容基本一致。
5、任课教师根据初备教案和统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和自己的
教学特色,认真完善,制定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的复备教案。教案复备栏应有具体详实内容。
三、集体备课考评
1、主备人的初备教案到有关科室登记备案,学校将组织评定等级纳入教学考核并及时公布。
2、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教研活动出勤情况、统备复备教案含教后记、板书设计等均定期组织检查,考核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
3、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均纳入教研组、备课组考核。
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集体备课?
(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作者的侧重是一方面,编者的侧重更重要。具体来说,编者把包含同一知识点的若干篇课文编入一个单元,目的无非是想让学生对此印象更为深刻,从而更快地掌握、运用这一知识点。如上文提到的《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第四单元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单元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单元里的若干篇文章割裂开来上。然而语文教师大多有这种经验,备一篇课文都觉得很辛苦,不要说备一个单元。集体备课在这时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利用集体的能力、智慧、手段等,帮助备课组的老师从这种劳累中解脱出来,使备课更加轻松,更加有效,同时也让学生能共享全体备课组老师的知识、智慧,因此确定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中是首要的。教参上虽然有现成的单元教学目标,但过于繁琐,如此多的目标不说学生掌握困难,老师也很难将其一一实现。如此,研究单元中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则至关重要,找出课文间的共同点,大家讨论确定目标,不必拘泥于教参,目标不可过多,从人文性和工具性角度出发各设一个即可。
(二)划分课文主次:
课本已将课文划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并按一定顺序编排,这为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但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自行调整文章顺序,这种行为一方面源于各人对文本认识的不同,更主
要的是对单元目标的不明确。集体备课便要解决这种各自为阵的问题,语文知识体系异常庞杂,语文知识点异常繁多,因此语文教师切不可各自为阵,需要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另外语文课不是文学欣赏课,课文无论是否经典均只是例子而已,有时一个知识点在经典篇目中不一定典型,而在非经典篇目中却很典型,那么,非经典篇目就该详讲。总之,语文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开展,集体备课便能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哪些课文应详讲,哪些课文可略读。必要时可考虑调整篇目顺序。
(三)准备参考资料:
上一堂语文课,当然可以只看教参,但要上得精彩,拓展或延伸必不可少。但个人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相较其他老师而言,语文老师的阅读或许更兼收并蓄,但仍不能保证上任何一篇课文都能做到举例信手拈来。教学参考资料在教参中当然可以找到,但每个老师的人生阅历不同,阅读习惯不同,掌握的知识范围也各有不同。有些老师爱读古诗,他对古诗知识了解可能较多;有些老师爱好历史,他对作品的背景掌握可能较多;有些老师爱好自然科学,在备说明文时举例更能顺手拈来;有些老师爱读散文,他对语言可能比较敏感等。而这一切爱好大部分人不会共有,因此当一位老师备到他不熟悉的内容时必须去搜集他并不感兴趣的知识,效率必然低下,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集体备课便能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备课组成员应毫无保留地提供本单元教学中可能用到的资料,以提高整个年级语文水平为己任,不宜偏私。
第三篇:地理组集体备课计划
地理组第十周集体备课计划
一. 上周内容总结
主讲:邓建和
二. 上周试卷分析
主讲:严军
三. 下周进度
结束自然地理
四. 下周内容安排及重难点讨论
主讲:袁校生
五. 下周试卷安排
命题:邓建和审题:袁校生
六. 下周公开课
讲课人:严军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八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研室和地理教研组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研究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
二、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
1.继续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其它新的教学理念,并作好读书笔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地理教育的特点。
2.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参加每单元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并多听其它年级教师的课。教师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及论文的撰写活动。
4.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5.配合学校的工作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具体备课安排: 时间 三月 地点
课 题
主 备 人
参加人 郑凤枝 办公室 南方地区的自然 纪增洁
特征与农业
四月 办公室 西北地区的自然 郑凤枝
纪增洁 五月 办公室 六月 办公室
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的自然 特征与农业
中国在世界中 张璐
纪增洁 张璐 纪增洁 郑凤枝
郑凤枝 张璐
第五篇: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一、天体
1、自然天体、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
结论:①恒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②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